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目的论浅析儿童文学翻译——以《夏洛特的网》为例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儿童文学翻译以《夏洛的网》为例

谢谢观看
其次,在实现教育功能方面,《夏洛的网》的译者通过选用恰当的词汇和表 达方式,帮助儿童读者扩大词汇量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例如,“The barn was a place where the cows and pigs were kept.”(谷仓是个养牛养猪的地 方。)这句话向儿童读者介绍了“barn”(谷仓)这个新词汇的含义和用途,同 时也让他们了解到了农场中的一种常见场景。
功能翻译理论在儿童文学翻译中 的应用
功能翻译理论强调翻译应以实现文本的功能为首要目标,强调目的语文本与 原文本的功能对等。在儿童文学翻译中,功能翻译理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1、传递信息:儿童文学翻译的首要功能是传递信息,包括故事情节、人物 形象、环境描写等。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以便 儿童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
儿童文学翻译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要求。首先,儿童文学翻译要注重语言的 简洁明了、生动有趣,以便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其次,由于儿童正处于语言学习 和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儿童文学翻译还需具备教育功能,帮助儿童扩大词 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此外,儿童文学翻译还承担着传承文化、传达情感的 重任,需要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
《夏洛的网》中的儿童文学翻译 应用分析
《夏洛的网》是一部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描述了农场中蜘蛛夏洛与小猪威 尔伯之间的深厚友谊。在翻译过程中,如何传递原文中的信息、实现教育功能、 传承文化和传达情感是译者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首先,在传递信息方面,《夏洛的网》的译者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生动地 呈现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比如,对于蜘蛛夏洛的形象描述,“She was a smart spider. She had a beautiful web in the corner of the barn.” (她是一只聪明的蜘蛛,在谷仓的角落里有一张美丽的网。)这句话简单明了地 描述了夏洛的外貌和居住环境,同时也为后续的故事发展埋下了伏笔。
儿童文学翻译的美学解析 ——以美国文学作品《夏洛的网》为例

儿童文学翻译的美学解析——以美国文学作品《夏洛的网》为例李丽春【摘要】翻译的目的是为了进行交流,儿童文学读者是儿童,儿童文学翻译其实是成人与儿童间的交流,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译者不光要充分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创造背景等前提,还应心中有儿童读者,要时刻谨记儿童所独有的审美需求,按照艺术作品特点来调整译文词汇、修辞、句法和结构,力求让译文展现与原作品类似的美学效果,让儿童读者得到审美的愉悦.【期刊名称】《牡丹江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26)005【总页数】3页(P24-26)【关键词】文学;儿童文学翻译;审美价值【作者】李丽春【作者单位】广西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广西柳州 545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9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它用语言塑造形象,以此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创造者思想感情和客观世界。
文学作品之所以能通过文字在受众心理产生视觉和听觉效果,主要与人类具有的共同生活经验有密切关系。
谢天振先生说过儿童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如需将文学作品语言生动而形象地传达给读者,译者需对读者所处的特定的语言环境内的历史文化积淀、生活经验有一定熟悉和积累。
[1]所以当一种语言环境中产生的文学作品被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时,为了使读者产生与原作一样的艺术效果,译者须进行调整,把源语信息用译语独特的结构表达。
