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第十章

合集下载

骆驼祥子第十章的主要内容

骆驼祥子第十章的主要内容

骆驼祥子第十章的主要内容骆驼祥子是中国古代文学家蒲松龄的一部代表作,这部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表达了蒲松龄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崇敬,也揭示了蒲松龄对当时时代的观察和考察。

第十章是骆驼祥子的最后一章,也是这部作品中最精彩、最经典的一章。

第十章的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祥子和他的朋友芳芳把他们的友情表达成象征文学的形式;第二、祥子和芳芳的友情重获新的生机;第三、祥子和芳芳走向不同的道路。

在本章开始时,祥子和芳芳正处在将要分离的状态,芳芳要离家出走去上学,一别便是另一个时代,祥子得知,眼泪便不敢出现在了他的脸上。

芳芳知道祥子的心情,便提出把友谊象征化,用文字来把友谊表达出来,祥子欣然同意,二人将手拉在一起,通过两个人的友谊,结合来自百花繁茂的桃园,凝结成象征友谊的一首对联:“心和把酒,等明月来;红豆潘月,挂垂杨柳。

”芳芳用这首对联表达出友谊的强大力量,表示友谊可以穿越时间,跨越重重障碍,祥子也知道,友谊是一种无声的牵绊,一路相伴,也是一种永恒的情感。

最后,祥子和芳芳都意识到,友谊不管在那里都可以重获新的生机,因为他们之间的感情深厚。

但是,祥子和芳芳也知道,他们虽然有着深深的感情,却还要走向不同的道路,随着时间的流逝,祥子和芳芳仍要离别,祥子以此传递出一种深沉的悲凉情绪。

他抬起头,看着芳芳,离别的当头便来临,芳芳知道,祥子的眼里只有对自己的爱,便愉快地离开了,两人都认真地珍视这一份相爱。

总之,第十章讲述了祥子和芳芳把友情表达成象征文学的形式,友情重获新的生机,两人离别时却仍能认真珍视这一份相爱。

蒲松龄创作《骆驼祥子》,旨在表达他对中国文化的崇敬,也揭示了他对当时时代的观察和考察,第十章可以说是这部作品最经典最完美的一章,也是蒲松龄文学上的一大杰作。

海底两万里第十章内容梗概

海底两万里第十章内容梗概

海底两万里第十章内容梗概第十章的标题是“魔鬼之针”。

这一章中,主人公尼摩船长带领着探险队继续他们在海底的奇幻之旅。

船员们滑行在水下,穿越了一片巨大的珊瑚床,并发现了一座锥形的山峰。

尼摩船长引导探险队慢慢上升至海底山峰的顶部,山峰周围生活着大量的海洋生物,比如巨大的橄榄贝、蜗牛、甲壳类动物和多彩的小鱼。

他们游弋在这个未知的世界,并使用鱼叉进行打猎。

这时,探险队发现一个奇特的动物,被尼摩命名为“魔鬼之针”。

这个动物长有一对巨大的角,形状像针一样,同时它还具有一种独特的电击能力。

尼摩用他的电击武器试图捕捉住这个奇特的生物,但魔鬼之针很快逃脱了。

下潜的尼摩追踪着魔鬼之针,但在途中遭遇到了一群巨大的斑纹鲨鱼。

这些鲨鱼试图进攻尼摩和他的船员,但他们机智地躲避了。

尼摩最终成功地躲过了这些鲨鱼,并继续追踪魔鬼之针。

当尼摩终于成功捕捉到魔鬼之针时,他给它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并希望从中获得重要的科学发现。

此时,主人公阿龙纳克斯和教授阿龙纳克斯确保这个科学马戏团不会杀死这个怪物,而是保留它以供研究。

与此同时,探险队发现他们在船上观察到一艘古代的沉船。

尼摩决定再次下潜以便获取更多有关这艘沉船的信息。

他们发现船上露出的物品以及沉船的结构都表明这是一艘西班牙船,而且非常古老。

探险队返回尼摩的海底船只并继续他们的旅程。

尼摩和他的船员们相信还有更多的海底宝藏等待着他们的发现。

他们继续前进,渴望着下一个未知而神秘的发现。

第十章“魔鬼之针”在《海底两万里》中描绘了尼摩船长和他的探险队在海底山峰和珊瑚床中的惊奇经历。

通过探索未知的海洋世界,他们发现了奇特的生物和古代沉船,以及尼摩的科学实验和他们旅程的继续。

这一章提供了更多关于海底世界的细节描写,通过描绘奇特的生物和景观,给读者呈现了一个充满惊奇和神秘的世界。

此外,这一章还加深了对尼摩船长的了解,他是一个勇敢、富有冒险精神的人,致力于探索和发现海洋的秘密。

“魔鬼之针”这个章节不仅仅是一个刺激的冒险故事,更重要的是探讨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以及科学与探索的重要性。

