第11章 货币需求
第十一章ISLM模型综合练习题

第十一章ISLM模型综合练习题1.货币需求2.交易动机3.货币的交易需求4.预防动机5.货币的预防需求6.投机动机7.货币的投机需求8.流动偏好陷阱(凯恩斯陷阱)9.货币供给10.IS曲线12.LM曲线13.投资14.重置投资15.引致投资16.投资函数17.资本边际效率1.LM曲线是描述()。
A.产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的关系; B.货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的关系; C.货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D.产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2.利息率提高时,货币的投机需求将()。
A.增加;B.不变;C.减少;D.不能肯定。
3.假定货币供给量不变,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增加将导致货币的投机需求()。
A.增加;B.不变;C.减少;D.不能肯定。
4.IS – LM模型研究的是()。
A.利息率与投资变动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以及总需求对国民收入的决定;B.在利息率与投资变动的情况下,总需求对均衡的国民收入的决定以及利息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C.在利息率与投资不变的情况下,总需求对均衡的国民收入的决定;D.在利息率与投资不变的情况下,总需求对价格水平的决定。
5.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自发总需求增加会引起()。
A.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B.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下降;C.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上升;D.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6.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量减少会引起()。
A.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下降;B.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C.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上升;D.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7.货币交易需求可由下列哪一函数关系表述?()。
A.L = f(p);B.L = f(r);C.L = f(y);D.L = f(N)。
8.按照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如果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将()。
A.不变;B.受影响,但不可能说出是上升还是下降; C.下降;D.上升。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版)章节题库-第11章 总需求Ⅰ:建立IS-LM模型【圣才出品】

第11章 总需求Ⅰ:建立IS-LM模型一、判断题1.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当利率水平低到一定程度后,货币需求与利率无关。
( )【答案】T【解析】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货币的需求主要取决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其中,投机动机是指人们为了抓住购买有价证券的有利时机而在手边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会认为利率不大可能继续下降,也就是有价证券的市场价格不太可能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将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
这时流动性偏好趋于无穷大,货币需求与利率大小无关。
2.在IS-LM模型中,IS方程中的利率与LM方程中的利率都是指名义利率。
( )【答案】F【解析】在IS方程中的利率是实际利率,因为决定投资的是实际利率,在LM方程中的利率是名义利率,因为名义利率与货币供给与需求相联系。
3.货币交易需求反映了货币的交换媒介职能。
( )【答案】T【解析】交易需求是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故反映了货币的交换媒介职能。
根据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货币需求有三种类型:交易需求、预防需求、投机需求。
4.实际货币供给增加可以通过价格水平的提高或者是名义货币供给的增加来达到。
( )【答案】F【解析】实际货币供给m=M/P,这里M是名义货币供给,M增加时m是增加的。
但是,当价格水平P提高时,实际货币供给m减少。
5.在不存在所得税的情况下,政府购买增加,同时转移支付等量减少,则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量即为政府增加的购买量( )。
【答案】T【解析】政府购买乘数为:1/(1-MPC),转移支付乘数为:MPC/(1-MPC),政府购买增加与转移支付等量减少,则ΔY=ΔG/(1-MPC)-ΔG·MPC/(1-MPC)=ΔG。
6.如果在一个新的联邦预算中的人均政府购买提高了100美元,并且通过一项新的每人100美元的居民人均税支付它,这样政府赤字没有改变,中央银行使利率保持不变,这样GDP也不会改变。
( )【答案】F【解析】平衡预算乘数是1。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

❖ e ——超额准备金比例;
❖ r t ——定期存款准备金率;
可编辑ppt
21
❖ 2、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 ❖ (1)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
资产和负债
❖ ——再贷款以及再贴现的增减; ❖ ——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规模(准备
金)
❖ (2)中央银行对政府的资产和负债
❖ 财政收入增加时,货币由商业银行账户流 入中央银行账户,货币供给收缩。
❖
可编辑ppt
19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资产
负债
再贴现及再贷款 政府债券 财政借款 外汇、黄金储备
合计
流通中的通货 商业银行准备金 国库存款
合计
可编辑ppt
20
❖ 基础货币 Mb =cD + rD+ e D+
❖
(r t ×t) D
❖ D——活期存款总额;
❖ c —— 提现率;
❖ r ——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 1、 货币乘数:反映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 之间的倍数关系。
❖
m = M / Mb
❖
Mb = D( c+ r+ e + r t ×t)
❖
M1 = c D+ D
❖
=D(C+1)
可编辑ppt
26
狭义货币乘数的公式为:
❖
c+1
❖ m= ——————————
❖
c+ r+ e + r t ×t
可编辑ppt
❖
❖ 结论:货币供给是一个融内生性和 外生性于一体的复合变量。
可编辑ppt
37
(四)金融创新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参考答案:第十一章货币需求

