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乙肝五项定量检测及意义

乙肝五项定量检测及意义

一、乙肝五项定量检测指标1、乙肝表面抗原(HBsAg)定量检测:1)参考值:mL2)临床意义:(1)可作为HBV携带者乙肝病毒复制的参考指标(2)评价拉美呋定的治疗效果(3)监测应用alpha-干扰素治疗病人的乙肝病毒复制(4)确定肝移植病人免疫球蛋白的使用剂量2、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定量测定:是HBsAg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是一种保护性抗体,能中和HBV。

(1)抗-HBs含量在0-10mIU/ml,表示不具有保护性,需要注射乙肝疫苗(3针:0-1-6方案)。

(2)抗-HBs含量在10-100mIU/ml,表示具有保护性,但较弱,需要乙肝疫苗强化注射(1针)。

(3)抗-HBs含量大于100mIU/ml,表示具有很强的保护性,不需要注射乙肝疫苗。

3、乙肝病毒e抗原(HBeAg)HBeAg增高说明病毒复制,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4、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抗-HBe阳性说明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弱,但并非没有传染性。

抗HBe不是保护性抗体。

5、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抗-HBc:不是中和抗体,有IgG和IgM两种形式。

IgM在早期出现,而IgG在恢复期出现,可持续多年或终身存在。

二、乙肝五项定量检测的优点由于乙肝病毒容易发生变异,再加上乙肝定性检测方法的局限性,会出现假阴性结果,导致不能及时发现乙肝的感染,也就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对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也存在着被感染的威胁。

乙肝五项定量应用目前最先进的化学发光法检测,避免了假阴性和漏检的问题,而且准确,尤其对乙肝病人的疗效观察提供了依据,这是检验发展的趋势。

乙肝五项定量检测及意义血清乙肝标志物(俗称两对半定性测定)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对乙肝疾病的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观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定性检测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及患者的要求。

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乙肝两对半定量测定成为可行,大大弥补了酶标(ELISA)定性检测的不足;同时乙肝两对半的定量检测可与血清HBV DNA荧光测定相互补充,综合评价患者病情与药物疗效。

乙肝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

乙肝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

胆汁淤积性 增加
明显增加 >50~60%
++ 减少或消失
可损伤
D/T 即 D.BIL/T.BIL
20%~50% 为肝细胞性黄疸
<20%
为溶血性黄疸
>50~60% 为阻塞性或混合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时,T.BIL与肝损呈正比
三. 蛋 白
总蛋白 60~80g/L 白蛋白 35~50g/L 球蛋白 20~30g/L 白/球 比 1.5~2.5
二、HBV—DNA
是病毒的遗传基因,存在于 病毒的核心部位,它的阳性 和HBeAg阳性意义基本是一 致的。 公认的抗病毒治疗是否有效, 主要是以HBeAg和HBV— DNA的阴转或定量的明显减 少为指标。
HBV—DNA 结果及意义
乙肝病毒DNA的数值小于10的二次方时,说明患者的病毒DNA呈阴性,传 染性小,此时如果乙肝患者的肝功能正常,一般不需要治疗,只需做好定 期检查。把数值大于10的3次方认为阳性,把3-5次方认为是低量复制,57为中等量,大于7次方为大量。 HBV—DNA越高表示病毒复制越厉害,传染性越强。
三、肝功能检测
中国是世界上乙肝患者最 多的国家;
全国约有1.2亿人携带乙 肝病毒;
其中慢性乙肝患者约 3000万例;
每年有35万人死于慢性 乙肝相关疾病
肝功能检测主要包括四大类
反映肝细胞损伤的试验:
酶和血清Fe
反映肝脏合成贮备功能的试 验
白蛋白和PT
反映肝脏排泄功能的试验:
胆汁酸
反映肝脏间质变化的试验
AKP检测临床意义
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原发性、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型 肝炎的检测(常高于4倍)。
肝病时,肝细胞过度制造AKP,经淋巴道和肝窦进入血液, 同时由于(肝细胞肿胀)肝内胆道胆汁排泄障碍,返流入血 而引起AKP升高。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乙肝病毒大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乙肝病毒大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中国实验诊断学
2 1 年 6 第 1 耋I 02 月 6塞
1 2 O 3 一
文 章 编 号 :0 7 4 8 ( 0 2 0 — 1 2 —0 . 0— 2721)6 03 3 1
慢性 乙型肝 炎 病 毒感 染 者 乙肝 病 毒 大 蛋 白检 测 的 临床 意 义


