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议论文槭树下的家
读《槭树下的家》有感

读《槭树下的家》有感《槭树下的家》是一本描述家庭温暖和谐的叙事小说。
通过讲述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琐事,描绘出了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爱和支持的情感,以及他们通过团结合作克服困难的精神。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中产家庭,老父亲老妈妈和五位子女,他们生活在一个小山村里。
虽然家境不富裕,但是每个人都很勤劳,过着简单而快乐的生活。
槭树是这个家庭生活的象征,槭树下成为了家人们团聚的地方,也见证了他们的生活点滴。
在小说中,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角色。
老父亲是一个固执的老头,但是他非常疼爱家人,对孩子们都有很高的期望。
他是家庭的顶梁柱,承担起了照顾家庭的责任。
老妈妈则是一个温柔善良的女人,她为家人付出了很多,是家里的中流砥柱。
五位子女分别是大儿子阿杰、二儿子阿明、三女儿小娟、四儿子小明和五儿子小刚。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和追求,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和谐。
作为家里最大的儿子,阿杰承担了照顾其他兄弟姐妹的责任。
他是一个负责任的人,不论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给予了其他人很多的支持和帮助。
而其他几个兄弟姐妹也都有各自的特点和梦想,但是无论是有一方面成功了,其他人也会感到骄傲和快乐。
《槭树下的家》所描述的家庭生活充满了温暖和乐趣。
家人们一起努力工作,一起分享快乐和伤心。
无论是种庄稼,做家务,还是解决村里的矛盾,他们都互相合作,共同面对困难。
在小说的结尾,家人们共同迎接了一个丰收的季节,家庭生活更加美满。
通过读《槭树下的家》,我深深感受到了家庭的重要性和温暖。
一个和睦的家庭可以给人巨大的力量和支持,让人感到安全和快乐。
家庭并不一定需要富有,更重要的是成员之间的关爱和支持。
在这个家庭中,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价值,大家和睦相处,共同创造出了美好的生活。
小说中的家庭也展现了勤劳和团结的精神。
家人们不辞辛苦地工作,共同克服各种困难,取得了丰收的成果。
他们的成功并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
他们互相支持和鼓励,共同追求着幸福和进步。
槭树下的家800字读后感

槭树下的家800字读后感《槭树下的家》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通过对槭树的描绘和对家庭的思考,展现出家的温暖和家庭的力量。
作者首先以一棵槭树为线索展开文章,槭树的形象给人一种稳定、耐心和坚强的感觉。
作者利用“虽然”来表达槭树从初夏到冬天都有人在它下面聚集,使得槭树被赋予了一种特殊的意义,成为人们依靠和凭借的象征。
这种描写让我联想到家的意义,家是人们的归宿和庇护所,是人们依靠和信赖的港湾。
无论是有风有雨的日子还是阳光明媚的日子,家都会给人力量和温暖。
接下来,作者引出了槭树下的一家人。
作者用质朴的叙述描绘了这个家庭的人物形象。
外婆丝毫不畏严寒,早早起床做早餐;爸爸勤劳而沉默,照顾着家中的一切琐事;妈妈温柔而细心,默默付出,无怨无悔。
这个家庭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和任务,他们通过默默付出和相互扶持,形成了一种默契和团结。
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家庭的力量和亲情的可贵。
故事的最后,作者提到了拆迁的消息。
这意味着家庭要离开这个安定、温馨且给人力量的地方。
而槭树下的家不仅仅是他们居住的地方,更是他们依靠和凭借的地方。
这个消息无疑给了这个家庭一次次打击和考验。
然而,这个家庭没有被打倒,他们用坚强和乐观的态度面对着一切。
