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第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宏观第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宏观第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第八章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

失业和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运行中经常出现的现象,也是许多国家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西方经济学家对其成因及其对经济运行的各种效应做了大量研究,形成了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第一节失业理论

一、失业的定义与衡量

1.有关失业的概念

(1)就业人口:有工作的成年劳动力。

(2)失业人口:劳动力中想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人。

根据ILO的定义,失业人口是指在某个年龄以上、在特定考察期内没有工作而又有工作能力、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口。

(3)劳动力: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可能或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数。包括实际参加社会劳动和未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员。是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总和。

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与人口的比率。

(4)非劳动力:人口中除了劳动力人口之外余下的部分。

如孩子,全日制学生、退休者、家务劳动者、残疾人。

2. 失业的衡量与统计

(1)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人数)×100%

是反映经济发展“睛雨表”的三个最重要指标之一。

(2)失业的统计:①随机抽样调查

②领取失业救济金人数

二、失业类型

1. 周期性失业(有效需求不足失业)

(1)定义:指当经济周期处于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2)起因: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

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总需求不足,产出下降,经济中实际需要的劳动力少于劳动力供给量而引起的失业。是一种非自愿失业。

(3)特点:这种失业与经济的短期繁荣与收缩密切相关。是短期问题。

2. 摩擦性失业

(1)定义:劳动力在正常流动过程中产生的失业。人们想换工作或找新工作,但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如转业困难、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充分等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2)原因:劳动者想换工作,但劳动者找到合适的工作和厂商找到合适的劳动者都需一定的时间。劳动者从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过程中处于暂时失业状态。

(3)特点:①短期性,过渡性。

②起源于劳动力的供给方。

③任何时候都存在,不可避免,不影响充分就业的实现。

3. 结构性失业

(1)定义:经济结构变化了,由于劳动力的供给和对劳动力的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上出现了不一致所引起的失业。即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造成的失业。

(2)起因:由经济结构变化所致。如技术进步,消费者偏好改变、产业兴衰,引起了有些部门收缩,劳动力需求减少。有些部门还需要劳动力。劳动力一时难以改变技术结构、地区结构,加上劳动力的流动性不足,很难适应经济结构的变动,出现了失业。

如纺织部门。传统相机和胶卷。

(3)特点:①“失业与空位”并存,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是摩擦性失业的极端

②长期性

③起源于劳动力的需求方。

另一种失业的分类:

1.自愿失业: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失业。

2.非自愿失业:工人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找不到工作造成的失业。

凯恩斯认为,非自愿失业已经消除,失业仅限于自愿失业和摩擦性失业就叫充分就业。

三、失业的成本与代价

1. 充分就业和自然失业率

(1)充分就业:当一个国家的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这个国家就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

(2)自然失业率:经济在正常情况下存在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

稳定状态是既不会造成通胀也不会导致通缩的状态。

自然失业率一般就指只存在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时的失业率。目前经济学家认同的自然失业率为5.5%。

自然就业率:是与自然失业率相对应的就业率,既充分就业量出以劳动力总量的比率。

一个经济的自然失业率和自然就业率之和100%

(3)潜在GDP:又称充分就业GDP,是指一国国民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时的总产量,是与自然失业率相对应的GDP水平。

*失业的经济学解释:

一次经济波动使劳动力市场工资过高,

为w2,由于工资刚性,不能向下浮动,

劳动的价格保持在w2 ,在过高的工资下,

愿意工作的工人数量是N3,而企业愿意

雇用的数量为N1, N3 >N1,于是出现劳

动供给过剩,是非自愿失业。如图4-3。

2. 失业的经济成本

(1)产出的损失:失业的基本损失是社会产出的减少。

损失掉的产出叫GDP缺口:实际GDP(实际就业率下的产出)低于潜在GDP(充分就业率下的产出)的数量。

失业通常随经济周期中的产量波动而变化。产量与失业之间的这种明显的稳步运动,被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在20世纪60年代,以数字关系加以表述,这就是著名的奥肯定律——奥肯根据美统计资料,提出失业与产出变动的经验性法则。

(2)奥肯定律:实际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实际GDP就低于潜在GDP 2%。或实际GDP相对于潜在GDP每下降2%,失业率就上升1%。

①内容:实际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实际GDP就会低于潜在GDP 2%。

或GDP相对于潜在GDP每下降2%,实际失业率就会比自然失业率上升1%。

反过来说, GDP每增加2%,实际失业率将下降1%。

②用途:可以通过失业率的变动推测GDP的变动,也可以通过GDP的变动预测失业率的变动。

例如,实际失业率是8%, 高于6%的自然失业率两个百分点,则实际GDP就将比潜在GDP*低? %。失业缺口就是? %。

结论:如果政府想让失业率下降,则该社会的实际GDP的增长必须快于潜在GDP的增长。

假如:现有实际失业率 7%,自然失业率为5%, 潜在GDP*增长率为2%,若实际GDP 的增长率为4%,根据奥肯定律则几年内可以实现充分就业?

3. 失业的心理成本

失业的心理成本主要由失业者和他们的家庭所承受。

长期失业会使人失去自尊、灰心丧气、产生自杀行为。

4. 失业的社会成本

失业的社会问题,如犯罪、家庭暴力、酒精中毒、吸毒等。

四、对失业的治理

1.对周期性失业的治理

周期性失业的产生原因:有效需求不足

治理:国家积极干预经济,设法刺激有效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

如:(1)扩张性财政政策,促进国家投资。

(2)扩张性货币政策,刺激私人投资。

2.对摩擦性失业的治理

摩擦性失业的产生原因:劳动力市场不断变动;信息不完备。

治理:缩短选择工作的时间来减少摩擦性失业。如:增设人才市场、职业介绍所、青年就业服务机构、建立人才库网站以更多的途径传播就业信息。

3.对结构性失业的治理

结构性失业的产生原因:劳动力的素质跟不上经济结构的变化。

治理:(1)进行教育培训,使受结构性失业威胁的人适应经济结构的变化;

(2)帮助劳动力迁移,使劳动力能够很容易在不同的工作与地区之间流动,以此降低结构性失业。

讨论:

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劳动力市场,根据前面所讲述的知识,结合你的理解,请分析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就业情况走势。

五、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与就业问题

1. 中国失业人口到底有多少?

(1)城镇失业人口 = 登记失业人口+(下岗职工总数- 已重新就业人员)

(2)农村失业人口(农村隐性失业)

2. 高失业的危害

(1)直接伤害广大群众的基本利益

(2)引起GDP损失——中国的奥肯定律

3. 中国高失业率的原因

(1)我国正处在劳动年龄人口不断上升时期,形成持续的巨大的就业压力。

?劳动年龄规模扩大;

?总人口就业率大幅度上升,属于“高就业”模式;

?我国妇女就业参与率过高,大大超过经济发展阶段;

?15—24岁青年人口就业比例过高。

(2)我国正处在大规模产业结构调整阶段,下岗职工激增表现为持续长期性的结构性失业。

?农业部门由新增就业机会主渠道之一变为排斥劳动就业的主要部门。

?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吸纳新增劳动力的能力在下降。

?我国制造业已由“短缺经济”向“供大于求”类型转变,正在经历深刻的结构性变革过程,使传统工业部门企业关、停、并、转、破,促使下岗职工急剧增加。

?革命性的技术进步会加剧结构性失业,结构变动较快时期正是失业率高峰期。

(3)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国有经济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比重迅速下降,而非国有经济还无法吸纳全部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必然出现失业率上升。

(4)我国经济增长正经历迅速“资本深化”过程,吸纳新增劳动力能力正在减弱。

4. 中国就业战略与基本思路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定义及分类

一、定义

通货膨胀指社会经济中大多数商品价格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普遍上涨。 或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

二、衡量指标

1.通货膨胀率: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价格水平用价格指数Pt 衡量。

通货膨胀率πt =(P t -P t-1 )/p t-1 ×100% 2.价格指数:是用来描述整个经济中各种商品价格的总体平均数(加权平均数), 也就是经济中的价格水平。

价格指数=∑P t i q ti i /∑P 0i i q t i

i ×100 (i=1~n)

=计算期总的市场价值/基期总的市场价值×100 其中P 0、P t 是基期和计算期的价格。 q t 是计算期的商品量。 (1)消费价格指数CPI

是指在城乡普通家庭的支出中,购买具有代表性的一组商品,现在要比过去多花多少钱。

选取一组相对固定的典型的商品或劳务,比较其在不同时期购买所花费的支出。

消费价格指数=计算期总的市场价值/基期总的市场价值

消费价格指数=∑P t i

q t i

/∑P 0i

q t i

×100

例:某国普通家庭每年购买一组商品:面粉200斤,猪肉100斤,

2006年计算期面粉价格为1.6元/斤, 猪肉价格为8.0元/斤; 2005年基期面粉价格为 1.4元/斤, 猪肉价格为7.0元/斤。

则2006年消费价格指数=? 则2005年通胀率=?

