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矿成矿规律及重点矿集区资源潜力分析_李厚民
河北承德铁马哈叭沁超贫铁矿床的成因与成矿时代

2012年 10月 October2012岩 矿 测 试 ROCKANDMINERALANALYSIS文章编号:0254 5357(2012)05 0898 08Vol.31,No.5 898~905河北承德铁马哈叭沁超贫铁矿床的成因与成矿时代李立兴1,李厚民1 ,王德忠2,刘明军3,杨秀清3,陈 靖1(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37; 2.河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大队,河北 承德 067000; 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 100083)摘要:河北承德一带基性 -超基性岩中的超贫铁矿石(全铁 TFe含量 <20%)资源在河北的铁精矿产量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以铁马哈叭沁超贫铁矿床贡献最大。
本研究以铁马哈叭沁岩体中的超贫铁矿石即钒钛磁铁矿化的角闪石岩中的角闪石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探针分析和40Ar/39Ar测年,结合野外地质特征,探讨了超贫铁矿床的成矿时代及矿床成因。
野外和岩相学特征表明,铁马哈叭沁超贫铁矿床为岩浆晚期分异型铁矿床。
电子探针分析表明,角闪石岩中角闪石主量元素变化范围较小,具有富 Ca、富 Mg、富 Na、贫 K的特征,属于韭闪石和镁绿钙闪石。
角闪石成因矿物学研究表明,角闪石岩主要为幔源成因,并受到了地壳物质的混染。
角闪石岩中角闪石单矿物的40Ar/39Ar年龄为 379~401Ma,表明成岩成矿时代为泥盆纪,形成于白乃庙岛弧与华北克拉通北缘发生弧 -陆碰撞后的伸展阶段。
关键词:超贫铁矿床;角闪石;40Ar/39Ar定年;铁马哈叭沁;华北克拉通中图分类号:P597.3;P612文献标识码:AOreGenesisandOreformingAgeoftheTiemahabaqinUltralowgrade IronDepositinChengde,HebeiProvince,ChinaLILixing1,LIHoumin1 ,WANGDezhong2,LIUMingjun3,YANGXiuqing3,CHENJing1(1.InstituteofMineralResources,ChineseAcademyofGeologicalSciences,Beijing 100037,China; 2.The4thGeologicalTeam,HebeiGeologyandMiningBureau,Chengde 067000,China; 3.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Abstract:TheultralowgradeFeoreresource(contentoftotalFeislowerthan20%)hostedinmaficultramafic complexesinChengdeplaysanimportantroleintheironproductionofHebeiProvince,China.Inorderto investigatetheoreformingageandoregenesisoftheTiemahabaqinultralowFedeposit,whichmakesasignificant contributiontoChengde′sironproduction,thisstudypresentselectronmicroprobeand40Ar/39Arisotopicdataof thehornblendesfrom ironbearinghornblendites.Theelectronmicroprobedatashowsthatmajorelementsofthe hornblendesfrom hornblenditesoftheTiemahabaqincomplexareCarich,Mgrich,NarichandKpoorwith limitedaviationrange,whichwereattributedtopargasitesormagnesiohastingsites.Thegeneticmineralogystudy indicatesthatthemantlesourcederivedhornblendeswerecontaminatedwithcrustmaterials.The40Ar/39Arplateau agesofthehornblendefrom hornblenditesyielded379-401Ma,whichindicatesthattheoreformingprocesswas formedintheDevonianperiod.Tectonically,theironbearinghornblenditesareprobablyrelatedtopostcollisinoal extensionafterthearccontinentalcollisionbetweentheBainaimiaoarcbeltandthenorthernmarginoftheNorth ChinacratonduringthelatestSilurianperiod. Keywords:ultralowgradeirondeposit;hornblende;40Ar/39Ardating;Tiemahabaqin;NorthChinaCraton收稿日期:2012-02-20;接受日期:2012-07-24 基金项目: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专项经费项目“我国北方沉积变质型、岩浆型铁矿富矿成矿地质作用研究”(201111002);中国地质大调查项目(1212011120988) 作者简介:李立兴,博士研究生,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从事铁矿床研究工作。
中国铁矿资源特点和科学研究问题

铁矿床 、 河北承德乌龙素沟岩浆型铁矿床 、 湖北大冶 铁矿深部新矿体等 , 显示 出沉积变质型 、 火 山岩型 、 岩浆型和矽 卡岩型铁矿是 当前 铁矿找矿勘 查 的重
点, 也 是 取得 找矿 突破 的重 点 矿床类 型 。 我 国在 2 0世 纪 7 0年代 的 富铁 矿 会 战 中 , 曾专
岭二 矿 区深部 找 到 了磁 铁 富大矿 体 。国 内外 不 同 的
原 因到底 是什 么 ?