王建华, 王卫国 马黎丽, , 王 传,:- 张红安 , 481 t 0, .
0 0 ), . 5 HBV— P a d HBV— L n DNA r ie tc r ea i n ( 一 0 5 , we e d r c o r lto r . 3 P< O 0 ) Th o i v a e o V- n . 5 . e p st e r t f HB LP a d HBV- i DNA i o if rsg i c n l n p t n swi h o i B i f c i n f l wi g d fe e tmo e o i ei mso e a i d d n td fe i n f a t i a i t t c r n c H V n e t o l n i r n d ff e fh p t- i y e h o o f v t — tsB ( i P> 0 0 ) Th o iie r t fH B LP wa i n f a t i h rt a h to r S Ag ( . 5 . e p st a e o V- ssg i c n l h g e h n t a fP e 1 v i y P< O O ) Th e e f . 1 . elv l o
Ke r s: p tts vr s;a g r t i D N A ;e ia i n y wo d he a ii iu lr e p o en; r plc to

乙肝五项检查结果及临床意义

乙肝五项检查结果及临床意义

乙肝五项检查结果及临床意义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传染性肝炎疾病。

乙肝五项检查是评估乙肝感染的重要指标,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anti-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anti-HBe)和乙肝核心抗体(anti-HBc)。

下面是乙肝五项检查结果及其临床意义的详细介绍。

1.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原是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蛋白,其阳性结果表示患者体内存在HBV感染。

HBsAg阳性长时间持续存在,可能代表慢性乙肝感染。

慢性乙肝患者是传播病毒的重要源头,因此,HBsAg阳性的个体应采取控制传播的措施,并接受定期随访和治疗。

2. 乙肝表面抗体(anti-HBs):乙肝表面抗体是针对HBV表面抗原的抗体。

抗体阳性结果表示患者体内存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免疫保护。

在经过乙肝疫苗接种或自然感染后,体内会产生anti-HBs抗体,能够中和HBV,使其无法感染正常细胞。

因此,anti-HBs阳性表示免疫保护,对乙肝病毒的再感染有一定的免疫力。

3.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原是乙肝病毒在复制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可溶性抗原。

其阳性结果表示患者体内病毒大量复制,传播风险较高。

HBeAg阳性通常与乙肝病毒的活动性和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慢性乙肝患者如果HBeAg阳性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则可能表示病情活动。

当HBeAg转为阴性,anti-HBe抗体转阳性时,通常指示乙肝病毒复制逐渐减少,病情趋于稳定。

4. 乙肝e抗体(anti-HBe):乙肝e抗体是针对乙肝病毒e抗原的抗体。

其阳性结果通常表示HBV 复制逐渐减少,慢性乙肝病情趋于缓解或病毒清除。

在慢性乙肝患者中,anti-HBe抗体的出现常常伴随着HBeAg和HBV DNA水平的下降,代表感染康复的一个重要指标。

5. 乙肝核心抗体(anti-HBc):乙肝核心抗体是针对乙肝病毒核心抗原的抗体。

抗体阳性结果通常表示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定量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定量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定量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V-DNA水平与HBV标志物(HBVM)表现模式、肝功能状态的关系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方法对17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中HBV-DNA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HBVM,拜尔560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肝功能,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血清HBV-DNA水平与HBVM表现模式有一定关系,HBeAg阳性者HBV DNA均阳性,且为高水平复制,HBeAg阴性/抗-Hbe阳性者仍有HBV复制,且单抗-HBs 阳性、单抗-HBc、抗-HBs和抗-HBc阳性均可检出低水平的HBVDNA,HBV DNA 含量的高低与ALT无相关关系。