(2)生产者价格指数 (批发物价指数) PPI

是衡量生产原料与中间产品批发价格水平变化的指数。衡量产品成本,是价格水平变化的一个信号。

生产者价格指数=∑P t i q t i /∑P 0i q t i

×100 (3)GDP 折算指数 (GDP 内含物价减缩指数) GDP 折算指数 =名义GDP/实际GDP ×100%

(4)零售物价指数(RPI)

反映城乡商品零售价格变动趋势的一种经济指数。涉及的产品更广泛。

1

1---=t t t

t P P

P π

三、通货膨胀的分类

1. 按物价上涨速度分4类:

(1) 温和通胀:每年物价上涨率<10%,影响不大,对收入和就业增长有积极刺激作用。

包括爬行通货膨胀(5%以下);步行通货膨胀(5-10%)。

(2) 奔腾通胀:年通胀率10%~100%。货币流通速度加快,货币购买力下降较快。公众预期价格还会上涨,会采取措施保卫自己免受损失,这又加剧了通货膨胀。

(3) 超级通胀:年通胀率100%~1000%,价格猛涨,人们尽快使货币脱手,结果货币完全失去信任,货币购买力猛降,货币体系和价格体系完全崩溃。

(4) 恶性通胀:年通胀率>1000%,往往引发社会动乱,发生在战争和饥荒时期。

2. 按人们有无预期分2类:

(1)未预期到的通胀:价格上升的速度超过人们的想象。

(2)预期到的通胀:如每年按5%的速度上涨,人们会预计到,考虑到该因素。又称为惯性的通胀。

3. 按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分2类:

(1)平衡的通胀: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按相同比例上升。包括商品价格,工资,利率,租金等。

(2)非平衡的通胀:每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比例不同。

第三节通货膨胀的原因

一、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胀——货币数量论的观点

货币数量论认为通胀的产生都是货币供给增加的结果。

●货币交易方程式:M V = P Y

●货币供给量M×货币流通速度V = 物价水平P×实际国民收入Y

●总支出 = 总收入

●V-货币流通速度,即一元钱在一年内用于购买最终产品的次数。

●(货币流通速度V=名义收入/货币供给量=PY/M)

●MV= 经济中的总支出额。

●P-价格水平, Y-实际国民收入。 PY=名义国民收入。

●先对上式取自然对数得 ln M+lnV = lnP+lnY

●再求时间t的微分得 (d M/dt)/M+(dV/dt)/V=(dP/dt)/P+(dY/dt)/Y

●令△P=dP/dt等,有△P/P= △M/M+ △V/V- △Y/Y

●令π=△P/P通胀率,m=△M/M货币增长率,v=△V/V,y=△Y/Y

●有π=m-y+v即:通货膨胀率=货币增长率-产出增长率+流通速度变化率

说明通胀的产生是货币供给增加的结果,换句话,货币供给增加是通胀产生的原因。

二、需求拉动通货膨胀(超额需求通货膨胀)

1. 定义: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持续显著上涨。把通胀描述为“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引起总需求扩大的因素有两大类:

一类叫实际因素: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扩大,政府扩张财政政策(购买增加,减税)以及国外需求增加,都会使IS曲线右移,从而AD曲线右移,使经济在现有价格水平下总需求超过总供给。

另一类叫货币因素:即货币供给增加,会使LM右移,从而导致AD右移,使经济在现有价格水平下总需求超过总供给。

2.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的过程图14

(1)在凯恩斯区域内,总产量较低,

总需求的增加不会引起价格上涨。

(2)在中间区域,总需求增加引起了

价格上涨,这是由于劳动、原料、生产设

备等不足而使成本提高,引起价格上涨。

即供给瓶颈。如图物价水平从P1上涨到P2、

P3。

该区域的通胀称为瓶颈式通货膨胀。

(3)古典区域,已经充分就业,资源

已全部得到利用。之后总需求继续增加,只会导致价格的上涨,而产量不变。如物价水

平从P3上涨到P4

三、成本推动通货膨胀(供给通货膨胀)

1. 定义:由于供给方面生产成本提高而引起一般物价水平持续显著上升。

根据生产成本的构成,又可分为工资推进和利润推进两种类型。

(1)工资推动通货膨胀

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中,强大的工会组织、工资刚性等原因,造成工资过高,工资增长率超过生产率增长率,导致成本过高。引起物价水平上升。

但是,工资提高引起价格上涨,价格上涨又引起工资提高,工资提高引起价格上涨,这种工资与价格互为因果、相互推进叫做工资-价格螺旋。

(2)利润推动通货膨胀

由于垄断或寡头企业牟取高额利润导致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中,少数大企业可以操纵商品价格,定价很高,价格上涨超过成本上涨的速度。

2.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过程图15

工资水平提高和利润推动都会引起总供给曲线左移,从而价格水平提高,产量减少。

四、结构型通货膨胀

1.定义: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出现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是结构型通货膨胀。 2.原因及过程

结构型通货膨胀起因于经济结构的变动如供求结构、产业结构、生产率结构、开放结构等。

从生产率提高的速度来看,不同的产业部门不同。一些部门(如新兴技术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快,另一些部门(如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慢;

从经济发展的过程来看,一些部门(航空、电子、通讯、信息)正在迅速发展,另一些部门(煤炭、纺织)渐趋衰落。

但是,现代社会经济结构一般不允许生产要素从低生产率的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的转移。因为要保护所谓的基础产业。

现代社会经济结构也不容易使生产要素从劳动生产率低的部门转移到劳动生产率部门,或从渐趋衰落的部门转移到迅速扩张的部门。而生产要素却总在要求向更高的报酬转移,以要求“公平”收入。即使不能转移,也要通过各种渠道要求收入跟上去,向高工资“看齐”。于是工资上涨结果导致了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

3. 举例说明

假定A、B分别为生产率提高快慢不同的两个部门,二者的产量相等。部门A的生产增长率(△y/y)A为3.5%,工资增长率(△w/w)A也为3.5%。这时全社会的一般价格水平不会因部门A工资的提高而上涨。但是部门B的生产增长率(△y/y)B为0.5%,而工资增长率(△w/w)B要向部门A看企业达到3.5%时,这就使全社会的工资增长率超过生产增长率。

全社会的工资增长率为:

△w/w=[(△w/w)A + (△w/w)B ]/2 = 3.5%

全社会的生产增长率为:

△y/y=[(△y/y)A + (△y/y)B ]/2 = 2%

这样全社会的工资增长率超过生产增长率1.5%,超过比率就是价格上涨率或通胀率。

因为通胀率 =货币工资增长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当货币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必然发生通胀。

五、政府的原因

1.财政支出膨胀。财政支出大于收入,往往形成赤字压力,解决这种压力,最容易实行的措施是增发纸币。

2.政治局势的动荡。政治不稳定,国民对国内货币的信心不足,纷纷通过抢购商品和不动产保值,或者兑换外币保值,致使本国货币迅速贬值,物价水平上涨。

六、通货膨胀螺旋

通货膨胀螺旋:在大多数情况下,大多数人预期到同样的通货膨胀,这种预期会变成现实,使得通货膨胀产生一种惯性,具有不断持续下去的趋势。

如通货膨胀时期,个人要求工资提高,以保证实际工资不降低;银行贷款要求提高名义利率,以获得一定的实际收益率。

只要通货膨胀一发生,成本推动和需求拉动就同时发挥作用。

第四节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一、通货膨胀对于收入的影响

1. 通货膨胀对于收入的影响:

实际收入不变:名义收入增长率 = 通货膨胀率

实际收入减少:名义收入增长率<通货膨胀率

实际收入增加:名义收入增长率>通货膨胀率

2. 通货膨胀对财富的影响

实物资产:名义价格随通货膨胀同步提高,实际价值不变。

货币资产:名义价格不变,实际价值随通货膨胀降低。

负资产(负债):名义价格不变,实际价值随通货膨胀降低。

二、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

如果通货膨胀人们可以完全预期,那麽它对经济的影响较小,因为各种名义工资、名义利率可以根据通胀率来进行调整,从而使得实际工资、实际利率不变。

在通胀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它将影响收入分配。

1.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通胀有利于债?人,而不利于债?人。

对贷款人和投资人的影响:

对储蓄者的影响:

对发行公债的国家的影响:

