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美尔文明与埃及早期王朝美术人物主题浮雕比较研究
西方美术史—古代埃及美术

吉萨的斯芬克斯,古代埃及的像征,它 是人类智力和辛勤劳动的成果。
哈 弗 拉 金 字 塔
建于公元前2650年,比前者低3米,现高为133.5米。
门卡乌拉 金字塔
这三座壮观的吉萨金字塔代表着埃及 金字塔建筑技术的巅峰。它们清楚地体现了一 系列连续的技术改良的终点,改良的过程伴随 着此前的建筑结构体现出来的试验与错误。
3.艺术风格
• 1)艺术风格的概念:在视觉艺术中,风格是指一 件给定的作品对形与色——视觉艺术语言的基本 元素——进行选择与组合的特定风格。 • 2)样式的概念:在一个特定的时空区域内,风格 统一的作品及其风格总和称之为样式 • 3)**埃及样式是全部人类艺术史上第一个真正意 义上的美术样式。
那尔迈石板的样式风格
6.哈特什普苏特女王祭庙-(前1480年)
特点(1)白色大理石建筑,长坡道,建筑 序列铿锵有力。(2)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 巧妙结合,是金字塔时代结束后千余年古 埃及唯一优秀的陵墓建筑
《家庭和乐图》 石版画,阿曼连罕王的坟墓出土,现藏埃 及开罗埃及博物馆
7.卢克索神庙(前1390-1260年)
三个女乐师 壁画,底比斯,纳赫特墓
《捕禽图》 壁画,取自于底比斯尼巴姆王的 陵寝, 现藏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
古埃及美术特点: 1.古埃及艺术家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只表现三 个角度,全正面、严格的侧面、垂直俯瞰。 雕塑和绘画的表现完全遵循正面律。 2.几何化的风格样式和忠实于自然的表达相 结合,具有一定的法则和程式,稳定性惊 人,三千年基本没有变化。
埃及金字塔是埃及古代奴隶社会的方锥形 帝王陵墓。世界八大建筑奇迹之一。
埃及共发现金字塔96座,最大的 是开罗郊区吉萨的三座金字塔。
乔赛尔金字塔
金字塔的建造始于第3王朝第一个国王乔赛尔
李春《西方美术史教程》笔记(古代两河流域美术)【圣才出品】

李春《西⽅美术史教程》笔记(古代两河流域美术)【圣才出品】第2章古代两河流域美术⼀、苏美尔美术(前27~前25世纪)苏美尔⼈是两河流域最早的居民,苏美尔美术属于两河流域美术的范畴。
1.古代两河流域的美术和古代埃及的美术的异同(1)相同点①建筑的规模都⽐较宏伟、庞⼤;②雕刻的⼈像多处于静⽌状态,⼈像⼤⼩以地位⾼低⽽定;③作品都带有浓郁的东⽅⾊彩,富有装饰趣味。
(2)不同点①埃及重视陵墓建筑;两河地区重视神庙和宫殿的建筑;②由于两河地区的民族复杂,各民族之间的艺术相互交流,形成多样化的艺术风格,⽽这种现象在埃及⽐较少见;③在建筑和雕塑上,埃及⼤量使⽤⽯头,⽽两河流域地处平原,缺乏⼭⽯,常利⽤⼟坯砖、芦苇进⾏建造。
2.苏美尔美术的三个阶段公元前4000年到前3000年初是两河流域⽂化的早期阶段,这个阶段以考古的地名命名为三个时期。
(1)埃尔·乌巴德时期①建筑以芦苇和粘⼟为主,建造成长⽅形的房⼦,在建筑中开始使⽤平台作为基座,防⽌洪⽔浸泡泥制的墙壁,如供奉丰收⼥神的埃尔·乌巴德的神庙。
②雕刻仅刻在器⽫上,艺术性不⾼,技巧⽐较原始。
(2)乌鲁克时期和捷姆代特-那⾊时期①陶器有所发展,轮制陶器的出现使陶器的花纹⽇益复杂。
②建筑a.乌鲁克的⽩庙它是祭祀天神阿努的地⽅,⽤⽩⾊象征天空。
庙中出⼟⼀件雪花⽯膏瓶,上⾯有精美的浮雕、母神伊南娜的形象、动植物图案,反映当时的绘画和雕刻已有⼀定⽔平。
b.乌尔城的塔庙建于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21世纪期间,⽤作祭祀,也可⽤于观察天象,瞭望洪⽔。