010 第10章 公共部门员工的职业发展管理[22页]

010 第10章 公共部门员工的职业发展管理[22页]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10.1 职业发展管理的含义与意义
(6)发展员工与组织共同参与式的职业发展管理沟通和 互动; (7)回应员工职业生涯中出现的危机问题,通过职业咨 询和职业锚定位,加强员工对职业发展目标的认知,指导 、帮助员工解决问题,摆脱困境; (8)发展组织培训策略,不断提高员工职业生涯成功的 能力。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10.2 职业生涯规划
10.2.1 职业生涯的重要发展阶段
一个人一生的职业生涯大致经过四个阶段,这些阶 段构成了一个人的职业周期:
(1)成长探索阶段 (2)进入职业领域的早期职业确立阶段 (3)职业发展中的持续阶段 (4)衰退和离职阶段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10.1 职业发展管理的含义与意义
10.1.2 公共部门职业发展管理的意义
•(1)公共部门参与公职人员职业生涯发展计划的过程 强化了公共部门的培训目标。 •(2)有助于使公职人员在组织环境中,明确地认识自 身的角色和努力的方向,不断发展自己,提高自身的成 就感。 •(3)有助于形成组织利益与员工利益双赢的局面。 •(4)有助于形成组织和谐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人际关 系,建立团结的组织气氛。
职业发展又可称为“员工职业生涯”或“职业生涯计 划”(career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从事工作经历的总称,特别 包括着其职位变迁、职务变化以及个人通过工作实现理想 和愿望的发展历程,反映着个人在人生不同阶段行为的取 向和态度、价值观。
职业发展管理就是指一个组织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和 发展要求,通过咨询和指导等手段,强化组织员工对个人 能力、潜质和个人终生职业计划的认知,加强对组织目标 与个人发展之间联系的认识,以鼓励员工在达成组织目标 的同时实现自己个人的职业发展目标。

红星照耀中国第10章主要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第10章主要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第10章主要内容第10章《红星照耀中国》主要内容概述第10章《红星照耀中国》是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篇章。

本章主要围绕着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进程展开,探讨了这一时期中国发展的方向和取得的成就。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正处于建设初期。

这一时期,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和措施,推动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本章节详细介绍了中国在经济、农村改革、工业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首先,在经济领域,中国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通过农村包围城市、重工业优先、农业集体化等措施,迅速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农村得到巩固,农民逐渐实现了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使农村经济得到长期稳定发展。

同时,在城市工业方面,中国积极实行自力更生的战略,大力发展重工业和基础产业,为国家经济的迅速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本章节还介绍了中国在科技、教育和文化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就。

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进行了大规模的知识和技术的推广普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中包括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以及实现了核武器的自主研发。

在教育方面,中国充分重视普及教育,并努力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的整体素质。

文化改革和发展也成为新中国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中国的文化事业经历了一系列的革新和发展,为国家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最后,本章还介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中国的经济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逐渐走上了世界舞台。

中国通过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并在国际经贸领域与各国开展广泛合作。

此外,中国还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了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

总的来说,第10章《红星照耀中国》主要描述了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实施,中国的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等方面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也日益提升。