他们知道家并不只是一个地方,而是在心中的,无论他们去到哪里,都会有家的存在。
通过阅读这篇散文,我对家庭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深的体会。
家不仅仅是一个地方,而是一个温暖和力量的来源。
家庭的成员互相支持和扶持,让家成为一个可以依靠的港湾。
即使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坚持和乐观也能帮助我们度过所有困难和挫折。
这篇散文让我更加珍惜家人和家庭,也使我对家的定义更加清晰和深刻。
总之,《槭树下的家》是一篇感人肺腑的散文,通过对槭树的描绘和对家庭的思考,展现出家的温暖和家庭的力量。
这篇文章让我对家庭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也增强了我对家庭的珍视和关爱。
读《槭树下的家》有感

读《槭树下的家》有感《槭树下的家》是一部描写农村生活的小说,通过主人公佳秀清贫而坚强的生活,揭示了现实社会的种种困难和不公。
这部小说让我十分感动,也深刻地反思了现实社会的问题。
佳秀是一个出身贫寒的农村女孩,自幼家庭贫困,没有得到家庭的支持和关爱。
但是,她并没有放弃对未来的希望,而是披荆斩棘,努力奋斗。
她到城里打工赚钱,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同时也希望能有更好的生活。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槭树下的老屋里买下了一间房子。
一开始,这个老屋是那么的破旧和不堪,佳秀不得不几乎用尽自己的全部积蓄去修缮它,但经过她的不断努力,这个老屋变成了一个温馨的家,成为了她的信仰和精神支撑。
小说中所描绘的情景让我感到十分震撼,因为它真实地反映了我们的社会问题。
现实中,许多人像佳秀一样,出身贫寒,缺乏家庭支持,只能通过自己努力来改善生活。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是只有坚定自己的信念,勇敢面对困难,才能够走向成功。
此外,小说中也反映了农村发展的问题。
在小说中,佳秀对村庄的落后感到非常痛心,她想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村庄发展。
但是,她很快发现这一切都需要资金支持,而缺乏广大村民的支持也使得她的努力很难取得成功。
这样的情况在现实中也是非常普遍的,很多农村都面临着发展的困境,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来支持,但是却缺乏这些资源,这成为了阻碍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总之,读完《槭树下的家》这本书,我感到深受震撼和鼓舞。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并提醒我们要坚定人生信念,才能够发现生命的真正价值和光辉。
同时,也让我更加关注现实中的社会问题,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农村的发展和村民的生活,为实现社会的和谐做出更大的贡献。
槭树下的家

步步去解 除误会 , 使得全文结构 紧凑 , 故事情节有波澜。
所 以, 这个 槭树 下的家 , 就该 是我 多年 来所 渴望 着的那 一 个 了吧。不过是 一栋普 普通 通 的平房 , 不过是 一个普普通通 的
家庭 , 不过种 了一些常见的花草树木。春去秋来 , 岁月不 断地 重
复着 同样 的变化 , 而在这些极有规律 的变化之 中, 树越长越 高,
的, 也不 给我送把伞来 !” 他 的妈妈没有言语 , 只是让 他
“ 他” 内心 的感 受。到这里 , 故事情节第二次起 波澜。 】
他来 到医院 , 看到正 在打点滴 的鱼 l 5 妈, 突然 觉得 自 己已经很久不 曾好好看看 自己的妈妈 _ r。心里一酸 , 他 不知道 自己该说些什么 。心里充满 无数 的感 动 , 他被 妈妈的脸感动 了,因为妈妈 即使有再多 的不 如意的事 , 还是 以微笑面对他 ; 他被 妈妈的手感 动 了 , 因为妈妈用 手将 自已的事做好了后 还要为他操劳 ; 他被 妈妈的脚感 动了 , 因为妈妈用脚奔波 了数千里甚 至数万里… …他顿 时感 觉身上的担子重了 , 因为他心 中多 了一份更加关心
