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介入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功能变化.
原发性肝癌3种介入治疗方法的疗效分析

脏病 的临床研究 [ J ] . 中西 医结合心脑 血管病 杂志 , 2 0 0 8 , 6
( 5 ) : 5 0 9— 5 1 0 .
[ 6 李正武 , 管高峰, 杨第一 , 等 .中西 医结合治疗肺源性心脏 病 合并 糖尿病疗 效 观察 [ J ] . 现 代 中西 医 结合 杂 志 , 2 0 1 2 , 2 1
( 3 4 ) : 3 8 1 O一 3 8 1 1 .
原 发 性 肝 癌 3种 介 入 治疗 方 法 的 疗 效 分 析
自由基 , 有效减轻 脂 质过氧 化反 应 以及炎症 反应 , 从 而保 护肺组织 的形态结构 以及生理功能 。
参 考 文 献
[ 1 ] 杜林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 5 2 例
[ J ] . 中国中西 医结合急救杂志 , 2 0 1 0 , 1 7( 3 ) : 1 8 0—1 8 1 .
后A T P及肝功 能改善情 况显 著优 于单纯 T A C E或 P MC T方案 , 是治疗 P L C的疗效确切 、 安全 、 微创的综合 治疗方法。 关键词 : 肝肿 瘤 ; 超声检查 ; 介入 治疗结果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2—1 1 0 8 . 2 0 1 3 . 0 5 . 0 0 9 3
[ J ] . 现代 中西 医结合杂志 , 2 0 1 2 , 2 1 ( 3 3 ) : 3 6 8 5— 3 6 8 6 .
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复发进展的探究

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复发进展的探究原发性肝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生速度快且具有侵袭性,容易迅速复发和进展。
TACE(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段,可以通过介入方式将化疗药物直接输送至肝动脉,然后栓塞肿瘤的供血动脉,达到局部治疗的目的。
一些患者在接受TACE术后会出现复发和进展,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本文旨在探讨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复发进展的原因。
一、肿瘤细胞的耐药性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是导致TACE术后复发进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肝癌细胞具有高度变异性,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抵抗化疗药物的作用,如增强细胞内修复机制、调节细胞周期等。
肝癌还存在肿瘤干细胞,这些干细胞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能够在TACE术后逃逸并再次复发。
二、肝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在TACE术后,由于供血动脉的栓塞,肝动脉侧支循环会迅速形成。
这些侧支循环可以提供肿瘤细胞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使肿瘤细胞得以存活和生长。
侧支循环还会带走化疗药物,降低其在肿瘤灶中的浓度,从而削弱了药物的疗效。
三、肿瘤微环境的改变TACE术后,肿瘤微环境会发生明显改变。
肝癌组织中的肿瘤细胞释放出多种细胞因子,吸引和激活多种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
这些免疫细胞可以产生炎症反应,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TACE术后还会导致肝癌组织中的缺氧状态加重,进一步刺激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的生长。
四、肝功能损害TACE术后可能对肝功能产生一定损害,尤其是在肝功能已经受损的患者中。
肝功能损害会导致肝脏的代谢和排毒功能下降,对化疗药物的代谢和清除能力也会降低,从而减弱了药物的治疗效果。
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复发进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肿瘤细胞的耐药性、肝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肿瘤微环境的改变以及肝功能损害都可能影响TACE术后的治疗效果。
在进行TACE治疗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肝癌肿瘤切除术后患者应用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肝癌肿瘤切除术后患者应用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治疗的效果观察作者:王义大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2024年第04期【摘要】目的探討肝癌肿瘤切除术后患者应用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TACE)对血清肿瘤指标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 2020年6月收治的7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组间基线资料均衡的原则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
