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中,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投资者做出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维护证券市场公平、公正、公开的关键因素。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和投资者的利益。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这是目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

部分公司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如上市、增发股票、避免退市等,故意歪曲或隐瞒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常见的手段包括虚构收入、虚增资产、隐瞒负债、操纵利润等。

这种不真实的披露误导了投资者,使其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及时性是会计信息的重要质量特征之一。

然而,一些上市公司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披露重要的会计信息,导致投资者无法及时获取最新的公司动态。

例如,在重大资产重组、关联交易、重大诉讼等事项发生后,公司拖延披露,使得投资者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进行交易,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三)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有些上市公司在披露会计信息时,只披露对自己有利的部分,而对不利的信息则避而不谈或轻描淡写。

例如,对于重大风险因素、关联方交易的细节、或有负债等重要信息披露不足,使得投资者无法全面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难以做出准确的投资判断。

(四)会计信息披露缺乏可比性由于不同上市公司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上存在差异,导致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

例如,对于固定资产折旧、存货计价方法、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等的选择各不相同,使得投资者在对不同公司进行比较时面临困难。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产生的原因(一)利益驱动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为了自身的利益,如高额薪酬、股权激励等,可能会操纵会计信息披露。

此外,公司为了满足融资需求、维持股价稳定等,也有动机进行虚假或不规范的披露。

(二)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部分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缺陷,如董事会独立性不足、监事会监督不力、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等。

浅谈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问题及防范

浅谈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问题及防范

浅谈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问题及防范一、引言在当今的资本市场环境中,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于维护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至关重要。

尤其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信息披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决策,进而影响到公司的价值和市场的健康运行。

然而,现实中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并找到合适的防范措施。

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问题1、信息披露不准确:有些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中存在夸大或者缩小财务状况、误导性陈述、遗漏重要信息等情况,这都会导致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决策。

2、信息披露不及时:信息的及时性对于投资者的决策至关重要,然而有些上市公司在重大事件发生后,延迟披露甚至不披露,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判断。

3、信息披露不完整:一些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中只选择披露对公司有利的信息,而隐瞒或忽略对公司不利的信息,这也会误导投资者。

三、信息披露问题的防范措施1、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政府和监管机构应继续完善信息披露的法规和制度,使上市公司有明确的披露要求和责任。

同时,对于违反信息披露规定的行为,应严厉处罚,以示警戒。

2、提高信息披露意识:上市公司应增强信息披露的意识,充分认识到信息披露对投资者和市场的重要性。

同时,公司内部应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流程和制度,确保信息的准确、及时和完整披露。

3、强化社会监督:媒体和公众应积极参与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督,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曝光并督促改正。

这不仅可以保护投资者的权益,也有利于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4、建立问责机制:对于信息披露违规的公司,应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使得违规行为的成本上升,从而有效遏制违规行为的发生。

5、加强教育和培训:针对上市公司管理层和董事会成员,开展定期的信息披露法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对信息披露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提升他们遵守信息披露规定的自觉性。

6、开展内部审计:上市公司应设立内部审计部门或者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定期对公司的信息披露工作进行审计和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

《2024年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范文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上市公司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会计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透明度对投资者、监管机构以及社会公众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频发,不仅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也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因此,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二、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与问题(一)现状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制度框架已基本建立,包括会计准则、信息披露规定等。

这些规定要求上市公司在定期报告中详细披露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重要信息。

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二)问题1. 会计信息质量不高。

部分上市公司为追求业绩或避免退市等目的,进行财务操纵,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2. 披露内容不完整。

部分上市公司在披露会计信息时,避重就轻,未能充分、完整地反映公司的真实情况。

3. 披露不及时。

部分上市公司在发生重大事件时,未能及时进行信息披露,导致信息滞后。

4. 监管力度不够。

监管机构在执行监管职能时,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洞和不足,导致部分上市公司得以逃避监管。

三、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一)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部分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公司管理层有机会进行财务操纵等行为。

(二)会计准则和制度存在缺陷部分会计准则和制度存在缺陷和漏洞,为部分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操纵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监管力度和执法力度不足监管机构在执行监管职能时,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洞和不足,同时执法力度不够,导致部分上市公司得以逃避监管和处罚。

四、解决对策与建议(一)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加强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建设,完善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的功能和作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防止管理层进行财务操纵等行为。

