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整理 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知识点总结

1.生物的组成: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所有生物都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
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所有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遗传物质。
细胞质内含有各种细胞器,如核、线粒体、高尔基体、细胞核等,它们各自有不同的功能。
3.细胞的分裂:细胞分裂是细胞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过程之一、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
有丝分裂用于体细胞的增殖和生长,减数分裂用于生殖细胞的形成。
4.细胞的各项代谢活动:包括物质的运输和转化、能量的吸收和利用、垃圾的排泄等。
5.遗传物质:DNA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它决定了生物的遗传特征。
DNA的结构是双螺旋,由核苷酸链组成。
6.基因与性状: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个功能片段,它决定了生物的性状。
基因通过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分离保持传递。
7.物种与进化:物种是具有相同形态和生理特征,能够繁殖后代的一组生物个体。
生物的进化是物种随时间的推移适应环境而发生的变化。
8.微生物的分类和特征:微生物是肉眼看不见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微生物具有广泛的分布和多样的生活方式。
9.植物的结构和功能:植物由根、茎、叶和花组成,每个部分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太阳能为化学能,并进行呼吸作用。
10.动物的结构和功能:动物按体内骨骼的有无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动物根据其食性可以分为食肉动物、食草动物、杂食动物和植食动物等。
11.生物的繁殖和生长:生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生物的生长是生物体体格发育的过程。
1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维护着生态平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各章节生物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各章节生物知识点总
结
第一章植物界的多样性
- 植物界的分类特征
- 植物界的主要分类群
第二章古老的生物世界
- 古生物时代的植物和动物
- 古生物时代的生物多样性
第三章昆虫的基本知识
- 昆虫的特征与分类
- 昆虫的功能和生活性
第四章生物圈的居民
- 生物圈的居民及其特点
- 生物圈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第五章解剖植物的结构
- 植物器官的组成与功能
- 植物组织和器官的特点
第六章食物和营养
- 生物的营养需求
- 不同营养物质的作用
第七章遗传与变异
- 遗传的基本规律
- 遗传变异与物种进化
第八章发光、发热及能量的转化- 生物的发光和发热现象
- 能量的来源和转化
第九章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
- 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的重要性- 水分和氧气的运动和流通
第十章动植物的需氧作用
- 动植物的需氧作用过程
- 需氧作用与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分解和消化
第十一章植物光合作用
-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的关系
第十二章动植物的生殖
- 动植物的有性和无性生殖
- 生殖方式对物种繁衍的影响
第十三章初级消费者和二级消费者
- 初级消费者和二级消费者的食性
-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形成和特点
第十四章人体组成与生长发育
- 人体组成和人体器官
- 人体生长发育的过程和因素
第十五章保护生物多样性
-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第十六章生物工程与生命伦理- 生物工程的意义和应用
- 生物工程与生命伦理的关系。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认识生命第1章生命的世界§1.1.1 形形色色的生物一、生物的多样性1.物种多样性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动物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和被子)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2.遗传(基因)多样性在地球上,不同种生物体内所携带的基因是不同的,即使是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基因也不尽相同。
如菊花有2万至2.5万个品种;同一头母猪却生下了一窝白猪、花猪和黑猪等不同毛色的小猪。
3.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和其生存环境组成。
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它又可划分为陆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草地、一块农田都可称为一个生态系统。
二、生物的特征生物在表现为多样性的同时也具有共性: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生物才有生长、繁殖和应激性等生命特征。
(1)应激性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做应激性。
应激性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它能够使生物“趋利避害”。
如向日葵的花盘随着太阳转动;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自然下垂等。
(2)生长生长是生物普遍具有的一种特性,生物通过生长使体形增大,体重增加。
(3)繁殖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叫做繁殖。
如蜻蜓点水、母鸡生蛋等。
(4)新陈代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如汗液、尿液、二氧化碳等)。
动、植物的遗体,枯枝落叶等不是生物,因为它们不具有上述生物的几个基本特征。
§1.1.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生物的生存空间统称环境。
生物既适应环境,也影响和改变环境。
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
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2.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整理 北师大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整理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四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知识点整理北师大版1、许多生物的生长发育都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是精子和卵细胞融合而成的一个细胞。
2、在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其中绝大多数细胞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细胞,这一过程就是细胞分化。
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3、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称为组织。
4、动物体基本组织的比较:(图教材P59)5、植物体基本组织的比较:(图教材P60)6、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顺序聚集在一起共同完成一定的功能就形成了器官。
