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测站布设

合集下载

测站布置

测站布置

根据调查的内容和目的的不同,水文调查可分 为4类。 • 流域基本情况调查:以系统掌握流域基本 情况建立调查档案为目的而进行调查。 • 水量调查:以解决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水文 资料的还原或水量平衡计算为目的的水量 调查。 • 暴雨、洪水及枯水调查:以完整地收集各 站水文征值资料为目的而进行的暴雨、洪 水及枯水调查。 • 专项水文调查:为专门目的需要而进行的调 查。如泥沙、泉水、冰凌、岩溶、水质污 染及其它特殊水情的调查。
3.水文站网规划(简称站网规划)与调整 ⑴站网规划:站网规划是制定一个地区 (流域)水文测站总体布局的各项工作的总称。 其基本内容有:进行水文分区,确定站网密度, 选定设站位置,拟定设站年限,各类站网的协 调配套,编制经费预算,制定实施计划。 ⑵站网调整:由于大规模的人类活动会影 响和改变天然河流的产流、汇流、枯水及来水 条件;由于经济水平、测验手段的提高;以及 由于人们对地区水文规律的认识加深,应定期 或适时地分析检验站网存在的问题,进行站网 调整。
第一章
测站布置
• 概述 1.水文测验学的研究领域:水文测 验学是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 水文资料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和检 索的一门学科。通过本课程学习,将掌 握江河水文要素的测量、计算及资料整 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学习水文科学 和从事水文事业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2.水文测验工作的任务是:根据国 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水文站网的规 划与测站布设,通过定位观测、巡回测 验、水文调查等方法,对各种水文要素 (如水位、水温、冰情、流量、泥沙、 降雨、蒸发、水质等)进行定位观测和 分析;经整编、刊印(或存储)成为系统 水文资料(如水文年鉴等) 。直接为水利 水电工程规划、设计与运行管理等提供 水文信息,为国防建设及其它国民经济 建设服务。

第1 章 水文测站与站网

第1 章 水文测站与站网

图中的流向是以某断面处若干个部分流量的 矢量了表示的。各部分流量的矢量和就是断 面的流量矢量,其方向代表水流通过断面的 平均流向。 水流平面图的测绘方法步骤如下: 1、拟设测流断面 在测流断面上下游平行布设1~5个断面,各 断面之间间距基本相等,且不小于断面平均 流速的20倍。
2、施测准备 包括经纬仪、平板仪、断面桩、水准点和水 面浮标等。 3、整理计算交会资料 整理计算各断面测角交会资料,绘制河段平 面图,标出每个浮标经过各断面的位置,按 顺序连成虚线,其走向代表水流情况。选择 走向比较一致处的断面作为初选的测流断面。
(五)比降断面: 用来测量水面比降的断面。测验河段根据需 要应设置上、中、下3个比降断面,其中的中 比降断面由基本水尺断面代替。 上、下比降断面间距Ls采用下公式计算: Ls=2/(△Z2Xs2)(Sm2+ (Sm4+2△Z2+Xs2Sz2)0.5) (1-4) 式中: Ls——比降断面间距,km; △Z——每km水面落差,mm; Xs——比降观测允许的不确定度,取15%; Sm——比降水准测量每km的标准差,3等水准,取 6mm,4等水准取10m; Sz——比降水位观测误差。
黑龙江省水文站网分布图
第二节 水文测验河段的查勘与选择 第二节 水文测验河段的查勘与选择
一、测验河段的选择原则
测验河段:是野外进行水文测验的场所。 (一)测验河段的选择 应满足以下3个条件: 1、满足设站的目的和要求; 2、保证测验信息的必要精度和工作安全; 3、方便、经济、有利于测验工作。
二、测站控制
若取浮标流速的相对误差 δu= 1.25 ~ 2.0%作为允许误差, 代入上公式得 LF=Vf/ δu= Vmax/0.0125 ~ 0.020 = (80~ 50) Vmax 2、山区中小河流,可适当缩短,但不得小于 20倍的Vmax; 3、WMO的水文气象指南中建议浮标漂流历 时宜大于20s,以确定上下浮标断面间距。

