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工程专业介绍
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专业认识

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专业认识引言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是一门关注如何减少灾害风险、提高灾害应对能力的跨学科专业。
随着自然灾害频发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定义、学科范畴、专业特点等多个方面介绍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本认识。
定义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研究如何通过科学的手段,减少灾害发生的概率、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并提高社会的灾害应对能力。
它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地质学、气象学、工程学、环境科学等。
学科范畴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科范畴十分广泛,涵盖了以下内容:1.灾害风险评估:研究不同类型灾害的可能性、频率和潜在影响,评估灾害风险,为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2.灾害预警与监测:通过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及时监测、预测、预警各类灾害,提高社会对灾害的应对能力。
3.灾后恢复与重建:研究灾后重建策略与技术,推动受灾区的恢复与重建工作,减少灾后的损失。
4.灾害管理与应急响应:研究如何制定科学的灾害管理方案,提高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应急响应能力,有效组织救援和恢复工作。
5.建筑与基础设施防灾设计:研究如何在建筑和基础设施设计阶段,考虑灾害风险,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提高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
专业特点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专业具有以下几个专业特点:1.跨学科性: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专业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2.实践性:专业课程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需要参与实地调研、灾害模拟演练等实践活动。
3.国际化:灾害并不受国界限制,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专业需要与国际接轨,了解国际先进理论和技术。
4.社会影响力: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专业可以为社会提供灾害风险评估、防灾减灾方案制定等技术支持,具备较大的社会影响力。
发展前景随着自然灾害的频发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未来,人们对于减少灾害损失的需求将越来越迫切,对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将大幅增加。
石家庄铁道学院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考研

石家庄铁道学院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
程专业考研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主要研究铁路、公路和水陆等交通设施(指桥梁、隧道、线路、车站、码头等),在自然灾害及战争情况下工程结构损伤评估、防护加固、抢修、抢建的理论与技术。
本专业对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是独具特色的研究学科。
从事本专业科研教学人员中,教授及教授级高工6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10人。
承担国家交战办、铁道部及军队科研项目多项。
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省部级二等4项、局级奖10余项。
与军内外许多相关的科研单位具有广泛的学术交流。
石家庄铁道学院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考
研
桥梁与隧道工程本专业学术队伍学历、职称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
其中教授19人,具有博士学位以上20人,35岁以下教师占68%,35-45岁教师占26.6%.1997年以来,发表论文438篇,平均人/年发表论文2.1篇,出版专著5部,获省部及以上科研成果18项。
目前承担科研项目40余项,科研经费700万元以上。
拥有专业实验室面积6698平方米,万元以上仪器设备(32)台件,仪器设备值2000万元。
招收“隧道施工新技术与环境控制”、“桥梁施工新技术与施工控制”、“超前地质预报与桥隧施工地质技术”和“桥梁与隧道工程新材料”等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
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
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2017考研开始准备复习啦,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加油!。
防灾减灾工程学导论

防灾减灾工程学导论以防灾减灾工程学导论为题,本文将介绍防灾减灾工程学的基本概念、目标和重要性,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挑战。
一、防灾减灾工程学的基本概念防灾减灾工程学是一门研究如何通过工程技术手段预防和减少灾害发生及其造成的损失的学科。
它综合运用地质学、工程力学、水文学、气象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旨在通过科学规划、设计和建设,提高社会系统对灾害的抵抗力和恢复能力,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防灾减灾工程学的目标防灾减灾工程学的主要目标是预测、评估和减轻各类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风暴、滑坡等)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威胁和损失。
具体目标包括:1. 提前预警:通过监测和分析自然灾害的前兆,及时预警并向民众发布相关信息,以便他们做好应对准备。
2. 抗震减灾:设计和建造能够承受地震冲击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减少地震造成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3. 防洪减灾:规划和建设有效的排水系统,加强河道治理和堤防加固,减少洪水对城市和农田的冲击。
4. 防风减灾:设计抗风能力强的建筑物和设施,减少风暴对人类社会的破坏。
5. 防滑减灾:通过地质勘测和工程手段,减少滑坡等地质灾害对人们生活和产业的影响。
三、防灾减灾工程学的重要性防灾减灾工程学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自然灾害频发且破坏力巨大,如果没有相应的防灾减灾工程措施,将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其次,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冲突增加,自然灾害的风险也在增加,因此建设防灾减灾工程迫在眉睫。
此外,防灾减灾工程学的研究还能够提高人们对自然灾害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公众的应对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四、防灾减灾工程学的挑战尽管防灾减灾工程学在提高社会抵抗力和恢复力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预测和评估难度较大。
其次,防灾减灾工程需要大量的投资和技术支持,而且往往需要长期持续的努力。
防灾减灾工程学导论

