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测量技术基础
第三章 摄影测量基础知识

H=mf ,航空摄影时就要求按计算的航高飞行摄影,以获得符 合生产要求的摄影像片。摄影测量规范规定同一航带内最大航 高与最小航高之差不得大于 30m ,摄影区域内实际航高与设计 航高之差不得大于 50m,同一航线内,各摄影站的高差不得大 于50m。
二、空中摄影过程
航空摄影前要做计划,摄影时要选择晴朗无云的天气。 航摄计划中技术部分主要包括:确定测区范围;根据测 飞行航线一般为东西方向,要求航线相邻两张像片应有 区地形条件、成图比例尺等因素选用摄影机;确定摄影 60% 左右的重叠度,相邻航线的像片应有30%左右的重叠度, 比例尺及航高;需用像片的数量、日期及航摄成果的验 收等。 航摄机在摄影曝光的瞬间物镜主光轴保持垂直地面。
1:500
1:1000 1:5000 1:10000 1:25000 1:50000
中比例尺
小比例尺
航高是指摄影飞机在摄影瞬间相对某一水准面的高度。根 据基准面的不同,航高可分为相对航高和绝对航高。相对航高 是指摄影瞬间摄影物镜相对于被摄区域内地面平均高程基准面 的高度;绝对航高是摄影瞬间摄影物镜相对于平均海平面的高 度,是摄影瞬间摄影物镜的真实海拔高度。 当选定了摄影机和摄影比例尺后,就可以计算出摄影航高
w (z) v (y)
S
u (x)
y x o
第三种:是以每个像片对的左片摄影中心为坐标原点, 摄影基线方向为u轴,以摄影基线及左片主光轴构成 的面作为uw平面,构成右手直角坐标系。
w v
u S1 B S2
o1
P1
物方坐标系:描述地面点在物方空间的位臵 1、摄影测量坐标系(P—XPYPZP ) 将像空间辅助坐标系 S—uvw 沿 w 着 w 轴反方向平移至地面点 P , 得到的坐标系 P—XPYPZP ,称为 摄影测量坐标系。
第三章-长度测量

图 3-2 量块
3.2.3 量块 (2)量块的尺寸
量块两测量面之间的距离为其
工作尺寸L,此工作尺寸定义为上测 量面中心点与与下测量面相研合的辅 助体(如平晶)平面间的垂直距离, 它是量块的中心长度。
量块的工作尺寸被标记在量块上,
又称为公称长度。
(3)量块的尺寸标注 量块上标出的尺寸为名义上的中心长 度,称为名义尺寸(或称为标称长度)。 尺寸<6mm的量块,名义尺寸刻在上测
检测技术是实现互换性的保证。
3.1 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 (2)测量 测量是对产品进行定量检测。将被测量与作为计量单 位的标准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被测量是标准量的几倍或 者几分之几的过程,就称为测量。 x = q×E (基本测量方程式 )
式中: x—被测量值
E—测量单位 q—比值
测量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3.1 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
(3)检验
“检验”是一个比“测量”含义更广泛的概念。 对于零件几何量的检验,通常只是判断被测零件是否 在规定的验收极限范围内,确定其是否合格,而不一定要 确定其具体的量值。
检验是对产品进行定性检测。将被测量和专用量具进
行比对,从而判断被测量是否合格的过程,就称为检验。
3.2 长度基准与量值传递 3.2.1 计量单位和计量基准 (1)计量单位
量面上;
尺寸 ≥ 6mm 的量块,名义尺寸刻在一个 非测量面上,而且该表面的左右侧面分别 为上测量面和下测量面。
(4)量块的组合 国家量块标准中规定了17种成套的量块系列,从国家标准 GB/T 6093—2001《几何量技术规范(GPS) 长度标准 量块》
中摘录的几套量块的尺寸系列如下表所示。
(5)量块的精度等级
为了满足不同应用场合的需要,国家标准对量块规定了 若干精度等级,可按“级”划分和按“等”划分量块精度 ◆量块的分级 按国标的规定,量块按制造精度分为5级,即 0、1、2、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机械教研室 张 凯 QQ:252452881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极限与配合基础 第3章 测量技术基础 第4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 第5章 表面粗糙度 第6章 光滑极限量规设计 第7章 机械零件精度设计(自学) 第8章 尺寸链