第1 章 水文测站与站网

第1 章 水文测站与站网

图中的流向是以某断面处若干个部分流量的 矢量了表示的。各部分流量的矢量和就是断 面的流量矢量,其方向代表水流通过断面的 平均流向。 水流平面图的测绘方法步骤如下: 1、拟设测流断面 在测流断面上下游平行布设1~5个断面,各 断面之间间距基本相等,且不小于断面平均 流速的20倍。
2、施测准备 包括经纬仪、平板仪、断面桩、水准点和水 面浮标等。 3、整理计算交会资料 整理计算各断面测角交会资料,绘制河段平 面图,标出每个浮标经过各断面的位置,按 顺序连成虚线,其走向代表水流情况。选择 走向比较一致处的断面作为初选的测流断面。
水文站网分类表
按照测验项目分 水位站网、流量站网、蒸发站网、 泥沙站网、水质站网和实验站网 等;
按照管理和经营 国家站网、地方站网、 单位划分 群众站网; 按照测站性质分 基本站网和专业站网。
按测验精度可分 Ⅰ、Ⅱ、Ⅲ类精度站网。
四、水文站网的规划与调整



水文站网规划:是制定一个地区(流域)水 文测站总体布局而进行的各项工作的总 称。 水文站网规划的主要原则是: 根据需要和可能,着眼于依靠站网的结 构,发挥站网的总体功能,提高站网产 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水文站网的调整:是根据总结经验,在经 济水平、科技和测验手段的提高和对水 文规律的不断认识中定期飞行检查站网 存在的问题,进行站网的调整。
由水力学可知,临界流处的Fr=1,即 Fr= (aQ/gA3)B=1 令动能校正系数a=1,则有 Q= (gA3/B)0.5= =(Bg1/2)dk-3/2 dk为临界水深,有dk=A/Q。 A和dk是水位Z和断面因素Ω的函数,即 Q=f(Z, Ω ) 当断稳定,断面因素Ω是Z的函数,即 Ω =f(Z) Q=f(Z) (1-1) 说明在石梁处流量只是水位的函数,并且流量与 水位呈单一关系。

第一章水文测站

第一章水文测站

1.2 水文站网规划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整
(一) 水文站网
因为单个测站观测到的水文要素其信息只代表了站址处 的水文情况,而流域上的水文情况则须在流域内的一些适 当地点布站观测,这些测站在地理上的分布网称为水文站 网。广义的站网是指测站及其管理机构所组成的信息采集 与处理体系。
水文站网布站的原则是:通过所设站网采集到的水文 信息经过整理分析后,达到可以内插流域内任何地点水文 要素的特征值,这也就是水文站网的作用。
2、汛期工作 首先要全面掌握本流域内雨情、水情特性及测站各种仪器
的使用方法。测验工作包含雨量、蒸发、水位、流量、泥沙等 一些常规项目,它既是水文测站日常工作之一,测验工作是水 文工作的基础。
报汛工作包含雨量、水位、流量等。它是水雨情信息的来 源,是防汛决策的科学依据,报得准、报得及时是对报汛工作 的基本要求。同时报汛工作是水文工作的对外服务窗口,是拓 宽水文服务领域的桥梁, 它体现水文在防洪决策 中的重要作用。
实验站:为深入研究某些专门问题而设立的一个或一组水 文测站。
专用站:是为特定目的而设立的水文测站,不具备或不完全 具备基本站的特点。
辅助站:为帮助某些基本站正确控制水文情势变化而设立的 一个或一组站点。辅助站是基本站的补充,计算站网 密度时,一般不参加统计。
3)基本流量站的分类
按精度分为三类水文站:
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
可供大家参考的文献资料
水文是水利、水电及一切与水资源有关的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前期工作的基础,是水利建设的尖 兵、防汛抗旱的耳目、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哨兵、资 源水利的基石,是一项必须适当超前发展的社会公益 性事业 。
绪论
一、中国的水文测验历史
(一)降水量观测的发展

