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方案_备份与恢复_湖南卫生厅v2.0
湖南省卫生厅首批允许临床应用的第二类医疗技术目录

湖南省临床应用的第二类医疗技术目录
一、介入治疗技术
(一)心血管疾病介入诊断治疗技术:
1、冠心病介入治疗;
2、经导管射频消融术;
3、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
(二)大血管疾病介入诊断治疗技术:
1、夹层动脉瘤(真性、假性动脉瘤)介入治疗;
2、布加氏综合征介入治疗。
(三)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技术:
1、脑动脉支架植入术;
2、脑血管瘤栓塞术(含支架、丝线等各种材料);
3、颅内出血介入治疗。
(四)外周介入诊断治疗技术:
外周血管支架置入术(含血管狭窄、动静脉瘘介入治疗)。
二、骨、关节治疗技术
1、人工关节置换术;
2、人工椎间盘髓核置换术。
三、产前诊断技术
1、绒毛、脐血、羊水穿刺、细胞学诊断;
2、胎儿镜宫内治疗技术。
四、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1、术中放疗技术(包括术中置管术后放疗技术);
2、三维适形及调强放疗技术(含χ刀、γ刀、Cyberknife 治疗)。
五、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六、血液透析
七、角膜移植
八、临床基因扩增检验技术。
营业厅全流程无纸化解决方案V2.0

建设方案-设备层
1、数位手写屏:自主研发手写驱动,几乎兼容所有的数位手写屏硬件,常见品牌的 有:Wacom\汉王优派\立思辰\摩根等(本次项目推荐Wacom 10寸手写屏) 2、证件扫描仪:支持多种扫描设备适配,如高拍仪、身份证扫描仪等设备(本次项 目推荐麦哲高拍仪)。
3、手写平板电脑:支持Andriod、iOS、WIN8三大平台手机、平板电脑硬件。(本
不可 篡改
三 . 签名不可剥离
提供与纸质文件盖章和签名相 同的可视效果,且印章不可单 独剥离。 结合数字签名,可在文件打开 时,展示验证不通过时的图像 效果。
11
不可 伪造
四 . 验证方便快捷
易于 验证
项目背景—建设内容
充分调研现有业务受理流程,以提升效率、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实现精 细化管理为出发点,以遵循法律法规、确保电子文件安全为准绳,全面实施 业务受理无纸化改造。
工单检索
原方式
整理各 类单据 约5分钟 左右
无纸质单 据,耗时 为0
耗时20分 钟左右
平均超过30 分钟 基础台账自 动生成,人 工加工处理 约10分钟左 右
人工检索需 要数小时甚 至几天
新方式
5分钟左 右
电子化存储, 电子检索仅 无需资料的 10秒左右 运输和入库
采用改进后的新方式后营业结束后的结账时间大大缩短,后台人员工作压力减小,大部分 工作时间可补充到前台。营业厅整体工作效率明显提升,员工满意度提高,人本管理的理 念得到了有效的落实。
外 接 设 备 营 业 厅 无 纸 化 管 理 系 统
统一设备接口管理
电子免填单管理系统
安全认证管理系统
业 务 系 统
ESS
BSS
集中集客
2.0版中国城市排水解决方案核心技术简介

过度开发, 硬质地面 使径流系 数增加
雨水调蓄 能力减小, 行洪和水 循环系统 遭到破坏
排水系统 设计标准 偏低
气候变化 热岛效应 和雨岛效 应使暴雨 雨型变化
原因?
类型 暴雨(50-100mm/d) 大暴雨(100-200mm/d)
30年平均 1979-2008 1.30 1.37
前15年 1979-1993 0.93 1.13
“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 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在如此长时间内这样大规模降低二 氧化碳排放,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 努力。”
3.3 污水处理技术
污水处理过程中的CO2排放量
URBAN DRAINAGE SYSTEM V2.0
至2012年度,污水处理厂污水年实际处理量522亿吨
调蓄池设置:场地的要求,雨水中的颗粒杂质易于在调蓄池中沉积,需要配备自冲洗装置清理。
调蓄池布局:末端调蓄池;中间节点调蓄池;分散串联调蓄池。
调蓄池类别:地下封闭式调蓄池;地上封闭式调蓄池;地上开敞式调蓄池。
3.3 污水处理技术
URBAN DRAINAGE SYSTEM V2.0
污 水 处 理 百 年 发 展
7.
城市排水没有与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水环境治理、地下水修复及土壤修复相结合, 传统城市排水的理念非常局限,严重制约了城市综合水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2. 新版排水系统的概念与理念
什么是城市排水系统2.0解决方案?
