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实验探究题上学期期末复习重点
八年级(上)科学期中期末复习测试卷(二十)(期末复习三:实验探究题)

期末复习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00分)1.啤酒内均溶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当打开瓶盖时你会发现啤酒自动喷出来,由此可以推测气体溶解度大小与压强的关系是_______;喝了啤酒后又常常会打嗝,由此可以推测气体溶解度大小与温度的关系是_______。
2.以燕麦的幼苗为实验材料,做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组实验:实验甲:取三株长势相同的燕麦幼苗,A不做处理,B、C剪去胚芽鞘的尖端,如图甲。
其中C在切口的左方放一块含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B不放,给予均匀光照。
几天后A 直立生长,B没有生长,C弯向右侧生长。
重复实验5次。
实验乙:取三株长势相同的燕麦幼苗,D幼苗不做任何处理,在幼苗E的胚芽鞘尖端戴一个不透明帽子,在幼苗F胚芽鞘的下面一段戴一不透明物,都给予右侧单侧光照射,几天后D、F弯向光源生长,E直立生长。
重复实验5次。
请根据下述实验过程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同答下列问题:(1)下列哪些结论无法通过实验甲得出________(填数字);①单侧光照射,会引起植物向光生长②生长素主要由胚芽鞘尖端产生③琼脂块能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④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⑤植物的生长部位主要是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一段⑥植物生长需要光(2)实验乙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实验乙中的对照组是________(选填“D”、“E”或“F”);(3)若另进行实验丙:切掉幼苗G的胚芽鞘尖端,在切口上方放置一块含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再给予右侧单侧光照射,请你预测一下几天后G的生长状况是________(填字母)。
A.直立生长B.不生长C.弯向左侧生长D.弯向右侧生长3.实验设计题:(1)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中,除同体氯化钠药品、纸、水、药匙、烧杯外,还需要_________(填序号),请在如图所示的十种实验器材中选择;(2)小明和父母三人想用投票的方式决定假期是否外出旅游。
如果父母中至少一人同意,同时小明也要去的话,他们就决定去旅游。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册期末 复习检测卷(答案版)

期末复习检测卷[时间:90分钟分值:12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图所示。
图上画出了几个力的方向,你认为鸡蛋所受浮力的方向应是(C)A.F1B.F2C.F3D.F42.某人因经常不吃早餐,导致胆汁不能正常排放,并因此产生胆结石而致胆管堵塞。
胆管堵塞后会直接影响消化的营养素是(D)A.淀粉B.蛋白质C.纤维素D.脂肪3.英国的业余摄影师Martin LeMay用相机记录下了一只黄鼠狼骑在一只啄木鸟背上飞行的场景(如图所示),关于啄木鸟驮着黄鼠狼向前飞行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以黄鼠狼为参照物,啄木鸟是运动的B.以啄木鸟为参照物,黄鼠狼是静止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啄木鸟是运动的,黄鼠狼是静止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黄鼠狼和啄木鸟都是静止的4.一只手握住甲、乙两个核桃,逐渐增大握力,发现甲核桃碎裂时乙核桃完好。
下列有关两核桃相互挤压时的说法正确的是(C)A.甲对乙的作用力没有使乙核桃发生形变B.甲对乙的作用力小于乙对甲的作用力C.两核桃相接触部位受到的压强相等D.甲对乙的作用力与乙对甲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5.如果一切物体受到的重力突然消失,下列现象不会出现的是(D)A.江河中的水将停止流动B.天上的雨滴将掉不下来C.鸡蛋和砖块都可以悬浮于空中D.一切物体的质量为零6.一根均匀长方体木料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现用水平推力F把木料推向桌边,在木料掉下桌边之前,木料对桌面的摩擦力大小和压强将(C)A.不变、不变B.变小、变大C.不变、变大D.变大、不变7.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B.物体不受力的作用,一定保持静止状态C.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D.物体运动状态没有改变,一定不受外力作用8.如图所示,用两个弹簧测力计A、B,在水平方向互相拉,已知B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 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为4 N,手的拉力为4 NB.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为4 N,手的拉力为8 NC.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为8 N,手的拉力为4 ND.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为8 N,手的拉力为8 N9.如图所示,下列对与压强知识相关的实验分析中正确的是(C)A.如图甲实验,小桌子上增加砝码后,桌脚与海绵接触位置凹陷更明显,则说明物体重力越大压强越大B.如图乙实验,当向塑料管B中用力吹气时,细管A中液面将会下降C.如图丙实验,测出拉开吸盘时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和吸盘的面积,可估测当地大气压强的值D.如图丁实验,向外拉活塞,试管内停止沸腾的水再次沸腾,可知气压减小,水的沸点升高10.两个用同一种材料制成且完全相同的密闭圆台形容器一正一反放置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容器内装有质量和深度均相同的不同液体,如图所示。
期中专项复习-精选实验探究题---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20232024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期中专项复习精选实验探究题1.某班科学实验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1)方案一:小军石块按照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步依次进行实验。
由图甲可知,石块浸没在水中时浮≠G排,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填序号)。
A.最初溢水杯中的水未装至溢水口B.整个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都没有校零C.步骤C中,石块浸没后,碰触到溢水杯的底部小军改正错误后,得到石块浸没在水中的浮力为1N,则石块密度为kg/m3(ρ水=1.0×103kg/m3)。
(2)方案二:如图乙所示,小江同学将装满水的溢水杯放在升降台C上,用升降台来调节水杯的高度。
