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标清上下变换的基本处理

合集下载

高清与标清信号的上下变换及抠像制作

高清与标清信号的上下变换及抠像制作

高清与标清信号的上下变换及抠像制作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清影像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在电视、电影、视频制作等领域,高清影像已经成为主流,而标清信号则逐渐被淘汰。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高清与标清信号的上下变换以及抠像制作的相关技术。

1.什么是高清信号?高清信号是指分辨率高、画面清晰度好的视频信号。

常见的高清信号有720p、1080i 和1080p等。

720p是指水平分辨率为1280像素、垂直分辨率为720像素的信号。

1080i是指水平分辨率为1920像素、垂直分辨率为1080像素,并采用交替扫描的信号。

1080p是指水平分辨率为1920像素、垂直分辨率为1080像素,并采用逐行扫描的信号。

在媒体播放过程中,如果高清信号直接转换成标清信号播放,会导致画面清晰度的下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高清与标清信号的上变换来提升画面质量。

上变换是指将低分辨率的信号通过特定的算法转换为高分辨率的信号。

常见的高清信号的上变换算法有插值算法、降噪算法和边缘增强算法等。

插值算法是指通过对低分辨率的信号进行像素插值,来得到高分辨率的信号。

降噪算法是指对低分辨率的信号进行去噪处理,使画面更加清晰。

边缘增强算法是指对低分辨率的信号进行边缘增强处理,使画面更加锐利。

二、抠像制作的相关技术抠像是指将图像中的某个物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图层。

常见的抠像技术包括前景-背景分离、色彩分离和边缘检测等。

2.前景-背景分离前景-背景分离是指通过对图像中的前景物体和背景进行区分,将前景物体与背景分离开来。

常见的前景-背景分离算法有GrabCut算法、深度学习算法和自然分割算法等。

GrabCut算法是一种基于图像分割的前景-背景分离算法。

通过对图像中的前景物体和背景进行迭代分割,最终得到前景-背景的分离结果。

深度学习算法是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前景-背景分离算法。

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模型,将图像中的前景物体和背景进行分离。

自然分割算法是一种基于统计学的前景-背景分离算法。

高清与标清信号的上下变换及抠像制作

高清与标清信号的上下变换及抠像制作

高清与标清信号的上下变换及抠像制作【摘要】本文介绍了高清与标清信号的概念,探讨了信号上下变换的必要性以及抠像制作的重要性。

在分析了高清信号的特点与优势,以及标清信号的特点与局限,讨论了信号的上下转换方式和抠像制作的步骤与技巧,探讨了抠像制作在视听领域的应用。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高清与标清信号的重要性,展望了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强调了抠像制作的艺术与技术。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更全面了解到高清与标清信号的区别和重要性,以及抠像制作在视听领域中的作用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高清信号,标清信号,信号上下变换,抠像制作,视听领域,信号处理技术,发展趋势,艺术与技术。

1. 引言1.1 介绍高清与标清信号的概念高清(High Definition)与标清(Standard Definition)信号是在视听领域中常用的两种信号类型。

高清信号指的是具有较高分辨率和更清晰画质的信号,通常为720p、1080i或1080p。

而标清信号则是分辨率较低、画面相对模糊的信号,通常为480i或480p。

高清信号的优势在于提供更清晰、更细腻的画面,以及更丰富的色彩表现和更高的音频质量,让观众可以享受到更逼真的视听体验。

与之相比,标清信号虽然成本更低,但在画质和音质上远不及高清信号,容易造成视听感受上的不足。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设备或平台的不同,有时候需要将高清信号转换为标清信号,或者将标清信号升级为高清信号。

这种信号的上下转换对于不同设备的兼容性和用户体验至关重要。

了解高清与标清信号的概念及其特点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关乎观看体验的提升,也关系到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信号的上下变换及抠像制作,希望可以带给读者更深入的了解和启发。

1.2 探讨信号上下变换的必要性信号上下变换是指将信号从高清转换为标清或从标清转换为高清的过程。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需要进行信号上下变换的情况。

