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方法

合集下载

导管相关性血栓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

导管相关性血栓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

CRT形 成相关危
险因素
导管相关因素 药物相关因素 疾病相关因素 其他因素
导管材质
硅胶
聚氨 酯
不同材质的导管与血液的相容性 不同,血栓的发生率:硅胶<聚 氨酯<聚乙烯,这可能是聚乙 烯等类似材质的导管会释放出一 种促凝的物质,从而使血液处于 高凝状态,从而更易形成血栓[1]。 [1]Bonizzoli M, Batacchi S, Cianchi G, et al.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an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related thrombosis in post-critical patients[J].Intensive Care Medicine,2011,37(2):284.
导管相关血栓的 预防及处理
CRT形成机制
CRT临床表现

CRT诊断与治疗

预防和护理
CRT形成机制
1
内膜损伤
血栓形成三要素
血流淤滞:
•软化、溶解、吸收:纤溶系统激活及蛋 白水解酶释放,致血栓溶解吸收。
• 机化与再通: 肉芽组织取代血栓的过程 称机化;血栓中出现新生血管使血流得以 部分恢复称再通。
疾病相关危险因素
肿瘤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妊娠、产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高 凝状态 其发生机制可能是血小板增多或血小板粘性增加导致血液 的凝固性增强
大型手术、外伤等疾病造成的血管的损伤,释放凝血因子会增加 血栓的形成,且手术时间越长形成血栓的风险就越大。
其他相关危险因素
患者自身危险因素:年龄大的患者血栓发生几率高 导管相关性感染等

肿瘤患者长期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与预见性护理对策

肿瘤患者长期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与预见性护理对策

肿瘤患者长期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与预见性护理对策【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肿瘤患者长期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与预见性护理效果。

方法对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肿瘤患者长期PICC置管后出现静脉血栓的患者4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查找导致其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并对我院2022年3月~2023年2月收住的肿瘤行长期PICC置管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抽取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给予预见性护理管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通过对42例发生血栓的患者采取回顾性分析发现,导致其发生的原因包括,年龄、慢性疾病史、置管时间长、抗凝药物的应用等;观察组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肿瘤患者长期 PICC 置管后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血栓的发生率,促进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肿瘤;长期PICC置管;静脉血栓;风险因素;预见性护理肿瘤患者往往需要进行化疗治疗,多数化疗药物对血管有刺激作用,同时化疗药物外渗能够导致周围组织及皮肤坏死[1],从而加重患者的负担,因此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肿瘤科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近年来在肿瘤患者化疗中得到广泛应用[2]。

这种方法能够减少药物外渗、有效的预防静脉炎及局部组织坏死的发生。

虽然PICC优势多,但仍然存在导管堵塞、血栓及感染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3],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4]。

预见性护理是对患者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我院对PICC置管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肿瘤患者长期PICC置管后出现静脉血栓的患者4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查找导致其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并对我院2022年3月~2023年2月收住的肿瘤行长期PICC置管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抽取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给予预见性护理管理,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 36~86岁,平均(56.19±8.17)岁。

PICC置管及静脉血栓护理

PICC置管及静脉血栓护理
血栓形成。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血管超声等检 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血
栓。
CHAPTER 04
PICC置管患者静脉血栓的预 防及护理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血管超声检查,观察 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情况。
监测症状
密切关注患者有无出现肿胀、疼 痛、皮肤温度变化等症状,及时 发现静脉血栓形成。
适当运动
01
CHAPTER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
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使管腔部分或完全阻塞。静脉血栓形成后 ,除少数可不治自愈外,大部分病人若不及时诊断和治疗,血栓可向整个肢体蔓�延,并 流入肺动脉,造成肺栓塞而危及生命。
静脉血栓的预防
预防静脉血栓,需要从生活习惯入手。首先应尽量避免长期久站或久坐,适时进行活动, 休息时可适当抬高下肢,以利于下肢血液回流。同时,还可以穿医用弹力袜,促进下肢血 液回流,减轻下肢肿胀。
静脉血栓的护理
对于已经出现下肢肿胀的病人,应避免热敷、按摩等操作,以免加重症状。同时,应遵医 嘱按时服用抗凝药物,并定期到医院复查。若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
总结
PICC置管
PICC置管是一种深静脉置管术,主要用于中长期静脉输液治疗、肿瘤化疗、肠外营养等。由于其操作简便、安全 可靠,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静脉炎
血栓形成后会引起静脉炎症反应 ,导致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
肢体功能障碍
长期静脉血栓可能导致肢体肿胀 、肌肉萎缩等,影响肢体功能。
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
早期活动
鼓励患者早期活动,促 进下肢血液循环。
穿弹力袜
穿医用弹力袜可以增加 下肢静脉回流,减少血