当小江逐渐调高升降台时,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的变化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弹簧测力计B示数的变化量,从而证明了浸在液体中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
2.如下图小明利用2mL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估测本地的大气压值。
(1)实验中,分析研究的对象是大气对 (填“针筒”、“活塞”)的压力;首先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
(2 )当活塞相对于针筒开始滑动时,可以近似看成研究对象在水平方向所受拉力F与所受的大气压力是一对 ( 选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 ;(3)如图甲所示,小明将活塞推至注射器的底端,用椽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沿水平方向慢慢拉动注射器针筒,当活塞相对针筒停止滑动,活塞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4.9N,用刻度尺测出活塞上有刻度部分的长度为4cm,则本地大气压的测量值为 Pa;(4)判断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小明利用自家汽车里的“胎压计”测量实际的大气压,示数如图乙所示,其值为 Pa ;(5 )对比两次实验结果,小明认为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没有读准 B .注射器中有空气未排尽C.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 D .注射器漏气(6)小明发现:如果在针筒内吸入一定质量的空气,然后用橡皮帽将气体封闭起来,在推动活塞的过程中,推动越费力,由此小明猜想:其他条件一定时,封闭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强化6欧姆定律及电路分析(答案版)

期末强化6:八上专题复习训练之欧姆定律和电路分析基础强化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关于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导体的电阻与该导体两端的电压有关B.导体的电阻与通过该导体的电流有关C.对某一导体来说,导体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D.对某一导体来说,导体的电阻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2.图中,能正确描述电阻一定时,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象是()A B C D3.由公式R=U/I可得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B.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中电流成反比C.导体电阻的大小是由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中的电流共同决定D.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中的电流无关4.一个阻值为20Ω的电阻,测得通过它的电流为5A,那么此时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是()A.4V B.10V C.0.25V D.100V5. 关于“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和“伏安法测量电阻”两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实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相同的B.两个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相同的C.两个实验的电路在课本中是相同的D.两个实验中使用滑动变阻器的目的都是为了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6.在一段电阻不变的导体两端加20V电压时,通过的电流为1A;现在把该导体两端的电压变为5V,则此时通过该导体的电流和它的电阻分别为()A.0.25A、20ΩB.1A、20ΩC.0.4A、10ΩD.1A、10Ω7. 在探究“通过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关系”实验时,小明控制电压不变,改变定值电阻阻值六次,分别测出了相应的电流值,为了使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性,他下一步应该做的是()A.整理器材,结束实验B.分析数据,得出结论C.换用阻值不同的电阻,再测出几组电流值D.改变控制的电压值,再测出两组电流值8.某导体中的电流与它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时,电阻为0B.该导体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减小C.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时,电流为0D.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2 V时,电流为0.6A第8题图第9题图第10题图9.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分别用R1、R2两个电阻进行探究,并根据各自的试验数据绘制出如图所示的U--I关系图象,从图中可以看出R1与R2的大小关系是()A.R1>R2 B.R1=R2 C.R1<R2 D.无法确定10. 如图,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时,将a b 间的电阻由15Ω换成10Ω时,下一步操作是()A.读出电流表与电压表的示数B.将滑片P向左移动C.将滑片P向右移动D.适当增加电池的节数11.如图所示的是四位同学设计的用伏安法测电阻R的电路图,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12.小明同学练习用伏安法测电阻,他所测电阻的阻值约为2Ω.电压表的量程为3V,电流表的量程为3A.测量结束后,他得到的结论是待测电阻的阻值为10Ω,则他在测量中所出现的错误可能是()A.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位置接反了B.他没有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致使误差过大C.电压表按15V量程读数,电流表按3A量程读数D.电压表按15V量程读数,电流表按0.6A量程读数13. 用如图所示电路,不能完成下列哪个实验()A.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的关系B.探究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C.测量电阻D.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第13题图第14题图第15题图14.如图所示电路.开关闭合后两灯发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电压表V的示数一定等于V1的示数B.电压表V的示数一定大于V1的示数C.电流表A的示数一定等于A1的示数D.电流表A的示数一定等于A1的示数的2倍15.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后,下列关于电压表示数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滑片P向右移动,V1表示数变大,V2表示数不变B.滑片P向右移动,V1表示数变小,V2表示数变大C.滑片P向左移动,V1表示数变小,V2表示数变大D.滑片P向左移动,V1表示数变大,V2表示数不变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强化2溶液(问题详解版)

