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体制的改革共16页
1政治体制改革PPT课件

三、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三)是进一步完善我国根本和基本政治制度并促进其 优化运行的内在需求
20世纪90年代以后,政 府及所属部门的权力日益与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人和部 门利益相结合,公共权力部 门化、垄断化,经济生活的 审批和许可增多,利用权力 进行寻租腐败的案例层出不 穷。只有通过政治体制改革, 才能革除体制性障碍,有效 防范与治理腐败,使我国的 根本和基本政治制度能够优 化运行。
公民和社会团体与 国家之间的关系
公民和社会团体 在国家政治生活 中的地位得到确 认和重视,被赋 予更多的政治权 利。
三、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是应对国际经济和政治环境的外在 压力的必然选择
(一)
本 节
概
是保证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 (二)
要
要求
是进一步完善我国根本和基本政治制度并促进 其优化运行的内在需求
必须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一)
本
节
概
必须坚持并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
要
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
(三)
必须坚持“顶层设计”与“积极稳妥、循序渐进”
(四)
四、继续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一)必须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始终坚持政治体制改革的 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政治体 制改革基本经验的总结,是继 续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所必 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一方面, 要继续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和 基本政治制度;另一方面,要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 展道路。
30多年来,在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党政关系、中央与 地方的关系、公民和社会团体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不断得到调 整和改善。
党政关系
中国政治体体制改革

中国政治体体制改革吴晓晴袁柱伟为什么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十七大报告指出,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
以不改变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为前提的政治管理体制的改革。
包括领导体制,行政机构,干部人事制度,行政法规等方面的改革,是国家政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目的在于调整部分社会关系,提高政治与行政管理工作的效能,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等事业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也开展了政治体制改革,但政治体制改革跟不上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加快政治生活民主化的步伐,1987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把政治体制改革提上了议事议程。
政治体制改革的主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在党的领导下和社会主义制度下更好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长期目标是建立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到现在为止,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已经取得许多具体的成果,比如领导干部终身职务制的废除,党与政府重叠的对口部门的取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村民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制度的创新;人事制度的改革;公务员制度的初步建立;行政机构的多次改革等等。
总目标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的目标有三条:第一,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第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第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具体目标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近期的具体目标,就是要增强党与行政机构以及整个国家领导机关的活力;就是要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就是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和各行各业以及基层的积极性,从而在政治上创造出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
主要任务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行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战略和策略相结合的角度讲,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至少有八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把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并且以经济体制改革的名义推进。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
•第三阶段:2007年11月党的 十七大以来,中国政治体制
改革“积极稳妥推进”的攻坚
阶段
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
1.十七大(2007年)对政治体制改革的部署
•坚持一个方向:必须坚持一个正确的政治方 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抓住一个根本: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 •明确一个路径:依法治国,建设服务型政府 •强化一个保证: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 来为人民谋利益完善制约和 监督机制
• 健全政府职责体系
• 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
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
• 第一阶段:从十一届三中全 会前后到1989年春。这一阶 段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初 步展开和政治体制改革总体 设想提出的阶段。
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
1.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 “政治上发展民主, 经济上进行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
政治体制改革概述
2.总体要求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本,以增强
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
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政治体制改革概述
3.主要任务
• 健全民主制度 • 完善法律制度
• 完善司法体制机制
•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
2.温家宝总理谈政治体制改革
• 我们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 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以 及其他各领域的改革。没有政治 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 化建设就不可能成功。 • 不仅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还要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没有政治体 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 成果就会得而复失,现代化建设 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完整word版)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摘要: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在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展开的.由于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采取了恰当的原则和方法,使中国的改革独树一帜,没有成为制度转轨,而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在党和国家的统筹安排、精心组织下,从国情出发,从解决业已成熟的问题着手,由点到面逐步展开,全方位推进,不断走向胜利和辉煌。
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现状国体政体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已使经济与政治的关系变得更为错综复杂、密不可分。
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中华民族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社会变革,它的每一次成功,每一项进展,都为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同时也迫切地要求政治的支持和推动,从而也就为政治体制的改革提出了直接而具体的要求。
既然我们已经认准了改革的大方向,我们完全可以进行一些合理的顶层设计,更主动、更有计划地去解决问题,让人民群众看到决心、增强信心。
从这一方面讲,尽快出台一些能够提振人民信心的举措是很有必要的。
十八大报告用了很大篇幅专门阐述政治体制改革,对政治体制改革要不要改、改什么、怎么改等重要问题,给予了明确回答。
按照党的十六大设计,现阶段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包括九方面的内容,但概括的讲,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主要包括: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
最根本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在坚持的前提下予以完善,特别是要搞好“优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机构”等一系列自身建设,以及理顺人大与党和其他国家权力的关系。
第二、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其主要任务是: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
党的领导主要是思想、政治、组织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实现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
当代中国政治体制及改革