( 4 ) 沉积 变质 型铁 矿 因具有 条 带 状构 造 而 称 为
B I F 。条 带 状 构 造 的成 因 是 什 么 , 目前 没 有 统 一 的
认识。
( 5 ) B I F原始 沉 积 物研 究 。B I F原始 沉 积 时 , 是 以碳 酸铁 的 形 式 ( 如 陕西 大 西 沟 铁 矿 床 ) 或 以 铁 氧 化物 的形 式 ( 如甘肃 镜铁 山铁 矿床 ) 沉积 的 ? ( 6 ) 变 质变 形作用 在沉 积 变质 型铁 矿形 成 过 程
石 的形 成通 常 被认 为是 岩浆 熔离 的结 果 。
( 2 ) 大庙 式岩 浆 型铁 矿成 矿 过 程 中 的气 液 作用 研 究 。大庙 式铁 矿 中的块 状 富铁 矿具 有脉 状贯 人或 充 填特 征 , 矿 石 中富含 磷灰 石 , 磷 灰石 中包裹 体 为气 液 包裹 体 , 这些特 征 表 明在 大庙 式 岩 浆 型 铁 矿 的成 矿 过程 中 , 氟等挥 发份 起 了重要作 用 , 成矿 与气 液作
2 岩浆型铁矿
( 1 ) 华 北 克拉通 大 庙式 铁 矿 与超 贫 磁铁 矿 的成 因联 系研 究 。大庙 式岩 浆型 铁矿 的成 矿母岩 为斜 长 岩杂 岩体 , 其 附近 超 贫磁 铁 矿 的 成 矿母 岩 为 角 闪 石 岩, 均 为超 镁铁 侵 人 岩 , 且 均 富 含磷 灰 石 , 它 们 是 否
矽卡岩型铁矿床共伴生矿产特征及综合回收现状

矽卡岩型铁矿床共伴生矿产特征及综合回收现状作者:李成,周旭林,赵芳芳,刘正军来源:《国土资源导刊》2020年第02期文章编号:1672-5603(2020)02-31-5摘要为促进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利用,文章以矽卡岩型铁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典型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山实际开采利用资料的分析,总结了其共伴生矿产特征,并采用“回收度”指标评价了矽卡岩型铁矿床伴生矿产的综合回收情况。
研究表明矽卡岩型铁矿床共伴生矿产非常丰富,共近30种;随岩浆岩的酸性变化,矿化组合由单一的铁矿,渐变为铁铜钴、铁锡锌、铁锡钨钼等多金属组合;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回收情况较好。
关键词综合回收;伴生矿产;综合勘查;矽卡岩型铁矿中图分类号:P618.31 文献标识码:ASummarizing On The Associated Miner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mprehensive Recovery Status of Skarn Iron DepositsLi Cheng1,2, Zhou Xulin2, Zhao Fangfang3 , Liu Zhengjun2(1.The Survey Academy of Coal Geology of Hunan Province, Changsha Hunan 410014;2.Hunan Landand Resources Planning Institute,Changsha Hunan 410007; 3.Hunan nuclear Geologr 301 Brigade,Changsha Hunan 410000)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explor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or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actual mining utilization data of several typical skarn iron deposits in China,authors summarized the combine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ssociated components .