③雕塑乌尔城发掘的⽜头竖琴和从拉格什发现的《兀鹰碑》是很有历史和艺术价值的雕塑作品。
⽜头竖琴绘有传说中⼤英雄吉尔格美⼠的故事,《兀鹰碑》是最早记述战争场⾯的艺术品。
⼆、阿卡德王国美术(前24~前23世纪)1.概述约公元前24世纪,由萨尔贡⼀世建⽴的阿卡德王国逐渐统⼀了两河流域,接受苏美尔⽂化的影响,进⼀步促进了两河⽂化的发展。
世界上下五千年-古代部分-古埃及文明1-从浮雕说起

中王国时期贝尼·哈珊地方州长陵墓中所绘的藏在纸莎草丛中的野猫就十分出色。新王国时期壁画更有不少的写生题材出现,画出游泳的鱼、飞翔的鸟、奔跑的野牛等,都栩栩如生。
完成于拉美西斯二世时的底比斯阿蒙神庙主殿,总面积为5000平方米,有134根圆柱,中间最高的12根圆柱高达21米,每个柱顶上可以容纳100人,其规模之大可以想见。
另外,如路克索尔神庙、吐坦哈蒙墓、拉美西斯二世墓、埃尔—阿玛尔纳的宫殿,也都庄严闳大。古代埃及统治者兴建这些巨大的建筑,目的是为了体现法老神权的无上威力。
埃及的浮雕多为薄浮雕,即图像低于背景平面的凹雕。在新王国时期,这类浮雕有很大发展,遗留下来的作品很多。这些绘画和浮雕的题材不少是反映社会的生活,包括农业、园艺、手工作坊的各种劳动场面以及畜牧、狩猎、统治者日常生活、市集、运输等等。
这些雕刻中,尤以人物最为特色。人像都是正面的、端庄的静止状态,代表作如齐夫林像,体现法老的懔然不可侵犯。巨大的狮身人面像也很著名。此外,如大官像、书吏雕像,风格皆极为质朴。中王国时期雕像有了进一步发展,有的试图刻画人物内心感受,如阿美涅姆黑特、谢努塞尔特三世等的雕像就是这类作品。十一王朝时的送祭品人木雕像,也十分成功。
从浮雕说起
古埃及的浮雕最早出现在法老墓室的墙壁和甬道里。这些浮雕记录着法老生前的生活和事迹。
所有壁画的浮雕,风格高雅,线条优美,内容丰富,它们不仅表现富人的各种消遣,而且也描写了普通人的生产劳动,在剥麻、割谷、赶驴、脱粒、扬场等画面。有一幅浮雕画的是4500年前造船的场面,还有伐树、割板,以及使用扁斧、手夯和凿铲的劳动。可以看到锯、斧、锥子等已经普遍使用。有一幅金匠熔金的浮雕表现了向炉内吹风以便提高炉温。另外还有表现雕刻匠、石匠和皮匠进行日常劳动的作品。
国外浮雕的艺术特征及其规律

一,古代两河流域地区的浮雕艺术两河流域是指今伊拉克境内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地区。
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浮雕艺术在两河流域的各个王国中呈现出不同风貌,其中苏美尔时期雕刻相当发达,浮雕雕刻注重表现内在精神,对人物的外在形态、人物动作、人体结构不太关心,而着重刻画头部。
例如《纳拉姆辛浮雕石板》利用写实的手法刻画了拉姆辛王率军征服山地部落的历史场面。
整个浮雕画面利用了对角线的构图,生动地表现了军队翻山越岭的远征场面。
对体积感的强调和肌肉的夸张表现,赋予浮雕形式以遒劲而蕴藉的张力。
此安排使画面产生了动感和空间感。
亚述人在文化上受苏美尔人的影响,但是缺不具有苏美尔人对宗教的虔诚,他们的艺术主要为世俗生活服务,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亚述浮雕是一种最富有特色的艺术,浮雕遵循叙事原则,以宏大的构图和细腻的刻画,比如《亚述王宫》是用大量的石板浮雕来装饰的。
它用长幅的画面记载了历代亚述王的军事、重大事件、宫廷生活场景,按照时间先后排列,表现了美术史上最长的历史浮雕场面。
亚述浮雕用非常写实的手法表现了战争、狩猎等惊心动魄的紧张场面,充满着激烈的动势和紧张的气氛,显示出亚述人特有的聪明和才智。
其中对浮雕狮子受伤后的咆哮和挣扎的刻画极为生动,它以生动准确的线条,精妙地把握住感人的瞬间动态,狮子痛苦和狂怒的形象具有一种悲剧性的壮美。