地铁车站测量方案

地铁车站测量方案
第二章 编制依据
(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3)《工程测量规范》GB20056-2007;
(4)《城市测量规范》CJJ/T 8-2011;
(5)《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101-2009;
(6)《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24356-2009;
图4-1高程传递示意图
钢卷尺改正数公式:
式中 L— 为丈量长度
E— 钢尺的弹性系数, ;
F— 钢尺的横断面积,以 为单位。
P— 重锤质量(Kg)
- 钢卷发检定时加重的质量(Kg)
式中 k为钢卷尺每米的比长改正数
式中 α— 钢的线膨胀系数,即温度变化1ºС时,1m长度钢尺的变化量,取0.000012;
利用经业主与监理批准的高程加密控制点,采用悬吊钢尺的方法进行高程传递测量,直接将高程传递至底板水准点。在基坑边悬吊钢尺进行高程传递测量时,地上地下安置的两台水准仪应同时读数,并应在检定后的钢尺上悬吊与钢尺检定时相同质量的重锤,将高程传递到基坑底板固定点上。传递高程时,每次独立观测三测回,每测回相应变动仪器高度,三测回测得地上、地下高程点高差的较差应小于3mm,考虑到本标段两个车站挖深均在30m以内,故自重伸长改正可不考虑,取最后结果的平均数加上钢尺尺长改正数作为最终的结果,成果经业主与监理批准后才采用。高程传递测量示意图如下:
1.2车站工作内容
桐梓坡路站工作内容:桐梓坡路站为岛式地下二层,局部与6号线换乘处为三层,采用半盖挖法施工。车站主要工作包括车站两侧交通疏解、管线改迁、围挡施工、地下连续墙和灌注柱、土方开挖、内支撑、车站主体结构及施工监测等。
1.3 测量工作的重点及技术要点

水文测验学(第一节)

水文测验学(第一节)

③野外测量。包括地形测量、流向测量、水面纵比降测量。 ④编写查勘报告。
第三节 测站的设立 (Establishment of Hydrological Stations)
一、断面的布设
断面分类(依据用途):基本水尺断面、流速仪测流断面、 浮标测流断面、比降水尺断面。 (1)水流平面图 特征:反映测验河段水流流向分布;各部分流量的矢量和为 断面流量的矢量,其方向代表水流通过断面的平均流向。 用途:其流向是布设测站各断面的依据。
④绘制流速矢量线
在初选的测流断面上,计算各部 分流量及流量的矢量线。
⑤确定断面方向
将各部分流量的矢量连接成矢量 多边形,定出矢量和的方向。垂 直于矢量和的方向为最后的测流 断面线。将原断面校正到最后的 测流断面线,打好断面桩。
(2)基本水尺断面的布设
作用:为经常观测水位而设置,提供水位变化过程 资料,并靠它来推求流量等水文要素的变化过程。
一、测验渡河设备作用和分类 作用:测量水道断面面积和流速
分类(按位置): ①渡河测验设施设备(过河索吊船);②岸上测验设施设
备(水文缆道)③架空测验设施设备(渡河缆车);④ 涉水测验设施设备
二、几种主要的测验渡河设备
①过河索吊船设备 用于船上测流测沙,包括测船和过河索。 测船作用:测流。 过河索作用:稳定和移动测船。
第二节 水文测站河段查勘与选择 (Hydrological Stations)
一、测验河段的选择
测验河段:对水文观测现场作业和观测成果具有显著影响控 制作用的河段。 选择原则 ①根据设站目的,确定测验河段大致范围。 ②能保证各级洪水安全操作与测验精度,有利于建立尽可能 稳定、简单的水位流量关系。 ③尽可能照顾生活、交通、通讯上的方便。

水文测站与水文站网 (河海课件)

