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节海南岛诸别称考

合集下载

海南岛

海南岛

五指山北麓的屯昌县
海南环山丘陵带面积不大,仅占海南岛面积的13.1%。丘陵地中也有较高的齐顶面或和缓的山顶面,常见的 为450米、350米、250米三级。丘陵之间的盆地,如白沙盆地、屯昌盆地、乐东盆地和琼海石壁盆地等,光、热、 水、土及各种生态条件优越,是农作物和经济林木生长的良好环境。海拔350米以下的低丘、谷地、盆地内,有 充足雨量和河水的滋润,土质很好,又具备防风条件,非常适宜于发展天然橡胶和热带经济作物,因而环山丘陵 带成为海南橡胶热作分布带,也是中国最大的橡胶热作基地。
海南岛的台地在各类地貌中所占比例最大,约占全岛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宽广的台地主要分布在琼北地区, 可分为海拔20米和40~50米2级,逐渐向海倾斜。
台地地貌类型多样化,有玄武岩台地、花岗岩台地、红岩台地、变质岩台地,其中玄武岩台地面积最大,达 4159平方公里,占台地总面积近四成。在玄武岩台地上,分布着典型的火山熔岩地貌,是由于地质史上新生代晚 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新构造运动时期,雷琼地区火山活动频繁,并多次沿断裂带发生大规模的岩浆喷发熔岩流动, 形成海南岛北部遍布着成群的古火山锥及大面积覆盖的玄武岩。火山锥有101个,喷火口有110多个,最典型的是 琼山西部的石山、永兴一带数十座火山口和遍地流岩。玄武岩台地是火山喷发的熔岩在地表流动、层叠而成的低 平台地,俗称“石地”,如琼山羊山地区、儋州木棠、定安龙塘等地都有大片这种地貌,土壤厚度小,但土质肥 沃。熔岩地貌还形成熔岩隧道,如琼山石山地区已发现“仙人洞”、“卧龙洞”等隧道11条,一般宽10多米,高 2~4米,最长的1200多米,总长度达3574米,成为当地的自然奇观。还有不少台地是由海蚀作用所成,如乐东黎 族自治县九所东北的石门岭下花岗岩石蛋地貌中,保留着明显的海蚀地形,如菌状石、石柱、石詹、石锅、蜂巢 状海穴群、额状崖等。

海南二级考试真题及答案

海南二级考试真题及答案

海南二级考试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海南省的省会城市是哪里?A. 三亚B. 儋州C. 海口D. 琼海答案:C2. 海南岛是中国第几大岛?A. 第一大岛B. 第二大岛C. 第三大岛D. 第四大岛答案:B3. 下列哪项不是海南岛的著名景点?A. 天涯海角B. 亚龙湾C. 五指山D. 桂林山水答案:D4. 海南岛的气候类型是什么?A. 热带季风气候B. 亚热带季风气候C. 温带季风气候D. 寒带气候答案:A5. 海南省的简称是什么?A. 琼B. 粤C. 闽D. 台答案:A6. 海南省位于中国的哪个方向?A. 东北B. 西北C. 东南D. 西南答案:C7. 海南岛的主要经济作物是什么?A. 橡胶B. 棉花C. 玉米D. 小麦答案:A8. 海南省的省花是什么?A. 木棉花B. 紫荆花C. 牡丹花D. 玫瑰花答案:A9. 海南岛的海岸线总长度是多少?A. 1000公里B. 1500公里C. 2000公里D. 2500公里答案:C10. 海南岛的面积大约是多少?A. 3.2万平方公里B. 3.4万平方公里C. 3.6万平方公里D. 3.8万平方公里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海南岛的著名旅游城市包括哪些?A. 三亚B. 海口C. 琼海D. 儋州答案:A、B、C2. 海南岛的自然资源包括哪些?A. 海洋资源B. 矿产资源C. 热带雨林D. 土地资源答案:A、B、C、D3. 海南岛的少数民族包括哪些?A. 黎族B. 苗族C. 回族D. 壮族答案:A、B、C4. 海南岛的著名节日有哪些?A. 春节B. 泼水节C. 三月三D. 端午节答案:A、C、D5. 海南岛的著名美食有哪些?A. 海鲜B. 椰子鸡C. 清补凉D. 东山羊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海南岛是中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

