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子范大写意花鸟画作品

合集下载

崔子范花鸟画形式美浅析

崔子范花鸟画形式美浅析

崔子范花鸟画形式美浅析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朝历代都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画家,正是这些著名的画家把中国绘画艺术的长廊装饰得更加多姿多彩,推动了中国画的不断前进,自明清到近代出现了许多很有建树的写意花鸟画大家。

明代林良、吕纪的花鸟画在继承了宋、元花鸟画传统的同时,又把花鸟画向前发展了一大步,由工笔变成写意;徐渭的大写意泼墨花卉正是由于其坎坷的经历和高深的修养才成为了千古不朽的大作。

清代的写意花鸟画在继承了明代绘画风格的同时,不断有新的突破,把写意花鸟画推向了高峰。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八大山人、石涛和“扬州八怪”。

近代写意大师吴昌硕,他的写意花鸟画则更具有鲜明的创新精神,使写意花鸟画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峰。

齐白石在继承了八大山人、吴昌硕的基础上,以他的生活经历为素材,创造了许多优秀的作品,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进入新世纪以后,擅长大写意花鸟画的画家数以千计,崔子范先生的绘画作品以强烈的形式感而独树一帜于画坛。

本论文从三个方面来研究崔子范先生的写意花鸟画,首先从良好的启蒙教育时期、不画而画的准备时期、半工半读的求学时期、奋发进取的创新时期来分析崔子范先生的从艺道路,了解其艺术风格形成的过程;其次从墨、线、构图、造型、用色等方面来研究崔子范先生写意花鸟画形式美的特色,重点以崔子范先生作品的图式语言特征为例,归纳了其“拙”、“简”、“艳”的艺术特色。

最后总结崔子范先生写意花鸟画形式美的启示,对崔子范先生写意花鸟画形式美的研究,给我们今后创作带来的参考价值。

【名称】:《高风亮节》

【名称】:《高风亮节》

【名称】:《高风亮节》作品简介。

名称:《高风亮节》年代:作于2009年类别:中国画。

花鸟画作者:张大林规格:138×34厘米属地:现崔子范美术馆收藏画家作品平易朴实。

苍浑淳厚。

融大自然与传统为造化。

以笔墨底蕴丰厚。

劲健。

画格清奇。

文质兼备为统一。

其作品中无不传递出画家对生活的豪迈气度和他个性化的艺术思想。

表达了画家对花鸟画的执着与热爱。

创作了一批泱泱浩瀚的铭心佳作。

在这物欲横流。

乃至炒作的时代。

他虔诚探索。

默默耕耘。

对一草一木一片丹心。

高风亮节他寄托于对自然物象的写照。

牺牲于古今诸家之蕴藉抒发着他的性灵。

其作品涉猎之广。

气息之正。

真可谓丹青有道。

终极造化。

其以宁静致远。

淡泊明志的艺术精神为指导。

借笔墨抒情怀。

效法天道。

无极之极不骄不躁。

功成不居。

不落凡响。

借笔墨抒发出他的艺术人生。

登上了中国花鸟画艺术的高峰!其画作水墨淋漓。

清秀飘逸。

气韵优雅;既表现出画家的传统笔墨功底。

赋有哲思灵气。

画家笔下的作品充满力量与生命。

作品中形与神的意趣。

墨与色的交融。

更是典雅清新。

淋漓奔放。

其作品既有唐宋元人的笔意。

又有明清的八大遗韵。

既有大胆创新。

又有传统精髓。

作品中渗透着文人正气跃然纸上。

从作品中可以看出画家那虚心好学的求知欲望。

无不传递着画家那高尚人品。

四十多岁的他在中国画坛上以迈入了名画家行列。

张大林1963年2月出生于山东省青州市。

现居北京。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

现任北京知秋缘书画院院长。

中国教育电视台花鸟画讲座客座教授。

中国花鸟画研究协会理事。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授等职。

在中央美术学院期间曾得到张立辰。

高风亮节田黎明。

陈平。

毕建勋等老师的指导。

其自幼酷爱绘画。

8岁习画。

从事中国画研究20余年。

擅长写意花鸟。

山水。

人物。

尤长四君子。

葡萄和大鸡。

其画风自成一格。

既有传统笔墨功底。

又有质朴生活感情。

富有哲思灵气。

充满力量与生命。

作品多次在国内外报刊发表。

并参加多项国家级大展并获奖。

作品被多家权威单位和知名人士收藏。

崔子范学院之外卓然成家——崔子范的艺术历程简述

崔子范学院之外卓然成家——崔子范的艺术历程简述

2011年11月号 总第148期
18
THE WORLD OF CHINES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100cm×100cm 2004
图崔 子 范 披 霜 带 露 二 月 花
战胜场面,而是运用高粱、芦苇、大雁
等自然事物形象,简单排列组合,给人
以无限的想象。《艰苦岁月》中通过挺
图崔
立的高粱植株来让人想起青纱帐里小米
子 范
加步枪、严阵以待的战斗气氛,《芦塘