所有患者均采用肝癌肿瘤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术后给予TACE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L3(AFP-L3)、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变化及3年生存情况。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AFP、AFP-L3及GP-73F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AFP、AFP-L3及GP-73F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年生存率(81.57%)、3年生存率(65.79%)均高于对照组(52.63%和3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ACE 可显著降低肝癌肿瘤切除术患者血清AFP、AFP-L3及GP-73等肿瘤指标,提高近期生存率,临床疗效满意。
【关键词】肝动脉介入栓塞术;肝癌;肿瘤因子;预后中图分类号 R73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4)07--03Observation 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ancer after tumor resection Wang Yida. General Surgery Department 2, Linyi Cancer Hospital, Linyi 276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 on serum tumor markers and prognosis in patients after liver cancer tumor rese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76 patients with primary liver cancer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9 to June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balanced baseline data between groups,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with 38 cases in each group.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liver cancer tumor resec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TACE treatment after surgery. The serum levels of alpha fetoprotein (AFP), alpha fetoprotein heterogeneity L3 (AFP L3), golgi apparatus protein-73 (GP-73), and 3-year survival statu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8 weeks after treatment.Results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serum AFP, AFP-L3, and GP-73F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P>0.05); After 8 weeks of treatment,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AFP, AFP-L3, and GP-73F in both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but the various indicator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1-year survival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P>0.05); The 2-year survival rate (81.57%) and 3-year survival rate (65.79%)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52.63% and 39.47%),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ACE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serum tumor markers such as AFP, AFP-L3, and GP-73 in patients undergoing liver cancer tumor resection, improve short-term survival rate, and achieve satisfactory clinical efficacy.【Key words】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umor factors; Prognosis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肝癌肿瘤切除术是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手段,但由于该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中晚期,单纯手术治疗很难达到根治的效果,导致预后生存时间短,生存质量差。
