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 英中式园林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中英园林造园风格比较

中英园林造园风格比较

中英园林造园风格比较摘要:中英两国的古典园林,相对于法国的规则式造园形式,在造园风格上同属自然式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分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具体风格上以自然式山水园林为主,从魏晋南北朝到明清之际逐渐形成其明确的风格,18世纪属于明末清初,是中国自然山水园林的成熟期。

而英国的自然风景园林在18世纪初才突破法国规则式园林的束缚,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因此,文章运用了平行比较的方法,对18世纪中英两国的造园风格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对两国造园风格形成的原因及特点分析,深入比较中英两国造园艺术的具体风格与造景手法,对现当代风景园林设计有较大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自然式园林风格;比较;中国;英国1 中国式自然山水园林的形成原因及其特点1.1中国式自然山水园林的形成原因分析中罔古典园林根据中国的地貌特征,形成了多以山水为骨架的自然式园林,这种地理特征同时决定了中国古典园林南北异同的风格,形成了北方园林山多水少、南方园林水多山少的趋势。

从气候来讲,北方受到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影响,冬季寒冷,夏季多风沙且降水量小,缺少常绿阔叶树和冬季花木。

因此,北方同林在植物配置上较多使用针叶、阔叶类树种与一些花卉搭配。

例如北京的植物配置方式,与建筑物共同构成了稳重且具封闭感的园林特征。

相比北方而言,江南气候温润多雨,适合花木的生长,建筑物的也以小巧通透为主。

因此,江南同林花木繁多,植物配置较为丰富,一年四季呈现不同的景致。

1.2中国式自然山水园林的主要特点1 .2.1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

中罔传统园林借鉴山、水地貌特征,在营造过程中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地加工、改造、调整,从而表现一个精炼的概括的典型化自然。

1.2.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有机融合。

中国园林建筑能够与山、水、花木、鸟兽等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形成一系列的风景画面之中。

突出彼此协调、相互补充的积极一面,限制彼此对立,相互排斥的消极一面。

并且把其中的不协调装转化为协调,从而在同林整体上达到一种人工与自然效果的高度统一,以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哲理境界。

法国-英中式园林案例分析

法国-英中式园林案例分析
英中式园林
水景处理上,英中式园林则更注重水景的自然形态和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常采 用溪流、池塘和瀑布等形式,强调水的流动和自然气息。
PART 05
总结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望
REPORTING
WENKU DESIGN
三种园林的共性与差异
共性
三种园林都强调自然美、空间层 次和景观的连续性。
差异
法国园林注重几何布局和轴线对 称,英式园林注重景观的起伏和 变化,中式园林则强调意境和人 文情怀。
苏州园林注重自然美与人工美的 结合,通过叠石、理水、植栽等 手法,创造出一种幽静、雅致的
氛围。
苏州园林中常有亭台楼阁、廊桥 水榭等建筑,与自然景观融为一 体,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空间美感。
北京颐和园
北京颐和园是中国皇家园林的代表, 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园中建筑多采用木结构,雕梁画栋, 富丽堂皇,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美 学。
植物配置对比
法国园林
植物配置上,法国园林以修剪整齐的植物为主要特点,常采 用绿篱、花坛和草坪等形式,强调植物的几何美和图案美。
英中式园林
植物配置上,英中式园林则更注重植物的自然形态和生态习 性,常采用自然生长的树木、花卉和草地等形式,强调植物 的多样性和生态价值。
水景处理对比
法国园林
水景处理上,法国园林以人工化、装饰性的水景为主要特点,常采用水池、喷 泉和雕塑等形式,强调水的静谧和优雅。
详细描述
凡尔赛宫位于巴黎西南郊,始建于17世纪初,是法国王室的皇宫。园林以大运河为轴 心,呈对称式布局,两侧分别是花坛和草坪,外围是林荫道。水景是凡尔赛宫的一大特 色,有大喷泉、小喷泉、池塘等水景,尤其是大运河,长达1650米,两岸景色变化丰
富。