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associated minerals of skarn-type iron deposits are very rich, with a total of nearly 30 kinds; with the acidity of magmatic rocks,the mineralization combination changes from a single iron ore to iron-cobalt-cobalt, iron-tin-zinc,iron-tin-tungsten-molybdenum And other multi-metal combinations; the comprehensive recovery of associated minerals is generally well.Keywords: comprehensive recovery;associated minerals;comprehensive exploration;skarn iron deposits礦产资源因其有限性、不可再生性以及多组分伴(共)生等特点[1],世界各主要矿业开发国对矿产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都非常重视[2,5],尤其我国是人口大国,虽许多矿产资源储量位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 ,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加强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回收利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更加重要[5]。
浅谈-新余式-铁矿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浅谈”新余式”铁矿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摘要]根据”新余式”铁矿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和时空演化规律,总结该区矿产成矿规律,最后着重指出了矿产成矿的预测。
[关键词]成矿规律成矿预测新余式铁矿赣中铁矿田0前言赣中铁矿田地处扬子与华夏两大古陆块碰撞拼贴形成的钦杭古板块结合带东段,是一条复杂的构造带和重要的成矿带,成矿地质环境极为有利,区内分布的“新余式”铁矿是华南重要的铁矿类型之一。
1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和时空演化规律1.1成矿控矿条件(1)地层含矿性及赋矿层位新余式铁矿层赋存于南华系中统下坊组,原始定义为底部深灰色含砾凝灰质砂岩、含砾凝灰质片岩;中部条带状磁铁石英片岩、磁铁石英岩等;上部炭质绢云千枚岩,总厚度144.5米。
含铁岩段系指下坊组中部浅变质岩石组成的层段,自下至上的层序为:①含磁铁石榴二云石英片岩;②具粒状变晶结构和条带状构造的磁铁石英石;③绿泥石磁铁石英片岩;④绿泥石石英片岩;⑤堇青石石英片岩;⑥金云母白云母石英片岩;⑦透闪透辉石岩(钙质岩石变质而成);⑧含黄铁矿白云母金云母石英片岩。
含铁岩段原岩沉积相显示:具有海浸期由粘土质沉积逐渐向化学沉积阶段转化的特征,沉积环境相对稳定,分异良好。
(2)控矿构造及岩浆岩位于钦杭结合带东段,处于晋宁—加里东期华夏板块与扬子板块拼合带的南缘。
属于华夏板块东南造山带北缘,矿田位于武功山隆起复背斜北东与北西侧,北东侧属武功山复背斜次级褶皱神山倒转背斜为主体,北西侧为武功山复背斜翼滑覆冲断裂带,北侧少量归属萍乡—乐平凹陷。
是控制南华纪“新余式”铁矿成生、定型、展布的主体构造。
受加里东期后期构造的影响,次级褶皱极为发育,形成近南北向、北北西—北东的褶皱构造。
进入中—新生代属东南沿海陆(缘)内前陆推(滑)覆冲断带的一部分,受北北东-北东向新的地质构造及其岩浆活动的改造和控制。
区构造系统为:区域级褶皱及次级褶皱系统,区域断裂构造及次级滑覆冲断裂系统。
1.2时空演化规律研究区处于华南东部加里东造山带罗霄—武夷隆起北缘的武功山前缘褶冲推覆带。
山东省莱芜市朱家地区铁矿地质特征

山东省莱芜市朱家地区铁矿地质特征摘要:朱家铁矿属于属于火山沉积变质矿床,受断裂构造控制。