结论血清HBV DNA含量与HBeAg有一定的相关性,但HBeAg阴性者病毒未完全停止复制,HBV-DNA可真实反映HBV复制;血清HBV-DNA与ALT无相关关系。

标签:肝炎病毒;乙型;DNA;PCR;荧光定量近年建立的荧光PCR方法,为定量观察病毒提供了一个灵敏的检测方法,本院用这一方法检测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HBV-DNA含量,现将临床资料齐全的血清HBV-DNA水平与HBVM标志物(HBVM)表现模式、肝功能状态的关系作一比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本院2013年3月~6月住院及门诊的各型肝炎患者,共173例,男128例,女45例,年龄12~62岁,平均(31.9±10.7)岁。

诊断与分型均符合传染病与寄生虫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1],其中慢性肝炎143例,活动性肝炎肝硬化20例,慢性重型肝炎10例,排除重叠或混合感染的病例。

1.2方法1.2.1 HBV-DNA定量检测试剂盒购于深圳匹基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所有操作均由专人严格按说明书操作,试剂盒的灵敏度为103copies/ml,仪器采用罗氏公司定量PCR仪,依据Taqman原理对模板DNA进行实时在线定量检测。

乙肝五项定量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乙肝五项定量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乙肝五项定量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乙肝五项定量检查是指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进行的一系列血清学检测,包括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病人的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和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助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以下将分别介绍乙肝五项定量检查的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1.HBsAg(乙肝表面抗原):正常值:阴性(<0.05IU/mL)临床意义:HBsAg阳性表示患者已被乙肝病毒感染,并可能成为慢性乙肝病患者。

HBsAg的持续阳性可以表示慢性乙肝病的存在,并且与乙肝病毒的复制有关。

这也是乙肝感染的关键指标之一2.HBsAb(乙肝表面抗体):正常值:阳性(>10IU/mL)临床意义:HBsAb阳性表示患者已经产生了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可以被称为乙肝病毒的康复者或已进行过乙肝疫苗接种。

持续高水平的HBsAb可有效阻止乙肝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3.HBeAg(乙肝e抗原):正常值:阴性(<0.1S/CO)临床意义:HBeAg阳性表示乙肝病毒正在进行复制,并具有较高的传染性。

HBeAg的持续阳性可能预示着慢性乙肝病的存在,并且与乙肝病毒的传播效率相关。

如果HBeAg转为阳性,可能表示患者已从慢性感染状态过渡到慢性乙肝病的活动期。

4.HBeAb(乙肝e抗体):正常值:阳性(>1.0S/CO)临床意义:HBeAb阳性表示患者对乙肝病毒已经产生了免疫反应,并且很可能已从活动期过渡到非活动期。

持续高水平的HBeAb可表示乙肝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已得到有效控制。

5.HBcAb(乙肝内核抗体):正常值:阳性(>0.9S/CO)临床意义:HBcAb阳性意味着患者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但无法准确判断感染时机和感染状态。