010-利率理论

010-利率理论
第十章利率理论1利率的含义类型利率体系2几种主要的利率决定理论古典利率决定理论流动性偏好分析可贷资金分析islm理论3利率的风险结构与利率的期限结构4利率的作用及其发挥利率反映着资金的价格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变量
第十章 利率理论
1、利率的含义、类型(利率体系) 2、几种主要的利率决定理论(古典利率决定理论、 流动性偏好分析、可贷资金分析、IS-LM理论) 3、利率的风险结构与利率的期限结构 4、利率的作用及其发挥
16.一般利率与优惠利率 16. 如果按照是否附有优惠条件来划分,利率可以分为 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 优惠利率(preferential interest rate)是指低 于一般利率的利率,如商业银行的优惠贷款利率等。
第二节
利率的计算
利率作为“资金价格”的水平如何衡量与计量。 一、单利与复利 单利】 【单利】:对本金在第一期得到的、尚未提取的利息 在第二期不计利息的计息方式。 如果用P表示本金(Principle),r表示利率,n表 示期限,S表示到期可以得到的本金和利息的和,那么 单利下本息和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由于货币供给量是外生的,与利率水平没有直接关系,因 此利率水平主要取决于货币需求量。当利率水平低于均衡利率 时,货币需求大于现实中的货币供给,人们就会卖出手中的债 券来满足对流动性的需求,很自然就会带来债券价格的下跌, 从而利率会相应地上升,直到达到均衡水平为止。
利率i 利率
Ms1 Ms2流动性陷阱”“流动性陷阱”可贷资金的需求: 可贷资金的需求: (1)投资,它与利率呈负相关关系; (2)货币的窖藏(hoarding),家庭、企业或政府 因为货币需求而增加的货币持有量(持有现金)。显 然,货币窖藏与利率之间的关系是负相关的,利率实 际上是窖藏的一个机会成本。

010 滑翔天际-“翔云号”电动飞翼滑翔机

010 滑翔天际-“翔云号”电动飞翼滑翔机

3. 实验小课题
第十章 滑翔天际
实验步骤 第一步:对电动飞翼滑翔机充电3秒然后水平抛出,记录飞行时间。 第二步:对滑翔机充电6秒并以同样姿势抛出,再次记录其飞行时间。 第三步:对滑翔机充电9秒并水平抛出,记录飞行时间。
3. 实验小课题
实验记录
充电时间
3秒
第一轮飞行时间
第二轮飞行时间
……
平均飞行时间
5. 金牌飞行员 比赛 规则
选取体育馆为比赛场地。 从飞机脱手开始计时,至飞机落地停止计时,根据留空时间计分。 留空时间每秒计4分,25秒为满分,精确到0.1秒。 比赛进行两轮,以留空时间较长一次评定比赛成绩。
第十章 滑翔天际
5. 金牌飞行员
飞行员姓名
轮次 第一轮 第二轮 最终积分
留空时间
积分
指导老师
第十章 滑翔天际
中天科教研究院
第十章 滑翔天际
目录
科模变变变
知识大爆炸
航空百科
实验小课题
金牌飞行员
1. 航空百科
第十章 滑翔天际
2. 科模变变变
第十章 滑翔天际2Leabharlann 科模变变变第十章 滑翔天际
2. 科模变变变
第十章 滑翔天际
2. 科模变变变
第十章 滑翔天际
2. 科模变变变
第十章 滑翔天际
2. 科模变变变
第十章 滑翔天际
2. 科模变变变
第十章 滑翔天际
制作完成!
2. 科模变变变
第十章 滑翔天际
3. 实验小课题
第十章 滑翔天际
实验目的 探究“翔云号”电动飞翼滑翔机充电时间对留空时间的 影响。
实验方法 改变对电动飞翼滑翔机的充电时间,测量相应的飞行时 间。实验多次,取平均值。

010环节动物门详解

010环节动物门详解

环毛蚓生殖系统
雌性生殖器官 卵 巢:1对,位于13节前方,腹
神经链两侧; 卵漏斗:1对,位于13节内; 输卵管:1对,连接卵漏斗; 雌性生殖孔:1个,输卵管在14节
腹神经链下合并并开口于14节腹面 正中。
受精囊:3对,位于7、8、9、节 由坛、坛管、盲管(接受精子)组 成。 。
生殖环带
性成熟时,14—16节的刚毛消失,体壁变厚变硬 ,在生殖时分泌粘液形成指状卵茧,以保证在陆 地上受精的顺利进行,使胚胎发育避免了干燥环 境。
• 约3000余种, • 身体分节,疣足退化,体表具刚毛; • 生殖发育
– 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 性成熟时体表形成环带(Clitellum); – 交配时两虫互相授精,卵产于环带中,脱落成卵茧
(cocoon),直接发育。 • 根据生殖腺、环带及刚毛构造等分三目。
– 常见种类:杜拉蚓(Drawida)、环毛蚓(Pheretima)
• 蚯蚓可使土壤疏松、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促 进农业增产。
• 世界的蚯蚓约有1800多种,我国已记录229种。 环毛属种类多,我国有100多种.
二、外形形态
• 蚯蚓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其身体的形态和结构 表现了对土壤环境的高度适应:
– 1)头部退化,触手、触须、眼点等感官均已消失; –2) 口前叶富有肌肉,当内腔充满体液时,可向前伸张,
一、进化地位
环节动物是在动物进化史占有重要地位的一 个类群,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特征:
– 身体(同律)分节,出现疣足或刚毛 – 发达的真体腔和闭管式循环系统 – 链式神经系统
二、生物学特征
1 . 身体同律分节,出现了原始的附肢(疣足) 2 . 两侧对称、三胚层、发达的真体腔、闭管式
循环系统; 3 . 后肾管型的排泄系统; 4 . 链状神经系统; 5 . 雌雄同体或异体,海洋中间接发育的种类都