该文在研究区域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铁矿与构造、岩浆岩、地层的关系以及矿床(体)的形态、产状、规模、蚀变等特征的认识和研究,总结出了该类型铁矿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床成因等。
关键词:铁矿;地质特征;朱家地区1.地质背景本区大地构造位置为华北地台(Ⅰ)、胶辽台隆(Ⅱ)、胶东地盾(Ⅲ)、胶北隆起(Ⅳ)的西侧,西靠沂沭断裂带。
区内地层出露为新太古界胶东岩群齐山岩组一段、二段,林家寨岩组一段、二段及下元古界粉子山群小宋组三段,祝家夼组一、二段,张格庄组一、二、三段及第四系,区内地层走向主要为NEE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倾角较陡,一般为60°~80°,局部受NW向断裂影响变为NWW向,倾角变缓,在22~55°之间。
地层分布规律自南向北依次为太古界胶东群齐山组、林家寨组、下元古界组粉子山群小宋组、祝家夼组及张格庄组。
祝家夼组为本区铁矿的赋矿层位。
区内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主要有NE及NW向两组,NW向切割NE向断裂。
NE向断裂对该区成矿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区内岩浆岩主要为片麻状细粒二长花岗岩、弱片麻状中细粒奥长花岗岩、片麻状英云闪长岩。
片麻状细粒二长花岗岩受控于NE向断裂构造,弱片麻状中细粒奥长花岗岩、片麻状英云闪长岩分布于区内的南部。
另有斜长角闪岩、石英岩以脉状零星出露。
2.矿区地质2.1 地层矿区内地层比较简单,主要有新太古代胶东岩群林家寨岩组和古元古代粉子山群,现自下而上分述如下:(1)新太古代胶东岩群林家寨组三段(ArjL3)岩石组合以黑云变粒岩为主,夹少量斜长角闪岩及角闪黑云变粒岩。
该段岩石片麻理清楚,混合岩化较强,长英质脉体较多,其原岩特征多以中酸性火山碎屑沉积为主,夹有中基性火山碎屑沉积。
(2)古元古界粉子山群①小宋组三段()该段主要为黑云变粒岩夹斜长角闪岩、片岩、片麻岩、浅粒岩,顶部为一层延伸较稳定的金云透闪大理岩。
矿区资源储量核实技术要求与规范

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技术要求国土资源部2008年6月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技术要求国土资源部2008年6月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技术要求编写小组技术负责:王安建王瑞江李厚民王高尚主笔:李厚民王高尚陈洁参加人员:(按姓氏笔画)于清波王少波王尚志王勇毅权贵喜李中念张军营张应红张柏进张贵禄邹本利尚玉忠高兰常捷飞黄世渭曾德军蔡春庭前言摸清矿产资源家底,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是关键。
“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技术要求”是根据•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总体实施方案‣制定的技术要求之一,是为全面系统获取矿区最新资源储量数据、大幅度提高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数据质量、有效保证资源储量数据可靠程度而制定的基本工作准则。
“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技术要求”由总则、技术要求、附录和实例四部分组成,其中技术要求是核心,包括核查准备、矿区现状调查、现场核查、成果编制、成果审查和成果入库六部分。
“技术要求”将核查工作流程与技术要求有机结合,充分借鉴试点省份的成功经验,从实践出发有效地提高了“技术要求”的可操作性。
与以往资源储量检测和资源储量核实不同,本次矿区资源储量核查一是要求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成果数据库要包含一维属性数据和系统的二维半空间图形数据,这将为大幅度提高资源储量管理水平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强调了全程计算机数据模型技术的应用,有效地克服以往核查内容填报的随意性,有利于全面提高数据质量和综合汇总水平;三是对核查矿区进行了评估分类处理,有针对性地降低了核查矿区野外现场核查的工作量,有效地促进核查工作进程;四是设定了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矿山资源经济评价软件开发,力求通过品位-吨位构成和成本-吨位构成模型宏观把握国内外市场及宏观调控策略;五是充实了核查矿区划分示例和核查矿区实例,使操作者有模版可循,有利于工作顺利开展。