介入治疗286例原发性肝癌疗效评价

本组 26例 中 , 8 巨块型 5 8例 , 结节 型 13例 , 8 弥漫型 4 5例 , S D A检 查 2 1例 为 3 富血供 ,5例 为少血 供。T C 5 A E治疗 1次 17例 , 6 2次 8 2例 , 3次 以上 3 7例 。2 6 8 例TC A E介入 治 疗 后肿 瘤 体 积缩 小 2 3 0 例 ( 1 ) 肿瘤血管 减少 2 1 ( l ) 7% , 6 例 9% , A P阳性 28例 , F 6 介入治疗后下 降 22例 0 (5 ) 恢 复 正 常 5 7% , 6例 ( l ) 无 改 变 2% , 1 (% ) O例 4 。症 状 与体 征均有 明显 好 转 和改善 , 表现为疼 痛减 轻 、 欲 和体力 改 食 善 、 重 上 升 、 水 减 少 或 消 失 等 。部 分 体 腹
量的 5 %左 右是 通过 基 础输 注 , 0 可使 餐 前 的剂量 明 显减 少 , 而降低 了低 血糖 从
1 ceR Cnn u s cte sn l i S i .o iosu un u iunn hl tu b a o si 一
f i aet wt d bt ei sJ . u o i ptn i i e s lt [ ] s nn i s h a e m lu Te a pe Da, 0 ,()22 27 h pA hr i 2 37 2 :3 — 3 ・ r l0
C、 T B超 了解 肿 块 大小 变 化 。
结 果
作用 , 周围血管 药物 浓度并 不高 , 且栓 塞 阻断了肿瘤 的营 养供 给血管 而对正 常肝 组织供 血影 响不大 。将 化疗药 物与碘 油 混合栓塞 可降低血中抗 癌药 的峰值 , 减轻 全身不 良毒性 反应 , 增加肿瘤组织 内的药 物浓度 和延长半衰期 , 起到栓塞和化疗 的 双重作用。这是肝 动脉 栓塞化 疗 的理 论
复方甘草酸苷在肝癌介入化疗患者的保肝作用的研究

复方甘草酸苷在肝癌介入化疗患者的保肝作用的研究摘要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行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的保肝疗效。
方法:将8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与对照组40例。
治疗组在TACE前3天及后1周给予复方甘草酸苷80mg静滴,1次/日,以及能量和其他护肝药物。
对照组除不用复方甘草酸苷外,其余疗法同治疗组。
TACE是经肝固有动脉或相应的肝左、右动脉将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1.5~2.0g、顺铂40~50mg、阿霉素30mg、丝裂霉素8~12mg,与碘化油10~30ml混合后注入,以碘化油乳剂或明胶海绵做栓塞。
观察两组的症状及肝功能的变化。
结果:治疗组在介入化疗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持续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肝功能变化方面,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转氨酶及黄疸的上升,白蛋白下降,而治疗组无显著变化(P>0.05)。
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对肝癌栓塞化疗后肝功能有明显保护作用。
关键词甘草酸苷复方肝动脉栓塞化学疗法原发性肝癌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是中药甘草提取物,具有保护肝细胞受损的作用。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对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的保肝效果,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7年6月~2010年5月收治原发性肝癌患者85例,结合临床病史,经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B超、CT等检查临床确诊或肝穿刺活检病理确诊。
诊断符合1999年11月全国肝癌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与临床分期标准[1]。
AFP 阳性70.12%。
按Child-Pugh分级标准,肝功能Child A级64例,Child B级21例,无Child C级。
所有患者一般情况较好,预计生存期>3个月,有客观肿瘤观察指标,无癌栓及远处转移,无明显心肺疾病和严重肝、肾功能障碍。
治疗方法:均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至肝动脉、部分患者超选择插管至肝动脉的左支或右支,经导丝引入导管,以4~5F导管进入肝动脉,行DSA造影确认肿瘤靶血管,将导管超选择送至肿瘤供血动脉,灌注5-氟尿嘧啶1.5~2.0g、顺铂40~50mg、阿霉素30mg、丝裂霉素8~12mg,与碘化油10~30ml进行化疗栓塞,必要时加用适量明胶海绵。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的并发症

中晚期肝癌有 着重要 的实际意义 。
l 资 料 与 方 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持续 7~1 .其 中最 长者 持续 发热 5 不 超 过 该 动 脉 ,化 学 治 疗 栓 塞 时 的化 疗 4d 5 d 体温 常可 至 3 , 8—3 ℃ , 生 素 效 果 不 药 物 及 栓 塞 剂 或 多 或 少 会 进 入 该 动 脉 引 9 抗
