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
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教材

题目:公文写作与处理教材一、概述在日常工作中,公文写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好的公文写作能够有效地传递信息,促进工作的开展,提高工作效率。
公文写作与处理教材的编写对于提高公文写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公文写作的基本规范1. 公文的格式在撰写公文时,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公文格式的规定。
一般来说,公文包括标题、正文、署名、日期等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严格的格式要求。
2. 公文的语言公文的语言要求正式、规范、简练,避免使用口头语言和方言,同时要注意使用正确的词汇和语法,尽量避免使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
3. 公文的内容公文的内容要求真实、合理、清晰。
在撰写公文时,需要对相关事实进行客观陈述,并且要求表述准确,逻辑清晰。
4. 公文的审批在公文撰写完成之后,必须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审批。
审批程序包括领导审批、部门审批等,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
三、公文处理的基本流程1. 收文登记收到公文后,必须进行收文登记,包括文件编号、文件来源、文件日期等内容,以便于后续的处理。
2. 公文考核对于收到的公文,需要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审核和考核,确保公文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3. 公文处理根据公文的内容和要求,对公文进行相应的处理,包括回复、转发、归档等。
四、公文写作与处理教材的编写意义1. 提高公文写作能力公文写作与处理教材能够系统地介绍公文写作的基本规范和公文处理的基本流程,有助于提高公文写作能力。
2. 规范公文处理流程通过教材的编写,可以规范公文处理流程,提高公文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3. 提高公文处理的规范性教材的编写可以帮助人员掌握公文处理的基本要求和规范,提高公文处理的规范性。
五、结语公文写作与处理教材的编写对于提高公文写作能力、规范公文处理流程和提高公文处理的规范性具有重要意义,值得高度重视。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大力度编写相关教材,提高公文写作和处理的水平。
六、公文写作与处理教材的内容建议1. 公文写作的基本技巧在公文写作与处理教材中,可以着重介绍公文写作的基本技巧,包括如何合理安排公文结构、如何运用合适的词汇和语言、如何准确表述公文内容等。
自学考试公文写作与处理第十一章

(4)行政事务性的通知、便函、介绍信和请柬等;
(5)领导“亲收”、“亲启”件,这类信件应由收件人本人或其委托
人收阅后,认为须交机关存查或处理的,再行登记,并交有关部门处
理。
收文登记的形式和登记的项目要求,一般说来应根据机关的
大小和收来文件的多少等情况来确定。 内收发的收文登记主要项目应包括:收文顺序号、收到日期、
(4)在文件份数少,阅办阅知部门多的情况下,应按先办理、后阅知,
先主办、后协办,先正职、后副职的次序分送;(5)公文的分发要建 立登记交接制度,对那些要求退回归档的文件,要在文件上标明“阅
后请退回归档”字样。
传阅
公文的传阅是指单份或份数很少的文件以及一些非承办性文
件,需要经机关各位领导人和许多部门阅知时,由文书人员组织在他
2.批办是指机关领导人对送批的文件如何处理所作的批示。
公文批办的作用:在于使机关或部门的领导人及时阅读重要的收 文,掌握上级指示精神、工作发展情况和其他有关信息;并便于加强
对公文处理工作的领导,向承办人及时交代意图与要求,合理组织人
力,避免承办人在文书处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走弯路,或由于分工不明,责任不清, 形成观望等待而拖延时间等。
文件阅毕后,阅看人员要在《文件传阅单》上签注姓名和日期。
三、拟办、批办与承办P302 1.拟办 公文的拟办是指对来文的处理提出初步意见,供领导人批办 时参考。 公文办理过程中做好拟办工作的重要性: 拟办是收文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机关领导,每天要阅批大量文件, 要对文件中涉及的许多问题表明态度。如果办公部门不管什么来文,一律 送领导批办,就必然增加领导负担,甚至造成领导包揽一切,发挥不了办 公部门的作用;如果向领导呈送文件之前,先提出拟办意见,即提出解决 问题的妥善方案,就等于起到“外脑”作用,助了领导同志“一臂之力”, 使他们能够节省耗费在阅批公文、应付事务上的时间,集中精力考虑大事。 因此,加强拟办工作,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有效措施。
公文写作与处理课程讲义