文学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相对于其他有形客观可见的艺术形式,文学完全依赖语言在接受者脑海中勾勒图像并产生艺术美感。
文学语言是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语言,文学翻译所围绕的核心是对作品美学价值的艺术传达。
张今对文学翻译的看法是好的文学翻译是译者用读者熟悉的语言把原著文学意境传达出来,让原著中的启发感动原汁原味地传达给读者。
[2]在翻译文学作品时,译者要传达原作基本信息、审美信息,展示作品艺术魅力,使读者得到审美愉悦。
儿童文学作为文学的一个分支,有文学的一般特征,又有自身显著特点。
陈子典对儿童文学的定义:“切合儿童年龄特点,适合儿童阅读欣赏,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
以《夏洛的网》为视角的文学翻译艺术探讨

以《夏洛的网》为视角的文学翻译艺术探讨【摘要】《夏洛的网》作为经典文学作品,通过文学翻译的重要性展现了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播。
在翻译过程中,面临挑战和技巧,但如何保持原著的风格和情感是关键。
翻译对作品意义的影响不可忽视,同时文学翻译的艺术价值也体现在其中。
《夏洛的网》的翻译对于文学交流至关重要,而翻译艺术则在文学作品的传播和影响力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探讨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翻译在传播和交流中的作用,以及翻译艺术对于文学作品的影响和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夏洛的网》,文学翻译,艺术探讨,传播,挑战,技巧,风格,情感,意义,艺术价值,文学交流,影响力1. 引言1.1 《夏洛的网》作为经典文学作品《夏洛的网》作为经典文学作品,自问世以来就深受读者们的喜爱和推崇。
这部作品由美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E.B.怀特(E.B. White)创作,首次出版于1952年。
故事的背景设定在一个农场,讲述了一只聪明的小猪威尔伯和一只善良的蜘蛛夏洛之间的感人友谊。
夏洛为了拯救威尔伯而用自己的蛛丝编织出“有缘无份”、“巨猪”等字样,最终帮助威尔伯赢得了农场主人的青睐。
作品中融合了友谊、奉献和人性等多种主题,通过动物们的生活故事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夏洛的网》不仅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值得成人品味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在西方文化中享有盛誉,也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阅读和翻译。
这部作品的成功之处在于它不仅有着简单易懂的故事情节,更蕴含着深刻的人性思考和情感表达。
它以小动物们的视角揭示了人类世界的真相,引领读者直面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
《夏洛的网》所传达的温暖、真诚和友爱之情感,使其成为一部经典不朽的文学作品,深受读者们的热爱。
1.2 文学翻译的重要性文学翻译的重要性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变得愈发明显。
随着各种文学作品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传播日益频繁,翻译成为了文学跨文化交流的桥梁。
文学翻译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文学翻译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目的论下的儿童文学翻译——以《夏洛特的网》为例

、
理 论 框 架
译为 “ 眼 泪 ”更 加 脸 蛋 ”也 比 “ 双颊”
目的论 由汉 斯 ・ 弗 米 尔 提 出 ,2 0世 纪 7 0年 代 在 德 国得 更好理解 ,更符合儿童语言习惯。 到发展 ,其核心概念是 “ 翻译过程 的最 主要 因素是 整体 翻译 以上 这 种 例 子 在 任 溶 溶 和 康 馨 的译 文 中 还 存 在 很 多 处 , 比如 “ B u t t h i s i s d i f f e r e n t . A l i t t l e g i r l i s o n e t h i n g , a l i n l e r u n t y 行 为 的 目的 。” 目的论 包 括 四原 则 : 目的原 则 、连 贯 性 原 则 、
流越来越 普遍 ,儿 童文学翻译 需要进 一步优化和 加强。相对于 其他 文学作 品的翻译 ,儿童文 学的翻译 家较少 ,因 此相应 的研 究也较少 。根据 目的论 的特 点 ,本 文将 探索和证明 目的论能够很好地指导儿童文学的翻译 。
【 关键词 】 儿 童文学;儿童文学翻译 ;目的论 ;夏洛特的 网
a n d t r i e d t o p u l l i t o u t o f h e r f a t h e r ’ S h a n d .