2. 在雇主和工人之间,通胀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

3. 在政府与公众之间,通胀有利于政府而不利于公众。

在不可预期通货膨胀下,名义工资总会有所增加,达到纳税起增点的人数增加了,许多人也进入了更高的纳税等级,所以政府的税收会增加,公众纳税额增加,实际收入减少。

政府由通胀所得到的税收叫做通胀税。这实际上是政府对公众的一种掠夺,不利于储蓄增加,影响了私人和企业投资的积极性。

4.通胀还不利于靠固定收入谋生的人,有利于靠变动收入谋生的人。

如领取救济金、退休金、依靠转移支付和福利支出的人最显著。此外,依靠工资生活的长期被雇佣者,工资变化缓慢。都是通胀的牺牲品。

依靠变动收入的人,从中收益。其货币收入与通货膨胀同步增长,甚至要早于通货膨胀。如扩张行业、工资水平不断上涨的行业,领取短期变动工资的个人。

三、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

1. 需求拉动的温和通胀在短期会引起产出增加,就业增加。

当经济中存在闲置资源、通胀未被预期到情况下,物价上涨扩大了厂商的利润空间,促进投资扩大再生产,减少失业。温和通胀促进了产出增加,就业增加。 2. 成本推动通胀引致失业,产出下降。 3. 超级通胀导致经济崩溃。

超级通货膨胀,产出减少,经济趋于崩溃。当人们对于信用货币失去信心时,货币的交易和储藏等作用丧失,等价交换难以实行,投机盛行。

* 通胀对就业的影响:需求拉动的会刺激就业。成本推动通胀会减少就业。

四、通货膨胀的强制储蓄效应

发展中国家的税收来源有限,增加税收会触动有关的利益集团。财政向中央银行借款融资,中央银行增发钞票导致通货膨胀,实际是向所有人普遍征收了一种税收,即通货膨胀税。

通货膨胀是对货币余额征税。假设通货膨胀率p=15%,则政府收入增长了现有货币总量的13%,即通货膨胀税等于13%。从以下公式中可以计算出来:

五、通货膨胀的投机效应与信用危机

在短期内,利率上涨幅度低于物价上涨幅度,会降低借款成本,激发过度的资金需求,同时储蓄减少,金融系统运营的利润下降。物价随时都在上涨,容易诱发投机行为,产生泡沫经济。从长期看,通货膨胀时,物价上涨,不论利率是否上涨,都会增加长期投资的风险和经营成本。

通货膨胀有利于债务人,不利于债权人。债务的实际价值降低,正常的信用关系遭到破坏。储蓄者作为银行的债权人,为了减少损失并保持一定的生活水平,会引发银行挤兑和抢购现象,严重的将危及货币自身的存在价值。

六、通货膨胀的成本

1.价格水平与相对价格——通货膨胀导致购买力下降吗?

当物价水平上升时,人们购买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增加,但同时人们出卖物品和劳务获得的收入也增加,工资增加。

通货膨胀本身并没有降低人们的实际购买力。

为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税率p p p

1

2.皮鞋成本(Shoe leather cost) 通货膨胀类似于对货币持有者征税。人们会通过各种方式改变自己的行为来努力避免纳税。避税行为会引起社会的无谓损失。

为了避免交纳通货膨胀税,人们会减少持有的货币量,从而增加去银行的次数。 皮鞋成本:当通货膨胀鼓励人们减少货币持有量时所浪费的资源。时间和便利。 在超速通货膨胀时,皮鞋成本非常显著。 3.菜单成本(Menu costs)

菜单成本:在通货膨胀时,企业调整价格所支付的成本。

大多数企业并不每天调整其产品的价格,因为改变价格需要支付成本: – 印刷新的价格目录成本;

– 将新的价格目录送到中间商和顾客的成本; – 为新价格做广告的成本; – 制定新价格的成本。

第五节 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PC

1958年,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对英国1861—1957统计数据实证分析后发现。 一、菲利蒲斯曲线:是描述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的曲线。

二、短期菲利蒲斯曲线 PC

1. 短期PC :向右下倾斜

表明在短期中, 失业率高时,通胀率低。 失业率低时,通胀率高。

短期内失业率与通胀率之间存在此起彼伏的反方向变动关系

2.菲利蒲斯曲线方程

π = - ?(u-u*)

u*代表自然失业率,参数?是价格对于失业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若 ?=2,表示实际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则通胀率就下降2%。

PC 方程描述的是: 当失业率超过自然失业率,u>u*时,价格水平就下降;

当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u

3. 菲利普斯曲线PC 的用途:提供了一份“政策选择的菜单”——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社会临界点:即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社会可以接受程度,形成安全区域,政府无须采取任何政策调节。

如果超过临界限,政府就需采取扩张或紧缩的财政与货币政策,使状态回到界限以内。 假定失业率与通胀率在4%以内时,经济社会被认为是安全的或可容忍的,这时就得到一个临界点A 点,由此形成一个四边形的区域,叫安全区域。如图18

如果实际通胀率高于4%,达到5%,这时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可以采取紧缩性政策,以提高失业率为代价降低通胀率。降到4%以下时,进入安全区域,失业率可以忍受。

如果实际失业率高于4%,达到5%,这时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可以采取扩张性政策,以提高通胀率为代价降低失业率。降到4%以下时,进入安全区域,通胀率可以忍受。

菲利普斯曲线的用途: 短期向右下倾斜的PC 曲线为政策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短期中可以运用扩张性政策,以较高的通胀率来换取较低的失业率;也可以用紧缩性政策,以较高的失业率来换取较低的通胀率。这就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短期有效性问题。

三、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1. 提出

1968年,货币学派的弗里德曼指出菲利普斯曲线忽略了影响工资变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工人对通胀的预期。当劳资双方谈判新工资协议时,工人会根据对通胀的预期调整名义工资水平。因此,人们预期通胀率越高,名义工资增加越快。

若人们预期通货膨胀率为πe ,则PC 曲线上移πe

距离,称为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于是将菲利普斯方程改写为(∏- ∏e )=-?(u-u*)即 ∏= ∏e

- ?(u-u*)

叫做现代菲利普斯曲线或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其中∏e

表示预期通胀率。

2.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有一个重要性质:当实际通胀等于预期通胀时,失业处于自然失业率水平。

当∏= ∏e

时,u=u*。 这意味着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在预期通胀水平上与自然失业率相交。

1 2 3 4 5 A

5 4 3 2 1

π

PC

u

图18 菲利普斯曲线与政策运用

可以将自然失业率定义为:非加速通胀的失业率。当经济的通胀既不加速也不减速时

四、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1. 形状:垂直于自然失业率水平。在长期中,不存在失业与通胀的替换关系。 长期的菲利蒲斯曲线是一条通过自然失业率的垂直线。如图20

因为在长期,经济能够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失业率就是自然失业率,而不论通货膨胀是多少。

2. 长期的菲利蒲斯曲线是一条通过自然失业率的垂直线。

在长期中,不存在失业与通胀的替换关系。 3.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

因此,在长期,政府运用扩张性财政或货币政策并不能减少失业,不但不能降低失业率,还会使通胀率上升。

这就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长期无效性问题。

π

u*

π3 π2 π1 图19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第六节政府针对通货膨胀的政策

一、爬行的通货膨胀,可以不用理会。

二、用经济衰退来降低通胀——紧缩性货币和财政政策

渐进主义思路:以较长的时间和较小的失业来降低通胀。经济衰退比较弱。

激进主义思路:以较快的时间和较高的失业率来降低通胀。经济衰退程度大。

降低通货膨胀,以经济衰退为代价。

降低通胀牺牲率=GDP损失的年累计百分比/实际获得的通胀率降低量

例如:3年内把通货膨胀从10%降低到4%,第一年GDP损失10%,第二年损失8%,第三年损失6%,则牺牲率=24%/6%=4

例:激进主义的选择

1979年7月,英国经济危机,1980.7通胀率达21.9%。撒切尔政府双紧政策:

货币方面:央行的最低贷款利率12%提到14%,货币供给的年增长率限制在6-10%。

财政方面:大幅度削减财政开支。

效果:通胀率由1980.7的21.9%下降到一年后的8.7%,多年保持才5%左右。

代价:失业率由1979.5的5.5%上升到1982.9的14%,经济衰退长达23个月。

三、收入政策

1.工资与物价的控制

(1)定义:指政府为了降低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速度,而采取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限制货币工资和价格上涨的政策。

(2)分类

①对工资和物价进行管制——最强硬:冻结工资和物价

②对工资和物价进行指导——较软弱:政府规定工资和物价的指导指标,指令工会和企业参照执行。

(3)评价工资与物价的控制:政府采取措施来限制货币工资和物价,被称为异端稳定计划。

强行限价的缺陷:①人为限制价格不能有效配置资源;

②难以触及到通货膨胀的根本,总需求旺盛,雇主可以想方设法提高雇员工资,否则无法找到合适的劳动就业;

③限制价格可能妨碍物价之间的稳定、协调和均衡。

2.道德劝说——使用非正式的工资和物价控制

政府编制了工资和物价指导线,劝说企业和工人不要涨价和涨工资。使大家形成一种不提高工资和物价的共识。

同时,政府采购方面的强硬态度给企业施加压力。

3.改变预期

中央银行采取强硬的态度,坚持紧缩货币政策。权威人士的权威预测和评述。

紧缩政策主要是消除人们对于通货膨胀的预期,恢复对于货币购买力的信心。

四、中国经济转轨时期的通货膨胀

1. 中国1980-1999零售物价指数增长率

2. 我国1978-2000年4次通货膨胀及其原因

(1)1980年的通货膨胀高峰(7.5%)[1977-1981]