公文写作与处理课程讲义公文写作与处理课程讲义第一节:公文写作基础1.公文写作的概念和特点- 公文是指国家机关、组织或企事业单位为了行政管理、工作实施、信息发布等目的而制定的文件形式。
- 公文具有正式性、权威性、规范性等特点,要求精炼、准确、明确。
2.公文写作的原则和要求- 公文写作要遵循真实、准确、完整、明确的原则,不能夹带主观成分。
- 要求用语简练、句法结构清晰,语句通顺,文风庄重,理性客观。
3.公文结构- 公文一般分为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
- 标题应简明扼要地概括公文内容。
- 正文应按照事实逻辑进行组织,分为引言、正文主体和结尾。
- 落款包括日期、签名、单位等信息。
第二节:公文写作的常见类型1.公文类型分类及特点- 公文可以分为公告、通知、报告、答复、请示等类型。
- 公告是向社会公布重要事项的一种公文形式。
- 通知是向内部单位或个人传达指示、要求和决定的一种公文形式。
- 报告是向上级汇报工作、请示意见、反映情况的一种公文形式。
- 答复是对他人提出的问题或请求进行书面回应的一种公文形式。
- 请示是向上级请示决策、征询意见的一种公文形式。
2.各类型公文的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公告要简洁明了,表达清晰,遵守事实。
- 通知要明确要求,简洁明了,用语严谨。
- 报告要客观真实,逻辑严密,重点突出。
- 答复要根据要求回答问题,语气客观,内容完整。
- 请示要明确请求,论述事实和理由,尊重上级意见。
第三节:公文处理的基本原则1.公文的处理流程- 公文收文,接收并登记来文,准备相关材料。
- 公文核稿,进行初审,核实内容准确性,逻辑合理性等。
- 公文办理,根据公文类型和要求进行相应处理,如转发、印发、签批等。
- 公文归档,将已处理的公文进行整理归档,方便检索和保存。
2.公文处理中的细节注意事项- 公文处理要严格按照流程进行,确保公文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 处理时需认真核对公文代码,避免误操作。
- 处理过程中要注意保密工作,确保公文内容的安全性。
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资料【复习讲义】

《公文写作与处理》自考讲义第一章公文学习建议本章对公文作了全面的概述,是学习、掌握本教材的基础。
识记:1、公文的含义及理解;2、公文产生的社会条件、我国古代公文产生的主要线索及演变;3、文书、文件与公文的基本含义;4、公文的主要特点及其法定作者与行文单位的含义;5、公文的主要作用;6、常见的公文分类的方法及含义;7、公文名称的含义及种类。
领会:1、公文与国家管理活动的关系;2、公文产生的社会意义,公文演变与政权更迭的关系;3、文书、文件与公文的异同;4、公文的法定作者与公文的法定权威与效用的关系,公文体式规范的意义,公文规定处理程序的必要性。
5、公文的作用及其在机关信息传递与公务联系中的重要性;6、公文分类的意义;7、公文名称与公文内容的关系,正确使用公文名称的意义。
应用:我国现行机关行文中未正确使用公文名称的情况及其对机关公务活动的影响。
本章出现选择题和问答题的可能性较大。
在复习时重点掌握公文的分类和名称,此外,对公文的含义、特点、作用,也要予以重视。
案例分析举例说明如何正确把握行文方向从一个单位的对外文件来说,可以行文方向划分为上行文、平行文和下行文三类。
(1)上行文。
上行文就是指下级机关、下级业务部门向它所属的上级领导机关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所发送的公文,是自下而上的行文,故称上行文。
比如,国务院各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给国务院所报送的工作报告和请示就是上行文。
一般地说,上行文是作为下级机关向上级领导机关,下级业务部门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汇报工作,请示问题,请求给予领导和业务指导的文件。
(2)平行文。
平行文就是指同级机关或者不相隶属的,没有领导与指导关系的机关之间的一种行文。
比如,中共中央各个部之间,国务院的各个部、委、局之间,各个省委之间,省人民政府之间,各个县委之间,县人民政府之间,都是平级平行机关。
再如,省军区和省人民政府之间,学校和工厂之间,没有领导指导关系,是一些不相隶属的机关。
【讲义】自考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

公文写作与处理(课程代码:00341)目录第一章公文 (5)第一节公文概述 (5)第二节公文的特点与作用 (11)第三节公文的分类与文种 (14)第二章公文写作 (16)第一节公文写作概述 (16)第二节公文写作的特点与要求 (18)第三节公文写作的步骤与方法 (22)第四节公文写作人员的修养 (24)第三章公文的体式与稿体 (26)第一节公文的体式 (26)第二节公文的构成要素与文面格式 (34)第四章公文的行文规范 (42)第一节公文的行文关系 (42)第二节公文的行文方向与方式 (46)第三节公文的行文规则 (49)第五章机关法定公文的写作(上) (52)第一节命令(令) (52)第二节议案 (56)第三节决定决议 (59)第四节指示意见 (61)第六章机关法定公文的写作(中) (63)第五节公告通告公报 (63)第六节通知 (67)第七章机关法定公文的写作(下) (73)第八节报告 (73)第九节请示 (78)第十节批复 (80)第十一节函 (81)第十二节会议纪要 (83)第十三节条例规定 (84)第八章机关其他常用文书的写作(上) (87)第一节规章类文书 (87)第二节计划类文书 (90)第三节总结 (93)第四节调查报告 (95)第九章机关其他常用文书的写作(下) (99)第五节讲话类文书 (99)第六节记录类文书 (102)第七节简报类文书 (105)第八节建议类文书 (107)第十章公文处理工作 (110)第一节公文处理工作概述 (110)第二节公文处理工作的任务与组织 (114)第三节公文处理工作的原则与要求 (117)第十一章公文办理程序 (120)第一节公文办理程序概述 (120)第二节收文办理程序 (121)第三节发文办理程序 (132)第十二章公文的整理(立卷)与归档 (137)第一节归档文件整理工作概述 (137)第二节归档文件整理(立卷)工作的组织 (139)第三节归档文件整理的原则与要求 (143)第四节归档文件整理方法与归档 (145)。
全国2023年4月自考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真题及答案

202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公文写作与处理(课程代码00341)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下列文种中,行政机关已经不再使用的文件名称是()A.指示B.命令C.决定D.意见【答案】A【解析】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以国发[2000]23号文发布了新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种类13种进行了调整,取消了“指示”,增加了“意见”,将“公告”、“通告”分列为两种,调整了文种的排列顺序。
参考教材P22【考点】公文的文种2.机关或组织行使取权和实施管理是公文形成的()A.社会条件B.充分条件C.必要条件D.物质条件【答案】C【解析】公文形成的条件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
具有法定地位的机关与组织都有自己的组织系统、领导关系和职权范围,有自己主管的事务与办事意图。
它们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的公务活动中,必然会产生体现自身意志的文件材料,这是公文形成的必要条件。
参考教材P1【考点】什么是公文3.我国封建社会文书工作的确立时期是()A.西周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时期D.唐宋时期【答案】B【解析】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文书工作的确立时期。
秦代出现的“书”、“奏”,是我国最早的上行公文。
参考教材P4【考点】公文的产生与发展4.会议结束时要求立即编写会议简报、整理会议纪要,它体现了公文写作特点的()A.遵命性强B.针对性强C.政策性强D.时限性强【答案】D【解析】参考教材P31【考点】公文写作的特点5.公文的体式包括公文的文体结构、附加标记和()A.文面格式B.中心主旨C.文种选择D.语言要求【答案】A【解析】公文的体式包括公文的文体、结构、附加标记和文面格式。
自考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精讲课件讲义复习

公文第一章公文本章重难点分析第一节公文概述知识点一公文的含义12(1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
(2必要条件是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知识点一公文的含义(3(4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知识点一公文的含义3(1(2(3(4知识点二公文的产生与发展2.3.1上古夏商周知识点二公文的产生与发展1战国秦知识点二公文的产生与发展知识点二公文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公文概述知识点三公文的载体汉代以前,甲骨、金石、青铜、竹木、缣帛东晋末年,统一为纸张讲解归纳与举例1.)A.B.C.D.【正确答案:C】讲解归纳与举例)A.B.C.D.【正确答案:B】讲解归纳与举例)A.B.C.D.【正确答案:B】谢谢第二节公文的特点与作用知识点一公文的特点1、法定2、法3效4、规5、规知识点二公文的作用(简)1.范2.领导3.传4.公5.凭据讲解归纳与举例1.)ABCD【正确答案:A】谢谢第三节公文的分类与文种知识点一公文的分类(5点)12345知识点一公文的分类(5点)1①对外文件:发文②收来文件:收文③内部文件:知识点一公文的分类(5点)2①上行文:②平行文:③下行文:圣旨知识点一公文的分类(5点)3①秘密文件:②普通文件:③公布文件:知识点一公文的分类(5点)4①法律、法规文件:②行政文件:③党的文件知识点一公文的分类(5点)5、从内容的性质与作用划分公告知识点二公文的文种1.2.(1权限(2关系(3目的和要求讲解归纳与举例1.)A.B.C.D.E.【正确答案:ABE】讲解归纳与举例2.)A.B.C.D.E.【正确答案:ABC】讲解归纳与举例3.)A.B.C.D.【正确答案:B】谢谢第二章公文写作本章重难点分析第一节公文写作概述知识点一公文写作1.代机关立言2.送审稿讲解归纳与举例1.)A.B.C.D.【正确答案:B】知识点二起草(选)1、一人2、多人一人3、小组一人领导干部亲自动手起草重要公文。