第1章 绪论
1.1 课程简介和要求 1.2 互换性概述 1.3 零件加工误差和公差 1.4 标准化基本知识 1.5 优先数和优先数系(自学)
第2章 极限与配合基础
2.2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和定义 2.2.1 公差配合的基本术语
3.基本偏差、标准公差以及公差带图
孔公差带 + 0 ES EI es ei 轴公差带
(2)公差带图
用以表明两个相互结合 的孔、轴的基本尺寸、极限 尺寸与公差关系的图形。 标准公差给出公差值大 小,基本偏差确定公差带的 位臵。
基本尺寸
图2-2 尺寸公差带图
第2章 极限与配合基础
2.2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和定义 2.2.1 公差配合的基本术语
4.有关配合的术语及定义
配合: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配合的孔、轴公差带之间的 关系。 配合条件:一孔一轴相结合;孔、轴基本尺寸相同。 配合的性质:反映装配后松紧程度和松紧变化程度,定义 以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来确定。 间隙与过盈:孔的实际尺寸-相配合轴的尺寸=“+”间隙 “X”(“-”过盈“Y”) “+”、“-”号在配合中仅代表间隙与过盈之意,不可与 一般数值大小相混。
3.过渡配合
可能具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孔公差带与轴的公差带相 互交叠。Xmax、Ymax表过渡配合中允许间隙和过盈变动的两 个界限值。 最大间隙Xmax=Dmax-dmin=ES-ei表配合中最松的状态。 最大过盈Ymax=Dmin-dmax=EI-es表配合中最紧的状态。
测量技术基础

第三章测量技术基础一、选择题与填空题1.测量过程包括、、、四个要素。
2.量块按制造精度分为级,分级主要是根据__ 等指标来划分的。
3.量块按检定精度分为等,分等的主要根据是___4.一种计量器具要测量的读数越精确,就要要求它的哪一个度量指标越小。
()A. 刻度间距B. 分度值C. 稳定度5.用游标卡尺测量一个零件的平面上两个轴线平行的孔的中心距时,其测量方法是。
()A. 绝对测量B. 直接测量C. 间接测量6.等精度测量与不等精度测量的主要区别在于。
7.不同尺寸测量时,判断其测量精度的误差应当用而不是。
8.属于哪一类测量误差,在数据处理时必须对其对应的测量值进行剔除。
()A. 粗大误差B. 系统误差C. 随机误差9.单次测量之间误差无确定的规律,而多次重复测量它们的误差又是有一定的规律,这种测量误差称为。
10.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都很小的测量,应当说哪一种测量精度高。
()A. 精密度B. 正确度C. 精确度11.在随机误差的评定中,能反映测得值精度高低的指标是。
()A. 算术平均值B. 标准偏差C. 残余误差12.系统误差的消除常用方法有。
13.拉依达准则也称准则,其表达式为。
14.根据函数关系式和各直接测得值来计算测量的数据处理的方法是。
二、判断题1.精确的计量器具可以测得被测量的真值。
()2.一个长方形量块,其上六个面的平面度的公差等级都应一致。
()3.最高级的量块和最高等的量块都制造的一样精确,可以互相代替。
()4.极限量规可以直接检测出被测对象的具体测量值。
()5.有些计量器具的测量范围和示值范围是一样的,有些计量器具的测量范围和示值范围是不一样的。
()6.当测量条件一定时,多次测量的平均可以减弱系统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7.在进行精密测量时,往往对测量的环境、温度、灰尘、振动、气压等有较严格的要求,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8.测量结果中如果随机误差较大,则测量的精密度和正确度都不高。
第3章 摄影测量基础知识汇总

相邻像片间具有一定的重叠。
以测图为目的进行的航空摄影多取用竖直摄影 方式 。
三、摄影测量生产对摄影资料的基本要求
1.影像色调的要求 像片清晰、色调一致、反差适中
2. 对像片倾斜角的要求