第一,高额的财政赤字。不包括国债在内的财政赤字1979年为170.6亿元,1980年财政赤字为127.5亿元。

第二,高额的财政赤字导致货币超额投放。货币流通增长率1979年为20.8%,1980年为22.6%。

(2)1985年的通货膨胀高峰(9.3%)[1982-1986]

第一,信贷规模的膨胀。国家银行贷款余额增长率1984年为32.8%,1985年为23.9%。

第二,信贷规模的膨胀导致货币超额投放。货币流通增长率1984年为33.1%,1985年为19.8%。

(3)1988年的通货膨胀高峰(18.8%)[1987-1990]

第一,政策调控导致货币超额投放。为了治理通货膨胀,1985年国家采取了较为激烈的紧缩政策,导致连续三年的经济疲软。为了启动经济,1988年货币流通量增长了31.8%。

第二,通货膨胀预期导致消费者抢购,使消费需求膨胀,引起了较高的通货膨胀。

(4)1994年的通货膨胀高峰(24.1%) [1991-2001]

第一,政策调控导致货币超额投放。为了治理通货膨胀,1988年底和1989年初国家再次采取较为激烈的紧缩政策,并又一次导致连续三年的经济疲软。为了启动经济,1992年货币流通量增长了43.2%。

第二,投资的高速增长导致货币超额投放。1992年以后,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高速成长期,社会投资增长率1992年为8.3%,1993年为12.1%。

结果,1992年生产资料价格出现上涨;1993年通货膨胀率突破10%,其中,居民消费物价上涨21.36%,生产资料上涨52.9%,建材价格上涨70%;1994年通货膨胀率达到21.7%。

“软着陆”的成功经验:朱镕基政府用宏观调控成功实现了国民经济“软着陆”,即国民经济的运行平稳的回落到适度增长区间。结果通货膨胀率从1994年的24.1%降到1996年的8.3%,经济增长率则只从11.6%回落到9.7%。经验如下:

①及时削锋。而不是等到经济扩张到难以为继时候才被迫调整。早在这次物价上涨初期,政府在1993年6月就及时出台宏观调控措施,控制住了扩张的强度和峰位。

②适度从紧。而不是全面紧缩。无论在总量上还是在结构上都应有紧有松,把握调控力度。对低水平无效益的企业紧,对泡沫经济紧;对高水平高效益企业松,对国家重点项目松。

③适时微调。在适度从紧总原则下,根据经济运行的具体情况进行微调和预调,防止经济出现过度滑坡。如增加农业贷款,对效益好的企业增加流动资金贷款,保证生产与市场的活力。

④抓主线,既抓“软着陆”的主线。宏观调控是以治理通胀为首要任务,还是以加快增长扩大就业为先,一度是争论的焦点,国务院则明确提出以治理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并且自始至终贯彻了这一任务。

但是,1998-2002年的通货紧缩:

改革开放到2000年,中国先后发生了4次高通胀,我们在与高通胀反复较量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首次实现了宏观经济“软着陆”。但是出人意外的是,刚刚形成的“高增长、低通胀”的局面在一、二年之后却迅速变为“增长下降、通货紧缩”的状态。据国家统计局公布,到1999年6月底,我国商品零售物价和居民消费物价已分别从1997年10月和1998年4月开始,出现连续21个月和15个月的下滑。按国外通行的“通缩”定义,我国经济已进入“通缩”时期。

通货紧缩的危害很容易被人忽视,因为从表面上看,一般价格的持续下跌,会给消费者带来一定的好处,但是“通缩”的历史教训却令人提心吊胆。通货紧缩会加速实体经济进一步紧缩,因此,它既是经济紧缩的结果,又反过来成为经济进一步紧缩的原因。“通缩”就可能会带来如下一系列问题:经济衰退;债务人负担加重;消费总量趋于下降,市场疲软;对银行业来说,容易形成大量的不良资产。

3. 2003-2004年的物价上涨和投资过热

(1)物价上涨表现

2003年,我国通货紧缩阴影尚未完全消散就出现了严重的投资过热趋势。表现在钢铁(2003投资增长率96.6%)、水泥(121.9%)、电解铝(92.9%)和房地产等几个行业。但是农业投资严重不足,投资增长率仅有0.4%。

2004年8月消费物价指数(CPI)增速达5.3%,CPI已连续3个月在5%以上;

1-10月份,生产价格指数上涨了5.8%;房价的涨幅超过10%。

8月的广义货币供应量、贷款余额和固定资产投资额分别增长了13.6%、14.1% 和26.3%

(2)价格上涨的原因

2003-2004年价格上涨面临三个压力:

首先是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引发成本推动型通胀的压力增大。1-10月份,生产价格指数上涨了5.8%,表明需求仍然旺盛。2004年年底的在建工程规模达到20万亿元,尤其是土地审批解禁后,新项目上马加速。

其次,包括交通、水电气等服务性价格存在上调压力。前期由于CPI较高,政府采取行政手段控制,这部分价格的上涨压力未得到释放。随着CPI回落,上调压力将再次显现。

最后,与房地产相关的价格仍呈涨势,比如租金等。2004年1-10月份,房价的涨幅超过10%,而加息后房价下调的情况也没有出现。此外,由于实行土地控制,也对房价构成支撑。贷款猛增支持了房地产、汽车等投资过热,导致建材的价格上涨,使我国的物价在2003开始出现止跌回升

(3)政府对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中的适度从紧2003-2004

①提高法定准备率,2003年9月21日起,从6%提到7%;

2004年4月25日起,从7%提到7.5%。

②实行差别存款准备率。 2004年4月25日,将资本充足率低于一定水平的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率提高0.5个百分点。

③提高再贴现率0.27个百分点。

④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2004年一季度,央行通过外汇公开市场操作投放基础货币2916亿元,通过债券市场公开市场操作卖出债券回笼基础货币2810亿元,基本全额对冲外汇占款投放的基础货币。

⑤加强对商业银行贷款的窗口指导,促进优化贷款结构。例如,央行于2004.1.18下发通知,要求商业银行积极采取措施,严格控制对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过热行业的贷款。同时,积极鼓励商行加大对中小企业、扩大消费的增加就业方面的贷款支持。

⑥积极支持三农经济发展。加快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2004年初,通过地区间调剂,央行对粮食主要产区增加贷款40亿元,3月对农村信用社单独安排增加50亿元再贷款,支持其发放农户贷款。

⑦中国人民银行于2004年10月29日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

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1.98%提高到2.25%,

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5.31%提高到5.58%。

4. 当前2007年的物价上涨

(1)物价上涨表现

(2)物价上涨原因及类型

(3)政府采取的对策

央行历次加息幅度表(1993- )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1998- )

第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学习目标 ◆重点掌握失业的原因、失业对经济的影响、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奥肯定律和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掌握失业的代价、失业的解决方法、通货膨胀的类型、通货膨胀的解决方法,会利用理论分析现实经济中的失业和通货膨胀问题。 ◆了解货币的职能及货币的演变历史。 在影响宏观经济的诸多问题中,失业(unemployment)无疑是最直接而又最严重的。对大多数人来说,失去工作意味着生活水平下降和心理折磨。失业问题是日常政治争论中的老生常谈,政治家们常常声称,他们所主张的政策有助于创造工作岗位,解决失业问题,使社会经济平稳增长并提高人们的福利水平。 通货膨胀(inflation)是宏观经济中的另一重要问题。1970年一份《纽约时报》卖15美分,家庭住房的平均价值是23 400美元,制造业的平均工资是每小时3.36美元。到2000年,一份《纽约时报》卖75美分,家庭住房的平均价值是166 000美元,而制造业的平均工资是每小时14.26美元。这种物价总水平的上升就是通货膨胀。 在本章中,我们将首先学习失业是如何形成的,然后讨论针对失业的各项主要政策等问题。在了解失业后我们将探讨通货膨胀的意义及决定因素,并分析与此相关的重要的公共政策。在本章第三节我们将研究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联系。 第一节失业 一、自然失业率 经济学家研究失业是为了确定失业的原因,并为政府的有关公共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其中有一些政策可以帮助人们找到工作,如工作培训计划;另一些政策可以缓解失业者所承受的痛苦,如失业保障;还有一些其他政策无意中增加了失业的普遍性,如人们普遍认为法律规定了比较高的最低工资这一情况增加了劳动力中技术最差而经验又少的那些人的失业。经济学家通过说明各种政策的影响帮助决策者评估自己的选择。 图8—1表示美国从1948年以来的失业率(劳动力中失业者的百分比),平均值大概是在5%~6%之间。虽然失业率是逐年波动的,但还没有哪一年接近于零。按照这一统计数据,平均每18个想找工作的人中大约有一个人找不到工作。