这种变换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清信号的质量和清晰度越来越高,将标清信号转换为高清信号可以提升观看体验。

高清与标清信号的上下变换及抠像制作

高清与标清信号的上下变换及抠像制作

高清与标清信号的上下变换及抠像制作高清与标清信号是视频中常见的两种分辨率。

高清信号是指分辨率较高、图像细腻的图像信号,标清信号则是指分辨率较低、图像相对较模糊的信号。

在视频处理中,常常需要对高清与标清信号进行上下变换和抠像制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个过程。

1. 上变换上变换是将低分辨率的标清信号转换为高分辨率的高清信号。

这个过程涉及到图像插值技术,常用的插值算法有最近邻插值、双线性插值和双三次插值。

最近邻插值是最简单的插值算法,它将目标像素的值赋为最近邻像素的值。

这种方法计算速度快,但图像细节丢失较多。

双线性插值是最常用的插值算法之一,它通过线性插值计算目标像素的值,使图像光滑度较好,细节损失较少。

双三次插值是一种复杂的插值算法,它考虑了周围16个像素的值,通过三次函数进行插值计算。

这种插值算法计算量较大,但图像细节保存较好。

最大最小值采样是一种更复杂的采样方法,它取目标像素周围邻域像素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作为目标像素的值,从而保留目标区域的边缘细节。

1. 抠像原理抠像是指从图像或视频中将某个目标物体提取出来,去除其它背景内容的过程。

常用的抠像技术有基于颜色的抠像、基于轮廓的抠像和基于深度的抠像等。

基于颜色的抠像是最常用的抠像技术之一,它通过选择目标物体的颜色范围进行像素级别的分割,将目标与背景区分开。

基于轮廓的抠像是通过检测目标物体的轮廓边缘来进行抠像,常用的方法有边缘检测和轮廓跟踪等。

基于深度的抠像是将图像或视频中的目标物体和背景通过深度信息进行分割,常用的方法有深度传感器和立体视觉等。

2. 抠像制作步骤(1) 预处理:对图像或视频进行去噪、平滑处理,提高抠像效果。

(2) 初始化:选择目标物体的初始区域,并计算目标物体的特征信息。

(4) 边缘平滑:对目标物体的分割边缘进行平滑处理,使得抠像结果更加自然。

高标清上下变换

高标清上下变换

高标清上下变换的采样方法和信号处理流程
■ 上下变换的图像质量由两个因素决定:去交织(去隔行)算法
和重采样算法,最后的质量依赖于所选用的算法类型和精度。 上变换应该更关注噪声和边沿的处理,下变换应更关注频谱 和细节。
■ 应用于上变换的去交织算法类型很多,主要有线性滤波和非线
性滤波方式,线性滤波比较简单,占用资源少,效果较差;非 线性滤波复杂,算法精度高,占用的存储和计算资源较多,但 效果好。
高清嵌入音频辅助数据包ID
(2)高清音频采样为24bit、标清为16bit/20bit。 高清音频数据字的比特分布与标清音频数据字的 比特分布不一致。
标清音频数据字分布
高清音频数据字分布
(3)高清音频样值只分布在Cb/Cr通道内, 标清音频样值分布在Y、Cb/Cr通道内。
二 高标清上下变换过程
高清SDI线路驱动器特性

高清与标清电视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宽高比、 清晰度、色域以及亮度方程、音频嵌入格 式等方面。
高标清信号格式比较