航空摄影时,一般要求倾角不大于2度,最大不超过3度。
3.对像片重叠的要求
• 航向重叠与旁向重叠
航向重叠:同一航线内 相邻像片应有一定范围 的影像重叠
三、中心投影的正片位置与负片位置
负片位置(阴位):投影平面与物点在投影中 心的两侧 正片位置(阳位):投影平面与物点在投影中 心的同侧
S
S
阳位与阴位之间 的关系及转换
b' a'
f S
f
主距 Principal distance
ab A
B
无论正片位置还是负片位置,像点与物点的几何 关系不变,数学表达式不变
1:500 1:1000
1:8000—1:12000 1:2000
中比例尺 小比例尺
1:15000—1:20000 (23cm×23cm)
1:10000—1:25000 1:25000—1:35000 (23cm×23cm) 1:20000—1:30000
1:35000—1:55000
1:5000
1:10000 1:25000 1:50000
3.3 航摄像片上特殊的点、线、面
透视变换定义 (Definition of the Perspective Transform)
P S
两个平面之间 的中心投影变换, 称为透视变换。
在透视变换的 情况下,投影中心 称为透视中心。
T
1.航摄像片上的重要点、线、面
ES S
习题库_第三章 测量技术基础

第三章测量技术基础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中,长度单位是米m,与国际单位不一致。
()2.量规只能用来判断是否合格,不能得出具体尺寸。
()3.间接测量就是相对测量。
()4.测量所得的值即为零件的真值。
()5.通常所说的测量误差,一般是指相对误差。
()6.精密度高,正确度就一定高。
()7. 直接测量必为绝对测量。
()8. 为减少测量误差,一般不采用间接测量。
()9. 为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应尽量选用高等级量块作为基准进行测量。
()10. 使用的量块数越多,组合出的尺寸越准确。
()11. 0~25mm千分尺的示值范围和测量范围是一样的。
()12. 用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表示测量结果,可以减少示值误差数值。
()13. 某仪器单项测量的标准偏差为σ=0.006mm,若以9次重复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其测量误差不应超过0.002mm。
()14. 测量过程中产生随机误差的原因可以一一找出,而系统误差是测量过程中所不能避免的。
()15. 选择较大的测量力,有利于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和灵敏度。
()16. 对一被测值进行大量重复测量时其产生的随机误差完全服从正态分布规律。
()17.间接测量就是使用它的公称尺寸。
()18.在相对测量中,测量器具的示值范围,应大于被测尺寸的公差。
()19.加工误差只有通过测量才能得到,所以加工误差实质上就是测量误差。
()20.现代科学技术虽然很发达,但要把两个尺寸做得完全相同是不可能的。
()21.实际尺寸就是真实的尺寸,简称真值。
()22.一般说来,测量误差总是小于加工误差。
()23.量块按等使用时,量块的工件尺寸既包含制造误差,也包含检定量块的测量误差。
()24.同一公差等级的孔和轴的标准公差数值一定相等。
()二. 单项选择题:1. 对某一尺寸进行系列测量得到一列测得值,测量精度明显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此温度误差为_____。
A、系统误差B、随机误差C、粗大误差A、绝对误差B、极限误差C、剩余误差2. 用比较仪测量零件时,调整仪器所用量块的尺寸误差,按性质为_____。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章节练习题及答案

第1章习题答案1、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 在测量中,绝对误差与其真值之比称为 C 。
A. 示值误差B. 随机误差C. 相对误差D. 引用误差(2) 仪表指示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值称为 A 。
A. 绝对误差B. 相对误差C. 示值相对误差D. 引用误差(3) 仪器仪表的准确度等级通常是用 D 来表示。
