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经济思想史、经济学说史与政治经济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末清初,顾炎武反对空谈心性、道德,倡导读书需
经世致用,经济之学尤其为关心国计民生的士大夫们 所重视。
三、经济史学的产生与发展
1.经济史的研究对象
经济史是以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
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具体发展演变过程及其特 殊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其经济学性:要求我们对经济的发展做出时序性、
李权时的《中国经济思想小史》;赵可任的《孙中山先生
经济学说》,黄汉的《管子经济思想》,赵丰田的《晚清 五十年经济思想史》
新中国成立后较有影响的著作
胡寄窗先生《中国经济思想史》三卷本(也出了
英文本),将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放到世界经济 思想的大范围中,系统考察,历数中国古代经济 思想的成就。 赵靖先生《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两卷本
唐代以后,陆续出现了一些以“经济”命名的书籍,
刘颜的《经济枢言》,马存的《经济集》,滕珙的 《经济文衡》等。宋以后有元人李士瞻的《经济文 集》,明人陈其愫的《经济文辑》、黄训的《皇朝名 臣经济录》、冯琦的《经济类编》、陈子壮的《经济 言》、黄溥的《皇朝经济录》、王杰的《经济总论》, 以及清代《古今图书集成》之《经济文编》等等。
十九世纪德国经济学家罗雪尔、李斯特等人提出了在经济
学的研究中必须注入历史精神,要从具体经验来研究各个 国家和各个时代的经济问题。 20世纪以后,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中影响较大的有基特和列 土特合著的《经济学说史》,韩讷与罗尔的《经济思想 史》,卢森贝的《政治经济学史》,熊彼特的《经济分析 史》。
来自百度文库
3. 学科的建立和发展
(1)在西方的发展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济史大约是在19世纪七八
十年代建立。 ---经济史课程最早开设在1868年,法兰西学院,勒瓦 瑟教授(《美国的农业》、《法国商业史》等) ---1892年,哈佛大学聘请阿胥黎为经济史教授 ---1893年,比利时第一位经济史教授,皮楞
一、“经济”一词的涵义 及其溯源
1.涵义
• (1)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即经济制度。 • (2)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相应的交换、分配和消 费等各种经济活动。 • (3)节省、节约。 ---于光远主编《经济大辞典》
2. 溯源
色诺芬(古希腊)的《经济论》:““家政管理” 地理大发现之后,扩展到更为广阔的国家与海外殖
第一讲:经济史、经济思想史、 经济学说史与政治经济学
内容一览
一、“经济”的涵义及其溯源 二、学科产生的基础与研究的对象 三、经济史学的产生与发展
四、经济思想史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五、政治经济学是对经济思想与学说的抽象与规范 六、经济史、经济思想史、经济学说史与政治经济学之间的关系
经济史研究专刊的出现,不少杂志也刊发了经济史方面的文章,有的
还出版专号,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一些大学已开始设立经济史 课程。
这一时期的研究,或者是对某一经济制度的探讨,或者是对某一产业
部门或行业的研究,或者是对中国近代某一项经济活动的调查或统计。
主要研究力量 ---以郭沫若、吕振羽为代表的一批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学者。他们首先运 用社会经济形态的理论来研究中国历史发展阶段,论证马克思主义对 于中国历史的普遍性。 ---以吴晗、汤象龙、梁方仲等学者组成的“史学研究会”。重视资料的 收集整理和实证研究,多成为后期经济史研究的台柱。 ---陶希圣主编的《食货》半月刊及其联系的一批学者。
---一些学派偏重从历史本身来研究经济发展,包括历史学原有的政治和
典章制度研究 ---一些学派偏重从经济理论上来解释经济的发展。有的并重视计量分析 ---一些学派兼重社会变迁,可称为社会经济史学派。
小结:当前经济史学科的研究对象
研究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历程
---即研究中国社会经济由古代封闭到近代被动开放再 到当代主动对外开放的转变; ---由古代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当代信息化 社会的转变; ---由古代自然经济向近代商品经济、当代市场经济转 变的具体过程。
一部人类经济史,是市场和市场经济产生、发育的
