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 怀疑与学问(第1课时)优质课件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十八课《怀疑与学问》名师课件1(第1课时)

谢谢观赏
2 整体感知
自主默读课文,理清句间关系,勾画 每一段的中心句。
3 深入思考
再读课文,用“因为”“所以”“可 见”“其实怀疑不仅是”“也是”“因此” 等词语将中心句连接起来。
理清段间关系,理清文章论证思路,从而讨论出怀 疑精神的内涵以及对于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4 布置作业
摘抄、熟记课文所引用的名言,理解其内涵,在 课外搜集有关治学方面的名言警句或典型事例。
怀疑与学问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在理清段间关系的基础上理清文章论 证思路,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与意义;
2.把握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学习本 文的论证方法,体会议论文论证的严谨性;
3.正视怀疑的重要性,要有敢于质疑的 精神。
目录
1 激趣导入 2 整体感知 3 深入思考 4 布置作业
1 激趣导入
《战国策•魏策》中出现了三人பைடு நூலகம்虎的成语。意 思是指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 街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当然不会有老虎。说街市上有 虎,显然是造谣、欺骗。如果对传说的话不怀疑,而是 轻信,有可能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因此,怀疑是必要 的。怀疑精神作为一种可贵的品质,它与学问有怎样的 关系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顾颉刚先生的文章《怀疑与 学问》,看看他对怀疑有怎样的认识。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怀疑与学问课件新人教版

2019/1/8
中学PPT课件
4
字词积累
字音认读 顾颉刚 (jié) 萤火 (yíng) 程颐(yí) 停滞 (zhì) 折扣 (zhé) 虚妄(wàng)
塾师 (shú)
凶险(xiǎn)
譬如 (pì)
盲从 (mánɡ)
视察(chá)
墨守 (mò)
步骤 (zhòu)
2019/1/8 中学PPT课件
2019/1/8 中学PPT课件 6
整体感知
指导自读课文(边读边讨论)
1.阅读全文后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在本文中提出的
论点。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作为论点。
2.本文开头有何特点?
3.分别概括第三、四、五、六段的内容。
4.找出中心论点统率下的两个分论点。
2019/1/8 中学PPT课件 7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提示:可看开头名言)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治学必须有怀疑的精神。
第三段:传说不一定可靠,但做学问有时只能靠它。
第四段:论述对于传说,无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 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第五段:论述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 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第六段: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 明的基本条件。
2019/1/8 中学PPT课件 9
• 事实论据:(1)国难危机时的口头消息;(2) 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3)听说“腐草为萤” (4)戴震善问的例子 • 道理论据:(1)“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2)“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疑”—张 载;(3) “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历史学家,
江苏苏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哲
学系。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
最新统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怀疑与学问(第1课时)》优质教学课件

(1)示例: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随 便轻信的态度,就是作者所说的怀疑精神。
(2)示例: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是做 学问的前提。
课后研讨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谈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哪些需要 注意或不太懂的地方。
请以课堂反思的方式写 一写你的收获。
课后作业
1.基础型作业:梳理本节课知识点。 2.发展型作业:完成本课时练习。
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明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 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 体更有说服力。
精读细研
方法指导二
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 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 论证了……的 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先作论述后提出论点的写法和层进式 论证法、对比论证法。(难点)
2.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 短相宜的语言。(重点)
3.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及文化进步的 重要意义。(素养)
知识备查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
铭坚,江苏苏州人。历史学家。著述颇丰,为 古史辨派创始人之一和主要代表。
①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 ②事实和证据的两种来源。
因果
③举例说明。譬如在国难危急的 例证法
时候……
④做学问所依据的材 料也有两种:自己亲 见的事实根据;别人 的传说。
精读细研
(2)论述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①指出怀疑精神的必要性。
例证法
②用“三皇五帝”的事例说明。
③用“腐草为萤”的事例说明。
(2)示例: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是做 学问的前提。