高标清色域差别
高标清彩条波形比较
■高清与标清SDI音频嵌入格式的差异
(1)作为辅助数据在行消隐期内存放的格式不同。
标清嵌入音频数据格式
高清嵌入音频数据格式
标清嵌入音频辅助数据包ID
谢 谢
下变换模式
下变换,即高清格式变换为标清格式有三种模式。 Letter box:在画面的上下两侧加黑边,保留了全部画面内容,画面比例 正常,但清晰度有损失; Edge crop: 画面左右两侧被剪切,清晰度好,画面比例正常,但损失了 一部分画面内容; Squeeze: 将画面横向压缩,保留了全部画面内容,清晰度好,但画面 产生变形。
主观评价: 分别通过演播室拍摄景物的上、下变换和活动图像序列的上变换来对图像质 量进行主观评价,用接近现实使用环境的视频测试项目重点考核图像经上、 下变换后的:图像清晰度和锐度;图像亮度细节和色度细节;图像层次;图 像的动态范围;实物的色彩还原\质感和逼真程度;图像杂波和干扰等内容 。

高清与标清信号的上下变换及抠像制作

高清与标清信号的上下变换及抠像制作

高清与标清信号的上下变换及抠像制作高清和标清信号是视频制作中常用的两种信号格式,它们分别代表了高清晰度和标准清晰度。

在视频制作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将高清信号转换为标清信号或者将标清信号转换为高清信号的操作,同时也会有对视频进行抠像制作的需求。

本文将分别介绍高清与标清信号的上下变换以及抠像制作的相关技术和方法。

一、高清信号和标清信号的概念1. 高清信号(HD)高清信号是指具有较高分辨率和更清晰画面的视频信号,常用的高清信号有720p、1080p等格式。

高清信号在视频制作中逐渐成为主流,其画质更为细腻,适合在大屏幕上播放,具有更好的观赏效果。

标清信号是指分辨率较低、画面清晰度不及高清信号的视频信号,常用的标清信号有480i、576i等格式。

虽然标清信号的画质不如高清信号,但在一些特定场合下仍然具有一定的应用需求。

二、高清与标清信号的上下变换高清信号向标清信号的下变换通常是通过压缩画面来降低分辨率实现的,其中包括图像尺寸缩小、画质压缩、色彩减少等处理。

这样可以减小视频文件的大小并适应标清画面的显示设备,常用的压缩编码格式有H.264、MPEG-4等。

标清信号向高清信号的上变换相对复杂一些,通常需要利用插值算法对画面进行重构,以提高分辨率并补充细节。

常用的插值算法有双线性插值、双三次插值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画面的清晰度和质量。

三、抠像制作技术和方法抠像制作是指通过对视频画面中的某个对象进行抠取并将其放置到另一背景中的技术,常用于影视制作、广告制作等领域。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抠像制作技术和方法。

1. 色彩键抠像色彩键抠像是一种利用颜色差异进行抠像的方法,通常通过选择一个背景颜色,并将该颜色区域抠出来,再放置到其他背景中。

在视频制作中常用的色彩键包括绿幕和蓝幕,利用专门的抠像软件可以高效地实现色彩键抠像。

2. 基于轮廓的抠像基于轮廓的抠像是一种通过对目标物体的边缘进行识别和抠取的方法,通常需要结合图像分割和边缘检测技术进行操作。

高清与标清视频之间的上下变换

高清与标清视频之间的上下变换

【 K e y w o r d s 】h i g h d e i f n i t i o n v i d e o ; s t a n d a r d d e i f n i t i o n v i d e o ; m i x e d ;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r e c o r d i n g a n d e d i t i n g ,b u t t h e t r a n s mi s s i o n me d i u m a n d r e c e i v e b r o a d c a s t e q u i p me n t o f HD a r e f a l l i n g b e h i n d .HD r e c o r d i n g i s c h o s e a n d t h e S D v i d e o p i e c e i s ma r k e d f o r ma n y t i me s ,o r mi x e d b e t w e e n HD a n d S D v i d e o .Ho w t o t r a n s i t i o n b e t w e e n HD
1 高 e n t e r f o r Ed u c a t i o n a l T e c h n o l o g y ,T h e F o u r t h Mi l i t a r y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X i ’ a r t 7 1 0 0 3 2 ,C h i n a )
目前 , 很 多汇报片 、 专题 片以及 电视节 目都 采用高清 面就对 高清 和标 清视频 如何变换 进行一些 探讨 , 希望 为 拍摄, 但是仍有很 多接收和播放 终端是标清 的 , 在将 编辑 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 合 成后 的高清视频 转刻为 D V D的过程 中 , 就需要使用 软 件 下变换 工具 将高 清视频下 变换 。而且 , 在制 作各种 专 题 片和 汇报 片的时候 , 需要 大量用 到 以前 标清 拍摄 的素 材, 再加上高清编 辑对后期设备要求 较高 , 很多单位还 没 有 完成设 备 的升级换 代 , 很 多时候 仍是采 用标 清工程来 进行 编辑 , 就 出现 高标 清视频如何混 编的问题 , 高标清 混 编 时往 往要求软件 的上下变换工具将不 同制式素材统一

