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D高标清幅型变换

合集下载

AFD高标清幅型变换

AFD高标清幅型变换

一、高、标清同播的解决方案对于高标清同播的播出系统来说,如何正确完成标清与高清信号的上下变换,并保持画面内容的完整和美观,是系统设计中需要着重考虑的关键问题。

全流程应用AFD技术,可以保证高标清变换中幅型变化的正确性。

常见的高标清上下变换有以下几种。

图1、高清下变换标清的主要形式图2、标清上变换高清的主要形式其中14:9在国内不常见,在欧美国家的电视节目中可能会遇到。

播出时面对两类不同的节目信号源:直通HD/SD-SDI信号和MXF-op1a文件。

无论对于哪种类型,一种思路是采用两版节目分别对应,即高清一版、标清一版。

另外一种是通过嵌入AFD信息,依托视频服务器、上下变换器等设备实现幅型变换自动适应。

根据SMPTE 2016系列标准,实现基于文件和基于信号嵌入AFD信息的技术已经成熟,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AFD(Active Format Description)是活动图像格式描述的缩写。

它主要用来描述一个视频编码帧中,人们感兴趣的那部分活动图像的显示格式。

AFD 可以嵌入在MPEG视频流、基带SDI 信号的辅助数据区和MXF文件内的元数据区,实际播出中可以在HD/SD-SDI信号流和MXF文件中写入AFD信息,达到自适应选择宽高比变换方式的目的。

AFD在制作、转换的过程中不会丢失,可以被下一级设备识别。

在SMPTE 2016-1 至2016-5标准中,对于AFD的编码规范做了定义:2016-1: 定义AFD 和 bar data 元数据格式,解释每个bit位信息 2016-2: 定义平移-扫描(Pan & Scan)元数据格式 2016-3: 定义AFD 和 bar data 元数据在VANC中的位置2016-4: 定义平移-扫描(Pan & Scan)元数据在VANC中的位置 2016-5: 将AFD、bar data 和平移-扫描(Pan & Scan)数据按KLV格式定义,写入MXF文件的规范。

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

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

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电视台高标清同播技术策略研究(2009)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研究报告编写组2009年12月版权声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所有,2009年。

本文档是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关于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任何组织、机构或自然人均不得篡改或转意。

前言高清是电视发展的主流趋势。

当前,在国际上延续了几十年的标准清晰度电视正向高清晰度电视全面跃进。

高清电视以高分辨率的图像、16:9的画面、环绕声的音响,极大地满足了观众对电视节目欣赏不断增长的需求。

1998年,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始播出数字高清电视,目前,高清电视在发达国家已逐步成为现实。

高清电视在我国也受到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其产业与市场正在快速成长。

2005年中央电视台开播了我国第一个有线高清频道。

随后,上海文广、电影频道等相继开播了有线数字电视付费高清频道。

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首次全程进行高清信号的制作,对我国高清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发展高清电视,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趋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选择,对于拉动内需,带动高清电视机、机顶盒等电子制造业,以及内容制作业等相关产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是广播电视系统义不容辞的责任。

目前,平板显示器消费市场已充分启动,传输通道具备,许多电视台已具备高清节目制作能力,电视节目生产已向高清迈进,可以说我国发展高清电视的时机与条件已经成熟。

为进一步推动高清电视的发展与普及,考虑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广电总局及时制定了我国高清电视发展的基本思路:抓住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转换的战略机遇期,积极推进现有电视频道节目的标清电视与高清电视同播,逐步实现标清电视向高清电视的过渡。

所谓高标清同播,就是把现有的频道节目,以标清和高清同播的方式来同时播出,实现现有节目逐步的高清化,而不是开办新的频道。

幅型变换方式的选择和演变过程

幅型变换方式的选择和演变过程

1 144当时,对于幅型变换的控制比较成熟的有两种:第一种方式,基于AFD技术,实现自动幅型变换。

AFD技术的控制精度和幅型变换多样性问题相对容易解决,不同节目间可实现帧精度的幅型变换,该方式对于播出控制而言相对透明,不需要增加额外控制逻辑。

采用该技术方案,可以减少幅型变换不当造成播出事故的可能性,确保节目多次变换的正确衔接和精确切换;第二种方式,播控机可以针对节目实现逐条下变换方式的自动控制。

控制下变换器实现幅型变换。

该方式控制精度存在一定的问题,设备控制方式在实际应用中非常容易出现夹帧现象,即下变换方式不同的节目在节目切换时,幅型变换提前或者滞后若干帧,如图3所示。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采用AFD技术能够更好地解决幅型变换的问题,避免出现夹帧现象,但问题是应该在哪个环节怎样合理地嵌入AFD信息。