课后研讨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谈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哪些需要 注意或不太懂的地方。
请以课堂反思的方式写 一写你的收获。
课后作业
1.基础型作业:梳理本节课知识点。 2.发展型作业:完成本课时练习。
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明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 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 体更有说服力。
精读细研
方法指导二
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 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 论证了……的 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先作论述后提出论点的写法和层进式 论证法、对比论证法。(难点)
2.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 短相宜的语言。(重点)
3.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及文化进步的 重要意义。(素养)
知识备查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
铭坚,江苏苏州人。历史学家。著述颇丰,为 古史辨派创始人之一和主要代表。
①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 ②事实和证据的两种来源。
因果
③举例说明。譬如在国难危急的 例证法
时候……
④做学问所依据的材 料也有两种:自己亲 见的事实根据;别人 的传说。
精读细研
(2)论述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①指出怀疑精神的必要性。
例证法
②用“三皇五帝”的事例说明。
③用“腐草为萤”的事例说明。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40张PPT)(优质版推荐)

不重复。 第4自然段主要是介绍什么是怀疑精神 ,以及在做学问时,可以从哪些方面提出疑 问。第5自然段则是从怀疑精神所适用的范 围,及怀疑在做学问中的作用两个方面论述 ,所以,这两段虽都在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 的意义,但谈论的角度不同,所以并不重复 。
合作探究
第5段“怀疑”“思索”“辨别”这三步骤 能否前后对换?为什么?
顾颉刚
2020/3/20
新课引入
我国当代有一位著名的史学家,他幼年读的书 多,知识面广,并且读书时就不肯盲从前人之说, 敢于提出疑问。有一次,他看见一个饭碗,上面画 着许多小孩,有的放纸鸢,有的舞龙灯,有的点爆 竹,题为《百子图》。他知道文王有100个儿子, 以为这一幅图画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证一下文 王的儿子。他从常见的书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几 个人。他很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名人,儿子竟如 此难考证。后来才知道文王百子说是从《诗经》中 来,只是一种谀颂之词,并非实事。
不能。 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的“文化”
活动中的一种,“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 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是从部分到整体 ,互换位置后就讲不通了。
写作特色
(1)善于引用名言、列举事例来论证论点, 说服力强。
在本文中,作者引用了古代著名学者的 名言,列举了诸多事例,作为论据,大大增 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例如,开头引用程颐和张载这两位古代 大学问家的经验之谈作为论点,也起到了论 据的作用,很有说服力;
第5段引用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的名言,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
写作特色
第4段以听说“三皇、五帝”和“腐草 为萤”时的追问为例,论证做学问时怀疑的 必要性以及怎样以怀疑精神做学问;
第6段为了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 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个分论点,列举了清 代大学问家戴震善疑多问的事例作为论据, 很有说服力。
合作探究
第5段“怀疑”“思索”“辨别”这三步骤 能否前后对换?为什么?
顾颉刚
2020/3/20
新课引入
我国当代有一位著名的史学家,他幼年读的书 多,知识面广,并且读书时就不肯盲从前人之说, 敢于提出疑问。有一次,他看见一个饭碗,上面画 着许多小孩,有的放纸鸢,有的舞龙灯,有的点爆 竹,题为《百子图》。他知道文王有100个儿子, 以为这一幅图画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证一下文 王的儿子。他从常见的书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几 个人。他很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名人,儿子竟如 此难考证。后来才知道文王百子说是从《诗经》中 来,只是一种谀颂之词,并非实事。
不能。 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的“文化”
活动中的一种,“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 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是从部分到整体 ,互换位置后就讲不通了。
写作特色
(1)善于引用名言、列举事例来论证论点, 说服力强。
在本文中,作者引用了古代著名学者的 名言,列举了诸多事例,作为论据,大大增 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例如,开头引用程颐和张载这两位古代 大学问家的经验之谈作为论点,也起到了论 据的作用,很有说服力;
第5段引用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的名言,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
写作特色
第4段以听说“三皇、五帝”和“腐草 为萤”时的追问为例,论证做学问时怀疑的 必要性以及怎样以怀疑精神做学问;
第6段为了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 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个分论点,列举了清 代大学问家戴震善疑多问的事例作为论据, 很有说服力。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怀疑与学问课件新人教版_1

18 怀疑与学问
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给下列加点字和多音字注音。
程颐.( yí )
顾颉.刚( jié )
虚妄.(wàng)
步骤.( zhòu)
懒惰.( duò )
启迪.( dí )
曾
céng ____z__ē_n_) _____z_à__i____ (载歌载舞)
18 怀疑与学问
