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讲+植被生态学研究方法
植物群落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群落结构

植物群落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群落结构植物群落生态学是生态学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它致力于探究不同植物物种在特定环境中形成的群落结构和相互作用关系。
为了深入了解植物群落的生态学特征,研究者发展了多种研究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植物群落生态学研究方法,并讨论群落结构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一、样方调查法样方调查法是最常用的研究植物群落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设定多个样方,以特定的面积或容积内的植物个体为调查对象,进行定量和定性的数据采集。
研究者可以记录不同物种的数量、密度、频率、株高、覆盖度等指标,进而研究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数量分布和生长状况。
样方调查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可以快速获取大量数据;缺点是可能存在采样偏倚和数据精度不高的问题。
二、空间分布格局分析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对其生态功能和种群动态的理解至关重要。
研究者可以利用空间统计学的方法,如Ripley's K函数、Clark-Evans指数等,来分析植物个体或物种的随机性、聚集性或离散性分布格局。
通过比较实际样地数据与随机分布模型的拟合程度,可以判断植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的原因。
三、种间关联性分析种间关联性分析是研究植物群落相互作用的重要手段。
该方法基于物种共存的模式,通过计算物种间的关联系数、互信息等指标,揭示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
例如,可以使用关联网络分析方法构建物种关联网络,进而研究植物群落的组织结构、功能分区和环境适应性。
种间关联性分析对于预测植物群落的稳定性、生物入侵和种间竞争等生态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四、功能性状研究植物群落中的物种通常具有不同的功能性状,如根系特征、叶片构型、种子特性等。
通过研究物种的功能性状差异,可以揭示植物适应环境和实现异质化利用资源的机制。
功能性状研究可以通过野外实验、室内培养和数据库分析等方式进行,进而评估物种对资源利用的策略和竞争能力。
植物群落的结构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产力有着显著影响;群落中的优势种和常见物种在生态位占据和资源利用方面具有优势。
植物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

植物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植物生态学是研究植物与其生物、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及其生态功能和稳定性的科学领域。
为了深入了解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和生态学特征,植物生态学家们使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和工具。
本文将介绍植物生态学的常用研究方法,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野外调查法野外调查是植物生态学研究的基础方法之一。
它通过对植物个体、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进行定量观测和记录,来揭示植物的分布、生境偏好、生长状况等生态信息。
野外调查的主要步骤包括样方设置、样方调查、数据分析等。
研究者在野外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方,并在每个样方内进行植物个体的数量、性状、物种组成等多样性方面的观测,然后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获取有关植物生态信息的结果。
野外调查法能够提供真实的植物生态现象,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二、实验方法实验方法是植物生态学研究中一种常用的定量手段。
通过控制实验条件,或者在自然条件下增加或减少特定因素的影响,研究者可以获得更加准确和可控的数据。
实验方法常用于研究植物的生长、光合作用、生理生态特性等方面。
实验方法可以在实验室或者人工条件下进行,也可以在野外进行临场实验。
常见的实验方法包括温室试验、光合作用测定、水分亏缺实验等。
实验方法具有明确的目的和严格控制的条件,能够揭示植物的生态适应策略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三、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卫星或无人机获取地表信息的方法。
遥感技术在植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日益重要。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植被覆盖度、净初级生产力、叶面积指数等植物生态学参数。
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大范围、高分辨率的植物信息,对于生态系统研究和植被监测具有重要作用。
在灾害监测、生态恢复、植物物种分布等方面,遥感技术能够提供全面和快速的数据支持。
四、分子生物学方法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植物生态学研究中越来越多地应用了分子生物学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DNA条形码技术、基因测序技术、分子标记技术等。
植被生态学

植被生态学一、前言1 研究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体,研究购车个植被的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功能适应、动态发展、分类分步以及管理和应用。
2 植被是一种生物现象,也是一种地理现象,有很强地域性。
第一章绪论1.1植被生态学的概念植被生态学(vegeration ecology),d.mueller-dombois 和h.ellenberg在1974年首先提出。
