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海上地质勘察技术

合集下载

海上地震勘探系统的技术发展与趋势

海上地震勘探系统的技术发展与趋势

海上地震勘探系统的技术发展与趋势地震勘探系统是一种关键的工具,用于检测和研究地下的地震活动。

它通过记录和分析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和特征,可以帮助地质学家和地震学家更好地理解地壳结构和地震活动的模式。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海上地震勘探系统得到了显著的技术发展,这些发展不仅提高了数据采集的效率和准确性,还增加了勘探任务的范围和深度。

本文将探讨海上地震勘探系统的技术发展与趋势。

从传统的海底地震勘探设备到现代化的多传感器系统,地震勘探技术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传统的海上地震测量通常利用单一传感器,如水下声纳或磁力计,通过测量海底的地震信号来获取地下地壳的信息。

然而,这种方法有一些限制,例如对数据的处理速度较慢、只能测量有限的参数以及不能进行高分辨率的地下成像等。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多传感器地震勘探系统逐渐成为主流。

这些系统结合了多种传感器,如水下声纳、地震仪、磁力计和测量钻孔,以获取更多的数据和参数。

其中一个关键的发展是多传感器的同时采样和记录,这使得研究人员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数据并进行实时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另一个重要的发展是多传感器系统的自动化,使得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更加高效和准确。

除了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的技术发展,海上地震勘探系统还受益于数据处理和成像算法的进步。

传统的地震数据处理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计算资源,而现代的算法和技术可以更快地处理海量的数据并生成高分辨率的地下成像结果。

例如,全波形反演是一种先进的算法,可以通过分析全部的地震波数据来提高成像的质量和准确性。

此外,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也被应用于地震数据的处理和解释,以帮助解决一些复杂的地下问题。

随着海上地震勘探系统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趋势也逐渐出现。

首先,海上地震勘探系统正朝着更大深度和更高分辨率的方向发展。

为了探测和研究更深的地下结构,勘探船和设备需要具备更大的工作范围和深度能力。

同时,为了获取更清晰的地下成像结果,系统需要提高分辨率,以便更好地解析地壳的细节。

浅谈海洋地质调查技术方法

浅谈海洋地质调查技术方法

浅谈海洋地质调查技术方法摘要:如今,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海洋地质调查技术方法发展也随之越来越快。

本文主要根据我国海洋地质调查实际,首先总结了我国海洋地质调查的相关概述,接着重点探究了海洋地质调查技术方法,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海洋地质;调查;技术方法;引言海洋地质调查主要是借助于地球物理以及地球化学等技术方式获取综合地质信息,然后对海底地形、地质构造、沉积物特征以及矿产资源等进行调查研究[1]。

目前,海洋地质调查工作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内容包括:重点海岸带海岸环境地质调查评价;重大工程施工区的地质、地层、构造、岩浆岩等信息调查;评估地质环境对海岸带大型建设项目地表和地下三维开发的适宜性等内容。

全球海洋总面积大概占总表面积的70.8%,海洋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生态环境平衡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党中央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海洋战略目标,所以需要我们积极创新海洋地质调查技术方法,进一步提高海洋地质调查水平。

基于此,本文主要根据我国海洋地质调查工作现状,重点分析了海洋地质调查的技术方法,以进一步提高未来海洋地质调查工作的效率。

1我国海洋地质调查工作现状中国的海洋地质调查始于二十世纪50年代。

历经近七十余年的发展,中国在海洋科学研究、深海勘探、极地科学研究、海洋气候变化、海洋矿产等领域开展了诸多工作,并取得了很大成效。

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大海洋地质调查建设投入,与全球先进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小。