在第9行(含第行(含最后一行)的任何一行,如图上下变换设备的运算时延,AFD视频流中。

SMPTE-2016-3AFD信息。

随着技术发展,大部分的播出系统已经演变为硬盘播出系统,所以考虑AFD的嵌入,只要考虑播出服务器中文件和线路直播信号AFD的嵌入即可。

1. 播出服务器文件AFD的嵌入硬盘信号的素材来源有两种,一种是磁带上载,另一种是通过主干平台传送的MXF文件。

◆上载节目可以在编码器前添加上下变换设备,将AFD信息嵌入到◆通过主干平台送播的高清素材,需要在非编软件中选者合适的变换方式,并在文件生成时将信息嵌入到2. 线路直播信号台内播出的线路信号分为两种,一种是演播室送来的直播线路信号,另一种是不经过演播室的直转播线路信号。

高标清同播系统架构——信号源分离的播出方式不同幅型变换方式切换夹帧现象23AFD信息在高清SDI信号中的位置4elevision Engineering压缩图像,当用户用16:9的平板电视收看被压缩的4:3图像时,恰巧又将压缩的图像进行了拉伸,恰巧这样一压一拉,图像还原成原有的比例,正好解决了用户用高清平板电视机观看标清频道时的变形问题。

浅析高标清上下变换的基本处理

浅析高标清上下变换的基本处理

摘要:从模拟到数字、NTSC到PAL制式,标清到标清,各种信号之间的转换和处理方式一直都是影响节目技术质量的主要问题。

目前涉及最广泛的信号转换就是高标清的上下变换,而高标清之间的上、下变换更为复杂。

目前我国电视节目播出正处在从标清向高清播出过渡阶段,包括中央电视台、北京、上海东方台等地方卫视相继推出了高标情同播的电视节目,但在近期要使高清频道的节目完全100%采用高清素材播出是不现实的,尤其频道包含新闻类节目的,很难保证全部是高清素材,所以,就像目前仍然存在的模/数、数/模转换一样,高标清上、下变换技术的应用将长时期存在。

由于各国对信号格式选择的不统一,以及广播电视技术地不断发展,信号格式转换从始至终都是节目制作、播出中不可避免的环节。

从模拟到数字、NTSC到PAL制式,标清到标清,各种信号之间的转换和处理方式一直都是影响节目技术质量的主要问题。

目前涉及最广泛的信号转换就是高标清的上下变换,而高标清之间的上、下变换更为复杂,因为它不仅是信号格式的变换,还涉及到图像宽高比的变换。

一.上下变换的原理通常将标清到高清信号的变换模块称为上变换器(Up Converter);高清到标清信号的变换模块则被称为下变换器(Down Converter);还有的设备具备以上两种变换模块,被称为交叉变换器(Cross Converter)。

当进行格式下变换时,图像高频分量丢失;当进行上变换时,图像被内插再取样。

如图1所示,高标清上下变换的一般流程为去隔行、空间转换、图像增强、色度转换、输出格式化。

这些流程需要使用去隔行技术、运动补偿技术、宽高比转换技术等算法来处理图像。

1.去隔行(de-interlacing)由于受硬件处理速度以及传输带宽的限制,现行的广播电视系统都是使用隔行扫描制式的。

要处理高清与标清之间的高标清上下变换,最直接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图像分辨率的变化。

那么,要处理图像的缩放,首先就要把隔行的两场画面结合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产品介绍-iChannel2一体化播出系统面向客户_V201608

产品介绍-iChannel2一体化播出系统面向客户_V201608


PGM

CH2

应用—高标清同播两频道解决方案
外来信号
矩 阵
主视频服务器
CH1 HD主
CH1 SD主 CH2 HD主 CH2 SD主
备视频服务器
CH1 HD备
CH1 SD备 CH2 HD备 CH2 SD备
PGM

