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粉体学基础micromeritics

合集下载

药学专业知识考点:药剂学粉体学概念及性质

药学专业知识考点:药剂学粉体学概念及性质

药学专业知识考点:药剂学粉体学概念及性质(2021最新版)作者:______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粉体学概念及性质:粉体学(mlcromeritics)是研究固体粒子集合体(称为粉体)的表面性质、力学性质、电学性质等内容的应用科学。

由于在散剂、颗粒剂、片剂和胶囊剂等固体制剂的生产中需要对原辅科进行粉碎、混合等处理,以改善粉体性质,使之满足工艺操作和制剂加工的要求,所以粉体的各方面性质在固体制剂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

粉体的性质:1.粉体的粒子大小、粒度分布和粒径的测定方法(1)粉体的粒子大小和粒度分布粉体的粒子大小是粉体的最基本性质,它对粉体的溶解性、可压性、密度、流动性等均有显著的影响,从而影响药物的溶出、吸收等。

粒子大小的常用表示方法有:①定方向径:即在显微镜下按同一方向测得的粒子径。

②等价径:即粒子的外接圆的直径。

③体积等价径:即与粒子的体积相同球体的直径,可用库尔特计数器测得。

④有效径:即根据沉降公式(Stocks方程)计算所得的直径,因此又称Stocks径。

⑤筛分径:即用筛分法测得的直径,一般用粗细筛孔直径的算术或几何平均值来表示。

粉体的大小不可能均匀一致,而是存在着粒度分布的问题,分布不均会导致制剂的分剂量不准、可压性变化以及粒子密度变化等问题。

因此,研究粒度分布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常用频率分布表示各个粒径相对应的粒子占全体粒子群中的百分比。

官方信息:执业药师考试信息最新资讯:执业药师考试资讯准考证信息:执业药师准考证考试信息:执业药师考试信息成绩查询:执业药师成绩查询合格分数:执业药师合格分数考试真题:执业药师考试真题考试答案:执业药师考试答案考生经验:执业药师考生经验考试辅导:执业药师考试辅导2021年执业药师精品VIP课程,让您考试!。

第章粉体学基础PPT课件

第章粉体学基础PPT课件
粒度分布为重量基准。
有效径的测定法还有离心法、比浊法、沉降天平法、光扫描 快速粒度测定法等
26
4.比表面积法(specific surface area method)
原理:粉体比表面积与粒径关系 • <100μm,吸附法、透过法,不能得到粒度分布
5.筛分法(sieving method)
• 粒径与粒径分布的测量中应用最早、最广,且简单、快 速的方法,> 45μm,重量基准。
• DH—Heywood 径(DH=(4A/π)1/2) • L-粒子的投影周长。
33
(二)形状系数
• 将平均粒径为D,体积为Vp,表面积为S的粒 子的各种形状系数(shape factor)表示如下。
• 1.体积形状系数 v Vp / D3
• 球体体积形状系数?立方体?
• 2.表面积形状系数 • 球体?立方体?
21
• 筛分法测定累积分布时,以筛下粒径累计的 分布叫筛下分布(undersize distribution); 以筛上粒径累积的分布叫筛上分布(oversize distribution)。
• 筛上累积分布函数F(x)和筛下累积分布函数 R(x)与频率分布函数f(x)之间的关系式见课 本:P319 (13-4) (13-5) (13-6)
• 1.体积比表面积:单位体积粉体的表面积,Sv,

cm2/cm3。
Sv
s v
d 2n d 3 n
6 d
(13-13)
6
S-粉体粒子的总表面积 V-粒子的体积 d-面积平均径 n-粒子个数
36
2.重量比表面积:单位重量粉体的表面积,Sw,
cm2/g。
Sw
s w
d 2n d 3n