新时期海洋强国战略的全面发展需要借助于科学技术和海洋大数据作为支撑[2]。

通过开展海洋地质调查工作,探究海洋地形地貌、大陆边缘稳定性等地质因素引起的海洋地质问题,研究我国海洋主权以及资源利用对海洋文化的持续发展而言意义重大。

2海洋地质调查技术方法海洋地质调查属于海洋沉积物、海洋构造调查以及海洋地貌调查的总称[3]。

海洋地质调查的技术方法主要涵盖以下三类:表层地质取样、柱形地质取样以及海底钻探。

浅谈中国海上地震勘探新技术应用

浅谈中国海上地震勘探新技术应用
v a l u e . Thi s pa p e r ma i nl y i nt r o du c e s a pp l i c a t i o n pr o gr e s s a nd e xp l o r a t i on e f f e c t s of f ou r ne w s e i s mi c t e c hno l o gi e s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uc h a s a c q ui s i t i on t e c hn ol o gi e s f o r l a r ge o r s t e r e o s ou r c e wi t h l ong c a bl e, up pe r — l o we r c a bl e a nd s ubma r i ne c a bl e .Me a nwhi l e,i t a l s o s i mp l y a na l y s e s i t s f ut ur e de ve l op me nt
第 2期
2 0 1 3年 6月
气 象 水 文 海 洋 仪 器
Me t e o r o l o g i c a l , Hy d r o l o g i c a l a n d Ma r i n e I n s t r u me n t s
NO . 2
J u n . 2 O1 3
浅 谈 中 国海 上 地 震 勘 探 新 技 术 应 用
唐 进 , 杨 凯
( 中 海 油 田服 务 股 份 有 限公 司 , 天津 3 0 0 4 5 1 )
摘 要 : 随 着 油气勘 探程 度 的提 高 , 勘 探 目标 日益复杂 , 勘探 难 度越 来越 大 , 常规 勘探 技 术往 往

海底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综述

海底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综述

海底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综述地球物理勘探是指利用物理理论和方法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及其性质的一种科学技术。

海底地球物理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用于海洋环境中的勘探和研究。

海底地球物理勘探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海底地壳、地幔以及海洋地球物理过程等相关信息,为海洋资源勘探和海洋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海底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主要包括测深、测震和测磁三种主要技术。

首先是测深技术。

测深是通过测量水深来确定海底形态和结构的一种方法。

传统的测深方法包括铅锤法、声学深度测量法和多波束测深法等。

铅锤法是最早、最简单的测深方法,通过测量铅锤下沉所需的时间来推算水深。

而声学深度测量法则利用声波的传播速度和反射时间来计算水深。

而多波束测深法则是利用多个声束同时测量水深,通过声束的多次反射得到更精确的水深数据。

其次是测震技术。

测震是利用地震波的传播特性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性质的一种方法。

在海底地球物理勘探中,主要采用的是控制源测深(CSS)和反射法。

控制源测深是利用被称为空炮的爆炸物或气枪在水下引爆产生地震波,然后通过接收器记录和分析地震波的传播情况来推断地壳和地幔的结构。

反射法则是通过在海底埋放水下地震仪,记录地震波从表面反射后的信号,再通过分析和解释地震记录来推断地下地质结构。

最后是测磁技术。

测磁是利用地球磁场的变化来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性质的一种方法。

在海底地球物理勘探中,主要采用的是磁力计测量和磁化率测量。

磁力计测量是通过在船上安装高精度磁力计,并利用船体的磁性干扰数据来测量地球磁场的变化。

而磁化率测量则是通过在海底放置磁化率传感器,测量海底岩石的磁化率来推断地下构造和岩石的磁性变化。

综上所述,海底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包括测深、测震和测磁等多种技术。

这些方法的应用使得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海底地壳、地幔和海洋地球物理过程等相关信息,为海洋资源勘探和海洋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随着技术的发展,海底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也将变得更加精确、高效和自动化,为海洋科学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海洋地质调查新技术与新方法研究

海洋地质调查新技术与新方法研究

海洋地质调查新技术与新方法研究
海洋地质调查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遥感探测技术:通过卫星、飞机等平台,利用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等遥感器,对海洋地质进行大面积、高精度的探测。

这种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大量的海洋地质信息,为后续的地质调查提供基础数据。

2. ROV/HOV技术:利用水下机器人(ROV)或潜水员(HOV)进行海底地质调查。

这种技术可以深入海底,对海底地质进行直接观测和取样,获取更为准确的地质信息。

3. 雷达测量技术:利用雷达对海底地形进行测量。

这种技术可以获取高精度的海底地形数据,为海洋地质调查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4.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利用地震波、电磁波等物理方法,对海底地质进行探测。