CH1 HD

PGM CH1 SD

PGM

CH2 HD

PGM
CH2 SD
应用—高(标)清播出四频道解决方案
周边产品特点 产品应用
产品定位及优势
周边产品特点
支持上下游矩阵复用
软件直接控制切换,不需要导换器
可在编单时设置好矩阵切
换,简化播出流程,降低 上游矩阵切换
操作失误的可能性
选择转播信号
灵活应用
节省成本
下游信号切换输出PGM
Agenda
iChannel2 产品概述 iChannel2 产品特介性绍
素材预览
支持对素材进行编辑、预览
对素材进行别名设置, 便于查找
对素材设定标 签
• 支持在编单、播出等多 个环节进行素材审看
• 支持对素材重新打点编 辑,编辑后生成虚拟素 材,不对原素材造成影 响,方便素材再利用
对素材进行入/ 出点设置
对素材添加关键帧, 方便识别素材
节目单编辑
节目单格式
.plst
标准VDCP控制
iChannel2
软件/硬件高标清同播
自动幅型变换
提供变形、裁剪,信箱等多种 变换模式
素材准备—文件导入
文件导入
• 支持各种素材格式及来源
• 导入同时支持转码

高标清上下变换

高标清上下变换

高标清上下变换的采样方法和信号处理流程
■ 上下变换的图像质量由两个因素决定:去交织(去隔行)算法
和重采样算法,最后的质量依赖于所选用的算法类型和精度。 上变换应该更关注噪声和边沿的处理,下变换应更关注频谱 和细节。
■ 应用于上变换的去交织算法类型很多,主要有线性滤波和非线
性滤波方式,线性滤波比较简单,占用资源少,效果较差;非 线性滤波复杂,算法精度高,占用的存储和计算资源较多,但 效果好。
高清嵌入音频辅助数据包ID
(2)高清音频采样为24bit、标清为16bit/20bit。 高清音频数据字的比特分布与标清音频数据字的 比特分布不一致。
标清音频数据字分布
高清音频数据字分布
(3)高清音频样值只分布在Cb/Cr通道内, 标清音频样值分布在Y、Cb/Cr通道内。
二 高标清上下变换过程
高清SDI线路驱动器特性

高清与标清电视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宽高比、 清晰度、色域以及亮度方程、音频嵌入格 式等方面。
高标清信号格式比较

高标清色域差别
高标清彩条波形比较
■高清与标清SDI音频嵌入格式的差异
(1)作为辅助数据在行消隐期内存放的格式不同。
标清嵌入音频数据格式
高清嵌入音频数据格式
标清嵌入音频辅助数据包ID
谢 谢
下变换模式
下变换,即高清格式变换为标清格式有三种模式。 Letter box:在画面的上下两侧加黑边,保留了全部画面内容,画面比例 正常,但清晰度有损失; Edge crop: 画面左右两侧被剪切,清晰度好,画面比例正常,但损失了 一部分画面内容; Squeeze: 将画面横向压缩,保留了全部画面内容,清晰度好,但画面 产生变形。
主观评价: 分别通过演播室拍摄景物的上、下变换和活动图像序列的上变换来对图像质 量进行主观评价,用接近现实使用环境的视频测试项目重点考核图像经上、 下变换后的:图像清晰度和锐度;图像亮度细节和色度细节;图像层次;图 像的动态范围;实物的色彩还原\质感和逼真程度;图像杂波和干扰等内容 。

第一标段单频道高标清播出系统技术参数

第一标段单频道高标清播出系统技术参数
11.主备机之间支持双心跳检测,包括网络心跳和串口心跳;
2


12.▲支持第三备播,可选一体化播出和分离播出作为第三备播,能够与主备播控同时进行加单播出,并能实时响应播控操作;
13.▲播出软件支持定时加载节目单,支持定时加载多单;播出软件支持定时加载字幕单播出;
14.▲支持在线存储区轮询检测功能,可以实时检测节目单中素材是否在线,发现不再自动提交迁移任务,将数据补齐;
19.支持播控界面锁定,只有具有相应权限,输入用户名密码才可解锁进行操作,防止误操作;
20.支持对多存储区的智能统一管理,支持水位线自动监测预警;
21.支持二级存储组策略,一个存储区可以由多个访问站点组成,二级阵列存储容量不足时便于扩展;
22.支持AFD信息识别;
23.素材审片支持倍速预览,可以倍速前进或者后退;
第一标段:单频道高标清播出系统技术参数
序号
产品名称
技术参数
数量