失业与通货膨胀练习题

失业与通货膨胀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失业率是指(d) A失业人口与全部人口之比B失业人口与全部就业人口之比 C失业人口与全部劳动人口之比D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之和的百分比 2、某人正在等待着某项工作,这种情况可归类于(b) A就业B失业C非劳动力D就业不足 3、周期性失业是指(b) A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B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C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而引起的失业D由于经济中一些制度上的原因而引起的失业 4、由于经济衰退而形成的失业属于(c) A磨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D自然失业5、下列人员中,不属于失业人员的是(b) A调动工作的时间歇在家休养者B半日工C季节工D对薪水不满意而待业在家的大学毕业生 6、奥肯定理说明了(a) A失业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B失业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高度正相关的关系 C失业率和物价水平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D失业率和物价水平之间高度正相关的关系 7、通货膨胀是(a) A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的上涨B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黄金量 C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商品的价值量D以上都不是8、可以称为温和的通货膨胀的情况是指(c) A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并且在加剧的趋势B通货膨胀率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 C在数处之内,通货膨胀率一直保持在2%-3%的水平D通货膨胀率每年50%以上 9、经济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由于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价格管制而使物价并没有上升,此时(d) A不存在通货膨胀B存在着温和的通货膨胀C存在着恶性通货膨胀D存在着隐蔽的通货膨胀

10、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c) A在任何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都很小 B在通货膨胀可以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也很大C在通货膨胀不能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 D在任何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都很大 11、需求拉动通货膨胀(b) 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由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B通常用于描述某种由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C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D以上均不是 12、抑制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应该(a) A控制货币供应量B降低工资C解除托拉斯组织D减税13、由于工资提高而引起的通货膨胀是(b) A需求拉动通货膨胀B成本推动通货膨胀C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D结构性通货膨胀 14、在下列通货膨胀的原因中,(c)最可能是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原因 A银行贷款的扩张B预算赤字C进口商品价格的上涨D投资率下降 15、成本推动通货膨胀(a) 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由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B通常用于描述某种由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C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D以上都不是16、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描述(b) A失业与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B工资与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 C工资与利润之间关系的曲线D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17、一般来说,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b) A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B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C水平线D垂线 18、菲利普斯曲线的基本含义是(c) A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上升B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下降 C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下降D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无关 19、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是(c)

《经济学》第八章通货膨胀和失业理论

第八章通货膨胀和失业理论 一、名词解释 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 消费者物价指数:是根据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生产者物价指数: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 PPI)与CPI不同,主要的目的是衡量企业购买的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总费用。 国民生产总值价格折算指数:也被称为通货膨胀率。要想计算某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指数,就用该年的名义国民生产总值除以该年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又称为供给型通货膨胀,是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造成成本向上移动的原因大致有:工资过渡上涨;利润过渡增加;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结构性通货膨胀: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这种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叫做结构性通货膨胀。 失业:即达到就业年龄具备工作能力谋求工作但未得到就业机会的状态。 充分就业:指在某一工资水平之下,所有愿意接受工作的人,都获得了就业机会。 自然失业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下,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供求力量自发发挥作用情况下应有的并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二、选择题 1、通货膨胀是(A) A.货币发行量过多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的上涨; B.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黄金量;

第十三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十三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中央电大财经部刘臣 2007年04月20日 一、名词解释题 1.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劳动人口,有劳动意愿并在劳动力市场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寻找没有找到有报酬的工作。 2.失业人数,是指一定劳动者年龄以上,有劳动能力,在某一时间内没有职业或工作时间没有达到规定标准,正在寻找有报酬的工作,并已在就业机构进行了登记的人员。 3.失业率是指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 4.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者正常流动过程中产生的失业。 5.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 5.周期性失业是指因劳动力中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业。 6.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升。 7.通货膨胀率是指一般价格总水平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的上涨率。计算公式: 8.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持续而显著的上升。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在于总需求过度增长,总供给不足,即“太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产品”,或者说“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超过按现行价格所提供的供给”。 9.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称供给型通货膨胀,是指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 10.混合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交织在一起的通货膨胀。 11.菲得普斯曲线,又称价格调整曲线,是指表示工资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12.滞胀是指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失业率也上升的现象。 二、单项选择题 1.D 2.B 3.B 4.C 5.B 6.A 7.A 8.C 9.D 10.C 11.B 12.A 13.B 14.A 15.C 16.D 17.B 18.C 19.C 20.B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B 3.ABC 4.ABC 5.ABE 6.CD 7.ABD 8.CDE 9.ACD 10.BCE 四、判断分析题 1.×2.√3.×4.√5.√6.√7.√8.× 9.√10.×11.×12.√13.√14.×15.√ 五、问答题 1.简述失业的含义及其类型 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劳动人口,有劳动意愿并在劳动力市场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寻找没有找到有报酬的工作。 种类: (1)摩擦性失业是劳动者正常流动过程产生的失业。是市场制度本身决定的,与劳动力供求状态无关,即使实现充分就业也要有摩擦性失业。 劳动者流动过程包括劳动者的新老交替、人们出于资源配置优化和判断的原因而转移就业职位等。它是市场对人力资源进行配置不可缺少的条件和代价。 磨擦性失业量的大小取决于劳动力流动的大小和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长短。劳动力流动性是由制度性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经济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决定的;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则主要取决于获取工作的信息难易程度和速度,以及失业的代价和失业者承受这种代价的能力。 (2)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其最大特点是劳动力供求总量大体相当,但却存在着结构性的供求矛盾,即在存在失业的同时,也存在劳动力供给不足。 结构性失业也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和代价,结构性失业多伴随着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调整,而这又恰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标志。

第十章通货膨胀与失业

第十章失业与通胀 (一)选择题 1.通货膨胀是()。 A货币发行量过多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的上涨 B.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黄金量 C.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商品的价值量 D.以上都不是 2.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是()。 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B.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C.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商品的价值量 D.以上均不是 3.在下列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中,()最可能是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的原因。A.银行存款增加B.预算赤字 C.世界性商品价格的上涨D.投资增加 4.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时,()。 A.政府支出减少导致通货膨胀率一直降下去 B.在短期内降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不会影响产量但可以降低通货膨胀率 C.在短期内降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会降低通货膨胀率和产量水平 D.在短期内降低政府支出会降低通货膨胀但不影响产量 5.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扩张货币而未发生通货膨胀,表明经济运行于LM曲线()。A.一般区B.古典区C.陷井区D.不确定6.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指()。 A收入结构变化B.收入普遍上升 C.收入普遍下降D.债权人收入上升 7.应付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的方法是()。 A.人力政策B.收入政策 C.财政政策D.三种政策都可以 8.收入政策主要是用来对付()。 A.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B.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C.需求结构性通货膨胀D.成本结构性通货膨胀 9.由于经济萧条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D.永久性失业 10.如果某人由于纺织行业不景气而失去工作,这种失业属于()。 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D.永久性失业 11.如果某人刚刚进人劳动力队伍尚未找到工作,这种失业属于()。 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D.永久性失业 12.由于劳动者自身素质较差而导致的失业属于()。 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 C.需求不足型失业D.自愿失业 13.下列关于自然失业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宏观第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第八章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 失业和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运行中经常出现的现象,也是许多国家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西方经济学家对其成因及其对经济运行的各种效应做了大量研究,形成了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第一节失业理论 一、失业的定义与衡量 1.有关失业的概念 (1)就业人口:有工作的成年劳动力。 (2)失业人口:劳动力中想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人。 根据ILO的定义,失业人口是指在某个年龄以上、在特定考察期内没有工作而又有工作能力、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口。 (3)劳动力: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可能或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数。包括实际参加社会劳动和未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员。是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总和。 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与人口的比率。 (4)非劳动力:人口中除了劳动力人口之外余下的部分。 如孩子,全日制学生、退休者、家务劳动者、残疾人。 2. 失业的衡量与统计 (1)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人数)×100% 是反映经济发展“睛雨表”的三个最重要指标之一。 (2)失业的统计:①随机抽样调查 ②领取失业救济金人数 二、失业类型 1. 周期性失业(有效需求不足失业) (1)定义:指当经济周期处于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2)起因: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 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总需求不足,产出下降,经济中实际需要的劳动力少于劳动力供给量而引起的失业。是一种非自愿失业。 (3)特点:这种失业与经济的短期繁荣与收缩密切相关。是短期问题。 2. 摩擦性失业 (1)定义:劳动力在正常流动过程中产生的失业。人们想换工作或找新工作,但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如转业困难、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充分等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2)原因:劳动者想换工作,但劳动者找到合适的工作和厂商找到合适的劳动者都需一定的时间。劳动者从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过程中处于暂时失业状态。 (3)特点:①短期性,过渡性。 ②起源于劳动力的供给方。 ③任何时候都存在,不可避免,不影响充分就业的实现。 3. 结构性失业 (1)定义:经济结构变化了,由于劳动力的供给和对劳动力的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上出现了不一致所引起的失业。即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造成的失业。