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园林实例

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园林实例

48.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园林实例•16世纪上半叶,单纯模仿意大利;•16世纪中叶,在造园要素、造园手法和整体布局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16世纪后半叶~17世纪中叶,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形成。

•沃勒维孔特前庭刺绣花坛平面图•克洛德·莫莱(Claude Mollet,1563-1650)•雅克·布瓦索(Jacques Boyceau de la Barauderie,1560-1633)•克洛德·莫莱是刺绣花坛的开创者•维兰德里庄园爱情花坛•沃勒维孔特前庭刺绣花坛俯瞰图•克洛德·莫奈•雅克·布瓦索认为花园的构图应成为均衡统一,量化了各种园林中景物之间比例关系。

•雅克·布瓦索绝对君权统治地位,古典主义成为御用思想与文化•古典主义建筑•路易十四•安德烈·勒·诺特尔•安德烈·勒·诺特尔•风靡欧洲一个世纪之久的勒诺特尔样式,是规则式园林发展的顶峰。

•法式园林中遵循的规则与秩序。

•勒·诺特尔式园林——沃·勒·维孔特府邸庄园•安德烈·勒·诺特尔设计建造的园林(来源:《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左:凡尔赛宫苑中:沃勒维贡特府邸庄园右:索园•《造园理论与实践》•1709年,《造园理论与实践》一书的出版,标志着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艺术理论的完全建立。

•勒诺特尔式园林•《造园理论与实践》书中插图•17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园林•标志着古典主义园林艺术走向成熟•设计人勒诺特尔一举成名沃-勒-维贡特庄园(Le Jardin du ch âteau de Vaux le Vicomte)•庄园平面图(来源:《西方园林史》)•航拍图(图片来自Google map)•自然-林园-花园-府邸建筑的布局•人工性逐渐增强沃-勒-维贡特庄园(Le Jardin du ch âteau de Vaux le Vicomte)•庄园鸟瞰•庄园东西对称,以大运河为主轴之一,勒·诺特尔的首创,•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中最典型的水景要素。

中法古典园林对比(17世纪)

中法古典园林对比(17世纪)

2.2.造园风格
• (1)人工美与自然美。法国园林体现的是人工美,不仅布局对称、规则、 严谨就连花草树木都修得方方正正,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主要立 足于人工方法改造自然美,而中国园林却追求山环水抱,曲折蜿蜒,不仅 花草树木任自然之原貌,就算是修剪也修剪的参差不齐,错落有致,力求 与自然融合,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 (2)形式美与意境美。对于自然美的态度也各有侧重,法国园林虽不乏 诗意但更追求形式美,中国园林虽然也注意形式但是更注重意境美。在西 方很早维特鲁威就提出了黄金分割,黑格尔也以”抽象形式的形式美“作 了高度概括,对诗歌绘画建筑都有一定的影响,同样体现在了园林艺术上, 而中国更受诗歌,绘画,文学的影响,”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造园 追求的就是意境。


2.十七世纪中法园林对比
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园林,各自不同的园林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各 自的特点,其中东方古典园林以中国为代表的自然山水园林,而西方 古典园林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2.1.文化背景
• 中国
清初,由于满清君主高度集权统治的封建大帝国政治制度,影响着皇家园林建 造方向。皇家园林的宏大规模和皇家气派,比明代表现得更为明显。 清王朝入关定 都北京,全部沿用明代的宫殿、坛庙、园林等,并没有多少皇家的建设活动。康熙 中叶以后,逐渐兴起皇家园林的建设高潮。这个高潮奠基于康熙,完成于乾隆,乾、 嘉年间,终于达到了全盛的局面。畅春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是这时期的代表 皇家园林。 中国再现自然的美学思想深受儒 家和道家精神的影响,儒家哲学强调 天、地、人中以人为本,重视人与自 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关系,道 家崇尚自然,追求自然,探求潜在自 然之中的"道"与"理",最终将天人合 一的道家精神融于其中。