西游记010 第十回.pdf

西游记010 第十回.pdf

第十回老龙王拙计犯天条魏丞相遗书托冥吏憺漪子曰:此一回乃过接叙事之文,犹元人杂剧中之楔子也。

然此楔子亦甚不易做。

盖楔者,以物出物之名,将言唐僧取经,必先以唐王之建水陆楔之,将言水陆大会,必先以唐王地府之还魂楔之。

而唐王地府之游,由于泾河老龙之死;老龙之死,由于犯天条;犯天条,由于怒卜人;怒卜人,由于渔樵问答。

噫!黄河之水九曲,泰山之岭十八盘,文心之纡回屈折,何以异此。

至其中袁守诚之灵怪、老龙王之痴 、魏丞相之英雄奇幻,俱写得活泼生动、咄咄逼人,令数千年后读者,如观其貌,如闻其声,岂非天地间绝奇文字!又曰:篇中“真龙”、“业龙”四字,亦非漫下者。

盖丹家以真龙为主,调御得宜,自能配合阴阳,运用复姤。

若业龙则猖狂夭矫,与西山白虎无异,岂黄婆所能控捉耶?又曰:篇中言魏丞相“试慧剑”,“运元神”,此虽指诛龙一事而言,然二语自是丹家妙用。

紫阳真人诗云:“欧冶亲传铸剑方,莫邪金水配柔刚。

炼成便会知人意,万里诛妖一电光。

”此即二语之大注脚矣。

若非元神、慧剑,安能梦中斩龙?且不题光蕊尽职,玄奘修行。

却说长安城外,泾河岸边,有两个贤人:一个是渔翁,名唤张稍;一个是樵子,名唤李定。

他两个是不登科的进士,能识字的山人。

一日在长安城里,卖了肩上柴,货了篮中鲤,同入酒馆之中,吃了半酣,顺泾河岸边,徐步而回。

张稍道:“李兄,我想那争名的,因名丧体;夺利的,为利忘身;受爵的,抱虎而眠;承恩的,袖蛇而走。

算起来,还不如我们水秀山青,逍遥自在;甘淡薄,随缘而过。

”李定道:“张兄说得有理。

”两人且说且行,行到那分路去处,举手作别。

张稍道:“李兄呵,前途保重。

上山仔细看虎,假若有些差池,正是‘明日街头少故人’。

”李定闻言,大怒道:“你这厮惫懒。

常言道:‘好朋友替得生死’,你怎么咒我?我若遇虎遭害,你必遇浪翻江。

”张稍道:“我永世也不得翻江。

”李定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暂时祸福,你怎么就保得无事?”张稍道:“李兄,你虽这等说,你不知我的生意极有捉摸,定不遭此等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是指故意犯 罪在其产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及阶段 中,因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犯 罪状态。
本章的内容
一、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 二、犯罪既遂形态 三、犯罪预备形态 四、犯罪未遂形态 五、犯罪中止形态
一、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
(一)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二)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意义 (三)犯罪停止形态存在的范围 (四)犯罪未完成形态负刑事责任的根
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 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所谓未得逞,一般人认为其表现为未能 完成犯罪,即未能达到犯罪既遂。
2、犯罪未遂形态的特征:
(1)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所谓已经实行犯罪,是指行为人已经开
始实施刑法分则规范里具体犯罪构成要件 中的犯罪行为。 这是犯罪未遂必备特征之一,区别于犯 罪预备。 思考:如何正确认定?
(二)犯罪预备形态的类型
1、准备犯罪工具 2、创造便利条件
(三)预备犯的处罚原则
《刑法》第22条第2款,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注意:
(1)主客观相统一,比照既遂犯从宽且轻于未遂犯的 处罚原则。
(2)同时要引用《刑法》第22条和分则的规定。
(3)从宽处罚需考虑以下因素:
待。 (3)量刑情节的考虑。
2008-66 在职法硕
犯罪既遂的类型有( A.举动犯 B.危险犯 C.行为犯 D.结果犯
)。
三、犯罪预备形态
(一)犯罪预备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二)犯罪预备形态的类型 (三)预备犯的处罚原则
(一)犯罪预备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1、犯罪预备形态的概念 《刑法》第22条第1款,为了犯罪,准备
致人死亡罪 D.乙对丙成立爆炸罪,对丁成立过失致人死
亡罪
2006-19 单选
国家工作人员甲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某单位 谋取利益。随后,该单位的经理送给甲一张购物 卡,并告知其购物卡的价值为2万元、使用期限为 1个月。甲收下购物卡后忘记使用,导致购物卡过 期作废,卡内的2万元被退回到原单位。关于甲的 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犯罪中止 B.犯罪中止 C.犯罪预备 D.犯罪既遂
