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指标计算
东莞市建设项目规划指标计算细则0721

东莞市建设项目规划指标计算细则目录1 总则 (1)2 术语 (1)3 层高计算 (3)4 建筑面积计算5 容积率旳计算6 建筑密度旳计算7 绿地率旳计算8 停车位旳计算9 建筑高度旳计算1 总则1.1 为提高东莞市都市规划建设水平,提高建筑品质,规范建设项目旳规划管理技术经济指标旳计算,统一计算措施,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结合东莞市旳实际状况,制定本细则。
1.2 本细则合用于东莞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改建旳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规划管理技术经济指标旳计算,各项指标均为规划指标,与消防等无关。
1.3本细则未波及到旳内容,应按照国家、广东省和东莞市现行旳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范、规定和原则执行。
1.4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中有特殊规定旳,按其规定执行。
1.5 突破本细则旳建设项目,当确有需要时,应在方案报审阶段提出申请,并由规划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论证。
1.6 本细则由东莞市城乡规划局负责解释。
本细则由颁布之日起实行。
2 术语2.1 构造层高楼面或地面构造层上表面至上部构造层上表面之间旳垂直距离。
屋顶层由该层楼面构造层上表面至平屋面旳构造面层或至坡顶旳构造面层与外墙外皮延长线旳交点计算旳垂直距离。
2.2 架空公共空间建筑物首层部分或所有仅以构造体作为支撑,无其他围护构造,供公共活动或绿化使用旳开敞空间。
2.3 阳台附设于建筑物外墙,设有栏杆或栏板,供使用者进行户外活动旳建筑空间。
2.4 露台设立在屋面、首层地面或雨篷上旳供人室外活动旳有围护设施、没有顶盖旳室外旳平台。
2.5 凸窗凸出建筑物外墙面旳窗户。
2.6 天井被建筑围合旳露天空间,重要用以解决建筑物旳采光和通风。
2.7 连廊连接不同建筑物之间水平交通旳空间。
2.8 设备层建筑物中专为设立暖通、空调、给水排水和变配电等旳设备和管道且供人员进入操作用旳空间层。
2.9 避难层建筑高度超过1OOm旳高层建筑,为消防安全专门设立旳供人们疏散避难旳楼层。
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计算方式参考

参考依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 (2002 年版)《城市人口规模预测规程》(讨论稿)第一步,确定人口容量 可行性较强的方法有如下几种:1人口容量=建设用地面积/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值2人口容量=规划范围内的居住用地总面积/人均居住用地面积 3人口容量=规划范围内的居住建筑总面积/人均居住建筑面积 4土地承载力法根据建设用地潜力和有关人均用地标准预测人口规模,按下式计算:t t t l L P /= (4.3.1)式中:P t ——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L t ——根据土地开发潜力确定的预测目标年末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l t ——预测目标年宜采用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
5环境容量法根据规划期末城市生态用地总面积,选取适宜的人均生态用地标准预测人口规模,按下式计算:t t t s S P /= (4.3.3)式中:P t ——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 S t ——预测目标年生态用地面积;s t ——预测目标年人均生态用地面积。
第二步,根据人口容量确定所需的配套公建,配套绿地查《居住区设计规范》,有千人指标控制的计算方式。
第三步,依据国家规范和地方标准核算各项指标。
表 3.0.2 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1住宅用地(R01)2公建用地(R02)3道路用地(R03)4公共绿地(R04)表3.0.3 人均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 (m2/人)现有城市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公共服务设施控制指标(㎡/千人) 表6.0.3注:①居住区级指标含小区和组团级指标,小区级含组团级指标;②公共服务设施总用地的控制指标应符合表3.0.2规定;③总指标未含其它类,使用时应根据规划设计要求确定本类面积指标;④小区医疗卫生类未含门诊所;⑤市政公用类未含锅炉房。
在采暖地区应自行确定。
公共服务设施各项目的设置规定附表A.0.3。
规划设计方案中技术指标计算