期末强化2:八上专题复习训练之溶液基础强化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A.硝酸钾 B.橄榄油 C.面粉 D.泥土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形成溶液的溶质都是固态物质B.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大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所有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都要吸收热量稳定性D.所有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都要吸收热量3.为了探究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因素,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探究水的温度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B.对比实验②和③,可探究水的温度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C.对比实验②和③,可探究固体溶质的颗粒大小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D.对比实验①和③,可探究固体溶质的颗粒大小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4.县第一实验中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食盐、蔗糖和淀粉溶解性比较的实验时,你认为他们做这个实验不需要控制的条件是()A.溶质颗粒大小 B.溶剂的温度 C.溶剂的种类 D.溶剂的质量5.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小环境.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A.生石灰 B.氢氧化钠 C.氯化钠 D.硝酸铵6.某溶液恒温蒸发掉部分溶剂后,无晶体析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B.剩余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剩余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D.剩余的溶液与原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7.在一定温度下,使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A.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 B.加入溶剂C.都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D.都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8.炎热的夏天,小林打开冰箱,从4℃的储藏室里拿出一杯底部还有少量蔗糖晶体的溶液A,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晶体消失了,得到溶液B.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4℃时,A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室温下,B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C.蔗糖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D.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9.一定温度下,向图I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如图Ⅱ所示,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A.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C.溶质的质量增加 D.溶质的溶解度变大10.20℃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20 g,分别加入到四只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的情况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得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B.丁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最大C.20℃时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丁>甲>乙>丙D.所得溶液的质量关系为:丙>乙>甲>丁11.如表是不同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20℃时,100克水中溶解的硝酸钾越多溶解度就越大B.40℃时,1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63.9克C.100℃的水能溶解的硝酸钾一定比80℃的水能溶解的硝酸钾多D.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一定比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12.将某温度下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冷却,下列有关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图象不正确的是()A B C D13.现有100毫升20%的硫酸溶液,密度为1.14克/毫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0gB.该溶液中,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6C.该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5D.该溶液中,溶液质量:溶剂质量=5:414.20℃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把40g的氯化钠加入到20℃的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A.36% B.40% C.28.6% D.26.5%15.如表给出了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推断合理的是()A.20℃时,将100g水加入30g碳酸钠中,充分搅拌后得到不饱和溶液B.20℃时,将100g水加入30g氯化钠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0%C.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20℃~30℃之间应出现交点D.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从二者的混合物中提纯氯化钠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八年级实验有哪些知识点