枪声》则是描绘枪声惊起的水鸟齐飞场


景。这些作品艺术意境含蓄而富于诗


意,把对于祖国的爱、对于敌人的恨都


通过富于诗意的画卷呈现出来,呈现出
献礼,纪念抗战胜利,歌颂党的丰功伟
绩,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庆祝香港回归、
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他还参与国际文化
交流,利用业余时间为北大的留学生讲
课作范画,为向世界推介中国画艺术做
具体的工作。1991年崔老被国务院评为
“对文化艺术事业有突出贡献的画家”
并授予“政府特殊津贴”。同时他还热
心捐助文化建设和教育事业,早在上个
生活过、工作过的北京画院。1994年2
月崔子范先生将1986年至1991年创作的
122件捐赠给中国美术馆。进入新世纪
已届九旬高龄的崔老前两个捐赠愿望均

已实现,2010年9月北京画院领导前往
100cm×100cm 2008
2011年11月号 总第148期
20
THE WORLD OF CHINES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烟台籍绘画大家作品赏析

烟台籍绘画大家作品赏析

文化·走进博物馆CULTURE. All Rights Reserved.Appreciation of the Works of the YantaiContemporary Masters in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烟台籍绘画大家作品赏析文/梅兰烟台市博物馆新馆建成后,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文物征集成果显着,越来越多的收藏者自愿将收藏的文物捐赠博物馆永久保存。

其中董昭民先生代表家族无偿捐赠的191件书画精品,是烟台市博物馆建馆以来最为重要和全面的个人书画捐赠,其中很多当代着名书画家的作品均为首次收藏,富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和研究鉴赏价值。

现推出这批捐赠中三位烟台籍书画大家的作品以飨读者。

崔子范(1915—2011),曾用名崔尚治,山东莱阳人。

1940年至1945年在延安军政学院和延安高级党校学习,后任山东胶东地区南海行政公署专员。

1949年后历任北京医院政委,国务院城市建设部勘察测量局局长。

1956年任北京国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美协理事。

他自幼喜好绘画,得齐白石的鼓励和指导,创作吸取众家之长,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

他精大写意花鸟画,亦擅山水。

作品题材广泛,构图简练概括,具有古拙朴实、苍劲浑厚的鲜明风格。

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天津美术馆、北京博物馆、山东博物馆、中国画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北京画院及美国、加拿大、瑞典等国博物馆收藏。

以大写意笔法问鼎画坛的崔子范所绘的这幅山水图画面,虽造型简单稚拙,但构图饱满、线条刚柔并济、墨彩挥洒自如,是中国画的传统样式同西方的现代构成相结和的代表作。

荷花是中国历代画家都喜欢画的题材之一,有关荷花的作品千千万万,但在艺术表现上却往往有些类同之感。

崔子范的荷花表现的却是现代人的情感,他通过艺术的夸张,用凝重、古拙的笔墨,表现出一种特有的“稚拙感”,给人一种纯洁美好的催人向上的感觉。

并在荷梗的处理上大胆地使用平行线,进一步强调了出污泥而不染的亮节气质。

崔子范:人生不止一个十年寒窗

崔子范:人生不止一个十年寒窗

崔子范:人生不止一个十年寒窗导读:崔子范先生的画名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为美术界所熟知,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30多年过去了,中国美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旧事物的更迭使得很多当年红极一时的艺术家被无情的淘汰,渣滓沉淀,精英存续,只有极少的一部分经得起历史考验的艺术家为后人所传扬,崔子范先生以其作品所具有的艺术价值,证明了其在美术史上不朽的地位。

读崔子范先生任何一个时期的作品,丝毫没有过时的感觉,这正说明了其作品的艺术价值具有永恒性。

崔子范先生是中国大写意花鸟画家中极有代表性的一位,他的作品豪放朴拙、笔墨洗练、厚重大气,他以自己多年的艺术实践,重新定义了写意花鸟的大气魄。

写意花鸟画重意境,强调以意为之,不求形似,它要求艺术家不但要对物象的造型了然于胸,而且对物象本身要有一个宏观的意象,在此基础上以最凝练的笔墨对这一宏观意象加以诠释,以最少的笔墨表达最丰富的意境。

