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凤隧道施工图设计说明(隧道土建)

合集下载

隧道设计说明.doc

隧道设计说明.doc

高整公路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A合同段)第五篇隧道SⅤ-1A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1说明1 设计依据以及总体原则1.1 设计依据和技术标准1.1.1 设计依据:1)勘察设计合同及相关批复文件《高整公路公路工程勘察设计合同文件》(第三合同);A省交通厅桂交基建函[2010]564号文《关于高整公路公路初步设计的批复》的要求;A省环境保护文件《关于高整公路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桂环管字(2009)268号。

1.1.2 执行的交通部颁布的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等:⑴《公路工程技术指标》(JTG B01—2003);⑵《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⑶《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⑷《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 (JTG/T D71-2004);⑸《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 026.1—1999);⑹《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⑺《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⑻《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⑼《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2009);⑽《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 50218—94);⑾《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⑿《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98);⒀《爆破安全规程》(GB 6722-2003);⒁《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⒂《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2-2004);⒃《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D63—2007);⒄《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TJG D50-2006;⒅《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⒆《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 (JTG/T B05-2004);⒇《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 (JTG B03-2006)。

隧道土建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隧道土建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目录第一章概述 (1)一、设计依据 (1)二、设计范围及设计内容 (1)三、采用的主要规范、标准 (1)四、设计技术标准 (1)五、工程建设规模 (2)第二章工程建设条件 (2)一、自然地理条件 (2)二、地形地貌 (2)三、工程地质条件 (2)四、水文地质条件 (5)第三章主要工程材料 (5)一、初期支护及超前支护 (5)二、二次衬砌 (6)三、沟槽身及盖板 (6)四、路面结构 (6)五、洞门工程 (6)六、几种特殊材料技术性能要求 (6)第四章隧道总体布臵 (7)一、平面设计 (7)二、纵断面设计 (8)第五章隧道主体工程设计 (8)一、隧道建筑限界及内轮廓 (8)二、结构设计 (8)三、隧道洞门设计 (10)四、隧道路面设计 (11)五、隧道防排水设计 (11)六、隧道内装饰及防火设计 (12)七、隧道内横洞及紧急停车带设计 (12)八、隧道抗震设计 (13)九、隧道监控量测 (13)十、地质超前预报 (14)第六章隧道施工方案及注意事项 (15)一、施工组织 (15)二、施工方法 (15)三、特殊地段施工处理措施 (15)四、施工注意事项 (16)第七章隧道运营通风 (17)一、通风方式 (17)二、通风计算参数 (17)三、计算工况 (18)四、风机选型及风机布臵 (18)五、隧道火灾控制 (18)第八章隧道工程环境保护 (18)一、环境保护重点 (18)二、环境影响因素及环境保护措施 (19)第九章交通工程预留预埋 (20)第一章概述一、设计依据1、福安市城市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与我院签定的设计合同;2、福安市城市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关于研究溪北洋隧道建设方案”的会议纪要(2009年3月15日)。

3、我院设计的《福安市溪北洋隧道工程初步设计(修编)》(2010.03);4、《福安市溪北洋隧道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报告》(2010年4月);5、《福安市发展和改革局关于福安市溪北洋隧道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安发改【2010】56号)。

隧道施工技术、工艺方案说明和图表

隧道施工技术、工艺方案说明和图表

***隧道施工技术、工艺方案说明和图表隧道施工方法1、洞口段及洞门施工1.1洞口边仰坡首先完成山顶截水沟等防护排水系统,然后根据施工图纸进行边仰坡开挖,开挖以机械开挖为主,困难时辅以小型松动爆破。

坡面边开挖边施做锚喷挂网支护,开挖至设计标高时,要及时完成所有坡面防护工作。

1.2明洞施工明洞开挖应与仰坡开挖同步进行。

明洞衬砌采用钢模台车作内模,脚手架固定钢模板作外模,混凝土输送泵泵送砼。

当拱圈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后,拆除内外支模。

拱圈背部用砂浆找平,按要求施作甲种防水层,敷设多点复合EV A防水板并应粘贴紧密,相互错缝搭接良好,搭接长度不少于100mm,并向隧道内拱背延伸不少于500mm,伸入甲种防水层20cm,再涂抹水泥砂浆层。

明洞回填采用两侧对称法,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得大于0.3米,回填至拱顶齐平后,再分层满铺填筑至要求高度。