西方园林在现代景观园林中的应用案例

西方园林在现代景观园林中的应用案例

一、概述西方园林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园林艺术闻名于世。

随着现代景观园林的发展,西方园林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旨在分析西方园林在现代景观园林中的应用案例,深入探讨其特点和价值。

二、西方园林的设计理念1. 自然主义:西方园林注重营造自然、舒适、宜人的环境,强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融合。

英国的乡村庄园和法国的巴洛克花园均展现了自然主义的设计理念。

2. 几何美学:西方园林在设计中追求对称、比例和几何美学的完美结合,通过精确的布局和线条的处理营造出宁静、平衡的空间感。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花园就充分体现了几何美学的特点。

三、西方园林在现代景观园林中的应用案例1. 中央公园(纽约,美国)中央公园是纽约市著名的城市绿地,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城市公园之一。

其景观设计充分融合了西方园林的理念,包括自然主义和几何美学,使得公园不仅具有自然的魅力,同时又展现出城市的现代气息。

2. 凡尔赛宫花园(巴黎,法国)凡尔赛宫花园是世界著名的宫廷花园之一,其园林设计充分体现了西方园林的几何美学和对称美学,同时又巧妙地融入了自然主义的元素,通过精心设计的水池、喷泉和雕塑等,使整个花园显得高贵、典雅。

3. 肯尼迪广场(伦敦,英国)肯尼迪广场是伦敦一处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其景观设计融合了西方园林的设计理念,以自然主义为主,通过绿植和水景的搭配,打造了一处宁静、舒适的城市绿地,成为了伦敦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四、西方园林在现代景观园林中的价值1. 丰富城市景观西方园林的应用丰富了现代城市的景观,既能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又能为城市增添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2. 塑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西方园林注重营造自然、舒适、宜人的环境,其应用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3. 传承园林文化西方园林的应用有助于传承和发扬古代园林文化,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欣赏园林艺术的魅力,促进园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法国园林欣赏以凡尔赛宫为例

法国园林欣赏以凡尔赛宫为例

凡尔赛花园鸟瞰图
三、法国园林风格特征 (1)法国园林则属于平面图案式园林 平面图案式园林。有平面的铺展感。其选址比较灵活。法国 平面图案式园林 园林中有许多成功之作就曾将沼泽等不利地形, 改造成美丽的园林景观。 (2) 法国园林善于利用宽阔的园路形成贯通的透视线,此外还采取了设置水渠的 方法以构造出前所未有的恢宏园景。 (3) 法国园林在平面构图上采用了意大利园林轴线对称的手法, 主轴线从建筑物 开始沿一条直线沿伸, 以该轴线为中心对称布置其他部分。园林形式以表现皇权 园林形式以表现皇权 至上的主题思想。 至上的主题思想。
三、法国园林风格特征 (6)完全体现了人工化的特点。追求空间无限性,广袤旷远而外向性。需要很大 的平坦场地(作为府邸的露天客厅,也与追求旷远有关)
三、法国园林风格特征
(7) 树篱和丛林 树篱是花坛与丛林的分界线。厚度常为015 —016 米, 形式规则, 且相互平 行。从1 米的短树篱到10 米的高树篱, 各种高度应有尽有。树篱一般栽种得很密, 行人 不能随意穿越, 而另设有专门出入口。树篱常用树种有黄杨、紫杉、米心树等。丛林通常 是指一种方形的造形树木种植区, 分为“滚木球戏场”、“组合丛林”、“星形丛林”、 “V 形丛林”四种。“滚木球戏场”是在树丛中央辟出一块草坪, 在草坪中央设置喷泉。 草坪周围只有树木、栅栏、水盘、而没有其他装饰物。“组合丛林”和“星形丛林”中都 设有许多圆形小空地。“V 形丛林”则是在草坪上将树木按每组五棵种植成V字形。
三、法国园林风格特征 (4) 构图上,府邸居于中地位,起着控制全园的作用,通常建在制高点上,花 园的规划服从于建筑
三、法国园林风格特征 (5)花园本身的构图也体现出等级制度。贯穿全园的中轴线重点装饰,最美的花 坛、雕像、喷泉布置在中轴线上,道路分级严谨。整个园林为条理清晰、秩序严 谨、主从分明、简洁明快、庄重典雅的几何网格。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与中国传统园林的比较分析 ——以法国凡尔赛宫园林和中国颐和园为例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与中国传统园林的比较分析 ——以法国凡尔赛宫园林和中国颐和园为例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与中国传统园林的比较分析——以法国凡尔赛宫园林和中国颐和园为例摘要:园林诞生距今已有千年历史,但是由于其起源、功能、地域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不同,即使同一时期的园林,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其中法国的规整式园林和中国的自然风景式园林是两个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历史文脉的典型代表。

