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章1节(1)犯罪心理学的心理学基础ppt课件
(2024年)犯罪心理学第1讲导论ppt课件(1)

01犯罪心理学概述Chapter定义研究对象跨学科性030201犯罪心理学定义与研究对象犯罪心理学发展历程及现状早期探索发展阶段现状犯罪心理学在刑事司法体系中应用犯罪侦查犯罪预防罪犯矫正司法审判02犯罪心理形成因素Chapter个体心理因素情感缺失认知偏差部分犯罪者可能缺乏同理心、内疚感等情感,从而无法对受害者产生足够的同情和悔意。
人格障碍社会环境因素社会压力社会竞争、贫富差距等压力可能导致部分人产生挫败感和不满情绪,进而选择犯罪作为发泄途径。
不良交往与不良朋友或犯罪团伙的交往可能使个人受到不良影响,从而更容易产生犯罪动机。
文化冲突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冲突可能导致个体产生困惑和矛盾,进而选择犯罪行为。
缺乏关爱缺乏父母关爱和陪伴可能导致个体产生孤独感和无助感,进而选择犯罪作为寻求关注的方式。
家庭暴力家庭中的暴力行为可能对个体的心理造成创伤,使其更容易产生攻击性和暴力倾向。
教育缺失缺乏良好的教育和引导可能使个体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从而更容易走向犯罪道路。
家庭背景与教育经历影响其他相关因素探讨生物学因素01心理学理论02社会支持网络0303犯罪类型与心理特征分析Chapter攻击性强暴力型犯罪者通常具有强烈的攻击性,容易因小事而大发雷霆,对他人实施暴力行为。
缺乏同理心这类犯罪者往往缺乏对他人的同情和理解,难以体会到受害者的痛苦和悲伤。
冲动控制障碍暴力型犯罪者在面对挫折或冲突时,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容易做出冲动的决策。
贪婪驱动机会主义缺乏道德观念权力与控制欲性别歧视扭曲的性观念青少年犯罪01网络犯罪02毒品犯罪0304犯罪预防与干预策略探讨Chapter针对个体层面预防策略认知行为疗法教育与培训心理干预针对家庭和社会层面干预措施家庭治疗社区警务社会福利政策针对不同类型犯罪具体干预方法暴力犯罪经济犯罪青少年犯罪网络犯罪05犯罪心理评估与矫治方法介绍Chapter犯罪心理评估流程及工具使用评估流程评估工具常用量表矫治方法分类及适用场景矫治方法适用场景1 2 3评估指标评估方法持续改进矫治效果评估及持续改进方向06总结与展望Chapter01犯罪心理学基本概念及学科体系020304犯罪心理形成与发展的理论框架犯罪心理评估、预防与干预策略犯罪心理学研究方法及伦理规范本次导论课程重点内容回顾01020304跨学科整合国际化与本土化并重技术应用拓展关注特殊群体犯罪心理学发展趋势预测01020304系统掌握犯罪心理学基础知识和理论体系加强理论学习参与案例分析、心理评估、干预方案设计等实践活动重视实践训练了解当前社会犯罪现象和热点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热点鼓励独立思考,探索新的研究方法和实践路径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建议THANKS。
犯罪心理学讲义PPT课件

个体心理因素
人格特质
如冲动、攻击性、缺乏同理心等人格特 质,可能与犯罪行为的发生有关。
情绪因素
如愤怒、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可能 导致个体产生犯罪行为。
认知过程
犯罪者可能存在认知偏差,如扭曲的 道德观念、错误的价值观等,导致他 们无法正确判断是非。
心理创伤
如童年虐待、性侵犯等心理创伤可能 导致个体产生长期的心理问题,进而 增加犯罪风险。
统,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率。
虚拟现实技术在犯罪心理矫治中的应用
03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建模拟场景,帮助犯罪者进行心
理矫治和康复。
当前面临挑战及应对策略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在利用智能化技术时,需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措施,确保个 人信息和隐私不受侵犯。
伦理与法律问题
在应用智能化技术时,需遵守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确保技术的 合法性和正当性。
被告人心理状态评估的注 意事项
评估过程需遵循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 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矫正阶段:个性化矫治方案设计
个性化矫治方案设计的意义
根据罪犯的心理特点和犯罪原因,设计个性化的矫治方案,提高矫治效果,降低再犯率 。
个性化矫治方案设计的原则
以罪犯为中心,综合考虑其犯罪原因、心理特点、社会背景等因素,制定针对性强、可 操作性强的矫治方案。
个性化矫治方案设计的实施步骤
包括前期准备、方案制定、实施过程监控和效果评估等步骤,确保矫治方案的顺利实施 和有效果。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
06
战
跨学科融合创新路径
神经科学与犯罪心理学
01
通过神经科学技术研究犯罪行为与大脑结构和功能关系,揭示
犯罪心理机制。
《犯罪心理学》课件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犯罪动机进行不同的分类。例如,根据动机的性质,可以将犯罪 动机分为物质性动机、情绪性动机和道德性动机;根据动机的来源,可以将犯罪动机分为 内源性动机和外源性动机。
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
犯罪心理的概念
犯罪心理是指个体在实施犯罪行为时所持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过程,包括犯罪动机、犯罪认知、犯罪情感和犯罪意 志等方面。
犯罪心理的分类
按照犯罪类型分类
