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非闇工笔花鸟画作品欣赏

合集下载

花卉写生

花卉写生

花卉写生写生是直接以实物为对象进行描绘的作画方法,花卉写生自然是对花描绘了。

但我们对写生二字做一些研究,就会发现还有另外一种解释,那就是“中国画中描写花果、草木、禽兽的绘画,也叫写生”(见辞海)。

这个近似定义的解释看来使人费解,因为中国花鸟画并不都是直接对实物描绘。

《辞源》中用实例对“写生”二字做了进一步的说明:五代前蜀滕昌祐、后蜀黄筌与子居寀、宋赵昌等,都以写生著名。

滕初工画而无师,惟写生物。

黄筌等画花,用笔极细,几乎不见墨迹,惟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其家多养鹰鹘,以供摹写,故最善画翎毛。

赵昌每于晨朝露下时倚栏细看诸花,即调色彩描写,自号写生赵昌……。

由此可知中国古代花鸟画写生已蔚然成风,而且已成为一种主要创作方法。

因此我们对花卉写生的概念应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指对花写照,是具体的面对实物直接描绘的方法;二是只写花之生意、写花之生机,是指创作方法和创作精神。

这第二方面是始终贯彻在从生活感受到创作完成的全过程,是写生的本旨。

石涛说:“天以生气成之。

画以笔墨取之。

”“必得笔墨之生气,与天地之生气合并而处之,巧夺天工者在此生机生气。

”朱屺瞻说:“写生须写出活处,写出其生机生气,写得死僵无生意,便根本违背了写生的本旨。

”我们要全面领悟“写生”二字的含义,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花卉写生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一、优秀的民族传统翻开中国花鸟画史,不乏师造化的写生高手,五代黄筌在殿壁上画了四时花竹和雉鸡,飞鹰见了连连振臂想飞去捕捉,这不能不说已达到了“和生者毕肖”的程度,我们现在还能在故宫博物院所藏“珍禽图:中见到他精湛的写实能力。

和黄筌同时代的徐熙画花卉:叶有向背、花有低昂、花光艳逸、晔晔灼灼,使人目识眩耀”。

这也应该说是形完、意真,做到形神兼备了吧。

到了宋代,花鸟画更加成熟精妙,显示了极强的写实功力。

传世的“枇杷绣羽图”、“果熟来禽图”、“出水芙蓉图”以及赵佶的“芙蓉锦鸡图”、赵昌的“夹蝶图”等等,在当代美术院校教学中仍然作为重要临本。

历届全国美展中国画(金奖)作品欣赏

历届全国美展中国画(金奖)作品欣赏

历届全国美展中国画(金奖)作品欣赏中国历届美展第一届《参军》王式廓(素描)王式廓(1911—1973) 字子容。

山东掖县(今莱州市)西由村人。

当代革命现实主义画家和人民美术教育家。

早年学习美术,1930年入济南爱美高中艺师科学习西画,,开始学习西画,并关心革命。

“九一八”事变后,担任爱美中学南下请愿团二大队队长,赴南京参加全国学生的联合示威游行,要求蒋介石政府抗日。

第二届《红杏枝头春意闹》于非闇(彩墨画)于非闇:1889.3-1959.7,字非厂、名照,别号闲人。

出生于北京,原籍山东蓬莱。

擅长中国画。

自幼得书画家传。

1912年入师范学校学习,后任教于私立师范校、私立华北大学美术系。

兼任古物陈列所附设国画研究馆导师。

1935年起专攻工笔花鸟画。

1949年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画院副院长。

作品有《玉兰黄鹂》、《丹柿图》、《牡丹鸽子》等。

著有《非闇漫墨》、《艺兰记》、《中国画颜料研究》、《我怎样画花鸟画》。

出版有《于非闇工笔花鸟画选》等。

第三届《平型关颂》姚天沐李玉滋姚天沐:,1930年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市。

1951年考入东北鲁迅美术学院绘画系,1955年毕业分配到山西工作,历任山西省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主席等职。

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常务理事、山西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李耕画院名誉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李玉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山西分会常务理事、山西壁画雕塑艺术研究院院长。