高清与标清信号的上下变换及抠像制作

高清与标清信号的上下变换及抠像制作

高清与标清信号的上下变换及抠像制作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清信号已经成为现代视频行业的主流。

而与高清信号对应的是标清信号,虽然在视觉效果上与高清信号有明显的差异,但在某些特定场合下,标清信号的应用依然不可或缺。

在实际的视频制作过程中,有时候我们需要将高清信号转换为标清信号,也有时候需要将标清信号转换为高清信号。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使用一些专业的工具和技术来完成这样的信号变换工作。

对于视频制作中的抠像工作,也需要使用一些专业的软件来完成。

高清信号和标清信号在分辨率和画质上有明显的差异。

高清信号的分辨率通常是1920×1080,而标清信号的分辨率通常是720×576。

在实际的视频制作中,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将高清信号转换为标清信号,或者将标清信号转换为高清信号。

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这两种转换的方法。

1. 高清转标清在将高清信号转换为标清信号时,我们通常需要使用视频编码软件来完成。

这类软件通常有很强的编码能力,可以对视频进行压缩,从而降低视频信号的分辨率和画质。

在进行高清转标清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压缩参数,以保证视频的清晰度和色彩保真度。

在进行高清转标清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到画面的比例问题。

因为高清信号和标清信号的画面比例是不同的,高清信号通常是16:9的宽屏画面,而标清信号通常是4:3的普通画面。

在转换过程中,我们需要对画面进行适当的裁剪和缩放,以保证画面的比例和内容都不失真。

与高清转标清相反,标清转高清的过程则比较复杂。

因为标清信号的分辨率和画质相对较低,无法直接转换为高清信号。

在进行标清转高清的过程中,我们通常需要使用一些图像处理算法来对视频信号进行增强和提升。

这些算法通常包括插值、锐化、去噪等技术,可以有效地增强视频的清晰度和细节。

在进行标清转高清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对画面进行适当的放大和修复,以填补分辨率的差异。

这通常需要使用一些图像处理软件和工具,如Photoshop、After Effects等,以完成对视频信号的提升和修复工作。

高标清上下变换、幅型变换技术分析与相关考虑

高标清上下变换、幅型变换技术分析与相关考虑

高标清上下变换、幅型变换技术分析与相关考虑中央电视台许钢鸣在广电总局确定了高标清同播作为推进高清技术发展的重要举措之后,广播电视由标清向高清过渡的路线图变得清晰可见,各级电视台将迅速构建高清制播系统,新建的高清制播系统将与原有的标清制播系统共同形成高标清混合制播体系。

