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描写的作用

合集下载

景物描写的作用

景物描写的作用

景物描写的作用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更具体的说是指对山川平原,花鸟虫鱼乃至家居摆设等事物的描写。

总的来说,景物描写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让读者如临其境,增强人物、事件的真实感,从侧面来表现人物品质,突出事物特点。

它或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作铺垫;或酝酿诗情画意,深化作品主题。

首先,我们应从思想内容上考虑。

可以试着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1鲁迅《祝福》开头段----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

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

开头详细的写了鲁镇祝福时的情景“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了鲁镇保守沉闷的氛围,暗示了封建神权牢牢统治着中国城乡每一寸土地,每一个人的社会背景。

2小说《药》开头的景物描写“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

-------街上黑沉沉的一无所有,只有一条灰白的路,看得分明。

-------有时也遇到几只狗,可是一只也没有叫。

”“乌蓝”的天“青白”的光、“灰白”的路勾勒出黎明前最黑暗时刻的突出特征:阴暗、沉寂、凄清,带有几分恐怖,渲染了夏瑜就义时冷峭、肃杀、悲凉的气氛,也暗示了清末这一极其黑暗的时代特征。

3《故乡》开头: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开头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萧条荒寂的现实冬景图,也是当时中国农村的缩影,这是闰士活动的典型环境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一切景语皆情语。

场景描写的作用

场景描写的作用

场景描写的作用场景描写在文学作品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也能够营造出逼真的环境氛围,让读者沉浸其中,感受到情景的真实性。

本文将以一个山水风光的场景描写为例,来探讨场景描写的作用。

深秋的早晨,天空湛蓝高远,一轮红彤彤的太阳从东方大地升起,驱散了夜晚的阴霾,将那片山谷映衬得美丽无比。

阳光照耀在林间小道上,勾勒出一条金色的线条,彷佛通往世外桃源的小径。

漫步其中,你会发现沿途的树木已经枯黄,落叶飘落在地面上,为整个场景增添了几分寂寥的感觉。

这里的山峦宛如一座座巨人躺卧在大地之中,静静地凝视着人们。

山峰峭拔,一道道岩壁像削刀般直插云霄,让人不禁为之倾倒。

在阳光的照耀下,山峰的轮廓清晰可见,若隐若现的云雾缭绕其间,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远处的山峰顶上,仿佛是银装素裹,望之如雾,令人难以置信。

若你站在山同一侧,会看见迎面而来的一片金黄,成千上万的宫灯树在山间散落如繁星,点亮了整个山坡。

沿着山路向上走,你会发现身边不时传来阵阵风声,原来是山风掠过悬崖,发出一阵低沉的鸣响。

微风拂过,树叶在空中飞舞,好像无数只蝴蝶在翩翩起舞。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投下斑驳的光影,犹如一抹抹金色的彩带,将整个森林装饰得熠熠生辉。

在山的另一边,是一潭湖水,宛如一面明镜。

湖水湛蓝,仿佛可以穿透到水底,看到其中的一切。

湖边的倒影如同画一般,山峰、树木、花草,每一样都那样栩栩如生,仿佛与现实中的景色无异。

湖面上荡漾着几缕微小的涟漪,犹如几尾银鱼在游弋。

湖边的牧场上,一群羊正在吃草,它们的毛发洁白如雪,映衬在湖水之中,别有一番情趣。

这个场景描写带领读者进入了一个山水风光的世界,通过对自然界细节的刻画,使得读者对景色产生了更为直观的感受。

描写的细致入微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尽管文字构建的是虚拟的场景,却给人以真实感受。

同时,通过描述自然元素的变化,如阳光、树叶、山峰等,将时间、空间融入到场景中,为故事情节的发展提供了背景和环境。

如何赏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如何赏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如何赏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典型例子:虫鸣在四周此起彼伏地响起,南瓜花在夜里静静开放。

月亮升起来了,皎洁的月光洒满寂静的小院。

文章中加横线的部分是什么描写?其表达作用是什么?(3分)答题步骤:(1)景物描写(2)交代了人物活动的场景,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了农村夏夜安适恬静的气氛,(4)烘托出我轻松闲适的心情答案:景物描写。

交代了人物活动的场景,推动情节发展,渲染了农村夏夜安适恬静的气氛,烘托出我轻松闲适的心情。

在记叙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自然环境或时代背景如《孔已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

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饯,买一碗酒。

”交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具体的人文特点。

再如《一面》中第5段“门外,细雨烟似的地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

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及当时的自然环境,也暗含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二、渲染特定的气氛,烘托人物心情《驿路梨花》中的开头部分“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向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这句话写出了山高、山大,同人物当时反映出当时人物焦急的心情。