第四届《搬运图》罗德安(搬运工人)年画罗德安:一九四二年生。

湖南株洲人。

擅国画。

株洲市搬运站。

自学美术,在株洲市第二汽车运输公司工作,业余创作。

作品入选全国美展。

作品有《搬运图》、《普通劳动者》、《母亲的忧虑》等。

第五届《人民和总理》周思聪151x217cm周思聪(1939~1996),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著名女画家。

于非闇的生平与艺术

于非闇的生平与艺术

宁圑躅爾.经典I近现代专题CH'NfcSfcl'Airj:!fJGSCALl.lG«APM-.' I于非闇的生平与艺术◊何绍侃于非闇祖锫山东蓬莱,定居北京已有四代。

其曾祖、祖父均为清代举人,父亲为清内 务府正白旗汉军旗人。

母亲为爱新觉罗氏,正 黄旗。

光绪十五年(1889) 3月20日,于非闇生于 北京西郊,名魁照(取“魁星高照”之意),号 仰枢。

当时的于家属于家境殷实、社会地位较 高的书香世家,所以于非闇从小可以接触到书 画、缂丝、拓片等收藏,同时受到家中的文化熏 陶,自幼他兴趣爱好广泛,对于花鸟鱼虫、文学 戏曲等有着浓厚的兴趣。

一、早期的沉淀与探索于非闇自小就在家中随祖父及父亲读书习字,光绪二十二至三十年(1896 —1904)时年—至16岁在家中及私塾读书,15岁考中秀才,1904 年考入公立第二小学高等班。

“老师都是当时 知名人士,期间学习古文辞,博物学等,后来 他的写作生涯、考古鉴定、古文考辨,都得益于此。

”n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国祚变更,时局混 乱,满蒙高等学堂停办,1912年于非闇转入北京市立师范学校学习,同年他开始向民间画师 王德顺(字润暄,北京人,工花卉虫草,尤以画 蝈蝈闻名于当时)学画,代制颜料,并学习养菊 花、水仙,养蟋蟀、蝈蝈。

王到病重垂危,才交 给了他描绘的稿子:。

于非闇后来才明白自己 在绘画技巧、笔墨语言上从王润暄那里直接获 益不多,但是在制作颜料、遴选画纸、词养花鸟 草虫、熟悉花鸟习性乃至观察生活、研究生活 等方面受其影响很大,为今后的绘画创作和理 论研究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同时,由于清王朝拟灭,于家的家庭境况由盛转衰,家庭经济日渐拮据,生活困顿,于非闇同时也要承担起谋求柴米的家庭重担。

1913年到1926年,于非闇在北京公立第二小学校高年级任教员,1927年因事辞职。

1920年5月中国画学研究会成立,由当时京城画坛领袖金城、周带样、陈师曾、徐燕孙等二十余人发起,主张“精研古法,博彩新知”,维系传统,以对抗20世纪以来中国画坛“折中东西”和西学日盛的冲击。

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三十三)

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三十三)

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三十三)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三十三)1、白雪石《烟雨漓江》【赏析】白雪石的山水画清新俊逸,挺劲多姿,而最能代表其风格的是他以桂林为题材的山水画。

他对漓江情有独钟,曾五次南下桂林,漫游漓江,以独特的艺术语言把握桂林山水的物质和灵魂,在众多表现桂林山水的画家中独树一帜。

2、宋徽宗《枇杷山鸟图》【赏析】图中枇杷果实累累,枝叶繁盛。

一山雀栖于枝上,翘首回望翩翩凤蝶,神情生动。

此图纯以水墨勾染而成,格调高雅,别具一种苍劲细腻之韵致。

对开有乾隆御题诗一首:“结实圆而椭,枇杷因以名。

徒传象厥体,奚必问其声。

鸟自讬形稳,蝶还翻影轻。

宣和工位置,何事失东京。

”3、张大千《松下憩者》【赏析】张大千此幅绘一高士倚松长卧,是传统的“行乐图”题材。

虬屈的松枝与劲利坡石在用笔上相对统一,造型也相互呼应,体现出画家较为注重画面构造的技巧。

整幅画松秀豪劲,清丽洒脱。

4、清钱杜《虞山草堂步月诗意图》【赏析】此图以大密大疏之反差为特色。

层层茂林,以精细的点法为之,卷云般的山石,以密集而具装饰趣味的解索皴写成,与空旷的天地及白墙形成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强烈对比。

