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基础教程-教学大纲
《摄影摄像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摄影摄像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8120242课程名称:摄影摄像基础英文名称: Photography Foundation.课程类别:必修课学时:45学时学分:3学分适用对象: 新闻班考核方式:分散先修课程:二、课程简介通过学习基础摄影摄像,全面系统地学习摄影摄像的基础知识、各摄影技术,增强学生摄影摄像知识的基础。
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各种相机、镜头、技巧使学生能在日后工作中灵活应用。
学生通过外拍,课堂报告等方式,完成一个完整摄影摄像训练与创作。
Through the study of basic photography,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basic knowledge of photography and photography technology enhance the basis of students’ photography knowledge.So students master a variety of cameras, lenses, s kills that can work in the future flexible application.They through some way such as outside film and classroom reports to carry out a complete photography training and creation.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摄影摄像是以塑造被摄体可视的艺术形象而成为艺术门类之一的,它属于造型艺术范畴。
本课程主要介绍照相机等摄影器材的种类、性能和使用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够根据被摄物体和拍摄条件合理选择摄影器材。
介绍摄影造型要素,让学生掌握摄影构图、摄影用光和摄像的知识,能拍摄出较好的作品。
在数字化时代,摄影摄像是大学生接触最多且最喜欢的媒体之一,优秀摄影和摄像作品蕴涵典型的思政教育功能,同时新时代也促使传统思政教育进行革新,摄影摄像艺术无疑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摄像课教学大纲

摄像课教学大纲摄像课教学大纲摄像课是一门重要的艺术课程,它涉及到摄影技术、摄像设备和创意构图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份摄像课教学大纲,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摄像技术。
一、引言摄像课教学大纲的引言部分主要介绍摄像的定义和重要性。
摄像是通过摄像设备记录和传输图像的过程,它在电影、电视、广告等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摄像技术,学生可以掌握如何运用摄像设备,拍摄出高质量的图像。
二、课程目标摄像课教学大纲的课程目标部分明确了学生在学习摄像课程中应该达到的目标。
主要目标包括:1.了解摄像设备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2.掌握摄像技术中的构图、光线和色彩等要素;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摄像技巧;4.了解摄像在电影、电视和广告等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摄像课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部分详细介绍了学生在摄像课程中将学习的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摄像设备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学生将学习摄像设备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摄像机的选择和设置、镜头的使用和调整等。