另外,亚述人有比较成熟的浮雕构图能力,他们在浮雕中把众多的人物和复杂的背景处理得清晰而错落有致,艺术家通过对透视原理和远近感的体会来安排风景、树木、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新巴比伦时期的琉璃砖浮雕,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
它的处理手法是以“高浮雕的形式来塑造形象,然后再施以釉色装饰”,这样使得浮雕画面中的主体更加生动且具有真实感。
如巴比伦城伊斯塔尔门墙上的彩色琉璃砖:蓝色的背景上用黄色、褐色、黑色镶嵌着狮子、公牛和神兽浮雕,黄褐色的浮雕和蓝色的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装饰效果十分强烈,新巴比伦的琉璃砖浮雕,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亚述浮雕的艺术传统。
漫谈绘画与古埃及的浮雕

INTELLIGENCE 人 文 论 坛154漫谈绘画与古埃及的浮雕四川大学艺术学院08级硕士 滕 云西南民族大学2007级本科 李 乐摘 要:绘画和浮雕,工具不同,它们在其他民族的艺术里,经常是分在两个不同的艺术领域之内。
但是浮雕和绘画在一般人的观念上,却当作一种艺术来对待的。
只是把浮雕看成是比之绘画远为持久化的手段而已。
埃及浮雕在这样的理解之下发展起来,因此埃及浮雕,必需施以色彩,求得具有和绘画等的美学效果。
不仅如此,在埃及艺术家手上,两种不同范畴的美术,还使它们统一在一起,在许多方面看得出两者的表现方法;造型、构图以及空间、时间的处理,具有共的法则和式样。
一、造型方法古代埃及对于人物动物--不问鸟兽鱼虫的描写,一律采用正侧面的角度,这是他们平面造型上的第一个基本法则。
但是有人对人物和动物的表现,又不满足于从一定的角度出发所见的形象。
从任何一个特定的角度出发去观察对象,所得的形象都是片面的,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感觉和理解不相一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埃及人创造了自己所独有的形象表现法。
二、构图方法构图是平面造型艺术主要的表现因素。
埃及的艺术家,曾经在这方面做出过许多努力,创了完全独特的原则和方法。
埃及古代的艺术家,在图面上首先注意到:1、主题突出 埃及的浮雕和绘画中的主要人物一定安置在最前面。
并且在画面上占着最大限度的比重地位,剩余的空间才分配给比之主题小得不成比例的次要的或附属的人物或其他宾位。
这种夸张主题的手法,为各民族,各时代的艺术家常用的手法。
不过埃及人在这一点上,特别强调,特别夸大,造成宾主之间很不相称的局面。
2、填塞法 在图面的结构上,比之疏密的配置,更注意到画面的充实,画面布局,以上下左右不留空隙为原则,务必层层密密,直到布满为止。
3、文图兼用为了适应填塞法的要求,画面上的空白地方,概用象形文字排列填补,而这种文字的形体,本身又带着高度的绘画形式。
因此图文并列,不但不使人感到文字和图画之间的冲突,反而感到画面上丰富充实,变化又统一。
苏美尔文明与埃及早期王朝美术人物主题浮雕比较研究

苏美尔文明与埃及早期王朝美术以人物主体浮雕比较研究苏美尔人生活在大约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2800年间,他们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发展了最早的城市国家——乌鲁克。
从乌鲁克时期起,就有建筑保存下来,同时还有一些有浮雕手法雕成的精美雕刻品,其中以《浮雕瓶》堪称精品,瓶身上雕刻大量人物形象,对后来的艺术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公元前3150年,上埃及国王美尼斯统一了上下埃及,埃及进入早王朝时期。
