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平原区水文站网规划

合集下载

平原水网区河流水位流量单值化处理初步探讨

平原水网区河流水位流量单值化处理初步探讨

31G q 系圈 . 关
根据单值化流量计算表 1 绘G - 关 系图( 图1 _目 见 J
从 图】 以看出, 可 关系为单 一曲线 , 采用选点法配制关系方 程 为: q O0 0 = o 2 f) 5 此 时瞬时流量为 : 目 = 0 0 G 3 z Q l O 0 2  ̄9 0 = 5
1 1 r I 1 0~
顶托等综台影响 的水 网区水位流量关系用落差指数法进行单 值化分析 , 属一种水力学方法 . 其概念清楚 , 明易懂 , 简 值得采
用 广 . 推 、
表2 三种检验结果表

1 0 0
2( 03
30 0
40 0
5 ∞
6 00
逃测 的发展 , 就需要 研究水 网 区河流水 位 、 量的单值 化 这 流
问题 一
式中:
— —
t 刻上断面水位 : 日 寸
2 基本原 理
天然河流在无旁侧人流河段 洪水的演变可用圣维南动力
: +
GF——埘 刻下 断面水位 。 - 将式() 3代人式 () 2即得
G £广 G , F
平 原 啦 网 区河 流 水 桩 流 量 单值 化 处理 捌 卡 探 讨 1 豪 涛 克
3 实 际 应 用
觋 粱家坝水文站实 资料进 行分析。 家坝水文站是巢 梁
湖流域西河 上的一个典型的沿江水网区测站 . 受洪水涨落和变 动回水 等影响, 水位 、 流量关 系十分散乱 , 站上 、 该 下两 断面相

GJ T) 。

g —— 重力加速度 对于平原区河流 、 惯性项 、 数很小 , 可忽 略 不 汁 即得扩 大渡运动 方程 g g
a Q ^

水位测站如何布置

水位测站如何布置

大河控制站的主要任务:为江河治理,防汛 抗旱,制定大规模水资源开发规划以及重大工程 的兴建,系统的收集资料。 小河站的主要任务:是为研究暴雨洪水产流、 汇流、产沙、输沙的规律而收集资料。 在大中河流的空白地区往往也需要小河站来 补充,满足地理内插和资料移用的需要。 区域代表站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流量特征值的 空间分布,探索径流资料的移用技术,解决任何 水文分区内任意地点的流量特征值,或流量资料 的内插与计算问题。
4.基本水文站网的布设原则 (一)基本流量站网的布设原则 由于河流有大小、干支流的区分,因 此流量站网的布设原则也不相同。 控制面积在300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 河干流流量站,称为大河控制站。 干旱区在300~500平方公里以下, 湿润区在300平方公里以下的河流上设立 的流量站,称为小河站。 其余天然河流上设立的流量站,称为 区域代表站。
遥测站是利用现代化的测验通讯 手段施测和传送资料,并可以经常监 视测站仪器的运转情况所获得的资料 是实时资料。 ⑶水文调查:水文调查是为弥补 水文基本站网定位观测的不足或其它 特定目的,采用勘测、调查、考证等 手段而进行的收集水文数据及有关资 料的工作。因此,水文调查是水文测 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⑴线的原则: 适用大河站的布设原则。 在干流沿线布站,相邻站址距离要满足 径流特征值沿河长插补的精度要求(两站之 间的径流内插误差控制在±5%~±10%) ,并满足沿河长进行水文情报预报的要求, 因此数量不能过少,由此可确定布站数量的 上限。 由于实测流量均有误差,上、下游相邻 站之间如果距离太小,则很难区分沿河长的 径流变化与测验误差之间的差别(要求两站 之间的径流变化率在10%~15%之间)。 由此可确定布站数量的下限。
的分水岭,对潮湿空气起阻碍作用,使迎风面与背风 面的降水发生明显变化;地形转折点,如平原、丘陵、 山区的分界处;植被条件变化界。如林区、草原区、 农业区等分界处;地质条件显著变化界及较大面积的 湖泊区、沼泽区的区界等。 在任意水文分区内,沿径流深等值线的梯度方 向,布站不宜过密,也不宜过稀。决定站网密度下限 的年径流特征值内插,允许相对误差采用±5%~ ± 10%,决定站网密度上限的年径流特征值递变率,采 用10%~15%)。 对于分析计算较困难的地区,在水文分区内, 可按面积进行分级,一般情况下,分为4 ~7级,每级 设1 ~2个站。