2.摄像技术的要素:学生将学习摄像技术中的构图、光线和色彩等要素,包括如何通过构图来表达主题、如何运用光线来创造氛围、如何运用色彩来表达情感等。
3.摄像创作的基本技巧:学生将学习摄像创作中的基本技巧,包括运动镜头的运用、特殊效果的创造、后期制作的基本方法等。
4.摄像在电影、电视和广告等领域的应用:学生将了解摄像在电影、电视和广告等领域的应用,包括如何运用摄像技术来讲述故事、如何运用摄像技术来传达信息等。
四、教学方法摄像课教学大纲的教学方法部分介绍了教师在摄像课程中将采用的教学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理论讲授: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摄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实践操作: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摄像设备,让学生掌握摄像技术。
3.案例分析:教师将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向学生介绍摄像在电影、电视和广告等领域的应用。
摄像教学大纲(二)2024

摄像教学大纲(二)引言概述:本摄像教学大纲(二)旨在进一步探讨和深化摄像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摄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
本文档将分为五个大点,分别介绍摄像概述、摄像器材选择、摄像参数调节、摄像构图技巧以及摄像后期处理。
通过学习本教学大纲,学生将能够在摄影和影视制作领域中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正文:一、摄像概述1. 了解摄像的定义和发展历史2. 掌握摄像原理和成像技术3. 熟悉摄像机分类和工作原理4. 了解摄像常用术语和专业知识5. 探讨摄像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二、摄像器材选择1. 理解摄像器材的重要性和选择标准2. 学习摄像机型号和规格的解读3. 熟悉摄像机镜头的种类和特点4. 掌握摄像辅助设备的选购和使用5. 了解摄像器材的保养和维护方法三、摄像参数调节1. 理解摄像参数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学会调节曝光和光圈参数3. 掌握白平衡和色温调节方法4. 了解对焦和变焦技术5. 学习摄像中的稳定技巧和手持拍摄技巧四、摄像构图技巧1. 理解摄像构图的重要性和原则2. 学习摄像中的线条和形状运用3. 掌握摄像中的对称和平衡原则4. 了解摄像中的角度和视角选择5. 探讨摄像构图与故事叙事的关系五、摄像后期处理1. 了解摄像后期处理的基本流程2. 学习色彩校正和调色技巧3. 掌握视频剪辑和片段处理方法4. 了解音频处理和混音技术5. 探讨特效和动画应用于摄像后期处理的方法总结:通过本摄像教学大纲(二)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和应用摄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
掌握摄像概述、摄像器材选择、摄像参数调节、摄像构图技巧以及摄像后期处理等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这将为学生在摄影和影视制作领域中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并提升其摄像艺术创作的能力和水平。
《摄影摄像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5.4, 5.5
5.4, 5.5
三、课程内容
序号
章节号
标题
课程内容/重难点
支撑课程目标
课内学时
教学方式
课外学时
课外环节
1
第一章
照相机的结构与分类
本章重点难点:单反相机的工作原理
/
/
/
/
/
2
1.1
照相机的结构
成像系统,曝光控制系统,取景系统,对焦系统
M1
1
讲授
1
自学
3
1.2
单反相机的结构与特点
反光取景,五棱镜,所见即所得
20%
2
拍摄作业
布置2次拍摄作业。成绩采用百分制,根据作业完成水平、是否按时上交、是否独立完成等评分。
40%
3
期末考试
闭卷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卷面成绩总分100分。主要考核学生对摄影摄像基本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掌握能力。