而在“鹰之城”希拉孔波利斯出土的《纳美尔调色板》,是见证上下埃及统一的重要物证。
埃及文明的出现,极大程度上受到了两河流域文明的影响。
通过交流和往来,埃及人了解到苏美尔文明美术并受到其影响,在两种文明的艺术表现上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共通之处。
但由于宗教信仰、统治制度、自然环境、人文文化的不同,两种文化之间又产生了极大地差异。
苏美尔美术中,大量浮雕作品都是以人物为刻画的主要内容,《浮雕瓶》堪称其中精品,它出土于伊拉克瓦尔卡,所处年代大约为公元前3500年—前3000年,是用半透明雪花石制成的大瓶。
《纳美尔调色板》是纪念上埃及战胜下埃及所制,出土于埃及希拉孔波利斯,为板岩材质,所处年代约公元前3150年—前3125年。
两件作品所处年代有所重叠,便于进行横向的比较研究。
一、《浮雕瓶》及《纳美尔调色板》构图比较瓶身被不等分水平分成三层,底层表现的是动物和植物,其中层表现的是裸体的奴隶正在搬运谷物、酒等祭祀物品。
顶层表现了一个裸体男人正在向一位女性奉献祭品,这位女性可能是丰产女人伊南娜,也节能是她在人间的代表,如一位高级女祭司。
【1】P20 《外国美术史简编》张干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通过构图的水平分成,清晰的表现了宇宙秩序中的等级划分。
《纳美尔调色板》其正面和背面表现了不同的内容。
背面石板被三条直线不等分水平的分成四层。
底层表现了一头健壮的公牛正在摧毁一栋建筑物,在公牛脚下是一个倒下的人,中间是两头长颈怪兽颈部纠缠在一起,形成一个圆形的调色凹槽,怪兽的颈部栓有绳索,两侧的奴隶在竭尽全力地控制两头怪兽。
《苏美尔、埃及及中国古文字比较研究》对比较文字学研究的贡献

JOURNAI OF OCEAN U NIVERSITY 0F CHINA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1年第 5期
N ().5.2O11
苏美 尔 、埃 及 及 中国古 文字 比较 研 究 对 比较 文 字学 研 究 的贡 献
尔 十 三 书 ,文 字 与 国 家 和 文 明 的 关 系 等 一 系 列 重 大 学 术 问题 上 提 出 了独 特 的 见 解 ,这 一研 究 对 中 国 比 较 文 字 学 及
文 字 学理 论 建 构 都 有 积极 的 意义 。
关 键 词 :苏 美 尔 ;古 埃 及 ;中国 ;古 文 字 ;比 较 研 究
磨 砺 十 年 ,《苏 美 尔 、埃 及 及 中国古 文 字 比较 研 究 》具有 鲜 明 的特 色 :
首 先 ,该 书 是三 位 各 有专 攻 的文字 学 家 学术 思 想 的汇集 。该 书涉及 三种 古文 字体 系 ,涉及 广 泛 ,如 果 由一 位学 者完 成 此 书 ,难 免会 出现 这 样 或 那样 的
* 收稿 日期 :2010-12-10 作者 简 介 :黄 亚 平 (1958一 ),男 ,甘 肃 天 水 人 ,中 国 海 洋 大 学文 学 与新 闻转 播 学 院 教 授 ,主 要从 事 文字 学 理 论 和 广 义 文 字 研 究 。
70
文 字有 了总体 印象 。本 章 的综合 比较 部分 以三种起 源 观 的原 文为依 据 ,阐发 了三 种 文 字 起 源 传说 隐藏 的文化 、历 史 、社 会 方 面 的 原 因 ,结 论 具 有 一定 的说 服 力 。第二 章在 论 述 三 种 古 文 字 的结 构 类 型 时 ,所 用 列表 达 74个 之 多 。其 中大 部 分 关 于 文 字 结构 分 类 的表 格都 属 原 创 。在 难 以 计 数 的古 文 字 中 ,找 出 结 构类 型 相 同的字 并 加 以分 门 别类 ,这是 一 项工 作 量 十分 繁 重 的任 务 ,三位 学 者 为此 书 倾 注 的 心 血 由 此可 见一 斑 。第 三章在 论述 文字 与 国家 以及 文字 与 文 明的关 系 时 ,作 者突破 了文字 学 的局 限 ,引 用 了很 多考古 学 和历 史学 方 面 的材 料 ,从 考 古 学 和 历 史学 方 面汲 取 所需证 据 ,论证 扎 实 ,结 论 可靠 。