然而在现实的艺术实践中,少有艺术家能摆脱形象的束缚,形与笔墨常常顾此失彼,捉襟见肘,笔墨在造型的束缚下猥琐着、委屈着、挣扎着,创作成为了就事论事、就物写物的标本。

崔子范的大写意花鸟画正是在挣脱了形的束缚的基础上表达了他对自然、笔墨、传统的认识,以自己的创作践行了中国画花鸟的写意精神。

看崔子范先生的作品,除了欣赏到一种兢兢业业的笔墨美感之外,更能读出一种对物象细枝末节极尽凝练的匠心。

凝练的笔墨、明艳的色彩、不拘的构图,最终构建了朴素的画面。

艺术追求的是一种朴素的美,朴素使艺术产生感人的力量,崔子范先生的作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朴素,就像他的行文,言简意赅,从不赘述。

本文以朴素的文字,展现了崔子范对生活的认识、对传统、对笔墨、技巧、色彩的理解,文中对技法的阐述也为我们理解他的作品打开了另一扇窗户。

我是山东人,孔孟之道学的多,经历了解放前后两个时代,我念过封建时代的五经四书,学过资产阶级的文化思想,也学过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

学资产阶级东西时,否定了封建主义的东西;学社会土义东西时,又否定了资本主义的东西。

鲁教版美术七年级上册《抒情怡神的花鸟画》课件

鲁教版美术七年级上册《抒情怡神的花鸟画》课件

怀才不遇、 苦闷失落、 品格高洁、 顽强的生命力
《祖国万岁》现代 齐白石
抒 情 怡 神 的 花 鸟 画
★★ 家个 国人 情情 怀感
《和平万年》现代 齐白石 中国美术馆藏



热 烈



贺 中

国 女

排 当荣 代获

鸟 画
崔界
子冠
范军

《 民 富 国 强 》 当 代
崔 子 范
中国画是一种综合型艺术, 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诗书画印)为一体, 是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集中体现。










《荷花翠鸟》 崔子范 当代 《池塘清趣》 崔子范 当代
崔子范,1915.03~2011.06
崔子范美术馆 莱西


◎国

从画

表分

现类










工花山人工来自小大意笔鸟水物

写写画

画画画

意意
★工笔花鸟画特点: 生动逼真,工整细致







《盪婆山鴅图页》五代 黄筌
★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画家为什么会这样画? ★诗词在作品中有什么作用?
《 墨 葡 萄 图 》 明 代
《枫叶寒蝉图》现代 齐白石





半生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啸晚风,

画家崔子范简介

画家崔子范简介

画家崔子范简介一、个人简介崔子范(1915-2011)曾用名崔尚治。

山东莱阳人。

1940年至1945年于延安军政学院和延安高级党校学习,后任山东胶东地区南海行政公署专员。

1949年后历任北京医院政委,国务院城市建设部勘察测量局局长。

1956年任北京国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美协理事。

自幼喜好绘画,得齐白石的鼓励和指导。

擅长大写意花鸟画,创作善于吸取众家之长,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

精大写意花鸟画,亦擅山水。

作品题材广泛,构图简练概括,具有古拙朴实、苍劲浑厚的鲜明风格。

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天津美术馆、北京博物馆、山东博物馆、中国画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北京画院及美国、加拿大、瑞典等国博物馆收藏。

作品有《芙蓉八哥》、《麻雀枇杷》、《金鱼》等。

出版有《崔子范画选》,《崔子范作品选集》等多种。

多次举办个人画展。

二、艺术经历崔先生自幼喜爱绘画,后得到中学美术教员张子莲先生和中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的指导,打下良好的中国画基础,在北京画院工作的二十多年对中国大写意花鸟画作了系统的学习和研究。