根据不同的犯罪类型,可以将犯罪心理分为暴力型犯罪心理、财产型犯罪心理 、性犯罪心理等。不同类型的犯罪心理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形成机制。
按照犯罪主体分类
根据犯罪主体的不同,可以将犯罪心理分为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年人犯罪心理 和老年人犯罪心理等。不同年龄段的犯罪主体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 。
科学方法的引入
20世纪初,随着心理学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 研究者开始运用科学方法研究犯罪心理。
跨学科研究
当代的犯罪心理学研究已经超越了单一学科的界 限,与神经科学、遗传学、社会学等领域产生了 交叉融合,为深入理解犯罪心理提供了更广阔的 视野。
PART 02
犯罪行为的心理机制
REPORTING
犯罪动机
犯罪心理学还关注犯罪行为的后果以及如何对犯罪人进行干预和矫治,以预防再 次犯罪。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目的
理解犯罪心理的形成机制
矫治与治疗
通过研究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了解 犯罪行为的内在动因,为预防和干预 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心理干预和治疗手段,帮助犯罪 人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改变不良行为 模式,降低再次犯罪的风险。
毒品犯罪
总结词
毒品犯罪是指涉及毒品生产、贩卖、吸食等行为的犯罪。
详细描述
精品犯罪心理学PPT课件完整版

个性化量刑建议
根据被告人的心理特点和犯罪行为性 质,提出个性化的量刑建议,实现刑 罚的公正和合理。
运用心理学方法,分析证人证言的真 实性和可信度,为审判提供证据支持。
犯罪心理学在矫正工作中的应用
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
01
针对不同犯罪类型和个体心理特征,制定个性化的矫正方案,
提高矫正效果。
心理干预和治疗
02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手段,帮助罪犯改变不良心理和行
为习惯,促进再社会化。
预测再犯风险
03
运用犯罪心理学原理和方法,评估罪犯的再犯风险,为矫正工
作提供科学依据。
06
犯罪心理学的前沿研究 与展望
犯罪心理学的前沿研究领域
神经犯罪学
利用脑成像技术研究犯罪行为的 神经基础,探索犯罪倾向与大脑
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贪婪,自私,有强烈的 物质欲望和占有欲。
性犯罪人
性欲强烈,缺乏道德约 束,对性对象有特殊的
偏好和选择。
毒品犯罪人
追求刺激和快感,对毒 品有强烈的心理依赖和
渴求。
犯罪心理的共性特征
01
02
03
04
认知失调
犯罪人往往存在认知失调,即 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与
社会规范不符。
情绪不稳定
犯罪人情绪不稳定,易受到外 界刺激而产生强烈的情绪波动。
发展阶段
消极情绪和态度逐渐累积, 形成犯罪动机和意图。
实施阶段
在特定情境下,犯罪动机 转化为犯罪行为。
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
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父母教育方式、家庭 暴力等。
社会因素
社会不公、贫富差距、失业率等。
个体因素
生理特征、心理特质、道德观念等。
2024年度犯罪心理学课件1

Chapter
2024/2/3
24
预防措施与建议
01
加强家庭教育
培养健康心理,建立 正确价值观,提高情 绪管理能力。
02
完善学校教育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关注学生心理变化, 建立心理干预机制。
03
社会环境优化
减少社会不良因素, 提高社区治安水平, 创造良好生活环境。
04
个人自我防范
提高法律意识,增强 自我保护能力,避免 接触不良诱因。
媒体宣传
社区活动
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广 泛宣传犯罪心理预防知识。
组织心理健康讲座、法律咨询等活动,提 高居民防范意识。
学校教育
家庭参与
将犯罪心理预防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 加强师资培训。
鼓励家长参与孩子心理健康教育,共同营造 和谐家庭氛围。
2024/2/3
27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2/3
根据评估结果和犯罪者的具体情况, 制定明确的疗效标准和期望目标。
2024/2/3
定期的评估与反馈
在治疗过程中定期进行评估,及时向 治疗团队和犯罪者反馈治疗效果,调 整治疗方案。
长期的跟进与关注
在犯罪者回归社会后,进行长期的跟 进和关注,确保其获得持续的支持和 帮助,降低重新犯罪的风险。
23
06
犯罪心理预防与教育
2024/2/3
19
05
犯罪心理干预与治疗
Chapter
2024/2/3
20
干预策略与方法
01
02
03
04
认知行为疗法
帮助犯罪者识别和改变不良思 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培养自我
控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犯罪心理学第1讲导论 ppt课件

认知偏差、
都影响决策的理性
努力程度、
决策信息量
结论: 犯罪是有限理性的决策结果, 并非利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
预防和控制犯罪,必须从影响犯罪人决策因素, 使刑法规范与行为能够内化到个体的认知模式, 进而影响行为的基本方向。
使守法意识融为个体认知结构当中,发挥守法心 理的自我控制作用
你说过谎言吗?
