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地区地表稳定性评价分析
厦门典型地基土的地震反应分析与评价

路,长 1Leabharlann 0.21 m; (8) 8–8′ 地质剖面:位于厦门海关业务办公
楼,长 129.35 m。 本文取其中 4 个剖面的部分典型地段作为分析
研究对象,相应的地质剖面图如图 1 所示。各场地 的特点如下:
(1) I zk16~zk 17,即 1–1′剖面的钻孔 zk16~ zk17 段。地基土自上而下依次为:素填土(平均厚度 6.8 m)、粗砂(平均厚度 2.94 m)、淤泥(平均厚度 9.33 m)、砂质粘土(厚 1~5 m)、粗砂(厚约 2 m)、残 积砂质粘土、强风化花岗岩。该剖面的特点是:位 于员当湖滨,地下水位约 1.4 m;地基土成层分布, 土的种类多;上部砂层埋藏浅,液化可能性大;淤 泥层较厚,强震时可能会发生过量震陷;表层有约 7 m 厚的填土,如无过量变形,可作为持力层。两 孔相距 176.82 m,有限元分析时计算长度取 40 m (自 zk16 起向右),计算厚度取 45 m,底部为强风化 花岗岩。
度峰值(0.15,0.2 和 0.3 g)、4 种静荷载强度(0,50,100,150 kPa),得到了各场地的变形场、孔压场、震陷量、
隆起量和液化等级。研究结果表明:在强震作用下,填土地基的震陷量较小,对环岛路影响不大;深厚软粘土地
厦门水资源安全评价

厦门水资源安全评价厦门市位于中国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地处厦门岛和思明半岛之间,是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导的城市。
由于处于沿海地区,厦门的水资源安全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厦门的水资源进行安全评价,主要从水资源供应、水质状况和水资源管理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水资源供应厦门市的主要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地表水资源主要来自于主城区周边的山区水源地,其中主要的河流有思明区的湖滨河和集美区的乌涂溪。
此外,厦门还通过引水工程从外地调水,如岛外的漳州、福州等地。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厦门市目前的供水能力基本能满足需求,从人均供水量来看,厦门每天的供水量约为226.5升/人,已超过联合国的标准为100升/人/天。
此外,厦门市也在加大供水设施的建设力度,确保水资源的稳定供应。
然而,厦门市的水资源仍然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
首先,由于厦门市水资源的特殊性,供水的稳定性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
因为厦门市主要水源地都位于山区,山区的降雨时间和分布较为不均匀,容易受到干旱和洪涝等极端天气的影响。
其次,厦门的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在增加,这给水资源的供应带来一定的压力。
二、水质状况水质是评价水资源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
良好的水质可以保证居民的饮用水安全,也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健康起到重要作用。
厦门市的水质整体上属于良好水质,饮用水水质已达到黑茶水净化和大型净水厂饮用水的标准。
目前,厦门市已建设了多座大型水厂,通过采用化学沉淀、混凝、过滤等工艺技术,对水源进行净化和处理,有效保障了供水的水质安全。
此外,厦门市也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严禁洗澡、使用化学品等不良行为,确保水质的安全和稳定。
然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加,城市化进程对水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如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河流的底泥淤积等,都会对水质造成一定的污染。
因此,厦门市还需不断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确保水质的持续改善。
三、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是保障水资源安全的基础和前提。
厦门地区的地貌特征及成因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科技与创新2020年第07期·93·文章编号:2095-6835(2020)07-0093-02厦门地区的地貌特征及成因付萍,叶友权,薛蕾(厦门地震勘测研究中心,福建厦门361021)摘要:地球上地貌的形成和发展是内、外营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从福建东海沿海地貌发育过程入手,总结了厦门地区的主要地貌类型及分布特征,浅析了该地区地貌的形成与地壳运动、断裂构造以及剥蚀、堆积作用的关系。
