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经典诗词歌赋教案.docx

合集下载

第4课《古代歌诗四首》教案

第4课《古代歌诗四首》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 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代歌诗的基本概念。古代歌诗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它是传承文化、启迪思想的重要载体。
2. 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离骚》这首诗。这首诗展示了屈原如何通过比兴手法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抱负。通过分析这首诗,我们可以理解古代歌诗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带领同学们走进了《古代歌诗四首》的世界。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诗歌教学的挑战与魅力。以下是我对今天教学的一些思考:
首先,我发现同学们在理解古代歌诗的背景和情感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背景,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情感内涵。或许可以通过故事化的方式,让同学们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人的心境。
3. 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代歌诗的基本概念、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古代歌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传承古代诗歌。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其次,诗歌的鉴赏方法对于同学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在讲授过程中,我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各种修辞手法和意象,但仍有部分同学显得有些困惑。我考虑在下一节课中,通过更多的实例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鉴赏方法,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此外,今天的分组讨论和成果展示环节,同学们表现得积极主动,这让我很欣慰。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注意到有些同学较为内向,发言不够积极。为了鼓励这些同学,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小学语文诗词歌赋教案模板

小学语文诗词歌赋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四年级教材:《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并正确书写诗词歌赋中的生字,积累古诗词,学会朗读和背诵诗词歌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写、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对诗词歌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诗词歌赋的美,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1. 认识并正确书写诗词歌赋中的生字。

2. 积累古诗词,学会朗读和背诵诗词歌赋。

教学难点:1. 理解诗词歌赋中的意境和情感。

2.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词歌赋课件、生字卡片、古诗词音频。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播放古诗词音频,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词吗?为什么?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诗词歌赋的基本知识,如:诗词歌赋的定义、特点、分类等。

2. 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诗词歌赋的基本格式。

三、生字教学1. 教师展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并正确书写生字。

2. 学生分组进行生字默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诗词积累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中的古诗词,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积累的古诗词。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词歌赋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诗词歌赋中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2. 学生朗读课文中的古诗词,感受诗句的意境。

三、朗读与背诵1. 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

2. 学生分组进行朗读和背诵,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朗读和背诵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积累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

国学诗词歌赋美文诵读教案

国学诗词歌赋美文诵读教案

国学诗词歌赋美文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国学诗词歌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培养学生对国学诗词歌赋的兴趣和理解能力;3.提高学生的朗诵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

1.国学诗词歌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国学诗词歌赋的经典作品欣赏;3.朗诵技巧的训练。

三、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国学诗词歌赋;2.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诵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国学诗词歌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1.导入,播放一段国学诗词歌赋的朗诵视频,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讲解,介绍国学诗词歌赋的定义和特点,包括古典的艺术风格、含蓄的意境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等。

3.示范,老师朗诵一首经典的国学诗词歌赋作品,让学生感受其韵味和魅力。

4.讨论,与学生讨论国学诗词歌赋的意义和价值,引导他们对国学诗词歌赋产生兴趣。

第二课时,国学诗词歌赋的经典作品欣赏。

1.导入,播放多段国学诗词歌赋的朗诵视频,让学生感受不同作品的风格和韵味。

2.欣赏,让学生分组欣赏不同的国学诗词歌赋作品,然后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3.朗诵,让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朗诵比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朗诵才华。

4.评比,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评比朗诵比赛,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第三课时,朗诵技巧的训练。

1.讲解,介绍朗诵的基本技巧,包括语调、节奏、情感表达等。

2.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朗诵练习,老师指导他们改进表达方式,提高朗诵水平。

3.表演,组织学生进行朗诵表演,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成果,获得同学们的认可和鼓励。

4.总结,老师总结本节课的朗诵技巧训练,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提高自己的朗诵能力。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国学诗词歌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培养了他们的朗诵表达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同时,学生也表现出了对国学诗词歌赋的浓厚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

因此,国学诗词歌赋美文诵读教案是一次成功的教学实践,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国学经典唐宋词教案

国学经典唐宋词教案

国学经典唐宋词教案教案标题:《国学经典唐宋词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唐宋词的特点、发展背景和文化价值。

2. 学习并欣赏唐宋词的经典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1. 了解唐宋词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2. 学习词牌、韵律和修辞手法。

3. 分析词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4. 进行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 分析词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2. 进行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选取适合学生阅读的唐宋词选集。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教具:黑板、粉笔、词牌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创设情境:通过展示唐宋词的相关图片或播放相关音乐,激发学生对唐宋词的兴趣。

