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1(人教版):动物与地理环境
高中地理动物说课稿

高中地理动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高中地理课程中的一个非常有趣的单元——“动物与地理环境”。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带领大家一起探索动物如何与它们所处的地理环境相互作用,以及这种关系对我们人类社会的意义。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地理环境不仅仅是指自然界的山川河流、气候植被,它还包括了生物群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态系统。
动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生存、繁衍、迁徙等行为都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接下来,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说课:1. 动物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 动物对地理环境的适应性3. 地理环境变化对动物的影响4. 人类活动与动物地理分布的关系首先,让我们来探讨动物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动物的分布不是随意的,而是受到气候、地形、水源等多种地理环境因素的制约。
例如,寒冷的北极地区是北极熊的家园,而热带雨林则是猩猩和鹦鹉的天堂。
这些动物的生理结构和生活习性都与它们所处的地理环境相适应。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案例来让学生理解这种关系,比如通过比较不同地理环境中动物的特征,让学生了解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接着,我们要讨论动物对地理环境的适应性。
动物为了在特定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往往会演化出一系列独特的适应性特征。
例如,沙漠中的骆驼拥有储存水分的能力,而极地动物则拥有厚厚的脂肪层来抵御严寒。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这些动物的适应性特征,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
第三部分,我们要探讨地理环境变化对动物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许多动物的生存环境受到了威胁。
例如,全球变暖导致北极冰层融化,影响了北极熊的栖息地。
在这部分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最后,我们要讨论人类活动与动物地理分布的关系。
人类的城市化进程、农业扩张、工业污染等活动,都在改变着动物的分布格局。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共18张PPT)优质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设计: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标要求: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二是: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三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
设计思想:本节内容是把教材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放在其前面学习的。
自然地理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高中阶段自然地理部分学习的总结和提高,同时为认识人类活动的合理性以及正确理解人地关系打下基础。
所以这节课即是一节新课又是一节复习课。
关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我们设计了楼兰古国的案例,通过生动形象的分析,使同学们明白,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统一整体,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以至整体环境状态的变化。
关于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教材是通过分析土壤的形成,来说明自然地理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自然综合体,我们觉得这部分设计概念多,教学难度大,与最后内容联系不紧密,所以摈弃了这部分内容。
采用气候作用为中心要素,既复习了前面的知识,又与楼兰古国的案例紧密结合,也能达到让学生形成整体性观念的目的。
教学目标:㈠知识与技能⒈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
⒉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
⒊利用整体性特征指导人们对资源进行综合利用。
㈡过程与方法⒈通过对楼兰古国的案例分析,使学生认识自然资源利用与环境变化的辨证关系,注重学生对过程性分析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⒉通过剖析气候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会从整体的角度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的环境特征.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⒈激发学生探究自然地理环境及组成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辨证关系科学命题的兴趣,通过教与学,把握地理学的综合性特征,形成学生正确的自然观与环境观.⒉建立客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有机的,有规律的辨证唯物主义观.⒊激发学生"举一反三"分析地理问题的学习兴趣,知道从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角度,认识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探索精神.教学重点: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教学难点: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合作式学习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回忆联想、创设情景](投影) 世界气候类型图(教师提问) 请同学们回忆世界的气候类型, 思考中国各地分别以哪几种气候类型为主?(学生回答) (要点) ①秦岭--淮河以南(南方地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②北方地区-----温带季风气候③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④青藏地区------高山,高原气候(教师提问) 上次课我们已知道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会形成不同的自然带,那么我国自然带分布情况与规律如何?(投影) 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教师指图,学生回答) 我国从南往北:①海南岛-----热带季雨林带②南方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③北方地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教师提问) 这体现了自然带的什么规律?(学生回答)纬度地带性(教师指图,提问) 我国中纬度地区从东向西,自然带变化规律又是如何呢?(学生回答) 由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变为温带草原带,再变为温带荒漠带-------体现了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的位置及特殊性1.天体: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等,连同通过天文望远镜或其他空间探测手段才能探测到的星际空间的物质。
2.恒星:由赤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星云:比如气体和尘埃组成的成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成分是氢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卫星: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3.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4.地球处在的位置从小到大: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5.月地距离约38.4万km,日地距离约1.5亿km6.地球自转自西向东,太阳系天体的旋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7.类地行星(更靠近太阳,有固体表面,体积较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体积巨大,主要由气态物质组成):木星,土星远日行星(远离太阳,主要由气态物质组成):天王星,海王星8.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具有适宜高级智慧生命,生存和繁衍的温度,水,大气等条件,这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自身的体积和质量有关。
也与地球有一个安全的宇宙环境有关二、地球的历史1.地层及化石的概念: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
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
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有些生物的遗体或遗迹会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所以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
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因此,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2.地质年代表的概念: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科学家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地编年3.演化历程:(1)前寒武纪:A.时间:距今5.41亿年前,约占地球历史的90%。
B.特点:地球大气层、海洋和陆地慢慢形成,地球形成之初,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气,到太古宙时期出现了蓝细菌,元古宙时期,蓝细菌大爆发,大气成分开始发生改变。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1

活动探究—化石形成过程和特性
✓ 思考上中下层的岩层新老关系?