是否为核心产品
一、播出核心服务器系统模块
1
播出视频服务器
单通道高标清数字播出系统。
4U超静音机箱;一路转播节目输入通道,具备HD/SDSDI接口;
一路节目播出通道,支持转播;具备HD/SDSDI接口,HDMI接口;
一路BB/Tri-1eve1锁相接口,可用于锁相输入,也可作为第一路节目播出通道的硬件下变换高标清同播输出。
电源管理采用1+1冗余电源配置,提高存储的安全性。主机通道本次配置4个IGb/S自适应以太网口;扩展能力具备存储容量扩容能力,可选配磁盘扩展柜(JBOD),最大可连接不少于7个扩展柜。
管理软件集成中文版存储系统管理软件。
管理界面要求要求配置图形界面管理工具。

高清新闻非编制作网络系统设计及实施--以江西新余市广播电视台为例

高清新闻非编制作网络系统设计及实施--以江西新余市广播电视台为例

高清新闻非编制作网络系统设计及实施--以江西新余市广播电视台为例罗蕴军;裘屹【摘要】HD is broadcasting industr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evitable trend, the television news program production should also comp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roadcasting industry trend, introducing HD news non-linear editing network system daily news program production. This paper outlined the non-linear editing network system construction goal and the design principle, and then from the overall architectur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equipment planning, system security four aspects to non-linear editing network system design is analyzed, and then expounds the at HD news nonlinear editing network system implementation and system characteristics significantly.%高清已成为广电行业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也应顺应广电行业发展的潮流,将高清新闻非编制作网系统应用到电视新闻节目生产之中。

本文概述非编网络系统建设目标和设计原则,从总体架构、功能需求、设备规划、系统安全四个方面对非编网系统设计进行分析,阐述了新余台高清新闻非编制作网络系统实施及系统显著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高、标清同播的解决方案对于高标清同播的播出系统来说,如何正确完成标清与高清信号的上下变换,并保持画面内容的完整和美观,是系统设计中需要着重考虑的关键问题。

全流程应用AFD技术,可以保证高标清变换中幅型变化的正确性。

常见的高标清上下变换有以下几种。

图1、高清下变换标清的主要形式图2、标清上变换高清的主要形式其中14:9在国内不常见,在欧美国家的电视节目中可能会遇到。

播出时面对两类不同的节目信号源:直通HD/SD-SDI信号和MXF-op1a文件。

无论对于哪种类型,一种思路是采用两版节目分别对应,即高清一版、标清一版。

另外一种是通过嵌入AFD信息,依托视频服务器、上下变换器等设备实现幅型变换自动适应。

根据SMPTE 2016系列标准,实现基于文件和基于信号嵌入AFD信息的技术已经成熟,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AFD(Active Format Description)是活动图像格式描述的缩写。

它主要用来描述一个视频编码帧中,人们感兴趣的那部分活动图像的显示格式。

AFD 可以嵌入在MPEG视频流、基带SDI 信号的辅助数据区和MXF文件内的元数据区,实际播出中可以在HD/SD-SDI 信号流和MXF文件中写入AFD信息,达到自适应选择宽高比变换方式的目的。

AFD在制作、转换的过程中不会丢失,可以被下一级设备识别。

在SMPTE 2016-1 至2016-5标准中,对于AFD的编码规范做了定义:2016-1: 定义AFD 和bar data 元数据格式,解释每个bit位信息2016-2: 定义平移-扫描(Pan & Scan)元数据格式2016-3: 定义AFD 和bar data 元数据在VANC中的位置2016-4: 定义平移-扫描(Pan & Scan)元数据在VANC中的位置2016-5: 将AFD、bar data和平移-扫描(Pan & Scan)数据按KLV格式定义,写入MXF文件的规范。

注:KLV (Key-Length-Value) 是一种数据编码格式,常用于在视频数据流中嵌入所需信息。

AFD信息是用1个byte来标识的:b7,b6,b5,b4,b3,b2,b1,b0。

其中b2表示当前编码的帧是4:3(b2=0)还是16:9(b2=1)方式;b6~b3代表了我们设定的1001、1010、1111等AFD code。

每个编码帧对应一个AFD,它不但给出了本帧画面中人们感兴趣的那部分活动图像的幅型比,还标识了此活动图像处于本帧画面的什么位置,以及有无特殊的区域保护要求等信息;b7,b1,b0是保留位置,通常被置为0。