防灾减灾工程学导论引言近年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防灾减灾工程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防灾减灾工程学的基本概念、目标和应用,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重要性和挑战。
一、防灾减灾工程学的概念防灾减灾工程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破坏的学科。
它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地质学、气象学、工程学等,旨在通过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提高灾害预警能力、减轻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防灾减灾工程学的目标1. 灾害预警能力提升:通过研究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提高对自然灾害的预测和预警能力,及时发现灾害风险并及早采取措施,以减少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灾害减轻和防范:通过改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抗震、防洪等能力,减少灾害发生时的破坏程度;通过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降低灾害发生的概率和强度。
3. 灾后恢复和重建:在灾害发生后,通过快速恢复和重建工作,尽快使受灾地区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减少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三、防灾减灾工程学的应用1. 地震防灾工程:地震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地震防灾工程通过改善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降低地震对人类社会的破坏程度,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 水灾防治工程:水灾是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水灾防治工程通过修建堤坝、排水系统等设施,防止洪水泛滥,减轻水灾对农田和城市的破坏。
3. 气象灾害防御工程:气象灾害包括台风、暴雨、干旱等,气象灾害防御工程通过建设气象监测预警系统、改善农田水利设施等,提高对气象灾害的应对能力。
4. 火灾防控工程:火灾是常见的灾害形式,火灾防控工程通过建设消防设施、加强火灾宣传教育等,提高火灾防控能力,减少火灾对人员和财产的伤害。
四、防灾减灾工程学的重要性和挑战防灾减灾工程学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轻灾害损失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防灾减灾工程学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自然灾害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灾害预测和预警变得困难;其次,灾害防御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此外,防灾减灾工程学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和综合应用,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西南交通大学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081405)专业介绍

西南交通大学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081405)专业介绍一、学科概况由于交通土建工程的特点,防灾减灾研究一直在西南交通大学百年历史的土建工程领域中占有很大比重。
在我校最早获批的道路与铁道工程和桥梁与隧道工程两个博士点,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地质工程、环境工程、大地测量学及测量工程六个硕士点的学科方向中也一直含有防灾减灾工程的主要内容,从而形成了以多学科综合性学术群体支持防灾减灾工程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雄厚力量。
1997年,我校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硕士授权点获批,2001年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同时该学科隶属的一级学科土木工程和相关的交通运输工程在我校均有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本学科还可以在上述两个一级学科所设的博士后流动站中招收博士后人员。
这样逐渐形成了培养土木工程减灾防灾领域高级专业人才的教学科研基地。
目前,本学科具有博士、硕士、工程硕士和高师硕士的培养和学位授予权。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是土木工程学科中的边缘学科,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重要作用。
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发展用以提高工程结构和工程系统抵御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科学理论、设计方法和工程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未来灾害可能造成的破坏,保证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保障灾后经济恢复和发展的能力,提高国家重大工程的防灾能力。
我校本学科研究工作的重点是围绕重要陆地交通干线建设和运营阶段出现的灾害现象,以工程科学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研究常见灾害的形成条件、成灾模式、预测预报、防治工程优化以及防灾管理的信息化技术等课题,提高交通干线的抗灾能力。
本学科有一支由年轻的博士、教授为主组成的充满朝气的研究队伍,由于具有边缘学科的特点,研究队伍组成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特色,研究领域偏重于前沿性、基础性问题。
二、主要研究方向本学科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1)地下工程减灾防灾。
利用工程学的方法研究解决和防治自然灾害、人为灾害、施工灾害的破坏效应,开展地下结构减震、隔震理论与方法,地下工程火灾特征及损伤评估方法,地下工程施工灾害的防御技术,动态可靠度与耐久性设计理论,高应力场与高温度场耦合分析等理论研究。
大学本科专业(地球物理学类-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

大学本科专业(地球物理学类-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该专业所学具体内容、发展方向以及就业前景大纲:一、介绍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2 相关定义和概念二、地球物理学类-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专业2.1 专业概述2.2 课程设置和学习内容2.3 实践环节和实验室设备三、地球物理学类-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趋势3.1 行业背景和发展现状3.2 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3.3 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四、地球物理学类-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前景4.1 就业形势分析4.2 重点领域和岗位介绍4.3 就业环境和薪资待遇五、结论5.1 研究总结5.2 研究不足和展望5.3 未来研究方向和建议摘要:本文旨在从行业专业角度探讨地球物理学类中的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包括该专业的具体内容、发展方向以及就业前景。
地球物理学类是一个涉及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应用物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本科专业,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则是该类别中的一种专业方向,注重应用地球物理学理论和技术手段来研究自然灾害的发生机理和防灾减灾的方法。
该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地球物理学、地震学、气象学、水文学、工程力学等相关课程,同时还需要掌握计算机编程、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
本文将分别从课程设置、专业方向和就业前景三个角度来介绍该专业。
一、具体内容1. 课程设置地球物理学类中的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专业,基本上遵循通识培养、专业基础、专业核心和选修课程四个层次的课程设置。
通识培养:学生需要修习一定量的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多元思考和综合能力。
专业基础:地球物理学、地震学、气象学、水文学等相关课程构成了专业基础,使学生掌握地球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专业核心:专业核心课程是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自然灾害学、灾害预警预报、灾害风险评估、灾后恢复重建等,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灾害应对策略、构建防灾减灾体系的能力。
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则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开设,比如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编程、应急管理、社会心理学等,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和技能。
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专业 -回复