A. 绝对误差B. 相对误差C. 示值相对误差D. 引用相对误差(4) 测得信号的频率为0.0760MHz,这个数字的有效数字有 B 位。
A. 三B. 四C. 五D. 六(5) 测得信号的周期为2.4751μs,经整理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即为 C 。
A. 2.47μsB. 2.475μsC. 2.48μsD. 2.4751μs(6) 一定条件下,测量结果的大小及符号保持恒定或按照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称为 A 。
A. 系统误差B. 随机误差C. 粗大误差D. 绝对误差(7) 测量为8mA的电流时,若希望误差不超过0.2mA,则最好选用下列哪项方案? AA. 在1.5级电流表的10mA量程上测量B. 在5.0级电流表的10mA量程上测量C. 在2.5级电流表的10mA量程上测量D. 在2.5级电流表的100mA量程上测量2、判断题(正确的在后面括号内打对号、错误的打叉号)(1) 测量结果就是指被测量的数值量。
(×)(2) 测量结果的绝对误差越小,测量结果就越准确。
(√)(3) 测量结果的绝对误差与修正值等值同号。
(×)(4) 测量结果的绝对误差就是误差的绝对值。
(×)(5) 在测量过程中,粗大误差又称偶然误差,是由仪器精度不够产生的。
(×)3、简答题(1) 什么是测量?答:测量是人类对客观事物取得数量概念的认识过程,测量结果是由数值(大小及符号) 和单位构成,没有单位的测量结果是没有物理意义。
(2) 什么是电子测量?答:应用各类现代电子测量仪器所进行的测量活动称之为电子测量。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三章

第一节 基本术语和定义
一、有关尺寸、公差和偏差的术语及定义
(一)尺寸 尺寸是以特定单位表示线性尺寸的数值,如直 径、半径、宽度、深度、高度、中心距等。
有关尺寸、公差和偏差的术语及定义
(二)基本尺寸(D,d) 基本尺寸是通过它应用上、 下偏差可算出极限尺寸的尺寸。 通常由设计者给定,用D和d表 示(大写字母表示孔、小写字 母表示轴)。它是根据产品的 使用要求,根据零件的强度、 刚度等要求,计算出的或通过 试验和类比方法而确定的,经 过圆整后得到的尺寸,一般要 符合标准尺寸系列。如图3-1所 示,φ20mm及30mm为圆柱销直 径和长度的基本尺寸。
有关配合的术语及定义
(三)间隙(X)或过盈(Y) 在孔与轴的配合中,孔的尺寸减去轴的尺寸所得 的代数差,当差值为正时叫做间隙(用X表示),当 差值为负时叫做过盈(用Y表示)。
有关配合的术语及定义
(四)配合的种类 根据孔、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配合分为三大 类,即间隙配合、过盈配合和过渡配合。 1.间隙配合 间隙配合是指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为零) 的配合。此时,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上,如 图3-6所示。
}
公差与配合示意图
有关尺寸、公差和偏差的术语及定义
(七)公差带图解 前述有关尺寸、极限偏差及公差是利用图3-3a 进行分析的。从图中可见,由于公差的数值比基本 尺寸的数值小得多,不便用同一比例表示。显然, 图3-3a中的公差部分被放大了。如果只为了表明尺 寸、极限偏差及公差之间的关系,可以不必画出孔 与轴的全形,而采用简单明了的公差带图解表示, 如图3-3b所示。公差带图解由两部分组成:零线和 公差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测量的定义、测量的四个要素、检验和检定; ★测量基准和尺寸传递系统:长度基准、长度量值传递系统、 量块; ◆测量器具和测量方法的分类:测量器具的分类、度量指标、 测量方法的分类;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测量误差的含义及其表示方法、产 生原因、分类、测量精度、随机误差的特性与处理
法
工艺中的作用
直接测量 间接测量 单项测量 综合测量 接触测量 非接触测量 主动测量 被动测量
游标卡尺 立式光学计 分别测量 综合测量 齿圈径跳 双管显微镜 过程测量 成品测量
§3-4 测量误差