第1 章 水文测站与站网

第1 章 水文测站与站网

图中的流向是以某断面处若干个部分流量的 矢量了表示的。各部分流量的矢量和就是断 面的流量矢量,其方向代表水流通过断面的 平均流向。 水流平面图的测绘方法步骤如下: 1、拟设测流断面 在测流断面上下游平行布设1~5个断面,各 断面之间间距基本相等,且不小于断面平均 流速的20倍。
2、施测准备 包括经纬仪、平板仪、断面桩、水准点和水 面浮标等。 3、整理计算交会资料 整理计算各断面测角交会资料,绘制河段平 面图,标出每个浮标经过各断面的位置,按 顺序连成虚线,其走向代表水流情况。选择 走向比较一致处的断面作为初选的测流断面。
(五)比降断面: 用来测量水面比降的断面。测验河段根据需 要应设置上、中、下3个比降断面,其中的中 比降断面由基本水尺断面代替。 上、下比降断面间距Ls采用下公式计算: Ls=2/(△Z2Xs2)(Sm2+ (Sm4+2△Z2+Xs2Sz2)0.5) (1-4) 式中: Ls——比降断面间距,km; △Z——每km水面落差,mm; Xs——比降观测允许的不确定度,取15%; Sm——比降水准测量每km的标准差,3等水准,取 6mm,4等水准取10m; Sz——比降水位观测误差。
黑龙江省水文站网分布图
第二节 水文测验河段的查勘与选择 第二节 水文测验河段的查勘与选择
一、测验河段的选择原则
测验河段:是野外进行水文测验的场所。 (一)测验河段的选择 应满足以下3个条件: 1、满足设站的目的和要求; 2、保证测验信息的必要精度和工作安全; 3、方便、经济、有利于测验工作。
二、测站控制
若取浮标流速的相对误差 δu= 1.25 ~ 2.0%作为允许误差, 代入上公式得 LF=Vf/ δu= Vmax/0.0125 ~ 0.020 = (80~ 50) Vmax 2、山区中小河流,可适当缩短,但不得小于 20倍的Vmax; 3、WMO的水文气象指南中建议浮标漂流历 时宜大于20s,以确定上下浮标断面间距。

水利工程中的水文站点布设原则

水利工程中的水文站点布设原则

水利工程中的水文站点布设原则水文站点布设对于水利工程的运行和管理至关重要。

合理的水文站点布设可以提供准确的水文数据,为水资源管理、防洪调度和水电规划等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将介绍水利工程中水文站点布设的原则,并探讨其中的考虑因素。

一、覆盖面积广泛水文站点应根据地理条件和水文要求,合理布设,使之覆盖面积广泛。

即使地理条件复杂,也要确保每个区域都有适当数量的水文站点,以充分了解各地的水文情况。

这有助于对流域水文过程进行全面的了解,提高水资源规划和管理的准确性。

二、多样化的站点类型水文站点根据其测量方法和用途,可分为不同类型。

例如,雨量站、水位站、流量站等。

不同类型的站点可以提供不同的水文数据,形成全面的水文信息。

布设不同类型的水文站点有助于了解各种水文参数的变化趋势,为工程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合理的站点布局水文站点的布局至关重要。

站点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1. 考虑区域特点:布设站点时应充分考虑区域的地理和气候特点。