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

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
此项研究的调查数据应用统计软件 SPSS 20.0 进行分析, 计量、计数资料分别用 t 与 χ2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2 结果
500 例置管患者中,有 15(3.0%)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静 脉 血 栓,其 中 头 静 脉 2 例,肘 正 中 静 脉 3 例,贵 要 静 脉 穿 刺 出现的静脉血栓 10 例。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有导管留置 时 间、血 小 板 数、年 龄 以 及 穿 刺 静 脉 等,对 比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义(P<0.05),详见表 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择我院 2014 年 10 月至 2019 年 5 月收治的置
管患者,总计 500 例,男性 239 例,女性 261 例,年龄从 27~72 岁,平均(50.19±4.51)岁。患者均签署了同意书。 1.2 方法
给予患者 PICC 置管,依照其血管的状况,导管的型号均 为 4Fr。首先选择贵要静脉予以穿刺,肘正中以及头静脉依 次,资历较深的专科护士予以置管,建立患者的档案,对其置 管 时 间、置 管 静 脉 以 及 穿 刺 状 况 等 予 以 详 细 的 记 录,根 据 彩 超 对 患 者 静 脉 血 管 予 以 检 查,记 录 封 管 是 否 顺 畅,患 者 是 否 出现并发症以及相应的时间 [4]。 1.3 观察指标
7(2.44) >0.05
≥40 cm
213
8(3.76)
3 讨论
静脉血栓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静脉壁受到损伤或者患者 血液处于高凝状况。当血液流速较慢或者出现不规律的状 况 下,血 液 在 经 过 静 脉 管 腔 便 会 有 涡 流 存 在,进 而 引 起 血 小 板的积累,经过一定的反应形成静脉血栓,当给予患者 PICC 导管后,由于管腔空间受限,对流速有一定影响,便会出现静 脉血栓 [7]。通过对相关置管危险因素予以分析后,应该给予 患者相应的预防护理干预。首先针对合并糖尿病以及高血 压 等 疾 病 的 患 者,医 护 人 员 应 该 首 先 予 以 相 关 的 治 疗,给 予 相应的降糖、降压等治疗。针对恶性肿瘤或者化疗阶段的患 者,医护人员应该定期对其血小板和相关的凝血功能予以检 查和记录,观察是否存在不良反应或者其他并发症状产生 [8]。 整个护理操作过程中做好消毒工作,确保护理处于无菌条件 下 实 施,在 进 行 穿 刺 时 若 是 必 要 可 以 通 过 超 声 予 以 穿 刺,尽 可 能 降 低 反 复 穿 刺 给 血 管 造 成 的 伤 害,做 好 相 应 的 抗 凝 治 疗。 整 个 护 理 过 程 分 为 置 管 前 评 估、置 管 后 评 价,其 中 做 好 导管的维护以及健康知识的宣教。

picc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picc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picc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一、导管堵塞PICC导管堵塞是常见的护理问题,其原因可能包括血液粘稠、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打折或扭曲等。

为防止导管堵塞,应采取以下措施:1.定期检查导管位置,确保其畅通无阻。

2.每天测量臂围,观察肢体有无肿胀。

3.尽量避免在置管侧肢体进行剧烈活动,防止导管打折或扭曲。

4.定期进行导管冲洗,保持其通畅。

5.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二、感染感染是PICC置管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原因包括操作不当、护理不当等。

为预防感染,应采取以下措施: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确保导管接口处清洁干燥。

2.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3.观察体温和血象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4.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三、静脉炎静脉炎是由于长期置管对静脉壁的刺激所致,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

为预防静脉炎,应采取以下措施:1.置管前评估患者的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置管位置。

