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创作方法研究》复习材料和答案
艺术创作方法与研究

艺术创作方法与研究跨媒体艺术是当代艺术发展的前沿,与传统的艺术相比则有很大进步性,是集艺术与科学相互融合的学科,其中跨媒体则是运用现代物质技术手段,来达到艺术创作的目的,而这些物质技术手段为现代艺术创作提供了便捷与帮助,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但这远远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拥有发现艺术及发现美的眼睛,去欣赏别人的艺术作品,并能够发现其特色,对于自己的艺术创作有什么样的启发,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主要问题。
一、背景介绍就在前不久召开的成都大运会官方发布的主视觉海报就深深的吸引到我简单的一些元素组合在一起,却能做出不简单作品。
该作品以大运会会徽为基底,融入多条渐变色条,寓意成都热辣、时尚的绚烂生活与大学生的斑斓青春,同时也与本届大运会绿色、智慧、活力、共享理念相呼应。
掩映其中的代表元素和地标剪影是天府之国的城市印记,承载数千年人文历史所铸造而成的人文精神。
为本次活动专门创作的动态主视觉作品进行了技术制作,给静态的主视觉作品注入线条流动感和运动之美,使其原本静态的画面运动起来,制作完成的动态成品进行了精彩展示。
最引人瞩目之一的环节就是“大运色彩实验室”创意艺术装置的亮相。
该艺术装置是围绕大运会主视觉,以明黄、大红、湖蓝、翠绿等大运基础色组成的创意艺术体验空间,生动地传达了成都大运会的设计美学。
二、艺术家及作品对于平面设计界大师,我认识的有福田繁雄,作为现代平面设计的大师,福田繁雄给每一位看过他作品的设计师都有启发,他的设计不仅幽默风趣,还极具内涵,应用简洁的线条,图形的结合,给人视觉上新的感受,从设计作品中便能感受其创作所要表达的精神。
福田繁雄深入学习错视觉原理,并且能很好的在创作中应用,发挥到极致,这正是创作的作品能如此吸引人的原因之一。
福田繁雄的异质同构设计理念,是以视觉符号的形式展示海报的先驱。
在他的的作品中,极其巧妙地运用了设计原理。
位移则是异质同构设计的其中一种。
即用简洁的图形作为基本形式不变,然后创造性替代新的元素,形成新的表现形式。
艺术概论总结好的常见试题和答案

艺术学概论重点1、艺术系统包括: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
2、费德勒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他主张美学与艺术学区分开来。
3、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同样也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之上。
4、关于艺术本质的看法有:①客观精神说(柏拉图、黑格尔、朱熹、刘勰);②主观精神说(康德、尼采、严羽、袁宏道);③模仿再现说(亚里斯多德、车尔尼雪夫斯基);④艺术精神产生说(马克思)。
5、南北朝时期,刘勰《文心雕龙》。
6、艺术创作的主体是艺术家。
7、语言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
8、综合艺术是戏剧、戏曲、电视、电影等一类艺术的总称。
9、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①艺术语言②艺术形象③艺术意蕴。
10、中国画非常强调“立意”和“传神”。
11、艺术批评具有二重性的特点,即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12、毕达哥拉斯学派发现了“黄金分割率”—0、618。
13、艺术的功能有:审美认识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
14、审美教育作用的特点: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
15、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
16、孔子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礼乐相济”的理论基础。
17、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的《诗格》中,把诗分为物境、情境、意境。
18、艺术典型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
19、艺术鉴赏作为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
20、画坛三杰—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琪罗。
21、卢浮宫三宝:①《萨莫德拉克的胜利女神》②《米洛斯的阿芙蒂式》③《蒙娜丽莎》22、现代设计或工业设计大致包括: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设计。
23、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包括:东方园林(中)、欧洲园林(法)、阿拉伯式园林。
24、代表古希腊悲剧艺术最高成就的是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
25、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们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
艺术概论考试复习资料汇总

文学形象间接性歌德说:“造型艺术对眼睛提出形象,诗对想象力提出形象。
