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清上下变换

合集下载

AFD高标清幅型变换

AFD高标清幅型变换

一、高、标清同播的解决方案对于高标清同播的播出系统来说,如何正确完成标清与高清信号的上下变换,并保持画面内容的完整和美观,是系统设计中需要着重考虑的关键问题。

全流程应用AFD技术,可以保证高标清变换中幅型变化的正确性。

常见的高标清上下变换有以下几种。

图1、高清下变换标清的主要形式图2、标清上变换高清的主要形式其中14:9在国内不常见,在欧美国家的电视节目中可能会遇到。

播出时面对两类不同的节目信号源:直通HD/SD-SDI信号和MXF-op1a文件。

无论对于哪种类型,一种思路是采用两版节目分别对应,即高清一版、标清一版。

另外一种是通过嵌入AFD信息,依托视频服务器、上下变换器等设备实现幅型变换自动适应。

根据SMPTE 2016系列标准,实现基于文件和基于信号嵌入AFD信息的技术已经成熟,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AFD(Active Format Description)是活动图像格式描述的缩写。

它主要用来描述一个视频编码帧中,人们感兴趣的那部分活动图像的显示格式。

AFD 可以嵌入在MPEG视频流、基带SDI 信号的辅助数据区和MXF文件内的元数据区,实际播出中可以在HD/SD-SDI信号流和MXF文件中写入AFD信息,达到自适应选择宽高比变换方式的目的。

AFD在制作、转换的过程中不会丢失,可以被下一级设备识别。

在SMPTE 2016-1 至2016-5标准中,对于AFD的编码规范做了定义:2016-1: 定义AFD 和 bar data 元数据格式,解释每个bit位信息 2016-2: 定义平移-扫描(Pan & Scan)元数据格式 2016-3: 定义AFD 和 bar data 元数据在VANC中的位置2016-4: 定义平移-扫描(Pan & Scan)元数据在VANC中的位置 2016-5: 将AFD、bar data 和平移-扫描(Pan & Scan)数据按KLV格式定义,写入MXF文件的规范。

高清与标清信号的上下变换及抠像制作

高清与标清信号的上下变换及抠像制作

高清与标清信号的上下变换及抠像制作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清影像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在电视、电影、视频制作等领域,高清影像已经成为主流,而标清信号则逐渐被淘汰。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高清与标清信号的上下变换以及抠像制作的相关技术。

1.什么是高清信号?高清信号是指分辨率高、画面清晰度好的视频信号。

常见的高清信号有720p、1080i 和1080p等。

720p是指水平分辨率为1280像素、垂直分辨率为720像素的信号。

1080i是指水平分辨率为1920像素、垂直分辨率为1080像素,并采用交替扫描的信号。

1080p是指水平分辨率为1920像素、垂直分辨率为1080像素,并采用逐行扫描的信号。

在媒体播放过程中,如果高清信号直接转换成标清信号播放,会导致画面清晰度的下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高清与标清信号的上变换来提升画面质量。

上变换是指将低分辨率的信号通过特定的算法转换为高分辨率的信号。

常见的高清信号的上变换算法有插值算法、降噪算法和边缘增强算法等。

插值算法是指通过对低分辨率的信号进行像素插值,来得到高分辨率的信号。

降噪算法是指对低分辨率的信号进行去噪处理,使画面更加清晰。

边缘增强算法是指对低分辨率的信号进行边缘增强处理,使画面更加锐利。

二、抠像制作的相关技术抠像是指将图像中的某个物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图层。

常见的抠像技术包括前景-背景分离、色彩分离和边缘检测等。

2.前景-背景分离前景-背景分离是指通过对图像中的前景物体和背景进行区分,将前景物体与背景分离开来。

常见的前景-背景分离算法有GrabCut算法、深度学习算法和自然分割算法等。

GrabCut算法是一种基于图像分割的前景-背景分离算法。

通过对图像中的前景物体和背景进行迭代分割,最终得到前景-背景的分离结果。

深度学习算法是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前景-背景分离算法。

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模型,将图像中的前景物体和背景进行分离。

自然分割算法是一种基于统计学的前景-背景分离算法。

高清与标清信号的上下变换及抠像制作

高清与标清信号的上下变换及抠像制作

高清与标清信号的上下变换及抠像制作高清和标清信号是指电视信号的清晰度或画质。

高清信号(High Definition,简称HD)具有更高的清晰度和更细腻的画面细节,而标清信号(Standard Definition,简称SD)则相对较低。