对一个地区的植物群落做出鉴定,并要确定他们之间的互相联系,以及他们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植物区系:一定地区内出现的所有植物种或植物分类单位,而不涉及他们的数量多少或重要性。
植物区系的研究任务就是坚定一个地区的各级分类单位,研究他们的发源、发展和地理分布。
1.2植被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研究主要内容包括A 群落形态学(symmorphology):研究群落的组成和结构。
包括肉眼看上去比较显著的大型植物(种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和地衣),还包括小型的不太明显的真菌、藻类以及微生物。
B 群落生态学(synecology):着重研究植物群落以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环境条件对群落形成过程、结构特征、地理分布的影响,以及群落对环境的改造作用。
c 群落生理学(symphysiology):着重研究群落内各类有机体的作用和相互关系以及他们的生产力,又可成为i“机能植被生态学”。
D 群落动态学(sundunamics):主要研究群落的发生、演替和演化等。
群落的动态是群落的根本属性。
E 群落分类学(syntaxonomy):主要研究群落类型的确定并建立一定的系统,又称“系统植被生态学”。
F 群落分布学(synchonology):主要研究群落在地球表面的分布规律、植被区系历史等。
1.3植被生态学发展历史回顾1.4植被生态学在中国的发展1.5当前植被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和动向第二章植物群落的学说植物群落既是植被的组成单位,也是植被生态学基本研究对象。
2.1 植物群落的概念A flahault和schroter(1910)的概念:群落实有一定区系组成、一致生境条件和一致外贸的植物组合。
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方法与应用

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方法与应用植物生理生态学是一个比较新兴的学科,它是应用生理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过程。
在生态系统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简要介绍植物生理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
一、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方法植物生理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观测和模拟三种方式。
1. 实验实验是植物生理生态学的核心研究方法之一。
实验可以重复进行,可以掌握变量之间的关系,并且可以操作环境因素或生物因素来研究其对于植物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
以光照条件为例,实验中可以控制光照的强度、波长、光周期等参数,来研究其对植物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得出植物对于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能力和生长发育特征等的差异。
2. 观测观测是植物生理生态学的另一种重要研究方法。
通过对植物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生长、发育、代谢、营养等特征的观测,可以研究环境因素或生物因素对于植物影响的作用机制。
例如,通过观察植物在不同气温条件下的发育特征和代谢物质的合成过程,可以研究气温对于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3. 模拟模拟是一种新兴的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方法,它既综合了实验和观测的优点,又具有可重复性、代表性和可预测性等特点。
例如,通过建立植物生长模型,可以模拟出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的生长发育特征,如叶面积、枝条生长、花序生长等。
在研究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植物生理生态学的应用1. 植物生长调控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了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机制,在植物生长调控和良种选育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植物生理特征的研究和调控,可以增强其生长发育能力,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
2. 环境污染监测植物具有很强的吸附和累积能力,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和重金属,因此植物在环境污染监测和治理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通过对植物对于环境污染的生理反应进行研究,可以建立植物指示物种,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估。
植物生理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植物生理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植物生理生态学是研究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植物的生理适应机制的学科。
通过开展相关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推动农业、生态保护与环境管理等领域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植物生理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帮助读者了解该领域的研究手段与技术。
一、实地调查与野外观察实地调查与野外观察是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的基础手段之一。
研究者可以选择不同的地点进行调查,观察不同植物群落的分布、生长状态、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
通过长期观察与记录,可以掌握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适应性。
实地调查还包括采集植物标本,进行植物形态学与生理学的研究,为后续实验提供基础数据。
