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推理公式法
福建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推理公式法

省推理公式计算设计洪水手册一、基本公式:推理公式是无资料地区由暴雨推求洪水比较常用的方法,我省中小型水利工程设计洪水的计算也通常采用这种方法(一般在流域面积200km 2以下采用)。
它是假定汇流时间降雨强度是均匀,并将汇形面积曲线概化为矩形,导出如下计算公式:当τ≥c t 时,即全面汇流情况下,F R Q m ττ278.0= (1)当τ<c t 时,即部分汇流情况下,F R F tc R Q tctc tc m τ278.0278.0==……..(2) 式中:m Q 为地表净峰流量(m 3/s ),F 为流域面积(km 2),tc F 为成峰的产流面积(即与tc 相应的部份面积中最大的一块,km 2);τ为流域汇流历时(小时);tc 为地表产流历时(小时);τR 为汇流历时的最表净雨量(毫米);tc R 为产流历时的地表净雨量(毫米);0.278为换算系数。
二、设计暴雨的计算 1、查图法计算设计暴雨(1)查算设计流域各种历时的暴雨参数:根据设计流域所在地点,应用年最大各种历时的降雨量均值等值线图和变差系数等值线图,按地理插法读取流域中心点的暴雨参数值,如果流域有两条以上等值线通过,可按面积加权法计算。
(2)计算设计频率的各种历时降雨量:根据上步查算的各种历时降雨量的变差系数Cv 值,从皮尔逊Ⅲ型曲线的模比系数K P 值表中(Cs/Cv=3.5)分别读取设计频率P 的K P 值,乘以相应的历时降雨量均值即得。
(3)计算各种历时的面雨量:根据设计流域的面积和降雨历时,查读暴雨点面关系表(附表1),得暴雨点面折算系数α,乘以相应的点雨量即得(流域面积在10km 2以下直接采用点雨量,不打折扣)。
(4)推求设计雨量的时程分配:把上面所求的设计降雨量代入24小时(或三天)的设计雨型表(附表3),即得设计雨量的时程分配。
(5)设计净雨的计算:24小时的设计雨量不扣损,直接用设计雨量过程作为设计净雨过程。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谭炳炎汇编二○○八年四月于成都详细计算方法和步骤如下(泥石流河沟汇流特点:全面汇流; <t c;)1、F 全面汇流,从地形图上量取;f 部分汇流,即形成洪峰流量的部分面积,调查确定后从地形图上量取;2、L 从地形图上量取;(分水岭至出口计算断面处的主沟长度)3、J 主河沟平均坡降;(实测或地形图上量取)J = {(Z0+Z1)·し1+(Z1+Z2)·し2+……(Zn-1+Zn)·しn-2Z·L}/L2当Z=0时,上式变为:J = {Z1·し1+(Z1+Z2)·し2+……(Zn-1+Zn)·しn}/L2fa3-1、J1/3;计算3-2、J1/4;计算4、H24年均最大24小时雨量(mm);查等值线图或采用当地资料;5、Cv 、Cs :Cv---变差系数(反映各次值与多年平均值的相对大小)Cs----偏差系数(反映各次值的偏差情况);与当地的地理位置、降雨、地形、地貌、植被及汇水面积等因素有关。
一般地区:Cs=3.5 Cv 梅雨期:Cs=3~4 Cv台风期: Cs=2~3. CvCv>0.6的地区: Cs≒3.0 Cv Cv<0.45的地区: Cs≒4.0CvCv24最大24小时暴雨变差系数,查等值线图或采用当地资料;6、Kp 查皮尔逊Ⅲ型典线的模比系数表;7、H24p 设计频率p的最大24小时雨量(mm);H24p=Kp·H248、n值暴雨强度衰减指数;其分界点为一小时,n取值通常按下列二位小数取值:0.3、0.35、0.40、0.45、0.50、0.55、0.60、0.65、0.70、0.75、0.80、0.85、0.90、当t<1小时:取n=n1;查图或采用当地资料;多数情况都处于24>t>1小时这一状况:取n=n2;求法:(1):查图(!)(2):采用当地资料;1)、四川省水文手册计算方法:手册给出了:10分钟、1小时、6小时、24小时、1日、3日、7日、和可能最大24小时等最大时段的暴雨和Cv等值线图、皮尔逊Ⅲ型典线的模比系数Kp表供naan 查用。
福建省城市及部分县城暴雨强度公式

福建省建设厅关于批准发布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福建省城市及部分县城暴雨强度公式》的通知文号:闽建科〔2003〕27号各设区市建设局:经审查,批准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主编的《福建省城市及部分县城暴雨强度公式》,为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为DBJ13—52—2003,自2003年12月1日起施行。
在施行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和意见请函告我厅科学技术处。
该标准由省建设厅负责管理,省工程建设科学技术标准化协会组织出版发行。
城市及部分县城暴雨强度公式DBJ13-52-2003建设部备案号:J10298-20031总则1.0.1为提高我省城市雨水排水工程规划及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经济性,根据我省设市城市和部分县城的降雨资料,特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我省23个设市城市与16个县城的雨水排水工程规划和设计,其中石狮市与晋江市毗连,两市暴雨强度公式可以共用。