在信号上下转换方面,有两种常见的方式:高清信号向标清信号转换和标清信号向高清信号转换。

高清信号向标清信号转换通常通过降采样的方式实现。

降采样是指将高清画面上的每一帧图像像素减少到标清信号所能显示的像素数量。

这样做会使画面失去一部分细节和清晰度,但可以适应标清显示设备的要求。

通常会采用一些算法和处理技术来保留尽可能多的画面细节。

可以利用图像插值的方法将高清画面的缩小版本重新放大,以减少画质损失。

还可以根据画面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压缩算法和参数,以平衡画面细节和文件大小等因素。

最终,通过适当的处理和优化,高清信号可以在标清设备上显示。

标清信号向高清信号转换则较为复杂。

标清信号的分辨率较低,无法直接升级到高清信号的分辨率。

一般需要通过一系列图像处理技术和算法来增加画面细节和清晰度。

常见的方法包括图像超分辨率重建、边缘增强、图像平滑等。

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是指通过图像处理算法和机器学习技术,从标清画面中推测和恢复出高清图像的细节以及更高的分辨率。

边缘增强则是通过增强图像的边缘信息,来提高画面的清晰度和细节。

图像平滑是通过降噪算法和滤波技术,去除图像中的噪声和杂色,使画面更加干净和清晰。

通过这些处理和优化,标清信号可以在高清设备上显示,呈现出接近高清画面的效果。

抠像制作是一种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将图像中的某一部分抠出,并将其与其他图像或背景进行合成。

该技术通常用于电影特效、广告制作、艺术设计等领域。

抠像制作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选择抠像对象:首先需要确定要抠像的对象。

这可以通过在图像中进行标记或选取的方式来完成。

2. 利用图像分割算法进行边缘检测:在抠像过程中,需要对图像进行分割,将抠像对象与背景分离。

浅析高标清上下变换的基本处理

浅析高标清上下变换的基本处理

摘要:从模拟到数字、NTSC到PAL制式,标清到标清,各种信号之间的转换和处理方式一直都是影响节目技术质量的主要问题。

目前涉及最广泛的信号转换就是高标清的上下变换,而高标清之间的上、下变换更为复杂。

目前我国电视节目播出正处在从标清向高清播出过渡阶段,包括中央电视台、北京、上海东方台等地方卫视相继推出了高标情同播的电视节目,但在近期要使高清频道的节目完全100%采用高清素材播出是不现实的,尤其频道包含新闻类节目的,很难保证全部是高清素材,所以,就像目前仍然存在的模/数、数/模转换一样,高标清上、下变换技术的应用将长时期存在。

由于各国对信号格式选择的不统一,以及广播电视技术地不断发展,信号格式转换从始至终都是节目制作、播出中不可避免的环节。

从模拟到数字、NTSC到PAL制式,标清到标清,各种信号之间的转换和处理方式一直都是影响节目技术质量的主要问题。

目前涉及最广泛的信号转换就是高标清的上下变换,而高标清之间的上、下变换更为复杂,因为它不仅是信号格式的变换,还涉及到图像宽高比的变换。

一.上下变换的原理通常将标清到高清信号的变换模块称为上变换器(Up Converter);高清到标清信号的变换模块则被称为下变换器(Down Converter);还有的设备具备以上两种变换模块,被称为交叉变换器(Cross Converter)。

当进行格式下变换时,图像高频分量丢失;当进行上变换时,图像被内插再取样。

如图1所示,高标清上下变换的一般流程为去隔行、空间转换、图像增强、色度转换、输出格式化。

这些流程需要使用去隔行技术、运动补偿技术、宽高比转换技术等算法来处理图像。

1.去隔行(de-interlacing)由于受硬件处理速度以及传输带宽的限制,现行的广播电视系统都是使用隔行扫描制式的。

要处理高清与标清之间的高标清上下变换,最直接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图像分辨率的变化。