画法融王蒙之繁密与文徵明之细腻为一体。

5、于非闇《富贵寿考》【赏析】于非闇的工笔花鸟和书法受宋徽宗赵佶影响较多。

图中所绘牡丹和小鸟形象刻画细致精微,从茎干、枝叶到花头的用线严谨讲究,劲挺有力;枝叶之墨与花头之红形成对照,富贵典雅并具有装饰。

6、陶冷月《月夜归舟》【赏析】“雪后轻挠入翠微,寒溪花气袭人衣,过桥南岸寻春去,踏遍梅花带月归。

”7、嘉庆《楷书七言诗》【赏析】“塔影凌霄塞岭晴,秋风古道旧青城。

积场禾黍连村市,又山田穑事成。

旧陌周环峙废邱,传闻辽后建楼。

烟云聚散皆陈迹,只有伊逊河自流。

青城。

”8、郎静山摄影作品《花好月圆》【赏析】皓月当空,缥缈朦胧的云影衬托得这轮圆月越发饱满皎洁,一枝寒梅斜逸,颇有宋词“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燕脂匀注”之清雅风格。

虽题识“花好月圆”寓意美好吉祥,但梅花轻盈清素,圆月孤高清冷,仿佛空气中暗香浮动,自成一种超逸俊秀的格调,韵味绵长。

历代名家牡丹画开眼还敢说俗吗

历代名家牡丹画开眼还敢说俗吗

历代名家牡丹画开眼还敢说俗吗?牡丹是国画花卉中经常描绘的题材,历代诗人画家有着无数赞美牡丹的诗句和画作,意义不仅在于牡丹美丽的外表还在于寄托诗人、画家的美好情感。

牡丹又名洛阳花、富贵花,是中国特有的花卉之一,被誉为花中之王。

牡丹雍容大度,花开富贵,是吉祥富贵的象征。

牡丹在我国人民心中有特殊的地位,有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

清马逸花鸟画工笔牡丹《国色天香图》《国色天香图》是一幅富丽堂皇的工笔重彩花卉图。

图中的牡丹花开娇艳,明丽动人,色彩丰富饱满,姿态优雅,设色极其讲究,勾线细致圆润。

而花下奇石则用积墨与淡墨晕染相结合绘出,以石绿、石青略染。

兰花以重粉罩染,胭脂点蕊,素雅动人。

地面以淡彩渲染,营造出空间的伸缩感。

《国色天香图》堪称“中国牡丹第一图”,是中国古代牡丹绘画最杰出的作品。

清余稺小品清宫廷工笔花鸟画牡丹《花鸟图册》此册共十二开,构图简洁、高雅,设色明丽妍美,笔法工整细腻,飞蝶、蚱蜢、小鸟的造型准确,栩栩如生,说明画家有扎实的写生功底。

此图册绘兰花、牡丹、宣花、百合花、荷花、秋菊、桃花、海棠、玉兰、梅花、腊梅等。

《石渠宝笈》著录。

清郎世宁小品清宫廷工笔花鸟画《仙萼长春图之牡丹》此图册分别描绘了牡丹、兰花、罂粟、萱草、荷花、梅花等艳丽多姿的花卉和体态生动的蝶、鸟。

构图上取法中国传统花鸟画的格局,以虚托实,注重对所绘物象的突出。

在表现技法上,则充分发挥了欧洲绘画注重明暗及透视的特点,以工致细腻的笔触,刻画出花瓣、叶片以及鸟雀的羽毛质感和体积感,呈现出与传统的中国花鸟画迥然不同的艺术风貌。

这种“中西合璧”的画风成为清代宫廷绘画艺术的一大特色,受到了清皇室的青睐。

《石渠宝笈》著录。

清恽冰《牡丹图》国色天香花鸟画小品款题“蒲塘秋艳,抚南田公本,女氏恽冰。

”钤“恽冰”、“清于”印。

作者以写实的手法,成功刻画了蒲塘秋日的丽景.。

整幅运用没骨法,萍藻以色彩直接点就,荷花则以粉红色点染花尖,旋即以清水迅速晕开,色阶层次丰富,色调深浅过度自然,真实地展现出花瓣清淡雅丽之美。

【名品赏析】于非闇工笔花鸟画欣赏(一)