一过渡期混合制播体系简要说明新建制作体系倾向于采用全高清、全文件体制,实现网络化制作。

原有制作体系存在的大量标清制作资源,包括磁带制作及非线制作系统,将继续使用直至自然淘汰,以最大限度保护投资。

新建播出系统倾向于支持高标清同播、网络化备播,采用高清播出服务器,以兼容高清、标清文件播出,内部具有信号上下变换功能,可输出高清或标清SDI信号。

原有标清播出系统将继续用于标清频道播出,其播出服务器仅支持标清文件播出,可考虑进行升级到高清播出服务器以支持高清、标清文件播出。

新建或改造节目准备系统以支持线性磁带节目完成文件化,以及视需要增加转码功能,将高清文件下变给原有标清播出系统进行播出。

高清节目需要引用少量标清素材;标清节目也不可避免要引用一些高清素材;高清节目可能在标清频道播出,反之,少量标清节目也可能在高清频道播出,因此,应对上下变换技术提出要求,并对幅型变换方式进行约束;对于信号直播,同理,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二过渡期混合制播体系中高标清上下变换、画面幅型变换相关的技术要点1. 过渡期的播出、制作形态由于标清频道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期内继续存在,同时,应大力发展高清频道以推动技术、产业升级,因此,过渡期间的频道播出将存在三种播出形态,即:标清播出、高标清同播、高清播出。

节目制作应适配高清频道的发展,逐步提高高清节目的比重,并要兼顾标清频道的播出,目前应主要照顾占大多数的屏幕为4:3的标清接收机的屏幕效果,随着16:9高清接收机的普及,可过渡到优先照顾16:9接收机的屏幕效果。

因此,我们从战略上制定了前过渡期和后过渡期两个发展阶段,前过渡期高清节目制作主要按4:3保护框方式构图,下变换采用两侧切边(Edge Crop)的方式,后过渡期高清节目制作主要按16:9方式构图,下变换采用信箱(Letter Box)的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从模拟到数字、NTSC到PAL制式,标清到标清,各种信号之间的转换和处理方式一直都是影响节目技术质量的主要问题。

目前涉及最广泛的信号转换就是高标清的上下变换,而高标清之间的上、下变换更为复杂。

目前我国电视节目播出正处在从标清向高清播出过渡阶段,包括中央电视台、北京、上海东方台等地方卫视相继推出了高标情同播的电视节目,但在近期要使高清频道的节目完全100%采用高清素材播出是不现实的,尤其频道包含新闻类节目的,很难保证全部是高清素材,所以,就像目前仍然存在的模/数、数/模转换一样,高标清上、下变换技术的应用将长时期存在。

由于各国对信号格式选择的不统一,以及广播电视技术地不断发展,信号格式转换从始至终都是节目制作、播出中不可避免的环节。

从模拟到数字、NTSC到PAL制式,标清到标清,各种信号之间的转换和处理方式一直都是影响节目技术质量的主要问题。

目前涉及最广泛的信号转换就是高标清的上下变换,而高标清之间的上、下变换更为复杂,因为它不仅是信号格式的变换,还涉及到图像宽高比的变换。

一.上下变换的原理通常将标清到高清信号的变换模块称为上变换器(Up Converter);高清到标清信号的变换模块则被称为下变换器(Down Converter);还有的设备具备以上两种变换模块,被称为交叉变换器(Cross Converter)。

当进行格式下变换时,图像高频分量丢失;当进行上变换时,图像被内插再取样。

如图1所示,高标清上下变换的一般流程为去隔行、空间转换、图像增强、色度转换、输出格式化。

这些流程需要使用去隔行技术、运动补偿技术、宽高比转换技术等算法来处理图像。

1.去隔行(de-interlacing)由于受硬件处理速度以及传输带宽的限制,现行的广播电视系统都是使用隔行扫描制式的。

要处理高清与标清之间的高标清上下变换,最直接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图像分辨率的变化。

那么,要处理图像的缩放,首先就要把隔行的两场画面结合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在这里,就需要运用去隔行技术。

去隔行的方法可以分为四类:场内去隔行(intra-field de-interlacing)、场间去隔行(inter-field de-interlacing)、动态自适应去隔行(motion adaptive de-interlacing)和运动补偿去隔行(motion compensated de-interlacing)。