那么,要处理图像的缩放,首先就要把隔行的两场画面结合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高清与标清信号的上下变换及抠像制作

高清与标清信号的上下变换及抠像制作

高清与标清信号的上下变换及抠像制作【摘要】本文介绍了高清与标清信号的概念,探讨了信号上下变换的必要性以及抠像制作的重要性。

在分析了高清信号的特点与优势,以及标清信号的特点与局限,讨论了信号的上下转换方式和抠像制作的步骤与技巧,探讨了抠像制作在视听领域的应用。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高清与标清信号的重要性,展望了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强调了抠像制作的艺术与技术。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更全面了解到高清与标清信号的区别和重要性,以及抠像制作在视听领域中的作用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高清信号,标清信号,信号上下变换,抠像制作,视听领域,信号处理技术,发展趋势,艺术与技术。

1. 引言1.1 介绍高清与标清信号的概念高清(High Definition)与标清(Standard Definition)信号是在视听领域中常用的两种信号类型。

高清信号指的是具有较高分辨率和更清晰画质的信号,通常为720p、1080i或1080p。

而标清信号则是分辨率较低、画面相对模糊的信号,通常为480i或480p。

高清信号的优势在于提供更清晰、更细腻的画面,以及更丰富的色彩表现和更高的音频质量,让观众可以享受到更逼真的视听体验。

与之相比,标清信号虽然成本更低,但在画质和音质上远不及高清信号,容易造成视听感受上的不足。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设备或平台的不同,有时候需要将高清信号转换为标清信号,或者将标清信号升级为高清信号。

这种信号的上下转换对于不同设备的兼容性和用户体验至关重要。

了解高清与标清信号的概念及其特点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关乎观看体验的提升,也关系到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信号的上下变换及抠像制作,希望可以带给读者更深入的了解和启发。

1.2 探讨信号上下变换的必要性信号上下变换是指将信号从高清转换为标清或从标清转换为高清的过程。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需要进行信号上下变换的情况。

这种变换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清信号的质量和清晰度越来越高,将标清信号转换为高清信号可以提升观看体验。

高清与标清信号的上下变换及抠像制作

高清与标清信号的上下变换及抠像制作

高清与标清信号的上下变换及抠像制作高清与标清信号是视频中常见的两种分辨率。

高清信号是指分辨率较高、图像细腻的图像信号,标清信号则是指分辨率较低、图像相对较模糊的信号。

在视频处理中,常常需要对高清与标清信号进行上下变换和抠像制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个过程。

1. 上变换上变换是将低分辨率的标清信号转换为高分辨率的高清信号。

这个过程涉及到图像插值技术,常用的插值算法有最近邻插值、双线性插值和双三次插值。

最近邻插值是最简单的插值算法,它将目标像素的值赋为最近邻像素的值。

这种方法计算速度快,但图像细节丢失较多。

双线性插值是最常用的插值算法之一,它通过线性插值计算目标像素的值,使图像光滑度较好,细节损失较少。

双三次插值是一种复杂的插值算法,它考虑了周围16个像素的值,通过三次函数进行插值计算。

这种插值算法计算量较大,但图像细节保存较好。

最大最小值采样是一种更复杂的采样方法,它取目标像素周围邻域像素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作为目标像素的值,从而保留目标区域的边缘细节。