理念领先于技术;
URBAN DRAINAGE SYSTEM V2.0
以满足城市排涝能力和雨水污染控制的雨污水收集输送系统建设 (数字排水、生态排水、雨水调蓄); 基于低碳节能和资源化利用技术为核心的污水、污泥处理处置技术 运用; 以水资源有效利用、水环境持续改善、地下水资源保护为目的的城 市排水系统综合解决方案。 2.0版中国城市排水系统是实现城市是实现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 顶层设计方案。
湖南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湖南省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的通知

湖南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湖南省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卫生厅•【公布日期】2004.12.03•【字号】湘卫医发[2004]45号•【施行日期】2004.12.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安全与血液正文湖南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湖南省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的通知(湘卫医发[2004]45号)各市州卫生局,有关医疗单位: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2001年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血站建设和血液管理承诺书》和《血站管理办法》(暂行)的有关规定,结合全省实际情况,我厅制订了《湖南省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则》(试行),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00四年十二月三日附件1:湖南省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试行)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2001年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血站建设和血液管理承诺书》要求和《血站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人口、医疗资源、临床用血需要等实际情况和全省区域卫生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目的调整布局,严格管理,统一规划采供血机构设置,保证临床用血的需求与安全。
二、规则原则按照采供血“三统一”管理原则,血液中心和中心血站可增设采血点,实行分散采集血液,集中检测和制备成分血,统一供应临床用血。
三、设置规划(一)采血体系设置根据规划原则,我省设置一个血液中心和13个中心血站,即省会长沙设立血液中心,其它13个市州各设一个中心血站。
血液中心和中心血站可在辖区内各县(市、区)增设采血点。
但是不得在同一县(市、区)行政区划内同时设置中心血站、采血点和单采血浆站。
逐步撤销县级采供血机构。
2004年内撤销祁阳、祁东、常宁、安乡、临澧、桃源县等6家基层血站和中心血库;2005年3月前撤销耒阳、浏阳、宁乡等县(市)3家基层血站和中心血库;2006年撤销南县中心血库、武冈市基层血站;2008年3月前全面完成县级采供血机构的整体调整(见附2)。
(二)供血体系设置规划1、省级医疗机构和各市州医疗机构应设立输血科,负责本单位临床用血的计划制定、申报和血液储存以及单位临床用血情况检查,并参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科研工作。
TCS-900系统组态规程(V2.0)

一般商密Q/SUPCON 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SUPCON B1170035N—2016替代Q/SUPCON B1371035N-2016 TCS-900系统组态规程V2.02016-06-21发布2016-06-23实施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15497《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Q/SUPCON B2H000011《企业标准编写指南》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位工程技术规程,代替Q/SUPCON B1371035N-2016《TCS-900系统组态规程》,与Q/SUPCON B1371035N-2016相比,主要内容变化如下:——文件结构调整;本标准由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总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修订)单位:工程总部。
本标准起草(修订)人:黄杰。
本标准审核人:吕永杰。
本标准审批人:丁东湖。
本标准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Q/SUPCON B1371035N-2016TCS-900系统组态规程1目的为规范中控TCS-900安全仪表系统(SIS)的组态设计,使其合理、规范,特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正文为一般性规定,附录为针对具体系统或软件的专用规定,一般性规定与专用规定不一致时,按专用规定执行。