离开了行政领导岗位后,潜心于写意花鸟画的创作。

1981年《玉兰八哥》获北京市美术作品展等奖。

曾先后在北京、瑞典、丹麦等地举办过个人画展,并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展出。

1986年,他在中国画研究院举办了大型个展。

吴作人、李可染、叶浅予、何海霞、张仃等美术巨匠都亲临参观,高度评价。

1991年山东省成立崔子范艺术国际基金会。

同年被国家评为突出贡献的艺术家。

出版有《中国当代美术家崔子范精品集》和《崔子范艺术研究》。

1994年他将自己的精品122件捐赠中国美术馆,受到国家文化部的嘉奖。

同年崔子范艺术馆在山东省青岛市落成,这里将永久性地陈列作者的主要作品和他所收藏的历代名家珍品。

崔子范是一位饮誉海内外的著名花鸟画家。

他自幼酷爱绘画,曾得吴昌硕弟子—中学美术教员张子莲的启蒙。

五十年代初,他与中国画大师齐白石相识,深得白石老人的赞赏。

中央画院崔子强崔老简介及其部分画作和画集集锦

中央画院崔子强崔老简介及其部分画作和画集集锦

中央画院崔子强崔老简介及其部分画作和画集集锦2018-04-14
中央画院崔子强崔老简介
崔子强花鸟画作品集②闲时花语
宋晓东宋老的开篇絮语及点评
雷甲寿雷老的评价
崔老的艺术人生①
崔老的艺术人生②
富贵吉祥图142cm×182cm
凌霄68cm×68cm
一缕黄金是一年68cm×68cm 一缕黄金是一年
剪来一尺吴江水,拟比千花灈锦潭176cm×190cm
四条屏136cm×34cm×4
四条屏136cm×34cm×4
墨牡丹124cm×248cm
重阳满满杯中泛,一缕金黄是一年68cm×136cm
芙蓉国里尽朝晖96cm×180cm
凌云图96cm×180cm
富贵神仙图124cm×248cm
事事如意124cm×248cm
中国著名花鸟画家作品选集:崔子强花鸟画精品集
名家·画芙蓉凌霄
民革中央画院作品精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崔子范大写意花鸟画作品崔子范(1915——2011.6.15 ),山东省莱阳县(现山东省莱西市)人。

学名崔尚治,读中学时更名崔子范。

1935年的夏天,崔子范经同窗的介绍,认识了当时在兖州一家乡村师范教美术的张子莲先生。

张是一位小写意画派的花鸟画画家,曾经向清未民初的上海大家吴昌硕学过画,又毕业于上海美专。

从张子莲那里,崔子范第一次领略了中国花鸟画的妙趣。

1951年秋,崔子范到琉璃厂。

恰巧裱画师傅刘金涛与齐白石交谊甚笃,他便主动介绍,这样的,崔子范有幸到西城跨车胡同15号去拜见了年已87岁的齐老先生。

白石大师的教诲,使崔子范终身受用不尽,1935年随张子莲学绘画。

1937年参加革命。

1940年至1945年,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和延安高级党校学习。

1945年至1950年,任山东省胶东区南海专员公署副专员、专员等职。

历任山东胶东东区南海专员公署专员、北京医院政委、国务院城市建设部勘察测量局局长、北京中国画院(今北京画院)副院长等职。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中国花鸟画研究会会长。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崔子范6月15日凌晨1时48分在山东省莱西市家中逝世,享年96岁。

▲半亩方塘68x68cm 艺术思想世界上绘画艺术可分为三种:一种是黑人的艺术,注重感情的宣泄;一种是白人的艺术,注重自然科学,讲究解剖和透视;还有一种是黄种人的艺术,注重哲学和文学入画。

国家开放,艺术也要开放。

要研究、要学习、要借鉴、要通古博今。

学习要多学几家,转益多师,融会贯通,选其优点,综合提高。

时代特征是指导我们作画的宗旨。

我们作画要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要找到艺术发展的规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紧跟时代,不断发展,推向前进。

一个画家水平的高低,个人风格的形成,离不开时代风格,民族风格。

画家与国家、民族、时代不可分开。

历代画家所以成为佼佼者,都是那个时代的需要或者是那个时代所形成的。

时代、民族、个人三者紧相连贯。

时代、民族的需要造就画家的风格和面貌。

作画、气魄、熟练和个人特征总是受时代的影响。

或早或晚,每个历史时期会找到它自己的形象化的表现方法,如果人民喜欢这一新的趋势,就没有什么东西能阻止它们。

过去的理论和实践都不能代替创造,一位真正的美术家,必须是他自己时代的表现者。

他必须遵循自己对艺术的法则的理解,描绘自己的生活经历。

到那时才可以创造出新的作品,它才能具有更深刻持久的价值。

我们的画要有时代精神,吴昌硕画花卉,任伯年画花鸟,徐悲鸿画马,齐白石画草虫,各有他们的时代特征。

我们也画这些内容,但要再提高一步,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

花鸟画也好、山水、人物画也好,面临的课题不纯是客观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现代人的文化、科学、思想、情感、审美观念等起了根本的变化,这些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到不同的画面之中,这是必然的。