40%
五、评分细则
序号
课程目标
考核环节
大致占比
评分等级
1
M1
平时表现
20%
A-无缺勤;上课认真听讲,学习踏实,互动积极。
校园
12
2
基础
必做
验证性
否
7
工作常用摄影拍摄练习
校园
12
2
基础
必做
演示性
否
8
校园景观摄影拍摄练习
校园
12
2
基础
必做
验证性
否
9
图片处理软件功能
上课教室
教室
全体
2
基础
必做
演示性
否
10
图片处理练习
摄像技术教学大纲(二)2024

摄像技术教学大纲(二)引言概述:摄像技术教学大纲(二)旨在为学生提供关于摄像技术的深入学习和应用。
本文档将提供一个详细的教学大纲,包括五个主要大点,每个大点具有五到九个小点,涵盖了摄像技术的各个方面,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该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正文:一、摄像机种类与功能1. 电影摄像机的种类与特点2. 电视摄像机的种类与特点3. 数码摄像机的种类与特点4. 录像机的种类与特点5. 监控摄像机的种类与特点6. 摄像机与镜头的配合与选择7. 摄像机的基本功能及操作方法8. 常见摄像机故障的排除与维修9. 摄像机的适用场景与技巧二、摄像机操作技巧1. 摄像机基本参数的调整与设置2. 摄像机的拍摄角度与视角选择3. 摄像机的运动与稳定技巧4. 摄像机的光圈与快门控制5. 摄像机的对焦技巧与测光方法6. 摄像机的色彩校正与白平衡调节7. 摄像机的特殊效果与滤镜应用8. 摄像机的镜头与构图技巧9. 摄像机的音频录制与处理技巧三、摄像技术与创意拍摄1. 摄像语言与节奏的掌握2. 摄像剪辑与镜头过渡技巧3. 摄像画面构建与动态表达4. 特技摄影与移动摄影技巧5. 摄像轨道与稳定器的应用6. 航拍与无人机摄像技巧7. 即时拍摄与快速后期处理8. 三维摄像与虚拟现实技术应用9. 创意拍摄与故事叙述技巧四、摄像后期制作1. 数码摄像的基本后期处理流程2. 视频文件的导入与整理3. 视频剪辑与片段拼接技巧4. 视频效果的添加与调整5. 音频处理与配乐技巧6. 片头与片尾的制作与设计7. 视频输出与导出格式选择8. 后期制作软件的使用与技巧9. 进阶后期特效与修复技术五、摄像技术的应用领域1. 影视行业中的摄像技术应用2. 电视节目制作中的摄像技术应用3. 广告与宣传片制作中的摄像技术应用4. 新媒体与网络视频制作中的摄像技术应用5. 摄像技术在教育与培训中的应用6. 摄像技术在科学与研究领域的应用7. 摄像技术在航空航天与探险领域的应用8. 摄像技术在医学与军事领域的应用9. 摄像技术在社会文化与纪录片制作中的应用总结:摄像技术教学大纲(二)涵盖了摄像机种类与功能、摄像机操作技巧、摄像技术与创意拍摄、摄像后期制作以及摄像技术的应用领域等五个大点。
摄影摄像基础教学、实验大纲

“摄影摄像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如下目标:系统地了解摄影摄像的器材和配件基本知识;掌握摄影摄像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掌握各种专题摄影摄像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掌握利用计算机对照片进行加工、对视频进行编辑的基本方法。
二、课程对象本门课程是教育技术、多媒体技术、美术、艺术设计、旅游、文秘、广播电视等专业的主要专业课。
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多,对于其他专业类的学生,本课程亦可以作为其选修课程或必修课程。
三、课程性质及特点“摄影摄像基础”课程是技能性很强的课程。
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摄影摄像的器材和配件、拍摄曝光、拍摄用光、拍摄构图、拍摄专题实践、计算机图片加工技术和电影视频处理技术。
它是拍摄技术和计算机处理技术相结合的课程,既可以使学生掌握摄影摄像的基本知识,又可以使学生掌握摄影摄像的实践操作技能。
四、前导和后续课程前导课程是“计算机操作基础”、“物理学”中有关光学的知识;后续课程是各种专题的摄影摄像有关课程。
五、课程大纲总学时:18+18(一)理论课程大纲理论学时:18第一章摄影与摄像[教学重点]:数码摄影摄像与计算机的结合、DV存储介质、摄影摄像入门。