我 的孩子越长越 大 , 我才发现 , 原 来平凡 的人 生里竟 然有着极 丰盈的美 , 取之 不尽 , 用之 不竭, 我 的心 中因而常 常充 满 了感动
与感 谢。
4 o l 阕 读 与 作 文 高 中 版
.. .....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现在一看到妈妈 , 我就会想起 这事。
饱饭就上学去 了, 他没有注意到妈妈今天不 曾对他 唠叨
精选读槭树下的家有感800字作文

读槭树下的家有感800字作文在报社来实习有一个来月了,近两周觉得挺忙的,忙得心都有些疲惫,可也没忙出个什么成绩来。
但今天这件事算是让我内心得到了补偿,得到了满足,是我觉得很有意义的,我想也将封存我的心底了。
前段时间在帮合江远征老兵找家人,但因为信息单一,寻找线索也受阻了,我都担心着不能在我实习期间帮他找到家人了,甚是遗憾。
可是让人欣喜的是,今天上午,我在报社接到了一位合江转龙湾村黄朝群的来电,她告诉我,在他父亲在世时,曾告诉她有一个亲叔在民国时被远征缅甸了,就再也没有回过家,父亲一直都惦记着弟弟,父亲在93岁时就过世了。
黄成海提供的相关信息与黄朝群回顾其父亲的话很相符合,我随后和黄成海老人家的儿媳李喜静通了电话,她很激动,她告诉我父亲生病了,目前在住院,她把消息告诉了父亲,父亲听后,既高兴有悲伤,我问李喜静为什么父亲既高兴又悲伤呢,她告诉我,父亲高兴能找到亲人,他都快90十岁了,很欣慰,悲伤着,哥哥不在世了……我想黄老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真的是悲喜交加吧,一个老人家还是十几岁就被远征缅甸,离开他的家人,据她儿媳听黄老描述父亲当时连枪都扛不起来就得上战场……黄老年岁大了,记不起他小时家具体在合江什么地方,只记得家在一个学校旁,学校旁有一个大坝子……黄朝群回顾那时父亲给她讲的话,他们家搬过很多地方,曾在黄沟村城家坝住过,其旁就有一个学校……黄朝群有8姊妹,她是老7了,很多亲叔的事都是父亲讲给他们听的,父亲去世了,就没人记得更多关于亲叔的事儿了。
她告诉我,不管怎么样,云南黄老是否就是其亲叔,他们一家人都欢迎他回合江,如果是,那就太好了,要是亲叔回来看到有那么多的小辈子,他会很高兴的,即便父亲不在了。
最大的愿望莫过于回家看看那些亲人,莫过于还惦记着那个学校旁边的家。
这些家人,对他来说是陌生的,这些变化对他来说是艰辛的,70多年了,即便他现在卧病在床,心里仍还盛开着一个沉甸甸的愿望……最近在读席慕容《槭树下的家》,我想我是明白了……不管你走到哪儿,你的记忆深处已被封印了,封印的是那份思乡之情……所以,游子们虽有颗放飞在外的心,可终究放不下家这片情……。
读《槭树下的家》有感

读《槭树下的家》有感《槭树下的家》是一本令人深深触动的小说,书中描绘了一个温馨而充满爱的家庭,让人们重新思考家的意义和价值。
读完这本小说,我不禁为主人公一家的坚持和爱的力量所打动,并对家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初的美国。
主人公萨姆与丽贝卡是一对相爱多年的恋人,他们有两个孩子,一个儿子名叫尼基,一个女儿名叫塔拉。
尽管生活并不富裕,但他们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
命运却让他们经历了一场灾难。
丽贝卡患上了肺结核,桑姆失去了工作,一家人被逼离开了城市来到乡村寻找治愈丽贝卡疾病的方法。
他们在乡村找到了一栋破旧的小屋,小屋周围有一棵巨大的槭树。
他们选择住在这里,开展起一项奇特的生计。
萨姆靠着种植和出售土地,能够维持生计。
而丽贝卡则在家中照料两个孩子,并教导他们读书写字。
虽然他们的生活艰辛,但他们一家人始终相互支持、守望相助。
这株槭树是这个家庭的中心,也是他们生活的象征。
尽管小屋破旧简陋,但槭树下却是温馨而和谐的环境。
在槭树下,他们一家人度过了快乐的时光,分享彼此的忧愁和喜悦。
槭树成为了他们的精神寄托,给予了他们力量和希望。
槭树下的家教会了我家的重要性。
家不仅是我们居住的地方,更是一个温暖的避风港。
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冷酷无情,回到家中,我们都能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正如书中的主人公一样,他们在困境中互相支持,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