执行本规程时,应同时符合国家或行业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要求。
2范围本规程和附录主要针对中控TCS-900系统,当使用其他系统实现相关安全功能时,可参考相关一般性规程。
3原则●组态过程应符合安全、可靠的要求。
●组态过程应符合一致性、规范性的要求。
●组态过程应符合各类控制系统产品的特殊要求。
●组态过程应考虑维护的方便性。
●组态过程应考虑操作的便捷性。
●组态过程应考虑系统负荷裕度。
4组态设计一般规定4.1文件命名原则组态文件夹宜根据项目合同编号进行命名,例如:下位机组态文件夹名:SUP****_**上位机组态文件夹名:SUP****_HMI说明:SUP默认前缀,****代表合同编号,如20151130_86001,_**代表控制站编号,如CS14.2文件存放路径当前运行组态存放路径下位机组态:D:\TCSData\(Safecontrix默认安装路径)上位机组态:D:\SUPCON_PROJECT\(VxSCADA默认安装路径)数据记录路径上位机历史趋势记录文件:D:\ECSRun\(VxSCADA默认安装路径)SOE记录文件:C:\SafeContrix\SCDBData\SOEDB.FDB(Safecontrix默认安装路径)备份组态存放路径1、下位机组态:E:\组态备份\下位机\20151123\“20150323”为备份日期,下位机组态备份内容包含:下位机组态文件夹、SOE记录文件。
汉和科技EIPV2.0办公自动化web解决方案

汉和科技EIPV2.0办公自动化web解决方案1. 系统背景(现状需求)传统的C/S架构(客户端/服务器),通过安装客户端,访问服务器,具有安全、快捷、准确的特点。
但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B/S架构(浏览器/服务器)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客户愿意选用B/S架构的办公自动化系统。
因为B/S 架构只要有浏览器(如IE)就能访问服务器,目前微软将浏览器技术植入操作系统内部,这种结构更成为当今应用软件的首选体系结构;真正实现零维护,软件升级的工作量也方便很多,同时还降低了成本;B/S架构尤其适合用户数较多,而且分散各地的集团客户。
2. 系统概述及各模块介绍汉和科技在深入研究和分析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技术研发和应用实践,尤其是在总结了集团化企业办公自动化项目的实施经验后,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和实用的专门面向企业的办公自动化web方案。
该方案是基于群件“鼻祖”的IBM Lotus Notes/Domino。
采用B/S架构,通过浏览器访问企业主页,并对企业已有应用系统和各种信息资源的集成,向用户提供了统一的、集成的、个性化的信息。
企业信息集成构架:所有功能模块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系统管理:组织机构、用户角色管理、应用模块配置、应用流程配置、系统日志、系统备份及恢复;·个人事务:电子邮箱、名片夹、日程安排、个人便笺;·信息共享与交流:公司新闻、公告通知、大事记、企业文化、电子期刊、规章制度、办事指南、新员工必读、通讯录、留言版、电子论坛、短信息、SameTime即时通讯;·资源管理:办公用品管理、车辆管理、会议管理、培训管理、下载中心、网上在线保障、常见问题自助、帐号申请;·公文管理:技术文档、销售文档、综合文档、发文管理、收文管理、ISO文档、档案管理; ·业务管理:工作流、客户关系、项目管理;·党团工会:党务管理、工委会、计划生育管理、工伤档案管理、退休人员管理;·其他应用:常用链接、密码修改;3. 系统特色·以知识管理为核心,提升系统的整体应用价值。
DTM PX 016 713_EMB5116 TD-LTE基站产品介绍-v2.0.0

ETH0
RJ45连接器
ETH1
SFP连接器
BBU与交换机连接的S1/X2接口 光纤
用于实现与EPC和邻eNode B的 S1/X2接口连接,输入/输出,支持 1588 V2
大唐移动 © 版权所有
16
2 EMB5116 TD-LTE 产品特性描述
功能模块
2.2 EMB5116 TD-LTE硬件结构
基带处理TE 技术特点
容量大、接口完备、配置灵活 标准配置3小区,最大支持60M带宽处理能力 单小区支持最大在线用户数400,单站最大支持1200 最小配置单位为10M,增加基带板即可实现扩容 支持S1/1/1、S2/2/2小区配置 支持2320~2370MHz、2570~2620MHz工作频段 支持GPS、BD、1588v2、上级级联多种时钟获取方式 3 支持GPS/BD时钟信号光纤拉远 支持RRU级联,扩展无线覆盖范围
大唐移动 © 版权所有
2
EMB5116 TD-LTE产品描述 eNode B产品描述
1 2
eNode B产品总体介绍 EMB5116 TD-LTE产品特性描述
3
EMB5116 TD-LTE 配置方案
大唐移动 © 版权所有
3
1 eNode B产品总体介绍
1.1 TD-LTE网络架构
HSS
IMS
EPC
功能模块
2.2 EMB5116 TD-LTE硬件结构
环境监控单元(EMx)
PSA
SLOT 11
BPOG/ETPE BPOG/ETPE SCTE
SLOT 3 SLOT 2 SLOT 1
BPOG BPOG BPOG BPOG
SLOT 7 SLOT 6 SLOT 5 SLOT 4
智慧粮库应用系统集成平台方案V2.0

建立完善的应急处理流程,包括故障发现、报告、分析、处理、验证等环节,确 保在发生故障时能够迅速响应并及时处理。