场内仅采用一个信息场(有时被称为空间处理)。

场内处理的曲型实例包括线平均、垂直滤波和边缘适应。

场内处理就复杂性而言从低到高,并提供可接受的较好性能。

场间处理采用了来自不同场的信息(有时被称为时间处理)。

场间处理的典型实例包括编织、垂直时间过滤、运动自适应和运动补偿。

场间处理就复杂性而言从低到非常高,并提供令人满意的优越性能。

图2 去隔行前图3 去隔行后运动自适应处理检测出现在两个场之间的运动。

运动检测可能出现在场级、块级 (像素的子集)或每个像素(往往被称为每像素或基于像素的处理)。

运动自适应处理的复杂性趋于中等,并提供较好的性能。

运动补偿处理评估两个场之间的运动。

这一运动评估可出现在场级、块级或每个像素。

运动补偿处理的复杂性非常高,并提供非常优越的性能。

2.图像缩放与增强在去隔行之后,一列场被转换成一列包含了偶数列和奇数列的全帧。

在进行一次恰当的去隔行之后,采样密度不够再生出最高的图像频率,但优化型线性滤波器产生的混叠却比它用来进行去隔行时产生的相对较小。

我国使用的标清电视分辨率为720×576,而高清电视分辨率为1920×1080,两者间的互相转换需要对图像按一定要求进行缩放处理。

单幅图像缩放有多种算法,比较常用的有最邻近插值法(nearest neighbor)、双线性插值法(bilinear interpolation)、双三次插值法(bicubic interpolation)等。

最邻近插值法(临近取样法)是一种最基本、最简单的图像缩放算法,其运算速度最快快,耗用资源少,但效果是不佳,放大后的图像马赛克现象明显,缩小后的图像又容易失真;造成图像损伤的根源就是其引入的最临近插值方法比较简单,从而导致严重的图像失真。

在双线性插值中,新创造的像素值,是由原图像位置在它附近的(2×2)4个邻近像素值通过加权平均计算得出的。

通过这种算法得到的图像拥有平滑的边缘,锯齿难以察觉。

若用双三次插值等较复杂的算法,参与插值计算的输入信号像素数增多,它输出图像的每个像素都是原图16个像素运算的结果,能创造出比双线性插值更平滑的图像边缘。

经过双三次插值运算缩放后的图像虽也会某种程度地损失细节,并出现伪像,但图像主观效果可能较好。

以现在的硬件水平,无论采用双线性插值法还是双三次插值法处理高、标清电视图像的转换,加上帧存器储存图像的时间,完全可以实现高、标清高标清上下变换只有一帧时间的延时。

最邻近插值法、双线性插值法和双三次插值法其实都属于不基于边缘的图像缩放算法(non-edge based image scaling)。

此外,还有基于边缘的图像算法(edge-based scaling methods),这类算法可以得到比不基于边缘的图像缩放算法更好的视觉效果,但它们算法更加复杂,运算的时间较长。

二. 上下变换的应用1.下变换根据我国现行的高清电视标准以及标清电视标准,从高清信号1080i/50下变换到标清信号576i/50时,由于场频是不变的,只需要进行行频和宽高比的变换。

下变换的过程是:先把高清隔行扫描信号转换成逐行扫描信号,然后再运用内插技术完成像素的变换,最后通过隔行处理变换成576i/50格式的隔行扫描信号。

高清下变换的标清版节目,其质量确实比过去传统标清设备制作出来的标清图像具有更好的色彩,图像也更加细腻。

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画面,例如比较细的横或竖条纹,从高清图像转换成标清图像时,往往产生闪烁现象,其原因在于画面从1080行变换到576行的过程中,由于取样频率降低,需要滤除信号中的高频分量,如果信号中的高频成分滤除不完全,就会产生混叠失真,从而出现画面中的闪烁现象。

为防止这种混叠失真,我们一般在录制之前适当调整下变换器的行或场滤波器,可以改善这种闪烁现象。

图4 下变换模式示意图把16:9高清画面变换成4:3标清画面一般有四种下变换方式:·切边模式,它的特点是画面比例正常,但是画面左右两侧被剪切损失了一部分画面内容;·信箱模式,在画面的上下两侧加黑边,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画面比例正常且保留了全部16:9画面内容,信息量不丢失。