”例如用“绝代佳人”远不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回眸一笑百媚生”来得生动感人,就是因为前者或因太抽象无法唤起相应的表象,或因太具体而限制了联想与想象;而后者则通过对神态特征的瞬间捕捉,为想象留下了余地,使读者能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倾注在感受中间,形成对他而言的更为生动具体的形象感。
结合自己和他人的创作时间,谈谈创作过程中的基本规律:(1)艺术创作活动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与实践活动。
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运用一定的艺术语言和艺术手法通过艺术的加工和创造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想情感转化为具体、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将自己的审美意识物态化为艺术作品。
(2)艺术创作过程又大致可以分为艺术体验活动、艺术构思活动和艺术传达活动三方面。
艺术体验活动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所谓艺术体验是指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把艺术家长期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形成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乃至萌发不可节制的创作欲望。
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创作者在艺术体验和创作欲望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为引导,通过各种心理活动和特定的艺术思维方式,对原始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组合,形成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
艺术传达活动,艺术创作的最终成果是艺术作品。
艺术传达活动作为创作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它是指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在艺术构思活动中形成的审美意象物态化,成为可供其他人欣赏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
(3)法国印象派大师莫奈,曾对一个稻草垛不惜花巨大的精力观察与研究,他根据朝、夕、明、晦、春、夏、秋、冬等不同光照时间进行反复地写生,研究不同的光色变化,终于创作了15幅不同色调的《稻草垛》。
这一切都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结果。
没有训练有素的眼力和灵敏的心灵,是无法创作出这微妙变化与差别的作品的,也无法去捕捉美丽的光和色。
(答案)自考艺术设计基础复习总结资料.doc

艺术设计基础一、填空题:1.超越想象课题中包含(联想)和(创造)两部分。
2.一个艺术家和设计师的最基本素质是(对美的敏感)。
3.“发现”是在对(联想)这个题目准备,通过“发现”找到感兴趣的事物,紧接着就成为(联想)的主题。
4.联想这个课题所解决的仅是一个“想”的问题,还要通过对不同事物的比较得出新的(视觉经验)。
5.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现代设计教学实践也证明(通感训练)是-•种行之有效的、独特的设计思维训练方式。
6.自然物象的内部结构与形态可能为(形态创造)提供丰富的基础。
7.物象表面的肌理质地、构造和明暗程度成为(肌理)的主要形成因素。
8.(体验)与(直觉)是相联系的,是一种要求我们进入角色、进入素描练习的方法。
9.在基础课中,我们把通感和训练课题分为(读)和(听)两个部分。
10自然形态分为(生物形态)和(非生物形态11问题的提出是为了找寻新的通道,借以达到概念的(翻新与优化)。
12材料在现代艺术家的手中既是(承载艺术思想)的媒介,同时又常常被用来体现材料本身的魅力。
13如何把文字的感受通过(抽象形态)和(线条)表现出来,将是我们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14由抽象到具象的变体训练是一种很重要的思维训练,它是由(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交替完成的。
15文字帮助我们理解空间,绘画帮助我们理解所看到的东西,(文字空间设计)是创造三维空间不可缺少的工具。
16人类的工艺美术史,充满了从(自然形象)转化而来的曲线装饰设计的范例。
16变体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解析)。
17对艺术的(单纯性)的追求,是艺术发展的必要规律和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社会生活的方式。
18使用的概念已不是以往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含义,而是寻求(精神上的渴望和灵魂上的净化),设计作品的发展趋势,也会越来越个性化,这是由社会的经济发展,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决定的。
19发展与创造课题是将探索能力和创造力通过色彩来表现的方法,让学生能够理解丰富的(偶然性)和(突发性)。
艺术概论复习题(含答案)

艺术概论复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在艺术传播活动中,用来承载并传递艺术信息的载体和渠道称为()A、传播媒介B、传播活动C、传播效果D、传播圭体正确答案:A2.《西厢记》是我国元代作家__________创作的。