(对)2. 海南岛的省会城市是三亚。

(错)3. 海南岛的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海南岛

海南岛
பைடு நூலகம்
四大名菜:
文昌鸡、加积鸭、 和乐蟹、东山羊
美丽富饶的海南岛
海南省,简称琼,别称琼州,位于中国南端。海南省 是中国国土面积(陆地面积加海洋面积)第一大省, 海南经济特区是中国最大的省级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省 级经济特区,海南岛是仅次于台湾岛的中国第二大岛。 海南省,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 划界,西临北部湾与广西壮族自 治区和越南相对,东濒南海与台 湾省对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 1988年4月,海南建省、成立海南 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 经济特区。海南省行政区域包括海 南岛和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 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海南地处热 自然资源:南药资 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 源、水产资源、矿产 资源、海盐资源、动 物资源、植物资源、 作物资源、土地资源

第二节 海南 美丽的度假岛(下)

第二节 海南 美丽的度假岛(下)

The End
Hale Waihona Puke 四、四季常青的健康岛●海南适宜开展森林旅游和生态旅游 ●海南省突出打造“健康岛” 海南省突出打造“健康岛”
五、生态良好的长寿岛
●海南人为什么长寿? 海南人为什么长寿?
1.风景绝佳,心旷神怡 风景绝佳, 风景绝佳 2.自然优势得天独厚 自然优势得天独厚 3.物华天宝 物华天宝 4.乐天知命 乐天知命 5.绵长的海岸线 绵长的海岸线
海南旅游概览
美丽的度假岛( 第二节 美丽的度假岛(下)
第二节 美丽的度假岛
三、风情浓郁的椰岛
●海南岛别称“椰岛”,海口别称“椰城” 海南岛别称“椰岛” 海口别称“椰城” ●椰树在海南历史久远,海南种植椰子有 椰树在海南历史久远,海南种植椰子有2000多 多
年的历史 ●海南人民形成了不少与椰树有关的习俗,椰树是 海南人民形成了不少与椰树有关的习俗, 海南乡亲的吉祥物

新教材 海南省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含答案)

新教材 海南省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含答案)

地理精品教学资料(新教材)2019.4海南省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第一章中国最南端的省份——海南省1、海南省,简称,海南岛(面积3.4万平方千米)是海南省的陆地主体,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和第二大岛。

2、位置与疆域:(1)海南岛的经纬度位置:最北端在文昌市的角20°10′N、最南端位于三亚市的角18°10′N、最西端位于东方市的鱼鳞角108°37′E、最东端位于文昌市角111°03′E。

(2)海南省地处太平洋的西岸,位于我国最,把守着祖国沿海出入的,又是连接两洲(洲、大洋洲)两洋(洋、洋)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非常重要;(3)海南省管辖海南岛及周边岛屿和群岛、群岛、群岛,海南省的最南端位于4°N附近的。

3、人口:901.93万(2013年)、民族:汉族为主,族、族和族是海南省的少数民族;华侨:海南省是我国著名侨乡之一,海口、文昌、琼海和万宁华侨最多。

4、行政区划:4个地级市(海口市、三亚市、市和2015年刚设立的市);五个县级市(文昌市、琼海市、万宁市、五指山市和东方市);4个县(定安县、屯昌县、澄迈县和临高县);6个民族自治县(昌江黎族自治县、白沙黎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陵水黎族自治县、黎族-苗族自治县、黎族-苗族自治县、);1个开发区(洋浦开发区)。

参考答案:1.琼经济特区 2.(1)海南锦母铜鼓(2)南端南大门亚太平印度(3)西沙中沙南沙曾母暗沙 3.黎苗回世居4. 三沙儋州琼中保亭第二章中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份1、广裘的海域:(1)管辖海域面积(200多万平方千米);(2)海南岛及周边岛屿;(3)三大群岛:群岛、群岛、群岛。