13-药剂学-粉体学基础

13-药剂学-粉体学基础

一、粒子径与粒度分布
(三)平均粒子径 中位径(中值径)是最常用的平均径。 在累计分布中累积值为50%所对应的粒子径为 中 值径。用D50表示。
(四)粒子径的测定方法
1、显微镜法 2、筛分法 3、沉降法 4、感应区测定法:1)电阻变化法:库尔特计数器 2)光散射法:激光散射仪 5、比表面积法 粒子粒径是测量方向的函数,也是测量方法的函 数。 相同粒子用不同方法测量会得到不同粒径。因为 各种方法依据不同的原理。
(二)粉体密度的的测定方法
1、真密度与颗粒密度的测定 (1)液浸法 求真密度时,将颗粒研细,消除开口与闭口细 孔,使用易润湿粒子表面的液体,将粉体浸入液 体中,采用加热或减压脱气法测定粉体所排开的 液体体积,即为粉体的真体积。 求颗粒密度时,使用的液体不同,应为与颗粒的 接触角大,难于浸入开口细孔的液体。 如水银或水
(二)粉体密度的的测定方法
2、松密度与振实密度的测定 将粉体装入容器中测得的体积包括粉体的真体 积、粒子内孔隙和粒子间空隙等,不施加任何外 力测得的密度为松密度.经一定规律振动或轻敲后 测得的密度称振实密度.
粉体的空隙率
孔隙率是粉体层中空隙所占有的比例。 颗粒内孔隙率: ε内=V内/(Vt+V内) 颗粒间孔隙率:ε间=V间/V 总孔隙率: ε总=(V内+V间)/V
第三节 粉体的密度与空隙率
一、粉体的密度 1、真密度(true density):粉体质量除以不包括 颗粒内外孔隙的体积求得的密度 2、颗粒密度(granule density):粉体质量除以 包括开口细孔与封闭细孔在内的体积求得的 密度 3、松密度(堆密度,bulk density):粉体质量 除以该粉体所占容器的体积求得的密度
筛号 一号筛 二号筛 三号筛 四号筛 五号筛 六号筛 七号筛 八号筛 九号筛 筛孔内径 (μm) 2000±70 850±29 355±13 250±9.9 180±7.6 150±6.6 125±5.8 90±4.6 75±4.1 工业筛目数 (孔/英寸) 10 24 60 65 80 100 120 150 200

第六章粉体学基础(micromeritics)

第六章粉体学基础(micromeritics)

第三节粉体的性质
一、密度与孔隙率
(一) 粉体的密度
1.密度定义 真密度:指粉体质量与真体积 之比。即排除所有孔隙(粒子本身和粒子之间) 而求得的粉体体积。真密度是物料固有性质。一 般文献中所载密度如无特殊指明是指真密度。
颗粒密度:粉体质量与颗粒体积之比。其体 积排除粒子间的空隙,但不排除粒子本身细小空 隙。
第六章 粉体学基础 (micromeritics)
第六章 粉体学(micromeritics)基础
第一节 概述 粉体是无数个固体粒子的集合体。属于固体分 散在空气中形成的粗分散体系。 粉体学是研究粉体基本性质及其应用的科学。 一级粒子:单个粒子 二级粒子:多个粒子聚结体 <100µm 称“粉” >100µm 称“粒” 表6-1 粉体中颗粒的分类 (3mm~1nm) 固体制剂粒度范围:几µm ~ 十几mm
第二节 粉体的基本性质 一、粒子径及粒度分布(一)粒子径 ⑷球相当径:用球体粒径表示不规则粒子的大小。 体积(球)相当径,表面积(球)相当径,比表面 积(球)相当径, 2.沉降速度相当径 3.筛分径 算术平均径:DA=a+b/2 几何平均径:DA=ab1/2 a: 粒子通过粗筛网直径 b:粒子被截留于细筛网直径 粒径表示方式:(-a +b)即粒径< a, >b 如(-1000+900)µm <1000µm >900µm平均 950µm
第二节 粉体的基本性质
一、粒子径与粒度分布 粒子大小常用粒子径来表示。粒子的大小 也称粒度,含有粒子大小及分布双重含义。 (一)粒子径 1. 几何学粒子径:(1)三轴径:长、短、高 (2) 定向径:粒子在投影面上某 定向直线长度。定方向接线径(Feret或Green径) 定方向等分径( Martin径) 定方向最大径(Krummbein径) (3)圆相当径(Heywood径)