又如该篇课文第六段“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

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优美的景物衬托出人物愉悦、轻松的心境。

三、展示人物性格如《驿路梨花》中对小茅屋的描写:① “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两个字:‘请进’”②“火塘里的灰是冷的,显然好多天没人住过了。

一张简陋的磊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

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

” ③“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

’”这都反映出主人的热情、好客、细心的性格。

四、推动情节的发展《在烈日和暴雨下》中烈日下的景物描写和暴雨中的景物描则展现祥子在不同自然环境中同样的悲惨的命运,推动情节发展,突出故事主题。

六年级上册语文环境描写的句子及作用

六年级上册语文环境描写的句子及作用

六年级上册语文环境描写的句子及作用以下是一些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环境描写句子及其作用的例子:1. 水波粼粼,阳光洒在碧绿的湖面上,湖水清澈见底。

作用:通过描绘湖水的状态和阳光的照射,展现出一个清澈美丽的自然环境,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2. 大街上人来人往,车辆穿梭,灯火辉煌。

作用:通过描写繁忙的大街和灯火辉煌的景象,展示出城市的繁荣和热闹,给人一种活力四溢的感觉。

3. 雨滴落在青青的草地上,草叶沾湿了,散发出阵阵清新的气息。

作用:通过描写雨水滋润草地和草叶的湿润,表达出清新的自然氛围,给人一种清凉和舒适的感觉。

4.山峰巍峨耸立,云雾缭绕其中,宛如仙境一般。

作用:通过描绘高耸的山峰和缭绕的云雾,传达出壮丽的山景和神秘的氛围,给人以震撼和惊叹的感觉。

5.“清晨,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校园的操场上,一片金黄。

”这个句子通过描述清晨阳光洒在操场上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清新、明亮的氛围,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校园环境。

6.“夜幕降临,月光如水,静静地洒在村庄的屋顶上。

”这个句子通过描绘夜晚月光洒在村庄屋顶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乡村的宁静与美丽。

7.“雨后的山林,空气清新,树叶翠绿欲滴,小溪潺潺流淌。

”这个句子通过描述雨后山林的清新空气、翠绿的树叶和小溪的潺潺声,营造出一种宁静、清新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8. 夕阳西下,天边的云彩被映成了金黄色,宛如一幅壮丽的油画。

作用:通过描绘夕阳西下时天空的景色,展现出美丽的天空景色,带给人宁静和温馨的感受。

9. 林间花草丛生,微风拂过带来阵阵芬芳,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作用:通过描绘林间的花草和微风的情景,表达出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使人感受到轻松惬意的氛围。

10. 冬日寒风呼啸,白雪皑皑,覆盖着大地,一片银装素裹的美景。

作用:通过描绘冬日的寒风和覆盖大地的白雪,展现出冬日清冷的景象,增加作品的节奏感和氛围感。

11. 茶园中茶树苍翠欲滴,茶香扑鼻,仿佛置身于一片清幽的世外桃源。

林黛玉进贾府环境描写的作用

林黛玉进贾府环境描写的作用

林黛玉进贾府环境描写的作用
林黛玉进贾府环境描写的作用:
1.展示日常生活情景,显示贵族生活的豪华奢侈。

比如贾府的宏伟和壮丽的描写,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贾府的气派和气势。

同时,通过描写贾府内部的装饰和摆设,展示了贾府的富裕和奢华,也表达了对林黛玉的刻画。

2.地位身份的象征,人物关系的显现。

例如,小说中通过描写贾母和史湘云的身份尊贵和活动自由,反映出贾府的社会等级和家族体系。

3.为人物活动,情节展开提供场景。

随着林黛玉的一路行来而一路写来,小说以后人物的活动和故事情节发展,也离不开这些环境。

4.人物个性品格和生活情趣的写照。

例如,在贾母处挂着的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说明这位老祖宗的地位尊贵,又不管事,于是一味找乐的情趣。

总的来说,林黛玉进贾府时的环境描写既展现了贾府的奢华和宏伟,也反映了人物的关系、个性和生活情趣,同时也为后续的情节发展提供了场景。

情景描写的作用

情景描写的作用

情景描写的作用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三、展示人物性格四、推动情节的发展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在一般记叙文、各种文学作品中,经常会碰到景物描写,我们如何全面理解、准确分析其表达作用呢?首先,我们应从思想内容上考虑.可以试着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抒发感情。

景与情常是互相渗透、相辅相承的,正所谓“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这是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诗歌、散文中尤为常见。