任 溶溶译 文: 泪珠滚滚流下她 的脸蛋 , 她一把抓住 斧子 , 在 句 法 结 构 上 倾 向于 简 单 和 口语 化 。在 翻译 时要 充 分 了解 儿 打算把它从 爸爸手里夺下来。
中图 分 类 号 :H0 5 9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7 — 0 1 2 5 ( 2 0 1 7 ) 0 1 — 0 2 9 0 — 0 1
以《夏洛的网》为视角的文学翻译艺术探讨

以《夏洛的网》为视角的文学翻译艺术探讨【摘要】这篇文章围绕《夏洛的网》展开文学翻译艺术的探讨。
引言部分介绍了故事背景和文学翻译艺术的重要性。
在从翻译对文学作品的影响、如何更贴近原著、翻译中的文学艺术表现、文化差异处理以及如何保留原著情感和美感等方面展开讨论。
结论部分强调翻译在文学作品传播中的重要性,并对《夏洛的网》的翻译进行对比分析。
整篇文章旨在探讨文学翻译艺术在传播经典作品中的作用和挑战,强调了翻译对于传达原作情感和美感的关键性。
通过深入分析,读者可以更加深入理解翻译在文学领域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关键词】《夏洛的网》、文学翻译艺术、故事背景、重要性、影响、贴近原著、文学艺术表现、文化差异处理、情感、美感、传播桥梁、对比分析。
1. 引言1.1 《夏洛的网》的故事背景《夏洛的网》是美国作家E.B.怀特(E.B.White)创作的一部儿童文学经典。
故事围绕着一只名叫夏洛(Charlotte)的蜘蛛和一头名叫威尔伯(Wilbur)的小猪展开。
威尔伯在农场上面临着被屠宰的命运,但夏洛为了拯救威尔伯,展开了一场让人动容的行动:在猪圈上织出了一张写有“有机猪”(Some Pig)、“聪明猪”(Terrific)等字样的网,用来吸引农场主的关注,最终成功拯救了威尔伯的生命。
这部作品以其简洁清新的文体、温馨动人的故事情节吸引了全球众多读者,并被誉为儿童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作品中所传达的友情、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也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夏洛的网》不仅是一部治愈系的故事,更是一部关于友情和牺牲的感人之作。
通过夏洛和威尔伯之间的深厚友谊,作者向读者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引发人们对于爱与责任的深刻思考。
这部作品不仅适合儿童阅读,也为成年读者带来了许多感动与启发。
1.2 文学翻译艺术的重要性文学翻译艺术的重要性在文学作品传播及跨文化交流中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翻译,不同语言背景下的读者能够获得原著的精髓和情感体验,促进文学作品的全球化传播。
从目的论看《夏洛的网》任溶溶中译本

从目的论看《夏洛的网》任溶溶中译本作者:白羽来源:《参花·下半月》2015年第09期《夏洛的网》是一本著名的儿童文学读物,讲述了一只叫威尔伯的小猪和一只叫夏洛的蜘蛛之间的友谊。
威尔伯作为一只猪,时常面临着被屠杀作为食物的危险,而夏洛为了帮助他,在她的网上织出了各种各样的单词来吸引人们的注意,以使他们留威尔伯一条活路。
尽管夏洛最终死去,但她的孩子们与威尔伯成了新朋友,这部在国外引起极大反响的儿童读物在2004年被任溶溶翻译成中文。
对此,本文从目的论的视角对《夏洛的网》任溶溶中译本进行研究。
一、目的原则目的论认为,原文的目的是提供信息,而翻译的目的是为了符合特定读者的需要,就这一点来说,译文比原文更为重要。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在翻译儿童文学时,译者应重视儿童的特点和需要。
在音乐性方面,儿童常常大声朗读他们阅读的书籍,他们对声音、节奏韵律和重复尤为敏感。
强烈的韵律和音乐性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
因此可以较多使用拟声、词语重复、感叹词和口语词汇来使作品充满音乐性,吸引儿童的兴趣。
例如,拟声词是模拟自然界声响的词汇,它使事物生动有趣,激发读者的想象力,还能帮助儿童在脑中产生画面感。
例如,任溶溶将原文译为“雨水噼噼啪啪地打在朱克曼太太的厨房窗上,咕咚咕咚的涌出水管”。
他用“噼噼啪啪”和“咕咚咕咚”两个拟声词来形容下雨的声音和水流的声音,极具画面感。
在修辞方面,儿童更易于也更愿意接受比拟的事物,因此儿童文学应尽可能多地使用各种修辞方法加强译文的生动活泼感。
例如,任溶溶将原文译为“我豁出去——豁出去——豁出去再说一遍” “那只母鹅为威尔伯当拉拉队助威”“如果它要死了小鹅能逃脱罪责,它是会咬死小鹅的——母鹅心里有数,个个心里有数”。
“豁出去”“当拉拉队助威”“心里有数”等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谷仓里的动物世界,赋予动物以人类的情感和语言,更好地传递出了作品的主题,使小读者更易接受。
此外,在插图方面,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存较少,无法完全理解作品内涵,因此儿童文学作品也应配上一些插图来帮助他们流利阅读和充分理解。