二、实验室研究技术1. 植物生理参数测定与分析植物生理参数测定与分析是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对植物的生长、光合作用、呼吸、生长激素含量等进行测定与分析,可以揭示植物的生理特性以及其对环境因素的响应机制。
常用的技术包括光合作用速率测定、水分利用效率测定、叶绿素荧光测定等。
2. 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基因表达分析、DNA测序、PCR扩增等技术手段,可以研究植物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揭示植物适应环境变化的分子机制。
此外,近年来的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高通量技术,为植物生理生态学提供了更多研究手段与分析方法。
三、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结合,为植物生理生态学的研究提供了更多时空尺度的数据支持。
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遥感影像,可以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植被信息、土地利用与覆盖、土地表面温度等数据,为植物生理与生态特征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同时,GIS 技术可以进行数据的空间分析与建模,帮助研究者了解植物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生态环境特征。
四、数学建模与仿真数学建模与仿真是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模拟植物的生理响应与生态过程,预测植物的生长情况、适应性变化等。
植物生态学研究方法与案例分析

植物生态学研究方法与案例分析植物生态学是研究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它关注着植物的生长、分布和功能对于环境因素的响应。
通过深入了解植物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保护和管理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植物生态学研究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这些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植物群落调查法植物群落调查是植物生态学研究的基础,它通过对指定区域的植物种类、数量和空间分布的调查,来分析植物群落的结构和组成。
在实施植物群落调查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比如样方法、线性调查法、定点法等,根据具体研究目的和条件来确定。
例如,在某研究中,研究人员选择了定点法进行植物群落调查。
他们选择了不同生境类型的样地,在每个样地内设置固定的调查点,并记录下每个调查点内各个植物种类及其数量。
通过对样地内植物群落的调查,他们得到了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指数等数据,进一步分析了植物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规律。
二、生理生态学实验生理生态学实验是通过对植物的生理特性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来探究植物对环境适应的机制和生态功能。
在进行生理生态学实验时,可以选择不同的实验设计和方法,比如温室试验、田间试验、控制实验等。
以CO2浓度对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影响为例,研究人员通过温室试验,设置不同浓度的CO2处理组和对照组,测量不同处理下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变化。
结果显示,在高CO2浓度下,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明显增加,说明CO2浓度的升高对植物光合作用有促进作用。
三、遥感技术在植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遥感技术通过获取和分析地球表面遥感影像数据,可以定量估测植被覆盖度、植物叶面积指数等植物生态学参数,帮助研究人员进行大尺度的植物生态学研究。
例如,在一项对水稻生长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卫星遥感影像数据获取了水稻生长季的植被叶面积指数,并与实地调查数据进行比对。
结果表明,卫星遥感数据能够准确反映水稻生长的时空变化,为水稻生态学和农田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植被生态学》课件

植物物种多样性
植物多样性的定义
植物物种多样性是指一个地 区或生态系统中植物物种的 丰富程度和多样性。
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测量 方法
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物种富 集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物 种相对丰富度等。
影响植物物种多样性的 因素
影响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因素 包括气候、土壤、人类活动 等多种因素。
植被演替
1
植被演替的定义
参考文献
- 张金屯, 余世孝. 植被生态学. 科学出版社, 2018. - Gurevitch, Gordon A., & Falk. Vegetation Ecology. The Blackburn Press, 2006.
《植被生态学》PPT课件
植被生态学是研究植被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本课件将介绍植被生态 学的概念、植被类型、植物物种多样性、植被演替、生态系统服务、生态恢 复等内容。
概述
1 什么是植被生态学?
植被生态学研究植被与环 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 生态系统的影响。
2 植被生态学的重要性? 3 植被生态学应用领域?
植被演替是指植被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发生的变化过程,从初级植被到稳定的终极 植被。
2
植被演替的过程
植被演替可以分为初级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影响