关键词:厦门;地貌;成因;沿海地貌中图分类号:P542文献标识码:ADOI :10.15913/ki.kjycx.2020.07.038地貌千姿百态,规模大小不等,它的形成和发展是内、外营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内力地质作用是地球内部深处物质运动引起的地壳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断裂活动和岩浆活动,它们是造成地表主要地形起伏的动因,而外力地质作用是太阳能引起的流水、冰川和风力等对地表的剥蚀与堆积作用[1]。
二者共同作用,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地貌。
厦门地区地貌的形成与发育,也是在长期的内、外营力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1区域地貌发育概况福建东南沿海地区地貌轮廓是地质时期历次构造运动形成的。
燕山运动时,区内断裂和断块活动很活跃,有强烈的中、酸性岩浆活动,固结后形成的岩石组成了山地和丘陵。
到了第三纪,经历了喜马拉雅运动,福建省构造运动仍以断裂和断块为主,继承了老的构造方向,并有较大幅度的垂直运动。
沿海地区仍以流水和海浪的侵蚀—剥蚀为主,使第三纪沉积缺失,但是沿海地区的断裂仍有活动,在滨海地带循活动断裂带有基性—超基性岩浆侵入。
新构造期以来(晚第三纪末至第四纪),福建省地壳运动以垂直活动及其伴生的断块差异活动为主,并以上升为总趋势。
中更新世以来,沿海地区普遍处于侵蚀—夷平阶段,在湿热的气候条件下,红土风化壳更加发育。
由于地壳间歇性抬升,红土台地和河流阶地广泛发育。
利用分层分类法进行厦门岛城市地表分类研究

像 的土地信息 的分类提取 主要有 监督分类 法 、 间结构 阈值 法 、 谱 归一 化指数域值 法等.
在实 际分类中 , 并不 存在一个 单一正 确的分类 形式. 于复杂 的地表景物往 往需要深入 研究它们 的总体 对
规 律及 内在联 系, 理顺其 主次或 因果关 系 , 立一种树 状结 构 的分类 框架 . 建 并根据 分类树 的结构 逐级 分层 次 地把所 研究 的 目标一一 区分 、 识别 出来 , 即分层 分类 法[. 4 在借 鉴前人研 究成果 的基础上 , 本研究通 过光谱 曲 线分析 和归一化 差异型指 数分析 , 利用分层分 类法 , TM 图像进行 厦 门岛土地分类 . 对
16 O
太 原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自然 科 学 版 )
第 7卷
田在遥感 图像上 的信息 比较相 近 , 不易 进一 步区分 , 因此本 研究把 草地 和农 田划 分为一 类. 城 市的 TM 图像像 元大部 分是 混合像元 , 这些 像元不 能代 表地类 进行分 类前 的光 谱特征 分析 , 是 T 但 M 图像 上 同时存在 一些 能 代表 地类 的纯 像元 , 因此在 T 图像上 寻找 代表 地类 的纯 像元 , 用 于土地 类 型 的 M 并 光谱特 征分析和 归一化 差异型指 数分 析. 2 2 T 图像 光谱特 征分析 . M 在 进行 土地 分类 之前 , 必要对 不 同土 地类 型 的 TM 图像 的光谱 曲线 进 行分 析 , 出地物 的 特有 光谱 有 找
专 家 分 类 器 逐 类 地 提 取 土 地 类 型 , 利 用 祷 膜 法 将 原 图 像 上 新 提 取 地 类 所 对 应 区 域 掩 膜 掉 , 得 分 并 使
类过 程 越 来越 容 易. 层 分 类 法避 免 了 一 次 划 分 多种 类 别 方 法 在 选 择 波 段 组 合 上 的 矛 盾. 度 评 价 分 精 结 果 表 明 , 分 类 精 度 达 到 9 . 总 09 , 到 分类要 求标准. 达
基于PS和SBAS技术监测厦门市主城区地面沉降

第39卷第2期注為科修Vol.39No.2 2021年4月JIANGXI SCIENCE Apr.2021 doi:10.13990/j.&'1001-3679.2021.02.018基于PS和SBAS技术监测厦门市主城区地面沉降刘强,聂运菊,程朋根(东华理工大学测绘工程学院,330013,南昌)摘要:基于Sentinel-1A卫星2017年5月到2020年9月的41幅影像,采用PS和SBAS2种技术,进行高精度的时序形变监测获取了厦门市区监测期间的地表形变信息,PS形变量级位于-25~20mm$,SBAS形变量级位于-22.91~18mWa。
对2种监测结果进行交叉对比和时序分析,形变趋势和空间分布相吻合并分析其线性关系高达0.9206。
提取出4个沉降比较严重区域分别是:A区为同安区中部地区,沉降量最大达到-40mm;B区位于集美区西南部,最大沉降量为-26mm;C区位于海沧区南部城中,最大沉降量为-23mm;D区位于海沧区东部地区与厦门岛西部地区最大沉降量分别为-23mm、-32mm、-7.7mm。
结果表明2种技术都获得可靠结果。