选 择性肝 动脉插 管行 D A,根据肿 瘤 的 加 明胶 海 绵 栓 塞组 为 10 3 1 3 1 。 S 0 %(0 / 0 ) 曲 张 和 术 后 出 现 恶 心 及 剧 烈 呕 吐 ,防 治 分 期 、 级 、 龄 、 养 状 况 和 D A 反 映 21 胆 囊 炎 发 生 率 92 ( 8 5 2 要 点 为 术 前 完 善 检 查 . 了 解 有 无 食 管 胃 分 年 营 S .. 4 .% 4 / 2 )
岁,平均 4 5岁。所有病例经临床 、 F A P测 9 .%(0/ 2 ) 2 69 5 6 5 2 。5 2例 介入 术 后 1 复 剂 时速度 不宜太 快 , 周 术后予 抗炎 、 解痉 及
定 、 、T或 MR 证 实 为原 发 性肝 癌 。 B超 C I 查 肝 功 能 有 单 项 或 多项 指 标 升 高 , 中单 利 胆 等 治 疗 。 消 化 道 出血 是肝 癌介 入 其 :上 1 方 法 在 SM N . 2 I E S大 型 D Af 0 纯 化疗 灌 注 组 为 2 % (/ 5 , 油 乳 剂 栓 治 疗 后 的严 重 并 发 症 之 一 .其 主 要 原 因 S 10 0 0 94 )碘 m 10k 监 视 下 , 用 Sligr 术 塞 组 为 9 .%(5 / 7 ) A、5 V) 采 e ne 技 d 03 19 16 ,碘 油 乳 刹 栓 塞 有 肝 硬 化 门 脉 高 压 所 致 的 食 管 胃 底 静 脉
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进展

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进展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介入治疗等多种
方式。
介入治疗中,经皮肝动脉栓塞和射频消融是常用的方法,而TACE(经动脉化疗栓塞术)是一种常用的介入治疗方法。
TACE治疗是通过导管将药物和栓塞物注入肝动脉,达到肝癌局部化疗栓塞的效果,同时减少了肝癌细胞对血液和养分的供应,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然而,在TACE治疗后也会出现一些常见的并发症,包括:
1.肝功能损伤:TACE治疗对肝脏会有一定的损伤,导致转氨酶升高、黄疸等症状。
在TACE治疗前,需要评估患者的肝功能,根据情况合理调整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监测患者的肝功能状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保护。
2.腹痛和发热:在TACE治疗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和发热,这是由于治疗过程中肝癌细胞死亡释放出大量有害物质,引发炎症反应所致。
在治疗期间,应加强对患者的监护,采取积极措施防止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3.肝内血栓形成:TACE治疗后,可能会引起肝内血栓的形成,影响肝脏的功能,甚至导致肝功能衰竭。
为了预防肝内血栓的形成,可以采用肝素等抗凝药物进行治疗,有助于
维持肝脏的正常功能。
4.肝肾综合征:在TACE治疗后,可能会引起肝肾综合征的发生,导致血肌酐增高、尿量减少等症状。
为了预防肝肾综合征的发生,需要对患者的血容量进行调节,注意补液,
并正确使用肾上腺素等药物控制血压。
因此,在进行TACE治疗时,除了正确选择患者和合理制定治疗方案外,还应加强对患者的检测和监护,积极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的发生,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现状及评价

转移 :终末期患者,门静脉主干癌栓完全阻塞应视肝 门侧支循环 、肿瘤大小及食管静脉 曲张程度酌定。肝 动脉化疗通常为多种药物联合应用。肝动脉栓塞常用 的栓塞荆为碘油和明胶海绵 近年无水 乙醇、不锈钢 圈、带药微球 ( 、放射性微球等也已应用于临床。 囊) 应重视超选择至供养肿瘤的靶动脉 ( 肝动脉分支或肝 段动脉支) 使肿瘤桂塞更彻底而肝功能受损更轻。 , 近 年来对栓塞治疗的方法有较大 改进和发展。放射介入
he ao ell a  ̄n m a E he gln p tc luarc r o .Y S n o g.
【 K wo d ] C ri o , e n c l lr n ev ninsu is r s a cn ma h p t el a:Itr e t tde o u o [ rta t o ’ a d e s H s u h rs d r s ]
Pr s ntsat nd e al to fi e v n i n lt e a y f rpr m a y e e t usa v ua i n o nt r e to a h r p o i r
痛 :5刺激机体 的免 疫效 应。肝癌 的肝动脉 化疗栓 塞 ()
术后应注意预防胆囊炎、胃 粘膜糜烂溃疡、食管胃底
静脉 曲张破裂出血、肝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经放射介入 治疗后.如肿瘤明显缩小,应积极争 取及 时手1 除 .使 患者获 得根治 的机 会。 手术 切除 术切 的肿瘤表 明化疗栓塞后大部分坏死,但仍可有少量癌 细胞存活。对于在肝切除术前是否应用肝动脉化疗栓
塞 目前存在不 同的看 法。 一般认为 ,对于 可一期 根