2、丰富的海洋资源(海南省资源优势之首):(1)生物资源、(2)油气矿藏资源:北部湾、琼东南、莺歌海和曾母暗沙;(3)化学资源:主要盐场有和东方盐场;海南岛西部沿海气温高,阳光足,蒸发量大,海水盐度高,港湾滩涂多,地势平坦,晒盐条件好。

中国南海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称谓

中国南海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称谓

中国南海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称谓中国南海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称谓高峻中国南海,是一个传奇。

有多少朝代和历史人物与她的命运紧密相联;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在这里发生、演绎。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南海有着不同的称谓,汉代称南海诸岛为“崎头”;三国东吴孙权命名东沙群岛为“珊瑚洲”;隋代为西沙群岛起名“焦石山”;唐代以“象石”称西沙群岛;《宋会要》第一次以“石塘”之名泛指南海诸岛。

《元史》中之“万里石塘”指今西沙、南沙群岛;明《郑和航海图》以“石塘”“石星石塘”“万生石塘屿”为今之西沙、东沙、中沙和南沙群岛之名。

清代为南海诸岛的命名就更具体,仅海南渔民使用的《更路簿》就有十多种,给各岛、礁、滩、洲所取的地名,多达120多个。

我国对南海诸岛的命名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发现一个命名一个,发现一批命名一批,由少到多,逐步完善,不断规范,最终实现标准统一。

两千多年来,为南海诸岛命名竖碑的数以千计,这些地名既遵循传统命名的一般规律,也凸现了南海诸岛命名的独特性。

一以古代名人命名地名,是中国的一个传统,南海诸岛的命名,坚持和发扬了这个传统。

鲁班暗沙,位于中沙群岛的中沙大环礁北缘,由巨大的珊瑚礁构成,以我国古代伟大的建筑工匠鲁班之名命名。

传说鲁班也是我国古代造船业的鼻祖。

屈原礁,位于南沙群岛的九章群礁南缘,以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之名命名。

南沙群岛的孔明礁,以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诸葛亮的字命名。

东坡礁在南沙群岛东北、礼乐滩之南,以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之号命名。

坐落于南沙群岛礼乐环礁上的阳明礁,以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之号命名。

从汉代以来,因游历南洋,出使西洋,途经南海岛、礁、滩、洲的文臣佳士,多有著书立说,详细、生动地记述了南海诸岛的美丽风光、地理地貌、丰富物产,还给南海诸岛起了一个又一个有趣的名称,如汪大渊以“昆仑山”命名南沙群岛;康泰以“涨海”命名南海。

为纪念这些曾为南海诸岛立名的人,后人又以他们的名字为南海诸岛命名。

南海上的岛屿 文学常识

南海上的岛屿 文学常识

南海上的岛屿文学常识南海诸岛是南海中中国许多岛礁的总称。

属海南、广东两省。

包括200多个岛礁沙滩,分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两大群岛和黄岩岛等。

其中南沙群岛范围最广,岛礁最多,曾母暗沙是中国最南边的领土。

向来为广东、海南两省渔民捕鱼场所,历来就是中国领土。

南海是我国最大的边缘海,地处国防前哨,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又处祖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是进行经济贸易往来的重要的海空咽喉地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蓝色国土,在国防、经济、旅游等方面均占有极其重要的地理位置。

它对海南省乃至全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一笔珍贵的国土资源。

西、南、中沙群岛是太平洋和印度洋,亚洲和大西洋之间的海上航运要冲,是我国同东南各国交通的纽带。

而我国南海诸岛中的南沙群岛附近海峡则是马六甲海峡通道上的第一把锁,控制了南海的航运,即掌握了南北美洲、太平洋诸国,以及印度洋沿岸国家,乃至太平洋的生命线。

从汉武帝在海南岛建立珠崖、儋耳两郡之时起,南海诸岛海区即已收入中国版图,此后归属更日益明确。

宋代属海南万州管辖,明代属海南崖州管辖,清代属海南万州管辖,民国时期,广东省政府于1911年划归崖县管辖。

1921年南方军政府又重申这一政令。

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1959年3月海南行政区在西沙群岛的永兴岛设置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属海南行政区管辖。