2.置管后避免在置管侧肢体进行剧烈活动。

3.定期进行局部热敷或理疗,促进血液循环。

4.遵医嘱使用活血化瘀药物,减轻局部炎症反应。

四、导管脱落导管脱落是由于固定不牢固或患者自身因素所致,为防止导管脱落,应采取以下措施:1.妥善固定导管,避免打折或扭曲。

2.定期检查导管固定情况,如有松动及时处理。

3.避免在置管侧肢体进行剧烈活动,防止导管脱落。

4.对于高危脱落患者,可考虑使用缝合方法固定导管。

五、出血或血肿出血或血肿是由于穿刺时损伤血管或压迫不当所致,为减少出血或血肿的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1.穿刺前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进针角度。

2.穿刺后立即压迫穿刺点30分钟以上,避免出血或血肿形成。

3.定期观察局部情况,如有出血或血肿及时处理。

4.遵医嘱使用止血药物,预防出血或血肿形成。

5.指导患者避免在置管侧肢体进行剧烈活动,防止血管损伤和出血。

PICC深静脉置管并发症预防处理

PICC深静脉置管并发症预防处理
PICC深静脉置管 并发症预防处理
目录
PICC PICC PICC

深 静 脉 置 管 并 发 症

深 静 脉 置 管 并 发 症 处 理

处 理 要深 点静
脉 置 管 并 发 症 预 防
1
PICC深静脉置管 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
静脉炎
导管堵塞
导管断裂
导管移位
导管感染
气胸
血栓形成
导管相关性上肢水 肿
预防措施
2018
正确选择置管 位置,避免损
伤血管
2020
加强患者教育, 提高患者自我
护理能力
2022
01
02
03
04
05
严格遵循无菌 操作原则,减
少感染风险
2019
定期检查导管, 发现异常及时
处理
2021
密切观察患者病 情,及时发现并
处理并发症
2
PICC深静脉置管 并发症处理
症状识别
01
局部感染:红肿、疼 痛、发热
04
导管脱出:导管部分 或全部脱出体外
02
静脉炎:沿静脉走向 出现红肿、疼痛
03
导管堵塞:输液不畅、 局部肿胀
05
气胸:胸痛、呼吸困 难、紫绀
06
血栓形成:局部肿胀、 疼痛、皮肤温度升高
处理方法
1
穿刺点出血: 压迫止血, 必要时使用 止血带
4
导管断裂: 立即停止输 液,更换导

2
静脉炎:抬 高患肢,局 部热敷,使 用抗炎药物
等异常情况
定期评估患者心理状 况,包括焦虑、抑郁

畅性、固定情况等
定期评估患者对PICC 置管的认知和配合程度,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

浅析picc血栓形成原因以及护理方法

浅析picc血栓形成原因以及护理方法

浅析picc血栓形成原因以及护理方法摘要: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 为肿瘤患者静脉给常用途径,但其主要并发症之一静脉血栓可直接影响置管的使用和留置时间。

相关静脉血栓形成主要与肿瘤的高凝状态、肿瘤类型、导管类型以及穿刺部位等因素相关,为保证 PICC 置管的正常使用及留置时间,可在早发现、早诊断、药物封管、熟练穿刺及科学宣教等方面作加强。

关键词:肿瘤/治疗;picc 护理化疗是全身性治疗手段,其给药途径包括静脉、口服、局部给药等。

静脉给药为传统给药途径,可立即产生药效,并可控制用药剂量。

化疗药物静脉给药可刺激血管,药物外渗会造成局部组织坏死等不良后果。

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 经无痛性中心静脉通路,避免反复穿刺,提高患者依从性,保证化疗顺利进行。

与常规浅静脉化疗和颈内静脉化疗比较, PICC 置管操作方便,安全,有效,易于护理,并发症发生率低[1],因此近年来广泛应用于肿瘤患者静脉化疗。

有研究表明,适当的安置和管理下,PICC 因低并发症(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血栓、导管堵塞等) 及导管使用寿命长的优势对需要长期静脉治疗的患者来说是安全的,而且因为并发症导致导管拔除的概率很低[2]。

但是如深静脉血栓、静脉炎、感染等一些并发症仍可直接影响 PICC 置管的使用和留置时间。

现将肿瘤患者 PICC置管的并发症之一静脉血栓的形成、预防及护理对策进行综述,为临床应用及研究提供思路。

1 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是深静脉血栓[3],血液高凝状态、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三大因素可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

有研究表明,PICC 与肿瘤患者的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密切相关。

临床上可经过临床症状( 如单侧肢体肿胀、浅静脉扩张等) 及各项检查( 如超声等) 发现 PICC 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

