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克家的有的人诗-(1)

合集下载

《有的人》

《有的人》

详细描述
通过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可以从文学、哲学、心理学 等不同角度来探究《有的人》的主题和意义,从而更 全面地理解作品的价值和影响。同时也可以借鉴其他 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丰富文学研究领域。
06
《有的人》的实践应用
教育教学
教材内容
将《有的人》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引导学生学习 鲁迅的文学风格和思想深度。
比较阅读
总结词
将《有的人》与其他相关作品进行比较,探 究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进一步加深对《有的 人》的理解。
详细描述
通过比较《有的人》与其他相关作品的主题 、风格、语言等方面的异同点,可以更深入 地理解《有的人》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同时也可以拓展阅读视野。
跨学科研究
总结词
运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和视角来研究《有的人》,探究 作品的主题、意义和价值。
文学史上的地位
现代诗歌的里程碑
作为现代诗歌的杰出代表,《有的人》在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中国现代诗 歌的成熟。
独特的艺术价值
《有的人》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 位。
评价与争议
高度评价
许多评论家和学者对《有的人》给予了 高度评价,认为它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 内涵,而且在艺术上也有重大突破。
社会价值观的反思
通过对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的评价,诗歌对社会普遍认可的价值观进行了深刻的 反思和质疑。
社会不公与道德沦丧的批判
诗歌中对某些人的批判和对社会不公现象的揭露,体现了对社会道德沦丧和价值 观扭曲的担忧和批判。
03
《有的人》的艺术特色
诗歌形式
对比手法
诗人通过对比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突出了主题,使 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生的意义。

《有的人》ppt课件

《有的人》ppt课件

明确
❖ ①诗题“有的人”是通过揭露批判反动统治 者来衬托伟大的战士鲁迅先生的,对全诗内容 进行概括和提示,“有的人”实指两种人,两个 对立的方面.
❖ ②先总后分,第一节是总提,第二、三、四节写 两种人的不同表现,第五、六、七节写两种人 不同的结果,诗节逐一对应,环环相扣.
❖ ③对比的Leabharlann 法.研读、思考探究:
❖ 全诗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的 第一节将两种人的不同的生命价值进行
对比, 以渺小反衬高尚,以丑衬美,以恶衬善.第 五——七把两种人由于不同表现而导致的不 同结果进行对比.在重重对比衬托中,鲁迅的崇 高形象更加鲜明.
明确中心:
❖ 这首诗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热爱人民、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精神,无情鞭挞了骑在 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反动阶级,深刻地揭示了 热爱人民的人在人民心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 人必然灭亡的真理.
朗读第五、六、七节,思考:
❖ ①“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是什么意思 ❖ ②怎样理解“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
青的野草”
明确:
❖ ①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是想流芳百世,但实际 上这种人活在世上,精神早已腐朽,灵魂早已死 去,他们为人民所不齿,因此说“名字比尸首烂 得更早”.
❖ ②这句是一种比喻的说法.那些为革命为人民 献出一切的人,人民会学习和发扬他们的精神, 继承他们的遗志,革命力量必将越来越壮大,革 命也必定蓬勃发展,而革命者将在烈火中得到 永生.
有的人
臧克家
作家简介
❖ 臧克家,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主要作品收在臧克 家文集中.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逝世13周 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隆重举行各种 纪念活动,诗人参加了首都人民的纪念活动,瞻 仰了鲁迅的故居,于11月1日写下了这首诗.

2024版《有的人》(臧克家)ppt课件

2024版《有的人》(臧克家)ppt课件

01诗人臧克家简介Chapter生平事迹文学成就诗歌风格代表作品以鲜明的形象和深入的心理刻画见长,善于运用象征、比喻等手法。

获奖情况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新文化运动兴起。

臧克家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新诗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与其他诗人一起推动了新诗的革新与发展。

他的诗歌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苦难,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民族责任感。

时代背景02《有的人》创作背景及主题Chapter时代背景作者经历创作动机030201创作背景诗歌主题揭示社会不公歌颂人民力量追求理想社会社会意义反映时代精神诗歌紧密结合时代背景,体现了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反抗意识。

唤起民众觉醒通过揭示社会不公和歌颂人民力量,诗歌旨在唤起民众的觉醒和团结,共同为争取民主自由而斗争。

具有历史价值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有的人》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对于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和社会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03诗歌内容解析Chapter节奏韵律诗歌采用自由体形式,不追求严格的押韵和节奏,但整体呈现出一种内在的音乐美。

篇章组成全诗共分为七节,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

情感层次从对人生的感慨到对社会的批判,情感逐层深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篇章结构1 2 3对比意象象征意象讽刺意象意象手法语言特色简练生动01形象鲜明02富有哲理0304《有的人》思想内涵探讨Chapter对生命价值的思考生命的短暂与永恒通过对比不同人的生活态度,臧克家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永恒的价值。

生命的意义诗人通过描绘不同的人生轨迹,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深入思考,激励人们追求更有价值的人生。