知识点三公文质量和效用(选)1.①②③公文质量思想内容文字表达知识点三公文质量和效用(选)2.(1)公文质量与公文效用(2(3讲解归纳与举例1.)A.B.C.D.【正确答案:D】讲解归纳与举例2.)A.B.C.D.【正确答案:D】谢谢第二节公文写作的特点与要求知识点一公文写作的特点(选)1.遵命性强;2.针对性强;3.群体性强;4.政策性强;5.时限性强;6.规范性强。
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复习资料

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复习资料篇一:自考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总复习自考“公文写作与处理”第一章公文1、什么是公文:公文,即公务文书,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用与规范格式的文件材料,是办理公务的重要工具。
2、公文,或称文书、文件,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
公文是随着阶级、国家、文字的产生而产生的,随着生产与管理活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3、怎样理解公文的基本含义:1)公文形成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
2)公文形成的条件是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
3)公文是具有法定效用与规范格式的文件材料。
4)公文是办理公务的重要工具之一。
4、公文产生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具有法定地位的机关或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的公务活动中,必然会产生体现自身意志的文件材料,这是公文形成的必要条件。
5、简述我国古代公文产生与发展的主要线索:1)上古时期,就创造了“结绳记事”的办法。
2)商代时期,出现了一种体式较为完整的甲骨文书。
—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书档案;是书刻在龟骨与兽骨上的商代后期王室占卜活动的记录文字。
3)西周时期,为加强国家的行政管理,已设有专门管理文书的机构与起草文书的官吏。
4)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文书工作的确立时期。
秦代出现的“书”、“奏”,是我国最早的上行公文。
到了汉代又出现了“章”、“表”、“疏”等上行文;官府之间,平级官员之间的平行文种“移书”的使用也多了起来;下行文则有“令”、“谕”、“教”等。
5)秦汉以后,以至明清,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下行、上行、平行的公文种类不断演变增多。
6)辛亥革命以后,南京临时政府对封建王朝的文书工作进行了全面改革,简化文书种类,划一公文程式。
6、《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政治文件汇编本7、汉代以前,我国文书的载体材料一般为:金石、青铜、竹木、谦帛等直至东晋末年,太尉恒玄下令公文统一用纸。
8、比较文书、文件、公文三个概念的异同:1)“文书”可以作为所有文件材料的总称,既可以指公务文书,也可以指私人文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文写作与处理(课程代码:00341)
目录
第一章公文 (4)
第二章公文写作 (12)
第三章公文的体式与稿体 (19)
第四章公文的行文规范 (30)
第五章机关法定公文的写作(上) (36)
第六章机关法定公文的写作(中) (43)
第七章机关法定公文的写作(下) (50)
第八章机关其他常用文书的写作(上) (59)
第九章机关其他常用文书的写作(下) (67)
第十章公文处理工作 (74)
第十一章公文办理程序 (80)
第十二章公文的整理(立卷)与归档 (91)
第一章公文
第一节公文概述
【知识点1】什么是公文P1☆☆☆
1.公文,即公务文书,是国家机关及其它社会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与规范体式的文书,是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2.公文的基本含义P1:(1201简、1310论)
(1)公文形成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
这些机关或组织都是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章程、决定建立起来的,是具有法定地位的。
这种法定的地位赋予了这些机关与组织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制定和处理公文的权力。
(1404单)
(2)公文形成的条件是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