拱背回填按设计要求做粘土隔水层,并与边仰坡搭接良好,防止地表水下渗影响回填体的稳定。

1.3洞门施工洞门基础开挖采用机械开挖为主,辅以松动爆破,人工配合清底。

洞门端墙采用12.5#浆砌片石砌筑,12.5#砂浆勾缝。

2、隧道开挖掘进施工2.1开挖掘进本合同段Ⅱ类围岩主要由二云片岩夹石英岩,节理裂隙发育,属软质岩石;Ⅲ类围岩地质为二云片岩和千枚岩互层,节理裂隙发育-不发育,围岩稳定性较差;Ⅳ、Ⅴ类围岩由弱-微风化片岩夹石英岩构成,稳定性较好。

Ⅱ类围岩、Ⅲ类围岩浅埋段开挖采用小导管预注浆作超前支护,Ⅲ类围岩深埋段采用Φ25有压注浆锚杆作超前支护,以稳定开挖工作面。

洞身开挖采用上、下导坑开挖。

挖一段,锚喷一段,Ⅱ类围岩开挖应严格遵守“短进尺,弱爆破”的原则,开挖进尺控制在0.5~0.8米,并及时施做钢拱架及喷锚支护;Ⅲ类围岩浅埋开挖进尺控制在1.5~2.5米;Ⅳ、Ⅴ类围开挖进尺控制在3.0~5.0米。

上、下导坑间距控制在15米左右。

洞身开挖要严格控制超欠挖,控制爆破振速以免扰动围岩。

隧道施工方案(含示意图)

隧道施工方案(含示意图)

隧道施工方案1洞身开挖施工1.1洞身开挖根据隧道各里程段的特点及围岩情况,各级围岩段采用相宜的开挖和超前支护方法,短进尺、强支护,确保施工安全。

隧道洞身开挖严格按照“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

机械化掘进,机械化装运。

Ⅴ级围岩断层破碎带、浅埋或偏压地段采用单侧壁或双侧壁导坑法施工;Ⅳ级围岩其余地段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封闭法施工。

Ⅲ级围岩地段采用短台阶法施工,必要时预留核心土分部开挖。

岩层稳定且完整性较好的Ⅱ级围岩全断面法施工。

开挖采用凿岩台车钻眼,人工装药并连接起爆网络实施光面爆破,爆破施工遵循短进尺、强支护、弱爆破、勤量测的原则。

装载机装碴,大型自卸汽车运输出洞。

洞身开挖施工中严格控制开挖断面,控制超欠挖。

经监理工程师确认不影响衬砌结构的稳定和强度时,岩石个别突出部分(每平米内不大于0.1m)可侵入衬砌不大于50mm。

拱脚、墙脚以上1m内断面严禁欠挖。

为保持断面稳定和节约成本,施工中严格控制超挖量,使断面圆顺平整。

1.1.1Ⅱ级围岩全断面法施工Ⅱ级围岩完整、稳定,采用全断面法施工。

全断面法施工工序简单,工作面宽敞,运输、通风、排水方便,管路易于布置,便于进行机械化施工。

全断面开挖断面图。

a 、施工方法采用凿眼台车或作业台车配合人工手持风钻进行钻眼,进尺可以控制在2~4m 。

爆破后机械出碴装运至弃碴场,进行网、锚、喷混凝土初期支护。

一般适合采用全断面施工的围岩,其支护参数多为系统锚杆和网喷混凝土联合支护。

因此全断面施工工序简单:钻眼爆破→出碴→网、锚、喷支护→进入下一循环钻爆。

b 、施工工艺施工工艺见全断面开挖施工工艺流程图ⅢⅡⅠⅡⅢⅠ图2.3-01 全断面法开挖断面图二次衬砌初期支护网喷混凝土系统锚杆全断面开挖施工工艺流程图c、作业要点(1)测量放线在开挖面上进行测量并绘出中线与水平线,水平线可绘在轨平高度上,然后绘出开挖断面轮廓线,在按照钻爆设计准确标出炮眼位置,炮位误差不应大于5cm。

最好采用激光导向和幻灯布眼,以减少测量放线的时间,并提高炮眼位置的精度。

隧道施工图设计说明

隧道施工图设计说明

隧道施工图设计说明1 工程概况同茂大道悦来段为服务性主干道,起于滨江大道北段,向东与会展大道北段平交后、以隧道(即金竹湾隧道)方式下穿会展中心东侧山体后接金山大道连接线。