儿童文学翻译策略研究——以《夏洛特的网》的翻译为例

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论文题目儿童文学翻译策略研究——以《夏洛特的网》的翻译为例研究生姓名卢毅指导教师姓名王宏专业名称翻译硕士(笔译)研究方向英语笔译论文提交日期2013年5月On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Children’sLiteratureA Case Study of the Translation of Charlotte's WebByLu YiUnder the Supervision ofProfessor Wang Hong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Degree of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ng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oochow UniversityMay 2013致谢在即将完成苏州大学翻译硕士的学业之际,我想由衷地感谢这两年的求学生涯中,曾经给予我帮助的可敬可爱的人们。
首先,我要感谢我敬爱的导师——王宏教授。
老师给我最大的印象便是待人和蔼可亲、治学严谨。
在两年的研究生生涯中,王老师不仅推荐我有关提升专业方面知识的书籍资料,还给予我参与联合国文件翻译、翻译研讨会议志愿者实践的机会,在学业上乃至生活中给予我指导和帮助。
此篇论文就是在老师悉心的指导下才得以完成的。
从论文的选题、方案论证、论文的撰写以及审阅,王老师付出了很大的心血,给予了我不少可贵意见和帮助。
导师丰富的知识、幽默的谈吐、严谨的态度以及活跃的思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还要感谢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MTI的诸多老师。
他们的精彩讲课,让我领略了翻译的魅力,提高了翻译的实践能力。
同时,在撰写本论文的过程中,他们在论文开题和中期答辩之时给予我宝贵修改意见和鼓励的话语,都使我受益匪浅。
此外,我要感谢家人和朋友们对我的支持和帮助。
从目的论视角看《夏洛的网》汉译本

从目的论视角看《夏洛的网》汉译本本文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结合儿童文学目标读者的特殊性,从词汇、句式和文化这三个层面对《夏洛的网》任溶溶译本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探讨在目的论的指导下,如何灵活运用翻译策略和技巧,再现原文语言风格,更好地为儿童读者服务。
标签:翻译目的论儿童文学《夏洛的网》任溶溶一、引言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要求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儿童文学具有特殊性。
Peter Hunt认为对于一些人来说,儿童文学可能是矛盾的,它体现了文学性的价值和品质,自然无法通过有限经验、知识、技巧设计的书籍或读者的作品来进行维持(Hunt、Peter,2005)。
黄云生在《儿童文学教程》中提到儿童文学作为一种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必须适合儿童且具有艺术特征(黄云生,1996)。
陈伯吹在《儿童文学简论》中认为儿童文学可以被定义为适合儿童教育的文学作品。
(陈伯吹,1982)由于儿童文学翻译的目标读者是儿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语言的难易程度是否符合儿童的认知能力。
近年来,不少译者对儿童文学翻译进行研究,旨在从中获取特定的儿童文学翻译技巧。
但是这些研究所得的成果只是儿童文学翻译领域的冰上一角,学者们仍然需要不断进行探究。
儿童文学译者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特殊性,结合儿童的认知能力,通过简洁明了、生动有趣的语言,将原著的内容展现在世人面前。
本文通过目的论这一指导理论,从词汇、句式和文化这三个层面对《夏洛的网》任溶溶译本进行深入分析,讨论其各自的翻译特色与使用的翻译策略,对探讨如何更好地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目的论目的论(Skopos Theory)是由两名德国功能派学者共同提出来的,其主要内容是目的决定手段。
目的论有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三大原则,其中目的原则是最为重要的原则。
“目的原则”要求译者充分考虑译文的目的和功能从而采取相对应的翻译策略。
“连贯原则”是指译文的可读性,包括表达连续完整,陈述内容一致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目的论浅析儿童文学翻译——以《夏