1969年改为广东省西沙、中沙、南海群岛革命委员会。

1981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在永兴岛设立西沙、南沙、中沙群岛办事处(相当县级),作为广东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由海南行政区公署直接领导。

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海南行政区政府的决定,再次明确规定海南行政区政府统一管辖西沙、南沙、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

1988年4月13日在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中,再次重申西沙、南沙、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归海南省管辖。

我国南海从无名到有名,以及历代沿革,经历了漫长的历史。

我国今存上古典章文献类编的《尚书》中的《禹贡》篇最早出现“南海”之名,接着《诗&江汉》也出现“南海”之名,云:“于疆于理,至于南海”,但其确实情况不详,其范围同后世所讲的南海不一致。

宋代海南岛进士和举人补

宋代海南岛进士和举人补

宋代海南岛进士和举人补
李勃
【期刊名称】《新东方》
【年(卷),期】2017(000)001
【摘要】关于宋代海南岛的科举情况,现存海南和广东诸旧志记载错漏甚多.考诸史志,宋代海南进士及第及有“进士”之称者至少有19人,制科10人(其中举贤良方正2人,举文学6人,举人材2人),诸科37人,举人估计约有450~765人次.
【总页数】5页(P15-19)
【作者】李勃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966
【相关文献】
1.明代西北科举与社会环境——以庆阳府进士与举人的时空分布、特点及成因为线索 [J], 马啸
2.古代科举及山西籍进士和举人 [J], 王仰东
3.宋代江西籍进士的全景观照——评夏汉宁等两宋江西进士研究新著三种 [J], 尚勤
4.明清两代徽州的举人、进士、状元 [J],
5.从“六千举人七百进士”说开去 [J], 范同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7第二节、海南岛诸别称考提要:本文主要探讨海南岛的别称及其由来。

历史上海南岛有众多别称,按其属性,可分为八种类型:一是由本岛古代土著居民的习俗而得名者,有儋耳;二是由本岛历史上最早设立的两个地方高级政权名称而得名者,有“珠崖、儋耳”,儋崖;三是由统辖全岛的政权名称而得名者,有珠崖、崖州、琼州、琼管、琼、琼崖、琼台、琼瑶、琼州府、琼郡、琼甸、朱崖洲、琼岛、琼海;四是由本岛孤悬南海和远离祖国大陆而得名者,有海南州、海外;五是由本岛远处祖国南陲而得名者,有朱垠、南极、南荒、炎荒;六是由本岛古代盛产香料而得名者,有香洲;七是由本岛战略地位和经济地位的重要而得名者,有南溟奇甸、宝岛、“南天一柱”和“南海明珠”;八是由本岛明代人文昌盛而得名者,有海滨邹鲁。

※※※※※※※※海南岛虽远处南溟,但早在汉武帝时就已在岛上设立二郡十六县,进行直接统治。

本岛由于历史悠久和位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故在历史上有众多别称。

每一别称都与本岛有密切的联系,按其属性,可分为八种类型。

一、由本岛古代土著居民的习俗而得名者儋耳。

本岛古代土著居民(即黎族先民)有‚儋耳‛习俗,其情形现存文献说法不一:或谓在脸部和耳匡周围镂刻花纹。

如《汉书〃武帝纪》云:‚遂定越地,以为南海……珠崖、儋耳郡‛。

唐〃颜师古注引张晏曰:‚儋耳之云,镂其颊皮,上连耳匡,分为数支,状似鸡肠,累耳下垂‛。

又《后汉书〃明帝纪》唐〃李贤注引东汉杨孚《异物志》云:‚儋耳,南方夷,生则镂其颊皮,连耳匡,分为数支,状如鸡肠,累累下垂至肩‛;或谓在耳垂上穿孔,悬挂耳环或各种装饰品。