金竹湾隧道是同茂大道悦来段的重要构成部分,隧道为双向六车道,设计行车速度为50km/h,隧道由1#与2#隧道两段构成。

1#隧道西洞口两洞间距约11m,2#隧道东洞口两洞间距约31m,其余位置间距约18m,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的规定,属于小净距隧道,隧道按小净距隧道设计。

1#隧道左线起点里程桩号ZK0+130,止于ZK0+809,长679m;右线起点里程桩号YK0+125,止于YK0+805,长680m。

2#隧道左线起点里程桩号ZK0+895,止于ZK1+416,长521m;右线起点里程桩号YK0+917,止于YK1+420,长503m。

隧道左线在ZK0+436.211处下穿规划4号路,在ZK0+666.924下穿规划2号路,在ZK0+984.721处下规划穿金山大道;隧道右线在YK0+434.460处下穿规划4号路,在YK0+654.150下穿规划2号路,在YK0+975.742处下穿规划金山大道。

由于在1#隧道西洞口邻近规划有杨柳变电站,2#隧道东洞口邻近规划有悦来变电站,需敷设电力走廊以满足供电需求。

因此,1#隧道左线隧道在ZK0+130~ZK0+809段拟与电力隧道共建。

本次施工图共分五册,本册为第五册《同茂大道悦来段工程》中的第二分册《隧道土建工程》。

要紧包含1#与2#隧道土建设计及电力隧道土建设计。

电力隧道设计范围为与1号隧道共建段及1号隧道出洞口至金山大道电力隧道单独建设段。

2 设计根据、执行规范、设计标准及原则,初设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2.1 设计根据1) 建设单位与我公司签订的设计合同【工程编号09168D】 2)《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7.5】3)《重庆市主城区大竹林礼嘉组团C、D标准分区操纵性全面规划》【重庆规划展览馆规划研究中心】4) 金竹湾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重庆市勘测院 2010.11】5)工程可行性研究文件【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6)方案设计文件【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7) 《重庆市规划局关于渝北区悦来新城道路工程方案研究会议纪要》【重庆市规划局业务会议纪要市政字[2010]165号】8) 初步设计文件【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9)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渝北区悦来新城同茂大道悦来段道路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10)重庆电力设计院关于渝北区悦来新城路网工程——同茂大道悦来段金竹湾隧道工程的复函;11) 业主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2.2 执行规范①《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②《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③《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④《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⑤《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⑥《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⑦《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⑨《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⑩《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

最新施工图设计说明(隧道延长)

最新施工图设计说明(隧道延长)

隧道设计说明一、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匝道2、计算行车速度:20Km/h3、设计荷载:城-A级;4、隧道建筑限界(1)限界净宽:A匝道隧道:8.0m(余宽0.25m+左侧向宽度0.25m+行车道6.5m+右侧向宽度0.25m+检修道0.75m)B匝道隧道:10.5m(余宽0.25m+左侧向宽度0.5m+行车道8.5m+右侧向宽度0.5m+检修道0.75m)(2)车行道宽度:A匝道隧道为7.0m(全隧采用匝道曲线段加宽宽度)B匝道隧道为9.5m(全隧采用匝道曲线段加宽宽度)(3)限界净高:机动车道:5.00m检修道:2.50m(4)行驶方向:单向行驶。

(5)行车道正常横坡:单向1.5%曲线超高段:单向-2.0%5、隧道内卫生标准:(1)一氧化碳(CO)允许浓度:正常营运时为150ppm;发生事故时,短时间(15min)以内为250ppm;(2)烟尘允许浓度:正常营运时为0.0075m-1;当烟雾浓度0.0120m-1时,采用交通管制进行养护时为0.0035m-1;(3)隧道内纵向风速小于7m/S。

二、设计依据及范围1、设计依据(1)重庆市沙坪坝区城乡建设开发公司的委托书;(2)业主提供的1:500片区现状地形图;(3)《马家岩立交(调整方案)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详勘) 》 (重庆川东南地质工程勘察院2008.10)(4)我院完成的《沙坪坝区马家岩立交工程方案设计文件(调整)》(2008.9);(5)《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意见书》(重庆市规划局 2008.10.21)。

2、执行标准、规范及规程(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3)《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4)《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5)《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6)《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JTG/TD71-2004)(7)《建筑电气设计技术规程》(GBJ16-83)(8)《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9)《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10)建设部2004年3月颁发的《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11)其他有关国标与行业标准、规范与规定。