植被演替能够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种群组成和功能,对生态系统产生积极的影 响。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的定义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态系统提 供给人类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 需求,如食物、水源和文化价 值等。
植被对生态系统服务 的贡献
植被通过固碳、保护土壤和提 供栖息地等方式为生态系统服 务做出重要贡献。
生态系统服务在决策 制定中的应用
科学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可以 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生态系 统的价值,并制定可持续发展 的决策。
植物群体生态学研究的方法和应用

植物群体生态学研究的方法和应用植物群体生态学是研究植物物种间的互动、群落结构和功能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一门学科。
它是生态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领域,对生态系统跨尺度特征的研究、生态过程的模拟和预测、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工作等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植物群体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植物群体生态学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调查、野外试验、室内培养和模型模拟等。
其中实地调查是植物群体生态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实地调查可以了解到不同类型植物群体的分布、密度、生长状况、空间分布格局等,并可以较为全面的了解到各种植物在不同生境下的生长状况和相互关系。
野外试验则更为针对具体问题,比如研究某种植物的适生环境、探究植物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等,通常需要进行严密的设计,以保证实验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室内培养则可以更好的控制环境因素,以模拟不同条件下植物的生理和生态特征,对生态系统响应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模型模拟则可以较为准确的预测生态系统未来的变化趋势,对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工作具有实践意义。
应用植物群体生态学的应用广泛,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等方面。
比如,通过对不同类型植物群体的调查和研究,可以更好的了解生态系统的构成、演变和互动规律,从而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生态保护和管理方案,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通过对空气污染物、土壤污染物等环境影响的研究,可以实现对生态系统的监测、评估和保护,减少人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在生态恢复方面,通过运用植物群体生态学的方法,能够把握植物与环境的因果关系,使恢复工作更加科学和针对性,促进林地、草地等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同时,植物群体生态学还可以对灾难性自然事件如台风、洪水等的灾后恢复提供科学理论指导,以便制定更为有效的生态恢复措施。
总之,植物群体生态学是一门具有广泛应用领域和深刻理论内涵的学科,为我们更好的认识和管理生态系统提供了有力支持。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相信植物群体生态学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的工作中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物种多样性等级— • 4.物种多样性指数计算—贝格-派克指数、
麦金图史指数、玛格列夫指数、香侬指数、 辛普森指数
植物群落多样性硕士最近研究--2013
• 1.成都市代表性公园植物群落多样性和景观美学 评价初探
• 2.安太堡露天矿复垦地草本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 3.秦岭中段典型灌丛群落物种多样性及更新特征
遥感技术植被应用硕士最近研究--2013
• 1.彬长煤矿地表沉陷区植被变化遥感监测研究 • 2.基于遥感技术的那曲典型草地光谱分析及类型
识别 • 3.基于SPOT5的四川省丘陵区林地遥感分类方法
研究 • 4.湿地典型植物光谱及其数据库系统研究 • 5.基于面向对象方法的地表覆被分类研究 • 等等
提示
遥感影像技术处理
• 1.校正: • 影像不具备大地坐标-参照地形图,地面
控制点-线性插值办法重新采样 • 2.分区 • 细化地理单元,进行分区
• 3.分层 • 减少复杂程度-多波 断组合,获取地物影
像特征-常用方法归一化植被指数 (NDVI)
• 影像判断-目视解译(一般用于大比尺)与 计算机监督
层次” • 4.系统取样法:一定间距取样
• 二。典型样地记录法:法瑞学派常用方法
• 三。标准样方法:美洲生态学家常用方法。 在选择群落样地上,设置许多小样方
• 四。距离测定法:选择若干点,测定点与 植株距离,进一步推算群落数量特征。
• 一、群落生态因子的调查
• (一)气象因子 • 辐射、降水、蒸发量、温度
• 步骤(1)建立解译系统:根据已有资料 • (2)地面考察 • (3)详细解译与复查 • (4)成图
• 地理信息系统: • 在计算机支持下,对空间数据采集、存储、
运算、显示和分析的管理系统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le Positioning System) 是 一种结合卫星及通讯发展的技术,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 和测距。
植被生态学研究方法几个问题
• 一。群落生态因子调查 • 二。植物群落组成特征的野外调查 • 三。群落结构特征的调查 • 四。群落多样性指数分析 • 五。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 六。植被制图 • 七。遥感技术
取样方法
• 一。样方法 • 1.代表性样地法:常用方法。 • 2.随机取样法:“机会” • 3.分层随机取样法:植被分成不同类型,”
• 乔木层调查
• 植物名称、拉丁名、高度、枝下高、盖度、胸径、密度、冠幅、物候 期
• 灌木层调查
• 植物名称、拉丁名、高度、盖度、密度、物候期
• 草本层调查
• 植物名称、拉丁名、高度、盖度、密度、物候期
• (四)。群落特征的描述和度量
• 多度、盖度、高度、物候、生活力(表示 生活力的状况与强弱)、生活型等
群落组 • (3)大比例尺 1:10000-1:100000植物群落类