与本标准列出的城市和县城气象条件相似的地区可参照使用。
1.0.3城市和县城雨水排水工程规划和设计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标准制定。
2术语2.0.1q-暴雨强度(升/秒·公顷)2.0.2q20-重现期为1年、降雨历时为20分钟的暴雨强度值(升/秒·公顷)2.0.3q5-重现期为1年、降雨历时为5分钟的暴雨强度值(升/秒·公顷)2.0.4t-降雨历时(分钟)2.0.5Te-重现期(年)3福建省城市及部分县城暴雨强度公式城市(县城)〖〗暴雨强度公式(升/秒·公顷)〖〗q20〖〗q5福州〖〗福州〖〗q=2136.312(1+0.700LgTe)〖〗(t+7.576)0.711〖〗202.044〖〗353.094福清〖〗q=1220.705(1+0.505LgTe)〖〗(t+4.083)0.593〖〗185.036〖〗329.899长乐〖〗q=1310.144(1+0.663LgTe)〖〗(t+9.929)0.624〖〗180.663〖〗334.209连江〖〗q=2145.118(1+0.635LgTe)〖〗(t+5.083)0.723〖〗204.557〖〗383.883闽侯〖〗q=4118.863(1+0.543LgTe)〖〗(t+13.651)0.855〖〗203.795〖〗337.541罗源〖〗q=2765.289(1+0.506LgTe)〖〗(t+10.713)0.767〖〗199.970〖〗334.357厦门〖〗厦门〖〗q=1432.348(1+0.582LgTe)〖〗(t+4.560)0.633〖〗188.814〖〗343.090漳州〖〗漳州〖〗q=2618.151(1+0.571LgTe)〖〗(t+7.732)0.728〖〗233.080〖〗410.800龙海〖〗q=1273.318(1+0.6241LgTe)〖〗(t+3.208)0.569〖〗212.760〖〗384.358漳浦〖〗q=2253.448(1+0.563LgTe)〖〗(t+12.114)0.703〖〗196.626〖〗306.056云霄〖〗q=1184.218(1+0.446LgTe)〖〗(t+4.660)0.540〖〗209.776〖〗347.972诏安〖〗q=1219.148(1+0.495LgTe)〖〗(t+4.527)0.558〖〗204.472〖〗346.576东山〖〗q=1210.683(1+0.721LgTe)〖〗(t+3.382)0.538〖〗222.112〖〗385.718泉州〖〗泉州〖〗q=1639.461(1+0.591LgTe)〖〗(t+7.695)0.658〖〗184.332〖〗307.972晋江〖〗q=1742.815(1+0.585LgTe)〖〗(t+6.065)0.668〖〗197.390〖〗349.858南安〖〗q=1663.367(1+0.546LgTe)〖〗(t+6.724)0.637〖〗205.141〖〗346.726惠安〖〗q=892.031(1+0.688LgTe)〖〗(t+2.055)0.534〖〗170.981〖〗314.255德化〖〗q=2328.859(1+0.431LgTe)〖〗(t+7.747)0.731〖〗205.188〖〗362.318永春〖〗q=1974.454(1+0.541LgTe)〖〗(t+5.990)0.636〖〗248.674〖〗456.797莆田〖〗莆田〖〗q=1950.220(1+0.629LgTe)〖〗(t+6.756)0.697〖〗197.320〖〗350.036仙游〖〗q=3604.085(1+0.486LgTe)〖〗(t+12.490)0.798〖〗224.088〖〗367.324三明〖〗三明〖〗q=3973.398(1+0.494LgTe)〖〗(t+12.17)0.848〖〗209.336〖〗356.514永安〖〗q=2635.188(1+0.536LgTe)〖〗(t+8.508)0.789〖〗187.432〖〗337.890沙县〖〗q=3560.956(1+0.481LgTe)〖〗(t+9.975)0.844〖〗201.921〖〗362.708南平〖〗南平〖〗q=2109.869(1+0.513LgTe)〖〗(t+6.597)0.720〖〗198.782〖〗361.349邵武〖〗q=2555.940(1+0.547LgTe)〖〗(t+6.530)0.769〖〗205.446〖〗389.946建瓯〖〗q=2787.609(1+0.528LgTe)〖〗(t+8.614)0.787〖〗199.024〖〗357.096建阳〖〗q=3134.242(1+0.524LgTe)〖〗(t+7.996)0.807〖〗212.974〖〗395.629武夷山〖〗q=2247.563(1+0.495LgTe)〖〗(t+8.638)0.704〖〗211.848〖〗357.147浦城〖〗q=2563.662(1+0.512LgTe)〖〗(t+7.403)0.771〖〗199.673〖〗367.919龙岩〖〗龙岩〖〗q=2399.136(1+0.471LgTe)〖〗(t+8.162)0.756〖〗192.358〖〗341.859漳平〖〗q=2234.704(1+0.590LgTe)〖〗(t+5.238)0.763〖〗190.306〖〗378.814连城〖〗q=3054.798(1+0.508LgTe)〖〗(t+10.675)0.787〖〗206.482〖〗350.230长汀〖〗q=2690.159(1+0.475LgTe)〖〗(t+8.911)0.758〖〗210.035〖〗365.689宁德〖〗宁德〖〗q=1750.121(1+0.541LgTe)〖〗(t+6.799)0.633〖〗218.308〖〗366.938福安〖〗q=2488.427(1+0.532LgTe)〖〗(t+8.710)0.745〖〗204.028〖〗353.860福鼎〖〗q=2995.282(1+0.634LgTe)〖〗(t+9.587)0.776〖〗216.204〖〗374.283霞浦〖〗q=2180.616(1+0.669LgTe)〖〗(t+8.240)0.723〖〗194.807〖〗336.8644编制说明4.0.1暴雨强度是城市雨水排水工程规划及设计重要的设计参数,其精确度直接影响雨水排水工程设计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合理性。