PICC置管风险及护理对策

PICC置管风险及护理对策

PICC置管风险及护理对策PICC置管适用于晚期的病人静脉条件不好,还有血管条件不好,需要做化疗等有刺激性药物输入的病人。

如果长期需要静脉维持营养,也需要PICC置管,属于深静脉置管的一种。

最常见的并发症可能有穿刺位置不到,以后需要重新再穿刺或者穿刺之后,局部穿刺点有红肿、过敏等表现。

PICC置管之后还有一种比较常见、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就是血栓形成,如果血栓堵塞管腔,也会导致病情加重或者PICC置管没办法再用,这种情况下需要溶栓,防止血栓脱落掉到其他地方,也是风险比较大的。

护理措施1.置管前①化疗输入刺激性药物可能使血管内壁受损,导致静脉狭窄。

而该患者反复多次置管,此次PICC置管可能会增加置管时的难度,因此在签署PICC置管知情同意书时着重强调置管过程中可能存在穿刺失败、送管困难、导管异位等风险。

②多与患者交谈,了解其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并且及时安慰劝导患者,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嘱咐患者家属时刻关注患者的情绪,避免增加患者悲观、消极的情绪,并且尽量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

2.置管过程中①调节适宜室温,并确保室内干净、整洁、空气质量良好,使患者在较舒适的环境下置管。

②仔细、耐心地指导患者需要配合的方式。

③随时观察患者的情绪和神情,及时地劝导安慰患者,告诉其放松心情。

护士根据血管B超探查的结果选择右肘上贵要静脉置管,超声引导下塞丁格技术细针穿刺静脉失败,做好患者的沟通,安慰患者,让其放松情绪。

再次穿刺右肘上贵要静脉,确认回血,正确修剪导管并连接各套件,用生理盐水注射器抽吸回血,确定通畅有效,予以正压封管。

清理穿刺点,固定导管,覆盖无菌敷料。

胸片示PICC导管尖端平第六胸椎水平,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注意事项,患者安返病房。

3.置管后该患者是第4次行PICC置管,通过评估、沟通交流和既往记录,得知该患者非常了解PICC导管维护、日常带管注意事项等内容,因此此次置管后护理重点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肿瘤患者的血液粘稠度较高,并且处于高凝的状态,对于肿瘤患者的血管来说,中心静脉导管始终是一种异物,长期置管容易使患者的血管中形成涡流,最终导致血栓的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
预防护理方法
330096
【摘要】目的:探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
素及预防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10例置
管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
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将可能导致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
纳入因素分析,得出独立危险因素并探讨预防护理措施。

结果:110例置管患者
中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患者有13例,发生率为11.82%;两组患者在年龄、合并症、穿刺静脉、血小板数、导管留置时间(P<0.05)。

结论: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会受到患者年龄、穿刺静脉、血小板数及导管留置时间等诸多
危险因素影响,故在实际应用中应当采取针对性预防护理措施,以最大程度提高PICC置管的安全性,降低静脉血栓发生。

【关键词】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静脉血栓;危险因素;预防措施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主要是利用导管从人体外周静脉穿刺,然后直
达中心静脉,是一种相比于传统穿刺技术留置时间更长、更能将刺激性药物安全
输注并同时保护血管、减轻患者痛苦的穿刺技术,能够为患者提供一条方便、有
效的静脉通路,且不需要多次穿刺,尤其适合长时间接受静脉输注治疗的患者[1-2]。

静脉血栓是PICC置管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但血栓脱落
会引起脑栓塞、肺栓塞等,危及患者生命。

本次研究以院内收治的PICC置管患
者为对象,简要分析导致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方法,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10例,男性78例,女性32例,年龄22-73岁,平均年龄(51.79±4.26)岁。

纳入标准:具有PICC置管适应症;临床资料建立完整。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全身性疾病;②有穿刺部位感染、严重出血倾向、静脉炎、导管材质过敏等禁忌症;③精神疾病或认知异常等无法配合研究。

1.2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穿刺部位首选贵要静脉,其次可以选择肘正中静脉、肘部头静脉,做常规消毒与铺设无菌单处理,穿刺成功后将34-48cm导管置入并固定,可以引用放射线检查以确定导管头端的位置。

建立患者档案并完善,详细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症等一般资料以及置管时间、置管静脉、穿刺情况等,并利用彩超检查患者的静脉血管,记录出现的并发症及具体时间。