SMPTE 2016-1标准中描述了所有AFD编码的含义。

Bar Data可以作为AFD的辅助信息使用。

当活动图像不能填满整个编码帧,而且AFD本身不能完整描述其范围(如幅型比既不是4:3,也不是16:9或14:9)时,就需要用到Bar Data。

此时,Bar Data用来标识画面中未用区域的精确位置。

AFD 和Bar Data按照上述方法组成的附属数据包(ANC packets),可以放置在切换行后第二行与活动图像的最后行之间的任意行。

因此,对于625/50i系统,它们可以放置在9~23(322~336)行,对于1125/50i系统,它们可以放置在10~21(572~583)行。

当支持AFD信息的上/下变换器接收到带有AFD的视频信号时,它们能够自动解读出这些AFD信息所给出的活动画面的幅型比和位置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来指导自己的上下变换方式。

例如当下变换器接收到AFD=1010的高清信号后,即可知道当前的视频信号为16:9图像,活动图像位于全屏幕。

根据这些信息,下变换器在做下变换时就会按照预先设置选择上下加黑边的变换方式。

同理,当下一条节目变为AFD=1111的高清信号时,下变换器就会根据AFD信息,按照预先设置自动选择两侧切边的变换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当上/下变换器完成变换后,它会根据变换后的图像格式赋予新的AFD值,所以输出信号的AFD值与输入信号的AFD值并不一致。

表1、AFD格式转换描述播出系统中AFD 解决方案•在文件备播过程中,根据节目单信息,AFD在迁移过程中嵌入MXF文件中。

•在总控矩阵接入AFD嵌入器,对需要加入AFD值的信号预设相应信息。

•播出下变换中,有AFD按AFD变换,没有按缺省方式default变换。

播出通道设计从方案设计上,我们做了三种选择,分别对应图3、4。

图3、高标清同播模式A、BA.频道1、2按图3方案建设,标清通道配置了标清16X2切换开关,可以实现标清外来、彩条与测试图的播出。

该方案实现自动控制复杂,播控机要控制高清切换台、切换器、主备标清切换器、高清标清键控器等多个设备。

B.频道3-6,缺少图3中的虚框内设备,实现高、标清同播,标清通道无法切入新的信号。

图4、高清播出模式CC.频道7-10,按图4方式,只有高清链路输出。

二、备播的策略新播控平台的建设,定位在全台网的架构下,着眼于黑龙江台全台网系统的发展,从全局角度出发,使得播控平台既能满足目前节目播出业务需要,也能适配全台网架构下的互联模式。

系统设计重点是文件备播系统,承担着节目文件的缓存及安全备播任务。

该系统包括接口缓存部分和备播存储部分,接口缓存部分是系统对外的门户,用于接收外部系统的备播提交;备播存储区主要用于文件备播过程中的存储,用于向播出服务器推送文件。

在黑龙江台的设计中,采用了两台EMC Celerra NS480统一存储作为备播存储,Celerra NS-480为多协议环境提供了高级故障切换和完全自动化的存储分层功能,支持NAS、CIFS、iSCSI、SAN等多种协议,使用了经验证的后端EMC CLARiiON CX4 阵列技术。

这里对Celerra NS-480不做过多的介绍。

图5、备播存储架构二级存储体(即备播存储,相对于播出服务器的存储称为一级存储)设计为主、备方式。

文件传输时,播出系统的主存储通过EMB总线读取一次节目文件,两个存储体之间由镜像服务器做校验,镜像到备存储体。

只有校验一致的节目文件才能够显示迁移成功,充分保障节目文件的传输安全。

接口缓存区是外部系统节目文件传输至播出系统的过渡区域,所有进入播出系统的节目文件在接口缓存区域等待进行符合性及质量性审核,不符合规格的文件直接删除。

备播缓存区是只有符合迁移策略,且通过MD5校验、技审及人工复审的节目文件才能够进入备播缓存区,因此备播缓存区定位为合格的待播节目存储区。

对于文件读取,我们采用冗余读取、负载均衡方式,即根据负载情况,将读取按照客户端分布由应用策略负载均衡读取,带宽分担方式;备播存储区与接口缓存区是业务逻辑的区别,并不是物理存储的划分,依靠数据库和元数据的标志进行逻辑分区。