(二)修订和完善会计准则和制度修订和完善会计准则和制度,填补漏洞和缺陷,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摘要:会计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向投资者、股东、监管机构等相关利益相关方公开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的手段之一。

然而,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信息不透明、质量不可靠和违规行为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包括加强监管、提高信息质量、加强内部控制等。

一、问题和原因1. 信息不透明信息不透明是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部分上市公司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进行虚假披露或者隐瞒关键信息,使投资者无法准确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

造成信息不透明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公司内部管理弱化、缺乏诚信意识、突发事件和风险的不充分披露等。

同时,监管机构对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不够,也是导致信息不透明的重要原因。

2. 质量不可靠部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不可靠,使得投资者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产生怀疑。

这些质量问题主要包括会计准则的适用不当、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信息披露的披露质量等。

造成质量不可靠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无法正确应用会计准则进行财务报表编制;二是监管机构对财务报表的审计和质量监管不到位;三是一些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容易导致财务舞弊。

3. 违规行为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一些公司通过隐瞒重要信息、虚增利润或通过关联交易等手段进行的违规行为。

这些违规行为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

造成违规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监管机构对违规行为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违规行为未被及时发现和查处;二是一些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薄弱,对于违规行为监督不力。

二、对策1. 加强监管加强监管是解决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关键。

监管部门应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加大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

对于发生虚假披露、隐瞒关键信息和违规行为的公司,要依法追究责任,加大惩罚力度,形成有效的威慑。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数量也不断增加。

作为上市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信息披露在投资者、监管机构和社会公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投资者的决策,也对公司的经营和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会计信息披露的不透明性会计信息的透明度是投资者和监管机构评估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重要依据。

然而,当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着不透明的问题。

具体表现为:1. 信息披露不及时。

一些上市公司在披露财务信息时存在滞后的情况,导致投资者无法及时了解公司的经营情况。

2. 信息披露不完整。

一些上市公司在披露财务信息时存在遗漏的情况,有些重要的财务信息没有披露,导致投资者对公司的了解不够全面。

3. 信息披露不清晰。

一些上市公司在披露财务信息时存在措辞不清的情况,有些财务信息表述不够明确,导致投资者难以理解。

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应该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要求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做到及时、完整、清晰。

同时,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督,对于披露不及时、不完整、不清晰的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二、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问题会计信息的质量是投资者和监管机构评估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

然而,当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着质量问题。

具体表现为:1. 财务报表存在虚假记载。

一些上市公司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存在虚假记载的情况,通过虚增收益、虚减成本等手段掩盖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

2. 财务报表存在审计意见的保留。

一些上市公司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存在重大会计政策变更、重大资产减值、涉及重大事项的不确定性等问题,导致审计师无法对财务报表发表无保留意见。

3. 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

一些上市公司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存在重大错报的情况,例如错报收入、错报成本、错报资产等,导致投资者对公司的财务状况产生误解。

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我国上市公司依法披露的财务会计信息载体中,包括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中期报告、年终报告和其他临时公告等资料。

对于绝大多数投资者来说,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信息是证券市场投资者最直接、最主要的来源。

上市公司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向外公布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投资者通过这些财务会计信息,作出有利于自己的投资决策。

所有上市公司必须严格按照有关的法律和法规,公开披露具有真实性、及时性的各种财务会计信息。

但是在上市公司实际运行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财务会计信息失真。

财务会计信息是股价变动的基础。

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达到种种目的,人为地在财务会计信息上弄虚作假。

国家明文规定:连续年净资产收益率低于%的上市公司将失去配股资格;连续两年亏损的上市公司将被特别处理;连续年亏损的上市公司将被停牌。

在这种情况下,部分上市公司不顾自身经营的实际情况,为不失去配股资格和不被特别处理,恶意粉饰财务会计信息,骗取配股资格。

还有一些上市公司与投资机构相互勾结,欺骗中小投资者,蓄意造假财务会计信息,操纵上市公司的利润数,如海南的“琼民源”和四川的“红光”等等。

以上这些行为严重扰乱了我国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行秩序,败坏了上市公司的声誉,给中小投资者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财务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

上市公司应按法定的时间规定,及时披露财务会计信息,当前部分上市公司不按法定时间及时披露财务会计信息时有发生。

根据规定:当上市公司发生的重大事件可能对股价产生影响时,上市公司必须及时向社会公布。

而目前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故意违反该项规定,对于本公司已经发生的收购、兼并、重大债务纠纷以及股权转让等重要财务会计信息都不及时公布。

