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作文素材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必须以现代社会的价值观进行辨析
2019年高考作文热点话题传统文化.doc

2019年高考作文热点话题传统文化《中国诗词大会》活泼美丽,格调高雅,富有文化内涵,每次节目都如一道文化大餐,唤醒了中国人的诗心,激发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原因多样,我们可以谈一点,也可以多样分析。
下面是CN给大家整理的20XX高考作文热点话题传统文化,快来看看吧。
内涵挖掘:文化(culture)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
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
据统计,有关“文化”的各种不同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
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
东西方的辞书或百科中对文化有一个较为共同的的解释和理解: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三维解读: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我们曾经创造过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再次创造了丰厚的物质财富,但同时我们的文化也受到了世界文化的影响,如何在传承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发展本民族文化,接受外来文化,是处于当今世界一体化中的中国人应该思考的一个时代性问题。
此主题既能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热点,又能引导考生增强民族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
因此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立意:传承既是为了保护,更是为了发展;传承与创新并不矛盾,创新乃是为了更好地传承。
真正优秀的东西,是不受时间和地域等因素制约的。
因此,我们要大胆传承一切优秀的东西。
此外,传承还需要勇气,需要眼光。
命题范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9精选高考作文素材:文化

2019精选高考作文素材:文化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我相信,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文学家、艺术家不但有这样的雄心,而且有这样的水平、一定能够创造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国家、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优秀作品。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写作主题】1.中华文化自信而长远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
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2.复兴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点,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写作角度】1.传统文化包含:诸子百家、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传统节日、中国戏剧、民间工艺、中华武术、传说神话等;2.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3.讲好中国故事【写作延伸】1.名言①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周子·鱼父》②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破也,而不可夺赤。
--《吕氏春秋》③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2.相关发扬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综艺节目,如《朗读者》《经典永流传》《国家宝藏》《舌尖上的中国》等。
为方便大家即时获取2018年高考试题、成绩、分数线信息,###为广大考生整理了《全国2018年高考试题答案、成绩、分数线专题》考生可直接点击进入以下专题实行信息查询。
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

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传统文化中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我们应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传统文化?搜集了两篇文章,看看他们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浅论现代眼光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提要: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奠定了人的一切文化与思想行为。
中国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