2008-15 单选
甲乘在路上行走的妇女乙不注意之际,将乙 价值12000元的项链一把抓走,然后逃跑。跑了50 米之后,甲以为乙的项链根本不值钱,就转身回 来,跑到乙跟前,打了乙两耳光,并说:"出来混, 也不知道戴条好项链",然后将项链扔给乙。对甲 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
五、犯罪中止形态
(一)犯罪中止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二)犯罪中止形态的类型 (三)中止犯的处罚原则
(一)犯罪中止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1、犯罪中止形态的概念 《刑法》第24条第1款,在犯罪过程中,
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 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2、犯罪中止形态的特征
(1)自动停止犯罪的犯罪中止的特征 1)时空性 2)自动性 3)彻底性 (2)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的特征 1)时空性 2)自动性 3)彻底性 4)有效性 (3)自动放弃重复侵害行为的定性 倾向于主张是犯罪中止 思考:为什么对自动放弃重复侵害行为的定性倾向于主张是犯罪中止
2002年单选题
行为人放弃能够重复实施的侵害 行为的( )。
A.应认为是犯罪未遂 B.也应以犯罪既遂论 C.不认为是犯罪中止 D.应认为是犯罪中止
2005年单选题
某甲想烧毁某乙的房屋,于是趁某乙不 在家,便乘机放火,火烧起来后,某甲极 力灭火,结果将窗户烧坏。某甲的行为属 于( )。
1)所犯罪行性质和危害程度
2)预备犯罪行为的性质、危害程度及其进展程度
3)未能着手实施犯罪的具体原因
4)行为人的人身危害程度
四、犯罪未遂形态
(一)犯罪未遂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二)犯罪未遂形态的类型 (三)未遂犯的处罚原则
(一)犯罪未遂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1、犯罪未遂形态的概念 《刑法》第23条第1款,已经着手实行
4.举动犯,也称即时犯,是指按照法 律规定,行为人一着手犯罪实行行为即告 犯罪完成和完全符合构成要件,从而构成 既遂的犯罪。
举动犯主要有两类:
(1)原本为预备性质的犯罪构成;
(2)教唆煽动性质的犯罪构成。
(三)既遂犯的处罚原则
直接按照刑法分则具体犯罪条文规定的 法定刑幅度处罚。
注意: (1)关于定罪和法条引用问题。 (2)对同种罪危害不同的既遂犯区别对
A.抢劫(未遂)罪与信用卡诈骗罪 B.抢劫(未遂)罪与盗窃罪 C.抢劫(未遂)罪与敲诈勒索罪 D.抢劫(既遂)罪与盗窃罪
2006-54 多选
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甲、乙二人合谋抢劫出租车,准备凶器和绳索后拦住一辆出租
车,谎称去郊区某地。出租车行驶到检查站,检查人员见甲、乙二人
神色慌张便进一步检查,在检查时甲、乙意图逃离出租车被抓获。甲、
A.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B.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C.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D.甲对林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对自己的
父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应择一重罪处罚
2008-12 单选
甲持西瓜刀冲入某银行储蓄所,将刀架在储 蓄所保安乙的脖子上,喝令储蓄所职员丙交出现 金1万元。见丙故意拖延时间,甲便在乙的脖子上 划了一刀。刚取出5万元现金的储户丁看见乙血流 不止,于心不忍,就拿出1万元扔给甲,甲得款后 迅速逃离。对甲的犯罪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 确的?
(2)犯罪未完成而停止下来
这是犯罪未遂的又一重要特征,区别于 犯罪既遂。
区别二者需要明确: 1)未完成即犯罪构成要件不完备,指具
体犯罪构成客观要件尚不完备,而不是说 没能发生任何具体危害结果。 2)构成要件的完备没有时间长度的限制。 3)既遂后不可能再出现犯罪未完成的停 止形态。
(3)出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
A.抢夺罪(未遂) B.抢夺罪(中止) C.抢夺罪(既遂) D.抢劫罪(转化型抢劫)
2007-5 单选