历史,是走向市场化和市场化演变的历史。市场化 将古代、近代和现代经济相互贯通,从中可以看到 经济现代化产生、发展的过程。
四、经济思想史 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经济思想是社会经济生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自
从有了记述人类经济生活的文字出现,就产生了经 济思想。
民活动的关系方面 中国:最早出现在东晋元帝褒美大臣纪瞻 “忠亮雅 正,识局经济”的诏书中
葛洪《抱朴子》一书中也有:“经世济俗之略,儒
者之所务也”
此后,“经邦治国”、“经世济民”被人们用来
表达治国平天下的抱负。除有关财政经济问题而 外,还广泛包括政治、法律、军事、工程建设及 管理以及“域外之学” “政治经济学”,在其传入中国之时也曾采用过 “富国策”、“富国学”、“计学”、“生计学” 等多种译名 国人最先采用日译西文“经济”一词见于1908年 由朱宝绶翻译的美国人麦克凡著的《经济学原 理》。
巫宝三先生的《管子经济思想研究》以及《中国
经济思想资料选辑》五卷本, 叶世昌先生著的《中国经济思想简史》上中下等
巫宝三先生精辟地归纳出了中西古代经济思想的异同。
共同点:经济学都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都很重视
农业生产;对工商业普遍抱着轻视的态度;商品交换、货 币、市场、价格等经济学说和思想都早已产生。
班固《汉书》中《沟洫志》和《食货志》:记述
的历朝的田制、户口、赋役、仓库、漕运、盐法、 杂税、钱法、矿冶、市籴、会计等制度,几乎涉 及了财政经济的各个主要部门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代王桢的《农书》、
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东晋葛洪的《抱朴 子》、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明代李时珍的 《本草纲目》以及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若干 个人专著中也不经意地留下了时人经济活动的痕 迹。
二、学科产生的基础与 研究的对象
人类社会经济实践活动是经济史、经济思想史、经济学说
史与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基础与研究的对象。
史籍对经济生活的记载:
《诗经》、《春秋》、《左传》、《国语》关于当时狩猎、 种田、收获、土地制度、手工业、商业、货币、赋役等经 济活动的记载。 《尚书· 禹贡》对当时各地物产的记载; 《礼记· 考工记》对当时手工业生产活动的记载; 《史记· 货殖列传》对当时商业、商人资本活动的记载; 《史记· 平准书》对当时财政制度的记载; 《史记· 河渠书》对当时水利工程的详细记载
经济思想史是研究自古以来人们对于社会经济生活
的各种见解、主张、政策方案,以及它们赖以产生 的思想基础和相互之间的影响等,其中不但包括早 期人类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原始观念、见解和主张, 也包括以后各个时代产生的比较成型的系统理论化 的经济学说。
(一)、经济思想史学科的发展
1、西方经济思想史学科的发展
1877年,“经济史”一词第一次在著作中出现。
奥地利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伊纳马· 施特奈尔格 (1843—1908):《论德国经济史的资料来源》 和《德国经济史》(第一卷)。
1883年,英国剑桥大学西勃姆(1833—1912)教
授出版了题名为《英国农村公社史——一篇经济 史论文》的著作
• (2)在中国的发展
该书研究了从古希腊、罗马到法国重商主义者柯尔
贝尔,从法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古典学派布阿吉尔贝 尔到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欧文等人的经济观念 和学说。
以后流行的经济思想史著作,大体上也是以该书为
范本来展开研究的。
马克思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及
《资本论》中对古希腊经济学说、古典学派以及庸俗学派 的经济学说,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对古希腊经济思想给予 高度评价。
规律性的阐释。
其历史性:要求我们对人类的经济活动历程进行客
观翔实的描述
2. 经济史的研究任务
经济史的研究任务是“按时序解释经济结构及其实
绩”。
---“实绩”或者“绩效”:一般用总产出、人均产出以及 社会收入的分配来说明。 ---“结构”:包括一个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技术、 人口以及意识形态对经济活动的推动或制约 ---“按时序”,就是按时间流动顺序解释结构与实绩的 演变情况。 ---“解释”意味着不仅要解释经济的过去,而且也要对 经济理论有所贡献。