3.4.1 测量误差的含义及其表示方法 (1)测量误差的含义
测量误差——受计量器具和测量条件的限制,所得实测量值 与被测几何量的真值近似程度的数值表现,即是测量误差。
(3)极限规 螺纹塞规
(4)检验夹具 铸造毛坯外观检验用夹具
(5)主动测量装置
工件在加工过程中实时测量的一种装置。它一般由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 以及数据显示装置等组成。目前,被广泛用于数控加工中心和数控机床上。
磨加工连续表面主动测量仪
★计量器具的分类
1. 量具 以固定形式复现量值的计量器具。分为单值量具和多值量 具两种。
10 0 1000- 0..3636 AΣ
AA22
A 500
1
A
1
=
5
0
0 -0
.17
0.17
A2
A1
EI( A ) EI(A1) ES(A2 ) 0.17 ES(A2 ) 0.36mm
ES ( A2 ) 0.19mm
经上述计算可知,所求工序尺寸A2为:
A2
40
0.19 0
mm
2. 按示值是否为被测几何量的量值分类
例如,用触针式轮廓仪 测量表面粗糙度轮廓。
主动测量
在加工工件的同时对被测几何量进行测量。其测量 结果可直接用以控制加工过程,及时防止废品的产 生。主动测量常用于生产线上,因此,亦称在线测 量。它使检测与加工过程紧密结合,充分发挥检测 的作用,是检测技术发展的方向。
测
量值获取途径
量
被测参数的多少
方
测头与表面接触
2. 量规 没有刻度的专用计量器具,如检验孔、轴实际尺寸和形状 误差的综合结果所用的光滑极限量规。
3.计量仪器 能将被测几何量的量值转换成可直接观测的指示值 (示值)或等效信息的计量器具(量仪)。按原始信号转换原理分 机械式、光学式、电动式、气动式量仪。
4. 计量装置 为确定被测几何量量值所必需的计量器具和辅助设备 的总体。能测量同一工件上较多的几何量和形状比较复杂的工件,有助于实现
为:
S L
x
当上式中分子和分母为同种量时,灵敏度 也称做为放大比或放大倍数。
一般,分度值越小,则计量 器具的灵敏度就越高。
机械比较仪
(7)示值误差
量具或量仪上的读数(计量器具的示值)与被 测尺寸实际数值(被测几何量的真值)之差。
(8)测量力
在测量过程中,量具或量仪的测量头与 被测表面之间的接触力。
(9)放大比K
放大比也叫传动比,它是指量仪指针的直 线位移(或角位移)与引起这个位移的原 因(即被测量尺寸变化)之比。
这个比等于刻度间隔与分度值之比,即 K=C/i=S。
机械比较仪
(10) 修正值
为了消除或减少系统误差, 用代数法加到未修正测量结 果上的数值。其大小与示值 误差的绝对值相等,而符号 相反。
(11) 测量重复性
在相同的测量条件下,对同一 被测几何量进行多次测量时, 各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通常以测量重复性误差的极限 值(正、负偏差)来表示。
(12) 不确定度
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而对 被测几何量量值不能肯定 的程度。
3.3.3 测量方法的分类
1. 按实测几何量是否为被测几何量分类 直接测量 被测几何量的数值直接由计量器具读出。
(1)测量对象
本课程研究的测量对象是几何量,包括长度、角度、形状和位置误差、表 面粗糙度以及单键、花键、螺纹、齿轮等典型零件的各个几何参数的测量。
(2)测量单位
我国法定的计量单位中,长度单位为米(m),在机械工程中常用毫米 (mm),在精密测量及超精密测量中,常用微米(μm)和纳米(nm)。
常用的角度单位有弧度(rad),微弧度(μrad),平面角的角度单位有 弧度(rad)及度(°)、分( ′)、秒( ″ )。
国际千克基准 1Kg
当今保存在国际计量局的铂铱合金千克原器的最小不确 定度为0.004mg
由国家建立的实物标准(或基准)所指定的千克复原器质 量的约定真值为1kg,其复现的不确定度为0.008mg。
误差是针对真值而言的,真值一般都是指约定真值。
表示形式
测量误差
性质特点
绝对 误差
相对 误差
系统 误差
在接触测量中,测头与被测表 面的接触会引起弹性变形,产 生测量误差,而非接触测量则 无此影响,故适宜于软质或薄 壁易变形工件的测量。
4. 按工件上是否有多个被测几何量一起加以测量分类
单项测量 分别对工件上的各被测几何量进行独立测量。
例如,用工具显微镜分别测量外螺纹的牙侧角、螺距和中径。
综合测量 同时测量工件上几个相关几何量的综合效应或 综合指标,以判断综合结果是否合格。