7、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8、动物体的结构层次:*9、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注:标*的内容是重点内容。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五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知识点整理北师大版第1节光合作用*1、叶片的结构(丛书P24)*2、“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教材P71-72)实验步骤:1)植物黑暗处理2)叶片部分遮光3)光照4)酒精脱色5)清水漂洗6)碘液显影(对植物进行黑暗处理的原因:使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实验现象:叶片见光部分呈深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色。
实验结论: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3、“验证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实验(教材P72-73)实验现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后,可见带火星的木条立刻猛烈地燃烧起来。
实验结论:说明绿色植物在光下释放氧气。
4、“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的实验(教材P73-74)实验现象:银边天竺葵脱色、碘液处理后,可见叶片的绿色部分变蓝色,白色部分不变色。
实验结论: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5、“验证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实验(教材P74-75)装置一中放入氢氧化钠的原因:氢氧化钠有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
实验现象:装置一里的叶片不变色,装置二里的叶片变为蓝色。
实验结论: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要点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要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要点主要包括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生物的分类、生物的营养和生长以及植物和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对这些要点的详细介绍。
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2.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包装,具有选择性通透性的特点,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
3. 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包含各种细胞器,提供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
4.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包含遗传物质DNA,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5.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有所不同,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
二、生物的分类1. 生物按照有无细胞核可以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2. 原核生物是没有细胞核的微生物,包括细菌和蓝藻等。
3. 真核生物是有细胞核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真菌等。
4. 生物还可以按照其营养方式进行分类,包括光合生物、化学合成生物和异养生物等。
5. 光合生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的生物,包括植物和藻类等。
6. 化学合成生物是通过化学反应合成有机物质的生物,包括一些细菌。
7. 异养生物是通过摄取有机物质获得能量和营养的生物,包括动物和一些细菌。
三、生物的营养和生长1. 生物的营养方式包括自养和异养两种。
2. 自养是植物和藻类等光合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
3. 异养是动物和一些细菌通过摄取有机物质获得能量和营养的过程。
4. 生物通过消化、吸收和呼吸等过程将营养物质转化为自己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5. 生物的生长是指生物体的体积和质量的增加,包括细胞分裂和细胞增大两个过程。
6. 细胞分裂是细胞增殖的过程,通过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方式进行。
7. 细胞增大是指细胞体积的增加,通过物质的吸收和合成实现。
四、植物和动物的结构与功能1. 植物的结构包括根、茎、叶和花等部分。
2. 植物的根是固定植物体、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器官。
3. 植物的茎是承载植物体的主要部分,具有支持和传导水分养分的功能。
北师大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必背知识点总结走进生命的世界1、生物学(定义):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也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
2、生物学研究对象: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病毒等有生命的物体,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
第一单元认识生命第一章生命的世界生物圈范围:以海平面来划分,向上10000米,向下11000米,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也叫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一个重要原因是遗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
遗传(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大豆和普通大豆)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陆地、湿地、和海洋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由生物和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
常见的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草地、一块农田、一条河、一个校园等一棵桃树、一群鱼等不是一个生态系统生物的特征:1.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应激性)(如含羞草、跳舞草等、向光性、向水性)2.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如种子萌发、幼鳄由小长大、蜻蜓点水等)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新陈代谢)(如人出汗,植物的落叶等)4.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需要的营养物质;动物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5.生物能进行呼吸(如鲸鱼喷水柱换气)6.生物都有遗传跟变异的特性(如“种豆得豆”是遗传、“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是变异现象)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
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生物因素:指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包括种内、种间之间的影响。
【初中生物】2024版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期中复习知识点汇总