生命的尊严诗中强调了每个人都应该尊重生命、珍视生命,体现了对生命尊严的维护和尊重。

对社会现象的批判社会不公道德沦丧精神空虚对人性善恶的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善与恶的斗争人性的救赎05艺术特色鉴赏Chapter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者的深恶痛绝,以及对给人民当牛做马、甘愿服务的人的高度赞美。

关于《有的人》的名言

关于《有的人》的名言

关于《有的人》的名言
《有的人》是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一首诗,以下是一些关于《有的人》的名言:
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2.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3.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4.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5.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6.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7.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举得很高,很高。

以上这些名言都是对于《有的人》这首诗的深刻解读和阐述,它们可以用来指导人们的生活和价值观。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作业第28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作业第28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28.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课后作业一、选择题选择题。

1.《有的人》这首诗是作家臧克家为纪念谁而作的()A.鲁班B.鲁肃C.鲁迅D.鲁达2.下列诗句与“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昼出耘田夜绩麻B.俯首甘为孺子牛C.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D.勿言牛老行苦迟,我今八十耕犹力。

3.“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这句话中对“野草”理解错误的是()A.野草暗指鲁迅,因为他作《野草集》,以象征手法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

B.野草生命力顽强,不怕风吹雨打,更不怕火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情愿作野草的人顽强不屈,斗志昂扬,永不言败。

C.野草野蛮生长,到处蔓延,不受控制,会侵占庄稼和有益植物的领地。

D.因为鲁迅先生有一部作品叫《野草集》,作者借此赞美鲁迅先生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和抗争。

4.“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下列词语哪一项不是这样的人的品格()A.鞠躬尽瘁死而后已B.助人为乐舍己为人C.大公无私乐于奉献D.人不为己天诛地灭5.“给人民做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除了鲁迅,下列哪一项中都是这样的人()A.雷锋彭德怀周恩来陈毅B.张思德李大钊汪精卫任弼时C.焦裕禄周佛海叶挺邓中夏D.任长霞顾顺章江姐徐向前6.下列不是鲁迅先生的诗句的一项是()A.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B.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C.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D.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7.下列不是鲁迅先生的作品的一项是()A.《故乡》《孔乙己》B.《狂人日记》《阿Q正传》C.《祝福》《论雷峰塔的倒掉》D.《有的人》《大堰河——我的保姆》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8.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反对统治者想流芳百世,可实际上早已臭名昭著;拥有蓬勃生命力和伟大精神的革命战士,却让人民群众无比崇拜和爱戴B.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头上,春天一到,青青的野草就会把他的名字遮盖住,再也看不到。

《有的人》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

《有的人》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

01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Chapter《有的人》创作背景臧克家(1905年10月8日—2004年2月5日),山东诸城人;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第三届理事、顾问,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第六、七届荣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

代表作品:《难民》、《老马》、《罪恶的黑手》、《有的人》等。

臧克家简介及代表作品时代背景与文学地位时代背景文学地位02文本解读与赏析Chapter对比手法简洁明了情感表达030201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关键语句解读与赏析0102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反面人物形象正面人物形象对比效果03知识点梳理与拓展Chapter重要字词注音、解释及运用举例骑(qí)马骑马是一种运动,也是古代重要的交通方式。

例句:他骑着马儿在草原上奔驰。

摔(shuāi)倒指身体失去平衡而倒下。

例句:他不小心踩到了石头,摔倒在地。

鞭(biān)子一种用来驱使牲畜前进的工具,也可以用来比喻督促人前进的力量。

例句:老师的话像鞭子一样,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

修辞手法讲解及实例分析比喻对比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补充鲁迅(1881-1936)臧克家(1905-2004)04思考与讨论环节Chapter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引导思考问题二问题一作者通过比较“有的人”的不同表现,想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或思想?问题三小组讨论,分享各自见解和感受分享对“有的人”不同理解01交流阅读感受02讨论课文主题03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思考和讨论,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或思想。

总结小组讨论成果对小组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出小组成员对于课文的不同理解和感受。

提出个人见解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可以提出自己的个人见解,如对课文的独特理解或对作者情感的共鸣等。

《有的人》语文教案

《有的人》语文教案

《有的人》语文教案《有的人》语文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有的人》语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的人》语文教案1教学目的1、把握这首诗运用对比抒发感受的写法,体会哲理性议论的作用。

2、了解诗歌语言的一般特点。

3、认识本诗所表达的活与死的辩证关系,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教育。

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反复诵读。

2、通过读,理解诗的深刻哲理。

3、把较难懂的内容(第三、第六、第七节)讲清楚,讲透彻。

教学重点1、理解对比的写法。

2、体会用诗讲道理。

教学难点1、"有的人"指哪些人?(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却如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

每节诗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

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

诗作的侧重点是歌颂鲁迅及像鲁迅一样的人。

)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两句诗该怎样理解?(“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躯壳活着,他们徒具形骸,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做人民的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

)3、为什么说“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为什么说“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实际上这种人活在世上,灵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臭名昭著。