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全面、科学和完整的技术要求对于提高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数据的质量、保证资源储量数据的可靠程度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应用一个技术要求指导所有矿种的资源储量核查工作难免会以偏概全,我们衷心地希望本技术要求能够在应用中不断被充实、完善。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矿规律

研究方法与流程
• 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等 多种技术手段,开展野外调查、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等工 作。
研究方法与流程
研究流程
1
2
1. 收集整理前人研究成果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3
2. 开展野外地质调查和采样工作,获取第一手数 据。
研究方法与流程
3. 进行室内实验分析,包括岩石学、矿物学、地 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
03
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综合运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多种方法,对全国矿产资源潜力
进行了评价,划分了不同级别的矿产资源潜力区,为国家矿产资源战略
规划和勘查开发提供了决策支持。
研究不足与展望
基础地质研究不足
技术方法创新不足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尽管在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方面 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在基础地 质研究方面仍存在诸多空白, 需要加强基础地质调查和研究 工作,为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 发提供坚实的地质支撑。
分布广泛
矿产资源分布在全国各个省区市,其中一些地区因特定矿产 资源丰富而著称。例如,山西、陕西等省份煤炭资源丰富, 东北、西北等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巨大。
矿产资源储量与品位
储量巨大
中国矿产资源储量居世界前列,如煤炭、稀土等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一,石油、天 然气等资源储量也位居世界前列。
品位较高
全国范围内的矿产资源品位普遍较高,部分矿种的品位在国际上具有竞争优势。 高品位矿产资源有利于提高开采利用效率,降低选矿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潜力评价与成矿规律的关系
成矿规律是潜力评价的基础
成矿规律研究是揭示矿产资源形成、分布和富集规律的科学,为潜力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 数据支持。
潜力评价是对成矿规律的验证和应用
铁矿成矿地质特征和资源潜力

铁矿成矿地质特征和资源潜力【摘要】众所周知,作为世界重要的铁矿生产国之一,中国的铁矿资源分布非常广泛,由于我国的成矿条件复杂,因此,铁矿的类型也非常多。
我国的铁矿资源瑞然已经探明巨大的储蓄量,但是在很多大型的铁矿成矿区带上依然还有特别大的资源潜力,这些成为我国未来开展铁矿地质勘查的重要内容。