岩 层 下 沉
岩 ✓ 思考A、B两地是否有同一时代的地层? 层 上 ✓ 将同时代的地层用虚线连接起来,猜想两地 升 地层产生差异的原因。
➢ 岩层上新下老。 ➢ 具有,A、B两地有同一时代的地层,自上而下,A地第二层、第三层分别对应B地第
一层、第二层。 ➢ 两地地层产生差异的原因有多种可能:地壳运动导致的隆起、凹陷;环境变迁导致海
地球的历史
课程标准呈现
核心素养目标
1.结合实例,了解地层和化石在研究地球演化中的作用。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2.根据地质年代表说出主要地质年代的大致时间和主
运用地质年代 表等资料,简要 描述地球的演
要事件,了解地球的演化简史。(综合思维) 3.依据地质年代简表,说明不同地质时期的海陆变迁、 矿产形成及古生物情况。(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 发现地球演化呈明显的阶段性
什么才是有价值的化石?
只有那些演化最快(地层中垂直分布距离短)、水平分布最广的化石,才是鉴定地质 年代最有价值的化石,这样的化石叫标准化石。
化石可以用来指示古地理环境,凡是代表特殊的地理环境,而且指示特殊岩相的化石, 称指向化石。
标准化石和指向化石结合起来,是确定地层时代、岩相和重塑古地理环境的重要依据。
化过程。
1.根据地层和化石推测其形成时期的地理环境特征。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2.能够从生物演化、构造运动和矿产形成等方面说明
地球的演化历程。(综合思维)
阅读思考
作为最容易辨认的恐龙之一,梁龙 是巨型恐龙中的明星,它们体型巨大, 最大的身长超过36米,脖子长度超过6米, 尾巴长度更在10米以上。1.5亿年前,在 北美洲大平原上,它们是最常见的巨型 恐龙。然而,现在人们只能在博物馆通 过化石骨架来认识它们。
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1 |区域
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① 空间 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
2.特点
(1)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② 面积 、形状和边界。
(2)有的区域的边界是③ 明确 的,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3)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④ 一致
农 耕作方式
水田
耕作业
业 主要作物 水稻、油菜、棉花等
旱地 耕作业 玉米、春小麦、大豆等
耕作制度 一年 两熟
至三熟
一年 一熟
特色产业 水产业
西部:畜牧业
工业
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和从国内外 利用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了重化 运入的矿产资源,发展了轻、重工业,成 工业,成为我国的 重化 工业基 为我国重要的 综合性 工业基地 地
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
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⑧ 亚热带季风 气候
⑨ 温带季风 气候
,地处
土地条件
耕地多为水田,土壤类型为 人均耕地较少
水稻土 , 耕地以旱地为主,土壤类型为
黑土
,人均耕地较多
矿产资源条件 矿产资源 贫乏
石油 等矿产资源较丰富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工农业生产的差异Hale Waihona Puke 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
广泛使用,长江中下游平原稠密的水系不再成为人们交往的阻碍,反而为扩大交
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
生产技术 的改良,
长江中下游平原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
到较快的发展。
2.农业社会阶段:长江中下游平原逐渐成为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同时优越的气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1

THE HISTORY OF THE EARTH
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学习目标 1 理解“地质年代”和“界(代)”以及“化石” 的概念及其划分的依
据。
学习目标 2 能够说出(写出)地球在距今不同地质年代的年份、地球的基本面貌、地
2 太古宙
出现蓝藻等原核生物,通过光 合作用制造氧气。太古宙是形 成铁矿的重要时代 。
3 元古宙
蓝藻大爆发,大气成分开始改 变,生物进一步演化出真核和 多细胞生物。
特点
①大气含氧量增加,出现生命迹象。 ②海洋、陆地初步形成。 ③前寒武纪是重要的金属矿成矿期。
古生代
距今时间? 海陆格局? 植物? 动物? 煤的来源?