5.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文章开头两段引用我国古代两位著名学者的话,提出中心 论点。 B.第三至五段从积极方面进行论证,第六段从消极方面进行 论证。 C.第四段举了古书上“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两个例 子,使人确信古书记载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说明怀疑确有必要。 D.我们对于不论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怀疑”“思 索”“辨别”三步以后,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其中这三 步的顺序不能调换。
18 怀疑与学问
答题思路:分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如下思路概括事实 论据:首先锁定采用事实论据的相关段落,从中提取出行为主体 (即人物)、整体行为(即事件),还要透过现象,概括出事件的结果; 然后将人物、事件、结果三个要素整合成一句完整通顺的话即可。
18 怀疑与学问
归纳总结
写作特色
思路缜密,层层深入
[答案] 不应该。作者强调的是在做学问时要有怀疑精神,并没有针对生活中 所有的事物;对于已被确认的事实我们不必怀疑,更不提倡乱怀疑、瞎怀疑或 者怀疑一切。
18 怀疑与学问
经典讲练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
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 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 永远不能治学……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 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 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 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46张PPT)

怀疑与学问
作者:顾颉刚
凶险( ) 视察( ) 轻信( )
虚妄( ) 盲从( ) 折扣( )
流俗(
) 墨守( ) 停滞( )
不攻自破(
)
凶险(xiōnɡ) 视察(chá ) 轻信(qīnɡ) 虚妄(wànɡ) 盲从( mánɡ) 折扣(zhé ) 流俗( sú ) 墨守(mò ) 停滞(zhì ) 不攻自破( ɡōnɡ )
原理、定理、公式等。(引用论证(引证))
③比喻论证:打比方。 ④对比论证: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比较。(正面论证和反面论
证)
引用论证
引用论证:“道理论证”的一种,引用名家 名言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 的论证方法。引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明引,交代 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交代其出处,一种是暗引, 即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 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 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1、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对此,你怎么看? 2、“常常”能不能去掉?四个“常常”的顺序能否调 换,为什么?
1、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对此,你怎 么看?
怀疑与学问
新知导入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赏析】这首诗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 早下功夫;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诀窍, 那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意思,而要躬行实践, 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诗 人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这符合唯物主义认识论 的观点。诗人寓理于教,旨在激励儿子不要仅仅 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验证所学知识从 而获得真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件1新人教版

怀疑与学问
中心 论点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引用名言“学者先要会 疑”或“学则须疑”)
证 明
分论点
1.怀疑是辩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2.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本文是一篇观点鲜明、论证充分、说 理透彻的议论文。论述了“治学必须有怀 疑精神”这一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 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 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第二部分:(第3~5段)论证:怀疑是 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第三部分:(第6段)论证:怀疑是积极 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 件。
“研究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是文 章的核心论点,围绕这一核心论 点,作者又提出了两个分论点,
请找出本文的两个分论点。
1.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2.怀
本文围绕着中心论点,分设了两个分论 点,层层深入地进行论述,条理清楚,中 心明确。这种论证结构和方法值得同学们 学习。
根据你平时的学习积累,举出一两个善于“怀疑” 而创建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事例。
示例: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了地动学说, 就是从怀疑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天动学说开始的; 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敢于怀疑前人的陈腐学说,推翻 错误的结论,作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杰出贡献。
• 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 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 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 “学术”和“文化”这两个词语能互 换吗?为什么?
