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金属非金属性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3.1《金属的化学性质》pdf课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于钠的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所 以钠在煤油与水的界面处漂浮。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 体在逸出过程中把钠带入煤油层,钠在重力作用下再 回到界面。反复多次,直至钠完全消失。产生的气体 聚集在大试管上部,把液体反压到长颈漏斗中。
【答案】 (1)钠在煤油中逐渐下沉,至水面时与 水发生反应,熔化成银白色小球,像热气球一样在煤 油与水的界面处作上下游动,最后完全消失
Zn+2H+===Zn2++H2↑、Fe+2H+ ===Fe2++H2↑。
四、金属与水的反应 1.钠与水的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原因解释
钠 浮 在水面上 钠的密度比水 小
钠熔化成闪亮 钠熔点 低 ,反应放
的小球
热
小球在水面上 四处游动,最 后完全消失
反应产生的 气体 推 动小球运动
与水反应发出 嘶嘶响声
要点二 铝与氢氧化纳、盐酸的反应及有关计算
1.铝的两性 铝与盐酸的反应原理为2Al+6H+===2Al3+ +3H2↑,这是活泼金属的化学通性之一。铝还 能与NaOH溶液反应:2Al+2OH-+ 2H2O===2AlO2-+3H2↑。常利用铝的这一特性 来判断铝的存在。
2.有关计算:
分析依据:2Al+6HCl===2AlCl3+3H2↑
据以上两个方程式知,消耗HCl和 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要点三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 算中的应用
1.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基本步骤 (1)基本步骤
——设所求物质的物质的量或质量、体积等
——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在方程式中有关物质的化学式下面标出 已知物质和所求物质的有关物理量关系,并 代入已知量和未知量
高中化学一轮复习非金属知识总结

高中化学一轮复习非金属知识总结非金属是指在常温常压下不具有金属性质的元素。
氯、硫和氮是化学中较为常见的非金属元素之一、下面是关于氯、硫和氮元素的一轮复习知识总结。
一、氯元素1.基本性质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原子量为35.5、它是一种黄绿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二原子分子,符号为Cl22.物理性质氯气可以被液化,其液态为黄绿色。
氯气可溶于水,形成盐酸(HCl)。
3.化学性质氯元素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例如,它能与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氯化物。
氯气也能与非金属直接反应,生成氯化物。
氯气可以使蓄电池中的氢气爆炸,因此具有剧毒性。
4.应用氯气的重要应用之一是用于消毒和净化水源。
氯化氢(HCl)是一种具有很强腐蚀性的气体,用于制备其他化学品。
二、硫元素1.基本性质硫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原子量为32.1、硫是一种黄色固体,符号为S。
2.物理性质硫在常温下呈现为黄色晶体,不溶于水,但溶于苯等有机溶剂。
在加热下,硫会熔化和汽化,形成紫色的蒸汽。
3.化学性质硫是一种相对不活泼的元素,但它可与氧、氯和碱金属等反应。
例如,硫和氧反应形成二氧化硫(SO2)和三氧化硫(SO3)等化合物。
硫也能与金属反应,形成硫化物。
4.应用硫有许多重要的应用,例如制造硫酸,生产硫酸肥料,用作消毒剂,以及在橡胶工业中用作硫化剂。
三、氮元素1.基本性质氮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原子量为14.0。
氮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双原子分子,符号为N22.物理性质氮气具有惰性,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
它可以被液化并成为液态氮。
液态氮具有极低的温度(-196℃),被广泛用于冷冻保存食物和生物样本。
3.化学性质氮气在高温高压下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二氮(N2O)或氮氧化物(NOx)。
另外,氮气也能与一些金属反应,生成氮化物。
4.应用氮气常用于工业中,尤其是在电子行业中,用来清洗和保护电子设备。
此外,氮气还广泛用于化学实验、灭火等领域。
高中化学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重难点归纳知识点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重难点归纳一、硅二、氯1、性质2、实验室制取氯气:制取原理:MnO2 + 4HCl(浓) 加热MnCl2 + Cl2↑+2H2O 气体成分:Cl2 (HCl、H2O)3、漂白粉:①制: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②有效成分:Ca(ClO)2 成分:CaCl2 和 Ca(ClO)2③漂白原理:Ca(ClO)2 + CO2 + H2O = CaCO3↓ + 2HClO (在溶液中)漂白慢Ca(ClO)2 + 2HCl = CaCl2 + 2HClO 漂白快④久置失效发生的反应:Ca(ClO)2 + CO2 + H2O = CaO3 + 2HClO2HClO 2HCl + O2↑4、Br2 、I2在不同溶剂中的颜色三、氮1、氮的氧化物NO:无色气体、有毒(同CO)、难溶与水NO2:红棕色气体、有毒、与水反应反应:2NO + O2 = 2NO2 3NO2 + 2H2O = 2HNO3 + NO 2、硝酸意比溶于水化学性质的通性强氧化性与金属氧化物3FeO + 10HNO3 = 3Fe(NO3)3 + NO↑+ 