HBcAb的检测结果需要结合其他乙肝五项指标来进行综合判断,对于了解病人的感染史和乙肝病毒的传播情况有一定的帮助。

总的来说,乙肝五项定量检查可以提供乙肝病毒感染的全面信息,帮助医生判断病人的感染状态、病毒复制情况和疾病严重程度。

乙型肝炎的实验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的实验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7 Wawrzynowicz-Syczewska M, Kruszewski T, Boron-Kaczmarska A. Complications of percutaneous liver biopsy.Rom J Gastroenterol 2002;11:105-107
8 Piccinino F, Sagnelli E, Pasquale G, Giusti G.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percutaneous liver biopsy. A multicentre retrospective study on 68,276 biopsies. J Hepatol 1986;2:165-173
9 Zakaria N, Knisely A, Portmann B, Mieli-Vergani G, Wendon J, Arya R, Devlin J. Acute sickle cell hepatopathy represents a potential contraindication for percutaneous liver biopsy. Blood 2003;101:101-103
聂青和.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治疗
777
抗 -HBs 为 HBV 抗体系统中唯一的中和抗体 对 HBV 有保护性免疫作用 主要见于乙肝恢复期 痊愈 期或疫苗接种后 慢性乙肝患者抗 -HBs 出现后仍可有 HBV 复制 但通常在 1 内 HBV-DNA 滴度逐渐下降 至消失 HBsAg 和抗 -HBs 通常不同时存在 但当 a 决 定簇变异时 HBV 能逃避抗 -HBs 的中和并表达变异株 的 HBsAg 出现 HBsAg 和抗 -HBs 的共存现象[4] 此 外,临床上也会遇到抗 -HBs(+)而 HBsAg(-),但病情仍继续发 展的情况 也是由于 a 决定簇变异所致 需引起注意[5] 1.1.2 HBeAg 和抗 -HBe HBeAg 是 C 区编码的核壳蛋白 的分泌型 由前 C 蛋白在肝细胞内转移过程中 经氨基 端与羧基端分别去除 19 和 33 个氨基酸的修饰加工 分 泌到肝细胞表面和血液中形成 HBeAg[6] HBeAg 是临床 上简便实用的判定HBV复制的血清标志物 HBeAg存在于 HBV感染早期 如持续存在常提示慢性化 在慢性HBV相 关肝病中 HBeAg 的存在多伴有病变活动和 ALT 波动 抗 -HBe 阳性常提示 HBV 复制减少或停止 病变趋 向稳定 但其并非保护性抗体 血清 HBeAg/ 抗 -HBe 转换被认为是 HBV 感染过程的转折点 即由免疫耐受 转为免疫激活 HBV 由复制活跃转为相对静止 但当 出现 HBV 前 C 区和 C 区基因突变时 HBeAg 不能表达, 此时尽管 HBeAg(-) 仍有 HBV-DNA 复制[7] 且可能 使其致病力增强 这就是临床上常见到的 HBeAg(-) 抗 -HBe(+)患者仍有高滴度 HBV-DNA 存在的原因 1.1.3 HBcAg 和抗 -HBc HBcAg 为 HBV 的核壳蛋白 并不能直接在血清中检出 通常用去垢剂除去血清中 Dane 颗粒外壳或将 HBcAg与抗 -HBc 免疫复合物离解时 才能测到[8] 其存在也是 HBV 复制的标志之一 但并 不列为常规检测项目 不在乙肝五项检测项目之中 抗 -HBc 为 HBV 的另一种非保护抗体 与抗 -HBs 相比 其产生更早,滴度更高 且存在更久 高滴度

乙肝丙肝实验室检测及临床意义PPT课件

乙肝丙肝实验室检测及临床意义PPT课件

丙型肝炎抗体测定( Anti-HCV)
血浆/血清/全血 250403014 20元 酶免
每天上午10:00前样本当天可出报告,10:00后样本第二天下午 出报告
HBV 血清学检测
HBV DNA检测
HBeAg
HCV RNA检测
HBV DNA 分子检测 HBV DNA 定量检测
HBV 耐药突变株检测
③ PCR检测结果与其它检测 项目不同,一般量值变化 在一个数量级内均视为没 有变化
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检测意义
缩短“窗口期”,有利于感染的早期诊断
HBV感染后至血液中出现可检出的HBsAg或HBV特异抗体需要一定时间。
HBV DNA先于 HBsAg出现于外周
血循环中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
HBeAg
HCV RNA检测
表面抗原 (HBsAg) e 抗原(HBeAg) 表面抗体(抗-HBs) e抗体(抗-HBe)
HBV血清学检测——乙肝两对半
+ 定性(qualitative) 判断阴阳性
+ 定量(quantitative) 单位:ng/ml、IU/ml、IU/L、PEIU/ml
定性-乙肝“两对半”
HBV DNA高精度检 全血、血清、血浆 促凝管 4℃ 测
每周一、周四10:30 前样本,15:00出报 告
每周四11:00前样本 ,当日16:30出报告
HCV RNA检测 全血、血清、血浆 促凝管 4h内送 每周三10:00前样本
至实验室
,15:00出报告
HBV耐药基因检测 全血、血清、血浆 促凝管 4℃