对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是当代中国人的共识,但传统文化精华多,还是糟粕多,及何为精华何为糟粕个人理解又各不相同。
我们要很好的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跟糟粕,并且吸收其中的精华,去除糟粕,这样才能在很好继承的基础上创造文化,丰富传统文化。
怎样区分精华与糟粕?1 、从评判权上考虑。
从时间上说,涉及前代人的评判权,当代人的评判权,后代人的评判权。
从空间上说,涉及到政府(官方)评判权,民众(民间)评判权,学者评判权,以及当事人评判权。
在这里,最终评判权的缺位是可以接受的。
2 、评判的依据。
某种文化或文化现象是精华还是糟粕抑或灰色中性,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评判依据。
我觉得使用的依据包括:一、这种文化对当事人的生存与发展是否有利?二、这种文化对当事人是否带来生存乐趣?三、这种文化对当事人的心灵是导致堕落还是促成升华?四、这种文化是否伤害了其他人的生存与乐趣?3 、文化效应的多样性。
文化不仅存在着使用者追求的功能,而且也对使用者和其它人产生着广泛的效应。
这些效应既有好的,也有坏的;或者说,既可以成为好的,也可以变成坏的。
这里的问题是,对某种文化的识别能力、鉴赏能力,以及应对的心态,都可能导致不同的效应。
与此同时,当事人的生存状态的变化,也可能导致对同一文化的不同评判。
如果人们普遍具有较高的教育程度和良好的修养,那么就可以更宽容地对待不同的文化形态,而且也可能更多地吸收某种文化的有益的一面。
4 、文化形态实际上是与生存条件、生存方式密切相关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作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作文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作文1鲁迅在拿来主义中曾说过,文化是不能随便拿来的,也就是说文化在其传承融合过程,是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随便“拿来”。
面对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全球正逐渐走向地球村时,各国文化也在不断交流碰撞融合,其中不乏文化的优质基因,亦不乏因时代和地域制约的文化局限性基因,因此,我们无论在继承传统文化还是在接受容纳学习西方文化之时,都应该要取文化之精华,去其糟粕,给我们中国文化注入一股新力量,让其更博大精深。
在中华文化的宝库中,各种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涵义。
如积极入世的儒学倡导“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人生信条;潇洒自由的道学倡导“无为而治”“天下大事比作于细”等人生哲理;爱好和平朴素的墨学倡导“兼爱”“非攻”等人生思想……这些文化在历史天空中灿烂发光,它们是我国文化中的精髓,我们今天要继承的就是这些精华,而不是那些文化糟粕。
文化中的精华可以开智,修德,养心,励志,是张扬正义,布达真理,激励人生,繁昌社会的载体,而文化的糟粕只会让我们形容枯槁,精神萎靡。
因此无论面对着异质文化还是传统文化,我们更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取文化精华,去其糟粕是一种传播文化精华的明智之作文举。
在文化的'传播过程中,我们只取其精华,让受众领略文化精华的曼妙,感受其精华之灵性,让他们受益匪浅。
西南财经科技大学副教授张亚宁将课堂延伸到社区,用唐诗宋词等文化之精华化如春雨“润人细无声”,让受众如坐春风,受益匪浅。
正是因张亚宁只取文化之精华给草根们授课。
让百姓感受到我国文化博大精深,甘愿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生命。
取文化之精华,去其糟粕,让文化传播得更远,更入人心,这也是一种智慧。
取文化精华,去其糟粕,汲其所长,为我所用。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取到文化之精华,去之糟粕了,为达到为我所用的境界,还需懂得融合。
将文化之精华融合为一体,铸造的是经典。
2019高考作文备考之“传统文化”主题黄金范本

2019高考作文备考之“传统文化”主题黄金范本传统文化主题范本命题核心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是广大炎黄子孙自我确认、自我阐释、自我表达的特殊符号和与生俱来的精神支撑,在人类文明百花园里独树一帜、争奇斗艳。
5000多年来,连绵不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欣欣向荣的丰富滋养。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再造文化新辉煌,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特立独行于世界民族之林,体现中华文明应有价值。
建设文化强国,要注重开展文化教育。
全国政协常委冯骥才说:文化建设应从教育开始,让孩子从小心灵里就有文化的情感和情怀,这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根本。
此话很有道理,因为建设文化强国,就要从根本上重视文化教育。
建设文化强国,要树立一个国家的文化形象。
这个文化形象不能与传统割裂,而只能是带有传承色彩的文化面孔。
如此,这个文化形象才具有民族性,才能与现代性接轨。
建设文化强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中国的现代化转型是在打倒“孔家店”等一系列反传统运动中逐渐过渡而来的。
这一向被看作中国走向新生的必然之路。
遗憾的是,以往所谓抛弃传统糟粕,结果是把延绵数千年、具有独特人文价值的传统文化也当做脏水给泼了出去。
时间证明,这些传统文化是非常值得珍视的精神遗产。
建设文化强国离不开文化创新。
在当今的国际社会竞争中,文化竞争愈演愈烈。
