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学试题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共8小题,每空1分,满分24分)

1. 旅游需求预测模型可以分为四类 、 、 、 。

2. 特吉旺在对美国大陆生理气候的评估中,设计了两个评价指数: 、 。

3.产生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的条件是 、 、 。

4.旅游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三种关系 、 、 。

5.中国大陆地区旅游季节气候区划将中国大陆地区分成三个大区,分别是: 、 、 。

6.影响旅游决策的主要因素是 、 、 。

7.G 是客源地的地理集中指数,G 值越小,说明 ,昆明、杭州、桂林三地的G 值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为 。

8. 中国观赏型旅游地的评价模型分为三个部分: 、 、 ,其中最重要的是 。

二、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0分)

1.旅游发展规划

2.旅游区

3.旅游地的空间竞争

4.旅游心理容量

5.旅游需求

三、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24分)

1.RBD 与CBD 的关系。

2.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

3. 旅游者空间行为特征。

4.旅游业的经济特征。

四、论述题(共2题,每小题18分,共32分)

1.分析旅游对区域的社会影响

2.举例说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实际应用。

《旅游地理学》期末考试评分标准(A 卷)

一、填空题(共8小题,满分24分)

1.趋势外推模型 结构模型 仿真模型 定性模型

2.舒适指数 风效指数

3.互补性 替代性 可达性

4.独立关系 共生关系 冲突关系

5.北方温带气候大区 南方亚热带大区 青藏、云贵高原气候大区

6.感知环境 最大效益原则 旅游偏好

7.客源地越多越分散 杭州 桂林 昆明

8.(旅游地)旅游资源 (旅游地)区域条件 (旅游地)区位特性 (旅游地)旅游资源

二、名字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0分)

1.旅游发展规划:旅游发展规划是根据旅游业的历史、现状和市场要素的变化

所制定的目标体系,以及为实现目标体系在特定的发展条件下对旅游发展的要素所做的安排。

2.旅游区:一般所指的旅游区,是综合性的旅游区,即指含有若干共性特征的旅游景点与旅游接待设施组成的地域综合体,它不仅包括旅游资源,也含有为旅游者实现旅游目的而不可缺少的各种基础设施。

3.旅游地的空间竞争:由于多个旅游地在同一地域出现引起的,当多个旅游地在同一地域出现时,它们各自的吸引力往往会出现此消彼长或同步增长的动态变化和地域旅游市场结构的再组织。

4.旅游心理容量:这是需求方面唯一的一个容量概念,它是从旅游者的角度来考虑的,即旅游者于某一地域从事旅游活动时,在不降低活动质量的条件下,地域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最大量,也称感知容量。

5.旅游需求: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即旅游者对某一旅游目的地所需求的数量。

三、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24分)

1.RBD与CBD的关系。

答:RBD是相对CBD提出来的,所不同的是,(1)在区位选择上,CBD通常由商业的重要性、土地价格、可进入性和经济地租的相互作用决定,一般位于城市中心地段,而RBD的区位则常常决定于自然的或历史的景点;(2分)(2)在形态上,相对于CBD是城市零售设施高度集中的区域,大部分的RBD都是呈长条形的,以步行街形式设计;(2分)(3)在功能上,RBD是从CBD的功能分化出来的,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2分)

2.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

答:(1)经济发展水平;(1分)(2)人口特征;(1分)(3)收入和闲暇;(1分)(4)职业和教育水平;(1分)(5)资源和交通;(1分)(6)价格和汇率。(1分)

3.旅游者空间行为特征。

答:(1)旅游空间行为是人们在地域上进行旅游和游玩的过程,旅游空间行为以决策行为为基础,空间行为中的许多特征是由决策行为的原则所决定的。(1分)(2)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力图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旅游;(1分)尽可能游玩更多的高级别旅游点;(1分)力图采用环状路线。(1分(3))中小尺度的旅游空间行为:采用节点状路线旅游;(1分)旅行线路影响旅游效果。(1分)4.旅游业的经济特征。

答:(1)旅游是一种无形的出口产业;(1分)(2)旅游是一种零散的综合产品;(1分)(3)旅游业是一项极不稳定的出口产业:旅游产品不能贮存,但旅游需求的季节波动又非常大;(1分)旅游需求受外部不可预测的因素影响(1分);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复杂多样,难以比较;(1分)旅游对于价格和收入的弹性很大。(1分)

四、论述题(共2题,每小题18分,共32分)

1.分析旅游对区域的社会影响。

答:(1)旅游地居民的态度――从欢迎到憎畏。最初当地居民无一不欢迎旅游者的到来,因为发展旅游业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但随着旅客的激增,人们的热情会降低,尤其是旺季的时候,人们要忍受拥挤和不便,久而久之必然产生排斥。(3分)(2)示范效应。示范效应对提高人的素质有积极的作用,年轻人最容易受示范效应的影响,另一重要结果是,出现国内或国际移民。(2分)(3)新殖民主义。一些研究者认为,旅游业在不发达国家的发展仅仅是当年殖民主义的变种而已,其实质丝毫没有改变。(2分)(4)旅游和社会道德。旅游业一个很不好的副产品就是它对旅游地人民的道德标准的影响。(3分)(5)旅游与宗教。教徒认为旅游者影响他们的宗教活动,同时人们担心宗教圣地为迎合旅游业而失去宗教意义。同时宗教为自身经济利益而把旅游接待看作一种重要收入来源。(2分)(6)旅游与语言。语言作为分析社会和文化变化的一个重

要因素,又是衡量国际业的社会影响尺度,旅游通过经济变化、示范效应、直接的社会交往使语言发生变化。(2分)(7)旅游与健康。旅游地的公共卫生条件与旅游者的健康有重要关系,旅游地应给旅游者以卫生保障,旅游地的公共设施质量好坏决定着旅游者对该地的满意程度。(2分)

2.举例说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实际应用。

答:(1)具有广域旅游市场的国际旅游地。以北京颐和园为例,由于其皇家园林的特殊性,她没有探索和参与阶段,从开放之日起,就开始了一个相对长的发展阶段,1985年之后进入巩固和停滞阶段,不会进入衰落阶段,她的演化可脱离巴特勒生命周期理论的后续阶段,进入持续时间较长的成熟稳定阶段。(6分)(2)具有区域旅游市场的国家级旅游地。如广东肇庆七星岩,它的发展符合巴特勒生命周期理论,已进入衰落阶段,后又投资增加项目,目的只能是阻止下滑趋势,保持现有市场份额。(6分)(3)喀斯特洞穴旅游地。生命周期比较独特,往往没有探查阶段和参与阶段,直接进入发展阶段,并很快进入衰落阶段,衰落到一定程度后会稳定在某一个旅游规模水平上持续发展。(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