5H2O与金属3Cu + 8HNO3(稀) = 3Cu(NO3)2 +2NO↑+ 4H2OCu + 4HNO3(浓) = Cu(NO3)2 +2NO2↑+ 2H2O与非金属C + 4HNO3(浓)加热CO2↑+ 4NO2↑+2H2O不稳定性4HNO3光照或加热4NO2↑ + O2↑+ H2O3、氨()物理性质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1:700溶于水化学性质与H2O NH3 + H2O NH3·H2O NH4++ OH- 与酸NH3 + HCl = NH4Cl氨的催化氧化4NH3 + 5O2催化剂加热4NO + 6H2O实验室制取原理NH4+ + OH- 加热 NH3↑+ H2O2NH4Cl +Ca(OH )2 加热2NH3↑+ CaCl2 + 2H2O4、实验室制取干燥的方法制取原理: 2NH4Cl +Ca(OH )2 加热2NH3↑+ CaCl2 + 2H2O气体成分: NH3( H2O )除水用试剂:碱石灰(不用浓H2SO4 、 CaCl2原因是:2NH3 + H2SO4 = (NH4)2SO4;CaCl2 + 8NH3 = CaCl2·8NH3 )5、受热易分解:NH3·H2O加热NH3↑+ H2O NH4HCO3加热NH3↑+ CO2↑+ H2O四、硫1、的性质2、3、浓4、C与浓反应产物的鉴别:5、用原理制取的中含有Hcl和,如何除去:五、知识点比较总结1、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的比较2、液氯、新制氯水和久置氯水的比较3、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比较4、氨气、氨水与铵盐的性质【素材积累】1、2019年,文野31岁那年,买房后第二年,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转变。
【高中化学】如何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高中化学】如何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高中化学】如何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元素的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失电子的能力元素的非金属性包含很多方面:元素的原子得电子的能力,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高低等.它涵盖了原子得电子的能力(水解性),但比水解性的含义更为广为。
下面是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l)金属性高低的比较①根据原子结构: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越多),最外层电子数越少,金属性越强。
②根据在周期表中的边线: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减少,金属性弱化,非金属性进一步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至下,随着原子序数的减少,金属性进一步增强,非金属性弱化。
③根据实验事实a.与水或酸反应转让氢的深浅,越易者金属性越弱。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强弱,碱性越强者金属性越强。
c.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在前面的金属活动性较强。
d.原电池反应中的正、负极,作负极的金属性一般较强。
e.看看盐溶液的相互转让反应,与同一种非金属反应的深浅。
(2)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①根据原子结构: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越少),最外层电子数越多,非金属性越弱,反之越强。
②根据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至下,随着原子序数递增,非金属性增强。
③根据实验事实a.与氢化合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易化合,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弱,非金属性越弱。
c.与同种金属反应的难易,盐溶液中相互置换反应的判断。
d.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越弱,该元素非金属性越强。
高中化学——非金属及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非金属及化合物知识点总结一、硅及其化合物(一)硅1、硅的存在和物理性质(1)存在:只以化合态存在,主要以SiO2和硅酸盐的形式存在于地壳岩层里,在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
(2)物理性质:晶体硅是一种灰黑色固体,具有金属光泽,硬而脆的固体,熔沸点较高,能导电,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2、硅的化学性质3、用途:制造半导体、计算机芯片、太阳能电池。
(二)CO2和SiO2的比较(三)硅酸及硅酸盐1、硅酸(1)物理性质:与一般的无机含氧酸不同,硅酸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①弱酸性:是二元弱酸,酸性比碳酸弱,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 不稳定性: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3)制备:通过可溶性硅酸盐与其他酸反应制得,如Na2SiO3溶液与盐酸反应:(4)用途:硅胶可用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等。
2、硅酸盐定义: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所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