明确:“学术”和“文化”这两个词不 能互换。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的 “文化”活动中的一种,“一切学术 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是从部分到整体,互换位置后就讲不 通了。
顾颉刚(1893-1980), 我国当代史学家,江苏苏 州人。长期从事教育工作 和历史研究,于怀疑和辨 伪,有不少创见。著有 《汉代学术史略》、《史 林杂识初编》等。
《怀疑与学问》优秀PPT课件(第一课时)

二、新课讲解
本文的事实论据有哪些? ①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 ②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 ③听说“腐草为萤”。 ④戴震善问的例子。
二、新课讲解
本文的道理论据有哪些? ①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③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二、新课讲解
爸妈在他乡,一周通过电话来了解我的 情况。 现在我 已经忘 记了当 时我是 一个怎 样的心 情。只 记得后 来妈妈 说打电 话给我 的时候 ,说到 一半我 就没有 声音, 开始哽 咽,说 很想他 们。后 来的我 听到这 样的话 也只是 笑笑, 也难免 会觉得 酸楚, 到底是 心里面 缺失了 一块。 时间与距离催生了代沟,也让这个距离 变得越 来越远 。
每每在外面听着自己的小伙伴被妈妈呼 唤回家 吃饭的 时候, 心里面 的酸楚 就一下 子涌出 来,眼 睛就会 冒出一 些雾气 。 老师说我们是留守儿童,我并不能很清 楚的了 解这个 概念, 我只知 道留守 儿童的 童年是 没有爸 妈的参 与的。
爸妈缺席了我的童年,但我的童年未必 是不快 乐的, 我可以 下河抓 螃蟹, 捞鱼, 爬山, 在别人 的西瓜 地里面 偷偷尝 到了夏 天的甜 头。 要是我的爸妈在身边,他们应该是不会 允许我 这样自 由的。
明明生活水平上去了,为什么还要这样 生活呢 ? 一次与爸妈去吃火锅,菜单上来的时候 ,爸妈 看着菜 单就开 始唏嘘 。一盘 生菜就 要十二 块钱? 妈妈小声的嘀咕,觉得十分的不实惠。 妈妈带 菜的过 程十分 的缓慢 ,心里 面的计 算机却 没有停 止盘算 。对于 他只是 把钱赚 来放在 银行里 面的爸 妈来说 ,这无 疑是一 种折磨 。花钱 有罪, 不花钱 内心就 安宁。
本文作者文集 我要发表你说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 ,梦醒 时见你 可我林深时见雾,海蓝时涌起,梦醒时 夜续 不见鹿,不见鲸,也不见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2)本文运用了哪两个分论点紧扣中心论点 进行论证?两个分论点之间是并列关系,还是 递进关系?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分论点一: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 骤。 分论点二: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 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8
两个分论点之间是递进关系。可从文章概括两 个分论点的一句话运用的关联词看出来。这句 话是“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 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 基本条件”,采用的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 语:“不仅……也……”。
11
第6段,首句承上启下,前半句归结上两段所 论述的共同论点(即第一个分论点),后半句 提出本段的论点(即第二个分论点)。接着先 从正反两面讲道理,再摆事实进行论证。最后 指出“墨守前人的旧说”的恶果,从反面论说 了怀疑在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方面的意义。 由此,层层拓展,进行论证。
12
总结课文,扩展延伸
5
2.理解下列思考题: (1)本文的标题是不是中心论点?如果不是, 中心论点是什么? (2)本文运用了哪两个分论点紧扣中心论点 进行论证?两个分论点之间是并列关系,还是 递进关系?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6
(1)本文的标题是不是中心论点?如果不是, 中心论点是什么? 本文的标题只提出了本文议论的问题,即怀疑 与做学问的关系问题,所以只是论题。本文的 论点是“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
9
3.研读第3至第6段。 段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感受本文层层深入地论证中心论点的特点 第3~5段为论证中心论点,提出并论证第一分 论点。第3~4段论述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 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 信了。
10
第3段侧重论述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 第4段紧承上文,点出第一层的中心意思,阐 明怎样正确对待传说的话。 第5段论述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 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此段是对上一段的引申 和扩展。
18 怀疑与学问第1课时
1
课时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结构,着重分析、理解本 文运用分论点逐层深入论证中论点的特点。
重点难点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 述的结构。
2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怀疑VS学问 怀疑精神不可少
3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4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 (1)概括出本文议论的问题。 (2)理解“学者先要会疑”“在可疑而不疑 者,不曾学;学则须疑”的意思。