他们的家不仅仅是一个物质上的避难所,更是彼此心灵的依靠。
槭树下的家也教会了我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尽管他们生活贫困,但他们从未忘记欣赏生活中的美好。
他们会共同欣赏槭树的美丽和变幻的季节,感受大自然的赋予的力量和希望。
他们欣赏在贫困中幸福的某个维度,尽管他们拥有的很少,但他们懂得感恩,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和事物。
槭树下的家教会了我家庭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追求物质的享受和金钱的积累,而忽视了家庭的意义和价值。
家庭是我们内心的根基,是一个人生存在世间的意义所在。
只有拥有一个温暖和睦的家庭,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幸福和安全。
读《槭树下的家》有感(1000字).docx

读《槭树下的家》有感假期里逛书店,看到《槭树下的家》精致唯美的封面,我便被吸引住了,立刻买下回家仔细品读。
作者是席慕容,一个闻明的画家,更是一个心灵深沉的作家。
这本书是席慕容的散文集典藏,以《槭树下的家》作封面,想必这篇便是这本书的深刻所在,其中有几种独到的见解让人有一番醒悟。
“合掌为朴素的礼敬,微启犹如莲花”,在《夏天的日记》中写到的这两句,是席慕容对待文字崇高的态度。
画画与写诗都是她极爱的事,但是画画是狂热的理想,诗就如一些安静而又美丽的短短的梦,我也这样想。
席慕容能够在挫折与悲伤后,重新审视,“当年的失,竟成为今日的得”。
是啊,如果我能在这样烦躁的酷夏如她一样静静地坐下,读一些诗或者任何自己喜爱的读物,便也不会再见愁容。
会感到一丝甜蜜的酸楚,会看到镜中那如水洗过一般的清明与洁净的面孔。
《谜题》中,诠释了生命的内涵。
有时候会想,一个人在努力一辈子过后,就会面对死亡。
身边的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一步,如作者以前想的,多门想变作一棵树,一颗可以继续生长,永远不死的树。
可即便是古树,几千年后也免不了一死。
生长的万物有生就有死,如何这样的生命一定有它的意义呢?席慕容说我们不是白白来一次的,每个人的出现都有他一定的理由,有不得不相信的安排。
纵然生命的时间会消失殆尽,可生命中有很多特定的刹那都像一片极短篇:没有起始,没有终结。
因此那挑选出来的一刹那就特别清新而淡远,特别苦涩而又甘香。
岁月改变得了自己,却带变不了隽永的回忆。
生命本身就是一个无法解答的谜题。
作为学生,读到《同学会》时,感慨极多。
有时候幻想过了几十年后,我会怎样,昔日的同学会怎样,那见面的场景又会怎样。
席慕容说:而我和你又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呢?长大成了人,唯一学会的只是,只知道无论遭逢到什么命运,也只有硬着头皮迎上前去。
因为这个世界,也早已经没有一个可以让我提着包袱去投奔的地方了。
她笔下的学生时代,没有旧相胶般的昏暗,而是生动明亮地展现给读者。
学生时代的外号、表演、考试、师生情、同学间浓厚的友谊无一不是我现在所拥有的,可是她知道回不去了,所以努力记在心里,即使在漫天的大雾中,也能看到她脸上落下的晶莹。
槭树下的家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

槭树下的家范文〔通用8篇〕槭树下的家1翻开这本席慕容的《槭树下的家》的扉页,那时的我还在上大学,买来闲时无聊打发些时间,当时读来是只是觉得她的文笔很细腻,让人感觉心灵顿时变得很安静。
而如今再读时,已是而立之年,已结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家庭,才发现原来平凡的人生里竟然有着丰盈的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通过她的文字,你会发现她擅长发现身边很多的美妙,也许你我和她一样生活着,会出门漫步,会忙着煮菜烧饭,会和家人一起玩乐……但你是否已经被日常生活中的琐碎所吞没,而忽略了其中的美妙。
从她笔下的天地里,你会感觉到她那种对亲人、对朋友、对人生的热爱。
在一个夏日的清晨,她被鸟的鸣声吵醒。
