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第二章 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第2章

第2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上)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目录第一编总则第一款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第二款管辖第一节级别管辖第二节地域管辖第三节移送管辖和指定管辖第三款审判组织第四款回避第五款诉讼参加人第一节当事人第二节诉讼代理人第六款证据第七款期间、送达第一节期间第二节送达第八款调解第九款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第十款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第十一款诉讼费用第一编总则第一款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宪法为根据,结合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第三条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第四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民事诉讼,必须遵守本法。
第五条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
外国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对该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实行对等原则。
第六条民事案件的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对民事案件独立进行审判,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七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第八条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九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第十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民事诉讼法全文

民事诉讼法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权益,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的民事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民事权益关系发生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请求解决的活动。
第三条民事诉讼的原则是:依法平等、公正、公开、快捷、廉洁。
第四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诉讼案件,必须依法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听取双方的意见,查清事实,审判公正,不许超越诉讼请求限度和事实范围进行判决。
第五条人民法院在审判民事诉讼案件时,应当采取便民利民的方式,倡导调解和其他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促进争议的早期解决和及时有效的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
第六条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切实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不得损害他们的合法权益。
第七条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享有平等的权利。
当事人是指在民事诉讼中作为诉讼主体请求解决民事争议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及法定的代理人。
第八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诉讼案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照法律和事实查明争议的真实情况。
第九条当事人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履行诉讼义务,不得滥用诉讼权利。
第十条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依法判决案件。
人民法院对民事诉讼案件的审理、裁判和执行,实行独立负责制。
第二章管辖第十一条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案件,应当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
第十二条跨级上诉的案件,由上级人民法院管辖。
跨级上诉是指一审判决、裁定被上诉至二级人民法院的案件。
第十三条申请诉前财产保全的案件,由被申请财产保全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或者隶属于同一地区中级人民法院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第十四条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应当根据案件大小、复杂程度以及当事人自由选择的原则确定管辖。
第十五条当事人对涉及合同、侵权的民事诉讼案件向人民法院起诉,可以选择合同履行地、侵权行为地、被告住所地、合同订立地等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第三章起诉和答辩第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诉讼,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
第二章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本章提要
了解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功能及 分类;明确各项基本原则的内容;掌握民事诉 讼法的特有原则。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 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同等原则与对等原则 法院调解原则 辩论原则 处分原则 检察监督原则
于是主审法官告诉吴某,要实现诉讼请求,必须证 明参加殴打的保安是由王某雇请的,并告知吴某可以尝 试到当地派出所索取案发当天对保安的询问笔录。吴某 的请求遭到派出所拒绝,吴某于是将有关情况告知法院。 主审法官于是亲自到派出所取证,并调取了案发当天派 出所对参与殴打的保安的询问笔录。笔录中保安承认自 己为王某所雇佣,并供述了殴打的经过。据此,法院判 决王某向吴某支付医疗费、误工费、营养费等,并根据 当地省人大通过的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条例,判决王 某向吴某支付一定数额的精神损害赔偿费。 问题:本案法官告知原告如何行使权利、如何取证, 而且还亲自帮助其收集证据,其做法是否违背当事人平 等原则?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
一、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二、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功能 三、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分类
一、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是指在民事诉讼的整个过程中, 或者在重要的诉讼阶段,起指导作用的准则。 二、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功能 (一)立法准则的功能 (二)行为准则的功能 三、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分类 (一)共有原则 (二朋友罗某到H镇上一KTV歌城娱乐,与 当地一私企老板刘某发生冲突。歌城保安甲、乙、丙受刘某驱使, 用警棍殴打吴某,罗某立即报警。警察赶到后将参与殴打的保安 扣留,并将吴某送到医院治疗。 吴某住院共花费2000余元,经鉴定属于轻伤。吴某出院后, 发现当地派出所已将参与殴打的保安释放,保安均已不知去向, 于是吴某向歌城老板王某索赔,被王某拒绝。1999年1月,吴某 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歌城老板王某赔偿住院费、误工费、 营养费,并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吴某经济不富裕,没有聘请律师, 王某则聘请了律师代为参加诉讼。在诉讼中,王某的律师提出, 王某并不知道吴某被人打伤的事,打伤吴某的保安并非王某雇请 的,因此,王某不应当承担任何责任。
民事诉讼法——第二章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和制度