2. 提问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他们对唐宋词的了解,例如词的特点、代表作品等。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唐宋词的发展背景和文化价值,包括唐宋时期的社会背景、文学环境等。

2. 解释唐宋词的特点,如抒情性强、意境深远、言简意赅等。

3. 分析唐宋词的词牌、韵律和修辞手法,如七绝、五言绝句、借景抒情、咏史怀古等。

三、欣赏与分析(20分钟)1. 选取几首代表性的唐宋词,进行朗读或播放音频。

2. 分析词的意境、艺术特点和表达手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3. 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形象。

四、创作实践(25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些词牌和主题,鼓励他们进行创作。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词牌、韵律和修辞手法,写出自己的唐宋词作品。

3. 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作品,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收获。

2. 展望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如继续学习其他唐宋词的代表作品或进行词牌曲演唱等。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更多的唐宋词作品,并进行欣赏和分析。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教案《诗词歌赋》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教案《诗词歌赋》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教案《诗词歌赋》一、教学主题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教案《诗词歌赋》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赋。

2. 培养幼儿对诗词歌赋的兴趣,促进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发展。

3. 学会欣赏和朗读优美的古诗词表达,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4. 让幼儿从微观中体会诗词歌赋的美,学会用心去感知生活。

三、教学方法讲述、引导、互动、欣赏四、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第一课,20分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赋1. 引导幼儿问候师长:为了提高幼儿的礼仪素养,老师可以让幼儿学会向师长问候:早上好、中午好、下午好、晚上好等等。

2.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图片、动画等媒介的展示,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以及其中的诗词歌赋。

第二课,30分钟:诗词歌赋的欣赏及教学1. 让幼儿欣赏经典古诗词:为幼儿播放或现场朗读古诗选段,引导幼儿感受其吟诵之美,并学会欣赏和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2. 写诗歌碎片:让幼儿在老师指导下,书写自己的诗歌碎片。

老师应该指导幼儿关注词的运用、句子的构建和韵律的把控。

第三课,30分钟:朗读古诗的技巧及练习1. 引导与示范:首先,老师应该引导幼儿感知古诗的格律、韵律以及情感的表达。

接着,老师可以做几个古诗的朗读示范,帮助幼儿掌握古诗的朗读技巧。

2. 练习:让幼儿分小组,进行古诗的朗读练习。

每组应该选一首古诗,并进行朗读训练。

第四课,30分钟:诗词歌赋默写及表演1. 默写:老师可以在黑板上抄写一首古诗,并让幼儿默写出古诗部分或全部内容。

2. 表演:老师可以组织幼儿对古诗进行表演,让每组的幼儿都扮演某个角色。

五、教学手段1. 图片、动画等多媒体教具,以及古诗选读。

2. 黑板、白板、笔、纸等常见教具。

六、教学评估1. 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评估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学习状况以及课程效果。

2. 对幼儿的表现和评估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便下一步教育和学习的改进。

七、教学计划本教案为一个例行教育课程,主要包括四节课程,共计两个小时。

高中古典诗歌教案模板范文

高中古典诗歌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材:《高中语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典诗歌的基本特点,掌握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

2.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分析、评价等方式,深入理解《登高》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登高》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2. 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登高》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2. 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古典诗歌的基本特点,如韵律、意象、情感等。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古典诗歌的基本特点,掌握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

二、新课讲授1. 教师朗读《登高》这首诗,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学生齐声朗读《登高》,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

4. 教师讲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登高》这首诗的主题思想。

2.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典诗歌的基本特点,那么如何鉴赏古典诗歌呢?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如分析意象、理解情感、把握结构等。

2. 以《登高》为例,引导学生运用鉴赏方法分析诗歌。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登高》这首诗的结构,如起承转合等。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登高》这首诗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2.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

2. 学生齐声朗读《登高》,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基本特点、鉴赏方法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登高》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如分组讨论、发言等。

诗词歌赋的阅读理解教案

诗词歌赋的阅读理解教案

诗词歌赋的阅读理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诗词歌赋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2、培养学生对诗词歌赋的阅读兴趣,提高其阅读能力。

3、帮助学生掌握诗词歌赋的阅读理解方法和技巧。

4、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诗词歌赋,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其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诗词歌赋的体裁特点和表现手法。