这种技术可以获取海底地质的内部结构和构造信息,为海洋地质调查提供重要的依据。

5. 数值模拟技术:利用计算机模拟海洋地质的变化过程。

这种技术可以预测未来海洋地质的变化趋势,为海洋工程和资源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

这些新技术和新方法在海洋地质调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海洋地震勘探与地质构造研究

海洋地震勘探与地质构造研究

海洋地震勘探与地质构造研究海洋地震勘探是一种重要的地质调查技术,它通过测量和分析地震波在海洋中传播的方式来了解地球深部的结构和地质构造,为地球科学家提供了丰富的地质学数据和信息。

海洋地震勘探是一项复杂而多样化的工作,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和专业技能。

一、海洋地震勘探的方法与技术海洋地震勘探方法与陆地地震勘探类似,但也有所不同。

在海洋中,地震波传播的方式与陆地上有所区别,其速度、路径和传播特性都有所差异。

因此,海洋地震勘探需要采用特定的方法和技术来获取准确的地质信息。

1. 海底地震仪器海洋地震勘探中最常用的仪器是海底地震仪器,它们被安装在海底上以探测地震波的传播和反射情况。

这些仪器通常由水声传感器、水声发射器和数据记录器组成,可以记录地震波在海洋中的传播速度、方向和振幅等信息。

2. 反射地震法反射地震法是海洋地震勘探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利用地震仪器发射的地震波在不同地层界面上的反射来获取地下结构的信息。

通过记录地震波在不同地层上的反射时间和振幅,地球科学家可以推断不同地层的厚度、深度和形态等重要参数。

3. 折射地震法折射地震法与反射地震法相似,但更多地用于研究深水区域的地下结构。

在折射地震法中,地震波经过地下地层界面时会发生折射,从而改变传播路径。

通过测量和分析折射现象,地球科学家可以获得更准确的地下结构信息。

二、海洋地震勘探在地质构造研究中的应用海洋地震勘探在地质构造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分析海底地震数据,地球科学家可以揭示地球深部的地质构造和构造演化过程,为研究板块运动、地震活动和海洋地质过程提供了重要线索。

1. 板块边界研究海洋地震勘探可以帮助科学家确定板块边界的位置和性质。

通过分析地震波在板块边界上的反射和折射情况,可以推断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如俯冲带、扩张带和拗陷带等。

这对于理解板块构造、地震活动和地理环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2. 地震灾害研究海洋地震勘探对于预测和研究地震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地质勘探技术的进展与应用

海洋地质勘探技术的进展与应用

海洋地质勘探技术的进展与应用在人类对地球的探索历程中,海洋一直是充满神秘和未知的领域。

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面积,其蕴含的丰富资源和地质信息对于人类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海洋地质勘探技术作为了解海洋地质结构和资源分布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并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海洋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中叶。

早期的勘探主要依靠简单的测量工具和方法,如测深绳、采样器等,这些方法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获取的信息有限。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逐渐应用于海洋地质勘探中,使得勘探的精度和效率大幅提高。

其中,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海洋地质勘探中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

地震勘探技术通过向海底发射地震波,并接收反射回来的波来探测海底地层的结构和岩石性质。

多波束测深技术则能够快速、高精度地测量海底地形,为地质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重力勘探和磁力勘探技术可以通过测量地球重力场和磁场的变化,推断地下地质结构和矿产分布。

这些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得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海洋地质的内部结构和演化过程。

除了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海洋地质采样技术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传统的采样方法如抓斗采样、柱状采样等,只能获取少量的表层样品。

而随着深海钻探技术的出现,我们可以获取深海地层的完整岩芯,为研究古海洋环境和地球演化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此外,水下机器人和自主式水下航行器的应用,使得采样工作更加灵活和高效,能够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中进行精准采样。

海洋地质勘探技术的进展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石油和天然气是海洋中最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通过海洋地质勘探,我们可以准确地确定油气藏的位置和规模,为油气开采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海洋中还蕴含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锰结核、多金属硫化物等。

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我们发现和评估这些矿产资源的储量和品质,为开采和利用提供指导。