基于此种情况,笔者对中国铁矿成矿的地址特征以及资源的潜力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铁矿成矿的地址特征;资源潜力铁矿石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是发展钢铁工业必需的重要矿产资源。
在现代化的工业建设中占所用原材料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因此,铁矿石对我国的经济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我国的铁矿地质勘查工作一直都在进行。
本文以铁矿成矿地址的特征作为文章内容的切入点,并对铁矿资源的潜力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1 铁矿成因1.1 基性侵入岩型钒钦磁铁矿床基性侵入岩型钒钦磁铁矿床,主要是以和基性杂岩体有关的岩浆贯入式铁矿。
由斜长岩、辉石岩、橄长岩以及辉长岩构成。
1.2 风化淋滤型褐铁—赤铁矿床这类矿床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它是富铁岩石、含铁多金属及其它铁矿经表生风化淋滤作用、再次富集的矿床。
1.3 火山岩型磁铁—赤铁矿床这类铁矿主要是和海相和陆相火山、次火山物质的喷发以及侵入活动有成因联系的矿床。
主要分布北部华力西地槽褶皱带、西南地区的三江褶皱带已经中国西部。
1.4 矽卡岩型磁铁矿床矽卡岩型磁铁矿床,它主要为与中性和酸性侵入岩有关的接触交代—热液型铁矿,产于其侵入岩和碳酸盐类围岩的接触带及其附近的地层中。
矽卡岩铁矿主要是在中国的东部、濒太平洋成矿域的地台活化区。
1.5 沉积型赤铁矿—菱铁矿床这类铁矿主要是湖相和海相沉积形成的铁矿,虽然这类铁矿分布管饭,但是开发利用困难。
1.6 多因复合—叠加型磁铁—赤铁矿床这类铁矿为多种成矿作用,不同时期叠加而成的,因此,其成因复杂。
1.7 沉积变质型磁铁—赤铁矿床这类铁矿主要和前寒武纪铁硅质建造、类铁硅质建造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质GEOLOGY IN CHINA第39卷第3期2012年6月Vol.39,No.3Jun.,2012近年来中国钢铁工业迅猛发展,国产铁矿石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大量依赖进口,铁矿石价格连年大幅上涨,危及中国资源和经济安全。
因此,必须立足国内解决铁矿资源危机。
开展中国铁矿成矿规律研究和主要成矿区带资源潜力分析,指导找矿评价,对立足国内解决中国铁矿资源危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中国铁矿资源禀赋特征中国铁矿资源丰富,查明资源储量仅次于巴西、澳大利亚、乌克兰、俄罗斯,列世界第5位。
中国铁矿资源禀赋特征如下:(1)类型齐全,特色突出。
目前世界已知的6种铁矿床类型在中国均有发现。
国外铁矿资源85%以上来自沉积变质型,中国沉积变质型铁矿查明资源储量占总量的48%;其次为岩浆型(占16%);接触交代-热液型(矽卡岩型)(占15%)和火山岩型(占8%)铁矿是中国富铁矿石的主要来源;沉积型(占12%)铁矿属难选冶类型;风化淋滤型很次要,仅占1%左右[1]。
(2)矿区数量多,大型矿区资源储量居主导地位。
中国铁矿数量众多。
据2009年《全国矿产资源储量通报》,截至2009年底,全国保有资源储量的上表铁矿区3637个。
虽然大型铁矿区仅占查明数的4%,但其查明资源储量占总量的66%,而矿区数占78%的小型铁矿区其查明资源储量仅占总量的6%。
(3)品位偏低,多数矿石易选。
中国铁矿资源的品位普遍较低,TFe 品位平均以30%~35%的为主。
但是,中国铁矿石多数易选,磁铁矿石的累计查明总量最大,占64%,其次为钒钛磁铁矿石,占18%,易于采用磁性方法选矿的铁矿石合计占82%。
(4)组分复杂,综合利用价值大。