粉体学基础

粉体学基础

(2) 定方向径(投影径) 定方向接线径Df:Feret径(Green径);在一定方向上 将粒子的投影面外接的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Feret径
定方向等分径Dm:Martin径 在一定方向上将粒子的投影面积分割为两等分的长度
定方向最大径Dk:Krummbein径; 在一定方向上分割粒子投影面积的最大长度
粉体学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1.对制剂工艺的影响 混合均匀度、分剂量准确性、充填性、可压性(密度、 流动性、充填性、压缩成形性、粘附性、凝聚性、粒 子大小形状等)。
2.对制剂有效性的影响 制剂的崩解、药物的溶解和吸收(粒度、润湿性)
3.对制剂稳定性的影响 混悬剂及固体制剂的稳定性(粒度、润湿性、密度、吸 湿性)
算术平均径 DA=(a+b)÷2 几何平均径 a粗筛网直径 b细筛网直径
DA表示方式(-a+b), 如某粉体的粒度表示为(-1000+900)μm
(二)粒度分布
• 粒度分布(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表示 不同粒径的粒子群在粉体中所分布的情况,反 映粒子大小的均匀程度。粒子群的粒度分布可 用简单的表格、绘图和函数等形式表示。
(一)粒子径的表示方法
➢ 1. 几何学粒子径(geometric diameter):根据 几何学尺寸定义的粒子径,见图13-2。
• 测定方法:显微镜法、库尔特记数法等 • (1) 三轴径
• 在粒子的平面投影图上测定长径l与短径b,在投影平面 的垂直方向测定粒子的厚度h
• 长轴 • 短轴 • 厚度
➢ 物态3种,固体无流动性。 ➢ 固体粉碎成粒子群之后具有如下性质: • (1) 具有与液体类似的流动性;(沙漏) • (2) 具有与气体类似的压缩性;(装沙、米) • (3) 具有固体的抗变形能力。 • →粉体第四种物态

药剂学:粉体学基础

药剂学:粉体学基础
光学显微镜法:n=300~600,=0.2~100m,可用于混悬 剂、乳剂、混悬软膏剂、散剂等。
库尔特计数法(coulter counter): 测定 等体积球相当径; 可用于混悬剂、乳剂、脂质体、粉末药物等。 沉降法:可分Andreasen吸管法、离心法、比浊法、沉降 天平法、光扫描快速粒度测定法等,得到有效径/Stoke’s 径 比表面积法:气体吸附法和透过法。不能得到粒度分布。

三、粉体粒子的比表面积
(一)比表面积
粒子比表面积:指单位重量或体积所具有的粒 子表面积。
Sw=6/d; Sv=6/d
Sw ,Sv分别为重量和体积比表面积, 为粉体粒密度,d面积平均径。
16
(二)比表面积测定
1. 吸附法(BET法)
Sw=ANVm = AVm /22400 *6.028*1023
第七节 粉体的压缩性质
2
第一节 概 述
粉体学(micromeritics)是研究具有各种形状的粒子集合
体性质和应用的科学。
粉体中粒子大小范围一般在0.1~100m之间,有些粒子
大小可达1000m,小者可至0.001m。通常<100 m 的粒子叫“粉”,> 100 m者称“粒”。
粉体属于固体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粗分散体系,兼有气
分布两种形式。

区间分布又称为微分分布or频率分布,它表示一系
列粒径区间中颗粒的百分含量。

累计分布也叫积分分布,它表示小于或大于某粒径 颗粒的百分含量。
(二)粒度分布★
9
可参见P86 图6-6
频率最多 的粒子径
中位径/ 中直径
(三)平均粒径(mean diameter) P87
个数平均径/算术平均径 dln=(nd)/n

粉体学基础

粉体学基础
28
2、水不溶性药物的吸湿性 ★ 水不溶性药物的吸湿性随着相对湿度的 变化而缓慢发生变化,没有临界点。 水不溶性药物的混合物的吸湿性具有: 加和性。
29
30
(二) 润湿性(wetting)
1、润湿性
润湿性是指固体界面由固-气界面变为固-液界面现象。 粉体的润湿性对片剂、颗粒剂等到固体制剂的崩解 性、溶解性等具有重要意义。 ★润湿性用接触角θ表示。 液滴在固体表面上所受的力达平衡时符合Yong’s公 式:Ysg=Ysl+Ylgcosθ
Coulomb公式:F=W+Ci W为对剪切面所施加的重直 重力,F为剪切拉力, Ci为 粒子间凝聚力, 为内摩擦 系数。 Ci和越小,流动性越好。
(4)压缩度(compressibility)
C=(ρf -ρ0)/ρf ×100% 式中, ρ0为最松密度;ρf为 最紧密度。 压缩度20%以下流动性较好。
(粉体学的 第二性质)
第七节 粉体的压缩性质
2
第一节 概 述
粉体学(micromeritics)是研究具有各种形状的粒子集合
体性质和应用的科学。
粉体中粒子大小范围一般在0.1~100m之间,有些粒子
大小可达1000m,小者可至0.001m。通常<100 m 的粒子叫“粉”,> 100 m者称“粒”。
粉体属于固体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粗分散体系,兼有气
体的压缩性、液体的可流动性、固体的抗变形能力 。
粉体学是药剂学的基础理论,对固体制剂的处方设计、
制剂的制备、质量控制、包装等都有重要指导意义。
3
第二节 粉体粒子的性质
一、粒子大小(粒子径) 与粒度分布
粉体的粒子大小也称粒度,是在空间范围所占据的尺寸。含