水文测站与水文站网 (河海课件)
二类精度站的精度可按测验条件拟定。其任务是收集 、探索水文特征值沿河长和区域的变化规律上所需要的具 有代表性的系列样本资料。这类测站一般为区域代表站。
三类精度站的精度应达到设站任务的要求。这类测站 是收集、探索小河在各种下垫面条件下,产汇流规律、径 流变化规律及水文分析计算对系列代表性要求所需资料。 这类测站一般布设在有代表性的小河上。
卡口、急弯是在高水时发生控制作用的地形。卡口是指河 宽急剧束窄的地方,横断面急变形成水面曲线的转折而发 生临界流。急弯则是由于主流位置的变化,在高水时形成 水面纵向坡降的急变,发生临界水流而形成测站控制。
河槽控制 不均匀流,其平均流速由曼宁公式表示:
Q=1/n·A ·R2/3 ·S1/2
式中:A,R决定于断面因素Ω和水位Z,故改写成:
表1-1 代表片面积和雨量站数目查算表
面积/km2 <10 20 50 100 20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雨量站数 2 2~3 3~4 4~5 5~7 7~9 8~12 9~13 10~14 11~15 12~16
3. 蒸发站网规划
基本水面蒸发站网的布设,以掌握水面蒸发量在面 上的变化,达到运用其搜集的资料可计算任何地区 大 型 水 体 的 蒸 发 量 为 原 则 。 一 般 2 5 0 0 km2~ 5000km2布设一站。平原水网地区为水量平衡研究 的需要,可1500km2布设一站。
性质 基本站 实验站 专用站 辅助站
要素 雨量站 泥沙站
水位站 水质站
流量站 蒸发站 水文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章 水文测站与水文站网
一类精度站的精度应能达到现有测验手段和方法所取 得的可能精度。这类测站的主要任务是收集、探索水文特 征值在时间上和沿河长的变化规律上所需要长系列样本和 防汛需要的资料。这类测站一般布设在大河的干流上。

监测点布设及监测方法

监测点布设及监测方法

监测点布设及监测方法1深层水平位移1.1 测孔布置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在基坑支护桩钢筋笼内绑扎测斜导管11根,具体位置见基坑支护监测平面布置图,测斜管绑扎长度根据该处支护桩长度决定,约18.5m。

测斜管高出自然地面20cm,设置保护井,并悬挂明显警示标志,避免施工时破坏测斜管。

1.2 监测方法1)测斜仪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测斜仪横截面一般为圆形,上下各有两对滚动轮,上下轮距500mm。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重力摆锤始终保持铅直方向的性质,测得仪器中轴线与摆锤垂直线的倾角。

倾角度变化可由电信号转换而得,从而可以知道被测构筑物的位移变化值。

在摆锤上端固定一个弹簧铜片,簧片上端固定,下端靠着摆线;当测斜仪倾斜时,摆线在摆锤的重力作用下保持铅直,压迫簧片下端,使得簧片发生弯曲,由粘贴在簧片上的电阻应变片输出电信号,测得簧片的弯曲变形,即可知道测斜仪的倾角,并推算出测斜管(亦即土体或构筑物)不同深度的位移。

2)埋设测斜管一般用PVC材料制成管长分为2m和4m两种规格,管段之间由外包接头管连接,管内对称分布有四条十字型凹槽,管径一般使用有60mm、70mm、90mm等。

绑扎埋设:将组装好的测斜管绑扎固定在桩墙钢筋笼上,随钢筋笼一起下到孔槽内,并将其浇筑在混凝土中,浇筑前应封好管底盖,并在测斜管内注满清水,防止测斜管在浇筑混凝土时浮起,并可防止水泥浆渗入管内。