生物期中考试复习第一章认识生物和生物学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生物的家族中包括动物、植物、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2、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以及它生存的环境就叫做生物圈,生物圈包括: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上层。
3、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统称为生物多样性。
4、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中一些生物他们颜色状态都不同,但是都属于一个品种,如两千多种的品种菊,那么就体现了生物的遗传多样性,不同生物的遗传信息不相同,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遗传信息也不尽相同。
)5、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陆地、湿地和海洋生态系统。
6、生物的基本特征: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
生命最基本的特征是新陈代谢。
7、自然科学活动包括观察、调查、实验、查阅文献资料、相互交流等。
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8、法国学者拉马克首次提出“生物学”。
9、瑞典科学家林奈对生物进行分类,创立了统一的生物命名法,按照大小和从属关系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林奈的研究使分类学成为一门科学,林奈被称为分类学之父。
10、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创立“进化学说”。
11、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哈维是生物学研究中较早运用实验法的科学家。
12、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使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分子生物学阶段。
13实验法的步骤:(1)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
14、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猎物的。
此实验中设计的两只死老鼠的唯一区别是:有无毒液;设计一只没有被响尾蛇袭击过的死老鼠的目的是:对照实验。
第二章细胞1、生物都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
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单细胞生物:衣藻、草履虫等只有一个细胞构成。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1.生物的分类生物家族包括原生生物、植物、动物、真菌、细菌和病毒。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也称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系统由生物和环境共同组成,例如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草地、一块农田、一条河流、一个校园或一座城市。
但是,一棵桃树或一群鱼并不是一个生态系统。
2.生物的特征生物具有应激性、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等特征。
例如,朵朵葵花会向太阳倾斜,一滴糖水会吸引蚂蚁,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下垂,吃话梅会分泌唾液。
生长过程包括种子萌发长成幼苗,幼苗长成大树。
繁殖方式包括蜻蜓点水、母鸡下蛋、孔雀开屏和植物开花结果。
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例如植物光合作用、落叶、运动后出汗、呼吸和排尿等。
3.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包括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各种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和湿度等。
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互助和斗争。
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互惠互利、捕食、寄生和竞争。
4.生物适应环境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包括拟态、保护色和警戒色。
例如,竹节虫和枯叶蝶具有拟态,蜥蜴和北极熊具有保护色,毒箭蛙、胡蜂和夹竹桃具有警戒色。
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包括鸟类具有适于飞翔的翅膀、北极熊的皮下脂肪很厚和仙人掌的叶子特化成刺。
5.生物影响环境生物也会影响和改变环境,例如蚯蚓改良土壤、森林净化空气和调节气候、蚊蝇传播疾病、大树底下好乘凉以及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等。
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有机整体,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6.探索生命XXX首次提出了“生物学”,XXX是“分类学之父”。
生物的分类单位包括界、门、纲、目、科、属和种。
XXX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和物种起源,XXX是较早运用实验方法的科学家,研究了血液循环。
XXX和XXX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奠基人,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生命现象。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它们需要足够的生活物质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秀资源名师整理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四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知识点整理北师大版
1、许多生物的生长发育都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是精子和卵细胞融合而成的一个细胞。
2、在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其中绝大多数细胞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细胞,这一过程就是细胞分化。
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3、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称为组织。
4、动物体基本组织的比较:(图教材P59)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主要结构特细胞排列紧密,细胞排列疏松,细主要由肌细胞主要由神经细胞构征细胞间质少胞间质发达构成成
支持、连接、保护、接受刺激、产生和收缩、舒张等保护、分泌功能营养等传导兴奋
5、植物体基本组织的比较:(图教材P60)
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分裂增生,不断主要起保护作用功能输送营养物质储存营养物质产生新细胞
6、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顺序聚集在一起共同完成一定的功能就形成了器官。
7、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8
优秀资源名师整理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9
的内容是重点内容。
注:标*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五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知识点整理第1节光合作用
*1、叶片的结构(丛书P24)
*2、“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教材P71-72)
实验步骤:1)植物黑暗处理2)叶片部分遮光3)光照4)酒精脱色
5)清水漂洗6)碘液显影(对植物进行黑暗处理的原因:使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实验现象:叶片见光部分呈深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色。