第十一章货币需求一、填空1.流通速度2.商品价格商品价格水平3.资产4.现金交易现金余额5.利率6.预防动机投机动机7.收入利率8.预防性货币需求9.恒久性收入10.物价变动11.机会成本12.保值生利13.规模机会成本二、判断1.错2.对3.对4.错5.错6.对7.对8.对9.对10.错三、单选1.C 2.A四、多选1.ABD 2.BCD 3.AD 4.BCD 5.ABC6.ABCD 7.AB四、问答1.阐明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理论。
答:首先,马克思是以完全的金币流通为假设条件。
他的论证是:(1)商品价格取决于商品的价值和黄金的价值,而价值取决于生产过程,所以商品是带着价格进入流通的;(2)商品价格有多大,就需要有多少金来实现它;(3)商品与货币交换后,商品退出流通,金却留在流通之中可以使另外的商品得以出售,从而一定数量的金,流通几次,就可使相应倍数价格的商品出售。
因此,有: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公式表明,货币量取决于价格的水平、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和货币的流通速度三个因素。
马克思在分析这个问题时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假设,即在该经济中存在着一个数量足够大的黄金贮藏:流通中需要较多的黄金,金从贮藏中流出,流通中有一些黄金不需要了,多余的金退出流通,转化为贮藏。
也正是由于假设存在这样一个调节器,所以流通需要多少货币,就有多少货币存在于流通之中。
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并不一定必然存在这样的假设条件。
其次,马克思进而分析了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他指出,纸币是由金属货币衍生来的。
纸币所以能流通,是由于国家的强力支持。
同时,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只有流通,才能作为金币的代表。
如果说,流通中可以吸收的金量是客观决定的,那么流通中无论有多少纸币也只能代表客观所要求的金量。
也就是说,纸币流通规律与金币流通规律不同:在金币流通条件下,流通所需要的货币数量是由商品价格总额决定的;而在纸币为惟一流通手段的条件下,商品价格水平会随纸币数量的增减而涨跌。
货币需求(专业课堂)

藤蔓课堂
货币需求
❖ 第一节 货币需求的概念和动机 ❖ 第二节 货币需求的主要决定因素 ❖ 第三节 货币需求理论
藤蔓课堂
2
第一节 货币需求的概念和动机
❖ 一、货币需求的概念 ❖ 二、货币需求的动机
藤蔓课堂
3
一、货币需求的概念
❖ 货币需求是由货币需求能力与货币需求愿望相互 作用、相互决定的特殊需求。是在一定时期内, 社会各阶层(个人、企业单位、政府部门等)愿以 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在适当的资产组合中, 人们愿意持有的货币的数量就是货币需求量。
❖ 传统货币数量说是指凯恩斯出版《通论》 之前的货币数量说,以区别于弗里德曼的 新货币数量说。
藤蔓课堂
19
(一)现金交易说
❖ 背景:美国经济学家爱尔文.费雪(Irving Fisher) 在《货币购买力》(1911)一书中,对古典的货币 数量论作了最清晰的阐述。内容:货币的唯一职能 是充当交换媒介,人们需要货币仅仅是因为货币具 有购买力,可以用来交换商品和劳务。因此,一定 时期内社会所需要的货币总额必定等于同期内参加 交易的各种商品和价值总和。据此,他提出了著名 的“交易方程式”,即:
藤蔓课堂
15
四、人们的预期和偏好
❖ 预期市场利率上升,则货币需求减少;预期市场利 率上升,则货币需求增加。
❖ 预期物价水平上升,则货币需求减少;预期物价水 平下降,则货币需求增加。
❖ 预期投资收益率上升,则货币需求减少;预期收益 率下降,则货币需求增加。
❖ 人们对货币的偏好增加,则货币需求增加;人们对 其他金融资产的偏好增加,则货币需求减少。
(一)现金交易说(二)现金余额说
❖ 二、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课件