例如,在山区布设水文站点时,要考虑山地水文特点,如降雨丰沛、坡度大等。

这样可以更好地掌握山区水文情况,为山洪灾害防治提供支持。

2. 考虑地形条件:布设站点时要根据地形条件合理选择测量点位。

测量点位应尽可能地代表流域或区域的特征。

例如,在河流中布设水位站时,应选择河道横断面最典型、水流条件最稳定的位置。

3. 布设密度适宜:站点布设的密度应根据流域或区域的特点和需求来确定。

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布设密度可以适当降低,而在干旱地区或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布设密度应适当增加。

这样可以更好地监测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

四、合理的站点数量水文站点数量的确定应充分考虑数据需求和可行性。

过多的站点不仅会增加管理成本和工作量,还可能使数据处理和分析变得困难。

而过少的站点则可能导致数据覆盖不均衡,影响工程决策的准确性。

因此,应根据实际需求和经济可行性确定合理的站点数量。

五、站点设备的可靠性水文站点布设不仅要考虑站点的数量和布局,还要确保站点设备的可靠性。

水文站网规划技术导则

水文站网规划技术导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SL34-92水文站网规划技术导则Tec0nical Regulations for 0ydrologic Network Design 1992-05-16发布1992-07-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主编部门:水利部水文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目次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基本规定第一节水文测站第二节水文站网第三节水文站网的规划与调整第三章水文分区第四章流量站网规划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大河控制站第三节区域代表站第四节小河站第五节平原区水文站第六节水库水文站第七节设站年限第五章雨量、水面蒸发站网规划第一节雨量站网第二节水面蒸发站网第六章水质站网规划第七章地下水井网规划第八章其他项目站网规划第一节泥沙站网第二节水位站网第三节实验站第九章站网调整第一节受水工程影响的流量站网调整第二节雨量站网调整第三节水面蒸发站网调整第四节泥沙站网调整第五节水质站网和地下水井网的调整第一章总则1.0.1为使水文站网规划和调整工作系统化、规范化,促使各类站网更好地协调运行和发展,特制订本导则。

1.0.2本导则适用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流域机构水文部门有关基本水文站网的规划和调整工作。

1.0.3各类水文站网的总体规划每十年进行一次,站网的调整工作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需要确定。

1.0.4水文站网的规划与调整除执行本导则外,尚需执行国家有关水文方面的方针政策及规程规范。

第二章基本规定第一节水文测站2.1.1水文测站是在河流上或流域内设立的,按一定技术标准经常收集和提供水文要素的各种水文观测现场的总称。

按目的和作用分为基本站、实验站、专用站和辅助站。

一、基本站是为综合需要的公用目的,经统一规划而设立的水文测站。

基本站应保持相对稳定,在规定的时期内连续进行观测,收集的资料应刊入水文年鉴或存入数据库。

二、实验站是为深入研究某些专门问题而设立的一个或一组水文测组,实验站也可兼作基本站。

三、专用站是为特定目的而设立的水文测站,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基本站的特点。

河南省水文站网现状分析评价

河南省水文站网现状分析评价

1.℃。 55 7月最热 , 月均气温为 2 % 处( 中雨量站 9 3处 , 7 其 1 水文 站含雨量 最稀站网基础上不断发展 , 其演变反 映了 2 ℃; 8 1月最 冷 ,月 均气 温为 一  ̄ 2C 观测项 目 1 2 ,水位站含雨量观测 适应社会 对水文资料不 断提出新的需求 4处 2 全省无霜期大致在 10~2 0 项 目 2 处 ) ℃。 9 3d 1 ;泥沙观测项 目 5 3处 ; 蒸 的动态过程。根据 WMO对各国平均情况
西 ,西连陕西 ,南临湖北 ,东西长约 较大规模 的规划与调整 ,逐 步形成 了 导意见 , 这就是 世界气象组织 ( 以下简称
5 0 m, 北跨度 约 5 0 m, 8k 南 5 k 全省 土地 分布 比较合理的水 文观测站 网。
面 积 1. k 6 7万 m 。
WMO) 提出的容许最稀站 网的概念 。容许
二 、 文 站 网发 展 状 况 水
温带、 内陆和热 带的平原 区
温带、 内陆和热带的 山区
60 0 0 ~90
1O一20 O 5