如《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载:‚其珠崖、儋耳二郡在海洲上,东西千里,南北五百里。

其渠帅贵长耳,皆穿而缒之,垂肩三寸‛。

又《水经注〃温水》引《林邑记》云:‚汉置九郡,儋耳预焉。

民好徒跣,耳广垂以为饰‛。

因此,在古籍里也往往以‚儋耳‛(或‚离耳‛、‚瞻耳‛)代称本岛。

如《山海经〃海内南经》说:有离耳国,‚在郁水南‛。

晋〃郭璞注:‚锼离其耳,分令下垂以为饰,即儋耳也。

在朱崖海渚中‛。

所谓‚朱崖海‛,即海南岛周围海域,此代指今南海,因为本岛就在南海中。

又《说文解字》云:‚瞻耳,垂耳也……南方有瞻耳之国‛。

清〃段玉裁注:‚古只作耽,一变为瞻耳,再变则为儋耳矣‛。

又《史记〃货殖列传》载:‛九疑、苍梧以南至儋耳者,与江南大同俗,而扬越多焉‛。

又《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裴松之注引《吴录》云:聂友,‚后为将,讨儋耳,还拜丹阳太守,年五十三卒‛。

二、由本岛历史上最早设立的两个地方高级政权名称而得名者1、‚珠崖、儋耳‛。

在古籍里‚珠崖‛亦作‚朱崖‛。

‚珠崖‛和‚儋耳‛,本为郡名,‚珠崖‛因其‚在大海中崖岸之边,出真珠‛而得名,‚儋耳‛则因其民有儋耳习俗而得名(见《汉书〃武帝纪》注)。

两郡皆始置于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为本岛历史上最早设立的两个地方高级政权。

珠崖郡治瞫都县(今府城东南龙塘镇的珠崖岭上),领十一县,辖境相当今本岛北部和东部地区。

儋耳郡治在儋耳县(今儋州市三都镇旧州坡),领五县,辖境相当今本岛西部地区。

(以上参见《汉书〃武帝纪》注引《茂陵书》、《汉书〃贾捐之传》、《嘉庆重修一统志》卷453琼州府二《古迹》、道光《琼州府志〃古迹》)两郡均直隶于朝廷,元封五年(前287288 106年)后,又分别督于交趾刺史。

(参见《汉书〃武帝纪》元封五年、《汉书〃地理志上》唐〃颜师古注引胡广记云)由于这两郡是本岛历史上最早设立的分辖全岛的地方高级政权,因而后世也往往以‚珠崖、儋耳‛代称本岛。

如《后汉书〃东夷列传〃倭传》载:‚倭在韩东南大海中……其地大较在会稽东冶之东,与朱崖、儋耳相近,故其法俗多同‛。

又《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载:赤乌五年(242年)秋七月,‚遣将军聂友、校尉陆凯以兵三万讨珠崖、儋耳‛。

