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
微创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疗效对比

微创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疗效对比陈俊彦;吴志斌;陈国坚【期刊名称】《中国当代医药》【年(卷),期】2018(025)023【摘要】目的比较微创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直接前入路组40例和后外侧入路组40例.观察两组的平均股骨头假体直径、髋臼前倾角、髋臼外展角、髋关节功能效果、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的平均股骨头假体直径、髋臼前倾角、髋臼外展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髋关节功能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前入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后外侧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均有较好的疗效,但微创直接前入路术后关节脱位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总页数】3页(P95-97)【作者】陈俊彦;吴志斌;陈国坚【作者单位】广东省揭阳市康美医院骨外科,广东揭阳515300;广东省揭阳市康美医院骨外科,广东揭阳515300;广东省揭阳市康美医院骨外科,广东揭阳515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4【相关文献】1.微创直接前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J], 赵世阳2.侧卧位直接前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对比 [J], 欧栓机;许长鹏;齐勇;孙鸿涛;陈涯;李贵涛3.直接前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疗效对比 [J], 王凡;王振强;张玉兴;莫安华;吴厚林;宗华4.微创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疗效的比较 [J], 陶涛; 郭炯炯; 徐南伟5.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J], 白文艺;吴晗;吴一博;于浩然;吕浩;姚运峰;程文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直接前方入路下全髋关节置换

直接前方入路下全髋关节置换一、概述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手术入路较多,包括前侧入路、前外侧入路、外侧入路、后外侧入路等。
为了改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短期临床疗效,学者提出了多种微创手术入路,一般可分为两类:①双切口微创入路;②单切口微创入路。
而微创不仅仅代表手术切口的大小,而是代表着更少的软组织损伤、更好的肌肉韧带保护,最终带来更快地康复和更好的效果。
单切口微创入路之一的直接前方入路(DAA)最近再次成为热点,因为和常用的后外侧入路相比,这是一种真正通过肌间隙的入路,不切断肌肉和神经,并完整保留后方软组织和外展肌群。
因此,DAA手术创伤更小、早期的体位限制小,术后髋关节脱位风险小,下地活动更早、步态更好、脱拐更早,因此是加速康复的一种理想手术入路。
二、DAA入路的优缺点William P.Barrett实施的一项关于DAA和后外侧入路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提示,DAA病人住院时间更短(2.28天vs 3.02天),疼痛评分更低,步行距离更长;而6周的随访结果提示,DAA病人能够自主爬楼梯、穿鞋袜的比例更多,脱离助行器的时间更短,功能评分和步行距离上也体现出了优势。
Taunton MJ和Christensen CP的随机对照研究也提示DAA病人住院时间和弃拐时间更短。
此外,Tsukada S 的研究提示,DAA病人术后脱位率更低。
因此,DAA是一种有利于加速康复的手术入路,对于老年病人,更快的康复和更好的功能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然而,Bolder S的研究提示DAA的学习曲线较一般术式长,在学习曲线早期,手术时间较长、出血量较多和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Masonis对300例DAA的分析得出结论,100例以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时间明显下降,并且所有3例假体周围骨折都发生在前62例。
三、北京协和医院的经验对北京协和医院骨科2015年4月至2015年9月最初采用DAA 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7例(20髋)病人进行分析,单侧全髋关节置换平均手术时间为140.7分钟(90~195分钟),平均出血量为520ml (200~1500ml);围术期并发症包括术中股骨矩骨折4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4例,无感染、假体脱位、深静脉血栓及伤口相关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5.5月(3~8个月),术后4周、3月患侧单腿站立试验阴性率76.5%(13/17)、100%(17/17);平均弃拐行走时间约为4.3周(3~6周),术后3个月随访平均Harris评分78.6分(58~96分),出现股骨假体轻微下沉1例。
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对比