具有法定地位的机关与组织都有自己的组织系统、领导关系和职权范围,有自己主管的事务与办事意图。
它们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的公务活动中,必然会产生体现自身意志的文件材料,这是公文形成的必要条件。
(1404简)
(3)公文是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
这是公文区别于其它文章和图书资料的主要之点。
公文体式的规范化是由公文具有法定效力这一特性决定的。
公文体式如果不规范,不仅影响公文的质量和版面形式的美观大方,更重要的是影响公文的严肃性和应有作用的发挥,有时造成重大失误。
(1001简、1404判)
(4)公文是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任何一个机关、组织在日常的工作活动中都需要使用公文这一工具,以表达意图、办理公务、实施有效的管理。
【历年真题】
1.机关或组织行使职权、实施管理的活动是公文形成的(A)1-1 1001
A.必要条件
B.充分条件
C.社会条件
D.物质条件
2.机关或组织的法定地位赋予其在职权范围内(D)1-1 1404
A.发文的权力
B.收文的权力
C.公文处理的权力
D.制定和处理公文的权力
3.公文形成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及(D)1-1 1410
A.企业单位
B.事业单位
C.社会团体
D.其他社会组织
4.公文形成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这些机关或组织的组建依据是(ABCD)1-1 1510
A.宪法
B.法律
C.章程
D.决定
E.会议
5.公文为什么要求具有规范体式?1-1 1001
答:公文体式的规范化是由公文具有法定效力这一特性决定的。
公文体式如果不规范,不仅影响公文的质量和版面形式的美观大方,更重要的是影响公文的严肃性和应有作用的发挥,有时还会给工作造成重大失误。
因此,强调公文体式的规范化,是增强公文的权威性与有效性,方便公文的处理与管理的重要方面。
6.为什么说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是公文形成的必要条件?1-1 1404
答:公文形成的条件是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
具有法定地位的机关与组织都有自己的组织系统、领导关系和职权范围,有自己主管的事务与办事意图。
它们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的公务活动中,必然会产生体现自身意志的文件材料,这是公文形成的必要条件。
7.试述公文的基本含义。
1-1 1310、1210
答:含义:
(1)公文形成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
这些机关或组织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章程、决定建立起来的,是具有法定地位的。
(2)公文形成的条件是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
具有法定地位的机关与组织都有自己的组织系统、领导关系和职权范围,有自己主管的事务与办事意图。
(3)公文是具有法定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
这是公文区别于其他文章和图书资料的主要之点。
(4)公文是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任何一个机关、组织在日常的工作活动中都需要使用公文这一工具。
【知识点2】公文的发展P2☆☆☆
(1)公文,或称文书、文件,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
它是随着阶级、国家、文字的产生而产生,随者生产与管理活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2)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悠久的历史与古老的文化。
在上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结绳记事”的方式,在共同劳动与共同生活中表达思想,相互联系。
(3)在我国,文书的出现可上溯到夏、商、周三代,这在我国古代的经籍中是有记载的。
(4)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后期,出现了一种体式较为完整的甲骨文书。
(5)到了西周,由于生产的向前发展,国家政权机构也变得复杂起来。
为了加强国家的行政设有专门管理文书的机构与起草文书的官吏了。
(6)自商周战国期间长期汇集而成的《书》(汉初称之为《尚书》,即上古之书),当时儒家尊称为《书经》,收集了有关国家政务大事的内容,《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政治文件汇编本。
(7)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文书工作的确立时期。
秦代出现的“书”、“奏”,是我国最早的上行公文。
(1404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