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谭炳炎汇编二○○八年四月于成都详细计算方法和步骤如下(泥石流河沟汇流特点:全面汇流; <t c;)1、F 全面汇流,从地形图上量取;f 部分汇流,即形成洪峰流量的部分面积,调查确定后从地形图上量取;2、L 从地形图上量取;(分水岭至出口计算断面处的主沟长度)3、J 主河沟平均坡降;(实测或地形图上量取)J = {(Z0+Z1)·し1+(Z1+Z2)·し2+……(Zn-1+Zn)·しn-2Z·L}/L2当Z=0时,上式变为:J = {Z1·し1+(Z1+Z2)·し2+……(Zn-1+Zn)·しn}/L2fa3-1、J1/3;计算3-2、J1/4;计算4、H24年均最大24小时雨量(mm);查等值线图或采用当地资料;5、Cv 、Cs :Cv---变差系数(反映各次值与多年平均值的相对大小)Cs----偏差系数(反映各次值的偏差情况);与当地的地理位置、降雨、地形、地貌、植被及汇水面积等因素有关。
一般地区:Cs=3.5 Cv 梅雨期:Cs=3~4 Cv台风期: Cs=2~3. CvCv>0.6的地区: Cs≒3.0 Cv Cv<0.45的地区: Cs≒4.0CvCv24最大24小时暴雨变差系数,查等值线图或采用当地资料;6、Kp 查皮尔逊Ⅲ型典线的模比系数表;7、H24p 设计频率p的最大24小时雨量(mm);H24p=Kp·H248、n值暴雨强度衰减指数;其分界点为一小时,n取值通常按下列二位小数取值:0.3、0.35、0.40、0.45、0.50、0.55、0.60、0.65、0.70、0.75、0.80、0.85、0.90、当t<1小时:取n=n1;查图或采用当地资料;多数情况都处于24>t>1小时这一状况:取n=n2;求法:(1):查图(!)(2):采用当地资料;1)、四川省水文手册计算方法:手册给出了:10分钟、1小时、6小时、24小时、1日、3日、7日、和可能最大24小时等最大时段的暴雨和Cv等值线图、皮尔逊Ⅲ型典线的模比系数Kp表供naan 查用。
秦屿防洪排涝规划文稿

福鼎市秦屿集镇防洪排涝专项规划福鼎市鸿展水利水电勘察设计有限公司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审定:林祖铭审查:赵芳弟校核:林上霞编制:赵芳弟林祖铭林上霞卢剑欧阳坤华目录1 基本概况 (1)1.1 社会经济概况 (1)1.2 集镇总体规划概况 (1)1.3 流域概况 (3)1.4 水利工程现状 (5)1.5 水文气象 (7)2 规划目标和原则 (10)2.1 规划依据 (10)2.2 规划目标 (11)2.3 规划原则 (12)3 水文分析计算 (13)3.1 山洪灾害成因分析 (13)3.2 设计洪水 (13)3.3 设计暴雨 (13)3.4 洪峰流量的计算 (14)3.5 设计洪水成果合理性分析 (16)3.6 各控制断面洪峰流量的推求 (17)3.7 设计洪水过程线 (19)3.8 秦屿湖(番岐头围垦)洪水分析 (22)3.9 涝水流量推求 (24)3.10 设计潮水 (26)4 工程地质 (29)4.1 勘察依据 (29)4.2 工程地质 (29)4.3 水文地质条件及评价 (31)4.4 地震效应 (32)4.5 地质评价 (32)4.6 天然建筑材料 (33)5 防洪排涝总体规划 (34)5.1 防洪规划 (34)5.2 排涝规划 (71)6 非工程措施 (83)6.1 建立防洪预案机制 (83)6.2 超标准洪水对策 (85)7 管理机制 (87)7.1 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 (87)7.2 管理设施 (89)7.3 调度规程及管理费用 (89)8 环境影响水土保持综合评价 (91)8.1 现状分析 (91)8.2 防洪效应评价 (92)8.3 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92)8.4 对生态环境、水土保持的影响 (94)8.5 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评价 (94)8.6 综合评价结论 (94)9 投资估算及分期实施 (96)9.1 编制依据 (96)9.2 投资估算 (97)9.3 分期实施 (104)1 基本概况1.1 社会经济概况秦屿镇位于福鼎市东南沿海,是太姥山旅游服务中心和我省20个小城镇建设中心之一,镇区陆地面积116.7km2,辖31个村(居)委会,总人口5.39万人。
福建省暴雨强度公式汇编

194.807 336.864
184.332 307.972
197.390 349.858
205.141 346.726
170.981 314.255
205.188 362.318
248.674 456.797