【名品赏析】于非闇工笔花鸟画欣赏(一)

【名品赏析】于非闇工笔花鸟画欣赏(一)于非闇工笔花鸟画欣赏(一)光绪十五年(1889年)农历三月二十二日(阳历4月21日),于非闇在北京的四合院里诞生了。

于家本是汉族,祖籍山东蓬莱,大约在他四代之前移居北京。

其父属内务府正白旗汉军,其母为满族人,故后来于非铑从母为满族。

他初名魁照,号抑枢,后改名照,号非厂、非铑、老非,曾以“闲人”为笔名,堂号玉山砚斋。

他曾任中、小学美术教职,以后又相继担任了市立师范、华北大学美术系、京华美专、北平艺专的教师,同时又以其文才得以兼任北平《晨报》“艺圃”版编辑,并曾任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馆导师。

新中国成立后,他当选为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担任过北京市文联常务理事,北京市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中国画院副院长等职,1959年7月3日逝于北京。

伊洛传芳设色纸本 1938年作(584万港币,2015年香港苏富比春拍)题识:伊洛传芳。

明如点漆,黑拟松煤者,曰油红;泽若佛头,色同古碧者,曰绿华,均出洛邑。

范石湖题徐熙〈风牡丹〉诗云:天半罡风如箭激,绿绡飘荡紫绡寒。

今年东风疾,花半毁,因制此图。

宋南渡后,禁苑植牡丹,扁曰「伊洛传芳」,并记于此。

戊寅浴佛日,用乾隆库楮御墨。

非闇。

钤印:戊寅、于照之印、一字非闇、非闇五十岁作本幅取宋人范石湖诗意,写牡丹中油红、绿华两品种风中摇曳之姿。

画中见枝舞翻袖,叶妆展眉,花底石竹亦呈摆蘯,蛱蝶一双逆风而飞,夹翅不得舒展,衬出入春时仍带料峭寒意,见「箭激罡风」之状。

对照本幅写于五月初,正京城易起大风之季,想必确是东风尚疾,毁花无数,引得画家心生惜怜而迻录其貌于画中。

于氏作画选用材料、颜料极尽讲究,画墨紫牡丹以自藏旧洋红,配以御墨,得沉着丝绒般色泽;绿华一朵,瓣有斑驳,可见石青之下以石绿作底,相互衬托,益显鲜明,每种颜色亦是由浅而深,方得洁净而厚重。

本幅带写生之意,但诸多细节仍保留两宋缂丝装饰之美。

于氏极为推崇朱克柔、沈子蕃缂丝,以其优美婉丽,存唐人艺术浑厚而不失自然之趣。

最全的画牡丹经典题款用语

最全的画牡丹经典题款用语

最全的画牡丹经典题款用语北宋佚名《牡丹图页》花鸟画小品题款,又称落款、款题、题画、题字,或称为款识,是中国书画的传统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

近现代于非闇《牡丹蜂雀图》国色天香花鸟画立轴牡丹是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的花卉,以其雍容华贵的姿态傲然屹立于群芳之首,同时也是历代画家们经常表现的题材。