关键词:法国凡尔赛宫苑;中国颐和园;园林艺术;风格;1、园林的定义及分类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园林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而孕育而生的,与人类的发展相伴相生,中外园林中,都包含着土地,水,植物和建筑这四个要素,不同的布局也就形成了不同形式的园林。

由此可以将园林类别分为以下四种:规整式园林、风景式园林、混合式园林、庭园。

2、中西园林造园艺术风格比较概述2.1法国古典主义风格的形成背景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作为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化的代表性艺术,其“伟大风格”的形成已经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民族、时代、地域的烙印。

水有源,树有根。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可以追溯到意大利 16 世纪中叶以后的园林,它继承了许多意大利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园林的造园要素和手法。

如在构图原则上主张规则式造园、几何布局、中轴对称,造园要素包括水池、水渠、喷泉、雕塑、修剪植物和建筑等。

17世纪下半叶,法国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王权大盛。

路易十四时代,绝对君权达到顶峰,标榜“理性”的古典主义文化成为路易十四的御用文化,并成为17世纪下半叶法国文化艺术的总潮流。

2.2中国传统园林风格的形成背景白居易有诗云:“引水多随势,栽松不趁行”。

描绘的景象气韵生动,充分体现出中国园林追求自然和曲折的造园思想。

“曲折”成为中国园林的重要表现手法,在园林道路中,一反宽畅、简便、捷达等常规,经常是宽窄多变,曲折有致,追求、迂回、幽深的变化,使园林道路成为导景、观景、品景、赏景的媒介。

09-French English-Chinese Garden

09-French English-Chinese Garden

2. 麦莱维尔园(Parc de Mereville)

金融家拉波尔德1784年他在巴黎南郊的麦莱维尔购置地产,希望吸取前人 的经验教训,建造一座优美的风景式园林。
2. 麦莱维尔园

首先从附近的瑞安河引水入园,形成河流、湖泊、瀑布等自然景观,瀑布 和水声极具诱惑。拉波尔德认为体现出了瑞士和比利牛斯山区最美丽的景 观特征。
一、英中式园林概况




18世纪上半叶,法国的造园风格在整体上依旧延续勒诺特尔 的手法,但已没有路易十四时代的魄力来营造规模宏大的庄 园了,园林空间更加具有人性,洛可可风格的轻柔飘逸渐渐 代替了古典主义风格的庄重典雅。 随着18世纪初期产生于英国的启蒙主义思想传播到法国,伟 大的启蒙思想家、法学家孟德斯鸠,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伏 尔泰等人发起的启蒙主义运动给法国带来了更强有力的冲击。 这两位思想家都曾去过英国,仔细研究过英国的社会制度和 文化思想,他们大力宣扬英国人在宗教、政治、文学中追求 的自由精神,从而激起了法国人要求社会变革的极大愿望, 在法国形成了凡事以英国为上的社会倾向。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英国的造园理论和作品被介绍到法国。 有大量的法国人到英国去旅游,有许多建筑师和造园家到英 国实地考察,还有一些英国建筑师、造园家被邀请来法国。 随着交流的不断深入,促进了法国人造园思想上的转变。
一、英中式园林概况