接种疫苗获得免疫力
相关检验项目详情
检验科(84005)
检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基因变异 ★ 基因变异
抗阳性 阴性 并不排除肝细胞内的存在
与抗共存
★ 可出现在感染的恢复期,此时 未消失,抗已产生,大部
阳性就可诊断现症感 染吗?
为什么血清阴性不能排除感染? ★ 检测试剂不够敏感。
试剂盒由亚型抗体和抗原制备, 对亚型的灵敏度较低。 ★ 基因变异(抗原性发生改变)。 ★ 基因变异(转录受抑制)。 ★ 重叠感染(干扰合成)。
抗原性 共同决定簇“”
确定亚型, 赖氨酸精氨酸
确定亚型, 赖氨酸精氨酸
能导致阴性的区变异 ★ 半胱氨酸 酪氨酸 ★ 谷氨酸 天冬氨酸 ★ 苏氨酸 天冬氨酸
★ 蛋氨酸 苏氨酸 ★ 插入氨基酸 ★ 前部分缺失
如何诊断血清阴性的感染? ★ 提高检测敏感性
★ 采用针对变异抗原的检测试剂 ★ 的检测
★ 组织中标志物的检测
提高检测敏感性方法
基于电子旋转共振技术的 方法, 检测中稳定的氮氧基因。在例阴性
样本中,检出例阳性。
抗阳性就万无一失了吗?
低滴度应注意假阳性 单一抗阳性 检出率: ★ 先后感染了不同的亚型
⑶碱性磷酸酶:当肝内或肝外胆汁排泄
受阻时,血清活性升高。
⑷γ
谷氨酰转肽酶:肝炎和肝癌患者可 显
著升高,在胆管阻塞的情况下更明显,
γ活性变化与肝脏病理改变有良好的一
致性。

乳酸脱氢酶:肝病时可显著升高。 ⑹
胆碱酯酶:其活性降低提示肝细胞已有
较明显损伤,其值愈低,提示病情愈重。
血清蛋白:
主要由白蛋白(),α,α,β及 γ球蛋白组成。前种主要由肝细胞合成, γ球蛋白主要由浆细胞合成。在急性肝 炎时,由于白蛋白半衰期较长,约天, 以及肝脏的代偿功能,血清蛋白质和量 可在正常范围内。慢性肝炎中度以上、 肝硬化、重型肝炎时出现白蛋白下降, γ球蛋白升高,白球()比例下降甚至 倒置。
血清酶检测
⑵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 :特异性较低。 此酶在心肌含量最高,依次为肝、骨骼肌、 肾、胰。在肝病时血清升高,当病变持久且 较严重时,线粒体中释放入血流,其值可明 显升高。急性肝炎时如果持续在高水平,有 转为慢性肝炎的可能。

急性肝炎时常小于,慢性肝炎和肝 硬化时常大于。比值越高,则预后愈 差,病程中比值降低,提示未损及肝 细胞线粒体,预后较佳。
乙型肝炎
与抗 感染后可出现和抗同时阴性, 即所谓窗口期,此时已消失,抗仍 未产生,少部分病例始终不产生抗。 和抗同时阳性可出现在感染 恢复期,此时未消失,抗已产生; 另一情形是基因区发生变异,野生株抗 不能将其清除;或抗阳性者感染了免疫