中国货币政策目标
中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 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在实 践中,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实施货币政 策,保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 维护金融稳定等。
03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的关系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的相互作用
货币需求
指经济体中对于货币的需求,包括交 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等。
货币供给
相互作用
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共同决定了物价 水平和经济活动水平,货币供给必须 与货币需求相匹配,否则会导致经济 波动和不稳定。
指经济体中货币的供应量,主要由中 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创造。
加强国际货币合作与政策协调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货币合作与政策协调变得越来越重要。未 来研究可以关注如何加强国际货币合作,以应对全球经济金融领域的挑战。
THANKS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费雪方程式
费雪方程式认为货币需求量等于未来预期收入与利率水平的比值,即M/P=Y/r(M为货 币供应量,P为物价水平,Y为未来预期收入,r为利率水平)。
凯恩斯主义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主义货币需求理论认为货币需求量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即人们为了保持一定 的流动性而持有一定量的货币。
02
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的定义
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保持金融市场稳定等。
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通过这些工具的运 用,中央银行可以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从而实现政策目标。
(货币银行学)第十一章 货币需求(精品文档)

第十一章货币需求、供给、均衡第一节货币需求一、货币需求及其种类概念: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是一个存量概念,执行了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储存手段职能。
分类:1.主观货币需求与客观货币需求主观货币需求:指人们在主观上要占用的货币量,是一种无约束的需求。
客观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各经济主体究竟需要多少货币才能满足商品生产和交换的需要,在经济学中,我们研究的货币需求是指客观货币需求。
2.宏观货币需求与微观货币需求宏观货币需求:是从一个国家的社会总体出发,探讨一国需要多少货币量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货币的需求。
微观货币需求:是从社会经济个体出发,研究个体社会经济单位在既定的收入水平、利率水平和其他经济条件下,所需要持有的货币量。
微观货币需求的总和往往大于宏观货币需求,货币理论主要关注宏观货币需求。
3.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名义货币需求:是社会各经济部门当时所持有的货币单位的数量。
实际货币需求:是指名义货币数量在扣除了物价变动因素之后那部分货币余额,它等于名义货币需求除以物价水平综上所述:经济学中研究的货币需求是客观的、宏观上的、实际的货币需求。
二、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1.价格水平:在商品和劳务量既定的情况下,价格越高,用于交易和周转的货币需求量就越大,价格与货币需求量呈正比关系。
2.收入水平:货币需求量与收入水平成正比关系。
3.利率水平:在正常情况下,利率和货币需求呈反比关系。
4.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需求呈反比关系,在商品与交易总额一定的前提下,货币流通速度越快,对货币的需求量越少。
5.消费倾向: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开支占收入的比例。
消费倾向与货币需求呈正比关系。
6.企业、居民对未来利润和价格的预期:若企业预期利润下降,则会减少投资,货币需求量减少。
若人们预期物价下跌,则愿意多持有货币而放弃其他资产,因此货币需求增加。
7.其它因素:三、货币需求理论1.古典货币数量理论主要包括现金交易数量理论、收入数量理论和现金余额数量理论。
11货币需求