传统文化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存在的空间似乎越来越少,而面对传统文化的精神瑰宝,我们如果不能进行灵活的创新,而是固步自封,丰富的文化资源便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扬和利用,也阻碍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所以,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既需要内容上的推陈出新,也需要形式上的花样翻新。
后者不是个可有可无的问题,处理不好可能削弱乃至损害传统文化本身的魅力。
北京市2019年高考语文满分作文文明的韧性素材

2019年北京满分作文:文明的韧性我从远古走来,着褐黄作我衣冠。
远去的牧歌声里,满载着诗和酒的旅程。
一次出生,应感谢那个孕育了文字的仓颉。
从此鸿蒙初辟以来口耳相传的故事有了现实存在的可能。
渐渐地刻刀变成了笔与墨,竹简让位于蔡侯的千古发明。
名为贞观开元的时代,汉代以降的文人诗酒相伴,魏晋的风雅融合了胡风风采千般,文坛的剑锋沾染了文人的豪气,入喉的酒让人醉酣,自此一道白虹贯日,中有李杜白刘诗词的万丈光焰;四方的夷民纷至沓来,遣唐的使者络绎不绝,经卷文书伴随着丝绸刀剑向外发散,沿途播撒的文明种子终成圣殿。
后来啊,又是一次四分五裂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迷局乱战。
刀剑铁戟粉碎了笔墨纸砚,骄兵悍将肆意屠戮着饱学鸿儒,暗无天日的黑夜直至黄桥那一支回师开封的赵字旌幡。
青史里乾德元年那场酒宴,终结了帝国内部的兵连祸结,边疆的烽烟却燃得更加频繁。
以抑武为代价而兴起的我在从开封到杭州的三百年间臻于极盛,却在崖山之后迅速魂灭身残。
当曾经不可一世的上帝之鞭化为捕鱼洱海的一抹苍凉,东南那诛元的玉刃入主应天,曾作为锦绣挥舞令朝越伏首的理学,在一朝又一朝病态的压制扭曲下却最终扼住了我的咽喉。
从此燕赵的慷慨变徵终成绝响,吴楚的放诞纤丽再也描摹不出山川的锦绣苍莽。
接着,九州的天地旋转,华夏的天地不在属于正朔的炎黄。
纸上,断章捉句深文周纳,宏文顿成残章;刀下,师友亲朋肆意株连,血色覆压斜阳;修订与毁灭,变相的焚藏,天下识士噤口难言,战战兢兢自称着奴才。
于是,“九州的文风渐渐刻板,西出阳关的文人越来越少”,一道无形的堤坝隔绝了自由的空气,囚禁文字于所谓的盛世殿堂;文人沦为御用的侍从,清流渐成封闭的死塘。
当炮舰轰开了紧闭的大门,那封闭了数百年的一池死水才渐渐泛起波澜。
新流旧水相遇相搅,尽管那陈腐含不甘退却的朽叶污水搅起一个个漩涡将一个个仁人志士吞没,然而旧潭周边的堤堰却是在一点点垮塌。
封闭了太久的木乃伊在接触了新鲜的空气后,迅速腐烂,崩离。
一场名为新文化运动的滔天洪水席卷而来,摧毁了一切积弊的同时也动摇了千年传承的根基。
2019版 高分作文全攻略 热点主题2 文化传承

热点主题2 文化传承(对应学生用书第75页)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瑰宝,具有超越时代的核心价值。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迁,但社会物质文明的日益丰富,并不代表社会的精神文明也在日益进步。
在这种情况下,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成了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传统文化是中国梦的魂与根,文化重建必将是民族复兴的应有之意——民族复兴是无法脱离传统文化的滋养的。
2.传统文化泥沙俱下,不能不加区别而全盘接受。
早在几十年前,鲁迅先生就写了《拿来主义》一文,批判了当时国民党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应该批判继承和借鉴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的论点。
该文在今天依然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我们今天传承传统文化,依旧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不能停下开创新文化的步子。
优秀传统文化是先人对后人的贡献,而我们同样要为我们的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不能“吃老本”,只顾在传统文化的宝库中大快朵颐,还要以未来为方向,在对传统的再解释中,寻找面向未来的新的普遍性价值。
■鲜活素材解读·[素材1]《国家宝藏》:古今对话新形式让文化自信亮起来央视大型文博探索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一开播就获得了无数好评,完结时在某大型社区网站上的评分为9.2分。
为什么并不罕见的文博类节目,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最重要的原因是,《国家宝藏》用了全新的方式,来讲述那些历久弥新的“老故事”。
不同于以往的文博类节目,《国家宝藏》邀请了王凯、雷佳音等27位当红明星作为“国宝守护人”以“小剧场”的方式演绎文物的前世今生,而九大博物馆馆长坐镇对文物进行讲解点评,让节目更具话题性和专业性。
在第一期节目中,王凯饰演乾隆一角,演绎了清代集中国瓷器之大成的各种釉彩大瓶背后的故事。
在剧中,王羲之、黄公望以及雍正皇帝来到乾隆皇帝的梦中,他们用不同方式“吐槽”了乾隆皇帝的“农家乐”审美,但是,乾隆皇帝的一句“鼎盛王朝就该海纳百川”完美地回应了世人对该瓷瓶的质疑。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作文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作文
【篇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今天,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来到黄前中心小学参观学习。
小雨淅淅沥沥,坐在车上,我在想是什么让这所学校走在全区的前列?看来此次参观我们需要学的东西很多。