18世纪下半叶法国走上了浪漫主义风景式造园之路。绘画式 风景园是在英、法两国几乎同时出现、平行发展。在理论和 实践上既互相影响,又互相推动。 但英国的风景式造园运动带有几分天真的色彩。英国人只关 心怎样营造出美丽的园林,追求更加适合散步和休憩的场所。 贵族毁坏规则式花园的目的并非指责规则式园林所处的时代。 法国人则竭力利用风景园来对抗过去的思潮,将规则式花园 与宫廷联系在一起,导致对这类花园的厌恶。贵族们也厌倦 了持续60年的造园风格。为了表明自己艺术品位独立性,他 们也必须与过去的时尚背道而驰。 一些风景画家敢于突破古典主义思想对绘画题材的限制,作 品开始表现令人愉悦的自然景色,甚至田园风光。法国英中 式园林中将小村庄等乡土建筑成组布置,也反映出田园风光 画对园林情趣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部分 案例分析
案例一: 小特里阿农王后花园(Le Jardin de la Reine du petit Trianon)
• 亭内正中放置雕塑家布夏尔东的爱神像,后来称为爱神庙,1779年建成。
第四部分 案例分析
案例一: 小特里阿农王后花园(Le Jardin de la Reine du petit Trianon)

• 宫苑由规则式和不规则式两部分组成。宫前的小型法式花园一直延伸到 大特里阿农宫。
第四部分 案例分析
案例一: 小特里阿农王后花园(Le Jardin de la Reine du petit Trianon)
• 1780年6月王后参观埃麦农维尔园后决定也兴建一处村舍 。
小特里阿农别馆建在凡尔赛宫苑中的小特里阿侬附近,由10幢模仿法国北部 农家的建筑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作为包括路易十六皇后在内的宫廷贵妇的 别馆,在建筑风格上,是早期法国田园风光派建筑的典型实例。
就表现方法而言,法国的风景式造园较之英 国显得更加丰富。 英国风景式造园主要展示了英国的牧场风光 而法国造园家倾向于用建筑来增加园林的生 气,表现田园风光也常常采用乡野常见的各 种建筑物,园林外观与小村落很相似。
第四部分 案例分析
案例一: 小特里阿农王后花园(Le Jardin de la Reine du petit Trianon)
案例一: 小特里阿农王后花园(Le Jardin de la Reine du petit Trianon)
1782年园址东扩后围着精心布置的湖泊, 设置了10座小型乡村建筑,其中乳品场 和谷仓后被毁;从湖中引出的小溪边有 磨坊、小客厅、王后小屋和厨房;湖对 岸有鸟舍、看护人小屋和乳品场。
第四部分 案例分析
• 小特里阿农王后花园1784年建成,是法国风景园中的杰作之一。 • 王后也不惜代价广泛收罗各种珍稀美丽之物进行装点。
第四部分 案例分析
案例一: 小特里阿农王后花园(Le Jardin de la Reine du petit Trianon)
带有强烈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 色彩的绘画式风景园
第四部分 案例分析
英中式园林
——自然式风景园在法国的发展
汇报人:
第四部分 案例分析
案例一: 小特里阿农王后花园(Le Jardin de la Reine du petit Trianon)
• 1762-68年路易十五在特里阿农宫西面建造了一所府邸,由建筑师加伯里埃 尔仿照特里阿农宫设计,称为小特里阿农宫。周围有小型的法国式花园,一 直延伸到特里阿农大理石宫。 路易十五死后,20岁的路易十六将小特里阿农送给19岁的王后玛丽· 安托娃 莱特。不久王后就着手花园的全面改造。最终形成英中式花园风格.
第四部分 案例分析
案例二:麦莱维尔园
• 孝心殿是仿照梯沃 里女预言家西比勒 庙宇建造的,由18 根科林斯柱子支撑 着大理石穹顶。
• 建筑位置也同样处 在岩石山顶。
第四部分 案例分析
案例一: 小特里阿农王后花园(Le Jardin de la Reine du petit Trianon)
使用台地、绿篱、人工理水、植物整形 修剪以及日冕、鸟舍、雕像等的建筑小 品;特别注意树的外形与与建筑形象的 配合衬托以及虚实、色彩、明暗的比例 关系。
第四部分 案例分析
案例一: 小特里阿农王后花园(Le Jardin de la Reine du petit Trianon)
台地被改成小山丘和缓坡草坪,布置了一段悬崖峭壁。
第四部分 案例分析
案例一: 小特里阿农王后花园(Le Jardin de la Reine du petit Trianon)
• 人工开挖的水体和岸边的石头
第四部分 案例分析
案例一: 小特里阿农王后花园(Le Jardin de la Reine du petit Trianon)
案例一: 小特里阿农王后花园(Le Jardin de la Reine du petit Trianon)
法国英中式园林——凡尔赛小特里阿农园 中的“爱之亭”
它以奇特的自然景观为基础,采用写 实性的表现手法,形成具有画意的风 景园林骨架,并糅合进富有异国情调 的建筑小品,显示出一种矫揉造作、 追新求异的设计倾向——对19世纪的 法国城市公园运动、20世纪前期的现 代园林思潮起到启蒙思想
案例一: 小特里阿农王后花园(Le Jardin de la Reine du petit Trianon)
• 小客厅也采用了茅屋顶,外观亲切, 室内舒适,王后喜欢白天在此休憩。 • 首层面积不大,因地面抬高后视线 穿过疏林伸向远方。
第四部分 案例分析
案例二:麦莱维尔园