10 —2 0 0 0 50
50 0 0 0
3 0 0 0 3 0 0 干旱地 区) 0 ~10 00(
和 1 00 ( 区 ) 000寒
干 旱 和极 工 区 ( 合 大 沙 漠 ) 10 不 50
中下游 地区 , 与冀 、 、 、 、 、 6 有计划地建设 ,先后历经了 15 晋 陕 鄂 皖 鲁 9 6年 、 的标准。根据不 同地区水文站 网发展 的实 省 毗邻 , 东接安徽 、 山东 , 接河 北、 北 山 16 、9 0 18 9 5年 17 9 0年 、9 5年 4次 际和经验 , 以提出站网设计的一般性指 18 可

杭嘉湖平原水文站网合理布设及测验方法探讨

杭嘉湖平原水文站网合理布设及测验方法探讨

杭 嘉 湖 平 原 水 文站 网 合 理 布 设 及 测 验 方法 探 讨
程 华 华 孙 志 林 , 淑 萍2 楼 峰 青2 一, 孙 ,
( . 江 大 学 水 利 与 海 洋 工 程 系 , 江 杭 州 3 00 ; 2 浙 江 省 水 文 局 , 江 杭 州 30 0 ) 1浙 浙 10 9 . 浙 10 9
多普勒流速测流 方法在 多个受潮 汐影响的 河流得到 成功应用 , 值得进一 步推 广。 关 键 词: 水文站 网;测验 方法 ; 网评价 ;多普 勒测流 ; 站 杭嘉湖平原
文 献 标 志码 : A 中图 法 分 类 号 : 3 2 P 3
平 原水 网区河 道水 面 比降极 小 , 网组 成 复杂 , 河 流 向顺逆 不 定 , 遇强 降雨 易形 成较 严 重洪涝 灾 害 , 雨 遭 少
通过对 杭嘉 湖平 原 区水文 站 网 的合 理 布设 及测 验方 法 的分析 研究 , 探讨 平 原 区水 文 站 网布 设 和 水 文 测 验 方
法。
1 区域概 况
杭 嘉湖 平原 区位 于浙 江省 北部 , 湖流 域 的南部 , 太 区 内有 杭州 市 、 州 市 、 兴 市 , 1 湖 嘉 共 6个 县 ( 、 ) 市 区 。 区内总人 口 6 9 5万 人 , 9. 国内生 产 总 值 40 9亿 元 , 6 是
闸、 德清 大 闸等水 闸进 入 杭嘉 湖 河 网 , 持 区 内生 活 、 维
生产 和生 态 用 水 。太 湖 流域 实施 “ 江 济 太 ” 水 工 引 引
程后 , 供水 的可靠 程度 大大 增加 , 由于 区 内及 周边 地 但 区经 济发 展较 快 , 治污 措施 落实 尚不 到位 , 网水质 状 河 况堪 为担 忧 , 以对 水 文 水 资 源及 水 环境 监 测 提 出 了 所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水文站网布置与优化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水文站网布置与优化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水文站网布置与优化水文站是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监测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文要素、提供实时水文信息的功能。

水文站网的布置与优化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行和管理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水文站网布置与优化能够有效地提高水文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运行提供必要的支撑。

一、水文站网布置的基本原则1.站网布置应充分考虑流域内的水文地质条件、水文气候特征以及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

通过对流域内水文要素的分析和评估,确定水文站网布置的基本原则和设计指标,为后续的站点选址和建设提供依据。

2.站网布置应充分考虑流域内的地形地貌特征和水系分布情况,合理确定各类水文站的布设数量和位置。

对于流域内水系发育较好的地区,应增加水文站的密度,以提高水文要素的监测覆盖范围;对于重点保护区域或重要水源地区,则应增加关键水文站的设置,加强对关键水文要素的监测。