在李继尧校长的介绍下,我们知道这所学校在XX年才由中学改过来,起点比较晚,师资比较差,可就是这样的一所学校,在全校教师平均55岁的情况下,学校重视教学管理,教学质量,先后被评为省级规范化学校,省级教学示范校,一系列的荣誉让我们赞叹。
就是这样一所学校,还是市书法教育协会合作学校,看着走廊上的一幅幅书法作品,不经为校长的个人魅力所叹服。
在参观教师业务时,看到教师们的辛勤汗水浇灌的作品是如此实在,如此细致。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张鹏老师的听课记录和语文教师的作文批改,很实在,作文批改的很细致,尤其感动的是后面的作文批语,真的是比作文都长。
黄前中心小学教师们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当然有的地方也有值得商榷,比如说:下午放学时间,竟然是17时40分,还有晚自习。
我觉得完全是洋思的翻版,敬业值得肯定学习,不过把老师整天固定在学校里,视线是否太狭隘了,并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必须以现代社会的价值观进行辨析【素材回放】
近日,多段卧底实拍未成年人“女德班”的视频在网上流传。
浙江温州传统文化促进会举办的亲子夏令营课堂上,授课老师对女性提出了“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等宣扬男尊女卑的内容。
授课内容引发网友广泛讨论,不少网
友认为,上课的老师实际是打着传承传统文化
的旗号宣扬违背社会道德的内容,极为不妥。
12月11日下午,某记者从温州市文明办了解
到,多个部门已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此事进行调
查。
目前,温州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已约谈温
州市传统文化促进会负责人,责令其立即停止
办班,关闭培训点。
【素材解读】
这些女德班有打着国学旗号,对传统文化进行曲解误读的;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用奇谈怪论吸引眼球的,究其根本,不难发现,这些宣扬的所谓女德,不只是缺德,更有"精神污染"之嫌。
一股子腐臭气扑面而来,令人掩鼻,更让人震惊。
都什么年代了,还宣扬这种糟粕观?明为女德班,实为坑女班,这种班为何未曾断绝且仍有市场?放任这种机构存在就是监管失职,把孩子送到这种班就是坑害孩子。
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文化,无论是老子所著的《道德经》、荀子的《劝学》还是孔子的《论语》,都在尊崇礼节、道德、仁,中华是有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浓厚的道德修养思想,作为后人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古人的智慧精华,每一个人都要去学习,而不是一味去变本加厉的死学,避免形成固执的思想。
身为家长,以身作则才是最为重要的,从自身做起,用科学的方法去教育孩子,让孩子好好上学。
【适用话题】
道德价值规范平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家庭教育的失败家长们对传统文化的隔膜
屡现雷人“女德班”监管机制待完善
传统文化教育需对培训资质进行规范
打着传承传统文化的旗号宣扬违背社会道德的内容,极为不妥
有关部门对“女德班”应该露头就打,不给江湖骗子与愚昧家长合谋坑害孩子的机会
传播腐朽思想的“女德班”的存在是荒谬的,是历史的倒退,更是封建糟粕的垂死挣扎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值得你放弃自己来委屈求全,通往幸福的道路,永远都掌握在你的手里
至于这些无知又低俗的女德班,就让它趁早远离出我们的视线吧,因为独立自主的女性时代,不需要这些愚昧的思想作祟
学习传统文化应该结合社会实际情况,针对问题,分析问题,找出问题根源,用传统文化的智慧去解决,但不要过分夸大现实问题
“女德班”的存在在于封建思想的残存,要想真正让“女德”之糟粕不再死灰复燃,还需对这般陈腐思想进行清除,也让更多的男性和女性重新审视自我价值和地位,意识到真正的幸福和自我满足来自对自我的肯定和认可上,只有这样阴魂不散的“女德班”才会销声匿迹,平等和谐的道德风尚才能得以宣扬
【素材锐评】
女德班,能不这么雷人么?
男女平等是我国宪法中的规定,也是当今社会普遍遵守的一条原则。
可某些地方出现的少数“女德班”,却公然宣扬男尊女卑。
去年被责令关停的辽宁抚顺“女德班”,今年在温州卷土重来,开办亲子夏令营,对数十名未成年女孩进行洗脑,灌输“男为大、女为小”的陈腐观念。
这个“女德班”的雷人语录还有许多,。
这样的语录,如果当作一种黑色幽默,朋友之间相互开涮,大概还能博得几声哂笑。
但它被当成培训内容,从说教者嘴里一本正经地蹦出来,并且接受洗脑的还是辨识能力不强的未成年人,就很让人担忧了。
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女德班”,究竟是要把小女孩们培训成什么样子呢?“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倒是适合于当公交车司机,但也只适合于正在开车时;“逆来顺受”,则适合于当古代的奴婢,而在现代社会,大概只有那种不怕熊孩子摔的不倒翁玩具,才适合演这一角色了。
如此不值一驳的荒谬说教,竟然屡屡出现在“女德班”中,实在令人不解。
最大的可能是,这些培训班压根儿就是玩的“挂羊头卖狗肉”勾当,他们打着传统文化的耀眼牌子招收学员,而本身传统文化知识却十分匮乏,理解十分浅薄,捉襟见肘之下,只好将一些封建糟粕思想拿出来当噱头蒙混家长了。
作为噱头,自然是越雷人越好。
据最新报道,温州的这个“女德班”,已被相关部门责令立即关闭,这是每个有现代法治思维的人希望看到的结果。
我们希望,今后凡贴着“传统文化”四字的办班者,都要懂一点与时俱进,不要再这么雷人了。
当然,更紧要的是充实自己,如果自己肚内确有丰厚的传统文化修养,自能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又何必靠这雷人的噱头去蒙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