用户培训和操作指导手册编写
用户培训
针对平台的使用人员,制定详细的培 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式、 培训时间等,确保用户能够熟练掌握 平台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操作指导手册编写
编写平台操作指导手册,包括平台功 能介绍、操作流程、常见问题解答等 内容,为用户提供全面的操作指导和 帮助。
版本更新迭代计划
版本更新计划
根据平台运行情况和用户需求,制定详细的版本更新计划,包括更新内容、更新时间、更新方式等,确保平台的 不断完善和升级。
迭代开发流程
建立规范的迭代开发流程,包括需求收集、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发布等环节,确保每次迭代开发都能 够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效果。
06
总结回顾与未来发展规划
粮食信息录入
支持手动录入或扫描设备自动采集粮食 信息,包括品种、数量、产地、等级等 。
入库计划管理
根据粮库容量和粮食种类,制定入库计 划并分配库位。
入库作业调度
对入库作业进行智能调度,合理安排装 卸设备和人员,提高入库效率。
入库质量检测
对入库粮食进行质量检测,确保粮食质 量符合标准。
粮食存储监控模块功能
测试阶段
对接口进行全面测试,包括功 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 等。
需求分析
明确接口功能需求、性能要求 等,形成详细的需求文档。
开发阶段
依据设计文档进行接口开发, 编写相应的代码和测试用例。
部署上线
测试通过后,将接口部署到生 产环境,并进行持续监控和维 护。
数据传输性能测试报告
测试目的
测试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卫生厅系统数据库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演练技术方案IT服务事业部数据库服务产品部2013年9月10日文档修订记录参考文档/书目:目录第1章基本概况 (4)1.1数据库备份恢复测试概况 (4)1.2数据库备份恢复演练规划 (4)第2章数据备份 (5)2.1备份策略与配置优化 (5)2.1.1当前备份策略如下: (5)2.1.2归档日志的处理 (5)2.1.3打开控制文件自动备份 (5)2.1.4配置备份周期 (5)2.2RAC数据库备份规划 (6)2.2.1归档日志存放的位置 (6)2.2.2RMAN配置 (6)2.2.2.1 归档日志NFS访问的RMAN配置 (6)第3章数据恢复 (7)3.1数据恢复过程概述 (7)3.2获取备份文件 (8)3.3获取数据库信息 (8)3.4获取数据库参数文件 (8)3.5确定要恢复的路径 (10)3.6恢复参数文件 (11)3.7修改参数文件 (12)3.8恢复控制文件 (12)3.9恢复数据文件 (13)3.10恢复并打开数据库 (13)3.11进行数据库备份 (13)第1章基本概况1.1数据库备份恢复测试概况当前数据库为EXADATA服务器ORACLE 11R2 RAC ASM,数据量3.8TB。
采用NBU RMAN备份方式,为了测试备份的有效性,计划进行恢复测试演练。
演练方式采用NBU RMAN备份生产库,再恢复到单节点PC SERVER + LINUX + ORACLE 11GR2 + ASM上,来验证备份恢复的有效性。
生产库及恢复目标测试库的信息如下。
1.2数据库备份恢复演练规划备份恢复需求:一、恢复测试库服务器。
二、恢复测试库能访问到全库备份、增量备份和归档备份,以便恢复。
三、恢复测试库大约需要磁盘空间4TB。
四、恢复时间需要实际测试。
恢复测试步骤:一、利用NBU RMAN备份生产库。
二、搭建单节点测试库。
三、创建ASM实例,并建立与生产库相同磁盘组(+DATA_DM01、+RECO_DM0)三、配置NBU至单节点测试库。
四、利用RMAN进行数据库恢复测试。
第2章数据备份2.1备份策略与配置优化2.1.1当前备份策略如下:由于数据库数据量较大,可以采取每周进行一次全库备份,每日进行增量备份和归档备份。
目前oracle exadata RAC通过NBU7.5每周六(00:00-12:00)一次全备、每天增量和归档备份,其中全备和增量的数据备份到华为的虚拟带库VTL6000,每天的归档(8:00-22:00,频率为每小时备份一次)备份到NBU master server(windows 2003 svr--10.0.0.86 --- nbuserver)本机挂接的存储上。
2.1.2归档日志的处理建议每次备份后自动删除归档日志文件。
2.1.3打开控制文件自动备份2.1.4配置备份周期2.2RAC数据库备份规划2.2.1归档日志存放的位置归档日志放在磁盘阵列,对方节点通过NFS读写访问2.2.2RMAN配置2.2.2.1归档日志NFS访问的RMAN配置2.2.2.1.1RMAN备份脚本节点1:节点2:第3章数据恢复3.1数据恢复过程概述获取备份文件获取数据库信息获取数据库参数文件确定要恢复的路径恢复参数文件恢复控制文件恢复数据文件恢复归档日志文件恢复并打开数据库进行数据库备份3.2获取备份文件查找备份软件日志,获取数据库的备份文件。