实验结论: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优秀资源名师整理
)”的实验(教材P72-733、“验证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实验现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后,可见带火星的木条立刻猛烈地燃烧起来。
实验结论:说明绿色植物在光下释放氧气。
)的实验(教材P73-744、“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银边天竺葵脱色、碘液处理后,可见叶片的绿色部分变蓝色,白色部分不变实验现象:
色。
实验结论: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P74-75的实验(教材)、“验证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5
装置一中放入氢氧化钠的原因:氢氧化钠有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
实验现象:装置一里的叶片不变色,装置二里的叶片变为蓝色。
实验结论: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产物:有机物(主要为淀粉)、氧气;*6、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水;
场所:叶绿体。
条件:光、叶绿素;
氧气淀粉(储存能量)、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二氧化碳+水+ *7
、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8
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
即把简单的无机物转变成复杂的光合作用的实质包含了两种变化:一是物质转变,*9、
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二是能量转化,即把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是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2 1)是生物所需的有机物的来源*10、光合作用的意义:3)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来源
、光合作用的应用:应尽量提高光能利用的效率。
如:立体高效种植。
11
第2节呼吸作用
1、将燃烧的蜡烛放进装有萌发种子的瓶子中,蜡烛立即熄灭了,说明瓶里缺少氧气。
证明种子呼吸时吸收氧气。
优秀资源名师整理
、甲瓶中装有萌发的种子,把瓶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2
说明甲瓶里的气体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证明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
、装有萌发种子的保温瓶里的温度,比装有煮熟种子的保温瓶里的温度高,这证明种 3 子呼吸
时会产生热量。
水+氧气能量二氧化碳++*4、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有机物(储存能量)
、呼吸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吸收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 5 量的过程。
一部分为各种生命活动提供动力,一部分*6、呼吸作用的意义: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转化为热量散失。
*7、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所有活细胞进行部位有叶绿体的细胞
白天和晚上白天进行时间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原料
产物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
物质变化分解有机物合成有机物
储存能量能量变化释放能量
第3节吸收作用
*1、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当细胞液浓度﹥周围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
当细胞液浓度﹤周围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
优秀资源名师整理
、植物体根尖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尖的成熟区(根毛区)*2
、根毛细胞吸水的原理:根毛细胞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3
4、植物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
、无土栽培的概念:根据植物生活需要的无机盐的种类、数量和比例配制营养液,用5
营养液来栽培植物。
蒸腾作用第4节
1、蒸腾作用的概念: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形式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生理过程。
、蒸腾作用的部位:主要是通过叶片上的气孔。
*2
2)促进根吸收水分*3、蒸腾作用的意义:1)降低叶面温度,防止被阳光灼伤
3)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第5节运输作用
说明*1、将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茎内被染成红色的部位是木质部,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自下而下运输的。
证明了有机物的运输是通过树枝条中部被剥去一圈树皮后,切口上方会形成枝瘤。
、*2 皮内韧皮部中的筛管自上而下运输。
的内容是重点内容。
注:标*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六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知识点整理第1节种子萌发形成幼苗
优秀资源名师整理
第2节营养器官的生长
1、根系的分类:
2、根系的向性生长:向水性、向肥性、向地性。
优秀资源名师整理
生殖器官的生长第3节
3、传粉的概念:花药里的花粉以一定方式传送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4、传粉方式:自花传粉、异花传粉
5、花粉粒萌发:花粉粒受到柱头表面的黏液的刺激,萌发出花粉管,穿过花柱,直达胚珠,释放出精子。
*6、受精作用(图教材P118):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优秀资源名师整理
的内容是重点内容。
注:标*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七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知识点整理
它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生物成分,*1、
所以,绿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所有生物生存和发展提供必需的食物和能量。
定性作用。
色植物是生产者。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起到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平衡的作用,从而为人类和一切2
需氧生物的生存创造了必要条件。
、绿色植物能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森林涵养的水分一部分供给植物生长需要,一3
部分则成为地下水。
4、保护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的动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热带雨林、覆盖地表而有规律的生活在一起的一群植物叫植被。
我国的植被主要有:5、
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原、荒漠等类型。
、西双版纳是我国著名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
*6
植树节”.“、我国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全国的7
防护林工程是我国十大生态建设工程的第一个巨大植物造林工程。
“三北”、*8
注:标*的内容是重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