洛特的网》为例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儿童文学是儿童获取知识,了解世界,形成正确世界观的重要途径,非常有利于儿童的成长。
随着国家的国际化,文化交流越来越多,儿童文学的翻译也因此越来越重要。
然而,目前儿童文学翻译还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一方面,大量的文学作品被翻译为中文,另一方面,关于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研究还很少。
我们都知道儿童文学作品是文学作品的一个特殊分支,有其自身的语言特点,比如句子结构简单,用词易懂有趣,因此在进行翻译时,既要保持原文语言特点,又要使儿童能看懂,简单采用直译意译法是不够的。
因此儿童文学翻译需要特殊的翻译理论来指导。
一般来说,儿童语言和成人语言存在较大差别,成人语言更复杂,儿童的语言在句法结构上倾向于简单和口语化。
在翻译时要充分了解儿童语言特点,有目的地进行翻译,才能符合国内儿童的阅读水平。
本文将以儿童文学作品《夏洛特的网》为代表探索如何使用目的论进行翻译。
一、理论框架
目的论由汉斯·弗米尔提出,20世纪70年代在德国得到发展,其核心概念是“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
”目的论包括四原则:目的原则、连贯性原则、忠实原则、忠诚原则。
目的原则是指“所有翻译活动遵循的首要原则是目的原则,即翻译应能在译入语情境和文化中,按译入语接受者期待的方式发生作用。
”连贯性原则是指译文应语内连贯。
忠实原则是指原文和译文之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强调忠实于原文。
忠诚原则主要解决文化差异及翻译行为的参与者之间的关系。
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也就是说翻译时,译文的选词、句法结构以及修辞等方面都由翻译的目的决定。
二、《夏洛特的网》译文选词对比分析儿童文学翻译家任溶溶和康馨分别对《夏洛特的网》进行了翻译,二者存在很大差别,差别的主要原因在于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和理论。
二者译文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比如,康馨的版本风格语言优雅,而任溶溶的版本语言平实接地气。
康馨的版本是《夏洛特的网》最早的中译本,任溶溶的版本是最新的版本。
下文主要从词汇方面对二者的译文进行对比分
析。
例1: “Well,” said her mother,” one of the pigs is a runt. It’s very small and weak,and it will never amount to anything. So your father has decided to do away with it.”
任溶溶译“这个嘛,”她妈妈说,“有一只小猪是落脚猪。
它太小太弱,不会有出息。
因此你爸爸拿定主意不要它。
”
康馨译“有一只猪很瘦小,”母亲说,“又瘦又弱,看来长不好;所以你爸爸决定干掉它。
”
在这个例子中对“mother”这个词康馨译为“母亲”,任溶溶译为“妈妈”,显然,译为“妈妈”更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及阅读所能接受的能力。
此外,任溶溶译文中的“落脚猪”一词也比康馨译文中“瘦小”一词更生动,更贴近语境。
任溶溶的选词更好地使用了目的论中的目的原则。
例2:Tears ran down her cheeks and she took hold of the axand tried to pull it out of her father’s hand.
任溶溶译泪珠滚滚流下她的脸蛋,她一把抓住斧子,打算把它从爸爸手里夺下来。
康馨译眼泪顺着她的双颊往下流,她抓住斧柄,打算把斧子从父亲手中夺过来。
在这一例子中,任溶溶将“tears”译为“泪珠”比康
馨译为“眼泪”更加形象,“cheeks”译为“脸蛋”也比“双颊”更好理解,更符合儿童语言习惯。
以上这种例子在任溶溶和康馨的译文中还存在很多处,比如“But this is different. A little girl is one thing, a little runtypig is another.”这句中的“different”一词,任溶溶译为“两码事”,而康馨译为“相提并论”。
显然译为“两码事”更符合儿童读者的理解水平。
三、总结
任溶溶和康馨对《夏洛特的网》翻译的两个版本存在很大差别,尤其在选词方面,任溶溶更加关注翻译的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水平,遵循了翻译目的论的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而康馨的译文虽然遵循了连贯原则、忠实原则,但没有遵循目的原则,翻译时没有充分考虑儿童的阅读习惯,导致译文不够生动形象。
因此可以看出,翻译的目的论在儿童文学翻译中非常适用。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