比如《春夜喜雨》,诗人精微描摹润物的春雨悄悄降临的景,以抒发诗人闻到春天气息的喜悦之情。

类似的古典诗词是很多的。

《春》、《听潮》中对春天、大海的赞美之情也是借助景物描写进行的。

二、渲染气氛。

这一点在小说、戏剧中很常见。

《生命的意义》一文用“冷冷清清”、“阴森森”的景渲染了刚刚遭受白匪屠杀、严重破坏的肃杀气氛;用“苍翠的小树"、“挺拔的青松”、“如茵的嫩草”又渲染了战胜白匪后欣欣向荣、充满生机的气氛.《孔乙己》一文结尾部分写晚秋的凉意,给孔乙己的末路更增添了一种悲凉阴冷的气氛。

三、衬托人物。

这一点还可细分为衬托人物心理活动,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表达人物性格特征等等。

也经常出现在小说、戏剧中,写人的记叙文中也有。

《七根火柴》的开头写的是艰苦、阴森、荒凉的景色,烘托了卢进勇苦恼、着急和盼火的内心活动。

《社戏》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美丽图画,表现了孩子们去看社戏的欢快而迫切的心情。

《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出游之前有一段轻快明丽的景色,烘托了菲利普一家人欢快的心情;而见到落魄的于勒后,景色变得阴郁浓重,这就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

《驿路梨花》一文三次写梨树林和梨花,以物喻人,人与花交相辉映,衬托出梨花姑娘的美好心灵,表现了梨花姐妹助人为乐的思想品质。

四、突出主题.这种作用一般出现在文章的末尾.《七根火柴》一文最后的夜景,烘托了红军战士生起篝火后的欢乐情绪,说明无名战士用生命保存下来的七根火柴发挥了巨大作用,从而赞颂了无名战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突出了中心。

诗歌景物描写的作用

诗歌景物描写的作用

诗歌中的景物描写的常见作用一、内容方面:1、描写了XX样的景象/画面(概括特点后具体分析);2、交代诗歌的基本信息——交代了时间、时令(季节)、地点、天气状况等;3、渲染气氛。

时间:早上、中午、傍晚、月夜、深夜;时令:春天(早春/初春/孟春、仲春、暮春/晚春/残春/余春)、夏天(初夏/孟夏、盛夏/仲夏、残夏/季夏)、秋天(初秋/早秋、仲秋、深秋/晚秋/暮秋)、冬天(初冬、寒冬、隆冬)天气情况:风雨阴晴凉寒暖热(风和日丽、和风习习、晴空万里、艳阳高照、雨后初晴、阴雨绵绵……)气氛:指特定环境中给人强烈感觉的景象或情调。

常见气氛用词——描绘人的感觉的词语:热闹、普天同庆、欢欣、愉快、欢乐、严肃、肃穆、悲凉、悲惨、悲伤、凄凉、温馨、尴尬,……二、结构方面:1、呼应标题(涉及时间地点景物);2、先言他物,引出下文,或曰“为下文的XX内容(写人、叙事、抒情)做铺垫”;3、与下文某个写景内容相照应。

三、感情方面:1、奠定感情基调;2、烘托人物心情;3、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基调:作品中主要的音调,一般用它开始或结束;基调也就是主要观点,基本思想、情感。

感情基调:即作品的主要感情。

感情基调用词(情感词):喜怒哀乐悲愁苦思淡——欢快、忧愁、寂寞、伤感、恬淡、闲适、激愤、思念……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是说文章开头就表达了诗歌的主要情感,可以通过写景渲染来达成,也可以直接抒情来达成。

举例:1.《琵琶行》开头两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开篇便奠定感情基调。

秋凉袭身,表达出诗人凄凉的心境,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2.《声声慢》开头三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纯属作者内心感受的描写,环境的冷清反而让人的心境更添寂寞冷清。

由冷清的环境过渡到惨戚的心灵。

开头用7个叠词,由浅入深,文情并茂的描写出女主人公寂苦无告的凄凉心境,奠定了全词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

3.《荷塘月色》开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直接描写自己的心境,为全文奠定了一种淡淡的忧愁的感情基调。

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在文学作品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仅是为了衬托人物和情节的发展,更是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立体的场景,能够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故事中的情景。

首先,环境描写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的背景和情境。

通过详细而生动的描写,读者可以了解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社会背景等重要信息。

比如,在一个废弃的城堡里,可以描绘出破旧的石墙、荒草丛生的庭院,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荒凉、寂寞的氛围,从而更好地理解主人公的孤独和无助。

其次,环境描写还可以烘托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环境是人物行为和内心的外在表达,可以通过描写环境中的细节来反映人物的内在状态。