规划设计方案中技术指标计算在规划设计方案中,技术指标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我们评估和确定方案的可行性、效果和可靠性。
下面将以城市交通规划为例,详细介绍技术指标的计算。
一、交通流量指标计算1.平均日交通量(ADT):通过对道路上的车辆进行抽样统计,统计一天内通过该路段的车辆流量,然后把总量除以天数得到平均日交通量。
2.小时交通量峰值(HPV):在交通流最为拥堵的时间段内,即平日的高峰期,对单位时间内(通常是1小时)通过该路段的车辆流量进行抽样统计,求得最大流量。
3.上游交通流量:在道路上其中一位置上游的车辆流量,可以通过交通监控系统或交通调查手段得到。
二、道路流量指标计算1.车道流量指标:车道流量指的是通过其中一车道的车辆流量情况。
对于复杂的交叉口或高速公路,通常需要统计不同车道上的交通流量。
2.道路通行能力:道路通行能力定义为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的最大交通流量。
通过车道流量指标和交通监测数据可以计算得出。
3.道路通行速度:道路通行速度可以通过统计车辆通过道路的时间和距离,从而计算得出。
4.道路拥堵指标:通过计算车辆等待时间和路段长度,可以对道路的拥堵程度进行评估。
三、交通安全指标计算1.事故发生率:通过统计一定时间内发生的交通事故数量,再除以交通流量,可以计算出事故发生率,用于评估交通安全状况。
2.事故严重程度指标:通过统计不同类型的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和事故后果的严重性等指标,能够对事故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3.事故热点分析:通过分析交通事故发生的位置和频率,可以评估出交通事故热点,从而制定相应的交通安全措施。
四、行人和自行车流量指标计算1.行人流量:通过统计一定时间内通过人行道的行人数量,得出行人流量指标。
2.自行车流量:通过统计一定时间内通过自行车道的自行车数量,得出自行车流量指标。
3.行人和自行车通行速度:通过测量行人和自行车通过特定区域所用的时间和距离,计算得出行人和自行车的通行速度。
规划设计指标

.. 容积率:又称建筑面积毛密度,项目用地范围内地上总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计算公式:容积率=地上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
高层住宅容积率应不超过5,多层住宅应不超过2,绿地率应不低于30%
现行城市规划法规体系下编制的各类居住用地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一般而言,容积率分为
独立别墅为0.2~0.5, 联排别墅为0.4~0.7,
6层以下多层住宅为0.8~1.2, 11层小高层住宅为1.5~2.0, 18层高层住宅为1.8~2.5, 19层以上住宅为2.4~4.5,
建筑密度=建筑物基底面积/宗地面积之比
人口密度=总人口数/总面积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绿地面积/小区常住人数
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容积率
配建公共停车场(库)的停车位控制指标,应符合表6.0.5的规定
名称单位自行车机动车
公共中心车位/100㎡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7.5 大于或等于0.45 商业中心车位/100㎡营业面积大于或等于7.5 大于或等于0.45 集贸市场车位/100㎡营业场地大于或等于7.5 大于或等于0.30 饮食店车位/100㎡营业面积大于或等于3.6 大于或等于0.30 医院、门诊所车位/100㎡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1.5大于或等于0.30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成都市规划管理局建筑工程规划指标计算规则

成都市规划管理局建筑工程规划指标计算规则1、按《建设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计算阳台建筑面积时,当阳台进深大于1.8米时,超出1.8米部分按全面积计入容积率,半地下室中的商业、办公、酒店、住宅建筑面积计入容积率。
2、以下建筑面积不计入容积率:(1)地下室各类建筑面积。
热门城市:百色律师平顶山律师娄底律师清远律师连云港律师临汾律师张家界律师哈密律师景德镇律师建筑工程涉及利益重大,我国对于建筑工程的各个环节都实施了严格的把控,建筑工程规划是建筑工程项目的基础环节,对于提高建筑工程的规范管理、改善现存建筑工程存在的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因此,设置科学合理的建筑工程规划指标计算规则就显得十分必要。
为此,成都市规划管理局公布了《▲成都市规划管理局建筑工程规划指标计算规则》以规范建设工程规划,下文是对该规则的介绍,请大家阅读。
▲一、容积率计算▲(一)容积率定义在规划建设用地内,计算容积率的建筑面积总和与规划项目建设用地面积的比值。
▲(二)容积率计算规则1、按《建设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计算阳台建筑面积时,当阳台进深大于1.8米时,超出1.8米部分按全面积计入容积率,半地下室中的商业、办公、酒店、住宅建筑面积计入容积率。
2、以下建筑面积不计入容积率:(1)地下室各类建筑面积;(2)首层架空部分只作为绿化、停车、公共活动使用时的建筑面积;(3)地上建筑作为停车库(场)的建筑面积(专用停车场除外);(4)设备管道层、避难层的建筑面积;(5)保留的优秀近现代建筑的建筑面积。
▲二、建筑密度计算▲(一)建筑密度定义建筑密度是指建设用地内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与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
▲(二)建筑基底面积定义建筑基底面积是指建筑物接触地面的自然层建筑外墙或者结构外围水平投影的面积。
有裙楼的建筑计算主楼的基底面积时,可将裙楼屋面视为地面。
▲(三)建筑密度计算规则1、独立的建筑,按墙体外围及立柱外边(含装饰层)水平面积计算;2、室外有顶盖、有立柱或墙体落地的走廊、门廊、门厅、阳台、平台、楼梯等按墙体外围及立柱外边(含装饰层)水平面积计算。
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计算方式参考