中国的岩浆型铁矿中除铁可利用外,钛、钒均为主要组分加以利用,另外还伴生有磷、铬、镍、铜、铂族元素、钪等多种组分可以综合利用;矽卡岩型铁矿共生有铜、铅、锌、钨、锡、钼、钴、金等组分可以综合利用;火山岩型铁矿共生有铜、金、稀土等多种组分可以综合利用。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中国铁矿资源以沉积变质型铁矿最重要,其次为岩浆型;火山岩型和矽卡岩型中国铁矿成矿规律及重点矿集区资源潜力分析李厚民1王登红1李立兴1陈靖1杨秀清2刘明军2(1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提要:铁矿是中国重要的大宗金属矿产资源,对其进行成矿规律总结和潜力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本文总结了中国铁矿资源的禀赋特征;将中国铁矿床分为沉积变质型、岩浆型、接触交代-热液型、火山岩型、沉积型和风化淋滤型6种成因类型和40个矿床式,并建立了鞍山式沉积变质型、大庙式岩浆型、蒙库式海相火山岩型、大西沟式沉积型铁矿床的成矿模式;划分了36个中国铁矿成矿区带,编制了成矿区带图,总结了不同类型铁矿和不同时代铁矿的空间分布规律;总结了矿床类型、矿床规模和矿石类型的时间分布规律;最后,探讨了7个重点成矿区带的资源潜力。
关键词:铁矿;成因类型;矿床式;成矿规律;资源潜力中图分类号:P618.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3657(2012)03-0559-22收稿日期:2012-02-21;改回日期:2012-03-21基金项目: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项目(1212010633901)、地质矿产调查评价项目“辽冀地区沉积变质型铁矿控矿因素和勘查技术方法组合优选”(1212011120988)和中央级公益性科研业务费专项(200911007)联合资助。
作者简介:李厚民,男,1962年生,研究员,主要从事矿床学研究;E-mail :lihoumin2002@ 。
中国地质2012年铁矿虽然规模较小,但是中国富铁矿的主要来源;沉积型铁矿选矿难度大,目前利用价值不大;风化淋滤型铁矿规模很小,工业意义不大。
2中国铁矿成因类型在前人工作基础上,结合《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 T0200-2002)[2],笔者将中国铁矿床按照成因分为沉积变质型、岩浆型、接触交代-热液型、火山岩型、沉积型、风化淋滤型铁矿床6大类,每个类型列举了若干典型矿床式(表1)。
2.1沉积变质型铁矿床2.1.1特征及成因沉积变质型铁矿是前寒武纪(特别是早前寒武纪)沉积为主形成的含铁建造经受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铁矿床。
这类铁矿赋存于早前寒武纪变质岩中,主要由石英(燧石)和氧化铁矿物(磁铁矿、赤铁矿等)组成,通常具有典型的条带状构造,由条带状铁建造(BIF)变质改造而成。
国际上关于BIF 成矿物质来源和形成条件的主流认识为:(1)早前寒武纪地壳薄,富铁质幔源岩浆大量喷发到海底,提供了丰富的铁质;(2)大洋广袤,陆源碎屑物贫乏,以化学沉积为主,造成铁建造中Al2O3的含量非常低;(3)大气缺氧,海洋仅上部水体含氧,其下巨大体积的水体缺氧、贫硫,溶解了巨量Fe2+;(4)海水中SiO2由于缺少生物消耗而饱和,为含铁建造提供硅质;(5)成矿物质在潮汐线以下静水环境堆积,形成条带状构造;(6)在25~18亿年,大气圈中O2明显增加[3](被称为地球大氧化事件,是地球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铁大量沉淀成矿;这之后,大气中氧增加,海水中硫的浓度增高,阻止了海洋中Fe2+的巨量积累,BIF很少。
对富铁海水运移、沉淀形成BIF大矿的机制主要有上升洋流和海底喷流两种认识:(1)上升洋流模式:深部富Fe2+的海水上涌到大陆边缘浅海盆地和陆棚时,在缺氧水体与上部氧化层界面附近,Fe2+氧化成Fe3+大量沉淀形成BIF,其运移和沉淀过程类似于现代海洋深处冷的富磷海水上涌到浅海陆棚沉淀成磷矿的机制[4]。
(2)海底喷流模式:镁铁质-超镁铁质新生洋壳形成后,由下伏岩浆房加热,海水对流循环并从新生洋壳中淋滤出铁和硅等元素,然后在海底减压排泄成矿,条带状构造与成矿流体的脉动式喷发有关[5]。
原生BIF,尤其是原生阿尔戈马型BIF通常品位低,铁含量30%左右。
国外具有巨大经济价值的赤铁矿富矿(全铁品位50%以上)是BIF贫矿经过进一步改造形成的。
20世纪80年代普遍认为,低品位的BIF于中—新生代经过表生风化淋滤,硅等元素被淋滤带走,铁残留富集,Fe2+氧化成Fe3+,从而形成高品位的赤铁矿石。