197.320 350.036
224.088 367.324
209.336 356.514
城市县城te系数面积流量福州福州202044353094福清185036329899长乐180663334209连江204557383883闽侯203795337541罗源199970334357厦门厦门18881434309000176854554流量单位面积单位漳州漳州23308041080015342766610902267867789升每秒龙海212760384358153156811409017148583328漳浦196626306056云霄209776347972诏安204472346576东山222112385718龙岩龙岩192358341859456556750950417349156漳平190306378814连城206482350230长汀210035365689宁德宁德218308366938福安204028353860福鼎216204374283霞浦194807336864泉州泉州18433230797210291559410641059141105265晋江19739034985841146882090137032194南安2051413467262023885812071525080103惠安1709813142553793402209014348821087德化205188362318永春24867445679710662483590795009751087422莆田莆田19732035003610153712890105101732190757仙游22408836732420256872307511539122230563三明三明209336356514永安187432337890152534465206516474024沙县201921362708南平南平198782361349邵武205446389946建瓯199024357096建阳212974395629武夷山211848357147浦城199673367919暴雨强度公式升秒
福建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推理公式法

福建省推理公式计算设计洪水手册一、基本公式:推理公式是无资料地区由暴雨推求洪水比较常用的方法,我省中小型水利工程设计洪水的计算也通常采用这种方法(一般在流域面积200km 2以下采用)。
它是假定汇流时间内降雨强度是均匀,并将汇形面积曲线概化为矩形,导出如下计算公式:当τ≥c t 时,即全面汇流情况下,F R Q m ττ278.0= (1)当τ<c t 时,即部分汇流情况下,F R F tc R Q tctc tc m τ278.0278.0==……..(2) 式中:m Q 为地表净峰流量(m 3/s ),F 为流域面积(km 2),tc F 为成峰的产流面积(即与tc 相应的部份面积中最大的一块,km 2);τ为流域汇流历时(小时);tc 为地表产流历时(小时);τR 为汇流历时内的最大地表净雨量(毫米);tc R 为产流历时内的地表净雨量(毫米);0.278为换算系数。
二、设计暴雨的计算 1、查图法计算设计暴雨(1)查算设计流域各种历时的暴雨参数:根据设计流域所在地点,应用年最大各种历时的降雨量均值等值线图和变差系数等值线图,按地理内插法读取流域中心点的暴雨参数值,如果流域内有两条以上等值线通过,可按面积加权法计算。
(2)计算设计频率的各种历时降雨量:根据上步查算的各种历时降雨量的变差系数Cv 值,从皮尔逊Ⅲ型曲线的模比系数K P 值表中(Cs/Cv=3.5)分别读取设计频率P 的K P 值,乘以相应的历时降雨量均值即得。
(3)计算各种历时的面雨量:根据设计流域的面积和降雨历时,查读暴雨点面关系表(附表1),得暴雨点面折算系数α,乘以相应的点雨量即得(流域面积在10km 2以下直接采用点雨量,不打折扣)。
(4)推求设计雨量的时程分配:把上面所求的设计降雨量代入24小时(或三天)的设计雨型表(附表3),即得设计雨量的时程分配。
(5)设计净雨的计算:24小时的设计雨量不扣损,直接用设计雨量过程作为设计净雨过程。
福建省部分城区暴雨强度公式

福建省县市级城区排涝工程实施方案报告编制技术大纲福建省水利厅二○○四年十二月目录1 总则 -------------------------------------------------------------------------- 12 前言 -------------------------------------------------------------------------- 13 涝区基本情况----------------------------------------------------------------4 3.1自然地理------------------------------------------------------------------ 4 3.2水文气象------------------------------------------------------------------ 43.3社会经济------------------------------------------------------------------ 44 涝水现状与排涝的必要性------------------------------------------------- 4 4.1城区涝水现状------------------------------------------------------------ 4 