第一节 基本原则
❖考点精解六:检察监督原则
❖《民事诉讼法》第14条对检察监督原则作 了规定,该原则的基本内容是:
❖1、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有权 进行监督。就现行民事诉讼法而言,人民 检察院不对当事人的诉讼活动进行监督, 也不具体参与通常的民事诉讼活动;
❖2、人民检察院对审判活动进行监督的具体 方式,是对法院已生效的判决、裁定按照 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
LOGO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和制度
民事诉讼法 基本原则和制度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和制度
1
第一节 基本原则
2
第二节 基本制度
第一节 基本原则
❖第一节 基本原则
❖考点精解一: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 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的含义包括
两个方面: ❖ 1、诉讼权利的相同性 ❖ 2、诉讼权利的对应性 ❖ 注意: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只
❖ 2、人民法院主持调解,应当遵循自愿和合法的原则。即 调解的进行,应当是在双方当事人愿意调解的基础上,调 解程序应当合法,调解的协议也应合法;
第一节 基本原则
❖3、调解是解决民事案件的方式之一,若调 解未能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及时判决, 不应久调不决。注意应当将调解原则和调 解制度结合起来。
❖ 注意:调解作为必经程序的有两种情 况:(1)根据《民诉意见》第92条,离婚 诉讼应当调解;(2)根据《简易程序的司 法解释》第14条,在特定情况下人民法院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先行调解。
❖ 注意:同等原则可以看成是国民待遇原则在民事诉讼 中的体现,具有普遍适用性;对等原则可以看成是国际法 上报复的反映。报复的适用是有针对性的,它只针对相应 的国家,而不涉及第三国。同时注意平等、同等、对等三 原则的区别,平等是指双方当事人之间的诉讼地位的平等。
【2018-2019】民事诉讼法-精选word文档 (52页)

【2018-2019】民事诉讼法-精选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民事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1X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X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目录
第一编总则
第一章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
第二章管辖
第一节级别管辖
第二节地域管辖
第三节移送管辖和指定管辖
第三章审判组织
第四章回避
第五章诉讼参加人
第一节当事人。
2024年民事诉讼法全文

2024年民事诉讼法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制定本法。
第二条民事诉讼适用本法。
第三条民事诉讼应当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保障当事人的平等地位,维护社会秩序。
第四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五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尊重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法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七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法公开开庭审理,但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等不宜公开的除外。
第八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法保护当事人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
第九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财产权益。
第十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法保护当事人的人身权益。
第十一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婚姻家庭权益。
第十二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第十三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十四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十五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法保护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六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法保护环境权益。
第十七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法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第十八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法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第十九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第二章管辖第二十条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的管辖,由本法和其他法律规定。
第二十一条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的管辖,应当依法确定。
第二十二条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的管辖,应当依法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法权益。
第二十四条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的管辖,应当依法保护当事人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
第二十五条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的管辖,应当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财产权益。
第二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讲述案例

2.辩论原则:是指在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对辩论权予以
认可和保障的准则。
3.法律依据
【法条链接】 《民事诉讼法》第12条:“人民法院 审理民事案件时,当事人有权进行辩论。”
二、辩论原则的内容
1.辩论权是当事人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也是 辩论原则的核心内容; 2.辩论权行使的主体仅限于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 人; 3.当事人行使辩论权的范围包括案件争议的事实 和法律问题、实体和程序问题; 4.当事人行使辩论权的形式包括口头形式和书面
(1)法律赋予双方当事人相同的诉讼权利。 (2)法律赋予双方当事人相对等的诉讼权利。 (3)双方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承担的诉讼义务也是平等。
2.权利保障平等
(1)法院在诉讼过程中有责任保障当事人充分行使法律规 定的诉讼权利,不得随意限制或剥夺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2)法院应当为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提供方便,使当事人 能够实际地和有效地行使法律规定的各种诉讼权利; (3)法院对双方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应当一视同仁,不得 偏袒一方,歧视压制另一方。 3.法律适用平等:对诉讼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一审法院认为乙超市不能提出没有强令甲脱取内衣进 行搜查的证据,故对脱衣搜查的事实予以认定;认为乙超 市的搜查行为侵犯了甲的人格权,且侵权情节恶劣,后果 较为严重,同时考虑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判决被告 赔偿精神损害11万元。乙超市不服,提出上诉。
思考:请问本案一审法院的做法是否正确?为 什么?
一、含义及法律依据
一、含义及法律依据
——又称当事人平等原则,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当 事人平等地享有和行使民事诉讼权利的准则。
【法条链接】《民诉法》第8条:“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 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 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2章第2节 民事诉讼法的法律渊源