几十只小鸟在窗外的槭树上集合吵闹,那声音特别细又特别娇,可以听出来它们的雀悦和欢喜。
而且孩子们也开场唱歌了,就在窗外的槭树下。
仔细分辨,孩子们有的坐在矮墙上,有的是趴在树上,他们不时发出叽叽咯咯地笑声,那种极单纯的快乐。
席慕容在文章中,把孩子们清脆和圆润的笑声比喻成“像荷叶上的露珠,风吹过来就滑来滑去,圆滚滚的,晶亮亮的,一直不肯安静下来……”在文中丈夫呵止孩子们“小声一点儿”。
她把这平常人也都有过的,平平淡淡又细致入微地关爱当作了一杯美酒,细细地品味。
她写道:“其实这时,我已经完全醒了,可是我愿意假装安静地躺在床上,享受他给我的关心。
”她描绘的画面永远是那样的温馨,纯粹,安静与感动。
朴质的生命,原来可以这么的精彩与美丽。
山坡上的野草,孤独的大树,匆匆的过客,顽皮的小孩,这些不起眼的东西,她都能注意到并且看出它们内在的美妙品质。
她描写的那些的平凡琐事,总能拨动人们的心弦,让你一同去发现世界中美妙的一面。
相对于那些卷帙浩繁、气势磅礴的巨作,席慕容的作品就像一股涓涓细流。
带给你遐想,带给你甘香。
她说:“在花前,我是个知足的人,没有一朵花不知道感谢。
”她滤掉了生命的琐碎,只让最悠长的美来定格人生。
她复原了生命最初的底色。
假如你也被平时生活中的琐事所烦累,不妨读一读她的书,放松一下心情,对生活多一份体会,对所拥有的多一份珍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议论文范文:槭树下的家这篇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中议论文范文:槭树下的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议论文范文:槭树下的家
我先是被鸟的鸣声吵醒的。
是个夏日的清晨,大概有几十只小鸟在我窗外的槭树上集合了,除了麻雀的吱喳声之外,还有那种小绿鸟的嘤嘤声。
我认得那种声音,年年都会有一两对小绿鸟来我的树上筑巢,在那一段时间里。
我每天都能听到它们那种特别细又特别娇的鸣声,听了就让我想微笑、想再听。
屋子里面还留有昨夜的阴暗和幽凉。
窗帘很厚,光线不容易透进来,可是,我知道,窗户外面一定有很好的太阳,因为,从鸟的鸣声里,可以听得出它们的雀跃和欢喜。
而且,孩子们也开始唱歌了,就在我的窗下。
仔细分辨,唱歌的人有的是坐在矮墙上,有的是爬在树上。
他们一面唱一面嘻笑,那种只有孩子们才能发出的细嫩的歌声,还有不时因为一种极单纯的快乐才能引起的咕咕格格的笑声,让睡在床上的我听了也不禁微笑起来。
原来,早起的孩子和早起的小鸟一样,是快乐得非要唱起歌来才行的啊!
在这些声音里,我也听出了我孩子的声音,对一个母亲来说,自己孩子的声音总是特别突出、特别悦耳的。
一早起来不知道有些什么事情让他们觉得那么好笑的,那样清脆和圆润的笑声,真有点像荷叶上的露珠,风吹过来时就滑来滑去,圆滚滚的、晶亮亮的,一直不肯安静下来。
然后,忽然间传来一声低沉的喝止:
"小声一点,你妈妈还在睡觉。
"
那是一种低沉而宽厚的男中音,是比我起得早的丈夫出去干涉了。
其实,这个时候我已经完全醒了,可是我愿意假装安静地躺在床上,享受着他给我的关怀。
在阴暗和幽凉的室内,在我们干净而舒爽的大床上,我一个人伸展着四肢,静静地微笑着。
把脸贴近他的枕头,呼吸着我最熟悉的气息,枕头套的布料细而光滑,触到我的脸颊上有一种很舒服的凉意。
这是我的家,我的亲人,我热烈地爱着的生命和生活。
我虽然知道在这世间没有持久不变的事物,虽然明白时光正在一分一秒地逐渐流失,可是,能够在这一刻,能够在这个夏天的早上清楚地感觉到自己的幸福,一种几乎可以听到、看到和触摸到的幸福,我恐怕是真要感谢窗外那十几棵的槭树了。
在房子刚盖好的时候就种下的这些槭树,长得可真是快,七八年前只有手臂样粗细的幼树,现在却个个都是庞然巨物了,跟着四季的变化,把我们这栋原来非常普通的平房也带得漂亮起来。
它们实在很漂亮也很尽责,春天时长出好多软软的叶子,绿得逼人,一簇簇的小花开得满树,在月亮底下每一小朵,每一小簇好像都会发亮。
夏天时给我们整片的浓荫,风吹过来,说要多凉就有多凉。
秋来时可以变得很黄很红,几乎所有路过的人都会忍不住摘下一两片。
到冬天的时候,满树的叶子
都落了,屋子里就会变得出奇的明亮,而那些小绿鸟留下的窝巢就会很醒目地在枝桠之间出现了。
孩子们爬上树去拿了下来,当作宝贝一样地献给我,小小的鸟窝编织得又圆又温暖,拿在手上虽然没有一点重量,却能给人一份很扎实的快乐。
对我来说,我的这一个槭树下的家,和它的小小窝巢也没有什么不一样啊!