钻孔埋设:先在已浇筑好的桩墙混凝土中钻孔,孔径略大于测斜管的外径,然后将测斜管封好底盖逐节组装逐节放入钻孔内,并同时在测斜管内注满清水,直接放到预定的标高为止。

随后在测斜管与钻孔之间空隙内回填水泥沙浆固定测斜管。

埋设过程注意事项:测斜管连接时必须将上下管节的导槽严格对准,避免导槽不畅通。

管底端装好底盖,每个接头和底盖处都必须密封好。

埋设就位时必须使测斜管的一对凹槽与欲测量的位移方向一致(通常为与基坑边缘相垂直的方向)。

埋设好测斜管后要及时做好保护工作,孔口周围砌砖保护,顶部装好盖管口砌砖保护地面80测斜专用管管外回填水泥浆基坑底平面于大基准点施工详图图土体测斜管埋设示意图图灌注桩测斜管埋设示意图∑-+=∆-∆+=∆ni ij n j n l X X X 00000)sin (sin )(θθ3)测试方法测斜管应在开挖前的3~5天内测试三次.待判明测斜管已处于稳定状态后,取其平均值作为初始值,开始正式测试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测站布设第一讲一、水文测站水文测站是在河流上或流域内设立的,按一定技术标准经常收集和提供水文要素的各种水文观测现场的总称。

按其目的和作用分为基本站、实验站、专用站和辅助站。

基本站是为综合需要的公用目的,经统一规划而设立的水文测站。

基本站应保持相对稳定,在规定的时期内连续进行观测,收集的资料应刊入水文年鉴或存入数据库长期保存。

实验站是为深入研究某些专门问题而设立的一个或一组水文测站,实验站也可兼作基本站。

专用站是为特定的目的而设立的水文测站。

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基本站的特点。

辅助站是为了帮助某些基本站正确控制水文情势变化而设立的一个或一组站点。

辅助站是基本站的补充,弥补基本站观测资料的不足。

计算站网密度时,辅助站不参加统计。

基本水文站按观测项目可分为流量站、水位站、泥沙站、雨量站、水面蒸发站、水质站、地下水观测井等。

其中流量站(通常称作水文站)均应观测水位,有的还兼测泥沙、降水量、水面蒸发量及水质等;水位站也可兼测降水量、水面蒸发量。

这些兼测的项目,在站网规划和计算站网密度时,可按独立的水文测站参加统计;在站网管理和刊布年鉴和建立数据库时,则按观测项目对待。

二、水文站网及其作用水文站网是在一定地区,按一定原则,用适当数量的各类水文测站构成的水文资料收集系统。

由基本站组成的站网,称为基本水文站网。

把收集某一项资料的水文测站,组合在一起,则构成该项目的站网。

如流量站网,水位站网,泥沙站网,雨量站网,水面蒸发量站网,水质站网,地下水观测井网等。

通常所称的水文站网,就是这些单项观测站网的总称,有时也简称为“站网”。

以满足水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的最低要求,由起码数量的水文测站组成的水文站网,是容许最稀站网。

首先应建成容许最稀站网,然后,根据需要与可能,逐步发展并优化站网。

力求在适应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投入条件下,使站网的整体功能最强。

水文站网密度,可以用“现实密度”与“可用密度”这两种指标来衡量。

前者是指单位面积上正在运行的站数,后者则包括虽停止观测,但已取得有代表性的资料或可以延长系列的站数。

站网密度通常是指现实密度。

三、水文站网的规划与调整水文站网规划是制定一个地区(流域)水文测站总体布局而进行的各项工作的总称。

其基本内容有:进行水文分区,确定站网密度,选定布站位置,拟定设站年限,各类站网的协调配套,编制经费预算,制定实施计划。

水文站网规划的主要原则是根据需要和可能,着眼于依靠站网的结构,发挥站网的整体功能。

提高站网产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制定水文站网规划或调整方案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相互比较和综合论证;同时,要保持水文站网的相对稳定。

水文站网的调整,是水文站网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水文站网的管理部门,应当在使用水文资料解决生产、科研问题的实践中,在经济水平、科学技术、测验手段日益提高和对水文规律不断加深认识的过程中,定期地或适时地分析检验站网存在的问题,进行站网调整。

分析检验站网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测站位置是否合适,测站河段是否满足要求,水账是否能算清,测站间配套是否齐全等。