治性切 除的肝癌 ,可不 考虑 术前应 用肝动脉化疗栓 塞. 特别是直径小于 5 m单个结节的肿瘤 c 宜积极予 以及 时手 术 切除 而 对 于肿 瘤 较 大 ( 一般 直 径大 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肿瘤介入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功能变化江苏省大丰市人民医院高见(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沈雪梅,王晋秋,施伟伟,朱爱勤,翟长云摘要目的:通过监测对比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在接受氩氦冷冻治疗术后与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肝功能的变化,探讨两种治疗方法对于肝功能的损害程度。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 embolization,TACE)与氩氦冷冻治疗病例各50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治疗情况、肿瘤情况、检查情况等。
入组标准:(1)由上述诊断标准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2)初治或复治2个月内未行化疗;(3)年龄大于或等于18岁的患者;(4)肝功能Child分级B级以上,肾功能指标正常;(5)预计生存期大于3个月以上。
其中男性79例,女性21例,年龄43-74岁,平均年龄63.2岁。
其中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阳性者占74%(74/100),AFP阴性者占26%(26/100)(以血清AFP含量≥400ng/ml视为阳性);已发现转移者占68%(68/100):门静脉癌栓者占58%(58/100);肿瘤最大直径大于5cm者占70%(70/100),小于5cm 者占30%(30/100);单个肿瘤者占59%(59/100),多个肿瘤者占41%(41/100);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者占82%(82/100),B级者占18%(18/100)。
巴塞罗那分期A期者占13%(13/100),B期者占62%(62/100),C期者占35%(35/100)。
检测2组在不同时间点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浆总蛋白(TP)、血浆白蛋白(ALB)、血浆球蛋白(GLB)及血清胆红素指标的变化。
结果:1.TACE组术后3天患者的ALT、AST、D-BIL、T-BIL有明显的增高(P<0.01),TP、ALB、GLB无变化(P>0.05)。
术后7天ALT、AST、D-BIL、T-BIL逐渐下降(P<0.01),TP、ALB、GLB无变化(P>0.05)。
术后14天ALT、AST、精品文档D-BIL、T-BIL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TP、ALB、GLB无明显变化(P>0.05)。
2.氩氦冷冻治疗组术后3天、7天、14天患者的ALT、AST、D-BIL、T-BIL 升高均不明显(P>0.05)。
TP、ALB、GLB均无明显变化(P>0.05)。
3.ATCE组与氩氦冷冻治疗组术后3天比较,ATCE组ALT、AST、D-BIL、T-BIL变化明显大于氩氦冷冻治疗组。
结论:1、与氩氦冷冻治疗组比较,使用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后短期(7天内)患者的肝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
2、使用氩氦冷冻治疗治疗后患者的肝功能无明显变化。
3、氩氦冷冻治疗治疗原发性肝癌前后肝功能的变化明显小于ATCE组治疗原发性肝癌前后肝功能变化,说明氩氦冷冻治疗方法是安全的1.1对象和方法1.1.1病例选择选取自2007.09.03至2009.09.18期间,经病理或活检确诊,接受过至少一次的50例经我院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和50例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氩氦冷冻治疗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
入组标准:(1)由上述诊断标准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2)初治或复治2个月内未行化疗;(3)年龄大于或等于18岁的患者;(4)肝功能Child分级B级以上,肾功能指标正常;(5)预计生存期大于3个月以上。
其中男性79例,女性21例,年龄43-74岁,平均年龄63.2岁。
行TACE治疗数目为50例,行氩氦冷冻治疗数目为50例。
其中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阳性者占74%(74/100),AFP阴性者占26%(26/100)(以血清AFP含量≥400ng/ml 视为阳性);已发现转移者占68%(68/100):门静脉癌栓者占58%(58/100);肿瘤最大直径大于5cm者占70%(70/100),小于5cm者占30%(30/100);单个肿瘤者占59%(59/100),多个肿瘤者占41%(41/100);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者占82%(82/100),B级者占18%(18/100)。
巴塞罗那分级A期者占13%(13/100),B期者占62%(62/100),C期者占35%(35/100)。
表1 病例男女例数及构成 n=100性别例数构成比精品文档男女792179% (79/100)21% (21/100)合计100 100%表2 手术方式例数及构成 n=100TACE 50 50% (50/100) 氩氦冷冻50 50% (50/100) 合计100 100%表3 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例数及构成 n=100 Child-Pugh分级例数构成比A级82 82% (82/100) B级18 18% (18/100) C级0 0% (0/100) 合计100 100%表4巴塞罗那分期例数及构成 n=100巴塞罗那分期例数构成比A期13 13% (13/100) B期62 62% (62/100) C期35 35% (35/100) D期0 0% (0/100) 合计100 100%表5 肿瘤数目例数及构成 n=100精品文档1.1.1.1 原发性肝癌(PLC)诊断标准1.1.1.1.1非侵入性诊断标准1.影像学标准:两种影像学检查均显示有>2cm的肝癌特征性占位性病变。