隧道设计说明书3类围岩

隧道设计说明书3类围岩

第2章隧道总体设计2.1隧道平面设计2.1.1隧道方案比选目的通过对拟定的线路方案进行比选最后确定出最优的方案,确保线形适当(平面顺舒、纵坡均衡、横面合理),顺应地形,路线对附近地区影响较小,安全性、用地、建设投资、养护费、行驶性能、施工的难易与当地环境和景观相协调。

使隧道洞口位置处于较好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的地方,便于施工场地布置;尽可能把隧道埋置于较好的地层中隧道位置选择在褶曲构造一翼或背斜褶皱中轴处通过较为有利;隧道埋深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隧道的长度;洞口段中线尽量选择与地形等高线垂直。

2.1.2 隧道平面布置方案比选包家山隧道在可研阶段平面布置有两个方案:方案一为直线隧道方案,隧道左端位于建子沟口和瓦房院之间,桩号:K68+202;右端位于周家村,桩号:K69+965。

隧道为长1855m的直线段;方案二为曲线隧道方案,隧道左端位于建子沟口和瓦房院之间,桩号:K68+202;右端位于周家村与张家院之间,桩号:K70+102,隧道平曲线的设计半径为R=1600m。

在初步设计阶段,通过对隧道处路线平面线形的优化,包家山隧道平面布置可采用直线隧道,直线隧道通风能力好,测量、衬砌内装比较简单,不会产生视距问题,施工方便,因此,工程的施工难度较小、造价低,工程中应优先采用。

曲线隧道施工难度较大、需要设置超高、会产生视距问题需要加宽断面、造价较高,但道路线形好,洞外道路的占地少。

在初步设计阶段,通过包家山隧道的地质报告了解到包家山隧道处于III级、IV级围岩。

由于直线隧道方案在施工难度、工程投资和工期上较有优势,因此,本设计采用方案一直线单向行车双车道隧道。

2.2 纵断面设计本隧道的基本坡道形式设为单坡。

坡道形式的选择依据和纵坡坡度的主要控制因素为通风问题和对汽车行驶的利害。

隧道的纵坡以不防碍排水的缓坡为宜,坡度过大,对汽车行驶、隧道施工和养护管理都不利。

单向通行的隧道设计成单坡对通风是非常有利的,因汽车都是单坡行驶,发动机产生的有害气体少,对通风也很有利。

金凤隧道工程施工中标公示

金凤隧道工程施工中标公示

金凤隧道工程施工中标公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相关法规的规定,金凤隧道工程施工招标评标委员
会经过细致评审,确定了中标单位,现将有关事宜公示如下:
一、项目名称:金凤隧道工程施工
二、项目概况:金凤隧道位于某省某市,是连接城市与郊区的重要交通要道,工程总长度
约5公里,设计速度为80公里/小时,主要包括隧道洞口开挖、支护、施工及配套工程等。

三、中标单位:根据招标文件规定,经过资格审查、技术评标和商务标评标,中标单位为
某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四、中标价:中标价为人民币1.2亿元。

五、中标理由:某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在竞标过程中提交了完整的资料,技术方案合理,
价格合理,符合招标文件要求,具有良好的施工经验和资质,被评标委员会认定为中标单位。