那么,画牡丹时该用什么样的题款最为合适呢?这里搜集了二字到七字标题以及形容牡丹的经典诗句,以供参考!南宋徐崇思《牡丹蝴蝶图》花鸟画立轴二字标题丰神红芳凝香凝露彩凤红云红娇幽馥娇韵晓艳缀霜春风春韵温香雪魂雪素醉艳醉露醉玉朝云暮香神韵紫霞碧玉凤丹霞绮霞冠戴云丰姿神品素光玉洁金佚名《牡丹湖石图》花鸟画立轴三字标题月朦胧天香品醉西施醉春晖醉春容宝贵花洛阳红倚朝晖况春花国色颂蝶恋花无双色大富贵露凝香倾国艳殿春花满园春野芳香情浓浓赛玉魁绿扶春浴阳春千金贵香自在白龙香明沈周《牡丹图》国色天香花鸟画立轴四字标题一品朱霞二乔初嫁三春早芳天香暖暖天香初染天香染露天香国色露沐芳苞独占天工独领风骚独领郡芳独领繁华独占春花独报荣华独领春风玉颜映月玉液轻波蓝田藏玉玉盘承露玉骨娇娇玉骨冰肌玉堂富贵雪艳迎春雪塔冰魂丹心独抱丹炉吐焰丹墀晓月丹云拥秀丹霞流云墨魁竞舞墨撒金盘青龙卧墨舞破霓裳舞破东风醉花香冷清郎世宁小品清宫廷工笔花鸟画《仙萼长春图之牡丹》富贵映月富贵祯祥富贵神仙富贵大吉富贵花魂富贵临风富贵天成富贵领春大富大贵神仙富贵满堂富贵国迎无双国色天香国色祥和国色留春国色颂春国色冉冉国色荡魂国色璀璨国色朝酣国色烂漫紫衣潇潇紫霞灿烂紫燕消魂紫光融融丽影倩倩春韵渺渺春意盈盈春深游梦春思悠扬春雨芳菲春意酥酥景和春醉又是春光独占春光占断春光调笑春风馨香逐风馨冠千红魂断花露金轮迎日金轮映月金蕊凝香金蕊霞英金屋娇容金屋藏娇翠盖风流翠流赐绯翠滴紫英素华映月香魂绕月香风扑面香色满园沉香醉墨寄雨国香山野芳香暖风递香翠盖风流翠流赐绯翠滴紫英素华映月翠袖红云清钱维城《国色天香图》牡丹花鸟画立轴红霞临风红妒石榴红霞断魂红云富贵霞光流翠朝霞照耀花扶人醉暗香潇潇瑶池荡花花红戏珠羞落百花山花烂漫暖日香花日丽花绮清润鲜花碧天一色碧玉满堂碧玉玲珑碧丛著华含烟洗露含烟拜月朝暮留连朝阳惊梦冰清玉润东风摇魂洛阳佳丽芙蓉点翠乌龙初露华堂韶光无言有情会向瑶台粉黛轻摇祥和昌盛带笑迎宾轻风摇露剪云披雪杨妃酒醉昆山夜光郡芳羞妒七字标题唯有牡丹真国色总领郡芳是冠首万紫千红总是春富极成双贵极妍天下真色独牡丹好香难掩蝶先知玉妃醉罢春无景千娇万态破朝霞花虽富贵不骄人清马逸花鸟画工笔牡丹《国色天香图》牡丹诗词《赏牡丹》刘禹锡(唐)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美术课件 绘画 选修 3 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中国花鸟画

美术课件 绘画 选修 3 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中国花鸟画

一十八等”,简称十八描,摘录如下:
高古游丝描:如周举类
铁 线 描:如张叔厚
马 蝗 描:马和之 顾兴裔类 一名兰叶描
钉头鼠尾描:武洞清

描:多描
撅 头 描:秃笔也 马远 夏圭
曹 衣 描:魏 曹不兴
折 芦 描:如梁楷尖笔 细长撇捺也
橄 榄 描:江西颜辉
枣 核 描:尖大笔
柳 叶 描:似吴边观音笔
竹 叶 描:笔肥短撇捺
第一步,起稿:
先把你要临摹的底稿铺在宣纸的下面,底下要 衬一张白纸。然后用铅笔轻轻的拷贝到熟宣纸 上。
布地:就是打底色。为了使画面效果更加丰富 多彩,可以运用各种色彩进行布地。先把颜色 调好,用排刷朝一个方向均匀地平刷在画稿上, 忌来回涂抹。布地可以一开始“布”,也可画 到中间过程时“布”,最后再根据画面需要进 行一些局部的调整。“作旧”既是其中一种。
(三)·收笔——收笔要留 书法笔画线条要求收笔时要“回锋”,也就是要将笔锋回过来藏到线条之中。
在进行国画线条练习时也要注意“藏锋”,但没有必要象书法那样“回锋”。 “留”就是将笔锋留于线条之中,切不可将线条尾巴随意地拖到线条的外面。在 画线条时只要将笔适时停住,不要下意识地拖带即可。
(四)·顺、逆锋 在绘画过程中,人们往往习惯于从左往右或从上往下地运笔,这种习惯的运
战笔水纹描:
减 笔 描:马远、梁楷之类
柴 笔 描:粗人减笔
蚯 蚓 描:
执笔方法:
古人把执笔方法归纳为擫、押、钩、格、抵五 个字。
“擫”是用大母指肚紧贴笔管的内侧。“押” 是用食指第一节贴住笔骨外侧和大指内外配合。 “钩”是用中指第一、第二节弯曲如钩地钩住笔 的外侧。“格”是无名指第一、二节之间的骨节 紧贴笔管用力把中指向内的笔管挡住并向外推。 “抵”是用小指托在无名指下面抵住中指的钩。 执笔一定要“指实掌虚”才能使指法灵活而有力, 手握住笔管的上下位置要视作画大小而定,大画 握上些、小画握下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非闇工笔花鸟画作品欣赏
于非闇《红叶栖禽》立轴,1948年作于非闇《拟李迪《雪树寒禽图》》立轴,壬午(1942年)作于非闇《花鸟》镜心于非闇《白牡丹》立轴,1945年作
于非闇《红叶鹦鹉》镜心,1941年作于非闇《草虫图》立轴,1940年作
于非闇《富贵图》镜心
此作品原为美国史迪威将军之女儿珍藏。