四、基本水文站网的布设原则基本水文站网中,流量站网是最主要的站网,因此重点介绍流量站网,并简要介绍水位站网和泥沙站网。

(一)基本流量站网的布设原则由于河流有大小、干支流的区分,因此流量站网的布设原则也不相同。

控制面积为3000km2以上的大河干流流量站,称为大河控制站。

干旱区在500km2以下,湿润区在300km2以下的河流上设立的流量站,称为小河站。

其余天然河流上设立的流量站,称为区域代表站。

大河控制站的主要任务,是为江河治理,防汛抗旱,制定大规模水资源开发规划以及重大工程的兴建,系统地收集资料。

在整个站网布局中,居首要地位。

大河控制站按线的原则布设。

小河站主要任务是为研究暴雨洪水、产流、汇流,产沙、输沙的规律,而收集资料。

在大中河流水文站之间的空白地区,往往也需要小河站来补充,满足地理内插和资料移用的需要。

因此,小河站是整个水文站网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小河站按分类原则布设。

区域代表站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流量特征值的空间分布,探索径流资料的移用技术,解决任何水文分区内任一地点流量特征值,或流量过程资料的内插与计算问题。

区域代表站,按照区域原则布设。

1.线的原则在干流沿线,布站间距不宜过小,布站数量不宜过多,任何两个相邻测站之间流量特征值的变化,不应小于一定的递变率。

否则这种变化和测验误差,将很难区分。

由此可以确定布站数量的下限。

同时布站间距也不能过大,布站数量不能过少,否则将难以保证按5%~10%的精度标准,内插干流沿线任一地点的流量特征值。

由此,又可以确定布站数量的上限。

当估计出布站数量的上限和下限之后,还应综合考虑重要城镇、重要经济区防洪的需要,大支流的入汇,大型湖泊、水库的调蓄作用以及测验通讯和交通、生活条件等因素,选定布站位置。

把上述原则汇集在一起,称为线的原则。

2.区域原则在任一水文分区之内,沿径流深等值线的梯度方向,布站不宜过密,也不宜过稀。

决定站网密度下限的年径流特征值内插允许相对误差采用±5~±10%。

决定密度上限的年径流特征值递变率采用10%~15%。

对于分析计算较困难的地区,在水文分区内,可按流域面积进行分级,一般情况下,分为4~7级,每级设1~2个代表站。

选择布设代表站的河流和河段,应符合以下要求:(1)有较好的代表性和测验条件。

(2)能控制径流等值线明显的转折与走向,尽量不遗漏等值线的高、低中心。

(3)控制面积内的水利工程措施少。

(4)无过大的空白地区。

(5)综合考虑防汛,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管理运用等需要。

(6)尽量照顾交通和生活条件。

3.分类原则布设小河站,应在水文分区的基础上,参照植被、土壤、地质及河床组成等下垫面的性质进行分类,再按面积分级,并适当考虑流域形状、坡度等因素。

选择河流布设测站。

小河站址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代表性和测验条件较好。

(2)水利工程影响小。

(3)面上分布均匀。

(4)按面积分级布站时,要兼顾到坡降和地势高程的代表性。

(5)尽量照顾交通和生活条件。

(二)基本水位站网的布设原则在水文测验中,水位往往是用于推求流量的工具,绝大多数流量站都有水位观测。

因此,流量站网的基本水尺,是水位站网的组成部分。

在大河干流、水库湖泊上布设水位站网,主要用以控制水位的转折变化。

满足内插精度要求、相邻站之间的水位落差不被观测误差所淹没为原则,确定布站数目的上限和下限。

其设站位置,可按下述原则选择:·满足防汛抗旱、分洪滞洪、引水排水、水利工程或交通运输工程的管理运用等需要。

·满足江河沿线任何地点推算水位的需要。

·尽量与流量站的基本水尺相结合。

(三)基本泥沙站网布设原则在泥沙站网上进行测验,是为流域规划、水库闸坝设计、防洪与河道整治、灌溉放淤、城市供水、水利工程的管理运用、水土保持效益的估计、探索泥沙对污染物的解吸与迁移作用以及有关的科学研究,提供基本资料。