对于招股说明书中募集资金投向已经发生改变,或投资项目已经不按原投资进度进行等都不及时予以披露。

正是由于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的不及时,误导了中小投资者,加剧了中小投资者的风险和投资的危机。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重要的义务之一,公开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对维护市场公正与透明,保障投资人权益和提升公司信誉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我国实际情况中,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将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问题一:会计信息披露缺乏透明度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应该是及时、清晰、完整和准确的,但是实际情况中,许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着缺乏透明度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公司没有充分披露关键信息如内部控制和相关方交易等,容易导致市场参与者对公司产生疑虑。

对策一:加强内部控制和自律上市公司应该积极加强内部控制,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会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建立健全的自律机制,自觉按照会计准则和政府规定进行披露,做到真实、准确、完整和透明。

问题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在真实性和准确性方面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其一,会计信息可能不真实,连续的“会计丑闻”导致了公众对于公司会计信息的认知不断降低。

其二,公司必须披露完整的会计信息,来反映其真实经营情况。

但是为了隐瞒实际情况,公司有可能采用隐瞒或者欺诈的方式来呈现会计信息,这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利益。

对策二:加大监管力度合理的监管力度是保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的必要条件。

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立法监管,严格落实会计准则及规范、制定会计工作规程,并设立健全的监管机构,按照法律规定,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进行监督和检查,从而遏制不良现象的产生,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问题三:良好的趋势、风险等重要信息缺乏上市公司可通过会计信息披露来表达自己的业绩变化和风险管理情况,但是,它们经常忽略某些重要信息,如关键业务领域的趋势、行业前景预测等,导致市场可能缺乏了解公司的整体经营情况的信息,难以做出现实意义的投资决策。

对策三:加强信息披露质量评估加强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评估,设置合理的披露标准,确保全面披露公司的经营状况。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测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测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测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务预测信息是以企业未来可能发生的事项和可能采取的行动为基础的关于企业未来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动等方面的信息。

由于它能直接体现企业的发展前景,因而是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重要信息之一。

但是,我国上市公司在财务预测信息披露上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不仅降低了财务预测信息的质量,抑制了投资者对财务预测信息的需求,而且也降低了上市公司主动披露财务预测信息的愿望。

一、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测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1.财务预测信息不能真实反映公司的未来发展趋势。

由于财务预测信息的披露是建立在企业未来可能发生的事项和可能采取的行动基础上的,所以财务预测信息可能只是对上市公司历史的与现在的财务趋势的简单延伸;特别是对尚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的上市公司,财务预测信息有时并不能真正反映公司的未来发展趋势,从而导致预测信息不再具有决策有用性。

2.财务预测信息披露不全面、不真实。

按规定,上市公司应尽可能详细地公开财务预测信息,不得有任何隐瞒和遗漏;但许多上市公司以自身利益为中心,报喜不报忧;而且不仅仅倾向于报告“好消息”,隐瞒“坏消息”,有时披露的“好消息”往往过于乐观,严重脱离实际,使投资者难以获得全面的、真实的信息,据以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

3.财务预测信息披露的愿望不积极、不主动。

由于我国目前没有规范的财务预测信息披露的规定,使得许多上市公司心存疑虑:一方面担心信息被竞争对手利用,导致公司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另一方面又担心信息被供应商和顾客利用,导致公司在谈判中处于劣势,从而使得上市公司不愿或不主动提供财务预测信息。

4.财务预测信息披露时常招致法律诉讼。

由于财务预测信息是着眼未来的信息,是基于一系列假设之上的推测,可能会因经营环境与经济活动未能与预测一致而与实际结果存在一定差异。

这本来是正常的,无可厚非的;但由于投资者理解得偏差或知识的差异,可能会使公司因此而招致不必要的法律诉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12年03月13日10:59 来源:《商业时代》2012年第3期上作者:刘洋字号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摘要:会计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必须履行的义务,披露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有利于提高证券市场的透明度,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一方面可以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使上市公司资产发挥其最大功效,为股东和社会带来最大利益。

但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着各种问题,不仅损害了信息使用者,特别是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而且不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本文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对策。

关键词:证券市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信息披露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是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