外国美术史提纲:四、古代埃及美术(早期王朝、古王朝

外国美术史提纲:四、古代埃及美术(早期王朝、古王朝陵墓和神庙:埃及有两⼤主神:太阳神拉和冥王俄塞⾥斯埃及从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征服下埃及统⼀全境倒到公元前6世纪末被波斯吞并,历时3000年左右。
早期王朝早期王朝:纳美尔王(美尼斯)⽯板浮雕,左上⾓有象征埃及保护神的鹰,带有明显社会功利⽬的。
古王朝:尼罗河西岸吉萨和萨卡拉地区有巨⼤⾦字塔,萨卡拉的乔塞尔王⾦字塔是古埃及历史上最早的⾦字塔,由5个逐步缩古王朝⼩的玛斯塔巴(低台建筑)叠加⽽成。
设计者(Imhotep,公元前27世纪)(为什么建⾦字塔?:灵魂要在冥界继续⽣存就不能不保留遗体)还有葬礼庙、柱厅、⽯柱围墙等,组成⼀个墓葬区。
吉萨地区三座最⼤的⾦字塔:胡夫、海夫拉、门考夫拉,胡夫的最⼤,⾼近150⽶。
附属建筑⼤葬礼庙和河⾕神庙,旁边有狮⾝⼈⾯像,希腊⼈称为“斯芬克斯”。
⼤量的随葬品:雕像:1、法⽼像,如海夫拉坐像(正⾯对着观众,头和躯体保持笔直);2、贵族、官吏和劳动者雕像,如下级官吏《书记员》像,肌⾁松弛,腹部偏⼤。
(雕刻家本意:使⼈⽣存的⼈)墓葬艺术中的浮雕和壁画:(替代陪葬者)死亡的永恒乐园。
男⼦红褐⾊,⼥⼦淡黄⾊。
梅杜姆地区的墓室壁画《梅杜姆的野鹅》逼真⽽装饰。
(基萨⼀个墓室出⼟的男⼦头像,前2700年)(赫亚尔墓室的⼀扇⽊门上有浮雕:赫亚尔肖像:每⼀部分都从最具特征的⾓度去表现;两只左脚;⽼爸⽐仆⼈⼤,丈夫⽐妻⼦⼤)中王朝时期美术:中王朝时期美术陵墓改称崖窟墓形式,法⽼孟特荷太普三世陵墓葬礼庙,两层宽阔平台上有⼩型⾦字塔。
神庙纪念性建筑物:⽅尖碑赫特普墓室壁画,主⼈:克努姆赫特普,东沙漠⾏政长官,美纳特库孚的领主;壁画的布局,强烈的秩序感,准(克努姆克努姆赫特普墓室壁画确精细的鸟和鱼)法⽼谢努赛尔特三世头像以著名的“厌世者肖像”著称,神情忧郁失望悲哀。
新王朝时期:18-20王朝。
美术有了鲜明的特征。
墓室和葬礼庙分开建造,哈特谢普苏特葬礼庙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美尔文明与埃及早期王朝美术以人物主体浮雕比较研究
苏美尔人生活在大约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2800年间,他们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发展了最早的城市国家——乌鲁克。
从乌鲁克时期起,就有建筑保存下来,同时还有一些有浮雕手法雕成的精美雕刻品,其中以《浮雕瓶》堪称精品,瓶身上雕刻大量人物形象,对后来的艺术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公元前3150年,上埃及国王美尼斯统一了上下埃及,埃及进入早王朝时期。
而在“鹰之城”希拉孔波利斯出土的《纳美尔调色板》,是见证上下埃及统一的重要物证。
埃及文明的出现,极大程度上受到了两河流域文明的影响。
通过交流和往来,埃及人了解到苏美尔文明美术并受到其影响,在两种文明的艺术表现上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共通之处。
但由于宗教信仰、统治制度、自然环境、人文文化的不同,两种文化之间又产生了极大地差异。
苏美尔美术中,大量浮雕作品都是以人物为刻画的主要内容,《浮雕瓶》堪称其中精品,它出土于伊拉克瓦尔卡,所处年代大约为公元前3500年—前3000年,是用半透明雪花石制成的大瓶。