(有限理性—— bounded rationality, 最初由Kenneth J. Arrow提出,1957年由Herbert
Simon引入心理学领域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Carroll心理学实验 C 获益的数量51% > D 惩罚的严厉24% > A 获益的可能18% > B 惩罚的可能7%
实验结果还说明了:
c 51% > d 24% > a 18% > b 7%
1、犯罪人的犯罪技能和人际关系会影响对惩罚的可能性 b 与严厉性 d 的认识;
2、犯罪人对犯罪目的或利益 c 的强制思考与设计会夸大 犯罪成功的概率a ,从而限制犯罪决策理性
3、其他因素
犯罪人的决策水平
决策时间长短、
摘自[美]Robert E. Franken:《人类动机》,郭本禹等译,陕西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5年版。
犯罪心理学 推荐阅读书目:
1.[美]格里格 津巴多著: 《心理学与生活》,王垒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
。
2.[美]lawrence S. Wrightsman著: 《司法心理学》,吴宗宪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犯罪心理学》
■ 1903年,科夫莱斯基(Kovelensky) ——《犯罪心理学》
■ 1904年,萨默(Sommer)
——《犯罪心理学》
■ 1904年,阿谢芬伯格(Aschaffenburg)——《犯罪心理学和修改刑法 》月刊》
犯罪心理学 ppt课件

Email:
学习要求
本门课程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 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30% ,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平时成绩由考勤、问答等形式组成。
期末考试形式采用开卷考试。
课外书籍
1、张春兴:《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 版社,2003。
2、罗大华:《21世纪法律心理学丛书》, 群众出版社,2005。
2003年春节期间,河北某地接连发生三 起凶杀案,其中一起发生在一家小旅馆,店 家的一家老小都被杀害了,一位老太太还遭 到强奸。凶手几乎没在现场留下任何线索。 但是在警方一筹莫展的时候,犯罪心理专家 李玫瑾却很快得出了有关犯罪分子的结论: 一个外地打工者,住所不在附近;有犯罪前 科;一个性饥渴的人,没有正常的婚姻生活 或者女伴。据此公安机关很快画出了疑犯的 大致路线图并将他抓捕归案。
犯罪心理通常是指犯罪主体在犯罪活 动中的心理。犯罪心理学就是要研究在 犯罪发生的自始至终,犯罪人的心理是 如何发展变化的,有何规律。
(三)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
1.犯罪心理是犯罪行为发生的原因;
2.犯罪行为是犯罪心理的外化;
3.犯罪心理的相对独立性。
三、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一)犯罪心理学是一门介于犯罪科学 和心(指实施了违反刑法,但情
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行 为和违反治安法规的行为而又为治安部门所
处理的人。)
3、虞犯(最有可能犯罪的6类人员:经常 与有犯罪习性的人交往者;经常出入不 良场所者;经常逃学或离家出走者;参 加不良组织者;无正当理由经常携带被 政府所禁止的器具者;人格有严重缺陷 者。)
课程体系结构图
相关概念的区分
1、刑法学的“犯罪”与犯罪心理学 的“犯罪” 概念是否一致?各自研究 对象范围和重点是否一致?