1. 抠像原理抠像是指从图像或视频中将某个目标物体提取出来,去除其它背景内容的过程。

常用的抠像技术有基于颜色的抠像、基于轮廓的抠像和基于深度的抠像等。

基于颜色的抠像是最常用的抠像技术之一,它通过选择目标物体的颜色范围进行像素级别的分割,将目标与背景区分开。

基于轮廓的抠像是通过检测目标物体的轮廓边缘来进行抠像,常用的方法有边缘检测和轮廓跟踪等。

基于深度的抠像是将图像或视频中的目标物体和背景通过深度信息进行分割,常用的方法有深度传感器和立体视觉等。

2. 抠像制作步骤(1) 预处理:对图像或视频进行去噪、平滑处理,提高抠像效果。

(2) 初始化:选择目标物体的初始区域,并计算目标物体的特征信息。

(4) 边缘平滑:对目标物体的分割边缘进行平滑处理,使得抠像结果更加自然。

高标清信号上下变换的实现方法

高标清信号上下变换的实现方法

高标清信号上下变换的实现方法李键【摘要】随着高标清同播频道的开播,我们进入了一个从标清到高清的过渡期.本文具体论述了如何解决信号上下变换的问题:基于信号和文件所采取的硬件或软件的具体实现的方法.涉及板卡的结构、运行的模式以及实际应用中遇到问题的分析等.【期刊名称】《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0(017)001【总页数】6页(P83-88)【关键词】信号;文件;高清转换平台;软件上下变换器;高标清同播服务器【作者】李键【作者单位】中央电视台,播出部,北京,1008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49.17随着高标清同播频道的开播,我们进入了一个从标清到高清的过渡期。

这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时代,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都要面临信号上下变换的问题。

在一个高标清同播的系统中,我们需要进行处理的对象将是两大类型——信号和文件,处理的方式则可以采取硬件或软件的手段,下面就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论述。

由于我们目前的同播系统是基于信号进行上下变换的,因此选择下面这种高清转换平台来完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板卡的结构。

如图1所示,这个高清转换平台可以对视频信号、音频信号、GPI、CC等进行处理。

视频信号经过矩阵切换以后,板卡可以对其进行上下变换、交叉变换等。

对于音频信号,板卡可以采用水印的专利技术进行处理。

板卡同时还提供测试信号,所有处理好的信号经过嵌入以后,进行输出。

板卡通常提供以下三种运行模式:(1)矩阵模式(Routing Mode)如图 2所示,这是一种最普遍的应用方式。

板卡具有纠错功能,可以从输入的两路信号中选取好的一路进行处理,视频、音频信号是分开进行的。

其中,视频信号经过帧同步以后,进入Scalar处理器,在这里可以进行上下变换、交叉变换、纵横比变换等。

由于这些变换会造成信号的延时,因此在做处理的同时,需要从选取的信号(含嵌入音频)中将音频解嵌出来,经过同步,再送入嵌入器,最后,将音频嵌入到视频信号以后进行输出。

移动电视转播系统高标清节目上下变换应用研究

移动电视转播系统高标清节目上下变换应用研究

mu u lta so ain i i e e ttp s o ee ii n sa in . t a r n fr to n df r n y e ftlv so t t s m f o
K e r s: y wo d HD/S p o r m ;r n fr ain; c e n;e h ia e uie e t D r g a ta so m to s r e t c n c lrq r m n s
3 7 减少 测试 误差 .
在使 用 O D T R仪 器进 行测 试 时 , 一般 在 同一个 接 续 点 , 别 由两个方 向进 行测试 , 分 但是 接头损 耗相 差较 多, 主要 是受 到光 缆模场 的直径 影 响 , 因此 在接 头的两 边, 可能 出现 不 同的光纤 后 向散射 , 而 隐蔽 接 头 的真 从 实 损耗原 因 , 造成误 导 , 如果从 两个方 向对 接头 的损耗 进 行测 量 , 获得 平 均值 , 适 当减少 人 为 误差 , 并 可 因此
7 4 1
p o r m t lta so ai n,t i a e lo ha o u d n in fc n e o hoc s i r g a mu ua r n fr t m o h s p p r a s s s me g i i g sg iia c fc i e n HD/S pr ga D o m r
参 考文 献 : [ ] 沈颂 福. 1 当前 数 字 电视 光 缆 网设 计 中存 在 的 问 题 与解 决 方 案 [ ] 中 国有 线 电视 ,0 6 ( ) J. 20 , 6 :
6 2 —6 0 03.
[ ] 潘 伟祥 , 长伟 . 线 电视 系统 中光 纤 配线 产 品 2 席 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标清上下变换的采样方法和信号处理流程
■ 上下变换的图像质量由两个因素决定:去交织(去隔行)算法
和重采样算法,最后的质量依赖于所选用的算法类型和精度。 上变换应该更关注噪声和边沿的处理,下变换应更关注频谱 和细节。
■ 应用于上变换的去交织算法类型很多,主要有线性滤波和非线
性滤波方式,线性滤波比较简单,占用资源少,效果较差;非 线性滤波复杂,算法精度高,占用的存储和计算资源较多,但 效果好。
高清嵌入音频辅助数据包ID
(2)高清音频采样为24bit、标清为16bit/20bit。 高清音频数据字的比特分布与标清音频数据字的 比特分布不一致。
标清音频数据字分布
高清音频数据字分布
(3)高清音频样值只分布在Cb/Cr通道内, 标清音频样值分布在Y、Cb/Cr通道内。
二 高标清上下变换过程
高清SDI线路驱动器特性