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计算方式参考
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计算方式是指在城市规划中,为了实现规划目标和指导城市发展,需要对各项指标进行具体的计算和分析。
下面将从人口密度、绿地覆盖率、道路网络密度和用地混合度四个方面介绍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的计算方式。
1.人口密度计算方式:
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居民人口的数量。
计算人口密度的方式是将其中一区域的总人口数量除以该区域的总面积。
例如,区域总人口为10万人,总面积为5平方公里,则人口密度为10万/5=2万人/平方公里。
2.绿地覆盖率计算方式:
3.道路网络密度计算方式:
道路网络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的道路长度。
计算道路网络密度的方式是将其中一区域的道路总长度除以该区域的总面积。
例如,区域总道路长度为100公里,总面积为10平方公里,则道路网络密度为100/10=10公里/平方公里。
4.用地混合度计算方式:
用地混合度是指不同功能用地的集聚程度。
计算用地混合度的方式是将其中一区域内不同功能用地的面积加总,并除以总面积。
例如,区域内住宅用地面积为2000平方公里,商业用地面积为500平方公里,总面积为3000平方公里,则用地混合度为(2000+500)/3000=0.833
总之,通过计算人口密度、绿地覆盖率、道路网络密度和用地混合度等指标,可以全面了解城市发展的情况和问题,为制定有效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和依据。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相关指标及计算方法(参考)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相关指标及计算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切实加强土地资源的宏观调控能力,适应土地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xx 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xx 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为了达到收集数据的统一性、规范性的目的,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xx 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现提供以下指标计算方法。
请各部门参考以下指标计算方法,提供准确数据。
(1)土地利用投资强度指标:反映单位土地面积的投资量。
某一类土地的投资强度=(2)城市人口密度指标:人口密度= (3)建筑容积率指标:反映城市土地的空间利用强度。
容积率= (4)城市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反映城市土地向外扩展的相对速度。
弹性系数= (5)土地闲置率:指城市土地系统内未利用的土地比率。
(6)土地产出效益指标;反映某一类地或某一区域全部土地单位面积创造的产值。
建设用地产出效益=(7)建筑密度= (8)用地结构:组成某区域内各类土地占区域总土地面积的百分数。
()城市建成区面积口包括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城市总人口建筑所占用土地面积建筑面积城市人口年增长率城市建设用地年增长率建设用地面积二三产业总值土地面积区域建筑占地总面积(9)森林覆盖率:林地占区域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数。
(10)土地开发利用率=土地面积-未利用土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11)土地复垦率=废弃土地复垦利用面积/废弃土地总面积×100% (12)土地垦殖率=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13)耕地复种指数=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耕地面积×100%(14)人均用地面积=用地总面积/人口总数×100%(15)单位土地产量=总产量/用地面积(16)单位土地产值=总产值/用地面积(17)单位土地资金集约度=投资总额/用地面积。
居住区规划指标估算例子