绝对测量 计量器具显示或指示的示值即是被测几何量的量值。
(全值测量)
例如,用游标卡尺、千分尺测量轴径的大小; 用高度尺、深度尺等测量零件的高度和深度。
相对测量(比较测量) 计量器具显示或指示出被测几何量相对
(微差测量) 于已知标准量的偏差,被测几何量的量
值为已知标准量与该偏差值的代数和。
例如,用机械比较仪测量轴径,测量时先用量块调整量仪 示值零位,该比较仪指示出的示值为被测轴径相对于量块 尺寸的偏差。用米尺测量长度;用秒表测量时间;以及平 衡测量法、补偿测量法和重合测量法都是比较测量法。
q = x /E 式中, x—被测几何量的量值;
q—测量值;E—测量单位或标准量
被测几何量的量值 x = q E
几何量的量值由两部分组成:表征几何量的数值和该几何 量的计量单位。
例:L=40mm中,40为量值,mm为计量单位。
3.1.2 测量的四个要素
一个完整的几何量测量过程包括四个要素:
测量对象、测量单位、测量方法、测量精度
(3)测量方法 所谓测量方法指的是测量时所采用的原理、计量器具和 测量条件的综合,即获得测量结果的方式。 如用游标卡尺测量直径是直接测量法,用正弦尺测量圆 锥体的圆锥角是间接测量法。
(4)测量精度 所谓测量精度是用来表示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 用测量极限误差或测量不确定度来表示测量精度的高低。
完整的测量结果应包括测量值和测量极限误差,不 知道测量精度的测量结果是没有意义的。
有关测量的基本概念
想一想?如何才能知道零件合格与否?
通过测量或检验
在机械制造中,为了保证机械零件的互换性和几何精度, 应对其几何参数(尺寸、形状误差及表面粗糙度等)进行 测量,以判断其是否符合要求。
3.1.1 测量的定义
测量(几何量测量)——为了确定被测对象的量值而进行的 实验过程,是将被测量与测量单位或标准量在数值上进行比 较,从而确定两者比值的过程。
例如,用螺纹量规通规检验螺纹单一中径、螺距和牙侧角实 际值的综合结果是否合格。
就工件整体来说,单项测量的效率比综合测量的低, 但单项测量便于进行工艺分析。综合测量适用于只要 求判断合格与否,而不需要得到具体的误差值的场合。
动态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被测表面与测头处于相对运动状 态。动态测量效率高,并能测出工件上几何参数 连续变化时的情况。
3.1.3 检验和检定
检验和检定在测量技术和技术监督领域常用。
所谓检验是判断被检验对象是否合格。可以用通用计量器 具检测的数值与给定的值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合格,也可用 量规、样板等专用量具来判断被检验对象是否合格。
所谓检定是指为评定计量器具的精度指标是否合乎该计量 器具的检定规程的全部过程,即根据测定结果的数据进行 判断。例如,用量块来检定游标卡尺的精度指标等。
( 5 )量程
计量器具测量范围上限值与下限值之差称为 量程。
(右图的测量范围L为0~180mm,量程为180mm)
机械比较仪
(6)灵敏度
是指能引起计量器具指示数值变化的被测 尺寸的最小变动量。灵敏度说明了量仪对 被测数值微小变动引起反应的敏感程度。
若被测几何量的变化为Δx,该几何量引起
计量器具的响应变化量为ΔL,则灵敏度S
量 块
角 度 量
块
激
光
基
比
准
长
米
仪
尺
(2)通用量具和量仪 ——可以用来测量一定范围内的任意尺寸的零件,它有刻度, 可测出具体尺寸值。
按结构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种:
三用游标卡尺 游标量角器
外径千分尺 公法线千分尺
扭簧仪
千
分
表
杠杆齿轮比较仪 50-0-50mm
百分表
工 具 显 微 镜
光学比较仪
(右图分度值0.002mm)
分辨力 采用非标尺或非分度盘显示的计量 器具所能显示的最末一位数所代表的量值。
机械比较仪
(3)示值范围
是指测量器具标尺上全部刻度间隔所代表 的测量数值。即所能显示或指示的被测几 何量起始值到终止值的范围。
B=±60μm ( 4 )测量范围
测量器具所能测量出的最大和最小的尺寸范 围。一般将测量器具安装在表座上,测量范 围包括标尺的示值范围、表座上安装仪表的 悬臂能够上下移动的最大和最小的尺寸范围。
检测自动化或半自动化。
计量器具的基本技术性能指标是合 3.3.2 测量器具的度量指标 理选择和使用计量器具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