3.3获取数据库信息需要获取以下信息:一、数据库的DBIDSQL> select dbid from v$database;二、数据库的SIDSelect instance_name from v$instance;三、数据库的SYS密码3.4获取数据库参数文件在生产库执行如下操作:SQL> create pfile='/u01/rman/pfile_restore.ora' from spfile; File created.set lines 200set pages 200set echo offset verify offset scan oncol TIME_TAKEN_DISPLAY for a10col "INPUT(SUM)" for a10col "OUTPUT(SUM)" for a12col status for a10col "INPUT(s)" for a10col "OUTPUT(s)" for a10SELECT j.session_key,TO_CHAR (J.START_TIME, 'yyyy-mm-dd hh24:mi:ss') start_time,TO_CHAR (j.end_time, 'yyyy-mm-dd hh24:mi:ss') end_time,J.TIME_TAKEN_DISPLAY,J.INPUT_BYTES_DISPLAY "INPUT(SUM)",J.OUTPUT_BYTES_DISPLAY "OUTPUT(SUM)",J.OUTPUT_DEVICE_TYPE,J.STATUS,J.INPUT_TYPE,J.INPUT_BYTES_PER_SEC_DISPLAY "INPUT(s)",J.OUTPUT_BYTES_PER_SEC_DISPLAY "OUTPUT(s)"FROM V$rman_Backup_Job_Details j;查看rman所有备份的历史信息,包括开始、结束时间,总共花费的时间以及备份的大小以及状态等信息。
set lines 120set pages 200set feedback offset verify offset scan onselect output from v$rman_output o where o.session_key=&1;其中的session_key来自己于第一个查询中。
3.5确定要恢复的路径查看以前的备份日志,确定要恢复的数据文件路径与以前的是否一致。
创建ASM实例并且建立相应ASM磁盘组。
三操作步骤1 修改IBM1上的ORACLE的配置文件,只需要修改ORACLE_SID即可。
vi /oracle/.profile oracle_sid=ccdb12 进入RMAN,强行启动数据库(会报没有参数文件)后,恢复参数文件。
rman target /startup nomountrestore spfile from '/u01/rman/ControlFile_05oj8o65_1_1';3 根据spfile, 恢复出pfile, 编辑pfile, 去掉与rac设置相关的参数, 再将pfile转换成spfilecreate pfile from spfile;shutdown abort;vi initccdb1.ora -- 去掉与rac设置相关的参数,同时注意参数里指定的各目录是否存在。
create spfile from pfile;4 使用新创建的spfile 启动数据库,恢复出控制文件。
startup nomount;restore controlfile from'/oradata/orabak/rmanspctlback/c-3276392049-20080620-01';alter database mount;5 由于正式环境使用了ASM,数据文件,在线日志都存在ASM里,而测试环境没有ASM,故需要将文件转换,存放到文件系统下,由于在IBM4上记录的数据库,归档日志的备份集的存放路径与IBM1上的不一样,故,需要说明在IBM1上这些备份集的路径,以便RMAN知晓。
catalog backuppiece'/oradata/orabak/databackup/db_CCDB_900_1_20080620';catalog backuppiece'/oradata/orabak/logbackup/log_CCDB_901_1_20080620';7 检查备份集的存在状况,删除多余的备份集信息crosscheck backup;delete noprompt expired backup;8 检查全库恢复时的,需要哪些数据文件备份集,归档日志文件的备份集。
restore database preview summary;9 找出库的数据文件。
Report schema;run{allocate channel d1 type disk;set newname for datafile 1 to '/oradata/ccdb/system.dbf';set newname for datafile 2 to '/oradata/ccdb/undotbs1.dbf';set newname for datafile 3 to '/oradata/ccdb/sysaux.dbf';set newname for datafile 4 to '/oradata/ccdb/users.dbf';set newname for datafile 5 to '/oradata/ccdb/undotbs2.dbf';set newname for datafile 6 to '/oradata/ccdb/unicall2x.dbf';set newname for datafile 7 to '/oradata/ccdb/unicall2x_idx.dbf'; restore database;switch datafile all;release channel d1;}13 recover database,注意恢复完成后,系统提示需要的日志文件及SCN好。
recover database;14 罗列出归档日志的备份集,和上面的RECOVER DATABASE 信息作比较,以确定是否已经用完备份集里的归档日志。
list backup of archivelog all;15 alter database open resetlogs;3.6恢复参数文件3.7修改参数文件将参数文件中涉及到集群的信息删除掉。
3.8恢复控制文件3.9恢复数据文件3.10恢复并打开数据库3.11进行数据库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