“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荡涤旧社会的黑暗、腐朽,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

一旦革命蓬勃发展起来,野草就会萌生,到处是一片青绿。

)课时安排第1、2课时: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理解课后题。

第3、4课时:理解对比的写法,和本诗蕴含哲理。

板书设计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1节)(第2、3、4节)(第5、6、7节)人生意义(对比)(对比)(对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作家简介臧克家,生于1905年,是我国"五四"运动以来最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一直受到人民的喜爱和欢迎。

有的人这篇课文的笔记

有的人这篇课文的笔记

有的人这篇课文的笔记
《有的人》课文笔记
《有的人》这首诗是著名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而写的,它成功地运用对比的方法,对两种人进行讴歌和揭露。

第一节总写这种人“骑在人民头上”,而且“活得很快”,作威作福。

这种人看似显赫、伟大,但他们的生命是短暂的,他们人生的道路是崎岖的,最终是要受到人民审判的。

第二节写另一种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这种人虽平凡,但他们的生命有意义,他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人民的承认。

第三节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态度来对比,一种是“骑在人民头上”,一种是“给人民当牛马”。

两种态度,两种命运,形成鲜明对比。

第四节进一步从人民对这两种人的不同态度来对比。

对前一种人,人民深恶痛绝,诅咒他下场可悲;对后一种人,人民永远怀念他,对他永志不忘。

诗人臧克家用对比的手法,热情歌颂了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人,讽刺批判了那些欺压人民的剥削者。

这首诗让我懂得了人生的真正意义。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人生的意义是永恒的。

我们要学习那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的人》——臧克家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有的人》这首诗,是臧克家诸多政治抒情诗的代表作,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以高度凝炼的艺术手法,阐述了人的肉体生命与精神生命的真谛。

全诗分七节,通篇采用对比手法,把两种不同思想的人进行了比较,热情讴歌了“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通过鞭鞑“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从反面衬托以鲁迅为代表的所有“给人民作牛马”的人的高尚情操和伟大胸怀。

本诗第一节,对人的肉体生命与精神生命进行开门见山的揭示:有的人虽生犹死,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人,虽然肉体生命尚未终结,实际上只是一堆会行走的肉。

有的人虽死犹生,那些象鲁迅一样肯给人民当牛作马的人,虽然死了,其精神生命则永垂不朽,永远活在亿万人民的心中。

本诗第二节,通过两种人对人民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表达了诗人爱憎鲜明的立场。

一种人骑在人民的头上,自以为是世上最伟大的人,其实最渺小;一种人甘愿俯下身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实才是真正的伟大。

本诗第三节,写有的人只会欺压老百姓,却妄想把名字刻在石头上流誉百年,这种人愚蠢至极,诗人对此表示了极大的蔑视与嘲笑。

可喜的是,还有鲁迅这样的人,甘愿化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愿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献身。

通过丑恶与美好的形象对比,赞颂了鲁迅的高尚品格。

本诗第四节,诗人通过两种人不同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深刻揭示了两种人对人民不同的态度。

一种人靠剥削人民、压迫人民而生存,只要这种人活着,人民就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想活都很难活下去。

另一种人视人民为父母,他活着就是为了人民能更好地活着。

前一种人,带给人民是无穷无尽的灾难,后一种人带给人民的是美好幸福的生活。

本诗第五、第六、第七节,是对前四节所述问题的归纳回应。

老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称,两种人对人民的不同立场,决定了两种人不同的命运结局。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受到人民的唾弃;俯身甘为人民牛马的人,人民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有的人》是为纪念鲁迅而写,但诗中并没有出现鲁迅的名字,这就使本诗的主题并不局限于仅仅为纪念鲁迅而写,而是具有更深远的历史意义与社会意义。

诗人以凝炼的语言,鲜明的对比,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活着应该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而活,在讴歌鲁迅的同时,启迪人们向鲁迅学习,为人民俯首甘为孺子牛。

本诗主题鲜明,富于哲理,既能陶冶情操,又能给人美好的艺术欣赏。

臧克家,山东诸城人,出生于1905年10月8日,1923年到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受五四运动影响,读了大量的新文艺书刊,并开始学写新诗。

1926年秋前往武汉,次年初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1929年回到山东,考入国立青岛大学。

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读书期间,开始发表诗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奔赴抗战第一线,从事进步文化工作达五年之久。

解放战争期间,开始写政治讽刺诗,揭露国民党法西斯的罪行,1948年12月前往香港。

1949年3月来到刚刚和平解放的北平,先后担任华北大学三部研究员、新闻出版总署编审、人民出版社编审、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

2004年2月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有的人》是一首政治抒情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写的。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

这一天,臧克家亲自前往鲁迅先生在北京曾经生活、工作过很多年的故居,缅怀这位中国文坛巨擘。

臧克家亲临其境,浮想联翩,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连串的联想,他有感于鲁迅先生在人民心中的份量,于1949年11月1日在北京挥笔写下《有的人》这首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