国 会
总 统
大法官
香港特別行政区实行行政长官行使最高权力的行政主导 香港特別行政区实行行政长官行使最高权力的行政主导 区实行行政 体制(香港回归祖 前是英总督行使最高权 体制(香港回归祖国前是英总督行使最高权力)。行政长官 回归 行政长 主要依靠公务员系统治理香港政务 行政长官挑选 主要依靠公务员系统治理香港政务。行政长官挑选多位人士 公务员系统治理香港政 组成行政会议作为决策咨询机构。立法会通过立法决议必须 成行政会议作为决策咨询机构。立法会通过立法决议必须 会议 会通过立法 由行政长官核准、签字后方能生效。终审法院、 由行政长官核准、签字后方能生效。终审法院、高等法院首 方能生效 法院 席法官等大法官由行政长官提名、任命。 关系如 席法官等大法官由行政长官提名、任命。其关系如图: 特区行政首長
“关于民主,我们大陆讲社会主义民主,和资产阶 关于民主,我们大陆讲社会主义民主, 关于民主 级民主的概念不同。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 级民主的概念不同。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 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 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 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 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 我们实行的就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这最符合 我们实行的就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 中国实际。如果政策正确,方向正确,这种体制益处 中国实际。如果政策正确,方向正确, 很大,很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避免很多牵涉。当 很大,很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避免很多牵涉。 然,如果政策搞错了,不管你什么院制也没有用。” 如果政策搞错了,不管你什么院制也没有用。
中国政治体制应该怎样改革