八年级实验有哪些知识点
八年级实验是中学课程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深
刻地理解科学知识和掌握实验技能。
下面从多个方面来分析八年
级实验中的知识点。
- 实验前的准备
在进行实验前,学生需要了解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并准
备好所需的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
在准备过程中,对于化学试剂,学生需要了解其特性和用途,遵守实验规则和安全操作方法,避
免事故发生。
同时,实验设备的正确使用和实验环境的卫生与整
洁也需要注意。
- 实验中的关键知识点
在实验中,学生需要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实验思维。
实验
操作技能包括分液漏斗、移液 pipettor、比色皿、滴定管等器材的
正确使用;化学试剂的称量、配制、热力学变化、溶解度、酸碱
反应、离子反应等知识点的掌握。
科学实验思维包括观察、推测、
设计、比较等方面,需要学生积极探索并思考问题,养成科学探索的习惯。
- 实验后的总结与分析
实验结束后,学生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与分析。
总结方面需要将实验过程中的关键点整理出来;分析方面需要根据实验结果来确定结论,并深入研究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思路。
总言之,八年级实验是科学课程中的必修内容,学生需要通过实验掌握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科学探索能力,并始终保持实验安全和环保意识。
八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探究题专题

八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探究题专题1.“底部很平滑的圆柱体铁块沉到装水的烧杯底部时,还受到浮力吗?"小红认为铁块下表面一定还有水,所以受到浮力;小美认为铁的密度很大,其下沉后会与烧杯底部紧密接触,所以不受到浮力。
于是她们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进行验证:[实验步骤]①用细线将铁块挂在弹簧秤上,测出铁块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F1,如图甲所示。
②将铁块沉到烧杯底部后,再向上缓慢提拉弹簧秤,测出恰好拉起铁块时弹簧秤的示数F2,如图乙所示。
[实验预测]支持铁块受到浮力的证据是F1_F2(选填“=”“>"或“<”);支持铁块不受浮力的证据是F1F2(选填“=”“>"或“<”)。
[实验结果]若实验测得F1=7.9N,F2=6.9N。
则铁块浸没水中后,烧杯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力会比铁块浸入前增加N。
[交流评价]小红提出,可以不做步骤①,而是测量出时弹簧秤的示数F3。
再与步骤②中F2进行比较,也可得出相应结论。
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5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
下图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1)粗盐提纯的操作顺序为(填选项)、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A.①⑤③⑥②④B.①⑤②③⑥④C.①②③⑤⑥④D.①⑤②⑥③④(2)请找出上述操作中的一处错误。
(3)用已调平的天平称取提纯后的氯化钠固体时,发现指针偏左,接下来的操作是;(4)经检测,配置好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其原因可能有(填选项)。
A.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B.称量时所用砝码生锈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D.将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3.如图所示是小谭自制的用来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装置:将弹簧和标尺固定在支架上,用细线将一个金属块悬挂在弹簧下端,弹簧静止时指针正对标尺上的A位置(本装置使用时,弹簧未超过弹性限度)。
(1)向杯中缓慢注水,从金属块底部接触水面,到金属块刚好浸没水中的过程中,指针由标尺上的A位置慢上移至C位置,继续向杯中注水,指针(选填“上移”、“不动”或“下移”),说明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有关;(2)将水倒尽,向杯中缓慢注入某种液体(ρ液≠ρ水),从金属块底部接触液面,到金属块刚好浸没液体中的过程中,指针由标尺上的A位置缓慢上移至B位置,分析可金属块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有关。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期末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题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题之实验探究题1.科学是一门需要观察实验加思考的学科。
小明发现木块在水中漂浮而石块在水中下沉,而他已经学习得知石块和木块有大小不同的密度。
于是他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建立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他找到了以下实验器材想来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①弹簧测力计②两个烧杯③细线④两块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铁块⑤两块体积不同的铜块和铁块⑥足量的水(1)【实验器材】上述需要选用的器材和用品是:①②③⑥和________(填序号)。
(2)【实验步骤】请你帮小明把下列实验步骤填写完整:①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所选铜块和铁块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 G1和 G2;②将弹簧测力计下端挂着的铜块和铁块________,分别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G3和 G4;③________ ;(3)【分析和结论】若要得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无关的结论,则预期的实验数据关系式是________(用 G1、G2、G3、G4表示)。
2.如图所示为有关食盐的两个实验(天平使用时 1 克以下用游码):(1)实验一:粗盐(所含杂质不溶于水)提纯并测定产率实验。