壳运动情况及古生物情况。
新知导览
1
2
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地球的演化历程
论一块化石的诞生
地球的历史约有46亿年
过去生命的证据
什么是 “化石”?
化石是存留在 古代地层中的 古生物遗体、 遗物或遗迹。
化石:过去生命的证据
化石是确定所在地层的年代和古地理环境的重要依据。
三叶虫化石
恐龙化石
何谓地层?
地层是具有时间 顺序的层状岩石 P14
附录:地质年代简表
①形成现代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 ②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大发展,出现了灵长类。 ③第四纪人类出现,并出现多次全球气候冷暖交替。
课堂小结
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1、化石 2、地层 3、地质时代单位 4、自制地史学简表
二、地球的演化过程
(一)前寒武纪
距今时间 地壳运动 古地理环境 植物 动物
(二)古生代 (三)中生代 (四)新生代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共36张PPT)

水
岩石
生物
土壤
地形
这些图片中都反映了那些地理要素?
这些地理要素之间有没有关系?它们之间是 如何相互影响的?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生物
水
大
气
地形
土壤
1、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 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
水循环 岩石圈循环
生物循环
2、各要素之间不 断进行着物质迁移 和能量交换
案例2.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
案例2:水土流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变化过程
黄土高原的土壤受流水侵蚀, 逐渐失去了肥沃的表土层,土壤 肥力逐渐下降。在土壤受到侵蚀 的同时地面被流水侵蚀形成沟谷。 长期的流水侵蚀使沟谷不断加长 和加深,进而平坦的高原面被沟 谷切割成破碎状。已被人类严重 破坏的自然植被的高度和覆盖度 随水土流失继续下降,并与土壤 表土层同步消失。河流携带的泥 沙在黄河的下游沉积,河道淤高, 河流改道,形成泛滥平原。
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 的过程,黄土高原景观正是在这种统一变化过程中形成 的。
1.特点
(1)变化性: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
(2)统一性:地理环境要素的变化是统一的,一个要 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要素的演化。
2.意义: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是自然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1)阅读以上资料,你能画出黄土高原地貌、土壤、 生物、水文和人类影响的过程吗?
(2)由此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呢?
(2)由此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黄土高原是在水文、地貌、生物、土壤变化和 人类活动的影响过程中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 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自然界中的水土流失,在土壤侵蚀的同时,地貌、 植被、地方气候也在同步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新课标I卷 尼罗河鲈鱼
考查内容
分值
生长繁殖的自然条件、 14分
产量低的原因
大兴食肉和肉食性动物 10分
数量较少的原因
栖息地范围的变化及人 16分
为原因
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 6分
特有动物种属比重大的 8分
原因
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 8分
因
繁育过程与当地气温变 11分
【知识小结】1.陆生动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生存空间:①面积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显著,环境多样, 适宜生存的空间大;②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③ 长期与大陆分离,环境封闭,物种独特。 (2)气候与食物:①纬度(海拔)低,水热充足,植物繁茂,食物 充足;②纬度(海拔)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③气温适 宜,生存条件好;冬季(终年)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 (3)环境:①生态环境发生改变,食物来源减少,饮用水短缺, 生存空间减小;②全球气候变化,草地退化,生存环境改变;③生 态良好,环境污染少。 (4)天敌:①缺少××××,天敌少;②受到××××天敌威胁。 (5)人类活动:①人烟稀少,人类活动强度小,干扰少;②森林、 草原减少,污染加剧,食物减少,栖息环境遭破坏。
(2)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适合白斑狗鱼生长繁殖的自然条件。
食物、生存环境 地形、
(2)支流发源于高山地区,水质好;纬度高气水,候文加、之 受高山融雪影响,水温低;干流流速较缓,水草丛
生;河流下游冷水鱼可逆流而上(可构成统一纬度种较高,
干 群流)水。流缓,
水草丛生
水温低
支流发源于 高山,水温
低,水质好
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
(2)分析尼罗河 鲈鱼在维多利亚 湖迅速繁殖的自 然条件。(6分)
维多利亚湖湖面广阔 ,为体型大的尼罗河 鲈鱼提供了广阔的生 存空间;湖中鱼类为 尼罗河鲈鱼提供充足 的饵料。
微专题 动物与地理环境
一、近五年高考考情分析
考卷 2017年新课标III 卷 2016年新课标I卷
试题情境 额尔齐斯河白斑狗鱼
勘察加半岛野生生物
一、近五年高考考情分析
2016年新课标II卷 陕西南部秦岭大熊猫
2015年新课标I卷 美国大盐湖卤虫 2014年新课标II卷 科隆群岛特有动物
2014年新课标II卷 鄂毕河鱼类 二、典例
等高线 →地形 崎岖、高差大
