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X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 八上 第1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知识梳理课件(1)
合集下载
【教材知识梳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课件-2021届中考总复习 道德与法治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中考解读
名师考点精讲
中考命题探究
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具体途径有哪些? (1)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积极参加爱心慈善活动。 (2)利用节假日进行社会调查。如关于居住区垃圾分类的问 卷调查。 (3)对处于困境和危难的人能伸出援助之手。如搀扶老人或 盲人过马路、为灾区捐款捐物。 (4)学习志愿者精神,参加志愿者活动。如参加宣传冬奥会志 愿活动。
中考命题探究
易错辨析 我们可以脱离社会而存在。 错误。我们每个人都与社会息息相关,不可分割。
易错辨析 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养成亲社会行为是成年以后的事
情。 错误。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中学生在学好科学文化
知识的同时,也要养成亲社会行为,主动融入社会、积极参加 亲社会活动,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中考解读
名师考点精讲
中考命题探究
一、课标链接 1.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 行为。正确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 能力。 2.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 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地缘 直接建立在人们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关系 关系 ,如同乡、邻居等 业缘 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同 关系 学、同事等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中考解读
名师考点精讲
中考命题探究
(二)在社会中成长 1.如何理解“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P7) (1)途径: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社会 的关爱等。 (2)表现: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 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 (3)结果: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复习课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1)

3.如何辨别网络谣言? (1)注意信息出处。 (2)关注官方信息。 (3)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 (4)辨识信息内容。 (5)向他人求助。
4.怎样传播网络正能量? (1)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就 身边的一些公共事务向有关部门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表达我们的诉求,为决策 科学化、民主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2)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 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
1.列举亲社会行为的例子。 研学旅行、田间劳动体验、清洁街道、义务植树、社区服务、争当志愿
者等。 2.请你回忆一个自己参与的亲近社会活动,谈谈这一活动对自身成长的意义。
示例:参观海洋馆。收获:培养观察能力;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了解物种 的独特性;感受生命世界的神奇;等等。
中学阶段,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走进社会会影响学习。 观点错误。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我们所看,我们所听,我们所尝,我们 所触,我们所做,都可以是学习。走进社会也是学习的一种方式。
3.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直播平台这一新媒 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直播行业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但是在这 繁荣景象的背后,直播的内容、品质良莠不齐。面对这种情况,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 ) ①有选择地接受“海量”信息的冲击 ②不传播虚假信息,传播社会正能量 ③以负责任的态度合理利用媒体资源 ④直播平台无限制,自由使用任我行
1.走进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积极关注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 2.在社会实践中丰富知识,锻炼能力。 3.自觉养成亲社会行为。 4.网络是把双刃剑。 5.理性利用网络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6.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让谣言止于智者。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近社会生活 复习课件(共27张PPT)