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为金融市场的完整性建立一个更好的框架显得尤为迫切(Hecklinger,2004)。

目前,尽管我国证券市场的有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各项监管措施逐一落实,使会计信息披露在质和量两方面稳步提高,但证券市场上违规事件时有发生,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仍不容乐观。

上市公司为了公司股票上市需要,影响股票的市价、公司管理业绩评价或筹资的方便等目的,往往采取操纵行为,弄虚作假,披露不真实的会计信息,这是目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最为严重和危害最大的问题。

以往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主要从公司内部治理的角度分析,很少有研究结合公司内外部的因素去探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本文提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归根结底既有公司内部的因素,也有公司外部的因素。

分析清楚产生这些内外问题的原因以及治理对策,有利于保护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也有利于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因此,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文献回顾信息披露制度,是指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在证券发行与交易诸环节中,依法将有关信息资料,真实、准确、完全、及时地披露,以供证券投资者做出投资判断的法律制度。

自从Fama(1970)提出资本市场的信息有效性假设以来,资本市场信息的不完备性(imperfeet information)和非对称性(asynunetrie information)问题日益成为金融经济学家们关注的重点。

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随着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在主流经济学领域的兴起,非对称信息下最优契约和机制设计的理论模型及分析方法被迅速应用到关于金融市场的各个研究领域,Glosten和Milgrom(1985)进而通过贝叶斯规则描述了信息披露的动态过程。

乔旭东(2003)分析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内在关系,认为在公司治理结构的形成与运行过程中,会计信息披露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与此同时,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也有助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行为的改进。

阎金锷等(2000)研究了会计信息披露、股票价格变动及资本市场效率之间的关系,对股票价格对信息的反应机制做了初步的理论研究,同时讨论了信息披露对资本市场效率的影响。

吴清华等(2006)以2003年度所有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以盈余管理为变量,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董事会的独立性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呈报质量的重要因素,独立董事比例越高,越能够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一)公司内部因素公司结构不完善。

上市公司的组织结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和监事会组成。

然而,组织机构的各组成部分功能弱化,不能各尽其职,导致各种问题的产生。

股东委托经营者代表他们管理公司,希望能实现公司财富最大化,但是经营者和股东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经营者有可能为了自身的目标而背离股东的利益。

一些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中故意虚假披露或不按规定格式披露都有自身的原因,如有的为了公司能达到发行股票并上市的要求,有的是为了能达到配股的要求,也有一些为了能达到增发新股的要求,还有一些是为了完成主管部门或大股东制订的经营目标等。

公司主要负责人敢于实施上述行为,一方面是为了保住或巩固自己的位置,另一方面公司缺乏必要的约束,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决策机制。

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披露的执行者,然而我国一些会计人员学识经验有限,知识陈旧,独立性差,只是一味服从经理人员的意志。

因此,对一些会计信息不能做出合理的判断,特别是对一些突发问题显得束手无策,使信息质量不尽人意。

(二)公司外部因素审计监督质量不高。

国家对上市公司监管所依据的信息主要来自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和注册会计师对此出具的审计报告,因此,注册会计师已经在证券市场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注册会计师法》和《独立审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使注册会计师职业有一定的法律依据,但审计职业界尚未真正担负起责任,审计质量不高。

担任独立审计工作的注册会计师应当具备专门学识与经验,并具有足够的分析、判断能力。

而在实践中,注册会计师审计由于自身不严格,审计往往是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的重要因素。

证券监管力度不够。

我国的证券管理体系是伴随着证券市场的建设和发展而逐步建立起来的。

目前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进行监管的部门主要是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证监会”)、证券交易所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简称“中注协”)。

但各自的职责和权限有所不同。

当前我国证券市场尚处于起步和发展的初级阶段,整个市场很不成熟,各项规则和制度都不健全,在此情况下,强化政府监管固然很重要,但完全依赖政府来监管市场是不现实的。

证券交易所作为一线监管部门,没有对上市公司的调查权,这就决定了交易所发现真实性问题的能力较为有限。

中注协只能调查和处罚会计师事务所及相应的注册会计师,而不能调查上市公司,很难通过对事务所的检查发现信息披露的真实性问题。

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对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诸多问题,为了能从根本上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解决的对策主要从公司内部、公司外部两个方面来考虑。