通过计量研究来验证货币需求理论的某一结论。
在取得各种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利用货币需求函数 来测算一定时期内全社会的货币需求量,以作为制 定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给的依据。
三、货币需求函数中的变量
规模变量
决定和制约货币需求总规模的变量
机会成本变量
其他变量
第四节 货币需求理论
一、传统货币数量说
②在充分就业条件下,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T变 动极小,也可视为常数。
③一般物价水平P完全是被动的,其变化由其他 因素决定,而P对其他因素没有影响。
由以上假定所得出的结论: 在(1)式两端同除v,则为:
M PT V
货币数量M的变动将导致物价P的同比例同方向的变 动。
Md代替等式中的M,用K代表等式中的1/v ,方程式可 改写为:
Md /P= L1(Y)+L2(i)
1、 理论要点
(1)货币需求是指特定时期公众能够而且愿意持有 的货币量,人们之所以需要持有货币,是因为人们对 流动性的偏好 (2)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是基于三种动机,即交易动 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3)交易性、预防性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增函数, 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
货币流通速度是稳定的吗?
货币流通速 度变化率
美国M1和M2历年的变化情况(见米什金《货币金融学》)
三、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理论: 1.货币必要量公式:
商品价格总额 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 币需求量 同名货币流通次数
2.货币必要量理论的前提及与费雪交易方程式 的区别:
第一,货币必要量理论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商 品价格总额是一个既定的值,并由此决定货币的必要 量。交易方程式中的物价完全取决于流通环节表现为 一个完全由货币量决定的因变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金融资产交易是如何影响货币需求的? 在货币需求理论模型中是否应该把金融资产交易的需求包括在内?如果认为应该,函数式应如何建立?
答:(1)在凯恩斯的货币需求模型中,货币需求是一个与金融资产——债券——交易需求相对立的范畴:在他那里只有“对货币的需求”而没有“对金融资产交易的货币需求”。
在其后继者那里,货币需求又变成了一个与金融资产交易需求互补的范畴:收入给定,对金融资产的需求多了,对货币的需求就少;对金融资产的需求少了,对货币的需求就多。
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模型里,各金融资产的收益率则是作为特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变量而被纳入考察的范围。
他们虽然都考察了金融资产价格和收益率对微观主体持有货币的影响,但考虑的都是:在一定的收入之下,持有实物资产、货币资产和货币之外的其他各种金融资产的分配比例。
在凯恩斯、后凯恩斯、以及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模型中,持有可带来收益的金融资产都是持有无收益货币的负相关因素。
(2)服务于金融资产交易的货币,是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客观存在。
就经济整体运行来看,服务于金融资产交易的货币,它的性质、使命,不外乎是服务于储蓄向投资的转化。
与服务于储蓄向投资转化的居民长期手持现金和银行储蓄、企业预定用于投资的存款等等,没有区别。
而且,服务于金融资产交易的货币与居民长期手持现金、与居民银行储蓄以及与企业预定用于投资的存款之间,频繁转化,相互消长,联系也极为明显、紧密。
从这样的视角切入,对货币需求起决定作用的商品服务供给PQ 或者是收入Y ,无疑也制约着金融资产交易所需的货币。
至于利率,在金融资产领域中的作用极大;对于金融资产定价,是决定性的因素。
但是在决定服务于金融资产交易的货币数量方面能起什么作用,则不清楚。
2.你觉得应如何建立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模型?
答:(1)建立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模型应该考虑的因素:
首先,我国既要重视宏观货币需求,又要重视微观货币需求。
中国过去研究货币量侧重于客观需要量,即如何根据经济增长、流通扩大对货币的需求而供应货币。
而西方经济学则侧重于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主体对货币的需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上两种需求都是客观存在的。
其次,重视我国货币需求结构的构成。
从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实际情况来看,人们对货币的需求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交易性货币需求,即由企事业单位和家庭个人为维持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产生的需求;二是投资(机)性货币需求,它主要受利率及居民个人收入水平的影响。
再次,重视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因素。
根据西方的货币需求理论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影响我国现阶段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有收入水平、收入的分配结构、物价水平、利率因素、货币流通速度、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企业与个人对利润与价格的预期及制度因素等等。
此外,我国还应重视对经济体制改革与货币需求的关系。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旨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增强国力,增加有效供给,满足社会需求,提高人民对货币的需求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我国货币经济和信用经济的发展,从而相应导致货币需求量的变化:一方面是货币需求总量的变化,另一方面是不同类型主体的货币需求变化。
(2)根据上述分析,总体货币需求函数可以表示为:
(,,,,)d b m M f Y P I I u
式中,M d 为总体货币需求量;Y 为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国民收入;P 为价格水平;I b 为银行存款利率;I m 为金融资产收益率;u 为随机变量,它包括了经济生活中许多可能出现的、偶然造成货币需求变动的因素,以及市场供求状况、制度性因素等。
3.为什么应该将微观角度与宏观角度结合起来考察经济生活对货币的需求?
答:货币需求分析的微观角度,就是从微观主体的持币动机、持币行为考察货币需求变动的规律性。
将机会成本变量引入货币需求模型或函数,是从微观角度考察货币需求问题的典型表现。
其目的在于说明利率和价格变动这类因素对货币持有主体可能造成的潜在收益或损失,以及这种潜在收益或损失对微观主
体货币需求行为的影响。
货币需求的宏观分析,是货币当局决策者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目标,确定合理的货币供给增长率,从总体上考察货币需求的方法。
而判断总体货币需求的变动是决定货币供给的关键。
从宏观角度估算货币需求,需要利用货币需求的宏观模型。
宏观模型的共同特点是都没有反映微观主体的心理、预期等因素,不考察各种机会成本变量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而主要是关心市场供给、收入这类指标的变化。
对货币需求的微观分析,其着力点在于建立可以更充分反映客观实际的模型并据以剖析货币需求变化的原因;对货币需求的宏观分析则在于根据可以解释货币需求的变量(其中包括国民经济总量指标和一些重要的机会成本变量)来估算总体货币需求作为货币供给决策的依据。
这两者是不能偏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