4.2涝灾成因分析------------------------------------------------------------ 44.3排涝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55 排涝范围、标准及原则---------------------------------------------------- 5 5.1城区总体排涝规划------------------------------------------------------ 5 5.2实施方案排涝范围------------------------------------------------------ 5 5.3排涝标准------------------------------------------------------------------ 5 5.4外江洪潮水标准--------------------------------------------------------- 65.5排涝原则------------------------------------------------------------------ 66 水文分析计算---------------------------------------------------------------- 6 6.1水文资料情况------------------------------------------------------------ 6 6.2设计暴雨分析------------------------------------------------------------ 6 6.3涝水流量计算及过程线推求------------------------------------------ 6 6.4外江洪潮水位分析------------------------------------------------------ 9 6.5蓄排涝计算--------------------------------------------------------------- 9 6.6内河水面线推求-------------------------------------------------------- 116.7关于泵站扬程的确定-------------------------------------------------- 117 工程地质 -------------------------------------------------------------------- 12 7.1工程特性及工程勘察概况-------------------------------------------- 12 7.2区域地质概况及动震参数-------------------------------------------- 12 7.3泵站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12 7.4排涝沟渠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12 7.5天然建筑材料----------------------------------------------------------- 127.6小结及今后工作意见-------------------------------------------------- 128 排涝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13 8.1设计依据----------------------------------------------------------------- 13 8.2工程总布臵-------------------------------------------------------------- 138.3主要建筑物-------------------------------------------------------------- 139 水力机械、消防及金属结构--------------------------------------------- 15 9.1泵组及附属设备-------------------------------------------------------- 15 9.2泵站布臵----------------------------------------------------------------- 15 9.3金属结构----------------------------------------------------------------- 15 9.4消防----------------------------------------------------------------------- 15 9.5水力机械设备汇总表-------------------------------------------------- 159.6金属结构设备汇总表-------------------------------------------------- 1610 电气 ------------------------------------------------------------------------- 16 10.1泵站(水闸)接入电力系统 --------------------------------------- 16 10.2电工 --------------------------------------------------------------------- 16 10.3配电设备布臵 --------------------------------------------------------- 16 10.4通讯 --------------------------------------------------------------------- 1610.5主要电气设备汇总表 ------------------------------------------------ 1611 施工组织设计 ------------------------------------------------------------- 1611.1施工条件 --------------------------------------------------------------- 16 11.2施工导流 --------------------------------------------------------------- 17 11.3主体工程施工 --------------------------------------------------------- 17 11.4施工总布臵 ------------------------------------------------------------ 1711.5施工总进度 ------------------------------------------------------------ 1712 占地及拆迁 ---------------------------------------------------------------- 1713 工程管理 ------------------------------------------------------------------- 17 13.1项目实施 --------------------------------------------------------------- 17 13.2项目招标 --------------------------------------------------------------- 1713.3管理机构 --------------------------------------------------------------- 1714 环境影响评价 ------------------------------------------------------------- 18 14.1工程对环境影响评价 ------------------------------------------------ 1814.2环境保护措施 --------------------------------------------------------- 1815 设计概算及资金筹措 ---------------------------------------------------- 18 15.1编制说明 --------------------------------------------------------------- 18 15.2概算表 ------------------------------------------------------------------ 19 15.3概算附件 --------------------------------------------------------------- 2015.4资金筹措 --------------------------------------------------------------- 2016 经济评价 ------------------------------------------------------------------- 20 16.1评价依据 --------------------------------------------------------------- 20 16.2费用计算 --------------------------------------------------------------- 20 16.3效益计算 --------------------------------------------------------------- 21 16.4国民经济评价 --------------------------------------------------------- 22 16.5评价结论 --------------------------------------------------------------- 23附件1:福建省部分城区暴雨强度公式附图1.工程位臵图2.年最大24小时暴雨频率曲线3.年最大6小时暴雨频率曲线4.年最大1小时暴雨频率曲线5.蓄涝区库容曲线6.蓄排涝计算来水、排水过程线7.涝区内水位、外江水位过程线8.排涝泵站(水闸)工程地质图(含平面图、剖面图、钻孔柱状图)9.排涝泵站(水闸)总平面图10.主泵房布臵图(含平面图、剖面图、标明泵站主要特性)11.副厂房布臵图(含平面图、剖面图)12.水闸布臵图13.闸门门叶及门槽总图14.排涝沟渠平面布臵图15.排涝沟渠清淤纵断面图16.