《纳美尔调色板》是纪念上埃及战胜下埃及所制,出土于埃及希拉孔波利斯,为板岩材质,所处年代约公元前3150年—前3125年。
两件作品所处年代有所重叠,便于进行横向的比较研究。
一、《浮雕瓶》及《纳美尔调色板》构图比较
瓶身被不等分水平分成三层,底层表现的是动物和植物,其中层表现的是裸体的奴隶正在搬运谷物、酒等祭祀物品。
顶层表现了一
个裸体男人正在向一位女性奉献祭品,这位女性可能是丰产女人伊南娜,也节能是她在人间的代表,如一位高级女祭司。
【1】P20 《外国美术史简编》张干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通过构图的水平分成,清晰的表现了宇宙秩序中的等级划分。
《纳美尔调色板》其正面和背面表现了不同的内容。
背面石板被三条直线不等分水平的分成四层。
底层表现了一头健壮的公牛正在摧毁一栋建筑物,在公牛脚下是一个倒下的人,中间是两头长颈怪兽颈部纠缠在一起,形成一个圆形的调色凹槽,怪兽的颈部栓有绳索,两侧的奴隶在竭尽全力地控制两头怪兽。
在其之上,是纳美尔头戴下埃及红色王冠,在他的侍从的陪同下检阅被砍了头的俘虏。
【2】P21《埃及文明the civilization of Egypt》许朝华北京出版社石板的正面被两条直线不等分水平分成三层,底层表现了两个逃跑的战败者,中间层表现了头戴上埃及白色王冠的纳美尔左手抓住跪倒战俘的头发,右手高举权杖准备击打,纳美尔身后是为他提鞋的仆人,而他的对面是一直鹰,鹰是埃及天空之神荷鲁斯(Horus)的象征,荷鲁斯站在象征下埃及的纸莎草上,抓着一条绳子套着一个下埃及居民的头颅。
石板正反面的顶层两侧都刻画了人面公牛头,中间刻着纳美尔的名字。
从构图上看,1)两个作品都会把画面用直线来切割画面,把画面水平分成三到四层,成横带状排列。
且这些直线也是人物和动物立足的地平线。
但其区别在于《纳美尔调色板》直接用直线来进行画面的分割,而《浮雕瓶》在每一个层次之间会空有一段空白空间,使分层
更清晰。
从整体构图上来讲,《纳美尔调色板》整体画面构图更为饱满,说明了埃及早王朝时期以人物主体的浮雕艺术在吸收苏美尔艺术的平行分割构图风格和叙事性的基础上注意到了整张画面构图的整体性。
2)两个作品画面的分割都是画面面积不等分的水平分割。
两个作品都是通过分层所占面积的大小来表现分层中人物或动物在宇宙中所处等级和地位。
在《浮雕瓶》中,裸体男人向女神或女祭司献祭所占画面面积最大,而《纳美尔调色板》正面中间纳美尔击打战俘的分层几乎占了全部画面。
且的地位等级高的人物身体的尺寸也会明显大于其他人物。
《浮雕瓶》中最上方的祭司和伊南娜的身体明显大于其他人,而《纳美尔石板》正面中间层中,纳美尔的身高和整体比例明显大于其他人物,而跪地战俘的身高比例与纳美尔相仿,因而他极有可能是被征服的下埃及国王,在石板背面的中上层,头戴红冠的纳美尔身材比例也明显大于其他人。
由此可见,在苏美尔和埃及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尺寸与等级、地位、重要性是紧密关联的。
作者通过对画面中人物比例大小的调整变化强调人物的地位和重要性,同时作者也会把动植物和逃亡战俘一类放置在画面底层来表明其在宇宙中所处的底层地位。
此点说明两种文明浮雕都是按人物尊卑大小比例和构图位置。
二、《浮雕瓶》与《纳美尔石板》人物形象程式对比
通过对《浮雕瓶》和《纳美尔调色盘》中人物形象的对比,可以发现其中很多惊人地相同之处,也表现出来了共通程式。
通过《浮雕瓶》中人物的观察,并同时对当时前后时期苏美尔文明的其他壁画和浮雕等其他作品包括《公牛竖琴琴箱上的神话人物》和印章上的人物,可以发现苏美尔文化中壁画及浮雕作品中人物形象共同程式:1)多数的头像都是侧面的,眼睛却是正脸了,而且强调对眼睛的刻画,多数眼睛的刻画都是双线或加强夸张了眼线,眼睛在脸上所占比例也比较大。
2)身体多是四分之三侧面,但也有像《浮雕瓶》顶层中女祭司形象,就是肩部和胸部是正面的形象,腰臀部扭转成侧面。