关键词:永久散射体(PS);小基线(SBAS);地面形变;交叉对比中图分类号:P2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3679(2021)02-292-07Monitoring Land Subsidence in Main Urban Area of XiamenBased on PS and SBAS TecenologyLIE Qiang,NIA Yunju,CHENG Penggen(Faculty of Geomatics,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330013,Nanchang,PRC) Abstract:Based on41SeniineC-1A imaget from May2017io September2020,the surface deformation information of Xiamen urban aree during the monitoring period was obtained by using PS and SBAS technique.The PS deformation magnitude was-25〜20miWa,and tie SBAS deformation maanitude was-22.91〜18mm/a.Cross comparison and seies analysis of the two monitor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brmation trend is consistent with the spatiat distriOution and the Oner relationship is as high as0.9206.Four serious subsidence arees are extracted:A area is the central co-ea of Tong gn DistWct,and the maxioum subsiOenco reache s-40mm;Aree B is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 of Jirnei District,with a maxioum sub s idence of一26mm;Are C is located in W c southern city of Haicang Distuct,and the maxioum setlement is-23mm;The maxioum sub s iqeaco of Zone D located in the eatem part of Haicang Distect and tee wc s W—pari of Xamen Aland is-23mm, -32mm and-7.7mm,respectively.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technique are reliable.Key worbt:permanentcatterer(PS);smal l bcelins(SBAS);ground defomation;ems s con-teat收稿日期:2021-01-11;修订日期:2021-02-22作者简介:刘强(1995—),男,硕士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InSAR方法及应用#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62018)#第2期刘强等:基于PS和SBAS技术监测厦门市主城区地面沉降-293-0引言厦门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是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物流枢纽、东南国际航运中心、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是两岸 重要的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两岸贸易中心。
厦门市海沧区海域3.2级地震震情分析

廈门市海沧区海域3.2级地震震情分析刘忡达1蓁欣欣1潘震宇1叶建辉2熊先宝3刖言2016年12月11日上午11时40分33秒,厦 门市海沧区海域(北纬24.43度,东经118.02度)发生ML 3.2级地震,地震位于九龙江断裂上,震源深度14km ,属浅源地震(图1)。
这是近年来厦门发生 的最大地震。
据了解,地震发生时,厦门思明、海沧、 湖里区和漳州部分片区有明显震感,部分群众还听 至振响的似“岩石裂爆”的地声。
图1厦门市海沧区海域3.2级地震震中图42^虞门科技4/2017发震构造根据地震参数,结合震中周边地质构造特征, 分析认为本次海沧区海域3.2级地震发生在九龙 江断裂上(图2)。
九龙江北西向断裂带由海沧 南一钱屿断裂与江东桥(北溪)断裂、珠坑断裂、康山-覆船山断裂、岱山岩-珩坑断裂和大帽山- 刀石山断裂组成I ”。
沿断裂带构造岩发育,并有小岩体或岩脉循断裂贯入,在与北东向断裂交汇的 地段,常有基性-超基性岩体出露,表明该断裂带 切割较深。