()A、王实甫B、汤显祖C、蒲松龄D、关汉卿正确答案:A3.以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为分类依据,不属于空间艺术的是()A、文学B、建筑C、绘画D、雕塑正确答案:A4.艺术家的审美创造能力指艺术创作中的___________。
()A、个人修养B、技巧水平C、发现能力D、想象能力正确答案:C5.主张艺术起源于游戏,并著有《美育书简》的德国美学家和作家是()A、席勒B、叔本华C、康德D、尼采正确答案:A6.艺术传播的必经之路是__________。
()A、艺术市场B、艺术表演C、中介体制D、艺术展览正确答案:C7.艺术创作的基础是___________。
()A、艺术表现B、艺术体验C、艺术再现D、艺术构思正确答案:D8.作为审美的感官,主要包括___________。
()A、触觉和味觉B、听觉和视觉C、视觉和味觉D、听觉和触觉正确答案:B9.清代画家郑板桥所说的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形象地描述了——过程的基本特征。
()A、艺术欣赏B、艺术创造C、艺术发生D、艺术批评正确答案:B10.戏剧艺术历史悠久,按作品的样式类型划分,可以分为__________。
()A、历史剧、现代剧、儿童剧B、多幕剧和独幕剧C、悲剧、喜剧和正剧D、话剧、歌剧、舞蹈、诗剧和戏曲正确答案:C11.电视剧《四世同堂》是根据__________的长篇小说改编的。
()A、鲁迅B、巴金C、老舍正确答案:C12.“兴、观、群、怨”说是我国春秋时代__________提出的。
()A、孟子B、老子C、庄子D、孔子正确答案:D13.提出绘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是()A、齐白石B、刘海粟C、傅抱石D、徐悲鸿正确答案:A14.《未来世界》、《超人》是__________国的影片。
美学相关试题及答案

美学相关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A. 社会现象B. 自然现象C. 艺术现象D. 心理现象答案:C2. 下列哪一项不是美学研究的范畴?A. 审美经验B. 艺术创作C. 社会制度D. 艺术批评答案:C3. 美学中的“形式美”主要强调的是什么?A. 内容的深刻性B. 形式的和谐性C. 思想的先进性D. 情感的真挚性答案:B4. 以下哪位哲学家不是美学史上的重要人物?A. 康德B. 黑格尔C. 尼采答案:D5. 美学中“审美”一词最早是由谁提出的?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鲍姆嘉通D. 康德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美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哪些方面?A. 艺术作品的分析B. 审美心理的研究C. 社会经济的分析D. 艺术创作的方法答案:ABD2. 以下哪些是美学研究的重要理论?A. 形式主义B. 表现主义C. 结构主义D. 行为主义答案:ABC3. 美学研究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个体的审美体验?A. 个人经历B. 文化背景C. 社会环境D. 个人兴趣4. 以下哪些作品是美学研究的经典案例?A.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B.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C.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D. 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答案:ABC5. 美学研究中,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于分析艺术作品?A. 符号学分析B. 心理分析C. 社会历史分析D. 形式分析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美学研究的意义。
答案:美学研究的意义在于它帮助我们理解艺术作品的内在价值,提升审美能力,丰富精神生活,并且促进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2. 描述一下康德在美学方面的贡献。
答案:康德在美学方面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的《判断力批判》中,他提出了审美判断的主观性和普遍性,以及审美经验的无目的性和自由性。
3. 什么是形式美?请举例说明。
答案:形式美是指艺术作品的形式因素(如线条、色彩、形状、结构等)所具有的美感。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创作与理论研究考研参考书、真题解析、复试经验分享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专业课辅导育明教育官方网站:12018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专业学位)考研招生信息、考试科目、导师育明教育提示:2018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专业学位(实践类)考生须知一、第四门专业创作业务课二【511专业创作】考试时间为6小时:中途不得离开考场,考生自备饮用水和食物。
二、美术实践类各研究方向考生自备材料及工具要求:(一)中国画创作方向考生,自备笔、墨、颜料、笔洗、毛毡、裁纸刀等适用的国画材料与工具(纸张、画板、画架等由考点提供)。