史迪威将军曾于
1940-1943年间任中缅印战区美陆军司令兼中国战区参谋长。

于非闇《工笔花鸟》立轴
于非闇《秋梧鸣禽》立轴,丙子(1936年)作
于非闇《草花蚱蜢》立轴,丙子(1936年)作
于非闇《耄耋富贵》立轴,1948年作
此幅《耄耋富贵》作于1948年,当时画家在北京任古物陈列所
研究馆导师时,时常往返于故宫的御花园,在御花园里有很多从洛
阳运来的名贵品种,花色浓艳娇姿欲滴,于非闇常常对临其态,目
识心记,得牡丹之真性情,在加之于非传统的绘画功力,他的牡丹成
为当代画坛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数只蝴蝶在丛中飞舞与牡丹融为一
体,静动相依。

在花石旁,倚地而坐的小猫,双眼凝视着舞飞的蝴蝶,
其憨态可掬,双眼炯炯有神。

绘者将牡丹、蝴蝶、猫三者一起融入画
面,取其诙谐和寓意,即《耄耋富贵》图,象征着富贵长寿,花叶
用双勾敷色的传统技法,重彩敷色,用笔劲健,设色亦明快典雅,形
象生动,富于装饰性。

再加之在左上角于赵佶开创的瘦金体题写款识,
更增加画中韵致。

于非闇《朱竹翠鸟》立轴于非闇《水仙蝴蝶》立轴于非闇《世世有喜》立轴于非闇《梅雀争春》立轴
于非闇《紫牡丹》镜心,戊子(1948年)作于非闇《红牡丹》镜心,庚辰(1940年)作于非闇《天台春色》立轴,1937
年作于非闇《绿野萍踪》立轴,黑桥艺术馆珍藏于非闇《红叶双禽》立轴,1948年作
简介于非闇简介
光绪十五年(1889年)农历三月二十二日(阳历4月21日),于非闇在北京的四合院里诞生了。

于家本是汉族,祖籍山东蓬莱,大约在他四代之前移居北京。

其父属内务府正白旗汉军,其母为满族人,故后来于非铑从母为满族。

他初名魁照,号抑枢,后改名照,号非厂、非铑、老非,曾以“闲人”为笔名,堂号玉山砚斋。

他曾任中、小学美术教职,以后又相继担任了市立师范、华北大学美术系、京华美专、北平艺专的教师,同时又以其文才得以兼任北平《晨报》“艺圃”版编辑,并曾任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馆导师。

新中国成立后,他当选为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担任过北京市文联常务理事,北京市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中国画院副院长等职,1959年7月3日逝于北京。

魁照出身于书香世家,从小受到了良好教育,接受了来自祖父和父亲的文化薰陶,兴趣倾向于诗文和书画篆刻。

民国七年(1918年)他开始从民间画师王润暄(德顺)习画工笔花鸟草虫,凭着自己的悟性和努力自学踏上了画坛。

“五四”运动前后,一批敏感的学者有感于中国画竞尚高简、崇尚仿古的风气,曾经大声疾呼美术的变革,他们一方面主张引进西画的写实主义,也同时主张复兴院画的写实作风,以救治中国画的“弊端”。