六、投诉期:对本公示的内容如有异议,可在公示期内向招标单位提出书面投诉,逾期不
受理。

七、公示期:公示期为7天,自公示之日起计算。

以上为金凤隧道工程施工中标公示内容,欢迎对本公示内容提出意见和建议,谢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概述 (1)1.1工程概况 (1)1.2设计内容及范围 (1)2、设计依据 (1)2.1采用的规范和规程 (1)2.2相关文件资料 (2)2.3上阶段审查意见和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2)3、建设条件 (3)3.1隧道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3)3.2建设区域的自然条件 (3)3.3工程地质条件 (3)3.4水文地质条件 (6)3.5隧址区地震效应评价 (10)3.6隧道洞身洞身主要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10)3.7隧道洞口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14)3.8不良地质条件 (15)3.9隧道建设对地热的影响评价 (18)3.10建设影响范围内的主要建构筑物 (18)4、设计原则及技术标准 (18)4.1设计原则 (18)4.2主要设计技术指标 (18)4.3对规范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 (19)5、隧道工程总体设计 (19)5.1隧道平纵设计 (19)5.2隧道建筑限界和隧道内轮廓设计 (19)6、隧道结构设计 (20)6.1隧道洞口设计 (20)6.2隧道主洞衬砌结构设计 (20)6.3隧道横通道及交叉口设计 (22)6.4抗震设计 (23)6.5结构构造及技术要求 (23)6.6耐久性设计 (24)7、隧道防排水设计 (25)7.1防排水设计原则 (25)7.2洞口排水 (25)7.3明洞防水 (25)7.4衬砌防、排水 (26)7.5洞内排水 (26)8、隧道路面及内装设计 (26)8.1隧道路面设计 (27)8.2隧道内装设计 (27)9、超前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方案设计 (27)9.1超前地质预报 (27)9.2监控量测 (28)10、不良地质地段隧道动态设计 (28)10.1高压富水段 (28)10.2断层破碎带处治 (30)10.3煤层及瓦斯处治 (30)10.4采空区与老窑积水处治 (31)10.5含煤地层地下水防腐处置措施 (31)10.6岩爆处治措施 (32)11、地表(下)水环境保护专项设计 (32)11.1设计原则 (33)11.2保护的对象重要性和内容 (33)11.3水环境保护设计 (33)11.4岩土体变形破坏防治设计 (35)11.5其它次生灾害的防治与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35)11.6施工要求 (36)11.7地质环境监测 (36)11.8地质环境保护工程验收 (37)12、隧道施工与筹措 (37)12.1施工开挖方案 (37)12.2施工注意事项 (37)12.3施工场地及施工用水 (38)12.4弃碴处理 (38)12.5施工工期 (38)13、隧道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38)14、隧道主要建筑材料 (39)15、工程数量计算原则 (40)16、施工注意事项及技术要求 (40)17、特别说明 (42)1、概述1.1工程概况金凤隧道工程总体呈东西走向,连接璧山区和主城区,路线西起璧山区的黛山大道,沿成渝高铁南侧向东布线,穿越缙云山后东接九龙坡高新区高新大道。

道路全线设计全长约9.2km,城市主干路,双向六车道,全线设计行车速度为60km/h。

全线共设置立交4座、隧道1座(金凤隧道长3.0Km)。

图1.1-1 项目总体布置图表1.1-1 隧道规模表隧道名称项目起讫桩号地质概况建筑限界平面曲线设计纵坡隧道长度(m)隧道型式洞口型式通风方式限高(m)限宽(m)金凤隧道左线ZK3+650~ZK6+650背斜轴部以砂岩为主,夹泥岩、页岩以及煤线,两翼以泥岩为主夹砂岩5.0 13.5R=∞/R=50000.85/1700-0.50%/13003000进口小净距+洞身分离式削竹式射流通风右线YK3+650~YK6+6505.0 13.5R=5000/R=∞0.85/1700-0.50%/13003000削竹式射流通风1.2设计内容及范围1)本册设计范围为金凤隧道工程的开挖、初期支护、二次衬砌、防水、仰拱(填充)、施工及监测方案、隧道防排水、路面、装饰等隧道土建工程设计。

2)本分册分为上下册,其中上册包含设计说明、隧道表、平纵、建筑限界及内轮廓、洞口、主体结构、横通道及交叉口设计;下册包含隧道超前支护、防排水及管沟、路面及内装饰、施工方案、监控量测及超前地质预报、不良地质处治设计等。

3)隧道通风、消防、供配电、照明、监控、预留预埋、预留洞室、防火门等设计详见隧道机电工程分册(第二至第五分册)。

4)隧道洞外两端联络道详见道路工程分册。

2、设计依据2.1采用的规范和规程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221-2015);3)《城市道路工程技术规范》(GB-51286-2018);4)《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5)《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6)《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7)《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8)《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086-2015);9)《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11)《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 B02-2013);1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13)《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14)《地下工程地质环境保护技术规范》(DBJ50/T-189-2014)15)《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建标[2000]202号);16)《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建质[2013]57号文);17)《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渝建[2017]384号)18)国家和地方颁布的相关技术规范。

2.2参考的规范和标准1)《公路隧道设计细则》(JTG/T D70-2010);2)《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标准》(GB/T50046-2018)2.3相关文件资料1)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市设计院设计联合体签订的设计合同。