在海洋工程建设方面,海洋地质勘探技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海洋地质勘探技术的进展与应用

海洋地质勘探技术的进展与应用

海洋地质勘探技术的进展与应用在人类对地球的探索历程中,海洋一直是充满神秘和未知的领域。

海洋地质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我们揭开海洋神秘面纱、了解海洋地质结构和资源分布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海洋地质勘探技术的进展可谓是日新月异。

其中,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尤为显著。

地震勘探技术是地球物理勘探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在海洋中激发地震波,并接收其在不同地层中的反射和折射信号,我们能够描绘出海底地层的结构和形态。

随着技术的进步,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使得我们能够获得更加精细的地质图像,不仅可以探测到大规模的地质构造,还能发现微小的地质细节,为油气勘探、海底矿产资源评估等提供了更为准确的依据。

另外,重力勘探和磁力勘探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重力勘探通过测量地球重力场的变化来推断地下物质的分布和密度差异,有助于发现海底的沉积盆地和基岩起伏。

磁力勘探则利用地球磁场的变化来探测地下磁性物质的分布,对于研究海底的火山活动、构造演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技术的精度和分辨率不断提高,为海洋地质研究提供了更丰富的数据。

海洋地质采样技术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传统的采样方法如柱状采样和抓斗采样,在获取海底沉积物和岩石样本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如今,深海钻探技术的出现让我们能够深入海底以下数千米的地层,获取更完整的地质记录。

例如,国际大洋钻探计划已经在全球多个海域进行了钻探作业,为研究地球的演化历史、气候变化等提供了珍贵的样本。

在海洋地质勘探中,遥感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卫星遥感可以提供大面积的海洋表面信息,包括海流、海浪、温度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间接推断海底地质结构和海洋环境的变化。

此外,航空遥感技术能够获取更高分辨率的影像,对于近岸地区的地质调查和监测具有重要价值。

海洋地质勘探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人类带来了诸多好处。

在油气资源勘探方面,先进的勘探技术帮助我们发现了更多的油气田,提高了油气资源的开采效率和产量。

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锰结核、多金属硫化物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海上地质勘察技术【摘要】海洋地质勘察是指为海洋工程建筑目的而进行的地质勘察,主要工作范围在通过大量物探、水上钻探、海底取样、原位测试等手段等方法,对水下沉积物的物理力学性质、物质组成以及水下滑坡的分布等进行全面的分析,为建筑场地的选择和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以确保海洋工程的安全。

【关键词】海洋工程、地质勘察、勘察技术一、海洋地质勘察发展概述近年来,我国对海洋开发和利用呈蓬勃发展态势。

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为主力的海洋经济产出规模呈现逐年增加趋势;从产业结构来看,从海上养殖到新能源开发等,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前景不断向好。

随着产业不断发展,海洋地质勘察技术也随之发展。

海洋地质勘察是指为海洋工程建筑目的而进行的地质勘察,主要工作范围在通过大量物探、水上钻探、海底取样、原位测试等手段等方法,对水下沉积物的物理力学性质、物质组成以及水下滑坡的分布等进行全面的分析,为建筑场地的选择和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以确保海洋工程的安全。

二、地质勘察技术1、海域钻孔定位首先由交通船根据设计钻孔坐标,采用GPS信标机将钻孔大致位置表示出来,采用浮标放置在水上大致位置;然后钻探船根据浮标位置进行定位,采用艏艉八字锚形式固定钻探船,待八字锚固定后,用星站差分GPS对钻探平台钻机位置进行再次复核,确保钻探点位置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