有人说“画家就是要表现自我”,我看这话也没有错,但要知道“自我”来自“大我”,来自社会。

“自我”必须以了解社会,了解现代绘画创作的现状,了解人民大众不断变化的审美追求为前提。

例如花鸟画,不仅仅要给人以赏心悦目的作用,更要给人以启迪,启发人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激发人们不断上进的健康情操。

和山水、人物画一样,花鸟画也应在其它门类所不能取代的审美功能中,不断强化自身,使观众得到更多的美的享受和思想启迪,起到推动社会前进的作用。

评论一幅画的好坏,首先是思想内容,精神面貌;再是绘画的技巧和艺术性;三是看作品是否感人,受人欢迎。

品格高的作品总是活泼大方,气概不凡,气势夺人,形式新颖,给观众以高深莫测的感觉。

画品高来源于人品高,人品高是学来的,修养的。

画品高也是学来的,修养的。

所以画品和人品,也是相辅相承的。

人品高能促进画品高,画品高又能促进人品高,两者都是以民族风格和时代风貌为标准的。

▲十里荷香68x68cm 画理画法画画,就是画修养、画学问。

实践告诉我们,优秀的艺术家,需要有很高的个人修养,修养愈高,对今后的发展越有益。

单纯练上一招一式,最终不会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只有很高的艺术修养,才能把握住艺术创作的主动权,才能经得起历史的筛选。

我国历代画论,都把“气韵生动”的标准放在首位。

“生动”是“气韵”的必要条件。

气韵好比人的精神,而笔墨好比人的肉体,精神必须存在肉体之内。

笔、墨、色与生活情趣结合得好不好,可以影响到气韵生动,所以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很密切的。

民族化、时代化、理想化、个性化。

现实与浪漫相结合,传统与时代相结合,具象与抽象相结合,画法与书法相结合,水墨与彩色相结合,充分发挥意笔画的特殊功能。

古人云:“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

”我们作画就应该作到以少胜多,笔简意宏。

一个人到了四五十岁时,他几乎完全失去了对新鲜事物的灵感,这时他需要一个心理上的返老还童,他应力图重新找到儿童的那种本能的冲动的力量。

遗憾的是再好的学校也不能教人做到这一点,这是因为它必须出自于一个人的内心,作为他自己的想象与经历的结果。

一个画家应当以毕生精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笔墨程式,一点一画,都应该是自己心灵的印记,是最能代表自己理想与个性的心灵符号。

中国画追求“三美”:自然美、笔墨美、艺术美。

要从前人的“自然美”、“笔墨美”中追求“艺术美”,这是自然美的升华。

从自然美变成笔墨美再变成艺术美,这三变,和知了猴差不多的时间,知了猴在地里是3年,才能变成知了,就这么难变。

中国画的意境是什么?“意”是主题思想,“境”是客观境界,情景交融达到美的境界,诗的境界。

也是人们常说的诗情画意。

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有赖于对客观事物的深刻认识,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这一些是长期认真细致的观察所得,全面了解了其精神实质,“胸有成竹”画起来有利于发挥画家的思想感情,借景抒情也就容易多了。

笔墨当随时代,每个时代都会产生自己的艺术家。

我们的时代,是快节奏的时代,所以画风应当是强烈的,用笔、用墨、色彩都应该强烈些。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开阔视野,开阔知识面,对画家自身修养最为重要。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宇宙的形形色色都是画家的素材,但画家必须用脑子去概括素材,熔化素材,而后得之心源,才能创作出独到之作。

形成完整的艺术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对比,如墨色的黑白灰对比,线条的粗细长短对比,色彩的冷暖对比,布局的虚实对比等。