又《太平御览》卷979《茶茹部四》‚瓠‛条载:‚《太康地记》曰:朱崖、儋耳无水,唯种大瓠,藤断其汁用之亦足‛。

又《北堂书钞》卷73引谢承《后汉书》云:‚陈茂性永,有异志,交趾刺史吴郡周敞辟为别驾从事。

敞欲到朱崖、儋耳,茂谏曰:‘不宜履险’!敞不听,涉海遇风,船欲颠覆,茂仗剑呵骂水神,风息得济‛。

(中国书店出版,1989 年)2、儋崖。

唐宋时期海南岛也往往别称‚儋崖‛。

如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下》云:‚儋崖芥,芥高者五六尺,子大如鸡卵‛。

‚儋崖瓠,儋崖种瓠,成实率皆石余‛。

(此又见《太平御览》卷979‚瓠‛条引《岭南异物志》)又唐〃李石《续博物志》卷3 引《香谱》云:‚太学同官,有曾官广中者云:沉香,杂木也。

朽蠹浸沙水,岁久得之。

如儋崖海道居民,桥梁皆香材‛。

又宋〃苏轼《沉香山子赋》云:‚矧儋崖之异产,实超然而不群‛。

又《答丁连州启》云:‚自疑本儋崖之人,难复见鲁卫之士‛。

至于何以称本岛为‚儋崖‛,盖因汉武帝时置珠崖、儋耳二郡分辖全岛,‚儋崖‛显然是‚珠崖、儋耳‛的简称。

三、由统辖全岛的政权名称而得名者1、珠崖。

‚珠崖‛亦作‚朱崖‛,原为郡名,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置,初领十一县,管辖本岛北部和东部地区。

汉昭帝始元五年(前82年),儋耳郡并入珠崖郡(见《汉书〃贾捐之传》)。

此后,珠崖郡辖境始扩大至全岛。

至汉元帝初元三年(前46年)废,见《汉书〃元帝纪》。

由于珠崖郡曾统辖全岛,故后来往往以‚珠崖‛代称本岛。

如《汉书〃地理志下》载:‚有黄支国,民俗略与珠崖相类‛。

又《三国志〃吴书〃陆逊传》载:‚(孙)权欲遣偏师取夷洲及朱崖,皆以谘逊‛。

又晋〃郭义恭《广志》云:‚珠崖人皆巢居‛。

又《太平御览》卷757引《朱崖传》云:‚朱崖大家有铜镬,多者五三百,积以为货‛。

‚朱崖俗多用土釜‛。

又《宋本方舆胜览》卷43琼州引《交州记》云:‚朱崖在大海中,南极之外‛。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2、崖州。

南朝梁武帝时,‚海南儋耳千余洞‛归附于高凉郡(治今广东阳江县西)的洗夫人(见《北史〃谯国夫人传》)。

由洗夫人请命于朝廷,梁武帝遂于儋耳郡故地置崖州,治所在义伦县(今儋州市西北),统辖全海南岛。

(参见《隋书〃地理志下》珠崖郡、《正德琼台志》卷3)至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崖州始改为珠崖郡。

因此,后世也往往以‚崖州‛代称本岛。

如《隋书》卷78《杨伯丑传》载:隋文帝时,‚崖州尝献径寸珠‛。

又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上:‚崖州自来无僧家‛。

又《太平御览》卷172‚崖州‛条引《郡国志》曰:‚崖州妇人着缌缏,以土为釜‛。

3、琼州。

‚琼‛本指美玉。

据说琼州之得名,源于其境内有一座‚琼山‛,‚其石皆白似玉而润‛(见《宋本方舆胜览》卷43)。

琼州始置于唐朝贞观五年(631年),故址在唐代琼山县的琼山村(见《舆地纪胜》卷124琼州引《琼管志》),即今海口市琼山区南部约六十里的新民乡境内。

当时琼州隶属于崖州都督府(见《旧唐书〃地理志四》崖州、琼州)。

唐高宗乾封二年(667年),琼州城被黎民起义所占领,直到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十月,岭南节度使李复才遣兵收复,并奏请朝廷‚升琼州为下都督府,加琼、崖、振、儋、万安等五州288289 招讨游奕使,其崖州都督请停‛。

朝廷接受了这个建议(见《旧唐书〃地理志四》琼州)。

此后,海南岛的政治中心便由崖州移到琼州。

到北宋初年,仍继续以琼州统领全岛州县。

如《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2载:开宝四年(971年)四月,‚以岭南儋、崖、振、万安等四州隶琼州‛。