3.站网布置应充分考虑水文站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关系,避免站点选在易受人为或自然干扰的地区。

同时,要考虑水文站建设的可持续性和长期性,选择稳定、易于管理和运维的站址。

二、水文站网优化的方法与途径1.优化水文站网布置的密度和布设范围,逐步实现对水文要素的全面监测覆盖。

通过采用遥感技术、GIS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对流域内的水文要素进行空间分析和动态监测,确定站网的优化方案和重点改进建议。

2.优化水文站网络的监测指标和监测设备,提高水文数据的采集质量和监测效率。

引入先进的水文监测技术和设备,实现对水文要素的实时监测和全面观测,为水利水电工程的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3.优化水文站网络的数据共享和应用机制,实现水文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利用。

建立完善的水文站数据管理系统和信息平台,促进水文站之间的数据交流和共享,实现对水文要素的功能性综合分析和应用。

三、水文站网布置与优化的实践案例分析以某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为例,介绍了水文站网络布置与优化的实际操作过程和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水网区河道上,圩区闸、调节闸、挡潮闸、抽水站等 水工建筑物众多,各类水利工程的控制运用,都不同程 度地影响当地水文条件的变化。 8.随着生产的发展,水工建筑物的兴建,圩垸区排水动 力的增加,荡湖的围垦,排水河道和港口的整治等人类 活动的影响,使平原河网区的水文情势更趋复杂。
(二)站网问题
平原水网区的地理特征和水文特性,决定了水文情 势的复杂性,原有水文站网布局不适应水网区水文资料 的搜集,一般水文站的水文测验资料也不能真实反映本 区水文情况的变化。水文站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二)水文分区的划分
1.大区 平原水网区地势平坦,在较大范围内气候因素(降水、蒸
发量等)的时空分布规律易趋一致。而水文情势的变化,则 受水利工程调度运行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受水利工程调度 影响相仿,水资源可统一调度使用,水利治理中需统一规划 治理的,可作为一个大区。平原水网区站网布设协作研究单 位的部分大区见表1。
的外包巡测线,控制大区的总进(出)水量。 (2)分区区界线(简称区界线),即大河网区内部设
置的框格巡测区界线,以探求网区之间的水量交换和汇流规 律。
4.为了进一步研究本区的水文问题,有条件的区域 代表片还应逐步向实验片过渡,或在区域代表片内,选 择控制条件较好的测区建立实验站,加强水量水平交换 和垂直交换各水文因素的观测和实验研究,以探求水量 平衡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四)水文巡测线的确定
1.水文巡测线 (1)水文大区水平衡控制线(简称控制线),即大区
表2 平原水网区水文分区表
省份
江苏 江苏
大区 名称
里下 河区 里下 河区
分区名称 下垫面特征
作物布 土壤 水利工程 运