金融家拉波尔德1784年他在巴黎南郊的麦莱维尔购置地产,希望吸取前人的经验 教训,建造一座优美的风景式园林。
第四部分 案例分析
案例二:麦莱维尔园
• 罗伯特等画家在这里创作了许多绘画作品,并作为造园的样板。因此 麦莱维尔园其实是由画家创作的作品,园中也显现出大量的绘画痕迹。
第四部分 案例分析
案例二:麦莱维尔园
• 大量的园林 建筑以海战 纪念柱、库 克墓穴、乳 品场和孝心 殿最为重要。 此外还有贝 朗热的磨坊、 凉室、纪念 建筑学院大 奖的塔将柱 等。
与古典主义园林相比,减少了笔直的林 荫道、方正的水池、整形的树木等处理 手法。扬弃了部分几何形状和对称均齐 的布局,代之以弯曲的道路、自然式的 树丛和草地、蜿蜒的河流,讲究借景和 与园外的自然环境相融合。
第四部分 案例分析
案例一: 小特里阿农王后花园(Le Jardin de la Reine du petit Trianon)
中国式样的假山等元素,与欧洲古典式样的庙宇、哥特式废墟融合在“如画的” 自然风景中
第四部分 案例分析
案例一: 小特里阿农王后花园(Le Jardin de la Reine du petit Trianon)
法国英中式园林中将小村庄等乡土建筑成组布置,也反映出田园风光画对 园林情趣的影响。
第四部分 案例分析
第四部分 案先从附近的瑞安河引水入园,形成河流、湖泊、瀑布等自然景观,瀑布 和水声极具诱惑。拉波尔德认为体现出了瑞士和比利牛斯山区最美丽的景 观特征。
第四部分 案例分析
案例二:麦莱维尔园
• 拉波尔德先是慕名邀请建筑师贝朗热设计园林建筑,不久就换成画家罗伯 特,他从1786年罗伯特开始负责全园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