由于琼州自唐贞元五年以来长期统辖全岛之地,故也以‚琼州‛代称本岛。

如《岭表录异》卷中载:‚琼州不产驴马,人多骑黄牛‛。

又《舆地纪胜》卷124琼州载:‚琼州地多飓风‛。

又《元史〃占城传》载:‚占城近琼州,顺风舟行一日可抵其国‛。

又《明史〃广西土司三》载:‚琼州,居环海中‛。

4、琼管。

‚琼管‛之称始于唐代,本为琼州之别名。

如《岭表录异〃补遗》云:‚南土多野鹿藤……儋台、琼管百姓皆制藤线,编以为幕‛。

又《旧唐书〃宪宗纪》载:元和二年(807年)四月,‚岭南节度使赵昌进琼管、儋、振、万安六州六十二洞归降图‛。

至于琼州何以别称‚琼管‛,当与琼州升为都督府兼本岛五州招讨游奕使有密切关系。

因为这是统辖全岛军民两政的的最高权力机构,‚琼管‛当是时人对琼州都督府的尊称,以比于当时‚岭南五管‛(即唐永徽后在岭南道分置广州、桂州、容州、邕州、交州五都督府,分别简称广管、桂管、容管、邕管、交管,由广府都督统领,总称岭南五管)。

到北宋时,又在琼州先后置琼管转运司和琼管安抚司,由琼州守臣兼任其长官,统领全岛州县。

(见《宋会要辑稿〃食货49〃转运》、《舆地纪胜》卷124琼州)因此,唐宋以来往往以‚琼管‛代称本岛。

如《宋会要辑稿〃蕃夷五》载:‚黎洞,唐故琼管之地‛。

《萍洲可谈》卷2载:‚琼管夷人食动物‛。

又《岭外代答》卷1《边帅门〃琼州兼广西路安抚都监》载:‚今雷州徐闻县递角场直对琼管,一帆济海,半日可到‛。

又《梦溪笔谈〃乐律一》引《投荒杂录》云:‚琼管多乌满、呿陀,皆奇木‛。

5、琼。

‚琼‛原为琼州的略称。

如《太平广记》卷269‚韦公干‛条引《投荒杂录》云:琼山郡守‚兼儋、崖、振、万安五郡招讨使,凡五郡租赋,一供于招讨使。

四郡之隶于琼,琼隶于广。

海中五州岁赋,廉使不得有一缗,悉以给琼‛。

(按:唐代‚州‛与‚郡‛经常易名,琼州亦叫琼山郡。

见新、旧《唐书〃地理志》)由于唐代贞元五年以来本岛别称‚琼州‛,故也以‚琼‛字作为本岛之简称。

如唐〃李德裕《寄家书》诗:‚琼与中原隔,自然音信疏‛。

又明〃海瑞《平黎疏》云:‚琼去京师万里‛。

又明〃郑廷鹄《平黎疏》云:‚琼自开郡以来,迄今盖千六百余年‛。

又清〃张岳崧《筠心堂文集〃捐资重刊丘海文集序》云:‚吾琼学者,自汉以降,有明为盛‛。

6、琼崖。

‚琼崖‛本是琼州和崖州的合称。

如宋〃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卷61‚沉香木‛条引《倦游杂录》云:‚沉(香)之良者,惟在琼崖等州,俗谓角沉,乃生水中‛。

又云‚岭南雷州及海外琼崖,山中多香树‛。

至于为何以‚琼崖‛别称本岛,当是由于这两州在唐代先后享有较高的行政地位。

据《旧唐书〃地理志四》载:唐贞观元年(627年),在崖州置都督府,统领全岛各州。

至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十月,朝廷应岭南节度使李复之请,升琼州为都督府兼全岛五州招讨游奕使,并停废崖州都督府。

由于唐代先后在崖州和琼州置都督府总领全岛,故后来便以‚琼崖‛代称本岛。

如《通典〃州郡十四》载:‚琼崖环海,尤难宾服‛。

又《岭表录异》卷下云:‚虎蟹,壳上有虎斑,可装为酒器,与红蟹皆产琼崖海边‛。

又宋〃苏轼《峻灵王庙碑》云:‚琼崖千里环海中,民夷错居古相蒙‛。

又宋〃王应麟《通鉴地理通释〃宋二十三路》载:‚自建炎南狩,舆地登于职方者,东薄明粤,南斥琼崖,西尽岷蕃,北极淮汉‛。

又《读史方舆纪要》卷104说:雷州府,289290 三面距海,‚南出琼崖,东通闽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