• 第二,政治体制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客 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自身发展的需要。 我国原有体制的弊端集中表现为权力过分集中、官僚主 义严重、家长制作风、形式主义等等。这些弊端严重阻 碍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制度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政治体制则是保障 人民当家作主和享有各种民主权利的实现形式。如果不 切实有效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不认真解决政治体制存 在的弊端,基本政治制度就会发生扭曲,人民当家作主 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当然就更谈不上国家和社会政治 生活的民主化。因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必 然要求改革原有的政治体制,逐步健全人民群众参加管 理的形式和制度,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强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
• 第三,政治体制改革也是保证国家长治久 安和稳定发展的需要。我国原有的政治体 制的弊端影响了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正常 进行,曾导致了“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动乱。 需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使社会主义民主 制度化、法律化,以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 第四,政治体制改革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的客观要求。政治上层建筑 是在一定的思想观点和意识形态的指导下 建设起来的,而一定的思想观点和意识形 态,只有凭借一定的政治设施和制度才能 得到贯彻和传播。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可 以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创造一个宽松良好 的政治环境。
政治体制改革的着力点
• 1.第一着力点是政府的权利转移。 • 2.第二着力点事下定决心建立严密的监督体 系。 • 3第三着力点是以加快法制建设。 • 4.第四着力点是坚持把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 体制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明珠主与健全 法制结合起来,强调民主要制度化,个时期改革的方向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及含义
1.涵义:政治体制,从广义上是指一个国家的政体, 也就是一个国家政权的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狭 义上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即政党、 议会、政府、法院、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组织形式和 相互关系。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有关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两种截然不同的主张: “新权威主义”:主张建立强有力的具有现代 化导向的政治权威,以此作为社会整合和民主 政治发展的保证。 “照搬派”:即搬挪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 国)的多党制代议民主。
政党推动下的政治体制改革:坚持中国共 产党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中的领导核心地 位,把握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在演展逻辑。 “所谓政党推动,包含两层含义。第一种含 义指的是,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在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下进行,中国共产党是政治体制改革 的领导者;第二层含义指的是,中国共产党是 政治体制改革的主体力量,是成功推进政治 体制改革的主要政治因素”
当代中国的政治特性决定了政治体制改革 必须走政党推动的模式。当代中国政治从 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以动员的方式实现有效 的政治治理。 中国共产党完成政治动员主要依靠三个因 素:一是动员的理论基础,即意识形态,二是动 员形式,三是动员的载体。
2002 年十六大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 政治文明”的目标,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 文明作出了全面部署。 《中共中央关于加 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 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 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 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 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
其一,在政治权力的宏观运作中,宪法的权威 性提高,政治权力特别是中央政府权力运作 的制度化程度有了相当的发展。其二,在政 治权力的微观运行中, 规范化因素正在增长。 其三,个人权利和自由的发展是体现政治进 步最明显的方面。
三、我国未来政治体制改革思路
1.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需解决的问题(刘智峰 北京行政学院) (1)变革中的大国必须维护政治权威及政策 执行能力; (2)扩大民众参与保证执政党的先进性和广 泛代表性; (3)政治和行政权力的限制和制约; (4)适应全球化时代的执政方式;
第二章我国政治体制改革

思考题
1、试析我国机构改革。 、试析我国机构改革。 2、你对我国人事制度的改革有哪些认识? 、你对我国人事制度的改革有哪些认识? 3、试析我国人事制度改革。 、试析我国人事制度改革。 4、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对当今经 、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对当今经 济发展情况的贡献? 济发展情况的贡献?
第一阶段大致是1978年到 年到1986年。干部队伍的“革命化、 第一阶段大致是 年到 年 干部队伍的“革命化、 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一是改革领导体制, 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一是改革领导体制,减 少副总理人数,设置国务委员,二是废除干部终身制, 少副总理人数,设置国务委员,二是废除干部终身制,建 立退休制度 第二阶段是1987年到 年到1999年,对干部人事制度进行全面改 第二阶段是 年到 年 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 革。 “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国家公务 员制度” 员制度” 第三阶段是2000年至今,开始进入全面深化改革。2005年 年至今,开始进入全面深化改革。 第三阶段是 年至今 年 4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 月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 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并决定从2006年1月1日起施 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并决定从 年 月 日起施 公务员法》是我国第一部干部人事工作的重要法律, 行。《公务员法》是我国第一部干部人事工作的重要法律, 是干部人事管理的总章程。 是干部人事管理的总章程。
本次机构改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本次机构改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第一, 第一,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政府机构改革的首要目标。 建设服务型政府”为政府机构改革的首要目标。 第二,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第二,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要求为这次机构改革的首要任务。 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要求为这次机构改革的首要任务。 第三,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这次政府机构改 第三,坚持“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 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四,加大政府机构整合力度,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 第四,加大政府机构整合力度,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 是这次政府机构改革的首要特点。 制”,是这次政府机构改革的首要特点。 第五,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及重要领域的管理, 第五,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及重要领域的管理,促进科学发 是这次政府机构改革的又一特点。 展,是这次政府机构改革的又一特点。 总之,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目标明确、职责明晰、 总之,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目标明确、职责明晰、服务 性强、整合力度大,与改革开放以来历次改革相比较, 性强、整合力度大,与改革开放以来历次改革相比较,具 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服务特色、民生特色和整合特色。 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服务特色、民生特色和整合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