九龙江下游北西向断裂带,呈断续展 布,总体走向呈北西290。
-330。
GPS 观测显示九 龙江断裂两侧存在明显的右旋相对运动,结合震 源机制解可判断九龙江张剪性断裂为该地震的发 震构造。
|»W « | |» | 丨■山I g w n tII.Iz\y /f \\y ^\丨• | •丨3■…a u m | # 丨丨《■矯址图2海沧区海域周边地质构造图震源机制分析福建省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利用各子台记录 到的P 波初动极性反演了震源机制解(图3)|2]。
反 演结果显示节面I 为走向271,倾角60,滑动角- 145。
P 轴方位为北西-南东方向,有一定的俯角;T 轴方位为北东-南西方向,近水平,表明该地震是 右旋走滑为主,兼具一定的正断分量。
图3海沧区海域3.2级地震震源机制解普3虞门科技4/2017前兆异常分析对厦门地区的前兆观测资料综合分析显示院 短临前兆观测手段(重力潮汐、垂直摆)存在同震脉冲式突跳,震前未观测到异常信息(图4)。
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地质条件及分析评价

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地质条件及分析评价摘要: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全长31.265km,跨越岛内岛外三个行政区,厦门地区地质条件复杂,为获取线路比选及工法选择所必须的地质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工程地质勘察,本文主要介绍了沿线工程地质条件及分析评价,并对设计施工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厦门;轨道交通;工程地质条件;分析评价;建议Abstract:Xiamen Rail Transit Line 1full-length 31.265km, across the island off the Island three administrative district, Xiamen area with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order to obtain the line selection and method selection to geological data, puts forward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survey,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 and evaluation of along the line, and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rationalization proposal.Key words: XiamenRail traffic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Suggestion1、引言厦门地处福建省东南部,与台湾隔海相望,是闽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及著名的侨乡。
随着厦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规模日益扩大,机动车数量迅速增长,发展轨道交通十分必要。
厦门湖里后埔社区薛岭山边坡稳定性评价及防治对策

厦门湖里后埔社区薛岭山边坡稳定性评价及防治对策
颜伟志
【期刊名称】《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年(卷),期】2008(019)001
【摘要】借助厦门湖里后埔社区薛岭山边坡勘察成果资料,在地质分析的基础上,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所研究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和评价.并给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对实际施工及治理方案的优化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总页数】4页(P23-26)
【作者】颜伟志
【作者单位】厦门市湖里区建设服务中心,厦门,361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31.1+3
【相关文献】
1.超高填方边坡稳定性评价及防治对策研究r——以城口县漆树坡建筑渣场填方边坡为例 [J], 任鸿凌
2.基于林相改造的山地型社区公园建设研究——以厦门薛岭山公园为例 [J], 林晓梅
3.厦门湖里万达广场50亿缔造厦门岛东部新城 [J], 肖良腾
4.“献礼鹭岛点亮厦门”——厦门湖里万达广场销售中心正式开放 [J], 肖良腾