第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第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掌握通货膨胀的类型、形成原因、经济效应和反通货膨胀的对策,了解失业的类型、失业的影响和降低失业率的对策,掌握菲利普斯曲线的概念与政策含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反通货膨胀的对策,失业的类型与降低失业率的对策,菲利普斯曲线。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失业理论 一、失业与充分就业 1.失业与失业率 失业——是指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适龄劳动者。 失业率是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其公式: 失业率 以美国为例:属于失业范围的人包括: (1)新加入劳动力队伍第一次寻找工作,或重新加入劳动力队伍正在寻找工作已达4周以上的人。 (2)为了寻找其他工作而离职,在找工作期间作为失业者登记注册的人。 (3)第三,被暂时辞退并等待重返工作岗位而连续七天未得到工资的人。 (4)被企业解雇而且无法回到原工作岗位的人,即非自愿离职者。 2.充分就业的含义 充分就业并非人人都有工作,是指消灭了周期性失业时说达到的就业状态。 充分就业与自然失业的存在并不矛盾。实现了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的失业率,又称为长期均衡的失业率。自然失业率的高低,取决于劳动市场的完善程度、经济状况等各种因素。自然失业率由各国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二、失业的分类 1.自然失业——是指由于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在任何动态市场经济中这种失业都是必然存在的。新古典经济学派和凯恩斯都把这类失业归为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现代经济学家按引起失业的具体原因把自然失业分成这样一些类型:

通货膨胀与失业

第八章 通货膨胀理论 例题讲解: 例1 名词解释: (1)通货膨胀:一般指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在一定时期内持续普遍的上升过程,或者是说货币价值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下降过程。可见,通货膨胀不是指这种或那种商品及劳务价格的上升,而是指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2)通货膨胀率: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指标。其具体含义是价格水平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变动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为:1 1---=t t t t P P P π,其中πt 为t 时期的通货膨胀率,P T 和P T-1分别为t 时期和t-1时期的价格水平。 (3)通货膨胀税:指政府以通货膨胀政策来代替增税以支付其开支的做法。当政府通过印刷货币筹集收入时,可以说是在征收一种通货膨胀税。 (4)菲利浦斯曲线:经济学家菲利普斯给出的工资变化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经验性关系:。货币工资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通常用通货膨胀率代替货币工资上涨率来表示。 (5)、滞涨:指经济生活中出现的生产停滞、失业增加和物价水平居高不下同时并存的现象。 (6)货币幻觉:指人们忽视货币收入的真实购买力,而只注重名义价值的一种心理错觉。 例2 若价格水平1950年为54,1960年为69,1970年为92,1980年为178,试问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的通货膨胀率各为多少? 解:设50年代的通货膨胀率为50π,则根据已知条件有: %8.27%10054 546919501950196050=?-=-=P P P π 同理类推: %3.33%10069 699219601960197060=?-=-=P P P π %5.93%100929217819701970198070=?-=-= P P P π 例3 若价格水平在1984年为107.9,1985年为111.5,1986年为114.5。试问1985年和1986年通货膨胀率各是多少?如果人们以前两年通货膨胀率的平均值作为第三年通货膨胀率的预期值,计算1987年的预期通货膨胀率。如果1987年的利率为6%,计算该年的实际利率。 解:设1985年的通货膨胀率为1985π,则根据已知条件有: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第11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第一节失业理论 一、失业及失业率 (一)失业 1、定义:失业(unemployment)是指有劳动能力、愿意接受收现行工资水平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现象。所有那此未曾受雇以及正变换工作岗位或未能按当时通行的实际工资率找到工作的、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是失业者。失业人口与就业人口的和就是劳动人口,失业人口占劳动人口的比重即为失业率。 2、理解: (1)劳动力:在法定年龄范围内(如16--60岁),有劳动能力,并正在积极寻找工作的人。劳动力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 (2) (二)失业率 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人数) 100% 二、失业的种类及原因 (一)自愿意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1、自愿失业:是指工人所要求的实际工资超过其边际生产率,或者说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作条件和收入水平而未被雇用而造成的失业。由于这种失业是由于劳动人口主观不愿意就业而造成的,所以被称为自愿失业,无法通过经济手段和政策来消除,因此不是经济学所

研究的范围。 2、非自愿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愿意接受收现行工资水平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现象。这种失业是由于客观原因所造成的,因而可以通过经济手段和政策来消除。经济学中的所讲的失业是指非自愿失业。 (二)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非自愿失业又可以分成这样几种类型,可以分为磨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1、摩擦性失业:劳动者正常流动过程产生的失业。 摩擦性失业在任何时期都存在,并将随着经济结构变化而有增大的趋势,但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失业存在是正常的。 2、结构性失业: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在存在失业的同时,也存在劳动力供给不足。 结构性失业的产生原因: 经济结构调整对劳动力需求发生了变化,而与此同时,劳动者的知识结构和劳动技能却没有作出相应的调整;不适当的政府政策(如政府为保护某种行业的政策,在短期内有利于减少失业,但从长期看,这种经济政策会降低受保护的行业的竞争力,从而失去同国外竞争者相抗衡的能力最终加重结构性失业)。 3、季节性失业: 4、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社会总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三)隐蔽性失业 所谓隐藏性失业是指表面上有工作,但实际上对产出并没有作出贡献的人,即有“职”无“工”的人,也就是说,这些工作人员的边际生产力为零。当经济中减少就业人员而产出水平没有下降时,即存在着隐藏性失业。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曾指出,发展中国

第10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十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习题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通货膨胀的过程中,下列经济个体会得利的是()。 A.债权人 B.浮动收入者 C.货币财富持有者 D.靠固定款金维持生活的人 2.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明显、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被称之为()。 A.信用膨胀 B.投资膨胀 C.通货膨胀 D.消费膨胀 3.反映不同时期普通消费者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消费品价格动态指数,称之为()。 A.生活费用指数 B.生产物价指数 C.消费物价指数 D.批发物价指数 4.以存在强大的工会力量、从而存在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为假设前提的通货膨胀理论是()型通货膨胀。 A.需求拉动 B.工资推动 C.利益推动 D.混合推动 5.在通货膨胀中,最大的受益者是()。 A.从企业的利润中取得收益者 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C.科技工作者 D.政府 6、通货膨胀从本质上讲,是一种()。 A.经济现象 B.社会现象 C.货币现象 D.价格现象 7.下列( )说法明显是错误的。 A.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意味着实际利率的上升,投资项目的吸引力下降 B.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意味着货币购买力不断提高,从而消费者会增加消费、减少储蓄 C.通货紧缩可能引发银行业危机 D.通货紧缩制约了货币政策的实施 8.下列()不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 A.消减政府支出 B.减少公共事业投资 C.增加税收 D.制定物价、工资管制政策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通货膨胀在不同经济体制下的不同的表现形式,可以划分为()等形式。 A.爬行式通货膨胀 B.温和式通货膨胀 C.奔腾式通货膨胀 D.公开型通货膨胀 E.隐蔽型通货膨胀 2.根据通货膨胀的程度,可将其划分为()等类型。 A.恶性通货膨胀 B.温和通货膨胀 C.爬行通货膨胀 D.奔腾式通货膨胀 E.小跑式通货膨胀 3.根据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可将其划分为()等类型。 A.投资膨胀型 B.需求拉上型 C.成本推动型 D.供求混合推动型 E.结构型 4.成本推动假说认为,引起生产成本上升而导致通货膨胀的根据在于()。 A.工资推动 B.投资推动 C.供求推动 D.需求推动 E.利润推动 5.紧缩的货币政策实施的手段主要包括()。

通货膨胀对失业的影响(1)

第十三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本章重点掌握的内容有: 一、失业的种类及其影响 二、通货膨胀的成因和效应 三、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 一、失业的种类及其影响 1、失业的含义及其衡量 失业是指在一定年龄阶段有劳动能力的人在某一时间内没有职业或工作时间没有达到 规定标准并且正在寻找有报酬工作时所处的状态。 衡量失业有两个指标:失业人数和失业率。 失业率一般是指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的比重。 失业率= 就业人数 失业人数失业人数 2、失业的种类 按照失业的原因可以把失业分为以下主要几类: ①摩擦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者正常流动过程产生的失业。 ②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 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

上述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形成的失业率可称为自然失业率。 ③周期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是指由于劳动力总需求不足所产生的失业。 3、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是指克服了周期性失业的一种就业状态,此时还存在着自然失业。 4、失业的影响:奥肯定理 奥肯定理是描述失业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存在高度负相关关系的定理。奥肯定理的内容如下: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便比潜在GDP低2.5%。 二、通货膨胀的成因和效应 1、通货膨胀的含义 通货膨胀是指产品和劳务价格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 通货膨胀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 2、通货膨胀的成因 ①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指社会总需求增长过快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普遍而持续的上涨。 在社会总需求中,无论是消费、投资增加,还是政府支出或净出口的增加,都能使需求增加,都能引起通货膨胀。如下图: 价格P AS P2