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对比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严重髋关节疾病和损伤的手术方法。
在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重要的一步是选择合适的手术进路。
目前,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是两种常用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进路。
这两种手术进路各有优缺点,对于患者来说,选择合适的手术进路对手术疗效和术后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进行比较,以便为临床医生和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进路提供参考。
直接前侧入路是一种传统的手术进路,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最常见的手术进路之一。
在这种手术进路中,医生通过髋部前方切开皮肤和肌肉,直接进入髋关节进行置换手术。
直接前侧入路的优点是手术视野较好,能够更容易地操作,但是这种进路可能会导致髂腰肌的撕裂和髋部肌肉的损伤,术后恢复期较长。
而前外侧入路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手术进路,相对于直接前侧入路来说,前外侧入路可以减少对髋部肌肉和骨骼的伤害,术后恢复期相对较短。
前外侧入路的缺点是手术视野相对较差,手术操作相对复杂,有一定的学习曲线。
为了对比这两种手术进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我们需要从手术操作、手术并发症、术后康复和长期效果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首先是手术操作方面。
直接前侧入路由于手术视野较好,操作相对简单,对于经验较少的医生来说比较容易掌握。
而前外侧入路的操作相对复杂,需要医生有一定的经验和技术,有一定的学习曲线。
对于一些经验较少的医生来说,可能更倾向于选择直接前侧入路进行手术。
其次是手术并发症方面。
直接前侧入路可能会导致髂腰肌的撕裂和髋部肌肉的损伤,术后可能会出现长期的髋部疼痛和功能障碍。
而前外侧入路相对较少损伤髂腰肌和髋部肌肉,术后疼痛和功能障碍相对较轻。
从手术并发症的角度来看,前外侧入路相对更安全一些。
再者是术后康复方面。
直接前侧入路术后恢复期较长,术后需要较长时间的康复训练和功能锻炼,患者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而前外侧入路术后恢复期相对较短,术后康复训练相对较轻松,患者能够更快地恢复正常活动。
侧卧位直接前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对比

侧卧位直接前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对比欧栓机;许长鹏;齐勇;孙鸿涛;陈涯;李贵涛【摘要】目的探索侧卧位直接前入路(DAA)和后外侧入路(PLA)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1-6月63例初次行THA的患者分为DAA组(32例)和PLA组(31例).比较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VAS评分、Harris评分、WOMAC评分、影像学指标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12~16个月,平均(13.32±0.44)个月.DAA组手术切口长度较PLA组短(P<0.05)、术中出血量较少(P<0.05)、术后住院时间较短(P<0.05),但手术时间较长(P<0.05).DAA组术后24 h、术后72 h及术后1个月VAS评分均小于PLA组(P<0.05).DAA组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和WOMAC评分均优于PLA 组(P<0.05).两组髋臼前倾角及外展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出现2例(6.25%)股外侧皮神经损伤;PLA组出现1例(3.23%)髋关节后脱位.结论侧卧位DAA入路比PLA入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早期疼痛轻,利于早期功能康复,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术方式.【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年(卷),期】2019(035)007【总页数】5页(P1079-1083)【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作者】欧栓机;许长鹏;齐勇;孙鸿涛;陈涯;李贵涛【作者单位】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广州510317;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州510282;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广州510317;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广州510317;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州510282;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广州510317;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州510282;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广州510317;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州510282;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广州510317;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州510282【正文语种】中文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已广泛应用于治疗终末期髋关节疾患,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approach,PLA)和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是该术式的两种入路。
直接前侧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对比

直接前侧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对比张赐鑫;肖胜添;艾华军;黄亮兴;姚增良【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直接前侧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与传统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情况.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65例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2组:DAA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平均年龄(65.6±9.7)岁;后外侧入路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63.8±12.3)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的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评估术前术后Harris评分及VAS评分情况.结果 2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2组患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个月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有2例大转子骨折,1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发生;后外侧入路组有2例髋关节后脱位发生.结论 DAA入路具有切口短、损伤小、术后疼痛轻的优点,可以实现快速康复,短期内优势明显,但长期效果与后外侧入路相比优势不明显.另外,DAA手术技术要求高,早期并发症多,学习曲线较长.【期刊名称】《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年(卷),期】2018(015)006【总页数】3页(P78-80)【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直接前侧入路;后外侧入路;股骨颈骨折【作者】张赐鑫;肖胜添;艾华军;黄亮兴;姚增良【作者单位】广东省平远县人民医院,广东平远,514600;广东省平远县人民医院,广东平远,514600;广东省平远县人民医院,广东平远,514600;广东省平远县人民医院,广东平远,514600;广东省平远县人民医院,广东平远,514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8股骨颈骨折是老年骨科常见病、多发病,通过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疼痛,重建髋关节功能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
前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分析