答案
16.加强网络管理、防控网络谣言的措施有哪些? 参考 《中考训练营》 参考答案:(1)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升公 民素养,强化公民的责任意识、自律意识。(2)完善公民 网络行为法律制度。(3)将对网络谣言的发布者、传播 者的处理及时公布于众,接受社会监督。(4)加强对网站 的管理创新,完善网站行业自律制度,提高网站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能力。
第二框 合理利用网络 10.为什么要理性参与网络生活?P17 参考答案: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重要的学习工具 和交往平台。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 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11.怎样理性参与网络生活?P18-19 参考答案:(1)互联网上有无限的信息,而我们的时 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 作有关的信息。(2)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 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3)网 络无限,自由有界。我们要恪守道德、遵守法律,这是网 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答案
7.针对网络诈骗现象,青少年应该怎么办? 参考《中考 训练营》 P64“知识拓展” 参考答案:(1)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掌握 必要的网络安全知识,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做到安全上 网。(2)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增强对网上信息的辨别能力 ,抵制不良诱惑,不轻信陌生电话和信息。(3)增强社会 责任感,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学会通过互联网理性参与 社会公共生活。(4)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克服不劳而获的 思想。(5)懂得维权的方式和途径,学会用法律手段维权 。
12.我们要学会“信息节食”的原因和要求分别是什 么?P18 参考答案:(1)原因:互联网上有无限的信息,而我们 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2)要求:我们要注意浏 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关信息面 前停留,不应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 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16.加强网络管理、防控网络谣言的措施有哪些? 参考 《中考训练营》 参考答案:(1)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升公 民素养,强化公民的责任意识、自律意识。(2)完善公民 网络行为法律制度。(3)将对网络谣言的发布者、传播 者的处理及时公布于众,接受社会监督。(4)加强对网站 的管理创新,完善网站行业自律制度,提高网站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能力。
第二框 合理利用网络 10.为什么要理性参与网络生活?P17 参考答案: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重要的学习工具 和交往平台。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 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11.怎样理性参与网络生活?P18-19 参考答案:(1)互联网上有无限的信息,而我们的时 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 作有关的信息。(2)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 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3)网 络无限,自由有界。我们要恪守道德、遵守法律,这是网 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答案
7.针对网络诈骗现象,青少年应该怎么办? 参考《中考 训练营》 P64“知识拓展” 参考答案:(1)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掌握 必要的网络安全知识,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做到安全上 网。(2)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增强对网上信息的辨别能力 ,抵制不良诱惑,不轻信陌生电话和信息。(3)增强社会 责任感,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学会通过互联网理性参与 社会公共生活。(4)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克服不劳而获的 思想。(5)懂得维权的方式和途径,学会用法律手段维权 。
12.我们要学会“信息节食”的原因和要求分别是什 么?P18 参考答案:(1)原因:互联网上有无限的信息,而我们 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2)要求:我们要注意浏 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关信息面 前停留,不应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 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精选-中考道德与法治八上第1单元走进社会生活课件

• A.①②③ B.②③④
•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对下图漫画理解不.正.确.的是
( B)
A.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B.青少年只有成为志愿者才能参与社会生活 C.参与社会生活有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D.参与社会生活使我们获得他人和社会接纳与认 可
合理利用网络
• 1.网络如何丰富日常生活?
• ①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 得方便快捷。②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 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③网络让我们的生 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 2.网络如何推动社会的进步?
• (1)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①互联网促 进了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的流动,已经成 为社会生产的新工具、经济贸易的新途径。② 互联网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新业态, 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
易混易错 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渠道有很多,网络
只是其中的一种,认为“网络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唯
一渠道”的观点是错误的。
命题点:网络让我 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和丰富多彩。
命题点:网络促进民 主政治的进步。
• 3.网络有哪些弊端?
• ①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 息歪曲事实、误导大众,侵犯他人人格尊严, 侵害他人利益,危害社会稳定,造成恶劣影响。 ②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③个 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 热点探究
• 材料一: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 的日益普及,网络产品不断推陈出新。网络产 品在为人们提供更多休闲娱乐选择和便利的同 时,却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问题,部分少年儿 童也开始接触网络游戏等产品,有的甚至形成 深度依赖,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网瘾。长此以往, 网络不良行为就有转化成现实不良行为的危险。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和网络游戏渐成贩卖有 害文化的主渠道,腐蚀、毒害着广大青少年的 心灵,令人深感痛心和忧虑。
2019-2020课标通用安徽省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第一编知识方法固基第三部分八上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课件