排涝沟渠清淤横断面图17.施工总平面布臵图18.泵站机电设备布臵图(含平面图、剖面图)19.水泵机组性能曲线图20.泵站水位(含拦污栅)信号检测系统图21.泵站给排水系统图(包含消防给水)22.泵站电气主结线图23.电气设备布臵图(含平面图、剖面图,该图也可与泵站机电设备布臵图一起出图)24.主要电气设备断电保护配臵图25.消防布臵总平面图1 总则1.1 为统一市县级城区排涝工程实施方案报告编制内容和技术要求,使设计成果成为制定工程实施方案的基本依据,特制定本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推理公式计算设计洪水手册一、基本公式:推理公式是无资料地区由暴雨推求洪水比较常用的方法,我省中小型水利工程设计洪水的计算也通常采用这种方法(一般在流域面积200km 2以下采用)。
它是假定汇流时间内降雨强度是均匀,并将汇形面积曲线概化为矩形,导出如下计算公式:当τ≥c t 时,即全面汇流情况下,F R Q m ττ278.0= (1)当τ<c t 时,即部分汇流情况下,F R F tc R Q tctc tc m τ278.0278.0==……..(2) 式中:m Q 为地表净峰流量(m 3/s ),F 为流域面积(km 2),tc F 为成峰的产流面积(即与tc 相应的部份面积中最大的一块,km 2);τ为流域汇流历时(小时);tc 为地表产流历时(小时);τR 为汇流历时内的最大地表净雨量(毫米);tc R 为产流历时内的地表净雨量(毫米);0.278为换算系数。
二、设计暴雨的计算 1、查图法计算设计暴雨(1)查算设计流域各种历时的暴雨参数:根据设计流域所在地点,应用年最大各种历时的降雨量均值等值线图和变差系数等值线图,按地理内插法读取流域中心点的暴雨参数值,如果流域内有两条以上等值线通过,可按面积加权法计算。
(2)计算设计频率的各种历时降雨量:根据上步查算的各种历时降雨量的变差系数Cv 值,从皮尔逊Ⅲ型曲线的模比系数K P 值表中(Cs/Cv=3.5)分别读取设计频率P 的K P 值,乘以相应的历时降雨量均值即得。
(3)计算各种历时的面雨量:根据设计流域的面积和降雨历时,查读暴雨点面关系表(附表1),得暴雨点面折算系数α,乘以相应的点雨量即得(流域面积在10km 2以下直接采用点雨量,不打折扣)。
(4)推求设计雨量的时程分配:把上面所求的设计降雨量代入24小时(或三天)的设计雨型表(附表3),即得设计雨量的时程分配。
(5)设计净雨的计算:24小时的设计雨量不扣损,直接用设计雨量过程作为设计净雨过程。
2、参证站法计算设计暴雨(1)选择在设计流域内或附近有实测短历时暴雨的雨量站为参证站,根据参证站实测各短历时(1小时、3小时、6小时、24小时)的暴雨资料,用经验公式计算其频率,皮尔逊Ⅲ型曲线适线,计算各短历时暴雨设计参数,得到各频率的设计暴雨量。
(2)设计流域的点、面雨量换算:根据设计流域的面积和设计暴雨历时,查读暴雨点面关系表(附表1),得暴雨点面折算系数α。
用折算系数α乘以参证站相应的点雨量,即得设计流域的面雨量(流域面积在10km 2以下直接采用点雨量,不打折扣)。
(3)推求设计雨量的时程分配:把上面所求的设计降雨量代入24小时(或三天)的设计雨型表(附表3),即得设计雨量的时程分配。
(4)设计净雨的计算:24小时的设计雨量不扣损,直接用设计雨量过程作为设计净雨过程。
三、地理参数计算 1、河长L河长L 为流域的分水岭至出口断面的总长度(单位:km ),有多条支流时,应选择做为河源的支流量测其河长。
2、河道平均坡降J河道平均坡降J 为自分水岭至出口断面的河道平均比降(单位:‰)。
计算方法:用相应比例的地图(1:1万或1:5万)分别做出各等高线与河流的正交点位置,从出口断面开始,分别列出各正交点的高程0h 、1h 、2h ……,以及各正交点之间的距离1l 、2l 、3l ……,然后用下列公式计算流域平均坡降J 。
10002)()()(201221110⨯-++++++=-LLh l h h l h h l h h J n n n ‰ 四、雨力S p 及暴雨递减系数n 的计算雨力S p 即为t=1小时的雨强,S p =R 24.p *24n-1。
暴雨递减系数分为1n 、2n ,其中1n 为1小时以内暴雨递减系数,2n 为1~24小时暴雨递减系数。
推理公式计算设计洪水时所采用的n 为2n ,即为1~24小时的暴雨递减系数。
2n 可用下式计算,也可查2n 等值线图。
2n 24lg lg lg .24.1pp αα-=式中:p .24α为参证点设计频率的最大24小时降雨的雨强,即24.24.24p p R =α,1.1.1p p R =α。
五、设计洪峰流量及洪水过程线计算: 1、试算法计算地表洪峰流量计算公式 F Q npm sτΦ=278.0式中:Φ为径流系数; ps为雨力; nτ为汇流时间。
计算步骤: (1)汇流历时τ的计算:4131278.0QmJ L =τ(2)计算汇流参数m 值:先确定流域所在的汇流分区,由设计流域的特征参数F (km 2)、L (km )、J (‰)计算4131FJ L =θ,而后根据θ值及设计流域所在分区,用下式计算汇流参数m 值:沿海 θ≥1.5时,809.0053.0θ=m ;θ<1.5时,384.0063.0θ=m内陆 θ≥1.5时,712.0039.0θ=m ;θ<1.5时,335.0045.0θ=m另外漳州地区汇流参数m 值计算公式:67.0056.0θ=m 。
(3)确定稳定入渗率fc 值:根据24小时设计净雨过程,计算次净雨平均强度i 次TRi∑=,其中T 是净雨总量的有效历时,即降雨过程的首末各时段雨强不及0.5(毫米/小时)者不参加历时统计。