(二)书法创作方向考生,自备笔、墨、砚台、颜料、笔洗、毛毡、裁纸刀等适用的书法材料与工具(纸张、画板、画架等由考点提供)。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指导教师考试科目35中国书法创作与理论研究陈忠康博士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③711艺术概论④511专业创作育明教育独家专注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专业课辅导育明教育官方网站:2(三)书法篆刻创作及篆刻艺术创作方向考生,自备笔、墨、篆刻工具、印泥、砂纸、拓边款用的工具与材料、笔洗、毛毡、裁纸刀等适用的书法、篆刻材料与工具(石料、宣纸、印签纸等由考点提供)。
(四)油画创作方向考生,自备画笔、油彩、调色板、图钉、裁纸刀等适用的素描及油画材料与工具(画板、画架及统一规格的画框由考点提供)。
(五)雕塑创作方向考生,自备泥塑工具、铁丝、钳子、素描用笔(雕塑泥、纸张、画板、喷壶由考点提供)。
(六)陶艺设计及视觉传达设计方向考生,自备笔、墨、颜料、笔洗、尺、裁纸刀等设计用绘图材料与工具(纸张、画板由考点提供)。
2015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专业学位)【711艺术概论】考研真题育明教育独家内部提供一、名词解释1、彩陶2、随类赋彩3、题跋4、南桃北柳5、米洛的维纳斯6、塞尚7、苏州园林8、敦煌写经二、简答育明教育独家专注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专业课辅导育明教育官方网站:31、论美术的时代精神2、美术的网络维护3、美术形象性具有独立审美三、论述1、论现实主义美术的特点与意义育明教育独家专注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专业学位)考研专业课辅导。
《艺术概论》复习材料及填空题答案

艺术概论填空题第一章艺术的本质1.艺术具有狭义(包括视、听艺术及综合艺术)、广义(狭义艺术+文学)、泛化(包括一切美的实用制品即实用艺术)等多种理解。
2.艾布拉姆斯曾经将艺术活动的要素归结为艺术品(work)、艺术家(artist)、宇宙(universe)、观赏者(audience)四个方面。
3.中西古典艺术真实观的基本差异在于前者重神似,后者重形似;前者以主体真实为坐标系,后者以客观真实为坐标系。
当然,不要误以为西方艺术只追求现象的真实。
4.审美有两种主要形态,即现实美(包括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
比较而言,现实美带有分散性,艺术美具有集中性;现实美带有芜杂性,艺术美具有纯粹性;现实美带有易逝性,艺术美具有永久性;5.勃兰兑斯认为,我们观察一切事物,有三种方式:实际的、理论的和审美的。
6.康德将美分为纯粹美(自由美)、依存美(附庸美);鲍桑葵将美分为浅易美(流畅美)、艰奥美。
7.针对艺术作品来说,我们要注意区分三种不同层次的美:第一,作品所描绘的对象之美(可简称为“象之美”);第二,作者表现对象的技艺之美(可简称为“技之美”);第三,主体(包括创作主体与欣赏主体)对作品的情感倾向之美(可简称为“道之美”)。
8.刘骁纯在其《从动物快感到人的美感》一书中,清晰地梳理过美的三个层次:(1)最高层次的美,处于“太极”地位的美;(2)作为范畴的美,即处于“两仪”地位的美;(3)作为类型的美,即“优美”。
而“按照辩证逻辑,广义的‘美’就是美学中的太极,太极生两仪,即美和丑。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是在第(一)个层次中对美的本质的判断;美是“和谐”(毕达哥拉斯学派),美是“成功的表现”(克罗齐),则是在第(二)个层次上对美的本质的判断。
9.艺术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为形象性、情感性。
10.克莱夫·贝尔把艺术称为有意味的形式;苏珊·朗格把艺术称为表现人类情感的知觉形式。
11.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为艺术的形式美(悦耳悦目);艺术的内容美(悦心悦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创作方法研究》一、简答题一、例举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观点。
(一)客观精神说,代表人物:柏拉图、黑格尔。
“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理式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艺术只能算作“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他力图从具体的艺术作品中找出深刻的普遍性来。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核心“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于“理念”或“绝对精神”又包含深刻的辨证法思想,认为“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在艺术作品中人们总是可以从有限的感性形象认识到无限的普遍真理。
(二)主观精神说,代表人物:康德、尼采“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祖康德,把他的美学体系建立在主观唯心主义基础之上。
他看到并强调了艺术中创作主题的重要性,并且把自由活动看作艺术与审美活动的精髓,体现出他思想的深刻之处。
德国哲学家尼采推向极点,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势力发展的根本原因。