★常用法检测。 ★目前诊断试剂质量较高,
灵敏度可达。从全国 室间质控评价结果显示,阳 性标本检出率达到或超过%。 ★ 滴度越高,、 阳性的可能性越大。 血液与肝组织的含量并不完 全相关
胆红素:
急性或慢性黄疸型肝炎时血清胆红 素升高,活动性肝硬化时亦可升高且消 退缓慢,重型肝炎常超过μ。一般情况 下,肝损程度与胆红素含量呈正相关。 直接胆红素在总胆红素中的比例尚可反 映淤胆的程度。
凝血酶原活动度(): 高低与肝损程度成反比。<%是诊断
重型肝炎的重要依据,亦是判断重型肝 炎预后的敏感指标。
血糖 超过%重型肝炎患者有血糖降
低,临床上应注意低血糖昏迷与肝 性脑病的鉴别。
血浆胆固醇 %的血浆胆固醇来自肝脏,肝
细胞严重损伤时,胆固醇在肝内 合成减少,故血浆胆固醇明显下 降,胆固醇愈低,预后愈险恶。 梗阻性黄疸时胆固醇升高。
补体 当肝细胞严重损害时,补体合成
减少。临床检测和补体对预后有评 估作用。
慢性乙肝实验室检测及临床意义 李刚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科 年月
血清酶检测
⑴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 ):是目前临床 上反映肝细胞功能的最常用指标。急性肝炎 时明显升高,黄疸出现后开始下降;慢性肝 炎和肝硬化时轻度或中度升高或反复异常; 重型肝炎患者可出现快速下降,胆红素不断 升高的酶、胆分离现象,提示肝细胞大量坏 死。
尿常规:
尿胆红素和尿胆原的检测是早 期发现肝炎的简易有效方法,同时 有助于黄疸的鉴别诊断。肝细胞性 黄疸时两者均阳性,溶血性黄疸时 以尿胆原为主,梗阻性黄疸以尿胆 红素为主。妊娠急性脂肪肝患者尿 胆红素常阴性,有助于与妊娠急重 型肝炎鉴别。
电解质 重型肝炎常见低、低,低,亦
可有低、低、低 等。肝肾综合征时 可出现高。
甲胎蛋白() 和感染与肝细胞癌()的发生有
明显相关性,含量的检测是筛选和早 期诊断的常规方法。肝炎活动和肝细 胞修复时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应进行 动态观察。急性重型肝炎升时,提示 有肝细胞再生,为预后良好的标志。
胆汁酸 血清中胆汁酸含量很低,当肝
炎活动时胆汁酸升高。由于肝脏对 胆红素和胆汁酸的运转系统不同, 检测胆汁酸有助于鉴别胆汁淤积和 高胆红素血症。
肝纤维化指标 一些检测项目已在临床上应用
,如Ⅲ型前胶原肽、Ⅳ型胶原,层 连蛋白、透明质酸、脯氨酰羟化酶 等,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有一定参考 价值,但缺乏特异性。
影像学检查 型超声波有助于鉴别阻塞性黄疸、
脂肪肝及肝内占位性病变。对肝硬化有 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够反映肝脏表面变 化,门静脉、脑静脉直径,脾脏大小, 胆囊异常变化,腹水等。彩色超声波尚 未可观察到血流速度。在重性肝炎中可 动态观察肝脏大小变化等,的应用价值 基本同型超声波,但其有损伤性和价值 昂贵,如应用增强剂,可加重病情。
肝活检病理检查 其意义包括对病毒性肝炎作出
病理诊断,对不典型病例作出明确 判断,有助于治疗效果评价及观察 预后转归,还可从组织中检测病原 标志以明确感染。
病原学检查
基 因 及 编 码 蛋 白
乙型肝炎
与抗 在感染两周后即可阳性。只要阳 性就可诊断感染,阴性则不能排除感
染。 抗为保护性抗体,阳性表示对有 免疫力。低滴度应注意假阳性。
对照(对照× ) ×
样本(对照× )
血氨:
肝衰竭时清除氨的能力减退或 丧失,导致血氨升高,常见于重型 肝炎,肝性脑病患者。
血常规:
急性肝炎时白细胞稍低或正常, 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偶可见异型 淋巴细胞。重型肝炎时白细胞可 升高,红细胞下降,血红蛋白下 降。肝炎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者 可有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减 少的“三少”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