[建议课时]:2学时[实际教学课时]:1学时[授课章节及知识点]:1.1 摄影1.1.1 摄影概述1.1.2 摄影的发展1.1.3 传统摄影和数码摄影1.2 摄像1.2.1 摄像概述1.2.2 摄像技术的发展1.2.3 传统摄像与数码摄像1.2.4 视频的后期制作1.3 摄影摄像前景展望1.3.1 数码摄影摄像与计算机完美结合1.3.2 DV存储介质的发展1.3.3 DC、DV的融合趋势1.4 摄影摄像入门1.4.1 使用数码照相机拍摄照片1.4.2 使用数码摄像机摄像第二章照相机和摄像机[教学重点]:DC、DV的结构、性能、景深及其应用、照相机和摄像机与计算机的数据传送。
[建议课时]:4学时[实际教学课时]:3学时[授课章节及知识点]:2.1 DC和DV工作原理2.1.1 针孔成像2.1.2 透镜成像2.1.3 工作原理2.2 认识DC和DV2.2.1 什么是数码照相机2.2.2 认识数码照相机2.2.3 什么是数码摄像机2.2.4 认识数码摄像机2.3 数码照相机分类2.3.1 普通数码照相机2.3.2 单反数码照相机2.3.3 高级数码照相机2.4 数码摄像机分类2.4.1 DV带数码摄像机2.4.2 DVD可擦写光盘数码摄像机2.4.3 硬盘式数码摄像机2.4.4 闪存式数码摄像机2.4.5 双镜头数码摄像机2.5 DC、DV的构成和作用2.5.1 取景系统2.5.2 控制系统2.5.3 成像系统2.5.4 存储系统2.5.5 电源系统2.6 DC、DV的性能2.6.1 像素和分辨率2.6.2 色彩深度2.6.4 光学变焦2.6.5 数码变焦2.6.6 智能变焦2.7 DC、DV的功能2.7.1 照相和摄像融合功能2.7.2 DC的连拍功能2.7.3 DC的视频和声音功能2.7.4 感光度和曝光控制2.7.5 夜摄功能2.7.6 白平衡调节功能2.8 景深及其运用2.8.1 景深与焦深2.8.2 模糊圈2.8.3 影响景深的因素2.9 DC、DV与计算机的数据传送2.9.1 用连接线连接DC、DV和计算机2.9.2 在DVD光盘中直接读取2.9.3 通过读卡器传送读取2.9.4 通过“会声会影”软件捕获第三章配件及其使用[教学重点]:各种存储介质的性能和使用、闪光灯的使用和闪光摄影技术、读卡器的使用、各种镜头和镜头附加镜的使用。
最新《摄像》教学大纲

《摄像》学习领域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摄像》(2)课程定位:《摄像》(3)参考学时: 40学时一、学习领域定位本课程是摄影摄像技术、电视节目制作、影视动画、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图形图像制作、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摄影与摄像课程学习,使学生系统而牢固地掌握摄影与摄像的基本操作知识,熟练掌握专业照相机,专业摄像机的拍摄技巧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摄影与摄像创作能力,磨练摄影的基本功底,培养学生在艺术创作中的镜头创意。
本学习领域先修学习领域:《色彩学》、《人物线描/水粉》、《平面与色彩构成》。
二、学习目标通过《摄像》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而牢固地掌握摄影与摄像的基本操作知识,熟练掌握专业照相机,专业摄像机的拍摄技巧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摄影与摄像创作能力,磨练摄影的基本功底,培养学生在艺术创作中的镜头创意。
具体目标按职业能力的三个方面进行描述:(一)知识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摄影与摄像的基本操作知识,熟练掌握专业照相机的摄影技巧,专业摄像机的拍摄技巧,摄影的用光等。
(二)能力要求:培养学生的摄影与摄像创作能力,磨练摄影的基本功底,培养学生在艺术创作中的镜头感、能在广告摄影,新闻摄影,影视拍摄中灵活运用镜头语言。
(三)素质要求:通过练习和实践训练,使学生较强的艺术摄影及摄像风格。
三、学习内容本学习领域由产品库存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系统运行环境的搭建及开发准备、系统的面向对象设计、系统用户登录模块及主界面的实现、系统用户管理模块及入库模块的实现以及系统的整体实现六个学习情境组成。
四、学习领域课程设计思路(一)设计理念1. 教学中应采取精讲多练和演示法、实践法教学;重视实践教学和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以及课外摄影实践活动。