(1)硅酸盐结构复杂,一般不溶于水,性质很稳定。
通常用氧化物的形式来表示其组成。
例如:硅酸钠Na2SiO3(Na2O·SiO2),高岭石Al2Si2O5(OH)4(Al2O3·2SiO2·2H2O)。
书写顺序为: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
注意事项:① 氧化物之间以“·”隔开;②计量数配置出现分数应化为整数。
(2)硅酸钠:Na2SiO3,其水溶液俗名水玻璃,是一种无色粘稠液体,是一种矿物胶,用作黏合剂和木材防火剂。
(四)常见无极非金属材料及其主要用途(五)总结提升1、硅(1)硅的非金属性弱于碳,但碳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而硅却只有化合态。
(2)硅的还原性强于碳,但碳能还原SiO2产生,但Si能跟碱溶液作用放出(3)非金属单质跟碱溶液作用一般无H2H:2(4)非金属单质一般不跟非氧化性酸反应,但硅能跟氢氟酸反应。
(5)非金属单质一般为非导体,但硅为半导体。
2、二氧化硅(1)非金属氧化物的熔沸点一般较低,但SiO2的熔点却很高。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一)非金属元素概论1.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在目前已知的112种元素中,非金属元素有22种,除H外非金属元素都位于周期表的右上方(H在左上方)。
F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2.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征及化合价(1)与同周期的金属原子相比,最外层电子数较多,次外层都是饱和结构(2、8或18电子结构)。
(2)与同周期的金属原子相比较,非金属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多,原子半径小,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表现氧化性。
(3)最高正价等于主族序数(O、F无+6、+7价)‘对应负价以绝对值等于8–主族序数。
如S、N、C1等还呈现变价。
3.非金属单质(1)组成与同素异形体非金属单质中,有单原子分子的He、Ne、Ar等稀有气体;双原子分子的H2、O2、Cl2、H2、Br2等,多原子分子的P4、S8、C60、O3等原子晶体的金刚石,晶体硅等。
同一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常见的有O2、O3;红磷、白磷;金刚石、石墨等。
(2)聚集状态及晶体类型常温下有气态(H2、O2、Cl2、N2…),液态(Br2)、固态(I2、磷、碳、硅…)。
常温下是气钵,液态的非金属单质及部分固体单质,固态时是分子晶体,少量的像硅、金刚石为原子晶体,石墨“混合型”晶体。
4.非金属的氢化物(1)非金属氢化物的结构特点①IVA—RH4正四面体结构,非极性分子;VA—RH3三角锥形,极性分子;VIA—H2R为“V”型,极性分子;VIIA—HR直线型,极性分子。
②固态时均为分子晶体,熔沸点较低,常温下H2O是液体,其余都是气体。
(2)非金属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一般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
因此,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是非金属性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
(3)非金属氢化物具有一定的还原性如:NH3:H2S可被O2氧化HBr、HI可被Cl2、浓H2 SO4氧化等等。
5.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含氧酸)的组成和酸性。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8-金属性、非金属性与氧化性、还原性的判断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8-金属性、非金属性与氧化性、还原性的判断
金属性: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传导性、延展性,在常温常压下易于形成块状物质,且能够被磁场磁化,这些特性都可以作为判断一种物质是否具有金属性的标志。
非金属性:非金属元素不具备上述金属性,它们通常无法形成块状物质,不能被磁场磁化;此外,它们的导热性、导电性和弹性都比较差,因此可以根据这些特性来判断一种物质是否具有非金属性。
氧化性:氧化性指的是元素或者化合物在遇到氧气或其他氧化剂时,能够被氧化的性质。
通常情况下,金属的氧化性较强,而非金属的氧化性较弱。
还原性:还原性指的是元素或者化合物在遇到还原剂时,可以被还原的性质。
一般情况下,非金属的还原性较强,而金属的还原性较弱。
【高中化学】金属性非金属性

【高中化学】金属性非金属性【高中化学】金属性、非金属性元素的金属和非金属性质以及判断其强度的依据一、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金属丰度是指气态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形成气态阳离子)的能力。
我们经常用电离能来表示原子失去电子的困难。
一般来说,元素的电离能越大,其金属丰度越弱。
金属活动性则指在水溶液中(非固相或气相),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形成简单水合离子)能力的性质。
它是以金属的标准电极电位为标准的,标准电极电位与原子的电离能、升华能、水合能等多种因素有关。
可见“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并非同一概念,一般来说,金属性强的元素,金属活动性越强,但两者有时也表现不一致。
例如cu和zn、na 和ca,金属性:cu>zn,na>ca;金属活动性:zn>cu,ca>na。
二、金属丰度的判断依据1、依据金属活动顺序表(极少数除外)。
位置越靠前,金属性越强。
2.在室温下与水反应的困难。
它越容易与水反应,其金属丰度就越强。
3、常温下与酸反应的难易程度。
与酸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