照 比较 , 总 结 如
( : l 0 . 3 9 6 9 / j . i s s n .1 0 0 7 —6 1 4 x . 2 0 1 3 .
09. 1 0 O
越资料川(
S ) 爪 多样 本均 数 比较
采H J 方差分析 , 川 I , S I ) t 愉 岭 比 较 小 资料 与 方 法 问 差异 按 = 0 . 0 5水 准 , P< 0 . 0 5
前 外侧 入 路 与后 外侧 入 路 在 全 髋 关 节 置 换 中 的 疗 效 分 析
詹 远 平 5 3 6 1 0 0广 西 北 海 市 卫 生 学 校 附 属 医 院 外
一
也很 少 。 【 』 前 比较 常 用 的 自‘ 髋 关 节 前外 侧入路 及后外侧 人路两 种 . . 2 0 0 6年 8月 2 0 1 1 年8 J 1 收 治 行 全 部 令 髋 关 节 置 换 术患者 1 5 2例 1 6 1 髋, 进 行 同颐 分 析 和 对
侧 卧位 , 常规 定骨盆 A绀 手术按常规 后外 侧 入 路 手 术方 式进 行 , 术 中切 除 后 侧 部分 关 囊 , 假体复位后常规将切断 的外
旋 肌群 缝 合 丁 股 骨 大 转 于 I 。B组 手 术 使用 改 良前 外侧 切 口 : 取 髋 火 节前 外 侧 切 口, 切 丌 阔筋 膜 及 臀 大 肌 与 阔筋 膜 张 肌 之 肌 隙 , 山臀 中肌 的前 2 / 3和 后 1 / 3之 问 进入 , 切断臀 I 十 1 肌前 2 / 3在 大 转 子 的前 侧 部分 附 着 , 保留后 1 / 3 , 切断 臀 小 肌 , 牵J r 暴 露 髋 节囊 前外 侧 , “ H” 形或 “ r 『 1 . . 形 切 父 囊 , 将 _ F 肢 外旋 脱化 关节 , 暴 露 股骨头 、 颔, 用 摆 于 股 骨 颔 小 转 了 f 方 0 . 8 C I n做 截 骨 , 取 …股 骨头 、 颈, 把 H o — ∞∞蛔¨ h m a n n托 钩 牵 丌 肌 肉 , 切 除髋 F 1 唇, 切 除 关 节 内滑 膜 , 清王 里圆韧 带 去 残 留 , 保留 父 节囊 。余 卜 髋 臼侧 安 装 闩 杯 的 手 术 方
比较采用直接前入路(DAA)或后外侧入路(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差异

比较采用直接前入路 (DAA)或后外侧入路 (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差异摘要:目的:探讨直接前入路(DAA)或后外侧入路(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本院收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作为资料,纳入时间2019年1月至12月,随机分组各5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行DAA手术、PLA手术,比较髋关节功能。
结果:两组假体髋臼外展角、假体髋臼前倾角、偏心距差异及双下肢肢体长度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优良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82.00%,P<0.05。
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采取PLA与DAA均可促进术后良好恢复,但后者相对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功能全髋关节置换术属于常见的骨科手术,适用于股骨头坏死、高龄股骨颈骨折、髋关节骨性关节病等疾病治疗中,利于患者患肢功能改善,基本恢复正常生活。
为进一步保证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及安全性,临床针对手术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和改进,其中不同手术入路与预后关联明显,其中以DAA、PLA优势明显,均利于手术操作,但选择何种入路更具有优势需深入研究[1]。
为此,本次研究对DAA或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收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作为资料,纳入时间2019年1月至12月,随机分组各50例,均为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ASA分级Ⅰ-Ⅲ级[2]。
排除脏器功能障碍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及临床资料不全患者等。
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65岁至85岁,平均年龄(74.48±4.22)岁,左侧18髋,右侧32髋;观察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65岁至86岁,平均年龄(74.54±4.24)岁,左侧19髋,右侧31髋;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1.2.1 对照组椎管内麻醉,经PLA切口,逐层切开分离,暴露并切断梨状肌,脱出股骨头,显露髋臼,植入髋臼杯及内衬,显露股骨近端,髓腔锉扩充髓腔,置入适宜的股骨柄和股骨头,复位处理,无异常后清洗创面,留置引流管,缝合。
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对比