图6、存储访问策略备播业务流程设计1.制作网与备播流程设计图7、节目制作网备播流程图流程说明:o制作系统准备好一个备播节目后,会调用播出系统的“节目备播就绪通知”服务;o通过ESB将申请发给播出GMP(全域备播策略),告知播出系统一个节目已经备播就绪;o GMP收到申请后,先对视频服务器、二级存储、媒资内对该素材进行查重;o如果没有该素材,则回复制作系统可以上传该节目;o GMP通知EMB将素材迁移至播出二级存储体;o技审服务器对进入播出备播库的文件进行文件技审和人工复检o技审和复检通过的素材将被播出同步服务器将素材按照播出备播主存储迁移到主视频服务器、播出备播备存储迁移到备视频服务器的原则进行迁移,至此完成整个备播流程。

o该流程全程支持监控;2.媒资系统备播流程设计图8、媒资系统备播流程流程说明:o各频道向播出发送节目单,播出接收到节目单后,将节目单保存到播出数据库中,同时,通知GMP服务器。

o GMP服务器到播出数据库中检索节目单,对节目单进行分析和拆解,对播出系统系统内没有的素材生成迁移任务。

o GMP服务器向媒资备播库发出节目单备播请求,媒资备播准备好素材后,通知GMP服务器。

o GMP接收到备播回复通知后,调用FTP client通过主干EMB向媒资备播的FTP Server下载素材,下载素材后,对素材进行MD5校验。

o技审服务器对进入播出备播库的文件进行文件技审和人工复检o技审和复检通过的素材将被播出同步服务器将素材按照播出备播主存储迁移到主视频服务器、播出备播备存储迁移到备视频服务器的原则进行迁移,至此完成整个备播流程。

GMP备播系统是文件备播的主要途径,播出文件经过质量审核等环节后,最终被统一传送至播出服务器。

3.广告备播流程设计广告串编系统与播出互联,采用直接连接方式。

不经过ESB+EMB总线,这样做的好处是减少了中间路由,对业务调试、维护都精简。

广告系统主要提供各频道的播出广告节目单和广告素材两部分,下面对这两方面业务流程进行详细介绍。

广告节目单播出串联单由各频道制作的播出节目单和广告部的广告播出单组成,各频道通过编单软件编辑每天的播出节目单,预留广告段落。

各频道广告播出单由广告部提供,编辑完成的广告单提交到备播。

频道节目单和广告播出单在备播合并成播出串联单,经审核后,提供给播出播控机。

图9、播出串联单流程示意图广告素材广告素材的传送与媒资、制作网不同的是,广告素材按段传送,每一段落包中包含若干个子素材。

因为广告素材的特殊性,在播出部二级存储为广告素材设一个共享区,广告系统可以将待播出广告素材上传到共享区,播出备播系统根据广告串联单到共享区获取广告素材,并迁移到播出视频服务器进行备播。

图10、广告段落包示意图备播传输中,如果广告条目n已经在备播中存在,则这一条广告不再传输,只传输备播中不存在的、新增广告条目。

这样的策略可以大大减少每天的传输量。

三、网络互联设计播出系统的网络连接也是设计的核心重点,要确保带宽充裕、性能稳定,避免单故障点,本次设计中我们对播出的核心交换机,采用两台H3C 7506E交换机,通过IRF2技术实现虚拟化集群,并内置防火墙板卡,实现统一管理。

对于基础网络来说,虚拟化技术同服务器虚拟化一样,也有相同的体现:在一套物理网络上采用VPN或VRF技术划分出多个相互隔离的逻辑网络,是1:N的虚拟化;将多个物理网络设备整合成一台逻辑设备,简化网络架构,是N:1虚拟化。

H3C 虚拟化技术IRF2属于N:1整合型虚拟化技术范畴。

IRF2(Intelligent Resilient Framework)是H3C推出的第二代智能弹性架构,具有以下优势:1.让网络更简单:网络简化需要解决网络结构的简化,网络业务的简化,以及管理维护的简化这三方面的问题。

通过在从核心到接入的整网部署IRF2技术,多台物理设备虚拟成一台统一的逻辑设备,不但网络结构简单清晰,原先需要每台设备逐一配置,现在只需配置一次即可,大大简化了设备的管理维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