民事诉讼法第二章 民事诉讼法的法律渊源与基本原则第一节 司法裁判中的“秘密法”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的法律渊源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的性质与效力第四节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的法律渊源民事诉讼法的法律渊源:民事诉讼法的规范表现形式我国的法律渊源包括n《民事诉讼法》n《民诉法解释》n其他立法和司法解释《民事诉讼法》n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n2007年10月28日第一次修正n2012年8月31日第二次修正n2017年6月27日第三次修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法释〔2015〕5号)n2014年12月18日通过n2015年2月4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法释〔2001〕33号)n2001年12月6日通过n2002年4月1日起施行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技术调查官参与知识产权案件诉讼活动的若干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查知识产权纠纷行为保全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规范民商事案件延长审限和延期开庭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通过互联网公开审判流程信息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财产保全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相关程序问题的批复》n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试行)》n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检察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非司法解释性质的法院规范性文件n《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规范民事审判自由裁量权的指导意见(试行)》n《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在民事诉讼和执行程序中试行律师调查令的若干意见》n《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妥善审理涉夫妻债务纠纷案件的通知》等指导性案例n指导案例2号:吴梅诉四川省眉山西城纸业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明确了执行和解之外的私下和解协议不具有消灭执行依据的执行力的效力)n指导案例7号:牡丹江市宏阁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诉牡丹江市华隆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张继增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建立了当事人处分权约束检察院监督权的规则)n指导案例34号:李晓玲、李鹏裕申请执行厦门海洋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厦门海洋实业总公司执行复议案n指导案例56号:韩凤彬诉内蒙古九郡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产品责任纠纷管辖权异议案检索案例n中国裁判文书网n无讼案例n聚法网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民事诉讼法的适用范围 (一)对人效力: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中国籍、外国籍以及无国籍人 (二)对事效力
1. 民商事争议——诉讼程序 2. 非民商事争议——特别程序和非诉程序
‹# ›
(三)时间效力:2013年1月1日 (四)空间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
领土、领空、领海以及领土的自然延伸部分
第二章 民事诉讼法
1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概述 2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3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 4 第四节 民事诉讼法的任务与适用范围 5 第五节 民事诉讼法学
‹# ›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概述
• 一、民事诉讼法概念
•
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民
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和相互关系的法律规范
(一)民事诉讼法与仲裁法的关系 (二)民事诉讼法与人民调解法的关系
‹# ›
第四节 民事诉讼法的任务与适用范围
一、民事诉讼法的任务 (一)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 (二)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民事案件 (三)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 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四)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
1.民事诉讼法具有独立的价值 2.民事诉讼当事人与民事主体的分离 3.诉权与实体权利的分离
‹# ›
二、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关系 1.任务不同 2.诉讼原则不同 3.提起诉讼的主体不同 4.举证责任不同
‹# ›
三、民事诉讼法与人民法院组织法的关系(P37) 四、民事诉讼法与其他民事程序法的关系(P38-39)
的总和。
• 狭义的民事诉讼法(形式意义上)
• 广义的民事诉讼法(实质意义上)
‹# ›
二、民事诉讼法的性质 根据其规范的对象或者主体之间的关系:公法 根据其内容的性质:程序法 根据其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基本法 根据其调整的社会关系:部门法
‹# ›
【例题·单选题】关于民事诉讼法的性质,下列哪一说 法是正确的?( )(2011/3/35)
‹# ›
第五节 民事诉讼法学
一、民事诉讼法学的概念 二、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 三、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法
1.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法 2.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3.程序法与实体法相联系的方法 4.比较的方法 5.原则性规定与具体条款规定相结合的方法
‹# ›
本节内容结束
A.根据其调整的社会关系,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 B.根据其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 C.根据其规定的内容,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 D.根据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标准,民事诉讼法是程序 法
‹# ›
Hale Waihona Puke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教材P31-35
‹# ›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
一、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的关系 (一)民事实体法与民事诉讼法的联系 (二)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相互独立,并呈现 分离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