犯罪心理学ppt课件

6
1.马加爵杀室友案
2004年2月23日,云南省昆明市云 南大学6幢317号宿舍发现4具男性尸体, 经查死者是该校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 2000级的4名学生,唐学礼、杨开红、 邵瑞杰和龚博。云南省公安厅和昆明市 公安局在之后的现场勘查和调查访问后 认定,4人的同学马加爵有重大作案嫌 疑。而此时马加爵已失踪数天。
马加爵1981年5月4日出生,今年不 到23岁,杀人手段却极其残忍。警方发 现尸体死亡原因都为脑部钝器击打所致。
7
但是……从犯罪心理学角度去分析
什么原因导致他犯罪? 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 的心理问题:是他强烈、 压抑的情绪特点,是他 扭曲的人生观,还有 “自我中心”的性格缺 陷。同时,他的犯罪心 理、犯罪方式与手段, 又与他的智力水平密切 相关。
16
• 雨夜,一个男人在车里面听广播。然后, 突然一个闪电,随后打雷。由于闪电的干 扰广播停了几秒种,然后那个男子自杀了。 为什么?
他以为自己聋了
17
• 有一个人在沙漠中,头朝下死了,身边散 落著几个行李箱子,而这个人手里紧抓著 半个火柴。推理这个人是怎么死的?
这个人是由于和朋友做热气球履行 经过沙漠,由于燃料不够要求必须 减重,扔了行李箱之类的还不够, 还要减重,于是就拿火柴抽签有整 根的和半根的,谁抽到半根的就跳 下去,主人公十分不幸中标了;
18
• 有个女孩的父母都出差了,她晚上一个人 睡觉,陪伴她的只有一只爱犬。半夜,她 突然听到天花板传来滴水声。为了不害怕, 她把手伸到床边,让爱犬舔了舔自己的手, 这才又安心的睡了。第二天清晨,女孩看 到了爱犬的尸体吊在天花板上,据分析是 在半夜被杀的,可那时爱犬不是还在吗? 请问怎么回事?
.凶手冒充狗舔了她的手
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人体神经系统关系图:
脑干 脑 中枢 神经系统 小脑
延脑 脑桥 中脑 网状系统 视丘 下视丘
前脑
脊髓
神经系统 脊神经 植物性神 脑神经 经
边缘系统 大脑皮质
周围 神经系统
5
神经元略图
6
2. 心理现象是人脑的功能
7
8
• 当你开车抵达路口,见到红灯亮时,你会 立即刹车。从眼睛看到红灯亮起开始,到 用脚踩下刹车,其间经历不到一秒钟。而 在这极短的时间内,你却完成了一个心理 过程,或心理活动。
11
第一节:概述
• 上述从看见红灯到大脑运作,乃至刹车制 动的整个过程来看,期间包括生理和心理 两大作用: - 属生理作用的部分,是神经系统与各感觉 器官所产生的生理功能; - 属心理作用的部分,是由感觉器官与中枢 神经系统所产生的心理功能。
12
3. 心理现象受激素和遗传因素影响
激素影响 • 内分泌系统(Endocrine system)是由多 种内分泌腺(Endocrine gland)构成,受 自主神经系统的下视丘管制。 • 内分泌腺也称无管腺,不经由任何管 道,将其所分泌的化学物质,直接渗 透到血液之中。 • 内分泌腺所分泌的化学物质,称为激 素(Hormone)。
16
• 在现实中,我们见过熊猫,头脑中就有了熊猫的 映象,见过飞机、大炮,头脑中就有了飞机、大 炮的映象,即使是一些复杂的心理现象,如思维 活动和创造想象,同样源于客观现实。如人们创 造飞机、轮船离不开自然界中飞鸟和游鱼的启示, 气象预报是以大量的气象知识经验和天气变化规 律为基础的。神话中虚构的荒诞形象,不管怎样 离奇古怪,原始材料仍然来源于客观现实。人正 常的心理活动是离不开客观现实、离不开社会实 践活动的,大量的实例充分证实了这个问题。
• 1. 心理活动受客观现实制约
• 所谓客观现实,是指主体意识以外的一切客观存 在的事物。如山川河流、花草树木、工厂、房屋、 生活用品、生产劳动、人际交往、文化科学、社 会风尚等等。这些独立于人们心理之外的一切事 物都是客观现实。人们就是在接触这些自然现实 和社会现实的复杂活动中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心理 活动。如果离开自然和社会这些复杂多样的客观 现实,心理活动就失去了源泉。
3
•
•
一、心理现象的实质
• (一)心理现象的生理基础 1. 心理现象是神经系统的功能。 神经系统是人心理现象产生的生理基础。 在人体的整个神经系统中(Nervous system), 按其不同部位及功能,分为两大系统,一是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二 是周围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14