比如,当主人公身处一个郁郁葱葱的花园时,可以描写花草的芬芳和蓬勃生机,让读者感受到主人公的愉悦和幸福。

此外,环境描写还可以增加故事的真实感和可信度。

通过生动的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环境的真实存在,进而更加投入到故事中。

比如,在一个炎热的夏日午后,可以描绘出烈日炙烤大地的场景,让读者感受到酷热的气温和闷热的空气,从而更加真实地体验到故事中人物的感受和情绪。

总之,环境描写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它不仅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的背景和情境,还可以烘托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增加故事的真实感和可信度。

通过精心的环境描写,
作家可以将读者带入一个立体而有趣的世界中,让他们沉浸在故事中,享受阅读的乐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景描写的作用
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三、展示人物性格四、推动情节的发展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在一般记叙文、各种文学作品中,经常会碰到景物描写,我们如何全面理解、准确分析其表达作用呢?
首先,我们应从思想内容上考虑。

可以试着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抒发感情。

景与情常是互相渗透、相辅相承的,正所谓“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这是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诗歌、散文中尤为常见。

比如《春夜喜雨》,诗人精微描摹润物的春雨悄悄降临的景,以抒发诗人闻到春天气息的喜悦之情。

类似的古典诗词是很多的。

《春》、《听潮》中对春天、大海的赞美之情也是借助景物描写进行的。

二、渲染气氛。

这一点在小说、戏剧中很常见。

《生命的意义》一文用“冷冷清清”、“阴森森”的景渲染了刚刚遭受白匪屠杀、严重破坏的肃杀气氛;用“苍翠的小树”、“挺拔的青松”、“如茵的嫩草”又渲染了战胜白匪后欣欣向荣、充满生机的气氛。

《孔乙己》一文结尾部分写晚秋的凉意,给孔乙己的末路更增添了一种悲凉阴冷的气氛。

三、衬托人物。

这一点还可细分为衬托人物心理活动,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表达人物性格特征等等。

也经常出现在小说、戏剧中,写人的记叙文中也有。

《七根火柴》的开头写的是艰苦、阴森、荒凉的景色,烘托了卢进勇苦恼、着急和盼火的内心活动。

《社戏》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美丽图画,表现了孩子们去看社戏的欢快而迫切的心情。

《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出游之前有一段轻快明丽的景色,烘托了菲利普一家人欢快的心情;而见到落魄的于勒后,景色变得阴郁浓重,这就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

《驿路梨花》一文三次写梨树林和梨花,以物喻人,人与花交相辉映,衬托出梨花姑娘的美好心灵,表现了梨花姐妹助人为乐的思想品质。

四、突出主题。

这种作用一般出现在文章的末尾。

《七根火柴》一文最后的夜景,烘托了红军战士生起篝火后的欢乐情绪,说明无名战士用生命保存下来的七根火柴发挥了巨大作用,从而赞颂了无名战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突出了中心。

《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突出了人力车夫与自然的关系,反映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

五、交代背景。

这种作用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

《故乡》一文开头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萧条荒寂的现实冬景图,也是当时中国农村的缩影,这是闰士活动的典型环境。

《小橘灯》一文写了“天色越发阴沉了”、“窗外浓雾里迷蒙的山景”、“黑暗潮湿的山路”等,既是写自然环境,也暗示了当时重庆的政治气候同这天气一样阴沉黑暗。

其次,要从结构思路上考虑。

在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

这种作用一般也出现在文章的开头。

《果树园》开头集中笔墨写果园明丽宜人的晨景,为全文定下欢乐的感情基调;而《故乡》开头的描写,定下的基调则是灰黯的。

二、起线索过渡作用。

这种作用一般出现在文章的段落衔接处。

《听潮》就是以潮涨潮落的景色变化为线索的。

《海燕》一文,可以抓住海面三次不同景色的描写,将文章分成暴风雨来临之前、逼近之时、就要来啦三部分,这儿的景象,就能起到过渡作用。

三、推动情节的发展。

这种景物描写一般穿插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小说、戏剧中较常见。

《碑》一文中冰天雪地的自然环境,就将故事不断推向高潮。

另外,还应兼顾到语言表达上的作用。

描写常常使语言变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可感,使读者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之感。

当然,有些文章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是多元的,这时我们要作综合分析。

比如,《故乡》开头的景物描写:既烘托了“我”当时的悲凉心情和广大农民的悲惨遭遇;又交代了背景,揭示了中心;还为全文定下了灰黯的感情基调。

通过以上分析比较、归纳整理,我们也就不难准确分析、全面掌握景物描写的作用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