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是

合集下载

2024年民族工作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2024年民族工作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2024年民族工作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1.自治区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明确目标任务、指标体系、工作举措、保障措施、考核评比、表彰奖励等内容。

A.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规划。

B.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创建规划。

C.民族团结模范区创建规划。

D.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规划。

(正确答案)2.公共场所、公用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行业的招牌、广告、告示、标志牌等应当同时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公共服务行业应当设立双语服务窗口。

A.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B.当地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C.当地通用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正确答案)D.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

3.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做好()。

A.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相关工作。

B.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相关工作。

(正确答案)C.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工作。

D.创建相关工作。

4.地(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规划制定()。

A.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方案。

B.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创建规划方案。

C.民族团结创建方案。

D.具体实施方案。

(正确答案)5.自治区、地(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将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工作纳入(),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统一部署,统筹实施。

A.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正确答案)B.国民经济规划。

C.社会发展规划。

D.城乡建设规划。

6.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是()。

A.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

(正确答案)B.民族团结。

C.民族区域自治。

D.民族共同繁荣。

7.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创造各族群众()的社会条件,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A.共居、共学、共事、共苦。

B.共居、共学、共事、共乐。

(正确答案)C.共居、共事、共苦、共乐。

D.共吃、共住、共事、共乐。

8.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实行()的工作机制,科学规划、统筹实施、模范引领、全面推进。

A.党委统一领导、人大依法监督、政府全面负责、各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参与。

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

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

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
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是尊重和保护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互利,
发挥各民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平等交往和互相学习中推进各民族共同
繁荣发展的原则。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保障各族人民平等权利,消除任何形式的民族歧视,促进民族团结。

2.维护各地区各民族安全稳定,打击分裂分裂势力。

3.尊重、保护和传承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和语言。

4.保护各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5.促进各民族间的交流和合作,推动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

6.支持和帮助贫困地区和民族发展落后的少数民族,逐步缩小各民族
之间的发展差距。

总之,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是团结、平等、尊重、和谐,切实维
护好各民族之间的共同利益和民族团结,推动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

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

特点
思考1: 思考 :
在我国, 在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都实行民族区 域自治吗? 域自治吗?
在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在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交错杂居,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非常广泛,只是 交错杂居,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非常广泛, 在其聚居的一定区域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在其聚居的一定区域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变通执行权
1984年后, 1984年后,在西 年后 藏农牧区实行“ 藏农牧区实行“土地归 户使用,自主经营, 户使用,自主经营,长 期不变” 牲畜归户, 期不变”、“牲畜归户, 私有私养,自主经营, 私有私养,自主经营, 长期不变”的政策。 长期不变”的政策。极 大调动了农牧民的生产 积极性, 积极性,使西藏农牧区 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得 到持续发展和提高。 到持续发展和提高。
思考2: 思考 :
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吗? 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吗?
民族区域自治包括两方面:一方面, 民族区域自治包括两方面:一方面,由实行自治的少 数民族的人民对本民族自治地方的事务当家做主;另 数民族的人民对本民族自治地方的事务当家做主; 对本民族自治地方的事务当家做主 一方面, 一方面,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在中央政权统一领导下 的地方行政区域。 的地方行政区域。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作为 国家的地方政权机关必须执行国家的法律、方针、 国家的地方政权机关必须执行国家的法律、方针、政 在不违背国家宪法和法律的情况下, 策,在不违背国家宪法和法律的情况下,结合本民族 地区的特点和情况,采取特殊的政策和灵活措施, 地区的特点和情况,采取特殊的政策和灵活措施,做 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制宜, 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制宜,从而推动民族区域自治地 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

为促进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主要有:一、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

二、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

三、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国家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特殊的政策和措施,帮助、扶持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并动员和组织汉族发达地区支援民族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有十三条规定了上级国家机关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的义务。

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

五、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在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科技事业、卫生事业和繁荣少数民族文化政策方面,国家采取了许多特殊措施,如:重点培养、培训少数民族科技人员,在普通高等院校有计划地招收少数民族学生或举办民族班;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引进人才和先进技术设备,改造传统产业和传统产品,扶植提高传统科技,提高经济效益等。

六、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中国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和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公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

”七、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中国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表现在服饰、饮食、居住、婚姻、礼仪、丧葬等多方面。

国家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少数民族享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

八、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7.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7.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建国以来,根据我国民族自身特点,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 大会依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有关法律,先后制定了若干自 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全国依法建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 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同时,国家采取一系列举措,加 大支持力度,促进了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材料表 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①决定了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②是符合我国基 本国情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③体现了各少数民族平等、团结 、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④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①应消除民族差别和民族矛盾 ②应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③作为中国公民应自觉履行维 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④应坚持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B
解析:卡扎菲利用部族之争维持自己的统治,不可能做到坚持民族 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利比亚发生动乱启示我们,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必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 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及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制定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②④符合题意。消除民族差别表现为各个方面,生活习俗、 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别是维系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①错误。③ 针对的是公民,不合题意。
1.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
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
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 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 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 础。
课堂小结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p76 2.我国民族自治地方 p76 3.自治机关 p76 4.自治权的地位、含义和内容 p77

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一、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在中国,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民族平等,就不会实现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则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结果,是促进各民族真正平等的保障。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作为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在中国的宪法和有关法律中得到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

二、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政府解决民族问题采取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一样,同为我国三大墓本政治制度之一。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

民族区域自治是与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的。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障了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利,极大地满足了各少数民族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

根据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一个民族可以在本民族聚居的地区内单独建立一个自治地方,也可以根据它分布的情况在全国其他地方建立不同行政单位的多个民族自治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自治权利,又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国家的发展和少数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发挥各方面的优势。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如下两个显著的特色:一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都必须服从中央集中统一的领导。

我国民族政策

我国民族政策

一、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在中国,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民族平等,就不会实现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则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结果,是促进各民族真正平等的保障。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作为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在中国的宪法和有关法律中得到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

二、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政府解决民族问题采取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一样,同为我国三大墓本政治制度之一。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

民族区域自治是与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的。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障了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利,极大地满足了各少数民族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

根据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一个民族可以在本民族聚居的地区内单独建立一个自治地方,也可以根据它分布的情况在全国其他地方建立不同行政单位的多个民族自治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自治权利,又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国家的发展和少数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发挥各方面的优势。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如下两个显著的特色:一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都必须服从中央集中统一的领导。

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一、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在中国,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民族平等,就不会实现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则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结果,是促进各民族真正平等的保障。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作为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在中国的宪法和有关法律中得到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

二、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政府解决民族问题采取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一样,同为我国三大墓本政治制度之一。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

民族区域自治是与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的。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障了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利,极大地满足了各少数民族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

根据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一个民族可以在本民族聚居的地区内单独建立一个自治地方,也可以根据它分布的情况在全国其他地方建立不同行政单位的多个民族自治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自治权利,又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国家的发展和少数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发挥各方面的优势。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如下两个显著的特色:一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都必须服从中央集中统一的领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是
问题:
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是()。

A.民族平等
B.民族区域自治
C.民族团结
D.民族和谐
答案:B
【相关阅读】
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已被我国宪法确认为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其主要特点有:
(1)民族自治地方时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是整个国家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

(3)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即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