第十五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课后题

第十五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名词解释 1、失业 2、充分就业 3、自然失业 4、周期性失业 5、摩擦性失业 6、结构性失业 7、通货膨胀 8、菲利普斯曲线 判断题 1、衡量一个国家经济中失业情况的最基本指标是失业率(√) 2、充分就业与任何失业的存在都是矛盾的,因此,只要经济中有一个失业者存 在,就不能说实现了充分就业(×) 3、只要存在失业工人,就不可能有工作空位(×) 4、新加入劳动力队伍,正在寻找工作而造成的失业属于摩擦性失业(√) 5、无论是根据消费物价指数,还是根据批发物价指数、GDP折算指数所计算出 的通货膨胀都是完全一致的(×) 6、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所引起的通货膨胀称为供 给推动的通货膨胀(√) 7、如果通货膨胀率相当稳定,而且人们可以完全预期,那么通货膨胀对经济的 影响就比较小(√) 8、非平衡的通货膨胀是指每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比例并不完全相同(√) 9、菲利普斯曲线反映了通货膨胀率与通货膨胀压力之间的反向关系(×) 10、恶性通货膨胀可能会造成经济崩溃(√) 选择题 1、假设某个国家的总人口数为3000万人,就业者为1500人,失业者为500万 人,则该国的失业率为(C) A、17% B、34% C、25% D、50% 2、充分就业的含义是(B) A、人人都有工作,没有失业者 B、消灭了周期性失业时的就业状态 C、消灭了自然失业时的就业状态 D、想工作的人都有工作 3、引起摩擦性失业的原因是(C) A、工资能升不能降的刚性 B、总需求不足 C、经济中劳动力的正常流动 D、信息不足 4、隐蔽性失业是指(A) A、表面上有工作,实际上对生产没有做出贡献的人 B、实际失业而未去有关部门登记注册的人 C、被企业解雇而找不到工作的人 D、自然失业 5、奥肯定理说明了失业率每增加1%,则实际国民收入减少2.5%,在美国这种比例关系(B) A、始终不变 B、在不同的时期并不完全相同 C、只适用于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时的状况 D、和其他国家一样 6、在以下三种情况中,可称为通货膨胀的是(B) A、物价总水平的上升持续了一个星期之后又下降了 B、物价总水平上升而且持续了一年 C、房价两年内上涨了50%

经济学第八章作业

第八章通货膨胀和失业理论一、名词解释 通货膨胀 消费者物价指数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结构性通货膨胀 失业 充分就业 自然失业率 菲利普斯曲线 二、选择题 1、通货膨胀是() A.货币发行量过多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的上涨; B.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黄金量; C.货币发行量超过商品的价值量; D.以上都不是。 2、假定消费者只购买三种商品,且数量都不变。已知: A.20%; B.16.6%; C.11%; D.10%。 3、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B.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C.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D.以上均不是。 4、已知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10000亿美元,实际国民收入是9800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是80%,在增加100亿美元的投资以后,经济将发生() A.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B.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C.结构性通货膨胀; D.需求不足的失业。 5、在下列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中,哪一个最可能是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的原因?() A.银行贷款的扩张; B.预算赤字; C.世界性商品价格的上涨; D.投资增加。 6、当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状态时,政府支出的增加会使() A.总需求曲线右移一段时间; B.总需求曲线永久右移; C.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永久性右移; D.总需求曲线右移,在连续几个时期后,新的均衡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率水平上。 7、在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时,名义货币供给增长率的上升会() A.时总需求曲线右移,使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和产量水平上; B.使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右移,使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和产量水平上; C.使总需求水平和总供给曲线左移,使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和产量水平上; D.使总需求曲线右移和总供给曲线左移,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率水平上而产量不变。 8、通货膨胀的水溶分配效应是指() A.收入结构性变化; B.收入普遍上升; C.收入普遍下降; D.债权收入上升。 9、抑制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应该() A.控制货币供应量; B.降低工资;

第十六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试题

第十六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一、判断 1、通货膨胀意味着不同商品的价格按相同的比例上升。()F 8、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等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减通货膨胀率()F 3、用消费者物价指数、生产者物价指数和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来说明物价水平时,其数值是相同的。()F 4、工资上涨会导致消费增加,故工资推导型通货膨胀可看作是一种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F 5、发生通货膨胀时,人们更愿意把钱借给朋友(不收利息)()F 6、如果经济中实际通货膨胀低于预期通货膨胀率,那么,债务人受损,债权人受益。()T 7、治理通货膨胀只能采用“双紧”的政策。()F 8、凡满足一定年龄范围(如16-65岁)的人都是劳动力。()F 9、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不能严格区分开来。()T 10、某人从学校毕业第一次寻找工作,在未找到工作之前,他属于摩擦性失业。()T 11、奥肯定律描述了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F 12、菲利普斯曲线所表明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总是正确的。()F 一、选择题 1、劳动力是由部门收集的。(D) A、就业人员; B、就业人员和所有没有工作的人; C、从事于生产性工作的人; D、就业人员和所有正在求职的人; E、达到工作年龄的总人口。 2、在美国,如果是,那么他们将被算作是失业者。(C ) A、没有工作的人; B、不符合失业救济条件的人; C、正在求职的人; D、至少有一个月没有工作的人; E、适龄无业人员。 3、对于经济学家们来说,失业主要是指:( A ) A、部分资源闲置; B、资源配置不当; C、经济繁荣不可避免的结果; D、降低通货膨胀所需要的代价; E、低生活水平的结果。 4、(A )不属于失业者。 A、工假在家修养者; B、调动工作的间歇在家修养者; C、正在等待某项工作者; D、刚进入劳动队伍未找到工作的工作者。 5、失业率的计算是用( C )。 A、失业工人数量除以工人数量; B、劳动力总量除以失业工人数量; C、失业工人数量除以劳动力总量; D、就业工人数量除以劳动力总量。 6、自然失业率( D )。 A、恒为零; B、是历史上最低限度水平的失业率;

第八章通货膨胀和失业理论(答案)

第八章通货膨胀和失业理论(答案) 第八章通货膨胀和失业理论 一、名词解释通货膨胀 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 消费者物价指数 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生产者物价指数 主要的目的是衡量企业购买的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总费用。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结构性通货膨胀 指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而对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造成部分产品的价格上涨的现象, 失业 即达到就业年龄具备工作能力谋求工作但未得到就业机会的状态。 充分就业 指在某一工资水平之下,所有愿意接受工作的人,都获得了就业机会。 自然失业率 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下,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供求力量自发发挥作用情况下应有的并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菲利普斯曲线 这条曲线就可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

二、选择题 1、通货膨胀是(A) A.货币发行量过多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的上涨; B.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黄金量; C.货币发行量超过商品的价值量; D.以上都不是。 1 2、假定消费者只购买三种商品,且数量都不变。已知: 商品A 商品B 商品C 第一年价格指数100 100 100 第二年价格指数150 90 120 消费者第一年支出100 300 200 权数1/6 1/2 1/3 那么,在第一年和第二年间,一般的价格水平的上涨率为(D)A.20%; B.16.6%; C.11%; D.10%。3、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B) 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B.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C.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D.以上均不是。 4、已知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10000亿美元,实际国民收入是9800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是80%,在增加100亿美元的投资以后,经济将发生(A)A.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B.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C.结构性通货膨胀; D.需求不足的失业。 5、在下列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中,哪一个最可能是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的原因?(C) A.银行贷款的扩张; B.预算赤字; C.世界性商品价格的上涨; D.投资增加。 6、当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状态时,政府支出的增加会使(A)A.总需求曲线右移一段时间;B.总需求曲线永久右移; C.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永久性右移; D.总需求曲线右移,在连续几个时期后,新的均衡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率水平上。7、在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时,名义货币供给增长率的上升会(D)A.时总需求曲线右移,使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和产量水平上; 2 B.使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右移,使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和产量水平上;