高清与标清电视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宽高比、 清晰度、色域以及亮度方程、音频嵌入格 式等方面。
高标清信号格式比较

高标清色域差别
高标清彩条波形比较
■高清与标清SDI音频嵌入格式的差异
(1)作为辅助数据在行消隐期内存放的格式不同。
标清嵌入音频数据格式
高清嵌入音频数据格式
标清嵌入音频辅助数据包ID
谢 谢
下变换模式
下变换,即高清格式变换为标清格式有三种模式。 Letter box:在画面的上下两侧加黑边,保留了全部画面内容,画面比例 正常,但清晰度有损失; Edge crop: 画面左右两侧被剪切,清晰度好,画面比例正常,但损失了 一部分画面内容; Squeeze: 将画面横向压缩,保留了全部画面内容,清晰度好,但画面 产生变形。
主观评价: 分别通过演播室拍摄景物的上、下变换和活动图像序列的上变换来对图像质 量进行主观评价,用接近现实使用环境的视频测试项目重点考核图像经上、 下变换后的:图像清晰度和锐度;图像亮度细节和色度细节;图像层次;图 像的动态范围;实物的色彩还原\质感和逼真程度;图像杂波和干扰等内容 。

■ 各厂家上下变换器由于技术处理的不同导致性能上的差异。 ■ 在图像层次;图像动态范围;实物的色彩还原和质感;图像杂波 和干扰方面差别不大。 在图像清晰度和锐度;图像亮度细节和彩色细节方面表现力有差 别。 ■ 上下变换器除了数字信号滤波器处理的方式和功能等方面的不同 外,对图像清晰度产生不同影响的还有变换器信号处理的幅度和 频率、相位和频率方式以及对图像的运动补偿、相位补偿等处理 方式的不同,滤波器的自适应调整能力、以及水平和垂直锐度的 补偿等。在上、下变换中通过对图像轮廓锐度进行增强校正可以 增强图像的亮度细节和彩色细节,但过量的锐度提升,图像锐度 同时不但会导致图像的亮度细节和彩色细节过于夸张、图像生硬、 还会有锯齿出现,而且还产生了非法信号。
五 上下变换的评测