然后以i 次值读i ~fc 相关表求得fc (毫米/小时)值。
(4)雨力ps计算:12424-⨯=n p R S(5)产流历时B t 计算:npBfcn t s 1])1[(-=(6)试错法计算m Q :当τ>B t 时(一般情况时);n psfcτ-=Φ1 ①;4131278.0mQ mJ L =τ ②;F Q npm sτΦ=278.0 ③计算方法是假定一个τ,代入式①和式③,求出m Q ,再用式②求出'τ,当'ττ≈时,得出的m Q 、'τ即为所求值,否则重复上述步骤,直至符合要求。
式中:L 为自分水岭至出口断面的河道长度(km ) J 为自分水岭至出口断面的河道比降(‰) n 为24小时暴雨递减系数。
2、计算设计地表洪水过程线(1)把上述计算的24小时设计净雨过程,用fc 值将各时段的净雨i R 分割成地表净雨i R 表和地下净雨i R 下两个部分,可列表计算。
其中i R 下=t f P R c ii∆⨯⨯ 若计算结果i R 下>i R 时,则取i R 下=i R ,i R 表=i R -i R 下式中:i R 为时段净雨;i P 为总净雨;c f 为稳定下渗率;∆t 为净雨时段数 (2)计算地表和地下设计洪量:分别由地表和地下净雨求得。
地表洪量W 表=1000F R ⨯⨯表 (m 3) 地下洪量W 下=1000F R ⨯⨯下 (m 3)(3)计算地表洪水过程线:先计算地表洪水过程线的形状系数3600⨯⨯=T Q W m 表表γ,式中T 是地表洪水过程线的底宽,24小时设计雨量固定为50小时,3天设计雨量固定为80小时。
然后根据γ值查γ~t~%mtQ Q 关系表(附表6)的涨水部份和退水部份各个时刻t 所对应的%mtQ Q 值,乘以地表洪峰流量Q m 表即得。
3、计算地下洪水过程线将地下洪量W下按等腰三角形分配,其底宽是地表洪水过程线底宽的两倍。
地下洪峰流量计算公式:TW Q m ⨯=3600下下,式中T 为50小时。
地下洪峰流量出现在地表洪水过程线的50小时处,地下洪水过程线底宽是地表洪水过程线底宽的两倍即为100小时。
所以按等腰三角形进行各时刻地下洪水流量分配,即可求得地下洪水过程线。
4、计算设计总洪水过程线根据前面求得地表和地下洪水过程线,将地下洪水过程线的下m Q 置于地表洪水过程线的终止点,其起涨点和地表洪水过程线的起涨点重合,中间过程按直线内插,然后把同时刻的流量叠加即得。
福建省暴雨点面关系表设计暴雨的tα关系表附表1~F~8福建省最大24小时降雨概化过程线附表29福建省最大三天(包括最大24小时)设计雨型表附表310福建省次净雨强度i与稳定入渗率fc相关表附表4单位:毫米/小时24小时暴雨洪水概化过程线系数表附表524小时暴雨洪水概化过程线系数表附表5福建省三天暴雨洪水概化过程~~t γ%mtQ Q 关系表 附表6福建省三天暴雨洪水概化过程~~t γ%mtQ Q 关系表 附表6六、算例:在漳州市龙文区境内的九十九湾要修建排涝工程,控制流域面积F=100.5平方公里,主河道长度L=21.0公里,主河道平均坡降J=0.8‰,通过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推理公式法),计算该流域二十年一遇24小时暴雨的设计洪水过程线。
(一)设计暴雨的计算:(雨量单位:mm)1、设计点雨量计算:因该流域无实测暴雨资料,选用流域附近的中山桥雨量站为参证站,计算H=120.9mm,C V=0.38,C S/C V=4.0。
二十年一遇各设计流域的设计点雨量。
经计算,中山桥雨量站24历时设计暴雨量见下表:2、设计面雨量计算:根据二十年一遇的各种历时点雨量,查读流域面积为100.5平方公里时各历时的暴雨点面折算系数αF,计算相应面雨量:计算表33、计算24小时设计雨量的时程分配:计算表44、计算二十年一遇的暴雨递减指数p n 2:2n 24lg lg lg .24.1pp αα-==〔㏒74.5-㏒(202.4/24)〕/㏒24=0.69(二)、设计净雨的计算:本次以24小时雨量计算设计洪水,所以不扣损,上面所求的设计雨量过程就作为24小时设计净雨过程。
三、用推理公式计算设计洪水:由上述推求的设计暴雨过程,列表进行计算,其中雨量单位为mm ,流量单位为m 3/s 。
1、计算次净雨平均强度i TRi ∑==4.8244.202=毫米/小时,查表得fc =3.3毫米/小时2、用fc 值把Ri 分割成R 下i 和R 表i 两个部份,计算表5见计算表5第(3)~(5)栏。
3、该设计流域汇流分区属于沿海地区,根据流域特征F=100.5平方公里,L=21.0公里,J=0.8‰算得4131FJ L =θ=14.75.1008.00.214131=⨯,由809.0053.0θ=m 计算得m=0.260。
4、雨力ps计算:12424-⨯=n p R S =202.4×240.69-1=75.6mm5、产流历时B t 计算:npBfcn t s 1])1[(-==〔(1-0.69)×75.6÷3.3〕(1/0.69) =17.136、试错法计算m Q :当τ>B t 时 K 0=0.278L/mj (1/3)= 0.278×21÷﹙0.260×0.81/3﹚=24.2假定τ=4.85n psfcτ-=Φ1 =1-(3.3/75.6)×4.850.69=0.870F Q npm sτΦ=278.0=0.278×0.870×75.6×100.5÷4.850.69=6184131278.0'mQ mJ L =τ=0.278×21.0÷(0.260×0.81/3×6181/4)=4.85'ττ≈,所以m Q 、'τ即为所求值,否则重复上述步骤,直至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