• 遗传因素影响 • 心理的生理指标除神经系统活动外,还有 遗传问题,如人的长相、人的脾气、人的 智商、某些心理疾病等都与遗传有关。如 染色体异常与暴力行为有关,有的还与智 力障碍有关;某些人格异常还与母亲怀孕 期间的情绪问题、分娩时接生不畅导致的 颅脑受损等问题有关。
15
(二)心理现象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二章1节(1)犯 罪心理学的心 理学基础
1
第二章 犯罪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犯罪心理学的心理学基础 • 第二节 犯罪心理学的犯罪学基础 • 第三节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相关理论
2
第一节 犯罪心理学的心理学基础
• 一、心理现象的实质 (一)心理现象的生理基础 (二)心理现象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三)心理活动对实践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二、心理过程 (一)认识过程 (二)情绪过程 (三)意志过程 三、个性心理 (一)个性心理倾向性 (二)个性心理特征 (三)自我意识
13
• 1) 2)
3) 4) 5)
6)
人体内的内分泌系统,包括多种内分泌腺: 脑垂体(Pituitary gland):生长激素、性腺激素 甲状腺(Thyroid gland):甲状腺素是一种人体需要的重要 的碘化合物,其功能可促进全身细胞的氧化作用,增进 新陈代谢速率,维持身体正常生长及骨骼发育。甲状腺 机能高亢或低落,对身体都不好。 副甲状腺(Parathyroid):其分泌的激素调节血液中钙和磷 的浓度。 胰腺(Pancreas):胰岛素 肾上腺(Adrenal gland):分泌葡萄糖和矿物质皮质素。其 功能为兴奋交感神经……。肾上腺与情绪变化有密切关 系。 性腺(Sex gland):睾丸,分泌睾丸激素,促进男性次性 征发育;卵巢,分泌动情激素,促进女性次性征发育。
17
• 印度“狼孩”卡玛拉1920年被人 发现,当时她不会讲话,用四肢 行走,用双手和膝盖着地歇息。 她舔吃流食,吃扔在地上的肉。 她害怕强光,夜间视觉敏锐,每 天深夜嚎叫。她怕火怕水,白天 倦伏于墙角,以臀部着地睡觉, 即使天气寒冷,她也撕掉衣服, 摆脱毯子。总之她不具有人的正 常心理活动和行为。卡玛拉虽是 人的后代,具备产生人的心理的 物质前提—一大脑,因为失去了 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使脑的发 展受到了影响,所以没有产生人 的正常心理。
9
第一节:概述
• 此一心理活动包括三个阶段:
a) 一是视觉器官(眼睛)接收到光的刺激(红灯), 这是感受器收到了信息; b) 二是由感受神经元将信息传导至大脑,并经 由大脑的认知活动,判断红灯为代表停车的 信号; c) 三是由大脑下达命令,立即采取行动(刹车)。
10
Hale Waihona Puke 第一节:概述• 显然,在此三个阶段中,眼睛看见红灯与 脚踩刹车时行为,而神经的传入传出一经 大脑的人之判断,就是心理历程。 • 此类例子在生活中常见,比如读书、写字、 说话、吃饭等等,都是由视觉器官、中枢 神经、肌肉肢体等,联合形成的心理活动。 此类活动,无一不包括行为与心理历程。
18
• 2. 心理现象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有主体精神活动的 特征,心理反映和被反映的客观事物之间 虽然有着对应的关系,但他们却有着质的 不同。 心理反映的主观性受个人年龄、经历、知 识经验、个性心理特征以及当时的心理状 态的制约。
19
• 对同一事物,由于民族不同,所处的历史时代、 知识经验等不同,心理反映是不同的。如学识渊 博的老文学家和一个天真少年同看一部电影后, 认识和感想一定会不同。 • 同一人对同一事也会因时间、地点、个人当时的 心理状态等不同,心理反映而有所不同。如唐代 大诗人李白,对同一座君山,他就写过“淡扫明 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的诗句,赞美君山。 在他酒醉之后,又写出:“铲却君山好,平铺湘 水流”的诗句,恨不得把君山铲平。对于同一座 君山,却有两种不同的心理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