考点必备梳理
第一课 第二课
知识拓展 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
血缘 以血亲或生理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家庭、家庭 关系 成员之间的关系等 地缘 直接建立在人们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关系, 关系 如同乡、邻居等 业缘 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同事、 关系 同学等
3.参加社会生活的意义有哪些? (1)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 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 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2)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 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考法一 考法二
考法必研突破
考法二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 与社会公共生活。
例2(2016·安徽中考)2015年12月7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开通了政务 微博微信综合服务平台,旨在搭建政府与公众交流的“直通车”。
请你就如何理性运行这一平台给安徽省公众提出建议。
答案 遵守道德、法律;明辨是非、正确选择;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等。
第一课 第二课
考点必备梳理
2.合理利用网络表现在哪些方面? (1)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2)传播网络正能量。 3.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 (1)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我们可以通 过网络平台就身边的一些公共事务向有关部门积极提出意见和建 议,表达我们的诉求,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网 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 (2)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
第三部分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复习课件(37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二、[教材P12 相关链接] 1.【考查形式Ⅰ】“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
6.[2022·福建]小闽:你做事果断,但有些马虎,若能细心
点就更好啦。
小福:你说得有理,我会慢慢改进的。
上述对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 C
①勇于自我批评
②重视他人评价
③做更好的自己
④懂得欣赏自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题型训练]名言警句摘录: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 “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 可战胜的。” ——高尔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
1.【考查形式Ⅰ】材料表明钱学森的中学时代(A ) ①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②为他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③以知识学习为唯一的内容
④决定了他将来的发展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返
2.【考查形式Ⅱ】阅读材料,请谈谈你的感悟。(2分)
①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为我们的一 生奠定重要基础。②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 到青年的生命进阶,为我们的人生长卷打上更加丰 富而厚实的底色。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单元 复习训练
思维导图
成 长 的 节 拍
一生 挑战
人生 目标
坚持
成
长பைடு நூலகம்
主动
的
节
拍
动力
兴趣
发现自己
成 长 的 节 拍
社会
发现自己
成 长 的 节 拍
扬长避短
与他人合作
奋进
常考题型突破
常考题型1 启示(认识、看法、理解、警示)类主观题 答题步骤 ①审设问→②审材料→③联系教材→④组织答案(启示 类=意义+怎么做;看法类=判断正误+理由;认识类 =思想+行动;警示类=危害+怎么做……)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复习课件-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C ③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④亲社会行为在社会实践中养成
-20-
3 直面中考
6.【2021内蒙古】2020年除夕武汉快递员汪勇说服家人赶到金银潭医院送护 士回家。1月25日至4月8日,他每天只睡4个小时,一个人能力有限,就发动 朋友,解决医护人员出行问题。为让医护人员随时吃上免费热饭,他又多 方联络解决需求...以凡人之力,书写传奇,被评为2020年感动中国人物。据 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汪勇承担的这些责任都是必须做的 ②汪勇在关爱他人时尽已所能,是一个友善和值得称赞的人-7- Nhomakorabea 直面中考
5.【2022湖南】一旦在手机上查找什么,很快就会在某手机App里 看见这类商品;刚刚浏览了某个主题的新闻,很快某手机App里就 会有很多同类事件的内容。针对“大数据杀熟”“诱导沉迷”等 互联网算法的不合理应用,国家网信办等4部门联合发布约束“算
C 法”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国家出台此项规
C
-11-
3 直面中考
1.【2021青海】意大利某洞穴专家曾一个人度过了一年多暗无天日
的地下生活后,变得情绪低落,不善与人交谈,丧失了交际能力
。这说明了( )
①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
②我们需要在社会中获得精神滋养 ③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个人
A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C ④网络交往对象具有虚拟性,需慎重对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
3 直面中考 12.【2022江苏】下图漫画《沙漏》告诉我们沉迷网络会( ) A.让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 B.让信息交流更方便快捷 C.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D.不可避免走向违法犯罪
(名师整理)最新道德与法治中考复习《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专题精讲课件

①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消极影响②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
③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合理利用 网络:
①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②传播网络正能量
①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A、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变得方便迅捷; B、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 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C、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 彩。 ②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A、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B、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C、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1)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A、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 进沟通、完善自我; B、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 学会“信息节食”; C、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 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D、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2)传播网络正能量: A、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B、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 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 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
03 易错易混辨 别
1.【2019淮安中考题】下列选项与右侧漫画《法“网”》的寓意不一致的C是( )
A.中学生应提高媒介素养,合理利用网络
B.中学生要自我约束,合法参与网络生活
C.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中学生应该坚决远离网络 D.法律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违反法律可能失去自由
看清漫画细节 注意逆向选择
解析:网络是把双刃剑,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题中中学生应该坚决远离网络表述过于绝对。
A.对自己行为负责,行为前自律和自控 B.提高媒介素避免盲目从众,拒绝网络培养好习惯
11.材料一:党的十八大修改的《党章》的总纲中,在“在生产发 展和社会财富增长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之后,特别加上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核心 理念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 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材料二:合肥市五十中学利用三月“学雷锋月”这一良好契机,组 织开展了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如义务植树造林、安全用电宣传、 防空防灾宣传、文明交通引导、环境卫生清扫等,并在全校范围内 发起倡议, (1)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属于亲社会行为吗?(1分)中学生为什么要 养成亲社会行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