2.影像学结合AFP标准:一种影像学检查显示有>2cm的肝癌特征性占位性病变,同时伴有AFP>400μg/L。
1.1.1.1.2组织学诊断标准对影像学检查尚不能确定诊断的<2cm的结节影应通过活体组织学检查以发现肝癌的组织学特征。
1.1.1.2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方法表6 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方法注:如果是PBC(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或PS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总胆红素(umol/L):17-68为1分,68-170为1分,>170为1分;分级:A级:5-6分B级:7-9分C级:>10分(包括10分)1.1.1.3肝癌巴塞罗那分期方法表7 肝癌巴塞罗那分期方法精品文档1.1.2 治疗方法1.1.2.1 TACE组:以穿刺点为中心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穿刺成功后插入导丝及导管鞘,经股动脉插管到肝固有动脉,造影证实肝癌供血动脉后,再超选择插管至肝右或肝左动脉的肿瘤供血动脉内,然后注射碘油与化疗药物混悬剂。
栓塞剂为超液化碘油或海藻酸钠微球与抗癌药混合成乳剂,超液化碘油或海藻酸钠微球用量视肿瘤直径及肿瘤供血情况而定,一般是1—2 ml,注射栓塞剂至瘤灶沉积浓密完整或血流变缓慢,直到出现血管铸型为止。
术后给予水化、保肝、止吐等对症处理。
所有病人在栓塞治疗前1天及治疗后3天、7天、14天抽取空腹血液检查肝功能的变化。
1.1.2.1 氩氦刀组:术前均采取CT定位,以确定肿瘤大小、形状、部位,与周围脏器、大血管、神经的关系。
结合CT扫描确定穿刺针的进针角度及深度,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按所拟进针角度及深度插入直径为1.7 mm的氩氦冷冻探针。
启动超低温冷冻系统,针尖温度迅速降至-130ºC~-150ºC,经冷冻复温2个循环每次循环20min,复温温度为20ºC。
第2次复温至20ºC拔刀。
穿刺部位消毒、止血、包扎。
术中需监测血压、脉搏、心电图、血氧饱和度。
术后卧床24 h,并给予止血及抗感染治疗。
所有病人分别在氩氦冷冻治疗前1天及治疗后3天、7天、精品文档14天抽取空腹血液检查肝功能的变化。
1.1.3 检测方法:检测TACE组及氩氦冷冻治疗组分别在术前1天、术后3天、术后7天、术后14天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浆总蛋白(TP)、血浆白蛋白(ALB)、血浆球蛋白(GLB)及血清胆红素数值。
1.1.4 统计学方法:结果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所有数据使用平均值士标准差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 结果1.2.1 TACE组原发性肝癌手术前后肝功能变化ALT、AST、T-BIL、D-BIL在术后3天与术前1天相比较数值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TP、ALB、GLB术后3天与术前1天比较数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
ALT、AST、T-BIL、D-BIL在术后7天与术前1天相比较数值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TP、ALB、GLB术后7天与术前1天比较数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
ALT、AST、T-BIL、D-BIL、TP、ALB、GLB术后14天与术前1天相比较数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8)。
表8 TACE组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前后肝功能检验结果对比 (n=100,x)ALT (U/mL)AST(U/mL)TP(g /L)ALB(g /L)GLB(g/ L)T-BIL(μmol/L)D-BIL(μmol/L)术前1天术后3天术后7天术后14天29.50士11.74110.08*士46.7458.36*士37.63(130.48士15.4933.52士13.1759.87*士16.5843.55*士17.73(132.46士8.4977.52士8.6276.01士17.8476.69士9.76(377.16士7.9843.95士4.3642.85士5.0742.76士6.71(343.1533.57士7.2733.16士6.0232.93士8.46(333.0117.22士4.8620.97*士12.5221.87*士4.82(118.01士5.696.36士3.768.91*士5.5211.18*士4.616.86士6.54精品文档注:*为P<0.01,#为P<0.05.1.2.2 氩氦冷冻治疗组治疗原发性肝癌前后肝功能变化ALT、AST、TP、ALB、GLB、T-BIL、D-BIL在术后3天与术前1天相比较数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ALT、AST、TP、ALB、GLB、T-BIL、 D-BIL在术后7天与术前1天相比较数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ALT、AST、TP、ALB、GLB、T-BIL、D-BIL在术后14天与术前1天相比较数值变化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