住宅总面积
91997×10%=9199.7≈9199㎡
户型及户型比例
63.5㎡
68.97㎡
76.55㎡
85%
10%
5%
总户数
85%×63.5+10%×68.97+5%×76.55=9199 n=142户
各户型的户数
121户
12户
7户
计算单元数量及户数
一梯三户
单元户型
63.5㎡+68.97㎡
指标估算一确定各类层数建筑百分比低层多层中高层207010二人均居住用地203470261022272三人口规模272367643676人四户数3676321148751149户五总建筑面积六公建面积217736768002658003七总住宅建筑面积800391997八户型计算a低层建筑住宅总面积919972018399418399户型及户型比例1831585总户数151838510218399n161各户型的户数25户136户计算单元数量及户独栋别墅一梯两户单元户型183102102户数25户68户层数22个.65≈8003㎡
7、总住宅建筑面积
=100000-8003=91997㎡
8、户型计算
A、低层建筑
住宅总面积
91997×20%=18399.4≈18399㎡
户型及户型比例
183㎡
102㎡
15%
85%
总户数
15%×183+85%×102=18399 n=161户
各户型的户数
25(户)
136(户)
计算单元数量及户数
独栋别墅
一梯两户
单元户型
183㎡
102㎡+10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地率
城市的总绿地率是指城市建成区内各类绿化用地总面积占城市建成区总面 积的比例,这里所说的各类绿地必须符合国标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 准》(GBJ13790的规定。也可计算建成区内一定地区的绿地率。如居住区用地
范围内各类绿化用地总面积占居住区用地总面积的比例(%)。绿地率是反映城
任何建筑物、构筑物不得越过道路红线。根据城市景观的要求,沿街建筑 物可以从道路红线外侧退后建设。
人口净密度
人口净密度是居住区规划的重要经济技术指标之一,反映居住区住宅用地 的使用强度,公式为:
人口净密度二居住总人口 锯住宅用地总面积(人/hm2)
建筑间距
建筑间距主要根据所在地区的日照、通风、采光、防止噪声和视线干扰、 防火、防震、绿化、管线埋设、建筑布局形式,以及节约用地等要求,综合考 虑确定。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住宅布置,通常以满足日照要求作为确定建筑间距 的主要依据:确定公共服务设施中的托儿所、幼儿园、医院病房等建筑的正面 间距,也适用这一原则。
日照标准
日照标准中的日照量包括日照时间和日照质量两个标准。日照时间是以住 宅向阳房间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受到的日照时数为计算标准。日照质量是指每 小时室内地面和墙面阳光照射积累计的大小以及阳光中紫外线的效用高低。年7月,我国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建设部联合发布的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 范》(GB5018093对住宅建筑日照标准已作了明确规定;其中,规定日照标准 日采用冬至日和大寒日两级标准。
1、用地性质:二类居住用地;
主要规划指标:容积率:<1.6
建筑密度:<30%绿地率>35%
2、用地性质:居住(兼容商业金融、行政办公);
主要规划指标:容积率:<3.0
建筑密度:<40%绿地率>25%
3、用地性质:居住(兼容商业金融、行政办公);
主要规划指标:容积率:<2.0
建筑密度:<28%绿地率>35%
以上所提到的规划建设用地面积是指项目用地红线范围内的土地面积,一 般包括建设区内的道路面积、绿地面积、建筑物(构筑物)所占面积、运动场地等 等。
特别提示:对于发展商来说,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决定地价成本在房屋中占 的比例,而对于住户来说,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直接涉及到居住的舒适度,容积 率越低,居住密度越小,居民的舒适度越高,反之则舒适度越低。
4、用地性质:居住(兼容商业金融、行政办公);
主要规划指标:容积率:<3.0
建筑密度:<28%绿地率>35%
5、用地性质:商业、办公(兼容旅馆业)用地;
主要规划指标:容积率:<2.4
建筑密度:<28%绿地率>35%
6、用地性质:公共设施用地;
主要规划指标:容积率:
<8
市绿化水平的基本指标
什么是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和绿化率?
消费者在购房时,除了考虑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外,对生活的质量也越来 越注重,他们特别关注在商品房销售的广告中常见的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
绿化率”等技术经济指标。
消费者在购房时,除了考虑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外,对生活的质量也越来 越注重,他们特别关注在商品房销售的广告中常见的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
建筑面积密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的计算公式
建筑面积密度
建筑面积密度是反映建筑用地使用强度的主要指标。计算建筑物的总建筑 面积时,通常不包括±0以下地下建筑面积。建筑面积密度的表示公式为:
建筑面积密度=(总建筑面积+建筑用地面积)(m2/hm2)
容积率
容积率是衡量建筑用地使用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容积率的值是无量纲的 比值,通常以地块面积为1,地块内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对地块面积的倍数,即 为容积率以公式表示如下:
容积率二总建筑面积一建筑用地面积
建筑密度
建筑密度是反映建筑用地经济性的主要指标
。计算公式为:
建筑密度二建筑基底总面积滩筑用地总面积
道路红线
规划的城市道路路幅的边界线反映了道路红线宽度,它的组成包括:通行 机动车或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所需的道路宽度;敷设地下、地上工程管线和城 市公用设施所需增加的宽度;种植行道树所需的宽度。
城市道路面积率
城市道路面积率是反映城市建成区内城市道路拥有量的重要经济技术指标。 这里所说的城市道路系指城市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不包括居住区内的道路。 建成区的城市道路面积率计算公式如下:
城市道路面积率=(建成区道路用地总面积+城市建成区用地总面积)(%)
也可以计算建பைடு நூலகம்区内局部地区的城市道路面积率,公式为:
绿化率”等技术经济指标。
建筑容积率:是指项目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全部建筑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 面积之比。附属建筑物也计算在内,但应注明不计算面积的附属建筑物除外。
建筑密度:即建筑覆盖率,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基底面积之和与规划建 设用地之比。
绿化率:是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地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