泥沙站也分为大河控制站,区域代表站和小河站。

大河控制站以控制多年平均输沙量的沿程变化为主要目标,按直线原则确定布站数量,并选择相应的流量站观测泥沙。

区域代表站和小河站,以控制输沙模数的空间分布,按一定精度标准内插任一地点的输沙模数为主要目标,采用与流量站网布设相类似的区域原则,确定布站数量;并考虑河流代表性,面上分布均匀,不遗漏输沙模数的高值区和低值区,选择相应的流量站,观测泥沙。

五、测验河段的选择原则对水文观测现场的作业和观测成果,具有显著影响控制作用的河段,称为测验河段。

选择测验河段,应遵循以下原则:1.首先要满足设站目的。

根据这一原则,可确定测验河段大致范围。

例如黄河下游伊洛河沁河汇入后,必须及时掌握大洪峰流量的确切数值,才能对下游,作出重大决策。

因此,该河段水流条件不论如何,都必须设站观测。

2.能保证各级洪水安全操作与测验精度;有利于建立尽可能稳定、简单的水位流量关系。

这一原则,对于取得可靠的观测资料,简化内业整理工作,节约人力物力,具有重要作用。

3.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照顾生活、交通、通讯上的方便。

六、测站控制天然河道中水文现象十分复杂的,水位流量的关系在许多情况下是不稳定的。

这是因为流量不仅随水位的变化而变化,它还受比降、河床糙率、水力因素的影响。

而同一水位下,这些水力因素往往又是在变化的。

因此,表现出水位流量关系的复杂性。

但我们在天然河道中还能够找到一些河段,其水力因素在同一水位下保持不变或虽有变化但可以相互补偿,随水位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保持单一性。

假如在测站附近(通常在其下游)有一个断面或一段河槽,其水力特性能够使得测站的水位流量关系保持单一关系,则这个断面或河段便称为测站控制。

如测站控制作用发生在一个横断面上,则称为断面控制。

如测站控制作用靠一段河槽的底坡、糙率、断面形状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来实现,称为河槽控制。

很显然,我们选择测站最好能设在形成测站控制的地点或其上游附近。

天然河道中一些河段为什么会形成测站控制呢?下面我们从水力学原理加以分析。

1.断面控制天然河道中,如有突起的石梁、急滩、卡口、人工堰坝等。

当水流通过该处时,将使水面曲线发生明显转折,形成临界流,出现临界水深,构成断面控制。

以石梁为例,当水流行近石梁处,水流被石梁抬升,过水断显著缩小,石梁上游形成壅水。

当水流通过石梁后,断面扩大,水流跌落。

所以石梁处水面线由壅水曲线变为跌水曲线。

由水力学知,在此产生临界流,出现临界流深d k ,此时佛洛德数F r 等于1,即1322==B gA Q F r α 式中 Q ———断面流量,m 3/s ;A ——断面面积,m 2;B ——水面宽,m ;G ——重力加速度,m/s 2;а——动能校正系数。

若а=1变换上式,则写为:233)(k d g B B gA Q ==式中: d k —— 临界水深,等于 B A。

A 和d k 是水位Z 和断面因素Ω的函数,即Ω=f(Z, Ω)在断面稳定,无冲淤变化的情况下,断面因素Ω是水位的函数,即Ω=φ(Z)则 Q=f(Z)上式表明,在石梁处,流量仅是水位的函数。

因此,水位流量关系呈单一关系。

但必须指出,由于石梁、急滩等都是靠河槽特殊地形产生临界流来维持水位流量关系为单一关系。

一但产生临界流条件消失,则它们的控制作用也随之消失。

所以低水时有的控制作用,高水时则不然。

卡口、弯道及堰坝等在高水时,也能造成水面曲线的转折,产生临界流,从而形成测站控制作用。

由此可见,选择水文测站,最理想的是选在高水、低水都有测站控制的河段上。

那么,为什么测流断面不设在断面控制或其下游,而设在其上游附近呢?这是因为在断面控制处,水面纵坡较陡,流速大,测深测速都不方便,且误差较大,也不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