(2)诗词歌赋中意象、意境的理解和分析。

2、难点(1)对诗词歌赋深层情感和主题的把握。

(2)诗词歌赋中用典、象征等修辞手法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诗词歌赋的基本知识、特点和阅读方法。

2、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诗词歌赋的韵律和节奏之美。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词歌赋中的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4、赏析法引导学生对经典诗词歌赋进行赏析,提高其审美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古典音乐,或者展示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学生对诗词歌赋的了解和感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知识讲解(1)诗词歌赋的分类诗:按照格律,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近体诗格律严格,在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词:又称长短句,有固定的词牌,句式长短不一,根据词牌的不同,在字数、句数、押韵等方面有所差异。

歌:在古代是能唱的诗,现在多泛指诗歌。

赋:是一种韵文和散文相结合的文体,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

(2)诗词歌赋的特点语言凝练: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涵。

形象生动:通过意象、比喻、拟人等手法塑造生动的形象。

节奏韵律:注重押韵和对仗,富有音乐美。

情感表达:往往蕴含作者深厚的情感。

(3)诗词歌赋的表现手法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正侧结合、细节描写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用典、象征等3、阅读方法指导(1)读题目:了解诗词歌赋的主题和写作背景。

(2)读作者: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创作风格和所处时代背景,有助于理解作品的情感和内涵。

创意拓展《诗词歌赋》教案

创意拓展《诗词歌赋》教案

创意拓展《诗词歌赋》教案《诗词歌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教育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材内容有些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难以充分发挥。

创意拓展《诗词歌赋》教案,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诗词歌赋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艺术性、文学性、思维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和想象空间。

下面,本文将主要从教学策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三个方面,来探究如何创意拓展《诗词歌赋》教案。

一、教学策略1.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以教师为指导,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来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

在诗词歌赋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主题,让学生自己去发掘、去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发现乐趣,如联想诗词歌赋中的规律和特点,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出来;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创作诗词歌赋,发现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这些都是启发式教学的实践。

2.情景教学:情景教学是将教学内容与现实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进行学习,参与其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

在诗词歌赋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或课外阅读,设计一些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诗词歌赋,例如,在一座古老的庙宇里学习诗歌,让学生深刻感受古文化的魅力;在自然环境中学习诗词,让学生借自然之景赏诗,感受诗歌的美。

3.多元化教学:多元化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手段,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差异,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综合能力。

在诗词歌赋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小组合作、游戏和竞赛等方式,来丰富教学形式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选择适合学生的材料:教师在进行诗词歌赋教学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和兴趣爱好等因素,选择适合的诗词歌赋材料。

例如,在小学阶段,教师可以选择《三字经》、《千字文》等简单易懂的古文化经典来进行教学,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和综合素养;而在高中阶段,则可以选择一些诗人名篇或近现代名家作品来进行深层次的教学,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词名句古典经典诗词歌赋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水调歌头》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苏轼《江城子》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柳永《凤栖梧》
多情自古伤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汉乐府·上邪》
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唐)李白《三五七言诗》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唐)白居易《南浦别》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长恨歌》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相信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水深!
—白居易《长相思》
夜长酒阑灯花长,灯花落地复落床:似我别泪三四行,滴群君满坐之衣裳。

与君别后泪痕在,年年著衣心莫改。

—(唐)元稹《离思》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泪还惜别,为君垂泪到天明。

—(唐)杜牧《赠别
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接了颠倒看,横也丝来竖也丝,这般心事有谁知?—明代山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宋)辛弃疾《青玉案》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宋)李清照《一翦梅》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夜过也,东窗未白孤灯灭。

—(宋)张先《千秋岁》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宋)朱淑真《生查子》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吴文英《唐多令》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元好问《摸鱼儿》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春秋)《诗经·周南·关雎》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缸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宋)晏几道《鹧鸪天》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宋)陆游《钗头凤》……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
当年不肯嫁东风,无端却被西风误!—(宋)贺铸《踏莎行》
若是两情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秦观《八六子》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宋)晏殊《木兰花》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竹枝》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唐)张籍《节妇吟》
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唐)温庭筠《更漏子》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唐)温庭筠《望江南》洗罢独倚上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断肠白蘋洲!—温庭筠《望
江南》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唐)李商隐《无题》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五代)李煜《更漏子》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乌夜啼》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宋)欧阳修《玉楼春》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欧阳修《浪淘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