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专业 -回复
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旨在培养防灾减灾领域专业人才
的学科。
该专业涉及地震、火灾、洪水、风灾等各种自然灾害的研究
与分析,旨在提高灾害防范与减灾的技术能力。
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研究预防灾害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包括对灾害风险的评估与管理、灾害警报与应急响应体系建设、
灾后恢复与重建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该专业,学生能够掌握地震、火灾、洪水等灾害的成因和发展规律,了解防灾减灾的原理和策略,
学习灾害应急管理和救援技术。
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科交叉性强,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
数理基础和工程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地质学、气象学、建筑
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
因此,专业课程设置包括基础数学、物理学、力学、地质学、气象学等基础课程,以及灾害评估、灾害工程、
应急管理等专业课程。
就业方面,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可以在相关的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地震局、气象局、环保局、建筑设计院等工作。
他们
可以担任灾害预防与减灾工程师、应急管理专家、灾害风险评估师等
职位。
总之,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非常有前景和重要性的学科,培养了解自然灾害的成因与特点,掌握防灾减灾技术与策略,具
备预防和应对灾害的能力,为构建安全的社会和环境做出贡献。
防灾减灾工程专业介绍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081405) Disaster Prevention Mitigation and Protection Engineering学科门类:工学(08) 一级学科:土木工程(0814)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服务于建筑工程、交通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桥梁工程、采矿工程、环境工程等领域。
我校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的特色是工程抗震安全评价、工程抗爆模拟与防护、基础隔振与振动控制及城市防灾减灾。
研究方向涉及土木、水利及交通工程的抗震、抗爆,已建大型工程的健康诊断和病险结构物检测与监控,岩、土边坡的动力稳定性与加固等内容。
我校是国内较早开展工程抗震减灾研究的单位之一,拥有国际上先进的全自动多功能振动扭剪三轴仪、共振柱三轴仪、美国MTS公司的双向随机模拟地震振动台和大型的液压伺服动态加载系统等试验设备。
在岩土体和结构动力分析理论与动力计算方面具有较强的研究基础,研制了多套具有自己特色的抗震分析软件。
在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安全性研究、地震危险性分析与评价、病险结构的检测和监控、爆炸灾害模拟等方面,已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并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一、培养要求本学科专业培养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方面的高层次人才,能够承担高校教学、科学研究或大型工程技术研发与管理等方面工作。
要求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和有关的工程实践知识,熟练阅读外文资料,能熟练应用现代基础理论和先进的计算、实验技术手段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创造性科学研究的工作能力,以及解决土木及水利水电工程中与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相关的重大技术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研究方向1、地震灾变与工程抗震Seismic-induced catastrophe and Anti-seismic ofengineering structures2、爆炸力学与工程抗爆Explosion mechanics and protection of explosion disaster3、基础隔振与振动控制Base seismic isolation and shock absorption4、城市安全与防灾减灾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of city disaster三、学分要求博士生课程总学分为18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为12学分,非学位课程为6学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081405) Disaster Prevention Mitigation and Protection Engineering
学科门类:工学(08) 一级学科:土木工程(0814)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服务于建筑工程、交通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桥梁工程、采矿工程、环境工程等领域。
我校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的特色是工程抗震安全评价、工程抗爆模拟与防护、基础隔振与振动控制及城市防灾减灾。
研究方向涉及土木、水利及交通工程的抗震、抗爆,已建大型工程的健康诊断和病险结构物检测与监控,岩、土边坡的动力稳定性与加固等内容。
我校是国内较早开展工程抗震减灾研究的单位之一,拥有国际上先进的全自动多功能振动扭剪三轴仪、共振柱三轴仪、美国MTS公司的双向随机模拟地震振动台和大型的液压伺服动态加载系统等试验设备。
在岩土体和结构动力分析理论与动力计算方面具有较强的研究基础,研制了多套具有自己特色的抗震分析软件。
在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安全性研究、地震危险性分析与评价、病险结构的检测和监控、爆炸灾害模拟等方面,已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并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一、培养要求
本学科专业培养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方面的高层次人才,能够承担高校教学、科学研究或大型工程技术研发与管理等方面工作。
要求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和有关的工程实践知识,熟练阅读外文资料,能熟练应用现代基础理论和先进的计算、实验技术手段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创造性科学研究的工作能力,以及解决土木及水利水电工程中与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相关的重大技术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研究方向
1、地震灾变与工程抗震Seismic-induced catastrophe and Anti-seismic of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爆炸力学与工程抗爆Explosion mechanics and protection of explosion disaster
3、基础隔振与振动控制Base seismic isolation and shock absorption
4、城市安全与防灾减灾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of city disaster
三、学分要求
博士生课程总学分为18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为12学分,非学位课程为6学分。
另设教学环节。
四、课程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