粉体学性质

粉体学性质
Krummbein径:定方向最大径,即在一
定方向上分割粒子投影面的最大长度。
Martin径:定方向等分径,即一定方向
的线将粒子投影面积等份分割时的长度。
(3)Heywood径:投影面积圆相当径,即与粒
子的投影面积相同圆的直径,常用DH表示。
(4)体积等价径(equivalent volume diameter):
粒子投影面相当径
φ=
粒子投影最小外接圆直径
(一)形状指数
2. 圆形度(degree of circularity):表 示粒子的投影面接近于圆的程度。
Φc= πDH/L
式中,DH—Heywood 径 (DH=(4A/π)1/2); L—粒子的投影周长。
(二)形状系数

将平均粒径为D,体积为Vp,表面积为S的粒子 的各种形态系数包括: 1.体积形态系数 Φv=Vp/D3 2.表面积形态系数 Φs=S/D2
静止状态的粉体堆积
体自由表面与水平 面之间的夹角为休止角,用表示, 越 小流动性越好。 tan=h/r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注入法、排出法、倾斜 角法等,测定方法不同所得数据有所不同, 重现性差。 粘性粉体或粒径小于100~200μm的粉体粒 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大而流动性差,相应地 所测休止角较大。
3.松密度(bulk density) ρb