近年来国外许多研究提出一个新模式,赤铁矿富矿也可以由深部流体交代贫矿而成[6],至于深部流体的来源,通常认为有古盆地流体和受热大气降水两种。
中国已探明的沉积变质型铁矿普遍为低品位矿石,是BIF在后期的变质变形过程中进一步改造形成的[7-8],其成因经历了沉积和变质改造两个阶段,成因模式如图1所示。
(1)中—新太古代,古陆壳很薄,容易拉张形成海盆,富含铁质的幔源基性-超基性岩浆大量喷发到海底,形成以基性-超基性火山岩为主体的新生洋壳。
这时由于大气缺氧,因此海洋仅上部水体含氧,其下巨大体积的水体缺氧。
在海底同生断裂地震泵的作用下,海水发生对流循环,从新生洋壳中萃取了大量铁质,溶解于水体中(图1-a)。
(2)溶解了巨量Fe2+的海水在上升洋流等的作用下,运移到潮线以下静水环境的氧化-还原界面附近,由于Fe2+被氧化为Fe3+,铁质大量沉淀成矿。
由于上升洋流的活动是周期性的,因此形成了条带状构造(图1-b)。
(3)随后发生了大面积区域变质变形作用,BIF 变为绿片岩相-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变质岩,并发生了多期褶皱变形(图1-c)。
(4)在区域变质作用发展到一定阶段,发生了强烈混合岩化和花岗质岩侵位。
由于褶皱的背斜一般为构造薄弱部位,因此二长花岗片麻岩多沿背斜轴部呈岩基状大面积侵位,使变质变形的BIF多呈以向斜(向形)为主的“浮岛”状分布于花岗质岩中(图1-d)。
该期区域变质变形和岩浆活动既可以是原BIF中的铁质重组富集,形成黑富矿,也可以破坏原已形成的铁矿床。
2.1.2矿床式沉积变质型铁矿还可进一步细分为如下矿床式(表1)。
鞍山式:原始含铁建造为早前寒武纪火山沉积560第39卷第3期表1中国铁矿成因类型及其矿床式T a b l e 1G e n e t i c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o f i r o n d e p o s i t s i n C h i n a a n d t y p i c a l d e p o s i t s t y l e s李厚民等:中国铁矿成矿规律及重点矿集区资源潜力分析561中国地质2012年续表1562李厚民等:中国铁矿成矿规律及重点矿集区资源潜力分析563第39卷第3期图1前寒武纪沉积变质型铁矿成矿模式Fig.1Metallogenic model of Precambrian BIF中国地质2012年建造,相当于国外的Algoma型,铁矿物以磁铁矿为主。
中国的沉积变质型铁矿绝大多数为鞍山式,如辽宁齐大山、歪头山、西鞍山、杨林铁矿,吉林塔东、板石沟、老牛沟铁矿,黑龙江羊鼻山铁矿,辽宁宝国老、小莱河铁矿,河北水厂、司家营、石人沟、柞栏杖子、豆子沟、周台子、独山城、下口铁矿,北京沙厂铁矿,山西山羊坪、黑山庄铁矿,内蒙古三合明、壕赖沟、贾格尔其庙铁矿,山东韩旺、苍峄铁矿,安徽霍邱式铁矿,河南赵案庄铁矿,陕西鱼洞子铁矿,甘肃东大山铁矿,新疆赞坎铁矿,云南惠民铁矿等均属鞍山式铁矿床。
袁家村式:原始含铁建造为早前寒武纪碎屑沉积建造,相当于国外的Superior型,铁矿物以磁铁矿为主。
这类沉积变质型铁矿在中国较少,代表性矿床为山西袁家村铁矿床,山东济宁、莲花山铁矿,新疆布穹铁矿可能也属此类。
大栗子式:也相当于国外的Superior型,与袁家村式不同的是,原始含铁建造为元古宙碎屑岩-碳酸盐建造,铁矿物以磁铁矿为主。
这类沉积变质型铁矿在中国也较少,代表性矿床为吉林大栗子铁矿床,黑龙江东风山铁金矿,辽宁大安口铁矿,新疆帕尔岗、天湖铁矿,四川凤山营铁矿,青海清水河铁矿,新疆迪木那里克、库鲁克赛铁矿可能也属此类。
新余式:在湖南称江口式或祁东式,原始含铁建造为新元古代条带状含铁建造,与“雪球地球事件”(snow ball earth)有关,相当于国外的Rapitan型,铁矿物以磁铁矿为主。
代表性矿床为江西杨家桥铁矿床和湖南祁东铁矿床。
镜铁山式:原始含铁建造为元古宙条带状硅铁建造,可能与海底喷气沉积作用有关[9],与其他矿床式的区别是铁矿物主要为赤铁矿、镜铁矿。
代表性矿床为甘肃镜铁山铁矿床、甘肃红山陈家庙铁铜矿床、四川满银沟赤铁矿床,辽宁仰山铁矿可能属此类。
弓长岭式:早前寒武纪BIF经受了后期热液叠加改造,类矽卡岩发育,为中国独一无二的以磁铁矿为主的大型富矿床。
代表性矿床为辽宁弓长岭铁矿二矿区。
河北杏山铁矿床中富矿可能也属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