(三)模仿说,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车尔尼夫斯基最古老的艺术学说,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模仿或者展现现实世界的事物。
“模仿”一词源自古希腊语,自亚里斯多德始成为了美学和文学理论的核心用语。
二、艺术生产包括那几个环节?(一)艺术创作——生产阶段指艺术家以一定的世界观为指导,运用一定的创作方法,通过对现实生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选择、加工、提炼生活素材,塑造艺术形象,创作艺术作品的创造性劳动。
艺术创作是人类为自身审美需要而进行的精神生产活动,是一种独立的、纯粹的、高级形态的审美创造活动。
艺术创作以社会生活为源泉,但并不是简单地复制生活现象,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创造。
(二)艺术作品——产品是艺术生产的成果或产品,它是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媒介和艺术语言,通过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将头脑中形成的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物态化,创造出来的审美鉴赏的对象。
是艺术家通过艺术媒介、经过艺术体验和艺术构思创造出来的艺术产品(三)艺术鉴赏——消费阶段人们正是在这多种心理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接受、理解并把握艺术作品的,并从中得到某种思想上的启迪和艺术上的享受。
艺术鉴赏以具有美的属性的艺术作品为对象,并伴随着复杂的情感运动,实际上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一种高级、特殊的形式三、艺术创作通常包括那几个阶段?(一)艺术体验,是指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是生活在心灵里的积淀。
他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
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基础,没有艺术体验就不可能进行艺术创作。
1.艺术体验是对形象的体验。
2.艺术体验是对美的体验。
(二)艺术构思,是作家在深入生活和体验生活的基础上,按照其创作意图把对实际生活的感受与认识统一起来,酝酿、创造成为艺术形象而进行的一系列的形象思维活动。
艺术构思包括作品题材的选取和提炼,主题思想的酝酿和确定,人物性格、人物活动及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考虑和设计,故事情节发展与整体结构布局的安排和设置,以及研究和探索最适当的表现形式等等(三)艺术传达,是创作过程的重要阶段之一。
作者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及形态构成,来实现构思成熟的形象体系,将其从内心世界投射到现实世界,化为可供人欣赏的外在审美对象。
是作者实践性的艺术能力的表现。
四、简述艺术家、艺术品和受众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是人类审美精神产品的创造者,要以自己创造性的劳动成果——艺术作品来满足人们特殊的精神需求;艺术家要具有独立的人格和丰富的情感;才能在精神上创作出完美的艺术品(二)艺术品是艺术家精神创造的物化形式;艺术品只能是两头开放的,一头向艺术家开放,一头向欣赏者开放。
一方面,只有向艺术家开放,艺术家创造的意象世界才能被物态化,物化为艺术品;(三)受众即是艺术品的接受者和消费者。
艺术品只有向接受者开放,才能呈现它的基本特质。
只有通过欣赏,潜藏于形式符号中的艺术意象才有可能被激活和重组,从而形成现实的审美对象,作品潜在的审美特质才可能转化为现实的审美价值,这时,艺术品才从潜在变为现实,而获得实在的“生命”。
五、艺术家应具备哪些素质?艺术家是专门从事艺术产生的创造者的总称。
艺术家应当具备有艺术的天赋和艺术的才能,掌握专门的艺术技能和技巧,具有丰富的饿情感和艺术的修养,能够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来满足人们特殊的精神需要即审美需要。
第一,艺术家内部有多种多样的职业和分工,第二,真正的艺术家具有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
第三,艺术家具有敏锐的感受,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想像能力。
第四,艺术家具有卓越的创造能力和鲜明的创作个性,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第五,艺术家必须具有专门的艺术技能,熟悉并掌握某一具体艺术种类的艺术语言和专业技巧。
六、艺术形象包括哪几个方面?(什么是艺术形象?典型形象)艺术形象是艺术家根据社会生活加以艺术概括创造出来的、蕴含情感且具有审美价值的生动形象。
(一)是艺术家的创造(二)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三)生动性、情感性和审美性的统一体典型指那些具有鲜明独特个性、又具有广泛和深刻的共性,并达到个性与共性完美统一的艺术形象。
例如:《阿Q正传》中的阿Q就是一个不朽的典型形象。
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整个国民劣根性的集大成者,阿Q也是一个无法替代的“典型形象”。
鲁迅先生就是通过阿Q这一典型的艺术形象,反映了封建统治者所造成的国民的愚昧,深刻揭露封建势力凶残狡猾的反动本质,批判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七、艺术创作灵感的产生须具备哪些条件?(一)平日生活积累、知识储备和技艺训练。