在同时制作高标清两版节目时,标清版节目往往采用这种下变换模式,这种情况不需要兼顾16:9和4:3两种取景;·14:9信箱模式,为了减少格式变换带来图像内容的丢失16:9→14:9只要裁掉1/8画面,在16:9画幅的图像采用“14:9”下变换时,可以获得较好的视觉感受。

·挤压模式,它是将画面横向压缩,虽然保留了全部画面内容,但画面产生变形。

在高清下变换至标清时,“信箱”和“切边”模式保留了正常的画面构图。

“信箱”模式保留了原有高清画面构图和内容的完整性,但最大地损失了图像的细节;“切边”模式在切掉高清画面左右共四分之一的内容后,较多地保留了原图像的主要内容。

而“挤压”模式使得图像内容比例变形,不符合观众的欣赏习惯,所以一般不使用这种模式。

系统中下变换器在对视频信号格式进行变换的同时也给视频信号带来了一定的延时,造成画面和声音之间不同步,所以音频信号在进入标清录像机和标清光端机前也做了相应的延时处理。

2.上变换对于目前大量存在的标清素材和标清外来信号,在这些信号进入高清系统前需要把其转换成高清信号,也就是把576i/50上变换至1080i/50。

与下变换相同,由于没有场频的变换,上变换时只需对信号的行频和宽高比进行变换。

把4:3画面变换成16:9画面也有四种方式:·镶边模式,在画面的左右两侧加黑边,这种上变换模式保留了全部画面内容,画面比例也正常;·14:9镶边模式,为了减少格式变换带来图像内容的丢失,4:3→14:9只裁掉1/7画面,这种方案很少使用。

·切边模式,将画面上下剪切掉一部分画面,虽然画面比例正常,但损失了一部分画面内容;·拉伸模式,将画面横向拉伸,4:3的图像完全充满16:9的屏幕,虽然保留了全部画面内容,但画面产生变形。

图5 上变换模式示意图在标清上变换至高清时,“信箱”和“切边”模式保留了正常的画面构图。

“信箱”模式保留了原有标清画面构图和内容的完整性,但观众会对加在电视画面的两条黑边有些反感;“切边”模式在切掉原标清画面上下共四分之一的内容后,保留了原图像的主要内容,但此种变换模式很可能丢掉原图像的重要内容,并且计算出来的图像内容太多,画面质量较差。

而“拉伸”模式使得图像内容比例变形,不符合观众的欣赏习惯,所以一般不使用这种模式。

在上转换之后,模糊的SD图像并不能产生期望的HD清晰度,而人们却往往会想要增加清晰度和输出级别的细节。

抑制模糊需要放大信号高频率,而此举又往往会放大噪音。

我们可以通过将最小细带系数门限设置为零(大都由噪音决定),并放大最大系数来实现同时减少模糊和噪音的效果。

如此一来,细带细节增强可在不会产生抖动赝像的前提下同时消除噪音并提高图像清晰度。

由于接收机的缘故,在实际运用中高清下变换适合使用“切边”、“信箱”模式,标清上变换只适合使用“镶边”模式。

需要注意的是在高清系统中制作标清节目时,标清节目带的制作要考虑到最后的播出效果。

例如在高清演播室制作标清节目,如果下变换采用信箱模式,标清节目带必须也做成信箱模式的画面。

这是由于高清系统中标清画面要先经过上变换处理,录像机把信箱模式的画面扩展成为16:9高清画面,最后的成品带才能统一成为信箱模式的4:3画面。

如果节目带做成了4:3全屏画面,不管使用那种上变换方式,节目带的播出效果都不美观,三种效果分别是四面都是黑边的画中画、画面上下被剪切掉一部分或图像变形,每种情况制作出的画面都是不可取的。

现阶段,我国的电视节目高标清同播频道数量不断增加,为使广大人民观赏到更好的电视内容,一方面需要上下变换技术和产品都有新的突破;另外一方面也需要电视节目制作、播出人员在画面和信号上下变换处理过程中进行充分的考虑,制作出更多适合大众观看的电视节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