货币银行学第10章通货膨胀

第十章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与类型 1、通货膨胀首先是一种货币现象。是纸币为特征的信用货币流通量过多,超过了商品经济对货币的需要量,而引起的单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纸币数量过多(或信用货币数量过多)、单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这三个表现围绕一个中心,即纸币或信用货币流通量超过了商品生产与商品流通对货币的实际需要量货币要量。 2、通货膨胀的基本特征。通货膨胀通常表现为物价上涨,但并不是任何物价上涨都是通货膨胀。A:通货膨胀是物价总水平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个别物价上涨不是;B:通货膨胀是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个别时期物价上升也不是,物价总水平上升是一种趋势;C:通货膨胀是物价总水平持续、而且明显上升的一种经济现象,是超出一定幅度,或一定弹性限度的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现象。 3、度量通货膨胀的指标: 1)消费物价指数(CPI),主要反映了与居民生活直接相关的生活费用价格水平变动趋势。2)批发物价指数(WPI),或生产物价指数(PPI),主要反映了与生产企业周转过程中大宗、批发交易的物价水平变动趋势,对商业周期反映敏感,可度量物质生产部门设国产成本的变化,但与居民经济庭生活消费没有直接联系,也不包括劳务价格。 3)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GDP Deflator),即按当年计算的GNP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的GNP总值。以构成呢个国民生产总值的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务为对象,即包括生活消费资料,也包括生产资料,即包括商品价格,也包括劳务价格,是能够较全面衡量一国总体物价水平变动趋势的指标,但是反映并不及时。 上述三个指标各有侧重,不同观测重点需要采用不同指标;从总体考察时,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指标,相互参考,互相印证,做出较为正确的判断。 4、通货膨胀类型 1)按程度划分可有四类: A:“爬行式通货膨胀”(Creeping Inflation),也即“温和的通货膨胀”。普遍认为物价上涨幅度在2-3%之内,短期内无法预期,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下“爬行”着。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爬行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增加具有积极的刺激作用,将其视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必要条件。 B:“步行式通货膨胀”(Walking Inflation)。快于爬行,物价上涨幅度在3-10% 之内。步行式通货膨胀可能成为加速的通货膨胀的危险信号。 C:“跑步式通货膨胀”(Running Inflation)。年度物价上涨幅度超过10%以上,并且加快发展。这时,人们开始不原意保存纸币而保存实物,或是保值的黄金,以及美元、英镑等“硬通货”;银行的信贷利率不断上调;工会不断要求增加工资;金融市场出现加大震荡;社会秩序开始储蓄紊乱,出现“挤提”、“抢购”、“囤积”等波动。 D:“奔腾式通货膨胀”(Hyper Inflation),也称“恶性通货膨胀”。是指一国的物价上涨失去控制,无限制地迅速上涨,。此时,正常的经济秩序遭到破坏,货币急剧贬值,人们急于抛出,“挤提”、“挤兑”、抢购,甚至暴力事件风波不断,最终引发整个社会动荡,币制崩盘,政权更换。“恶性通货膨胀”给人们和社会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 2)按通货膨胀表现形式或按市场机制作用,可分为: A:公开的通货膨胀(Open Inflation),即完全市场机制体制下的通货膨胀表现类型,通货膨胀直接通过物价上涨表现出来。 B:“隐蔽的通货膨胀”(Repressed Inflation)也称“压抑型”的通货膨胀。其特点是:政府实行物价管制;物质供应长期短缺,政府实行定量供应;物价由政府制定并且不允许变动;从社会经济运行表面观察,价格平稳,生活秩序运转正常。但实际上,商品物资严重

第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第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一、选择题 1、劳动力是由部门收集的。() A、就业人员 B、就业人员和所有没有工作的人 C、从事于生产性工作的人 D、就业人员和所有正在求职的人 E、达到工作年龄的总人口 2、在美国,如果,那么他们将被算作是失业者。() A、没有工作的人 B、不符合失业救济条件的人 C、正在求职的人 D、至少有一个月没有工作的人 E、适龄无业人员 3、对于经济学家们来说,失业主要是指:( ) A、部分资源闲置 B、资源配置不当 C、经济繁荣不可避免的结果 D、降低通货膨胀所需要的代价 E、低生活水平的结果 4、()不属于失业者。 A、工假在家修养者 B、调动工作的间歇在家修养者 C、正在等待某项工作者 D、刚进入劳动队伍未找到工作的工作者 5、失业率的计算是用()。 A、失业工人数量除以工人数量 B、劳动力总量除以失业工人数量 C、失业工人数量除以劳动力总量

D、就业工人数量除以劳动力总量 6、自然失业率()。 A、恒为零 B、是历史上最低限度水平的失业率 C、恒定不变 D、是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水平时的失业率 7、下列关于自然失业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失业率是经济周期自然产生的失业 B、自然失业率包含摩擦性失业 C、自然失业率是历史上最低限度水平的失业 D、自然失业率与一国经济效率关系密切 8、摩擦性失业是一种________失业。( ) A、在衰退时期上升繁荣时期下降的 B、当那些求职者放弃找到工作的希望是出现的 C、当(比如说)失业者缺乏新创造出来的工作机会所要求的工作技能时出现的 D、从一种工作转换到另一种工作的过程中发生的 E、随季节变化的 9、当大学生完成学业开始找工作时,在他们找到工作之前的这段短期失业阶段被称为:( ) A、季节性失业 B、自愿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 D、周期性失业 E、摩擦性失业 10、当(比如说)失业者缺乏新创造出来的工作机会所要求的工作技能时发生的失业被称为:( ) A、季节性失业 B、摩擦性失业 C、自愿性失业

第十章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第十章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第一节通货膨胀 第二节通货紧缩 第一节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的涵义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 三、通货膨胀的度量 四、通货膨胀的影响 五、通货膨胀的治理一、通货膨胀的涵义 ◆通常的涵义: 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明显上涨的过程。 理解: 通货膨胀不是一次性或短期的价格总水平上涨; 不是个别商品价格的上涨; 是价格总水平的明显或持续上升。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 1.按发生原因分 ◆需求拉动型。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引起的通货膨胀。西方出现最早的通货理论,凯恩斯、 弗里德曼等都强调该因素。 资料:凯恩斯的“需求拉上论” 凯恩斯认为,一般物价水平是由于总需求的过度增加所引起。凯恩斯对充分就业和非充分就业作了区分,他认为: 当经济中存在大量失业和闲置资源时,如果货币供给数量增加不会使一般物价水平上升,而只能促使就业增加和产出增加。 当经济逐渐接近充分就业时,货币供给增加所形成的过度的总需求一方面使产出增加,另一方面又使物价逐渐上升。从而产生所谓的“半通货膨胀”现象。 当经济达到充分就业后,货币供给量增加所形成的过度总需求会使一般物价水平与货币数量同比例上升,产生“真正的通货膨胀”。 资料:货币学派的“需求拉上论” 强调货币供给对通货膨胀的决定作用,认为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货币主义者认为,从长期趋势看,货币供应量增加,会导致物价水平的提高,通货膨胀就会发生,货币供应量对产量的增长影响很小。而从短期看,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暂时会影响产量的增长。他们反对凯恩斯借助通货膨胀来刺激经济的财政和货币政政策,主张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避免通货膨胀和保证经济稳定增长。 图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西方经济学》第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习题

《西方经济学》第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习题 一、选择题 1、假设某国总人口为3000万人,就业者为1500万人,失业者为500万人,则该国的失业率为()。 A、17%; B、34%; C、25%; D、10%; 2、充分就业的含义是()。 A、人人都有工作,没有失业者; B、消灭了周期性失业时的就业状态; C、消灭了自然失业时的就业状态; D、消灭了失业时的就业状态; 3、周期性失业是指()。 A、由于某些行业生产的季节性变动所引起的失业; B、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C、由于劳动力流动不能适应劳动力需求变动所引起的失业; D、由于经济中劳动力的正常流动引起的失业; 4、凯恩斯认为,决定消费需求的因素是()。 A、国民收入水平和边际消费倾向; B、利息率水平和边际消费倾向; C、资本边际效率和利率水平; D、通货膨胀率和税率; 5、在通货膨胀中利益不受损的人是()。 A、债权人; B、债务人; C、养老金收入者; D、雇工; 6、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包括()。 A、工资推动通货膨胀; B、需求膨胀推动通货膨胀; C、货币过度发行通货膨胀; D、部门间生产率增长差别导致通货膨胀; 7、关于菲利普斯曲线的形状,货币主义认为()。 A、向右下倾斜; B、一水平线; C、一垂直线; D、短期内向右下倾斜,长期内为垂直线; 8、导致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因素有()。 A、投资需求增加; B、货币供给减少; C、政府支出减少; D、政府收入增加; 9、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是()。 A、减少货币供给量; B、增加货币供给量; C、降低失业率; D、提

高失业率; 10、奥肯定理说明了失业率每增加1%,则实际国民收入减少2.5%,在美国这种比例关系()。 A、一直如此,始终不变; B、只适用于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时的状况; C、只适用于经济危机时期; D、在不同时期并不完全相同; 二、判断题 1、衡量一个国家经济中失业情况的最基本指标是失业率。() 2、在一个国家里,自然失业率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 3、只要存在失业工人,就不可能有工作空位。() 4、在任何经济中,只要存在着通货膨胀压力,就会表现为物价水平的上升。() 5、经济学家认为,引起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和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的根源都在于经济中的垄断。() 6、紧缩性缺口是指实际总需求大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时两者的差额。() 7、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所引起的通货膨胀称为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 8、所有的经济学家都主张用通货膨胀来刺激经济。() 9、没有预料到的通货膨胀有利于雇主,而不得于雇工。() 10、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围绕菲利普斯曲线的争论,表明了他们对宏观经济政策的不同态度。() 三、问答题 1.通货膨胀是怎样形成的?对经济活动有什么影响? 2、通货膨胀对经济活动有什么影响? 3、试析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的形成?对此应如何治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