于非铑即在这一文化背景下走进了画坛,他的工笔花鸟画是个人的选择,也是审美时尚更新的时代的选择。

于非闇在《自我绍介》中说:“我本来在十七八岁的时候,学习些工笔花卉,五六年的光景,只学会了怎样调制颜色,怎么配合衬托,不过在那时,我对宋人的画,已有相当的认识。

”这是说他从民间画家王润暄学画之始,是自工笔起步的,这位启蒙老师擅工笔花卉草虫,尤以画蝈蝈闻名于世,对他终生的艺术样式都产生着影响。

此后,于非闇曾广泛地涉猎过山水、花鸟,工笔、简笔,以半工半简、勾花点叶的花卉居多。

自1935年始,在他四十几岁的时候,把艺术的重心移向了工笔,这艺术的转化是由博及约的艺术规律使然,也是艺术家发现自己把握自己的结果。

从外因讲,除前述时尚的变化,启蒙教育埋下的种子之外,张大千对他的启发亦不容忽视。

于与张有莫逆之交,于曾为张
代言与徐燕孙笔战,张亦关注于之艺术。

据包立民先生考证,张大千曾劝他弃小写转工笔,专攻双勾花鸟画,并配以瘦金书题款,于非铑听其劝,遂致力于此①。

他从明末陈老莲上溯两宋五代的双勾花鸟画,继专学宋徽宗,并以其栽花养鸟知识从事写生,研究丝绣和民间绘画的艺术特色,逐步形成了于派工笔花鸟画的样式和语言。

1949年之后,中国的形势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艺术也在相当程度上发生了与社会同步的变化。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画坛因为艺术市场的关闭而有些冷寂,山水花鸟画能否为社会服务也遭到怀疑,于非铑又遇到新的困惑。

但他明丽的工笔花鸟画艺术显然具有超越政治的魅力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新国画研究会的成立,“推陈出新”文艺政策的贯彻,对民族虚无主义观点的批评,北京中国画院和民族美术研究所的创办,很快为中国画的繁荣展现出了新的文化环境,于非铑在其人生的最后10年里,迎来了自己艺术创作的旺盛期。

在他的画卷里,蓝天更加澄碧,翔鸽更加自如,牡丹更加富丽;笔法更加坚挺,色彩更加明亮,构图更加严谨。

于非闇是由院体工笔花鸟画传统走向现代的艺术家。

他对传统极看重,直到20世纪50年代还认真地临过赵佶的《御鹰图》、黄筌的《珍禽图》,并对其流传进行过考证。

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年,于病中作了一幅《喜鹊柳树》,在题跋中写
道:“从五代两宋到陈老莲是我学习传统第一阶段,专学赵佶是第二阶段,自后就我栽花养鸟一些知识从事写生,兼汲取民间画法,但文人画之经营位置亦未尝忽视。

如此用功直到今天,深深体会到生活是创作的泉源,浓妆艳抹、淡妆素服以及一切表现技巧均以此出也。

”这是他对一生艺术里程的重要总结。

大约在于非闇潜心于工笔画研究的同时,南方的工艺美术大师陈之佛也开始了工笔花鸟画的创作。

于画骨力坚实,色彩明丽,陈画雅逸超脱,灰中见明,两人画风虽然不同,但堪称为“南陈北于”的两位巨匠级工笔花鸟
画家的出现,改变了中国工笔花鸟画长期衰微的局面,为中国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复兴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于非铑雄踞北方,于北方工笔花鸟画坛影响甚深,田世光、俞致贞等名家直接出其门下,为于派花鸟第二代传人;老舍夫人胡隰青受益颇多,对乃师艺术评论最精②;当今工笔花鸟画家金鸿钧、李魁正、王庆升、詹庚西、王道中、周彦生等等无不从于派起步走向变革的新途。

于非铑应运而生,开宗立派,后学有人,作为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开路人之一,在现代画史上树起了一面光彩照人的丰碑。

于非铑说他的画是“一枝重沾雨露的老花”,从整个中国工笔花鸟画史的角度来看,他确实赋予了这枝老花以新的青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