上下变换器的评测分为客观性能测试和主观评价

对上下变换器的客观测试依据: 《GY/T 155-2000 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及交换用视频参数值》; 《GY/T 157-2000 演播室高清晰度电视数字视频信号接口》; 《GY/T 159-2000 4:4 :4数字分量视频信号接口》; 《GY/T 160-2000 数字分量演播室接口中的的附属数据信号格式》; 《GY/T 17953-2000 4:2:2数字分量图像信号的接口》; 《GY/T 160-2000 数字演播室接中的附属数据信号格式》等有关国家标准。
然后又到高清频道同播或者将成品节目上变换后送高清频道播出, 这种情况力图避免。上图为高清素材被标清节目引用后,连续变换 的各种可能情况。
四 AFD信息
■ 素材的幅型与成品节目的幅型,节目源的幅型和播出后的 幅型,存在多种组合的变换可能,如果不能自动匹配,将 加大运行复杂程度,尤其在演播室和频道播出环节,可能 由于幅型变换不当造成播出事故。 ■ 统一采用AFD (Active Format Description)标识能够降低运行 成本,提高幅型变换的自动化。 ■ 在技术实现上要做到连续播出节目幅型变换的帧精度切换。 ■ SMPTE提供了幅型变换的标准,采用AFD对文件和信号的 画面幅型比进行统一标识。 ■ SMPTE 377M-2004和SMPTE 2016-1标准包括了对MXF文件 嵌入AFD的描述;对于信号类AFD信息的嵌入方式,在 SMPTE 2016-3标准给出。
标清素材被高清节目引用
■ 图中为标清素材被高清节目引用后,连续变换的各种情况。可以看出,如果 上下变换方案选择的不恰当,会出现标清素材经过上变换和下变换后,产生 画面内容损失或严重变形的结果。因此,选择合适的上下变换策略对于保证 节目播出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高清素材被标清节目引用
■ 高清下变换后再上变换模式,实际是指高清素材被标清节目引用,
■ 高标清上下变换,实际就是对视频信号或者文件的 时空采样的结构变换。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实现分 辨率的变换和组合。 ■ 采样结构的变换主要是通过空间域上的插值和抽取 滤波器来实现速率和像素的变换。 ■ 下变换,即高清变换为标清,可由高分辨信号通过 抽取滤波变换为低分辨率信号;上变换,即标清变 换为高清,可在保持原视频信号频谱不变的前提下, 提高采样频率,并对原有信号进行内插值变换。
■ 图像重采样算法精度直接影响最终变换质量。目前下变换主要
有两种方式:空域变换与频域变换。 空域变换:主要是通过像素点普通线性或非线性插值来进行重 采样,优点是方法简单,速度快,缺点是质量不高。由于采样 精度的误差(像素点的缺失,以及采样像素的随机性),造成 图像模糊或有烟雾笼罩的感觉。同时对于高亮度细节变换较 快的素材,容易产生闪烁现象。归纳起来即目标图像细节不够, 同时抗闪烁程度不高。 频域变换:主要是通过对原始图像进行频谱分析,对影响目标 图像的频率进行相应的调整与修改,从而达到细节保留与增强, 同时也抗闪烁的效果。优点是标清图像质量稳定,效果好,缺 点是速度较慢。

上下变换算法也可以采取帧间运算的算法。 通过运动补偿进行插值样点或抽点方式的预 测估计。帧内预测结合帧间运动补偿的运算 方式,可以使上下变换的图像还原性更好, 清晰度更高。但此算法对于硬件运算能力的 要求也较高。
三 上下变换的模式
上变换模式
上变换,即标清格式变换为高清格式有三种模式。 Full width:将画面进行纵向剪切,画面比例正常,但损失了一部分画面内容; Pillar box:在画面的左右两侧加黑边,保留了全部画面内容,画面比例正常; Stretch:将画面横向拉伸,保留了全部画面内容,但画面产生变形。
一 高标清SDI信号
二 高标清上下变换的过程
三 上下变换的模式 四 AFD信息
五 上下变换的评测
一 高标清SDI信号
SD-SDI信号格式
■ 625/50扫描标准,SDI信号宽高比4:3,采样格式4:2:2,亮度信 号抽样频率13.5 M,两个色差信号的抽样频率6.75M,采用10bit 量化,有1024级量化电平,数据传输率270Mb/s。 ■ 每帧总行数625行,第一场场消隐期是有效行的前24行,第二场场 消隐期是有效行的前25行,每帧的有效行数是576行,在有效视频 结束(EAV)和有效视频开始(SAV)期间是数字行消隐时间。 ■ 音频信号和辅助数据在行消隐期间传送。 ■ 信号格式遵循SMPTE 259M,音频嵌入格式遵循SMPTE 272M。
HD-SDI信号格式


我国高清电视标准,图像宽高比16:9,1125/50扫描 格式,4:2:2编码方式, 亮度信号抽样频率为 74.25.MHz,两个色差信号的抽样频率37.125MHz, 帧频25Hz的2:1隔行扫描格式,数据传输比特率 1.485Gb/s,有效像素点1920X1080。 信号格式遵循SMPTE 292M,音频嵌入格式遵循SMPTE 299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