基于课堂教授法的课程教学,突出学生的认识能力和专业能力培养,用启发式课堂教授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学互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摄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二)2024

摄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二)【引言】摄像技术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摄像技术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为了能够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摄像技术教学,本文将以摄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为基础,从5个大点来详细阐述。
【正文】1. 摄像技术原理- 光学原理- 影像传感器技术- 摄像机构造与工作原理- 摄像机参数及调节方法- 影像采集与处理技术2. 摄像技术应用- 录像与传输技术- 实时监控技术- 视频会议与远程教育技术- 视频分析与智能识别技术-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3. 摄像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高清与超高清视频技术- 3D与全景视频技术- 多摄像机系统与多视角拍摄- 跨平台与移动端应用-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在摄像技术中的应用4. 摄像技术教学实践- 摄像器材使用与维护- 摄像技巧与构图规律- 摄像场景与灯光管理- 剪辑与后期处理技术- 实际案例与实验演练5. 摄像技术的伦理与法律问题- 隐私保护与监控违规- 版权保护与作品使用- 视频内容审查与控制- 法律法规遵守与合规管理- 伦理道德约束与责任意识【总结】本文基于摄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从摄像技术原理、应用、创新与发展、教学实践以及伦理与法律问题五个大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和掌握摄像技术,并在今后的实践中能够运用灵活、合理地进行摄像工作。
同时,还强调了摄像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伦理和法律问题,提醒学生要具备相应的责任意识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能力。
希望这份摄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提供指导和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2009-2010学年第1学期教学大纲专业艺术设计年级07 级数字艺术课程名称摄像基础总课时36 学时本学期安排课时数36学时(其中讲课26 课时,课堂练习、讨论、指导及考察10 课时、其他学时)讲课教师段成军辅导教师系(部)艺术系课程简介:本课程为艺术设计专业数字艺术方向的专业基础课,学分数2学分,周学时2学时,本学期安排课时数36课时,授课方式为多媒体教学与实践课结合,主要讲授内容是:摄像基础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摄像是进行影视创作的基础。
本门课程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以下章节的学习和掌握,熟悉了解各种摄影器材和各种摄影附件,使学生会使用用摄像机。
掌握摄像的镜头语言、构图、用光、用色和各种剪辑技巧的掌握等等,为学生深入学习影视创作和进行影视拍摄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
主要教学方法:多媒体结合传统教学,摄像实践。