4.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
金属丰度强的金属可以代替金属丰度弱的金属。
5、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极少数除外)。
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对应金属的金属性越弱。
6.最高价氧化物对应于水合物的碱度。
碱度越强,相应元素的金属丰度越强。
7、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减弱。
同主族中,从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增强。
8.高温下与金属氧化物的置换反应。
金属丰度强的金属可以代替金属丰度弱的金属,如铝热反应。
三、非金属性非金属是指非金属原子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的能力。
我们经常用电子亲和能来表示从原子中获得电子的困难。
一般来说,元素的电子亲和能越大,其非金属性质就越强。
四、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1.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氢化物越稳定,相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质越强。
2、与h2化合的条件,反应条件越容易。
则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3.盐溶液置换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一.钠及其化合物
1.钠
①与氧气反应:
在常温时4Na+O2=2Na2O(白色)
在点燃时2Na+O2=Na2O2(淡黄色)(实验)
(比较)钠能跟卤素、硫、磷、氢、等非金属直接发生反应生成相应化合物,如2Na+Cl2=2NaCl、2Na+S=Na2S(硫化钠)(跟硫化合时甚至发生爆炸。
)2Na+Br2=2NaBr(溴化钠)(溴化钠可以做镇定剂)钠跟水的反应2Na +2H2O=2NaOH+H2↑(实验)
★钠由于此反应剧烈,能引起氢气燃烧,所以钠失火不能用水扑救,必须用干燥沙土来灭火。
钠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可以从一些熔融的金属中把金属置换出来。
由于钠极易与水反应,所以不能用钠把居于顺序钠之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②钠与酸溶液反应钠与酸溶液的反应涉及到钠的量,如果钠少量,只能与酸反应,如钠与盐酸的反应:2Na+2HCl=2NaCl+H2↑;如果钠过量,则优先与酸反应,然后再与酸溶液中的水反应
③钠与盐反应
a将钠投入盐溶液中,钠先会和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如果能与盐反应则继续反应。
如将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2Na+2H2O=2NaOH+H2↑
2NaOH+CuSO4=Na2SO4+Cu(OH)2↓
b与熔融盐反应:这类反应多数为置换反应,常见于金属冶炼工业中,如4Na+TiCl4(熔融)=4NaCl+Ti(条件为高温)Na+KCl=K+NaCl(条件为高温)
★钠与熔融盐反应不能证明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⒉氧化钠
①与水的反应:
Na2O+H2O—→2NaOH
②与二氧化碳反应Na2O+CO2--->NaCO3
③与酸反应Na2O+HCI=NaCl+H2O
Na2O合成方法Na2CO3(碳酸钠)—△→Na2O+CO2
3.过氧化钠
①与最高价气态非金属氧化物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盐,放出氧气,
例:2Na2O2+2CO══2NaCO+O↑2Na2O2+2SO══2NaSO+O↑
②与次高价气态非金属氧化物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盐,但不放出氧气,
如:Na2O2+CO══NaCO 2Na2O2+SO══Na2SO
③与水反应,生成氧气:2Na2O2+2H2O══4NaOH+O↑,反应放热
Na2O2制备:Na2O+O2=Na2O2
⒋碳酸钠
①其水溶液呈碱性,能与酸产生一定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酸过量)Na2CO3+HCl====NaCl+NaHCO3(酸钠不足)
②Na2CO3与碱反应。
Na2CO3+Ca(OH)2====CaCO3↓+2NaOHNa2CO3与NaOH不反应
③Na2CO3与盐反应Na2CO3+BaCl2====2NaCl+BaCO3↓【碳酸钡白色沉淀,不溶于水(难溶于水),但可溶于酸】3Na2CO3+Al2(SO4)3+3H2O====2Al(OH)3↓+3Na2SO4+3CO2↑【氢氧化铝白色沉淀,不溶于水,可溶于酸】
④Na2CO3转化为NaHCO3:Na2CO3+H2O+CO2=2NaHCO3
NaHCO3制取:NaCl+CO2+NH3+H2O====NaHCO3↓+NH4Cl
⒌碳酸氢钠
①与酸反应NaHCO+HCl====NaCl+HO+CO↑
②与碱反应
A与NaOH反应:NaHCO+NaOH====Na2CO3+H2O
B与Ca(OH)反应要分过量和少量
少量:NaHCO+Ca(OH)====CaCO+NaOH+H2O
过量:2NaHCO+Ca(OH)====Na2CO3+CaCO+2H2O
③双水解
与AlCl双水解:3NaHCO+AlCl====Al(OH)↓+3CO+3NaCl
与Al(SO4)双水解:Al(SO4)+6NaHCO==3NaSO4+2Al(OH)↓+6CO↑
④与盐反应2NaHCO+CaCl====Ca(HCO)+2NaCl
⑤受热分解:2NaHCO==△==NaCO+HO+CO↑
制备Na2CO3+CO+HO====2NaHCO
2、氧化铝
4.四氧化三铁
5、氢氧化亚铁
常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及制法
一、硅及其化合物
1、硅
10、硫酸
11、氮气
12、一氧化氮
13、二氧化氮
14、硝酸
15、氮气
16、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