艺术灵感表现为审美意象的瞬间生成。
作家在生活中总是细于观察、敏于感受、善于体验、勤于思考,随时随地、有意无意地把生活中的收获物放入自己的意识仓库。
这一阶段,艺术家“一直在进行审美认识活动在进行着潜创作,这就使得创作的审美认识正在得到积累叠加,得到整合加工。
”(二)执着的艺术追求。
艺术灵感表现为意象的组合与衔接。
创作构思很复杂,画家、诗人一眼瞥见一处优美的景致,就有可能在感知的同时,完成了一幅画或一首诗的构思;而作家、剧作家在提笔写作时,新的情节、人物、细节仍会汩汩而来,即构思依然在进行;而艺术家们有意识地打腹稿,冥思苦想,则更是构思。
艺术家这一阶段创作动机的产生,往往起始于艺术家以其心灵拥抱了某一个视觉形象、一段经历、一次遭遇、一条消息、一个故事、一个人物、一个细节等。
(三)意静神旺,触物而成。
最后,外界信息的触发产生顿悟爆发出灵感。
例如画家列宾在涅瓦河畔路遇一群衣裳褴褛的纤夫,而一下产生创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灵感;毕加索从民间制陶艺术中获得创作灵感,而由这些灵感创作而成的作品,又超越了整个艺术。
八、我国古代艺术创作中的“灵感”有哪些特点?(1)恍惚而来,不思而至;灵感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它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你无法预测它是什么时间出现,它是一种瞬间的领悟。
平日里百思不得其解,要创作一部作品不知从何下手为之寝食难安,然而就在不经意的时候,突然思潮汹涌而来,创作中的难题迎刃而解,作品一气呵成。
灵感千呼万唤不出来,但是灵感有时突然爆发,偏偏在无意中不期而至:“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稍纵即逝,不再重复;灵感的到来不能预期,到来之后,如果不能立即抓住,就会立即飘然而去。
如游龙惊电一样,不留痕迹。
这里所说的是灵感的短暂性。
所谓短暂性,是指灵感爆发之后所延续的时间极为短暂,随灵感呈现于艺术家头脑中的意象,也来得突然,去得迅速(3)亢奋激越,不能自己当灵感出现的时候,艺术家往往处于高度兴奋之中,感受异常灵敏,情感激越难平,创作冲动特别强烈,像着了魔一样的迷狂。
艺术家在激情沸腾中,各种心理因素高度综合起来,才思敏捷,想象活跃,艺术意象纷至沓来,艺术语言犹如泉涌。
九、我国传统艺术创作过程包括那几个环节?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
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
(一)意象的孕育,是意象生成的第一阶段,是艺术意象在艺术家头脑里的构思过程。
以诗歌为例,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
(二)意象的形成: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情色彩,并制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三)意象的物态化,是指艺术家头脑里的意象活的物态化表达的过程,使孕育在头脑里的艺术意象活的符号形式的和物质实体,从而产生艺术品。
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根据这个艺术天地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情色彩。
例如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十、我国古代艺术主要有哪几种创作动因?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一)我国古代关于创作动因有:言志缘情说;畅神娱人说;经世济用说等等。
(二)三种动因有区别但不是截然分开的,在一个艺术家身上往往显现出复杂的状况。
“言志”说和“缘情”说既有不同,又有联系,都对我国古代艺术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又都存在某种缺陷,如果把二者割裂甚至对立,就会导致艺术创作错误倾向的产生。
“畅神”说和“娱人”说,突出地体现了艺术的审美本质。
在这种创作观的指导下引起的孜孜不倦的审美追求,推动着艺术内容、形式和手法的不断更新。
但仅为个人情趣、爱好而创作,也易造成思想空泛、过于雕琢形式的弊端;一心想取悦于人,还必然会媚俗,格调低下。
“经世致用”说,着眼于艺术的社会影响,形成反对形式主义、主张为人生而艺术的传统,但也有为个人名利或谋生的。
功利也是艺术创作的推动力, 但只有蕴含深沉的情感, 能与艺术创作应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的性质相融合, 才可能产生成功的作品。
艺术创作的动因, 表现在一个艺术家的身上, 往往显现复杂的情况。
艺术创作动因的理论有以上三类, 但实际上三者并不能截然分开。
艺术创作的动因, 表现在一个艺术家的身上, 往往显现出复杂的情况。
中国古代的艺术家以读书人为主体。
他们大都是“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
发达、得意的时候, 很想做一番大事业, 就要用艺术来经世治国, “致君尧舜上”坎坷、失意的时候, 便浪迹江湖, 逃遁人世, 借艺术来消闲遣兴, 畅神悦情。
但是也有些人位居尊贵, 却以艺术为消遣或者“身卑未敢忘报国”, 用艺术来言志、呐喊。
如此等等, 不一而足。
11、艺术的情感特征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和目的所做出的一种主观反映形式。
一切艺术都有情感,情感是艺术创作必不可少的内在驱动力。
情感在艺术中,具有变形、感人、动力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