理论方法多元化 ---西方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法学、考古学、民族学、人口学、经 济地理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引进到中国经济史研究 注重实证研究的学术风气
---除官书、方志、文集外,考古发现、文献档案、契约文书、族谱、碑
刻等被广泛运用于经济史研究,田野调查的引入则为史学研究积累了 新资料
五是学术流派逐步形成
始自古希腊拍拉图、亚里斯多德时代
初步形成了社会分工、商品、使用价值、价值、交
换价值、货币的起源与职能、资本等概念与范畴。 在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中产生了公平价格的概念。
1、西方经济思想史学科的发展
最早系统研究经济思想的是法国经济学家布朗基,
他1837年出版《欧洲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经济学 史》。
初创时期。20世纪初,梁启超倡导“史学革命”,
社会经济开始进入史家的视野。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以 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经济史研究形成第一个高潮。
建国后:马克思主义在学界中指导地位的确立,
经济史学研究纳入史学主流研究当中。 1978年后:百家争鸣的研究现状。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史研究的第一次高潮
不同之处:古希腊、罗马思想家论述的农业经济是奴隶经
济,中国先秦思想家论述的农业经济是封建经济;古希腊、 罗马思想家论农业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农业经营和对于奴隶 的管理,中国古代思想家重视农业生产的论述是旨在加强 封建国家的经济实力;古希腊、罗马思想家虽然有轻视工 商业的论述,但他们的论述并未成为实际政策,而古代中 国的“抑商”已成为国策。
建国后经济史研究的发展
经济史学界广泛开展了关于古史分期、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
资本主义萌芽等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讨论。
这些讨论虽然没有取得学术界共同接受的结论,但加深了人
们对各时代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了解,发掘和积累了有关经 济史的资料,培养和锻炼了一批经济史研究的骨干,尤其是 明清经济史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
在世界文明发展过程中有重要地位的中国经济思想被完全
忽视。
2、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的发展
20世纪 初的基础准备阶段:
梁启超写《管子传》、《王安石传》,梁启超的学生麦孟
华写了《商鞅评传》。 1911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了陈焕章的《孔子及儒家的 经济学说》 1926年,甘乃光出版《先秦经济思想史》,1930年熊梦出 版了《晚周诸子经济思想史》,1935年唐庆增著《中国经 济思想史》上卷,1936年,法国巴黎出版了李肇义的《古 代中国四大学派的经济思想》的法文本。
中国经济现代化进程跨越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三个性质完全不同 的社会经济制度。
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的影响下,这三个转变虽然反
复曲折,但总体上是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相一致 的。
经济现代化是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变的动态过
程。 研究包括中国在内的经济现代化问题离不开对它 的起点,即传统经济状况的分析,包括传统经济 对现代经济的影响及传统经济在现代经济中的变 态与残存。 研究传统经济也不可能不看到它向现代经济转变 的趋势和对经济现代化的影响。例如,除远古之 外,无论是古代、近代和现代,都存在市场。市 场是不断发展的,并导致市场经济的产生。
1978年以后中国经济史学的发展
学术论著大量问世
---据统计,自1986年至今发表的中国经济史论著的数量,远远超过20世
纪前80年有关论著的总和。
研究领域扩展
---市场、交通、金融、财政、消费等受到的重视,经济结构、经济运行
机制、非经济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也引起学者的关注; ---部门经济史、专题经济史、区域经济史、民族经济史、海洋社会经 史勃兴,并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新观念的引入改变了原来的研究视角,也拓宽了研究领域。如近年对 生态农业、环境史视野下的经济史的研究悄然而兴,丰富了原有对农业 史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