通常说墨分五色,我觉得画大写意花鸟画一般用浓、淡、焦三色就够了,再加上白纸,共四色。

把笔墨运用好,就够丰富了。

大写意画的用笔都是以慢为主的,行笔慢便于找味道、找变化,容易思考。

有的人作画很快,这种习惯不好,快容易浮,更谈不上入木三分。

一幅画里面,线的组织要长、短、粗、细都具备,有长的必然要有短的,有粗的就有细的,形成对比关系,矛盾关系,只有形成矛盾,画幅才能成立。

写意画的用色,要看这幅画是以墨为主或是以色为主,分出主次。

以色为主就要有主调子,是暖色,还是冷色。

色用的过头则损害墨,亦容易火气、俗气、浮艳气。

墨从色象上讲,在白纸上呈现冷色。

所以往往墨与暖色结合好看、和谐,与冷色结合不如暖色顺眼。

用色时应该注意颜色与墨的搭配,如墨与红、墨与黄比墨与青、绿、紫好看得多。

关于用水,水和墨是进行中国画创作的基本条件,水实际也是一种色,是一种万能、无色的调和剂,墨的浓淡干湿,颜色的深浅变化都要依靠水来调和。

用水没有现成的配方,全靠个人的经验和习惯。

大写意篆书的东西多,山水画隶书的东西多,小写意行书的东西多。

行草为主,不加篆隶,易飘浮媚俗,如能行草篆隶结合,则既厚重古朴,又潇洒灵巧。

▲月色68x68cm继承借鉴创新要继承传统,要接力。

民族气魄、民族形式、民族风格,都要接力,这方面要有一个基础:一、一般的传统基础;二、书法的基础;三、一般文化的基础,如诗词歌赋等;四、生活的基础,这方面要靠画家在生活中去提炼。

对于过去的东西,要剔除其糟粕,取其精华,批判地继承。

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开辟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之新风。

只有那么一个小小的地球,难道只继承自己历史上有过的东西就行了吗?我希望从全面继承中发展中国画。

搞中国画也必须研究现代文化,例如抽象派就相当潇洒,而且抽象造型之美在中国画中历来也有。

全世界是一家人,各国的文化都是相互推进的,西方的创作经验,失败的我们要研究,成功的我们要借鉴。

东西方有两个东西是雷同的,一个偏重于自然创作,一个偏重于浪漫创作。

西方的历史发展也是这样,他们有从古典浪漫主义、自然主义,到抽象派的各种流派。

所谓借鉴就是吸收其它画种的长处,为我所用。

花鸟画去借鉴西洋画中动物画、静物画的表现方法;山水画去借鉴西洋风景画和版画的优点。

西方的抽象画对中国的大写意画也很有借鉴作用。

总之,各种艺术对中国绘画都可以起到充实、丰富、推动的作用。

我受过吴昌硕、齐白石等近代大家的影响。

我们十分尊重这些大家的贡献。

但是他们的艺术仍然属于旧的范畴,即旧时代的范畴,属于中国封建时代优秀艺术家的最后的光彩,还不是“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文化。

我们必须承认,从西方文艺复兴以来,资本主义时代的艺术在世界上前进了一大步,我们对封建时期的和资产阶级的东西都要批判的继承和借鉴。

文人画的笔墨和造型大部分都是属于这一范畴。

中国画家要创造新的作品,就必须在继承和借鉴东西方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去创新。

加深对东西方绘画的学习,不断发现艺术创作的新规律,丰富前人的经验。

我认为,目前我国的山水、花鸟画不理想,其主要问题是一个思想境界的问题。

在这两个画种上我们和西方并没有隔代,吴昌硕、齐白石离我们都很近。

而且在自然上,西方的自然风景和我们的山山水水没有什么差别,我们的山水花鸟画不比西方的逊色,某些地方还超过了西方。

中国画构成形象主要靠线,靠画家作画时用笔的轻、重、缓、急和用墨的浓、淡、干、湿在宣纸上留下的痕迹组织形象,传达物象的神韵,而不是象西洋画那样重视明暗调子。

中西结合有两条路,从徐悲鸿、林风眠以来的中西结合以西为主,他们对中国画的推动是不可低估的。

但这比以中为主更困难些。

我采取的是以中为主的路。

现在这两条路都渐渐地被承认,同时两家的发展也都还有困难。

我希望这两家的同仁携起手来。

我们的出路应该是群山林立,尤其重要的是异军突起。

要造就许多人的关键是现在50岁左右的,两家的人共同努力,90年代以后靠他们,可惜的是还有不少人举棋不定。

创作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时代在前进,笔墨当随时代。

时代精神,时代气魄,时代风貌。

现代中国画没有这几个重要因素,很难称得上是这个时代的艺术。

艺术思想转变,画法也随之改变。

徐悲鸿具有爱国主义思想,时代精神极浓,其作品表达了唤起民族,振奋精神,追求解放的思想感情。

他画的马气势磅薄,形神俱佳,是时代的象征。

中国画的具象、意象和抽象问题,具象是第一位,意象和抽象是逐步加入人的主观意志而产生的,大写意画以意象为主,这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神所在,是中国画艺术的特色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