2、水上钻孔套管安装确认定位无误后,先测量孔位处水深,根据水深情况开始安装套管。

首先逐根安装吊放至泥面表面,然后进行钻进、取样、原位测试等工序后再安装、吊放套管进入土层中,如此循环直至把套管进入至可让套管站稳的土层。

在套管还没有进入可站稳的地层中之前,在钻探平台井口处用套管夹夹固套管防止套管下沉而扰动未钻进的土层。

套管安装时保证套管处于垂直状态。

3、泥浆配置和维护泥浆配置材料主要为海水和膨润土泥粉,配置浓度根据钻进的地层调节,钻进粘性土地层时泥浆较稀,钻进砂土尤其是粗砾砂时泥浆浓度较稠。

4、工程地质钻探(1)钻探采用波浪补偿钻机进行海上钻孔野外钻探,以泥浆或钢质套管护壁,用清水或泥浆做为冲洗液。

钻探的岩芯采取率规定:在坚硬完整的岩层中,岩芯采取率不应小于90%;在强风化、破碎的岩层中,岩芯采取率不应小于70%;在粘性土地层中,不应小于90%;砂土类地层中,不应小于70%;碎石土类不应小于70%;重点研究的孔段应尽量提高岩芯采取率。

另外,还应描述钻探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

钻进过程中,需要注意天气的影响,特别是季候强风等极端天气对勘察的影响。

(2)孔深校正海上钻孔每回次下钻和起钻均测量水深,根据即时的水深和钻进钻具总长计算钻孔钻进深度,以消除潮汐涨退对计算钻进深度的影响。

(3)拔管与起锚确定钻孔达到终孔条件后,逐根起拔套管。

当套管由于入土太深等原因无法直接起拔时,先采用反向锤击的方式把套管与土层之间击打松动后再逐根起拔套管。

待套管全部拔起拆卸完毕后,指挥钻探船船员起锚移位至下个钻孔。

起锚时根据风浪流的方向决定起锚顺序,正常情况下,先起后锚,再起前锚。

(4)岩芯处理与保留将取上的岩芯按先后顺序排列整齐,存放岩芯箱内,填写回次标签,写明回次编号。

取样和标贯深度,放在相应的岩芯位置,以便复查核对。

终孔后,拍摄彩照并保存。

(5)钻探记录钻进过程中,记录员与机长密切配合。

经常观察循环水颜色、成分等,若有变化,及时测量深度位置。

详细记录钻进过程中的特殊情况,如漏水、掉块、塌孔、埋钻、卡钻、缩孔等。

从岩芯管内获取岩芯时,钻具不得提吊过高,以防岩芯掉出后层次混乱或摔断岩芯。

下钻时,必须掏尽岩芯管内的残存岩芯以及下钻时孔壁刮带至孔底的岩(土),以免造成下回次岩芯误记。

钻探的原始记录均应在勘探过程中及时整理与校对,严禁离开现场后追记或补记。

其记录内容应符合规定:工程名称;勘探点编号、孔口标高及深度;地下水位;各种测试结果;各类岩土样的取样深度、编号;勘探起止日期。

野外勘察资料的记录和整理:外业勘察期间,技术人员必须对所调查的内容做详细记录,所有原始资料均应保持其原始面貌,严禁涂抹和重复覆盖,严禁用重抄的资料代替原始资料。

当需要更改时,可将更改部分圈去,在旁边写上应更改的内容。

5、取样根据勘察取土有关规范的操作要求和本勘察技术要求,在粘性土、粉土层、砂土层中,孔深30m以内,按1.5m~2.0m间隔取样;孔深超过30m,按2.0m间隔取样;遇有土层变化,应立即取样。

岩土试样分层采取,其质量、数量和规格应满足勘察技术要求及工程地质评价的有关要求。

在软土层(淤泥、淤泥质土及软塑的粘性土)采用薄壁取土器,用匀速连续压入法取样;在可塑-硬塑状的粘性土地层中,应用活阀式取土器采用快速压入法或重锤少击法采取原状土样,并严格控制取土器压入土层的深度,避免人为对土样造成压实;在硬塑-坚硬土层或风化层中,采用回转取土器进行取样;在砂土及碎石土用岩芯管取扰动样;岩石采用岩芯管取样。

尽可能取I级或II级原状样,以保证试验结果可靠、准确。

土样的野外处理过程及运输过程规定的要求:取出土样及时采用蜡密封以防止湿度变化;土样包装必须有标识,采用不退色墨水进行标识,包括土样编号、深度、土样性状、取土日期等;储存在在阴凉的地方;同时土样不能累叠存放;及时送到土工试验室进行试验,在运输过程中作好做好防震、防晒等措施。