5.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的矿山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 [J], 王杰;胡斌;李京;常剑;崔阿能;崔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厦门地区地表稳定性评价分析
摘要:根据岩土分区、布格异常、地壳厚度、地壳升降速率、断裂活动性、叠加断裂角、大地热流值、温泉、地震能量、地质灾害评价指标,通过模糊数学计算结果,厦门地区地表稳定性分区划分为:相对稳定区(a)、相对较稳定区(b)、相对较不稳定区(c)、相对不稳定区(d)。
关键词:地表稳定性;评价分区;评价结果
1 地表稳定性评价的意义
在广大范围进行小比例尺的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研究中,往往以构造稳定性评价为主,即以研究内动力地质作用及其有关灾害为主,不考虑地表稳定性,随着研究地区范围的缩小,不考虑地表稳定性,就无法走向实地应用、不能较好地进行稳定性分区。
闽南地区区域构造稳定性区划,通过单因素判别法和综合判别法,厦门地区隶属于沿海区基本稳定区(ⅱ)范围内。
本文是在区域地壳稳定性区划的基础上对厦门地区地表稳定性进一步区划。
2 厦门地区地表稳定性评价分区
地区地表稳定性表现突出,岩土分区、活动断裂、地质灾害、软土震陷和沙土液化等评价指标,其重要性通过扩大这些指标的权重分配值予以体现。
厦门区域内评价单元按5公里×5公里矩形地理格网共划分74个基本统计单元,列为待评区。
2.1 稳定性定量评价指标选择
依据必要条件,影响厦门地区地表稳定性定量化评价指标有12项:
f1指标——岩土分区(得分0-10)
f2指标——布格异常(得分0-10)
f3指标——地壳厚度(得分0-10)
f4指标——地壳升降速率(得分0-10)
f5指标——断裂活动性(得分0-10)
f6指标——叠加断裂角(得分0-10)
f7指标——大地热流值(得分0-10)
f8指标——温泉(得分0-10)
f9指标——地震能量e(得分0-10)
f10指标——地质灾害(得分0-10)
f11指标——软土震陷(得分0-10)
f12指标——沙土液化(得分0-10)
2.2 十二项评价指标权重分配
按照定量化评价要求,各指标应满足满分总得分为10原则,依据各指标对地区地表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及必要的计算分析,12项评价指标权重分配如表1,评价指标权重总和应为100%。
2.3 地区地表稳定性评价指标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按厦门地区地表稳定性评价指标评分表(表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zbd14001-89、zbd14002-89、zbd14003-89和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规范的要求,参照《区域
地壳稳定性的定量化评价与分区指标评价标准》,将“地区地表稳定性等级”划分为四级:
地表稳定性程度从优至劣划分四级:a、b、c、d四级与判别值
bi临界值
2.4 地区地表稳定性划分标准(阀值)
地区地表稳定性划分标准(阀值)设置如下表(表3)。
2.5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计算成果
待评区构造单元数:74,评价指标数:12。
模糊数学综合判别程序计算稳定性等级划分标准:
方案一:d类——相对不稳定[10,6.5) c类——相对较不稳定[ 6.5,5.0) b类——相对较稳定[ 5.0,3.5) a类——相对稳定[ 3.5,0)
方案二:d类——相对不稳定[10,7) c类——相对较不稳定[ 7,5) b类——相对较稳定[ 5,3) a类——相对稳定[ 3,0)
方案三:d类——相对不稳定[10,6.5) c类——相对较不稳定[ 6.5,4.5) b类——相对较稳定[ 4.5,3) a类——相对稳定[ 3,0)
方案四:d类——相对不稳定[10,6) c类——相对较不稳定[ 6,4.5) b类——相对较稳定[ 4.5,3) a类——相对稳定[ 3,0)方案五:与方案一判别值互逆,即
d类——相对不稳定[3.5,0) c类——相对较不稳定[5.0,3.5)b类——相对较稳定[6.5,5.0) a类——相对稳定[10,6.5)
“综合评判分类”最终成果采纳方案一(即方案五),依据大地地理坐标投影制图。
3 评价结果
根据12个评判指标,通过模糊数学计算,厦门地区地表稳定性区划分为:相对稳定区(a)、相对较稳定区(b)、相对较不稳定区(c)、相对不稳定区(d)。
各分区主要特征参见表4。
参考文献:
[1]李兴唐、许兵等,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理论与方法,地质出版社,1987
[2]刘金全,厦门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报告,厦门地质工程勘察院,1991
[3]孙叶等,中国区域地壳稳定性定量化评价与分区,地质力学学报,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