a.操作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b.单一粗盐提纯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_;c.某同学所测得的产率与其他同学比较明显偏低,下列哪些情况可能会导致产率明显偏低________(选填字母)。
A.溶解时将粗盐一次全部倒入水中,立即过滤B.过滤时滤纸破损C.蒸发时有一些液体、固体溅出D.提纯后的精盐尚未完全干燥就称其质量(2)实验二: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 13%的氯化钠溶液 40 克。
a.步骤如下:①计算;②称量和量取;③________;④装瓶b.经检测,所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A.制得的食盐还不纯B.量取水读数时俯视C.称量时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D.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E.配制结束后,不小心碰洒一部分溶液3.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A.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B.可能跟物体的重力有关;C.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D.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科学实验探究题上学期期末复习重点
1.某实验小组对不同条件下的硝酸钾的溶解情况进行了以下实验。
在甲乙丙三个烧杯中放入20g 硝酸钾晶体,再分别加入50.0g 冷水、热水与酒精,充分搅拌后(保持各自的温度不变),结果如下图所示。
(1)甲烧杯中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由以上实验可得出结论: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有___ _ ___、_____ _____. (3)将乙烧杯中的溶液降温到t10C 时,溶液恰好达到饱和状态,则t10C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___ ___g 。
再往乙烧杯中加入10g 水,改变温度至t20 C 时,溶液又恰好达到饱和状态,则t1 ___t2(填“>”、“<”或“=”)。
2.资料显示:牛奶中掺水量越多,牛奶密度越小。
小丽想通过测定密度来比较二种牛奶品质的优劣,她自制了一个可测液体密度的“浮标”――在竹筷子下面缠绕一些铁丝,如图甲所示。
21*
(1)纯牛奶是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分别将“浮标”浸入A 和B 两牛奶中,待静止后,筷子与液面相平的位置分别标记为A 和B ,如图所示。
比较标线A 和B 的上下位置,可知A 、B 牛奶的密度为ρA ρB ,由此可知A 、B 牛奶品质的优劣。
21*m (3)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发现“浮标”杆上的二条标记线靠得很近,为了更易区分,请你提出一条改进“浮标”的建议 。
3.气体产生的压强(气压)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了解到如下信息后提出了他们的猜想。
信息:①自行车轮胎在烈日下暴晒爆胎。
21*②篮球充气越多,越不易被压扁。
③密封在针筒内的空气只能被压缩一定的范围
猜想:气压大小可能与气体的多少.温度及体积有关
(1)信息 (填序号)可作为“气压大小可能与气体温度有关”的猜想依据; (2)科学小组用如图装置研究“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压强与体积的关系”时,缓慢推动注射器活塞,由压强传感器测得对应体积的压强值。
实验完成得到了下表数据。
由数据可以得出气体的压强与体积的关系是: 。
4、(10分)在物理实验操作考查中,小雨抽测的实验题目是“探究浮力
的大小”。
他的实验操作步骤如图
如下.
A
世纪教育 1 2 3
4
________;
B.将水倒入溢水杯中;
C.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橡皮浸没水中,让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小桶中,同时____________;
D.将盛有溢出水的小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E.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F.整理实验器材。
请根据小雨的实验过程回答下面问题:
(1)指出小雨在实验操作中漏掉的一个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上面实验操作中的一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用能够漂浮在水面的木块代替橡皮做此实验,那么与上述操作不同的一个步骤是__________(填字母)。
5、(8分)为了探究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和什么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
(1)比较实验组3、4可以得出结论:升高相同温度,质量越大,吸收热量_______,这说明温度升高快慢和物质的_______有关。
(2)通过分析_______两组实验数据,可以说明:在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这说明两种物质的_______不同。
6、(10分)现在给你一个可装药液体积为V的针筒,刻度尺,橡皮帽(堵针筒的口子的),以及弹簧测力计,请设计实验测量大气压的值,并给出大气压的表达式,同时分别对测量结果偏大和偏小都进行原因分析。
1、步骤为:(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排尽筒内的空气,然后,用一个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气压强的数学表达式为:(2分)P=_________________
3、测量值偏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一个原因)(2分)
测量值偏小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一个原因)(2分)
答案
1.(1)饱和(2)温度、溶剂的种类(或溶剂的性质)(3)40 >
2.(1)混合物(2)<或小于(3)“浮标”的杆做得更细些或“浮标”缠绕更多一些铁丝
3.(1) ①(2)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压强与体积成反比21世纪教育网
4、重力、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测出空桶的重力、B操作中烧杯内液体没有加满、C
5、越多、质量、23组、比热容
6、用弹簧测力计缓慢拉动针筒活塞,至刻度最大处静止,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记为F、用刻度尺量出针筒有刻度的长度,记为L
P=FL/V
测量值偏大的原因可能是:活塞与针筒之间存在摩擦
测量值偏小的原因可能是:针筒内空气未排尽或者气密性不好
(写实际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或小于标准大气压只给一个空的分)
[来源: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