行方式
腹部水网 水稻田 粘土 圩区动力抽排 区
沿海垦区 棉垦区 沙土 挡潮闸自排入 海
区界线水系 名称 通榆河以西
通榆河以东
(三)区域代表片的选择
在一个水文分区,根据区域大小和下垫面的差异,可 以设置1~2个区域代表片,区域代表片是一个面积较小的 水平衡区,其设置要求是:
1.平原水网区河网纵横交错,无封闭的集水周界, 现有基本水文站只能了解地表径流的一般变化,不能进 行降雨径流关系的分析。
2.水网区周围有着很长的边界线,现有基本水文站只 能掌握部分进出水量,不能进行水资源的综合分析。
3.水网区内部,由于地形、排水条件和暴雨中心位置 的差异大,水流流向不定。本网区和相邻雨区之间的水量 水平交换频繁,而网区内部基本上无流量站,难以进行河 网区汇流的计算。
前言
平原水网区大都分布在我国南方各主要河流中下 游的沿江、沿海和滨湖地区,区内水网密布,流向 不定,水量水平交换频繁,存在着水账不清的问题。
平原区水文站网布设,早期只是在水网区内部 布设水位、雨量站,在主要的出水口门布设少数水 文站,只能了解水网区的一般水文情况。
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江苏、浙江协同开展环 太湖巡测,江苏在苏北里下河地区开展水文巡测工作, 并逐步发展到七十年代初形成的点线面结合的水文站网 布局。南方平原水网区为我国主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 长期来无统一的水文站网规划方法,影响到本区的水利 规划治理和水资源的开发管理。如何解决平原水网区的 站网布设问题,是平原水网区水文工作发展中的一个关 键问题。
1.区域代表片的地形、土壤、植被等,要在本水文分 区具有代表性,以探求能够代表本区的降雨径流关系和水 平衡分析资料。
2.区域代表片要以巡测封闭线严格封闭集水周界,片 内尽量避免圈进湖荡等大水体;巡测封闭线一般应沿主要 河道设置,避免把干河圈进片内,防止未来水过大,影响 产流分析成果的精度。
3.区域代表片的面积,应根据自然条件和未来水量 的大小而定。按现有试点的实践,封闭条件好,外来水 量小的,一般可为300-500km2;封闭条件差,外来水量 大的,一般应在1000km2左右。
水文站网应能全面控制区域产水、进水、出水、蓄水等 平衡要素的变化。水量垂直交换显著地区,还应增加土壤水, 地下水等平衡要素的观测。同时,在不同的水文分区,设置 区域代表片,以探求分区的产汇流规律和进行水资源计算。
2.在水文站网的布设中,应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 站网总布局。 点:各类基本站的定点观测,以控制面上水情分布; 线:各种水文巡测线,沿线布设水文站,以全面掌握 进出水量的变化; 面:即区域代表片,由巡测封闭线包围而形成的水平 衡区,以解决降雨径流资料的外延移用问题。
平原水网区水文特性及站网问题
(一)地理特征和水文特性 1.平原水网区气候湿润、降雨充沛、地表径流丰富。 2.平原平坦、水网密布、湖泊众多,大部分为圩垸区, 也有地势稍高的河网区。 3.水面积大,水面比降小,沟河纵横交错,水流互相串 通,区域内外水量交换频繁,流向顺逆不定。
4.地势低洼地水网区,土壤湿润,地下水埋深浅,大暴 雨后地下水可涨至地面,易于受涝受渍。 5.平原水网区大都位于各主要河流中下游的沿江、沿海 地区,其河网水流易受江海潮汐顶托和挡潮闸启闭变动 回水影响。 6. 圩垸区平时河道敞口,内外水串通,大暴雨后封圩, 机电动力抽排,人力控制地表径流向外河网的汇流。
省份
表1 平原水网区部分水文大区表
大区名称Biblioteka 地理位置边界骨干水系名 称
江苏 浙江
太湖区
长江以南,东滨 长江、钱塘江、
东海
东海
江苏 苏北
里下河区 江汉平原区
长江以北,东滨 黄海
长江以北
大运河、新通扬 运河、苏北灌溉 总渠、黄海
长江、汉水
2.水文分区 平原水网区的产、汇流特性,主要取决于流域下垫面
情况和水利工程的运行方式。因次,在一个大区中,应按 地形、土壤、植被和水利条件划分水文分区,以江苏里下 河地区为例,列表如下:
4.水网区水文情势复杂,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人 类活动影响大,缺乏实验站,较难分析水量平衡各要素间 的相互关系。
水文站网布设原则和方法
(一)站网布设总原则
平原水网区有其特殊的水文特征,水文站网布设既不能 沿用其它区域的布站原则,也没有成功的检验可以借鉴。经 过多年来的布站实践和逐步探索,站网布设的总原则是: 1.平原水网区水文站网布设,必须实行水量平衡原则和区域 代表原则相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