甲为杀害仇人林某在偏僻处埋伏,见一黑影 过来,以为是林某,便开枪射击。黑影倒地后, 甲发现死者竟然是自己的父亲。事后查明,甲的 子弹并未击中父亲,其父亲患有严重心脏病,因 听到枪声后过度惊吓死亡。关于甲的行为,下列 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而不是未遂?
(二)犯罪中止形态的类型
1、预备中止、实行未终了的中止与实行终 了的中止
2、消极中止与积极中止
(三)中止犯的处罚原则
各国原则:必减免制和得减免制 《刑法》第24条第2款,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
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 处罚。——我国是必减免制 注意: (1)处罚原则是“应当”。 (2)应同时引用刑法分则的具体条文。 (3)从宽处罚分情况:是否造成损害结果 (4)符合《刑法》第13条但书的,应依法不认 为是犯罪。
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主客观相统一
2、犯罪预备形态的特征
(1)犯罪预备的客观特征 两层含义: 1)已经开始实施预备行为 2)尚未着手实行行为 (2)犯罪预备的主观特征 两层含义: 1)进行预备行为是为了顺利着手实施实行行
为 2)尚未着手实行行为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
的原因所致
预备与预备中止。
(四)犯罪未完成形态负刑事责任的根据
科学依据:行为符合主客观相统一的 犯罪构成
各种未完成形态都具备了法律规定与 要求的各自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未完成 形态不可能也不需要具备完成形态犯罪构 成的全部要件。
二、犯罪既遂
(一)犯罪既遂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二)犯罪既遂形态的类型 (三)既遂犯的处罚原则
A.抢劫罪(未遂) B.抢劫罪(既遂) C.绑架罪 D.敲诈勒索罪
2007-6 单选
甲将汽车停在自家楼下,忘记拔车钥 匙,匆匆上楼取文件,被恰好路过的乙发 现。乙发动汽车刚要挂档开动时,甲正好 下楼,将乙抓获。关于乙的行为,下列哪 一选项是正确的?
A.构成侵占罪既遂 B.构成侵占罪未遂 C.构成盗窃罪既遂 D.构成盗窃罪未遂
阶段 三个点:开始犯罪预备、着手犯罪实行行
为、犯罪完成。
思考:
故意犯罪的形态与故意犯罪的过程和阶 段之间的关系
联系?区别?
(二)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意义
1、正确定罪量刑的需要。 2、有助于深入地认识和科学地把
握故意犯罪。
(三)犯罪停止形态存在的范围
1、过失犯罪中不存在 2、间接故意犯罪中不存在 3、直接故意犯罪中并非都存在 (1)举动犯 (2)情节犯 (3)结果加重犯和情节加重犯 另外,突发性的直接故意犯罪不存在犯罪
2008-55 多选
甲雇凶手乙杀丙,言明不要造成其他后果。 乙几次杀丙均未成功,后来采取爆炸方法,对丙 的住宅(周边没有其他人与物)进行爆炸,结果 将丙的妻子丁炸死,但丙安然无恙。关于本案, 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甲与乙构成共同犯罪 B.甲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 C.乙对丙成立故意杀人未遂,对丁成立过失

(一)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1、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 所谓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是指故意犯
罪在其产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及阶段中, 因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犯罪状态。
2、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特征
(1)共同特征:都是犯罪的停止状态,彼 此独立存在,不可能相互转化。
(2)犯罪过程中的犯罪发展阶段: 两个线段:犯罪的预备阶段和犯罪的实行
(一)犯罪既遂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1、学界观点 (1)结果说 (2)目的说 (3)构成要件说——通说 2、构成要件说 所谓犯罪既遂,是指行为人所故意实施
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 件。
(二)犯罪既遂形态的类型
1.结果犯 2.行为犯 3.危险犯 4.举动犯
1.结果犯,是指不仅要实施具体犯罪 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而且必须发生法定 的犯罪结果才构成既遂的犯罪,即以法定 犯罪结果的发生与否作为犯罪既遂与未遂 区别樗的犯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