(2)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 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 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
【拓展提升--动物与环境思维导图】
物种 动物
1.(2017·全国Ⅲ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白斑狗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有“鱼中软黄金”之称,白斑狗鱼是肉食 性鱼,适宜在16 ℃以下的水域产卵繁殖,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 北部冷水水域,栖息环境多为水质清澈、水草丛生的河流,在我国仅见于 新疆的额尔齐斯河流域(下图)。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属于北冰洋水系 的河流。
(1)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6分)
113º
112º
属于内陆盐湖,为高盐水域。
(3分)注入该湖的河水带
来大量的营养物质,适合藻
大
河流
类等卤虫饵料的生长。(3
盐
分)
带41º来N 营养盐类 湖 物质,有利于 藻类生长
(2013)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1134米 ,鱼类资源丰富。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 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0世 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 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 的美食。图8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 (2)分析尼罗河 鲈鱼在维多利亚湖 迅速繁殖的自然条 件。(6分)
化的关系,越冬地、迁
徙
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 6分
湖迅速繁殖的自然原因
(2016年。新课标卷)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
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 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 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图6示
1.(2017·全国Ⅲ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白斑狗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有“鱼中软黄金”之称,白斑狗鱼是肉食 性鱼,适宜在16 ℃以下的水域产卵繁殖,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 北部冷水水域,栖息环境多为水质清澈、水草丛生的河流,在我国仅见于 新疆的额尔齐斯河流域(下图)。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属于北冰洋水系 的河流。
(2015新课标I)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卤虫生活在高盐水域,以藻类为食,是水产养殖的优质活
体饵料,也是候鸟的食物来源,美国大盐湖属内陆沿湖,卤 虫资源丰富,20世纪50~70年代,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小,产 品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80年代以来,随着 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2)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适合白斑狗鱼生长繁殖的自然条件。
(狗原水(3鱼因域3)产)说生少量明长低;水白的繁斑中殖生的物环量境低要,饵求料特少食殊物;水,适、温生宜存低生环,生长境 长繁地气水殖缓形候文慢的、、。
干流水流缓, 水草丛生
纬度较高, 水温低
支流发源于 高山,水温 低,水质好
2.水生动物(鱼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生存空间:①湖面(海域)广阔,生存空间大;②跨度大(流程长), 水域环境多样,种类繁多;③河湖(海)相连,有利于×××洄游产卵。 (2)气候:①纬度低,水温高,生长速度快;②纬度高,水温低,生长 速度慢;③水温适宜,利于产卵、繁殖;④水域浅(纬度低),光照充 足,光合作用强。 (3)水文:①盐度高(低),适宜咸水(淡水)鱼类生存;②纬度(海拔) 高,水温低,适宜冷水性鱼类生长;③结冰期长,存活率低;④水质好。 (4)食物:①多条河流入海(湖)/寒暖流交汇(上升流/水温变化明 显)底层海水上泛,营养盐类丰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②水草丰美/ 其他鱼类为×××提供充足饵料。 (5)天敌:缺少天敌制约,繁殖速度快,种群密度大。 (6)人类活动:水质下降,污染加重;过度捕捞。
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2)分析堪察加半 岛大型植食性和肉 食性野生动物数量 较少的原因。(1 0 分)
(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
较少的原因。(1 0分显寒 →生长 →食物 冷漫长 缓慢 少
半岛面积 →空间狭小 空间差别大
生存环 境恶劣
维多利亚湖湖面广阔,为体型大的尼罗河鲈鱼提供了广阔 的生存空间;湖中鱼类为尼罗河鲈鱼提供充足的饵料。
评分准则:①湖面广阔;②生存空间大;③天敌少;④水质好; ⑤水(20量13)大维;多利⑥亚世湖界是第世二界第大二淡大水淡湖水;湖,⑦湖水面环海境拔好113;4米⑧,淡鱼水类资资源源丰丰富富。; ⑨尼水罗河源鲈丰鱼富是;体型以最上大答的淡出水任鱼意之一一点,属给肉4分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 ①非鱼洲河虾流多中;。②20食世纪物5充0年足代;,③尼罗食河料鲈丰鱼富被;引入④维鱼多类利资亚源湖,丰并富迅;速以繁上殖。答该 出湖任的尼意罗一河点鲈给鱼2经分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图8示意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