我越来越爱我这个家了。
仔细想一想,从小到大,我好像从没能在一个地方久住过。
年少的时候,爱向朋友吹嘘,扳着指头向他们数我走过的地方和搬家的次数,越数越多,越数越兴奋、让那些从来没离开过家的朋友们听得一怔一怔的,我就会越发地眉飞色舞起来。
长大了以后,慢慢地懂了,遇到有人问起,也不大爱说了。
心里面有了一种说不出来的闷闷的感觉,好像有一种委屈,也有一种不安,更有一种渴望。
渴望的是什么,自己也不大清楚,不过倒是常常会做着一种相似的梦。
在那种梦里,我总是会走到一扇很熟悉的门前,心里面充满了欣慰的感觉,想着说这次可是回到家了,以后再也不会离开了,再也不会走了,然后,刚要伸手推门,梦就醒了。
每一次都是这样。
只要是梦到回家,每一次都是这样,刚要推门、刚要看清楚家的面貌、刚要享受归来的快乐,梦就醒了。
在小的时候,家对于我来说,就是父母所告诉我们的那些祖先所传下来的美丽的故事,就是那一片广大的原该属于我们的土地,小小的心灵因而总觉得自己和身边的其他人是不一样的。
等到长大了以后,出了国门去到欧洲读书的时候,才恍然于民族之间真正的异同,才发现,原来不管我怎样恋念于那些美丽得如神话般的故事,不管我怎样耿耿于怀那失去的塞外芬芳的草原,命运既然把我安置在这里,一定有它的寓意,我真正的家应该就是这里了。
我和所有的朋友一样,从小一起长大,说着相同的话,怀着相同的心思,背负着相同的负担,我实实在在是一个和身边的朋友们完全相同的人啊!
因此,在欧洲的学业告一段落以后,就强烈地想要回来。
开始的时候,长辈们并不太谅解,大家都希望我们能再考虑一下。
丈夫和我,两个人求学的过程一直很顺利,如果再多留几年,也许还能再多有一些发展。
可是,我们两人一封又一封的信写回家,只希望能让我们回来工作。
终于,他的母亲同意了。
接到信的那天晚上,布鲁塞尔正下着大雪,我和他牵着手在漫天雪花的马路上飞奔而过,一面跑一面笑,路旁有行人停下来微笑地注视着我们,我就向他们挥手,大声地说:"我们要回家了!我们可以回家了!"
真的,我那时候心里只有这一个快乐的念头;我没有什么远大的志向,更不认为我能有些什么
贡献,我想回来的原因其实是非常自私的,流浪了那么多年,终于发现,这里才是我的家。
我只想回到这个对自己是那样熟悉和那样亲切的环境里,在和自己极为相似的人群里停留下来,才能够安心地去生活,安心地去爱与被爱。
所以,这个槭树下的家,就该是我多年来所渴望着的那一个了吧。
不过是一栋普普通通的平房,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不过种了一些常见的花草树木。
春去秋来,岁月不断地重复着同样的变化,而在这些极有规律的变化之中,树越长越高,我的孩子越长越大,我才发现,原来平凡的人生里竟然有着极丰盈的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的心中因而常常充满了感动与感谢。
昨天傍晚,因为不放心后院里新移植的荷花,尽管从台北忙了一天回来,尽管天色已经很暗了,我仍然开了后门去探视。
院子里很安静,荷花也无恙,这个时候,我听到在我身后的芭乐树上,在浓密的枝叶间,有小鸟扑着翅膀的声音。
晚霞已从暗紫变成深灰,其他的小鸟们早就睡着了,只有这只小鸟在翻来翻会地扑着翅膀,大概是一只新来的吧,也许还不习惯。
我屏息地站在树下,聆听着它小小的微弱的声音,好一会儿之后才慢慢静止,它终于睡着了。
在我的已经开始结果的高大芭乐树上,它终于有了一个还算满意的窝。
我想,到了早上,它一定会和那几十只在我窗前喧闹的鸟群会合,在槭树上唱一些快乐的歌的吧,而在槭树下的孩子们,恐怕到时候也是一样会忍耐不住的。
我想,对着那样美丽的一个早上,任谁都不得不从心里唱起歌来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