本节课,我们着重从文章整体入手,通过 阅读、分析、体会,懂得了做学问必须有怀疑 精神的道理,特别是本文摆出中心论点后,运 用分论点的形式层层深入地论证中心论点的写 法。
13
文中所说的治学要有怀疑精神,与遇事不 动脑,一味依赖别人,满天问的做法是有本质 区别的。文中所说的怀疑精神,在第4段这样 阐述:“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 度,便是怀疑的精神。”可见,文中所说的怀 疑,是建立在动脑筋思索的前提下的,是真正 求知、做学问的表现。
14
布置作业
1.整理本文结构提纲,加深理解本文层层深入 论证的特点。 2.继续朗读课文,分析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
15
怀疑与学问 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
怀疑是辨伪去妄 的必须步骤
(消极方面)
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 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积极方面)
16
(2)本文运用了哪两个分论点紧扣中心论点 进行论证?两个分论点之间是并列关系,还是 递进关系?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分论点一: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 骤。 分论点二: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 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8
两个分论点之间是递进关系。可从文章概括两 个分论点的一句话运用的关联词看出来。这句 话是“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 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 基本条件”,采用的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 语:“不仅……也……”。
11
第6段,首句承上启下,前半句归结上两段所 论述的共同论点(即第一个分论点),后半句 提出本段的论点(即第二个分论点)。接着先 从正反两面讲道理,再摆事实进行论证。最后 指出“墨守前人的旧说”的恶果,从反面论说 了怀疑在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方面的意义。 由此,层层拓展,进行论证。
12
总结课文,扩展延伸
5
2.理解下列思考题: (1)本文的标题是不是中心论点?如果不是, 中心论点是什么? (2)本文运用了哪两个分论点紧扣中心论点 进行论证?两个分论点之间是并列关系,还是 递进关系?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6
(1)本文的标题是不是中心论点?如果不是, 中心论点是什么? 本文的标题只提出了本文议论的问题,即怀疑 与做学问的关系问题,所以只是论题。本文的 论点是“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
9
3.研读第3至第6段。 段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感受本文层层深入地论证中心论点的特点 第3~5段为论证中心论点,提出并论证第一分 论点。第3~4段论述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 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 信了。
10
第3段侧重论述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 第4段紧承上文,点出第一层的中心意思,阐 明怎样正确对待传说的话。 第5段论述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 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此段是对上一段的引申 和扩展。
18 怀疑与学问第1课时
1
课时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结构,着重分析、理解本 文运用分论点逐层深入论证中论点的特点。
重点难点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 述的结构。
2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怀疑VS学问 怀疑精神不可少
3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4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 (1)概括出本文议论的问题。 (2)理解“学者先要会疑”“在可疑而不疑 者,不曾学;学则须疑”的意思。
本节课,我们着重从文章整体入手,通过 阅读、分析、体会,懂得了做学问必须有怀疑 精神的道理,特别是本文摆出中心论点后,运 用分论点的形式层层深入地论证中心论点的写 法。
13
文中所说的治学要有怀疑精神,与遇事不 动脑,一味依赖别人,满天问的做法是有本质 区别的。文中所说的怀疑精神,在第4段这样 阐述:“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 度,便是怀疑的精神。”可见,文中所说的怀 疑,是建立在动脑筋思索的前提下的,是真正 求知、做学问的表现。
14
布置作业
1.整理本文结构提纲,加深理解本文层层深入 论证的特点。 2.继续朗读课文,分析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
15
怀疑与学问 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
怀疑是辨伪去妄 的必须步骤
(消极方面)
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 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积极方面)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