侧身像多是人物内测的腿向前迈,两脚与肩同宽,中心在中间。
而在观察埃及早王朝时期的浮雕,以《纳美尔调色板举例》,并与苏美尔时期的《浮雕瓶》进行比较时,会发现埃及浮雕作品在吸收了苏美尔艺术表现手法的同时也融入了自己文明所独有的特点。
1)与《浮雕瓶》相同,《纳美尔调色板》上的人物和动物的头部都被表现成侧面的,着重对眼睛的刻画,将正视的眼睛描绘在侧面的头部,且多数眼睛的刻画为双线或加强夸张眼线。
2)在身体其他部分的表现上,埃及的浮雕更多的运用了如《浮雕瓶》上女祭司形象的表现方式。
人物的肩部和胸部是正面的,而到腰部则扭转成侧面,这样可以表现人物的臀部和双腿的侧面:双脚皆以内侧加以表现,所以只能看见一个大脚趾。
【3】外国美术史简编P44 张敢高等教育出版社没有或很少再出现四分之三侧面的形象。
而与《浮雕瓶》相同的是,人物皆内侧腿向前买一步,两脚与肩同宽,重心中立。
观察埃及文明其他时期的浮雕壁画作品,如第三王朝的《海西拉》浮雕、第十八王朝时期的《埃赫纳吞和他的家庭》和第十九王朝时期的《死者之书》壁
画等作品。
可以发现这也是整个埃及文明浮雕与壁画中人物形象的共同程式。
三、人物形象细节表现的比较
把《浮雕瓶》与《纳美尔调色板》人物形象的细节进行比较,会发现苏美尔文明时期浮雕艺术人物形象的特点更多了影响到了之后的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时期的浮雕艺术。
把《浮雕瓶》中层的奴隶形象和《纳美尔调色板》正面带白色头冠的纳美尔形象提出,进行比较并横向观察两种文明中其他的浮雕作品,如出土于豪尔萨巴属苏美尔文明的抱狮人物浮雕,可以发现苏美尔时期浮雕作品人物形象更为重视对人体四肢肌肉组织的表现进行强调夸张,人物更为健壮。
《浮雕瓶》中奴隶形象大臂、臀腿、小腿肚处肌肉的穿插被表现的很清晰,同时人物的肌肉很发达,而抱狮人物浮雕作品中虽为着衣人像,但露出的小臂和小腿部分肌肉健硕,穿插明确,与古希腊古风时期浮雕追求的人物身躯的饱满健美有互通之意。
同时抱狮人物像中人物和狮子的毛发都运用卷曲叠压的表现形式进行了着重刻画,且另一件作品《公牛竖琴》也强调了对形象毛发的卷曲表现。
这种对毛发的表象手法直接影响到了之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时期艺术各个领域。
苏美尔艺术中喜把人物的面部描绘成双月连眉,梭形大眼的形象,如出土于伊拉克瓦尔卡的《女性头像》、出土于伊拉克阿斯马尔土丘的《还愿雕像》都是连眉大眼的形象,《浮雕瓶》的人物的眼睛也被有意夸张放大,这种夸张方式在之后的文明中也有出现,可以发现出土于伊拉克瓦尔卡的《女性头像》于属爱琴文明时期出土于克诺索斯宫的《持
蛇的妇女或女神》的面部基本一致。
苏美尔艺术对之后各种文明艺术的影响是广阔且悠远的。
而《纳美尔调色板》中纳美尔的形象可作为埃及浮雕人物形象的一个代表。
较之苏美尔艺术浮雕中的人物形象,纳美尔的形象更为修长,腿部比例相对被拉长,但通过观察是埃及浮雕中人物的身材比例更为写实,而且也不那么多强调对肌肉的表现,但其在对人物小臂和膝盖以下的腿部的肌肉的表现手法与抱狮人物像(苏美尔文明)的表现手法是一致的。
而与苏美尔艺术中有意夸张放大人物手部比例相反的是,《纳美尔石板》中人物的手部比例被普遍缩小,头部比例被轻微的放大。
苏美尔用圈、卷、螺旋来表现头发,而自埃及浮雕艺术作品多用直线和网格来表现头发,制造出头发的厚重感。
这也与古埃及广泛流行戴假发有一定的联系。
所以,埃及的浮雕艺术是逐步走向写实的一个过程。
通过贸易等往来,埃及人了解到苏美尔文明并受到其影响,但由于自然、人文、历史背景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埃及艺术发展出了其独有的特点,具有鲜明的特征。
而苏美尔文明对之后的各个文明的影响是深远的,透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