6、原位测试(1)标准贯入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在每个钻孔的土层、残积层、全风化层和强风化层进行,间距1.5m~2.0m。

标准贯入试验的主要设备规格应为:贯入器总长810mm、内径35mm、外径51mm、自动落锤的质量为63.5kg、钻杆直径42mm。

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值系指用质量为63.5kg的锤,以76cm的高度自由落下,将标准贯入器击入土中30cm时的锤击数。

具体操作方法是:预先贯入15cm,然后开始计入击数的标准贯入试验,贯入土中深度为30cm,并记录锤击数。

试验前清孔钻进时,应避免对土层的扰动,保持孔内水位等于或高于地下水位,防止塌孔、涌砂。

下放贯入器时不得冲击孔底,孔底的废土高度不得超过5cm。

试验钻杆应拧紧、保持垂直,避免晃动。

对土质不均匀的土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时,应增加试验点密度。

在标准贯入试验结束后,应取出标贯器内的土样进行鉴别描述。

(2)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击数N63.5值系指用质量为63.5kg的锤,以76cm的高度自由落下,将直径74mm锥角60度的锥形探头连续击入土中并记录每贯入10cm的锤击数,锤击速率控制在每分钟15-30击;当连续三次N63.5>50击时停止试验。

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将在碎石土层中进进行。

试验钻杆应拧紧、保持垂直,避免晃动;每贯入1.0m将钻杆转动一圈半;当贯入深度超过10m,每贯入20cm转动钻杆一次。

(3)十字板剪切试验采用电测十字板仪测试软土层的原状土剪切强度及重塑土剪切强度,测点间距为1m。

试验前,应检查好钻杆,并按顺序穿好电缆。

将仪器调零,把十字板贯入到预定深度,用卡盘卡住轴杆,用要把匀速慢慢的回转蜗杆、涡轮,应在3~5分钟内达到最大应变值;要把每转一圈记录一次读数,直到剪损后仍在读数1分钟。

完成原状土剪切试验后,松开卡盘,将轴杆旋转6圈,卡住轴杆后进行重塑土剪切试验。

完成该点试验后,将十字板贯入到下个试验点的深度进行试验。

进行十字板剪切试验时,十字板应在清孔底部以下或套管以下50cm;并要保持钻杆一直处于竖直状态。

(4)钻孔波速测试声波测试是通过孔中短距离激发并接受声波,来测定孔壁附近岩体的声波速度、振幅等参数沿孔深方向的变化情况,并可根据岩块的实验室声波速度,计算岩石的完整性系数,评价岩石风化程度、节理裂隙发育情况,从而进行岩体的完整性判定和风化带划分。

(5)电阻率测试电阻率测试是根据岩土体导电性能的差异,依据岩层电阻率的变化在钻孔中研究地层的一种方法。

(6)旁压测试选取代表性钻孔开展旁压试验,测定岩土的临塑压力和极限压力、压缩模量、静止侧压力系数。

试验点的垂直间距不应小于1m,旁压器的量测腔应在同一土层内,并满足每层土不少于1个试验点,厚度大于3m的土层测点不少于3个。

(7)海上CPTU试验(静力触探试验)采用海床式静力触探设备进行静力触探试验,通过转轮的转动驱动探杆以2cm/s的速率匀速贯入。

海床式静力触探试验系统可提供200KN的贯入反力,并装备有多个传感器可以测量设备倾角和总压力。

7、室内试验所使用的试验仪器设备均经标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试验项目及采取试验方法均符合国家有关试验标准。

主要进行的试验项目如下:一般物理性质试验:主要包括含水量、密度、比重、液塑限、颗粒级配等试验;强度试验:直剪试验(快剪、固快)、三轴不排水不固结试验、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测孔压)、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固结试验:提供压缩系数、压缩模量、压缩指数、回弹指数、先期固结压力、次固结系数、垂直和水平固结系数等指标;水质简分析,包括K+、Ca2+、Mg2+、HCO3-、CO32-、SO42-、Cl-、侵蚀性CO2和游离CO2测试;土的易溶盐测试包括Mg2+、SO42-、Cl-、pH值测试等;参考文献:2021-2027年中国海洋工程地质勘察行业前景研究与市场年度调研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