型 • (4)特大比例尺 1:1000-1:5000
(二)制图步骤
• (1)选择底图 • 地形图.底图比成图大一倍. • (2)图的整合 • 简化-合并 • (3)确定图斑.图例
植被制图硕士研究
• 1.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短花针茅草原植被分 析与制图
六。植被制图
• (一)植被图类型 • 1.根据性质分类 • (1)现状植被图 • (2)复原植被图,未受人类影响和改变之前的
地带性与非地带性植被(过去) • (3)潜在植被图,未来
• 2.根据比例尺 • (1)小比例尺 1:1000000或更小,植被型-亚型 • (2)中比例尺 1:100000-1:1000000植被亚型或
• 乞力马扎罗山位于坦桑尼亚东北部,邻近 肯尼亚。主峰基博峰高5963米,是非洲最 高山峰,有“非洲屋脊”之称
• 其植被从热带稀树草原、热带雨林、亚热 带常绿阔叶林一直到高山草地、荒漠、冰 川
视频可以看到:
• 东非大裂谷的地貌、植被、野生植物、动 物、名族等
• 地貌:火山、裂谷、高原、高山等等 • 植被:森林、灌丛、草原等 • 野生植物:仙人掌类植物、半边莲等 • 野生动物:狒狒、变色龙、蝙蝠、奇庞吉
• 在高分辩遥感影像上 • 草本植物大片均匀色调 • 灌木不均匀细微颗粒 • 乔木明显阴影
• 不同精度和比例尺选择影像 • 1:10万以上 ETM (分辨率15m ) • 1:5万以下 SPOT (分辨率10m )
(三)遥感制图步骤
• 1.资料准备 • 2.影像技术处理 • 3.影像判读 • 4.成图
• 2.岷江上游植被复原与恢复评价 • 3.五分地沟实验区植被制图及植被分析
七。遥感技术
• (一) 3S技术
• 3S-遥感技术(RS)
•
-地理信息系统(GIS)
•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
• (二)遥感技术-航空遥感、卫星遥感 • 原理-植被调查 • 光谱特征,确定植被类型。 • 不同植被不同光谱特征
• (二)土壤因子 • 挖好土壤剖面 • 土壤剖面特征描述 • •
土壤 搓团法
质地
搓条法
搓片法
粗砂土 不能成团
细砂土 ①可成团
②抛之即散(高度 20cm)
砂壤土 ①可成团
②抛之不散
轻壤 ①可成团②压扁时
土
边缘裂缝多而大
中壤 ①可搓成团
土
②压扁时边缘有小
不能成条 不能成条
不能成片 不能成片
• 由于抬升运动不断进行,地壳断裂不断产 生,地下熔岩不断涌出,渐渐形成了高大 的熔岩高原。高原上的火山则变成众多的 山峰,断裂的下陷地带则成为大裂谷的谷 底,总长6400千米。
• 东非大裂谷下陷开始于渐新世,主要断裂 运动发生在中新世,大幅度错动时期从上 新世一直延续到第四纪
• 在裂谷带两侧排列着众多火山,其中乞力 马扎罗山、肯尼亚山最有名
可搓成细指粗的土条再细 搓面极
即散
不平正
①能搓成粗约3mm的土 搓面较平正 条
②用手提起即断
①能搓成约3mm粗的土 搓面平正
条
无反光
关于野外素描—范围
2.位置
3.比例
4.技法
• 关于土壤水分测定—
• 1.土壤水分研究方法—能量法、数量法
• 2.土壤含水量表示方法—质量含水量(重 量含水量)、容积含水量、相对含水量 (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数)
• 三、群落结构特征的调查
• (一)样地的确定—面积
• (二)调查项目—植物名称、高度、盖度、 密度、重量、物候
• (三)测定与分析—空间特征、层片结构、 群落垂直结构(包括地下部分)、群落水平 结构、群落时间结构
四。群落多样性指数分析
• 1.步骤;野外调查—数据统计处理—多样性 指数计算—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
• 关于考试 • 关于同学们报告 • 关于序号
视频:东非大裂谷
• 包括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吉布提、 索马里、肯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 迪、坦桑尼亚等
• 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亦称“东非大 峡谷”或“东非大地沟”。 长度相当于地 球周长1/6,气势宏伟,景色壮观。
• 地质学家考察认为,这里处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 处,大约3000万年以前,由于两个板块张裂拉伸,使得 同阿拉伯古陆块相分离的大陆漂移运动
•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 是美国从本世纪70 年代开 始研制,历时20 余年,耗资200 亿美元,于1994 年全面建 成。具有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 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
•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以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 特点,成功地应用于大地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摄影、运 载工具导航和管制、地壳运动测量、工程变形测量、资源 勘察、地球动力学等多种学科,
植被遥感最近硕士研究
• 闽江河口盐沼植被遥感识别与制图艾金泉 福建师范大学2014
• 岷江上游毛儿盖地区植被遥感信息提取 李 晶晶 成都理工大学 2014
• 基于蓝噪声理论的遥感图像森林植被纹理 研究 杨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 巴丹吉林沙漠植被动态变化与土壤湿度的 遥感研究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
猴、秃鹫等等
结束语
结识诸位是缘分 谢谢支持很感动 学有所成冀希望 一切顺利盼成功
• 3.土壤含水量测定方法—烘干法、中子法、 TDR法—时域反射仪、石膏法)
• 关于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密度、容重、 质地
• 关于土壤化学性质的测定—
• 1.样品的采集
• 2.项目的确定—Ph、有机质、全氮、水解 氮
二、植物群落组成特征的野外调查 (一)工具与仪器设备的准备
(二)调查表的准备 1.野外调查样地记录总表 2.样地记录表
研究 • 4.东祁连山灌—草交错带植物多样性格局及界面
因子特征研究 • 5.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山灌丛草甸带
植物多样性研究 等等
五。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 应用多元分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把生物群 落调查资料,根据属性关系划分为不同的 数量等级系统
• 主要步骤:调查—室内分析—群落的数量 分类(数据变换、相似系数计算、聚 合)—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