(一)公司内部治理对策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为提升我国上市公司的质量,推动上市公司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上市公司运作,促进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使我国的上市公司治理尽快与国际接轨,根据《公司法》、《证券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基本原则,并参照国外公司治理实践中普遍认同的标准,我国制定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

该准则主要针对上市公司,是评判上市公司是否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衡量标准。

对公司治理存在重大问题的上市公司,证券监管机构将责令其按照该准则的要求进行整改。

建立完善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我国现行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一方面偏重于政策需要,另一方面由于设计财务评价指标过于追求少而精,使得企业财务状况的揭示不够充分。

可以增设销售利润率、总资产利润率、现金流量债务保证率等指标,较全面地衡量企业生产能力和盈利能力。

健全公司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健全公司内部会计监督可以采取:树立以人为本、人本管理的理念;及时监督、促进和管制;定期进行会计检查和会计分析。

(二)公司外部治理对策建立完整的证券市场法律体系。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取决于证券市场法律体系的完善,虽然我国已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有了一定的法律规范,但尚不完善,及时修订完善这些法规,对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将起到重大的作用。

还应当加快制定关于信息披露有关内容的具体准则,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和形式,规范预测性信息、分部信息和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

提高审计质量。

在我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和发展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制建设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由于这一行业在我国属于新兴行业,缺乏相应配套的政策法规和制度方面的保证。

为了使注册会计师能够切实履行独立审计职责,需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法制建设。

充分发挥证券管理部门监管作用。

加强证券管理部门自身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执法的自觉性,是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

证券监管机构要履行其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及注册会计审计报告的监管责任,就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使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行为及注册会计师参与弄虚作假的行为,在会计信息公开披露之前就被及时发现,为此必须提高监管人员的素质。

加大处罚力度。

虽然我国现阶段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先后制定并颁布了若干项法律法规,但在贯彻执行过程中效果还不明显,因此,必须加大处罚力度,对于一些上市公司违法披露信息、故意隐瞒或歪曲重要信息的行为,要严加惩罚,不仅仅要追究经济责任,还要追究有关当事人的刑事责任;对参与做假的社会中介机构予以重罚直至吊销营业执照,还要限定其从业人员在规定的期限内甚至永久性不得从事同类性质的职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等。

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违规成本,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违规事件的发生。

结论本文主要从公司内部、公司外部两个方面来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这些问题虽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但是国家的各种法规也在陆续的出台,各种监管机构也在不断地加强监管力度,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也越来越重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督。

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特别是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让投资者树立信心,是培育和发展证券市场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为此,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确保上市公司的质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1.乔旭东。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结构的互动:一种框架分析[J].会计研究,2003(5)2.黄月鹃,章卫东。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财经大视野,2003.73.陆欢。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现代科学管理,2002.94.金秀珍,徐熠明。

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看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85.吴清华,王平心,殷俊明。

审计委员会、董事会特征与财务呈报质量—一项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06(7)6.阎金锷,李姝。

会计信息披露、股票价格变动及资本市场效率之关系研究[J].财会月刊,2000(2)7.林国春,彭蕾。

中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规范化。

金融理论与实践,1999.78.温立洲,张运书。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循规蹈矩”。

经济论坛,2003.79.张妍。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工作研究,2003.910.刘颖,魏岚。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失真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投资金融,2003.511.田冠军,蒋航程。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的社会诚信。

上海会计,2003.212.何德旭,王轶强,王洁。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预警制度”的实证分析。

当代经济科学,2002,24(3)13.Hecklinger, R.E.,“Providing a Sound Basis for Financial Sector Development through Good Corporate Governance,” OECD 2004 Beijing International Forum,200414.Ang,J.S. and S.J. Ciccone .“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financial transparency,” Working Paper,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200215.Blake, J. and S. Gao . Perspectives on Accounting and Finance in China (1st edition, Routledge),199516.Chen C.J.P. and B. Jaggi . “Association between independent non-executive directors, family control and financial disclosures in Hong Kong,”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200017.Chen, C.J.P,X. Su and R. Zhao.“Market Reaction to Initial Qualified Audit Opinions in an Emerging Market: Evidence from the Shanghai Stock Exchange,” Working Paper,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200318.Gray, S. J., Leung W. Y. and Morris,R. D . “Corporate Transparency in China:Factors Influencing Financial Disclosure Levels,” Worki ng Paper, School of Accounting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School of Business University of Sydney.,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