2)《金凤隧道工程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意见函》(重庆市规划局,2017.7.11)3)《金凤隧道工程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批复》(重庆市发改委,2018.01)4)《关于金凤隧道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渝建初设【2018】46号)5)《关于《金凤隧道项目金凤隧道地下水环境保护方案设计》的认定意见》(渝地环技审【2017】114号)6)《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意见书》(璧公消审字【2018】第008号)7)《金凤隧道工程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报告》(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2018年12月)8)《金凤隧道工程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市设计院,2017.06)9)《金凤隧道地下水环境保护方案》(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市设计院,2017.09)10)《金凤隧道工程建设工程初步设计》(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市设计院,2018.02)2.4上阶段审查意见和批复意见执行情况2.4.1 初步设计评审专家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1)建议结合洞口详勘地质资料,对洞门进出口位置和洞门造型做进一步研究和优化。

执行情况:结合洞口详勘地质资料,优化完善洞口设计。

(2)台阶法开挖的超前帷幕注浆孔布置,一般只布置在上台阶,也就是说,上台阶必须完成前方全断面的超前帷幕注浆;下台阶开挖时,只做局部补注浆。

执行情况:超前帷幕注浆运用于断层破碎带,为达到较好的注浆效果,结合施工工序注浆孔采用上下台阶全断面均匀布置。

(3)左右洞净距宜增加至30m以上,缩短进口小净距隧道设置长度;宜设置紧急停车带。

执行情况:洞口左右洞间距结合洞外立交、路线情况进行设置,减短小净距隧道设置长度;本隧道为三车道城市隧道,结合相关规范标准要求,参照重庆市类似工程经验,本项目可不设紧急停车带,同时不设置紧急停车带可节省工程造价,且避免超大跨度隧道施工安全风险。

(4)优化支护结构参数。

减少Ⅴ级围岩系统锚杆,Ⅳ级围岩仰拱钢架与初期支护可取消,Ⅳ级围岩硬质岩段可取消仰拱等。

执行情况:优化V级围岩系统锚杆数量,取消Ⅳ级围岩硬质岩段仰拱钢架,设置垫层;根据隧道设计规范及重庆类似市政工程经验,三车道隧道Ⅳ级围岩段须设置仰拱。

(5)优化施工方案。

尽量减少CRD、CD法施工段落,软弱围岩段可采用三台阶七步法施工,一般段可采用三台阶法或微台阶法,以利于减少临时支护工程量,加快施工进度。

执行情况:根据详勘资料,在确保安全情况下优化施工步序。

(6)完善穿煤、瓦斯有害气体等不良地质处治方案。

执行情况:根据根据详勘资料进一步完善不良地质处治方案。

2.4.2 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1)穿越采空区动态设计应增加对采空区可能聚集瓦斯气体的超前探测和处置措施执行情况:根据批复意见,穿越煤层、采空区动态设计对可能聚集瓦斯气体采取超前探孔进行探测,提出防治煤层瓦斯突出的措施。

2.4.3 金凤隧道项目金凤隧道地下水环境保护方案设计的认定意见执行情况1)加强施工期间及施工后的地质环境监测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执行情况:根据地下水保方案设计及批复意见,完善地表(下)水环境保护专项设计。

2.4.4 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批复执行情况1)同意该隧道消防设计。

执行情况:结合隧道消防设计进行项目施工图设计2)该工程消防设计应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现行消防技术标准进行设计。

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消防设计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现行消防技术标准。

3)工程建设中使用的消防产品应选用具备消防产品市场准入要求的合格产品。

选用的建筑构件、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应符合国家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和有关管理规定。

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设计选用建筑构件、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符合国家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和有关管理规定。

4)设计中选用的外墙保温材料和装饰材料的规格、燃烧性能等技术指标、施工工艺等必须符合国家和我市相关要求。

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

3、建设条件3.1隧道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拟建金凤隧道距离北侧璧山大学城隧道约7.2km,距离成渝高铁缙云山隧道0.8~1.8km,距离南侧成渝高速缙云山隧道金凤隧道约 5.5km。

隧道进口位于璧山区青杠街道塘坊村,距离西北侧既有碎石道路约220m。

隧道出口属金凤镇海兰村,距离东北侧碎石道路约95m。

出口段K6+100、K6+500洞顶也有乡村道路相通。

3.2建设区域的自然条件3.2.1气象隧址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具有空气湿润、春早夏长、冬暖多雾,秋雨连绵等特点。

多年平均气温18.3℃,月平均最高气温是8月,为28.1℃。

月平均最低气温在一月,为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