第一章绪论(教学时数1课时)第一节:摄影史话一、摄影术二、电影诞生三、电视的发展四、录像技术五、电视与电脑第二节:电视制作分类一、摄制类型:1、电子新闻采访式(ENG)2、电子现场制作方式(EFP)3、电子演播室制作方式(ESP)二、节目类型:1、纪实类摄像与艺术类摄像2、演播室类摄像和外景类摄像第三节:摄像涉及的领域一、摄像与文学二、摄像与美术摄影三、摄像与音乐喜剧四、摄像与科技第四节:摄像师的素质一、专业:1、操作技术2、镜头表现3、创作构思二、敬业:1、工作热情2、负责精神3、身体素质复习思考题:1、电视制作分为哪几类?2、摄像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第二章摄像器材(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节摄像机一、级别分类:1、广播级摄像机2、专业级摄像机3、业余级摄像机二、制式:1、PAL制式2、NTSC制式3、SECAM制式三、模拟与数字格式:1、模拟与数字之比较2、数字格式简介●DV格式●DVCPRO格式●DVCOM格式●MICRO-MV格式●DVDCAM格式●HDD格式●数字8mm格式●IMX格式●DVW格式●BETAC AM-SX格式●XDCAM格式●HDV格式●HDCAM格式第二节镜头一、焦距:1、标准镜头2、长焦距镜头3、广角镜头二、视场角:三、相对孔径:1、相对孔径2、光圈系数3、景深第三节摄像机相关附件一、录像带:二、电池1、电池装卸2、电池充电3、电池的使用三、辅助器材:1、外接话筒2、照明灯3、三脚架4、监视器复习思考:1、在中国摄像机用什么制式?2、什么是摄像机,及其作用?3、标准镜头、长焦镜头、广角镜头各自的特点和作用?4、什么是光圈、什么是景深,光圈与景深的关系?5、知道了解摄像机的相关附件课堂练习:学生分组课堂实践操作摄像机,更加直观形象的了解熟悉标准镜头、长焦镜头、广角镜头各自的特点和作用。
什么是光圈、什么是景深,光圈与景深的关系?第三章摄像机基本操作(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节待机方式一、固定方式:二、徒手持机:1、持机要领2、持机姿势●抱式●举式●拎式●蹲、跪、坐3、操作摄录钮第二节机位一、拍摄距离:二、拍摄方向:1、正面拍摄2、侧面拍摄3、背面拍摄4、斜侧面拍摄三、拍摄高度:1、平视拍摄2、仰视拍摄3、俯视拍摄4、顶摄四、轴线:1、轴线分类2、轴线原则3、轴线运动●遵守轴线规则●违法轴线规则4、“穿帮”现象第三节取景一、取景原则:1、观众应该知道的内容2、观众想知道的内容二、景别:1、景别的定义2、景别划分●景别的一般划分●景别的划分标准●灵活掌握景别划分三、景别的作用:1、总体作用2、具体作用●远景●全景●近景●中景●特写四、景别的运用:1、一般运用2、细节处理第四节聚焦一、聚焦方式:1、自动聚焦2、手动聚焦●优点●缺点二、聚焦操作:1、一般景物的聚焦操作步骤2、拍摄推镜头时的聚焦3、拍摄运动物体聚焦复习思考:1、什么是正面拍摄、侧面拍摄、背面拍摄,及其它们各自的作用?2、什么平拍、仰拍、俯拍,及其它们的作用与意义3、什么是轴线,轴线的作用与原则。
4、景别的划分与作用?5、聚焦的分类与意义?第四章摄像构图(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节构图要领一、总体要求:1、构图是创作意图外显的过程,应该以明确的形式传达出主题思想2、构图与景别关系密切,二者不可分割3、主体形象突出与否,是衡量画面构图的主要标准之一4、构图应该体现出鲜明的风格5、构图要简洁明快6、构图画面是对现实空间的省略与暗示二、具体要求:1、“平”2、“美”3、“空白”4、“视觉中心”5、“均衡”6、“心里感受均衡”第二节构图方法一、主体与陪体:1、主体2、陪体二、前景与背景1、前景2、背景三、疏密平衡:第三节构图形式一、“井”字形构图:二、三角形构图三、“S”形构图四、框架式构图五、其他形式构图第四节空间透视一、体积透视:二、线条透视:三、虚实透视:四、空气透视:复习思考:1、有哪些常见的构图法则,及其意义? 第五章固定镜头(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节固定镜头的视觉效果一、静中有动:二、因静更动:第二节固定镜头的特性一、固定镜头的三个基本特征:1、固定镜头框架的静态性2、固定镜头的方向性3、固定镜头的叙事性第三节固定镜头的作用一、主要作用:1、表现静态物体2、强化画面内部运动3、画面表现的客观性4、具有绘画和装饰作用二、基础地位:第四节固定镜头的拍摄一、操作步骤:1、选择机位2、取景、构图、格准画面、聚焦3、选择拍摄时机二、拍摄要领:1、“稳”2、“平”3、“实”4、“美”三、技法运用:1、你动我不动2、不动教你动3、你若动不了,未必我就动4、宁可全是固定镜头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固定镜头,固定镜头的特性与作用? 