1.3观察指标
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诊断标准:上臂围温度明显上升并出现疼痛、肿胀等问题,上臂围增加超过2cm,静脉血管腔经彩超检查出现实性回声且血流信号充盈缺损,不能压瘪。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整理与分析,影响因素均为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性。

2.结果
110例置管患者中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患者有13例,发生率为11.82%。

在可能导致患者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因素中,差异显著的是两组患者在年龄、合并症、穿刺静脉、血小板数、导管留置时间(P<0.05),见表1。

表1危险因素分析[n(%)]
因素
发生
组(13
例)
未发生组
(97例)
P
性别男
5
(38.46)
42
(44.25)
0.
110
.741女
8
(61.54)
55
(56.70)
年龄≤50岁
2
(19.05)
52
(53.61)
6.
702
.010≥50岁
11
(84.61)
45
(46.39)
合并症有
12
(92.31)
29
(29.90)
19
.098
.000无
1
(7.69)
68
(70.10)
穿刺静脉
贵要静

1
(7.69)
77
(79.38)
45
.696
.000肘中静

3
(23.08)
15
(15.46)
头静脉
9
(69.23)
5(5.15)
血小板数

200×109/L
4
(30.77)
63
(64.95)
5.
625
.018≥200×
109/L
9
(69.23)
34
(35.05)
导管留置时间<60d
9
(69.23)
33
(34.02)
6.
021
.014≥60d
4
(30.77)
64
(65.98)
3.讨论
据相关统计,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在临床中的发生率约为4%左右,属于较
为严重的PICC置管并发症之一,一旦血栓脱落便会危及患者生命,了解其危险
影响因素并加以预防是关键[3]。

在本次研究中,110例PICC置管患者共有13例
患者发生静脉血栓,发生率达到了11.82%,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合并症、穿
刺静脉、血小板数和导管留置时间,分析原因如下:①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血
液黏度会增高,血管弹性会下降,加之年龄较大的患者活动量相对较少,故血栓
发生概率增加;②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患者在接受PICC置管治疗时,会因为自身代谢状况不佳导致血液粘稠、流速较慢[4],加大血栓的发生几率;③
由于肘关节处经常弯曲会导致导管在血管内发生移动并与血管内膜产生摩擦,致
使内膜损伤,加之头静脉管腔下粗上细,有较多的分支和静脉瓣,也会增加血管
内膜损伤风险[5],故贵要静脉穿刺发生静脉血栓的概率会更低;④血小板数较高
的患者其血液属于高凝状态,发生静脉血栓的概率也会更大;⑤随着置管时间的延长,导管与机体组织能够更加融合,发生静脉血栓的概率也会更低。

对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针对性预防护理方法:①患者入院后对其年龄、合并症等情况进行全面评估,针对性制定治疗方案,并在超声指导下完成置管,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反复穿刺对静脉壁造成的损伤;②护理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术,熟练置管操作并严格遵照操作流程,优先选择肘上贵要静脉;③采用肝素进行预处理可以有效抗凝,降低血小板以减少早期静脉血栓的发生[6];
④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置管时间超过60天后,静脉血栓发生率大大下降,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在置管早期加强对患者血栓发生情况的监测,尤其是置管后的2周内,并同时加强健康宣教,详细告知患者置管期间的注意事项。

综上所述,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会受到患者年龄、合并症、穿刺静脉、血小板数及导管留置时间等诸多危险因素影响,故在实际应用中应当采取针对性预防护理措施,以最大程度提高PICC置管安全性,降低静脉血栓发生。

参考文献:
[1]李荣华,何佩仪,杜萍,柳建华,罗卓鹏,周薇.肿瘤患者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后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及对导管相关性血栓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20,36(16):2309-2314.
[2]蒿若楠,胡芳,张杰,马志承,唐万斌,胡蒙.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模型的建立[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6,22(2):147-150.
[3]刘玲芳,林琴,李旭英,许湘华,袁忠,舒文献.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当代护士:上旬
刊,2022,29(2):1-5.
[4]陈梅,连碧霞,曾信琴.同步放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因素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9):132-135.
[5]李娟,米元,谢玲玲.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探讨[J].血栓与止血学,2022,28(2):320-321+324.
[6]郭华,尚勤燕,胡晓静,鲁一.淋巴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2,28(8):1080-10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