是指粉体质量除以该粉体所占容器的体积V求 得的密度,亦称堆密度。
ρb= w/Vt

填充粉体时,经一定规律振动或轻敲后测得的
密度称振实密度(tap density) ρbt。
若颗粒致密,无细孔和空洞,则ρt = ρg 一般: ρt ≥ ρg > ρbt ≥ ρb
累积分布(cumulativ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粉体学基础micromeritics
第二节 粉体的基本性质
一、粒子径与粒度分布 粒子大小常用粒子径来表示。粒子的大小
也称粒度,含有粒子大小及分布双重含义。 (一)粒子径
1. 几何学粒子径:(1)三轴径:长、短、高 (2) 定向径:粒子在投影面上某
定向直线长度。定方向接线径(Feret或Green径) 定方向等分径( Martin径) 定方向最大径(Krummbein径) (3)圆相当径(Heywood径)
第二节 粉体的基本性质 二、粒的形状
粒子形状:球形、立方形、片状、柱状、鳞 状、粒状、棒状、针状、块状、纤维状、海绵状等 (一)形状指数 1.球形度 2.圆形度 (二)形状系数 体积形状系数:фv = V/D3 表面积形状系数:фs= s/D2 比表面形状系数:ф= фs/фv = s·D/v D为平均粒径,V为体积,S为表面积。 ф↑, 偏离理想形态越大,越不规则。
第六章粉体学基础micromeritics
第三节粉体的性质
一、密度与孔隙率
(一) 粉体的密度
1.密度定义 真密度:指粉体质量与真体积 之比。即排除所有孔隙(粒子本身和粒子之间) 而求得的粉体体积。真密度是物料固有性质。一 般文献中所载密度如无特殊指明是指真密度。
第六章粉体学基础micromeritics
第二节 粉体的基本性质
三、粉粒的比表面积 (一)比表面积的表示方法
粒子的比表面积是指单位重量(或体积)粉体 所具有的表面积。
粉粒的比表面积既包括粒子外表面的面积,也 包括粒子裂缝和孔隙中表面的面积。 1.体积比表面积:SV=S/V=πd2n/πd3n/6=6/d 2.重量比表面积:SW=S/W=πd2n/πd3ρn/6=6/dρ
的百分率。反映粒子的均匀程度。 频率分布与累积分布(直方图或曲线)
(三)平均粒子径 P87 表6-3 各种平均粒径与计算公式。
第六章粉体学基础micromeritics
粒度分布
第六章粉体学基础micromeritics
第二节 粉体的基本性质 一、粒子径及粒度分布
(四)粒径的测定方法 1. 显微镜法:根据投影像测得,主要测几何学径。
光镜:µm级,电镜:nm级 视野中应选300~600个粒子
电子显微镜:扫描~观察表面形态图像富立体感 放大至几十万倍; 透射~观察超微结构分辨能力0.1 ~ 0.2nm
第六章粉体学基础micromeritics
Sirion200扫描电子显微 镜(荷兰菲利普公司)
Zetasizer nano ZS90 Malvern英国马尔文公司 粒径范围: 1nm~3 μm 测量角度: 90° 最小样品量:12 μl Zeta电位 人民币32万元
第六章 粉体学基础 (micromeritics)
第六章粉体学基础micromeritics
第六章 粉体学(micromeritics)基础
第一节 概述 粉体是无数个固体粒子的集合体。属于固体分 散在空气中形成的粗分散体系。 粉体学是研究粉体基本性质及其应用的科学。 一级粒子:单个粒子 二级粒子:多个粒子聚结体 <100µm 称“粉” >100µm 称“粒” 表6-1 粉体中颗粒的分类 (3mm~1nm) 固体制剂粒度范围:几µm ~ 十几mm
比表面积是表征粒子粗细的一种量度。 固体吸附能力的重要参数。
第六章粉体学基础micromeritics
第二节 粉体的基本性质 三、粉粒的比表面积 (二)比表面积的测定方法 1.气体吸附法:粉粒可吸附与其接触的气体或 溶液中的溶质,吸附作用的强弱与粉体的表面积有 关,因此可用粉粒吸附物质的量来测定其比表面积, 在测定比表面积的实验中经常用氮气。 2.气体透过法:使气体透过粉粒层,气体流速 与阻力受粉粒表面积的影响,求比表面积。
b:粒子被截留于细筛网直径
粒径表示方式:(-a +b)即粒径< a, >b
如(-1000+900)µm <1000µm >900µm平均
950µm
第六章粉体学基础micromeritics
粒径表示法
第六章粉体学基础micromeritics
第二节 粉体的基本性质 一、粒子径及粒度分布
(二)粒度分布 粒子分布是指不同粒径的粒子群在粉体中所占
第六章粉体学基础micromeritics
第二节 粉体的基本性质
一、粒子径及粒度分布(一)粒子径
⑷球相当径:用球体粒径表示不规则粒子的大小。
体积(球)相当径,表面积(球)相当径,比表面
积(球)相当径,
2.沉降速度相当径
3.筛分径 算术平均径:DA=a+b/2 几何平均径:DA=ab1/2
a: 粒子通过粗筛网直径
第六章粉体学基础micromeritics
第二节 粉体的基本性质 一、粒子径及粒度分布(四)粒径的测定方法 5.筛分法:应用最早、最广、简便。 测定范围:45µm以上,微孔筛可筛分10µm以下 用筛孔孔径表示粒子径。 操作方法:将筛子从上到下,从粗到细排列,粉 粒置最上层,振摇一定时间后,称量留在每个筛子 上的粉粒重量,求得各粒径范围内粒子重量百分比, 求得以重量为基准的筛分粒径分布及平均粒径 筛号与筛孔尺寸: “目”:2.54cm上筛孔的数目。除去筛网线直径。 中国药典规定9个筛号。 P90 表6-5各国标准筛系比较(µm) P91表6-6国内常第六用章粉标体学准基础筛micromeritics
第六章粉体学基础micromeritics
第二节 粉体的基本性质 一、粒子径及粒度分布
(四)粒径的测定方法 2. 库尔特计数法(电感应法):测定范围1~600µm
将粒子混悬于电解质溶液中,细孔两侧各有电 极,粒子通过细孔,电阻发生变化,电阻与粒子体 积成正比,电信号换算成粒径。
本法测得粒径为等体积球相当径。
第六章粉体学基础micromeritics
粒径的测定方法
第六章粉体学基础micromeritics
第二节 粉体的基本性质 一、粒子径及粒度分布(四)粒径的测定方法 3.沉降法: 根据stokes定律:测定范围:0.5~200µm V= 2r2(ρ1-ρ2)g/9η t = h/v = 9η·h/2r2(ρ1-ρ2)g 测定时只需测定t时间的粒子沉降的高度h代入 公式,即可求出粒径r。 形态不规则的粒子用本法测定的粒径不是其真实粒 径,称为有效径(stokes径)。 4.比表面积法:粒径减少比表面积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