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对比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髋关节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方法,但手术的成功与否不仅仅取决于术后康复和护理,术中的手术方式和操作技术也至关重要。
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术中使用的入路方式是决定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常见的两种入路方式为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
直接前侧入路是指通过在髋关节前方切开皮肤和软组织,直接置换整个髋关节。
这种入路方式能够较容易地暴露整个髋关节,操作空间较大,有利于手术者完成髋关节置换手术。
而前外侧入路则是通过在髋关节外侧切开皮肤和软组织进行置换,相比直接前侧入路,操作视野受限,但可以减少对髋关节肌肉的损伤。
针对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优缺点,有必要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它们在手术效果和患者康复方面的差异。
这样有助于为临床提供更科学的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方案,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比较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差异,探讨两种手术方式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选择方案。
通过对大量临床资料的分析和比较,我们将探讨两种手术方式在手术效果、术后恢复、并发症率等方面的差异,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通过对疗效对比的研究,我们也可以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指导医生在选择手术方式时能够更全面地考虑患者的情况和手术需求,以实现个性化医疗的目标。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揭示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发展与进步。
1.3 意义关于的内容: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而手术入路的选择对手术的疗效和并发症风险有着重要的影响。
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是常用的两种入路方式,它们各有优势和劣势。
通过比较这两种入路方式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可以为临床医生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手术方式提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疗效
发表时间:2018-08-09T10:33:22.29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6期作者:太祖华杨建义马文可
[导读] 髋关节疾病终末期患者髋关节疼痛剧烈,下肢活动能力明显受限,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已经成为重塑个体髋关节。
昆明市官渡区人民医院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疗效。
方法:我院2016年9月-2018年1月收治的66例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照是否给予手术入路不同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前方入路组(33例)与后外侧入路组(33例),后外侧入路组患者行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前方入路组患者行直接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观察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数据。
结果:前方入路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2小时VAS量表得分、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各项手术数值均优于后外侧入路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
结论:对于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前方入路可有效缩短手术切口,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从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关键词】直接前方入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疾病终末期患者髋关节疼痛剧烈,下肢活动能力明显受限,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已经成为重塑个体髋关节,恢复个体下肢功能的主要治疗手段,常规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入路为后外侧入路,但是后外侧髋关节置换术中需切开外旋肌群,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髋关节后脱位风险较高[1,2]。
本次研究对我院2016年9月-2018年1月收治的66例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别行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以及直接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数据,从而论证直接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应用优越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前方入路组:男女比例为20:13(20/13),年龄在45岁至87岁,中位年龄为(47.2±1.2)岁,发病部位:有23例患者为右髋,有10例为左髋。
后外侧入路组:男女比例为19:14(19/14),年龄在46岁至88岁,中位年龄为(47.5±1.5)岁,发病部位:有21例患者为右髋,有12例为左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等方面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我院2016年9月-2018年1月收治的66例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均符合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指标,患者均出现髋关节疼痛剧烈、活动受限等症状,部分患者髋关节畸形。
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骨性关节炎患者。
(2)排除合并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
(3)排除合并代谢性疾病以及免疫性疾病患者。
1.3方法
1.3.1直接前方入路组患者全麻后取侧卧位,常规铺巾消毒后,髂前上棘外1cm至2cm做一长约8cm的手术切口行髋关节直接前方入路,逐层分离患者皮肤、皮下组织、阔肌膜张肌肌纤维、肌膜、筋膜后去除患者患侧关节囊前方脂肪垫,切开患者前关节囊,去除患者完整股骨头以及骨赘、卵圆窝周围软组织,充分暴露患者髋臼后以外展角45度至45度,前倾角10度至15度嵌入髋臼假体以及内衬并用螺钉固定,最后复位髋关节,缝合手术切口。
1.3.1后外侧入路组全麻后取健侧卧位,常规铺巾消毒于患侧股骨外侧做一长度约10cm的切口,逐层分离患者皮肤、皮下组织、肌筋膜等组织后充分显露患者关节囊后侧,T形切开患者部分后关节囊后摆距股骨颈截骨,去除完整股骨头后参考直接前方入路组置入髋关节假体。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2小时VAS量表得分、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各项手术数值。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系统分析相关数据;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数值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数值,具体情况(见表1),直接前方入路组患者手术切口短、术中失血量少,术后2小时局部疼痛轻,且术后恢复明显优于后外侧入路组。
3讨论
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属于传统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入路,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但是术中需切开外旋肌群,从而增加了患者术中出
血量,不利于患者术后髋关节的恢复[3]。
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是从患者髂前上棘与大转子中点切口经阔筋膜张肌、股直肌进入髋关节,是一种神经肌肉间隙入路方式,可最大程度降低对患者局部软组织以及血管的损伤,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4,5]。
本次研究显示直接前方入路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7.62±0.23)小时,住院时间为(7.62±0.56)天,由此可见,直接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快,除此之外,直接前方入路组患者术后2小时VAS疼痛评分为2.51±0.36,术中出血量为251.63±25.36,均明显优于后侧入路组。
综上所述,直接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与后外侧入路相比患者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轻,出血量少,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綦珂,李甲,李全等.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疗效分析[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6,10(3):260-264.
[2]傅维德,米东,张旭等.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比较[J].实用骨科杂志,2018,24(2):125-129.
[3]段瑞行,冯志强.侧卧位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3):115-117.
[4]米博文,张立新,刘义辉等.前方直接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近期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7,21(6):440-444.
[5]张飞,武敏,孙福录等.采用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疗效比较[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7,11(10):791-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