第六章运动镜头(教学时数3课时)第一节“拉”镜头一、表现特征:1、改变画面的结构2、营造表现效果3、交代主体位置4、形成视觉节奏二、操作步骤:1、确定构图2、二次构图3、试拉一遍4、正式拍摄三、拍摄要领:1、明确目的2、镜头干净利落3、速度均匀4、符合需要5、有理四、技法运用:1、展示空间位置2、表现抒情意味3、制造爆炸效果第二节“推”镜头一、表现特征:1、表现局部细节2、制约观众视点3、形成视觉节奏二、操作步骤:1、确定“落幅”位置2、试拉一次3、正式拍摄三、拍摄要领:1、事先考虑充分2、操作一气呵成3、速度均匀一致4、讲究落幅位置5、焦点落实6、避免画面抖动7、推得有理四、技法运用;1、强调重点部位2、反映表情变化3、表现情感效果4、用于画面组接5、操作娴熟第三节“摇”镜头一、表现特征;1、表现场景空间2、引导视觉注意3、反映关系位置4、产生情绪效果5、特殊镜头组接二、操作步骤:1、确定“落幅位置”2、确立姿势3、正式拍摄三、拍摄要领:1、目的明确有理2、动作连贯流畅3、构图注意落幅4、速度保持均匀5、掌握急摇技法四、技法运用:1、展示空间关系2、内容决定速度3、速度反映情感4、方向应当讲究5、考虑对象变化第四节“移”镜头一、表现特征:1、镜头存在依据2、画面结构变化3、表现空间透视4、反映活动范围5、产生情绪节奏二、操作步骤:1、确定景物和移动路线2、取景、构图、聚焦、试移一遍3、稳定移动4、确定起止时间三、拍摄要领:1、不要欲行又止2、不可拖泥带水3、配置相关器材4、身体动作协调四、技法运用:1、展示景物层次2、表现主观感受3、运用必须慎重第五节“跟”镜头一、表现特征:1、运动主体明确2、主体相对静止3、表现现场参与二、操作步骤:1、对运动中的人物取景、构图、聚焦2、摄像机与运动主体保持同步运动3、保持构图完美、注意焦点变化三、拍摄要领:1、镜头主体运动2、运动速度一致3、运动出画组接4、把握背景影调四、技法运用:1、表现运动状态2、等速运动拍摄3、镜头综合运用第六节“复合”运动镜头一、表现特征:1、立体反映主体2、丰富画面内涵3、叙事结构完整4、画面节奏流畅二、操作步骤:1、确定路径2、试运动一次3、注意焦点变化4、确定起止时间三、拍摄要领:1、运用必须有理2、明确目的计划3、注意光照明暗四、技法运用:1、运动顺序清楚2、运动层次分明3、变换姿势拍摄4、把握技法真谛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拉”镜头,“拉”镜头作用?2、什么是“推”镜头,“推”镜头作用?3、什么是“摇”镜头,“摇”镜头作用?4、什么是“移”镜头,“移”镜头作用?5、什么是“跟”镜头,“跟”镜头作用?6、什么是“复合”镜头,“复合”镜头作用? 课堂练习:学生分组课堂实践操作摄像机,以便更加直观形象的了解熟悉什么是“推”、“拉”、“摇”、“移”、“跟”、“复合”镜头。
第七章光和色彩(教学时数3课时)第一节光与摄像一、光的强度:1、影响光强度的因素●光源发光强度●光源与物体的距离●物体本身的表面特征2、控制曝光的方法●自动曝光●手动曝光3、曝光要领●调整景别,改变拍摄角度●运用逆光补偿或手动选择光圈●使用滤色片●利用斑马纹装置●运用增益功能●摄像照明●按创作要求曝光二、光照方向:1、直射光和散射光●直射光●散射光2、光照的角度:●正面光●正侧光●侧光●侧逆光●逆光●顶光●低光3、用光要领:三、色温与白平衡:1、色温2、白平衡及其调整3、白平衡原理运用第二节摄像照明一、照明灯具:1、聚光灯2、散光灯3、回光灯二、人工光的分类:1、主光2、辅助光3、轮廓光4、背景光5、修饰光6、眼神光三、光比和影调:1、光比2、影调四、三点式布光:1、主光2、辅助光3、轮廓光第三节色彩的概念一、色彩的要素:1、色相2、亮度3、纯度二、固有色和条件色:1、固有色2、条件色三、色彩的冷暖和反差:1、色彩冷暖●冷色调●暖色调●温色调2、色彩反差四、色彩的搭配:1、同种色搭配2、类似色搭配3、对比色搭配第四节色彩情感与基调一、色彩的象征意义:1、红色2、黄色3、绿色4、蓝色5、紫色6、黑色7、白色复习思考题:1、对光方向的分类,及其各自的意义?2、什么是色温,怎样利用色温,以及色温与白平衡的关系?3、如何控制光比?4、掌握三点式布光。
5、掌握色彩的搭配。
第八章镜头切分(教学时数3课时)第一节镜头与时间关系一、镜头与时间关系:1、镜头时长是影视的特征2、镜头语言要提炼生活二、镜头长度与视觉心里:1、视觉2、心理时间第二节镜头与空间关系一、封闭性:1、框架结构对画面的制约2、画框为物体提供“坐标”3、画面框架反映主体运动4、画面框架借助想象突破二、开放性:1、视觉心里上的开放2、想象和联想是开放的基础3、画面表现运动第三节镜头与现场声音一、同期声的重要性:1、人物语言2、环境声二、力求音效良好:1、录音话筒的品质2、简单实用的办法第四节镜头切分的把握一、镜头切断:1、重要作用2、拍摄要领3、技法运用二、镜头分割:1、重要作用2、拍摄要领3、拍摄技法复习思考题:1、对同期声的理解,及其作用。
2、掌握镜头切换的“一切三换五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